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陵县全国目连戏学术研讨会征文邀请函

戏曲研究所 戏曲研究 2021-09-15


南陵县全国目连戏学术研讨会征文

邀 请 函

目连戏是中国戏曲最古老的剧目,从宋代以后流播全国。安徽省南陵县是皖南目连戏的重要传承地区,早在明代中叶目连戏就已在境内广泛流传。清代晚期,南陵目连戏艺人以精湛的专业水准享誉一时,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目连戏的主要传播者,被尊为“正宗目连”。至今,南陵目连戏仍是皖南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活态传承的重要艺术品种,其“清槌慢板”“阳腔广调”和双声部演唱等艺术特征在中国目连戏乃至中国戏曲声腔艺术中独树一帜,引人瞩目。


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目连文化的研究整理,从历史、艺术、社会等多元维度深入探讨目连戏的当代价值,寻找目连戏融入时代、融入社区、融入生活的最佳契合点,通过理论研究总结,指导包括南陵目连戏在内的各地目连戏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繁荣戏曲事业,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南陵县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的“全国目连戏学术研讨会”将于20191127日至29日在安徽省南陵县举行,近五年来南陵目连戏复排打磨的经典剧目和特色仪规将于同期展演。


为以理论研究推进会议主题探索,本次研讨会采用“以文参会”的原则,参会名额40名,面向戏曲界征文,望参会者提交符合会议主题的论文,所提交论文必须是未在正式期刊上发表过的原创作品。会议将组织专人进行论文审阅,论文入选者往返交通、在会期间食宿费用均由会议承担。会议论文将结集出版,其中的优秀论文还将在《戏曲研究》等刊物设专栏发表。


一、论文相关主题

1.南陵目连戏早期高腔遗存及其声腔创新发展研究

2.皖南地区目连戏民间古本演剧现象研究

3.目连戏的舞台表演

4.目连戏文化空间研究

5.目连戏的当代价值研究

字数:不少于8000字。

、请拟撰文参会者于2019年9月30日前发送参会回执(请注明姓名、单位、职称、论文题目及摘要),11月10日前提交论文。回执与论文均发送至投稿信箱。

投稿信箱

1031515479@qq.com(请在邮件标题中注明“回执”或“征文”字样)。

、2019年11月中旬向入选作者寄发会议正式通知。欢迎高校、研究院所、剧院团的学者、研究生及文艺工作者积极撰文,踊跃参与。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201999


南陵目连戏抄本。上两图为《目连救母》九大脚色抄本,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南陵县玉林班抄,朱继允藏,翻拍自《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下两图为南陵目连戏刻印本,1957年据民间古本刻印,现存149出,完整保留了皖南目连戏民间抄本演唱符号等艺术遗存。


《目连救母》九大脚色抄本,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南陵县玉林班抄,朱继允藏,转自《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


《目连救母》九大脚色抄本 


南陵目连戏乐器檀板。南陵玉林班艺人制于清咸丰七年(1857),板片中一穴起共鸣作用,是晚清时期南陵目连戏改以鼓击节为以板击节,也是南陵“清槌慢板”“阳腔广调”声腔风貌重要的佐证实物。2019年8月14日,从晓阳摄于南陵县文化馆南陵目连戏服装道具展示厅。


1960年元月,南陵目连戏挖掘、保护座谈会合影(汪同元提供,刁均宁校正。前排右起第八为谢昌禄,第九为荀道一)


1980年,施文楠先生(左一)采访南陵目连戏老艺人谢昌禄(右二)、荀道一(左二)、何玉林(右一)



南陵目连戏简介



目连戏是中国戏曲的独特艺术样本,其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元节》:“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目连戏至今仍广泛盛演。


1988年,《雪下》复排剧照


1988年,《出佛》复排剧照


南陵目连戏是皖南目连戏的重要组成部分,至迟在明代中叶就随着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的整理撰作而成型,形成独特的艺术表演体制。清道光时南陵知县王成璐的《朗陵杂咏》对当地目连戏加以了描述,其中的“厉坛涂鬼面,佳节献欢团。傀儡逢场戏,鱼蔬便客餐”等句展示了特定节日庆典中的戏曲演出环境,使人看到南陵目连戏重要的文化生存空间。民国年间的《南陵县志·风俗篇》有“陵民报赛酬神专演目连戏”的记载,同时记录了南陵目连文化的诸多细节。


 2016年1月10日,南陵县目连戏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荣生在南陵县新黄梅文化演艺传媒有限公司表演小戏《毛雪》。该剧大量使用南陵当地的方言演唱,唱词中出现的很多事物、场景都是对南陵民间饮食风俗的一种展示,不仅突出了目连戏劝善主旨,还营造了独特的南陵地域文化语境。杨四保摄。


2016年,《新年》复排剧照。杨四保摄。


2018年9月22-23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南陵目连戏展演在南陵县烟墩镇举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梅彩霞为专家和游客表演南陵目连戏经典剧目《三殿》。该出三大段【七言词】充分展示了南陵目连戏正旦的演唱功力,其中“十月怀胎”唱段,润腔丰富,大跳手法反复使用,韵味十足。魏潇雨摄。


20世纪上半叶,南陵目连戏“万福”“玉林”“双元”“永兴”“门房徐”等班社十分活跃,涌现出李德禄、任普齐等名伶,风靡皖南,南陵目连戏也随之流布江浙赣等地。据《中华全国风俗志》载:“目连戏,演目连救母故事,皖以南盛行之。……演戏伶人大抵为南陵人,专业是艺者。”《皖优谱》亦谓:“今安徽省南陵县之高腔目连戏班,犹风行邻近各区。”南陵目连戏对于周边地区的影响即此可见,因此南陵目连戏在当时有“正宗目连”之誉。


2018年9月22-23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南陵目连戏展演在南陵县烟墩镇举行,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汪伟为专家和游客表演南陵目连戏经典剧目《描容》。该出通过加滚白于曲头部,以比喻叠进,烘托情绪,再以曲牌联套的方式,层层推进,抒发了罗卜对亡母的思念之情以及未能及时尽孝的惆怅。魏潇雨摄。


2018年9月22-23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南陵目连戏展演在南陵县烟墩镇举行,南陵目连戏演员为专家和游客表演特色仪规《起马》。魏潇雨摄。


南陵目连戏现存149出,以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基础,同时保存了一些不见于郑本的艺术内容。南陵目连戏声腔完整,晚清以来,以鼓击节改为以板击节,“清槌慢板”“阳腔广调”和双声部演唱的艺术风貌更见特色,演唱时阔音、小嗓并用,衬字运用十分出色,其方言语音与原生态唱法具有原始质朴的特点,保存并发展了早期高腔的遗响。南陵目连戏现存民国老艺人录音1000余分钟,整理记录曲牌162支,其中包括【佛赚】【金字经】【莲花落】及明清时尚小曲、民歌小调等。


南陵目连戏曲展示馆


南陵目连戏曲展示馆展厅一隅


南陵目连戏经历了由围鼓坐唱到民间草台再到花台、独脚莲花台的漫长发展历程,行当齐全,角色有生、旦、外、夫、净、末、丑七类,另有杂、襟等为配从。其中“夫”这一角色在剧中既扮男性,又扮女性,与郑本完全不同,当是早期目连戏的遗绪。南陵目连戏舞台精致,角色精细,技艺精湛,后期熔铸徽、京程式,音乐、舞美、服装、化装、道具趋于规整,显示出对求精求美的中国戏曲艺术观的继承。在保持七月十五演出传统的同时,南陵目连戏还积极拓展演剧文化空间,在春耕、秋收及冬闲时节演出,表演灵活自然,与民众生活交融互渗,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艺术生态。当代南陵目连戏强调孝善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结合,为培厚社区文化、涵育良好民风习俗、助力文旅融合及乡村振兴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显示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意义。




编校:张静

排版:王志勇

审稿:郑雷、谢雍君


往期回顾●点击阅读 ↓↓↓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氍毹心传——戏曲‘名家传戏’人才培养计划”京剧项目的总结与启示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氍毹心传——戏曲‘名家传戏’人才培养计划”昆曲《烂柯山•痴梦》《百花赠剑》传承小记

傅雪漪先生文献整理工作启动会暨音像资料捐赠仪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

《中华戏曲》编辑部换届座谈会纪要

2019年王国维戏曲论文奖征稿启事

现代戏曲之师:张曼君与中国现代戏曲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戏曲剧种全集》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文化报》“艺海问道”第25期文化论坛综述

“戏曲研究”微信公众号2017年、2018年文章目录汇总


欢迎投稿、联系邮箱:

xiquyanjiu@sina.com

戏曲研究丨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