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氍毹心传——戏曲‘名家传戏’人才培养计划”盔头制作技艺顺利完成传承、记录与整理工作

戏曲研究所 戏曲研究 2021-09-15

 2019831,由盔头名家、北京市级非遗传承人李继宗先生担任业师的“盔头制作技艺人才培养计划”顺利完成传承、记录与整理等相关工作。盔头制作技艺人才培养计划隶属于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氍毹心传——戏曲‘名家传戏’人才培养计划”。该项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承担并组织实施,课题项目负责人王馗研究员从“整体保护、生态传承”的角度出发,打破以往传统戏曲艺术保护工作中忽略戏曲盔头等传统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局限,首次将盔头制作技艺人才培养计划纳入传统戏曲艺术人才的专业化培养中,并给予学术的观照。


 师生合影


戏曲盔头对于传统戏曲舞台表演的重要性犹如唱、念、做、打对于传统戏曲艺术生命的意义,如果没有了唱念做打,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将失去生命力和存在意义;同样,如果没有了戏曲盔头,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舞台魅力和存在的土壤与空间。然而,相比于戏曲表演艺术院团化的现代转型,依赖于传统小手工业的戏曲盔头始终未能获得足够的社会关注和支持来推进自身的稳定发展。2015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提出,要“振兴戏曲艺术”,“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20172018年,原文化部相继提出并开展了戏曲振兴工程与戏曲专项扶持工作。在戏曲艺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时代大背景下,项目负责人王馗研究员将盔头制作技艺人才培养计划融入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戏曲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不仅从戏曲振兴的角度积极响应了国家“十三五”规划与政策,更在尊重戏曲艺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整体性保护”的角度提出了生态传承的保护策略。所谓生态传承,即不仅关注戏曲表演艺术本身,而且关注其赖以存在的土壤,比如重视盔箱技艺及盔头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戏曲艺术体系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李继宗先生指导学员弹样儿


盔头制作技艺人才培养计划聘请李继宗先生为导师,李先生系北方昆曲剧院退休的高级舞美技师、原北京市盔头戏具生产合作社高级盔头技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盔头北京市级传承人。他出生于盔头世家,60余年来长期从事盔头制作,不仅具备高超、精湛的盔头制作技艺,而且融会贯通,擅长盔箱技艺,拥有丰富的舞台美术管理经验。在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的盔头制作行业中,李继宗先生都享有盛名。


 李继宗先生指导学员组装盔头


该人才培养计划招收学员三名,分别来自盔头制作业和昆曲及京剧院团的盔箱管理部门。其中来自盔头制作业的李学良已从业30余年,具备娴熟的成活技艺,在沥粉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基础。来自北方昆曲剧院和天津京剧院的张然、李俊延俱为院团盔箱人员,曾跟随李继宗先生学习盔箱技术,经李先生推荐,积极报名参与本次盔头制作技艺人才培养计划。


 教学场景


按照“氍毹心传”的整体规划,学员培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学习和剧目解析,二是技艺传承。理论学习和剧目解析以集中授课方式进行,主办方聘请知名戏曲专家学者为学员讲授戏曲史论知识,对相关剧目进行深入解读,课程内容涉及戏曲文化、戏曲史、戏曲理论、戏曲现状研究以及剧目的创作背景、主题立意、人物形象等,目的是让学员增强戏曲史论方面的知识,扩大文化视野,增进对戏曲人物形象、性格及剧本思想主题的理解,为接下来的戏曲传承做好理论铺垫。集中授课的时间从2018111开始,持续到1213,共计195学时。技艺传承由戏曲名家导师针对学员展开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专业技艺指导,授课时间从2018912019831,为期一年。传承过程中有专人负责全程跟踪,留下文字记录、摄影摄像等资料,后期由专业人员对现场记录材料进行专门整理。


 学员作品:蝴蝶盔上的大蝴蝶


盔头制作技艺人才培养计划具体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以基本工艺为主,即从镞活、掐丝、沥粉、点绸等基本工艺入手。2018102225日,由李继宗先生在位于北京旧鼓楼大街的工作室为学员连续授课4天。授课完毕,学员携带老师发放的工具和材料回家自行练习。第二期为简单盔头制作,201911425日,由李继宗先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为学员连续授课10天,传授简单盔头的制作技艺,学员分别学习制作了小额子、蝴蝶盔、王帽等盔头。第三期为精品盔头制作,20194818日,由李继宗先生在位于北京旧鼓楼大街的工作室为学员连续授课11天,传授了硬帽如加细凤冠、金相貂、太子盔、耳不闻等十余种盔帽的制作,还传授了软帽如小生巾、学士巾、棒槌巾等巾类戏帽的制作。三期“面对面”“手把手”授课共计25天,每天上下午各一次课,共50次课。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原本在盔头制作方面零基础的院团盔箱学员基本掌握了盔头的整个制作流程与制作技巧,加深了对盔头和盔箱技艺的认识与理解。而原本具备一定基础的学员则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了盔头的传统制作技艺,在一些以往比较生疏的薄弱环节,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员作品:小额子


在记录整理方面,围绕盔头技艺传承活动所形成的文字记录已达10万余字,现场拍摄的原始影像资料更是达到上千张。这为盔头制作技艺人才培养计划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也将为盔头制作技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撰稿人:杨耐


▼更多精彩,请关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名家传戏’人才培养


:“氍毹心传——戏曲‘名家传戏’人才培养计划”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财政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推广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面向社会、公开透明,助推首都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详情请登录北京市文化局官网了解查询。再次感谢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对该项目活动的大力支持。




编校:张静

排版:王志勇

审稿:郑雷、谢雍君


往期回顾●点击阅读 ↓↓↓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氍毹心传——戏曲‘名家传戏’人才培养计划”评剧、河北梆子项目成果丰硕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 《中国戏曲剧种艺术体系现状与发展研究》 开题论证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南陵县全国目连戏学术研讨会征文邀请函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氍毹心传——戏曲‘名家传戏’人才培养计划”京剧项目的总结与启示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氍毹心传——戏曲‘名家传戏’人才培养计划”昆曲《烂柯山•痴梦》《百花赠剑》传承小记

傅雪漪先生文献整理工作启动会暨音像资料捐赠仪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中华戏曲》编辑部换届座谈会纪要

2019年王国维戏曲论文奖征稿启事

现代戏曲之师:张曼君与中国现代戏曲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戏曲剧种全集》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文化报》“艺海问道”第25期文化论坛综述

“戏曲研究”微信公众号2017年、2018年文章目录汇总


欢迎投稿、联系邮箱:

xiquyanjiu@sina.com

戏曲研究丨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