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民视角的历史叙述 ——《小乔初嫁》漫谈

张曼君 戏曲研究 2021-09-15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邀请我导演《小乔初嫁》时,我正在排河北梆子《孟姜女》,因为当时母亲病重,我还要为赣州母团排采茶戏《永远的歌谣》,排练日程已经满满当当,自然没敢应接。随后,在银川召开的《花儿声声》讨论会上,作曲家徐志远带着安徽黄梅戏院团的嘱托再次来跟我谈导演签约,我的身体那时也有些问题,只有再一次推辞。但是志远一再劝说着,在场的几位朋友和老师本来齐齐站在我的立场上,一听说是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蒋建国的邀请,马上“反戈”相劝,说蒋建国的事应当考虑,挤一挤时间接下来嘛,要不然,先请也在银川开会的龚和德老师看看剧本再说?结果,龚老师看后激动得不得了,说这是个难得一见的好本子,盛和煜真是了不起。看到“过江”一场的时候,他老泪纵横。他有一句话特别神奇:“可以预见,它不但会在舞台呈现上带来戏剧的一次挑战,而且可能会引来评论界的一场风暴。”龚老师真是神一样的人,他预言得太准了,不是一般的准。


黄梅戏《小乔初嫁》剧照之一 


那时候我才静心看了剧本,也才发现它别有洞天。剧中的小乔不出预料又出人预料地写得好,不但是个美丽高贵的女子,而且更是个亲和、娴静、善良的民间女子,她自由游走在庙堂与民间,似乎浑然天成地完善了传说的所有内容。而形成这一形象的具体创造,是在剧中让她与磨豆腐的叶儿建立的一组民间关系,奇妙却令人信服的“闺蜜”往来间,建立了黄梅戏小乔的民间亲和感。这是一个在约定俗成的历史认知中了不得的创造,既呈现了一个我们熟悉的小乔,又展示了一个我们陌生的小乔,编剧把两端极妙对接而且构置得密不透风。全剧重要的主题是爱与善良,是在战争背景下化干戈为玉帛,善良战胜邪恶,这是具有人类意义的一个永恒主题了。一看感动,二看激动,再看就不能无动于衷了。那天,面对赶来北京再次邀请的安徽演艺集团老总张居淮、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我郑重答应了下来。


剧中的小乔是一个美丽、娴静、善良、温暖、内敛、平和的民间女子形象,她身上集中着中国女子的所有美德。她从历史书上三言两语的记载中微笑着走了出来,站在我们面前,变成了可感可触的人物。她轻言细语,袅袅婷婷,知书达礼,平易近人。她与周瑜的“高端配”令人羡慕,这女子心里有真爱,于是在真爱面前,她拥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这样的女人,真是非常对我的口味。平静水面下的戏剧张力,还有那恬静面孔下的爱情张力,让我的创作冲动如江水陡涨起来。

 

黄梅戏《小乔初嫁》剧照之二


面对着这样成熟的剧本,二度的稍晚进入倒也没有太大的障碍。进入前先做功课,一则补三国史说课,二则脑补有关小乔的种种,再就是打定主意,老老实实按照剧本排练,不是讲什么“有制约飞翔”,而是希望能傍着剧本密实滑翔。所以在后来商定音乐的过程中,我和徐志远互相打气:“就这么念剧本也可以演出的。”


小乔的民间性,体现在她与叶儿的朴素关系中,这两位闺蜜聊天的细节,给了我们真实生活的触觉。女人是需要有闺蜜的,这种奇特的关系,是女人与这个世界沟通的一种途径,小乔的亲和感与真实性也从中体现出来。


历史上的小乔是侯门女,仔细分析的话,庭院深深深几许,小乔怎么可能跟叶儿成为闺蜜?除非有许多偶然的巧遇,或者她天性好奇,向往民间的烟火味?如果是这样,一个全新的又让我们认可的“小乔本是民间女”的设置就顺理成章地成立了。这时有机建立一种用于佐证的人物关系至关重要,黄梅戏《打豆腐》这个传统小戏帮了小乔的大忙,一下子黄梅戏的气味扑面而来。


黄梅戏《小乔初嫁》剧照之三 


黄梅戏传统小戏《打豆腐》家喻户晓,我和主创曾经在安庆街头看过民间的演出。这个故事趣味十足,讲的是小丑扮演的王小六拿了老婆给他的钱去赌博,在家打豆腐时又偷奸耍滑,后来在老婆的感化下幡然悔悟的故事。据说盛和煜在创作初期也曾去安庆体验生活,在街头花五十块钱连看了两场《打豆腐》。不知是不是天意,他竟然把它挪用了过来,作为小乔的“主配”人物关系,也就是民间关系的佐证。叶儿与小乔的闺蜜关系让我们相信,有一个属于民间的小乔,一个与黄梅戏紧密相关的小乔。


剧中新婚燕尔的小乔回家省亲,忍不住顺道去看望叶儿,街巷间侯门与豆腐坊居然这样贴近,毗邻而居,顺路可到,传奇吧?故事的起因就很有民间传说的意味。两个女人窃窃私语絮絮叨叨,用最私密的话题道出了新婚的甜蜜,描述了小乔与周瑜琴瑟和谐的婚姻生活。随着战报紧急送达,小乔与周瑜匆匆归去。喝酒回家的王小六输了钱,还失手打了叶儿,于是就有了叶儿、小六赶至周瑜府哭诉、评理的情节。这时的小乔用朴实的民间言语劝了男的劝女的,句句实在字字真切,打动了两个吵闹冤家,促使他们最终和好。有了这条民间线索,为后面家国命运的表现作了充分的铺垫。大战在即,东吴将士应召奔赴前线,一曲“送郎调”从都督府中的小乔唱到市井小巷里的叶儿,从石拱桥上送别夫君的女人唱到田塍上、河汊里,十里长亭送别,十里长路所有的女子都在唱,战争给女人带来的忧伤从宫廷到民间其实是一样的。依依不舍的送别,表达了对战事、对权势、对和平、对生命、对男女情爱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认知。这样的场面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性,使这出历史剧进入了现代价值的认知系统,极大程度地升华了全剧的主旨立意。是的,正是全剧获得的这个平民视角,以及由此形成的丰富、动人的民间性,使这部戏曲作品接上地气、有了生气,有了普遍能够感知的审美意蕴。


在这里,索性宕开说几句饰演叶儿的黄梅戏梅花奖演员孙娟,饰演小六的黄梅戏名丑王成,他们贴近生活的表演彰显了剧种的表达特色,很好地完成了剧本的要求,尤其是孙娟,本不是叶儿的行当(不过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应当是什么行当),却颇有耐力地顽强接受了我的折磨,还一个劲儿抱歉:“导演为我疯掉了……”他们是我心尖上的演员。


黄梅戏《小乔初嫁》剧照之四 


这个戏是我破天荒第一次没有介入全剧构思就排练的剧本,而且排练时我也没改一个字。盛和煜只是在选材时给我打过电话,大约那时的他实在有些拿不定主意。安徽宣传部找他约稿,他提供了三个题材让我分析——①合肥四姐妹;②小乔;③知青。他自己的看法是,第一个选材的力道可能拘谨,会带来主题的狭窄;第二个选材写的人多了,编一个故事不会太精彩,但显摆一下文字语言的“雅致文采”是可以的,省得有些人老拿他故意写的“大白话”说事;第三个选材觉得有些对不上剧种的“心劲儿”,好像应当是话剧或者歌剧的题材。我的回答是:同感。既然如此,就要珍惜时间,试试现实题材,这最有挑战性。哈哈,这是他一贯的兴趣选择。后来消息石沉大海,再没有联系,以为他是写不出来放弃了,不想他写了,选择的是本打算仅“显摆文采”的小乔,而且是颇有故事的小乔!


这样的剧本也给二度创作提出了高要求,二度怎么走近一度,用黄梅戏剧种铺张出一度需要的气质,那种唯美的、素淡的、优雅的气质,要跟上不掉链子确实很费心思。


塑造主人公小乔是导演此剧的关键。


 黄梅戏《小乔初嫁》剧照之五 


剧中将周瑜和小乔塑造成金童玉女,而且正值小乔初嫁,两个年轻人新婚燕尔,如胶似漆,正是最好最美的时候,他们的感情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热烈,有了这个前提,后面小乔为了东吴民众牺牲一己的幸福,冒险过江,就更能显示出符合人物性格心理逻辑的创造意义。


我对小乔的表演要求是平稳低调,音乐设计上跟徐志远约定,避免让这个角色飙高音,要塑造一个生性善良、气息安稳的女子,看起来柔弱如水,但这如水的温柔却能在灾难来临时生发出巨大的美的力量,介入战事,就是一种以爱抗争的力量。曹操施出反间计,声称送小乔过江,即可退兵。东吴军心骚动,出现了逃兵。小乔是出自本真特别爱自己丈夫的那种女人,她爱那个“曲有误,周郎顾”的风流倜傥的周瑜。眼见自己深爱的周郎陷入被动局面,柔弱的小乔表现出了中国女人的伟大,一瞬间迸发出力量,她义无反顾,悄无声息地驾着一叶小舟过江前往曹营。她只给周瑜留下一封书信,上面说:“周郎,我过江去了,去找曹操,请他兑现诺言。你不要替我担心,江东父老乡亲也不要替我担心,我是周郎的妻子呀,晓得啵?”落尾的这声“晓得啵”,三个字看来温婉平淡、体贴周到,却是石破天惊,既见出人物新婚之中的娇嗔状态,又显示了有笃定主见的大义情怀,而且洋溢出女人爱情的最高品质——母性的光辉。接着,小乔这个民间奇女,在江天圆月之下,进入了与周瑜的心灵交流。她嘱咐周瑜的第一件事是要赦免那些逃兵,让他们在战场上戴罪立功;第二件事是要周瑜告知叶儿,她给叶儿即将出生的婴儿一针一线亲手做了小衣裳……说到这里,平静淡然的小乔落泪了:“周郎呀,你要原谅我赴曹营自作主张,你要原谅我新婚别走得匆忙。你要原谅我为人妻尚未尽责,我,我,还没有给你生一个小儿郎……”


“天下豪杰的忠贞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女人的痴情!”这是剧中华佗对曹操说的一句话。有了这份对爱人周瑜的“痴情”,小乔才将生死置之度外,独自一人渡江,面见曹操,从容应对,一番较量,在精神上震撼直至最后彻底打垮了曹操。面对东吴浩浩荡荡航驶过来的船队,曹操不敢造次,发出了“恭送小乔夫人”的指令。实际上,强大的心理攻势任何时候都大于外在的武力。


黄梅戏《小乔初嫁》剧照之六 


所幸主演何云就是一个看起来平淡而实际上有内容的人,她几乎是本色出演,初时尚有些拘谨,但随着排练的深入、演出的熟练,她开始显现了一个优秀演员的天赋悟性,并在我们每次的剧本分析中日益接近角色,逐渐成为了这样一个小乔。结果,她因为这个剧获得了梅花奖。


传统三国题材作品有尊刘抑曹的倾向,曹操总是被塑造成奸臣。但我们现在来看,他其实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他还富于谋略,这些不都是他的特点吗?我们塑造曹操形象,沿袭了一些传统认同的基本特质,将他设定为一个有雄才大略又不失心机权谋的政治家、文学家。董成这个演员的选定让我们比较顺利地实现了人物定位,也丰富了黄梅戏中袍带戏的创造。在开排序幕的排练场上,我让演员反复斟酌曹操的气度,细致研究唱词中潜藏的人物内在特性:“峡谷风吹送着血腥阵阵,这一仗直杀得日月不明……执太阿登高坡环顾宇内——”一副三分天下已得其二,踌躇满志却又故作云淡风轻的样子。随后话锋一转:“下一个,轮到他了!”手下问是谁,他厉声回答:“孙权!”霎时间飞沙扬石般再起呼啸。可环顾战场,却陡地黯然神伤,接唱“可怜见锦绣江南要化为烟尘”,很有些悲天悯人的诗意情怀了。我们的处理注重了台词字里行间的节奏语感,通过人物在舞台上轻重缓急不断变化的语气及其中流露出来的情绪表现他的丰富性。这里音乐的渲染帮了大忙,演员有把握操纵的内心节奏更是凸显了角色魅力。董成出色地完成了曹操这个人物的塑造,在黄梅戏的剧目历史上留下值得记录的一页。历史剧的现代开拓也在二度依从真实客观的体验体会中找到了努力的要点,一个分析人物理解人物、切中人物性格心理内在逻辑的要点。


黄梅戏《小乔初嫁》剧照之七 


接下来的场景里,我们都是依从这样的演绎方法进行的。曹操施行反间计,故意传话给对手,说打东吴不是他的初衷,只要东吴将小乔献给他,他便可以退兵。他跟华佗说,讨伐孙、刘只是个借口,要得到小乔才是我的真心。华佗不信,替他把脉时说,丞相你的脉象乱,心中有鬼难骗人。曹操大笑,说华佗直言不讳医术精,但把得准脉象看不透人心。只要略施反间计,无论周瑜怎样英才盖世,明知是陷阱他也绕不过我这个坑。他算好了周瑜肯定不会献出小乔,那样就有可能引发东吴内斗,造成对方人心纷乱。在整个戏的表现中,我们主要抓住曹操两点,一个是多谋善变,一个是偏好美色。对他,我们不是单方面诋毁抨击或虚无拔高,而是既表现他“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奸雄特点,也表现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经纬之才;既表现他文采飞扬的气质,也表现他在美色面前的俗态。在甄宓面前,曹操不是曾经也动过心吗?在平民视角中观看真实的曹操,成为了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努力实现的目标。在剧中,一开始曹操并不想霸占小乔,他只是要用反间计,叫周瑜退也不是,进也不是。没想到小乔真的过江,把他的反间计戳破了。当小乔真实地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为小乔的勇气和美色惊呆了。这时候演员的表演重点显现曹操有几分恍惚,这是真实的为美所震撼的恍惚,在这里分寸的把握很重要,往哪边多移一分都是不允许的,这样就又回到我们对角色的分析理解上来了。排练场上,我把两人见面的交谈放置在“心灵空间”进行,就是把对面交谈变为面对观众的叙述,使得这段对话层次分明,把潜台词内容更加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也尽可能显现人物行动的诗意。在这里,小乔与曹操的对话绵里藏针,没有激烈的言辞,这是由小乔的温婉性格和曹操对她的倾慕决定的。针对曹操所说的“你比我想象的还要美丽”,小乔回答,“你也和我想的不一样,我不晓得你会作诗,还有,个子也不高……”到了这里,留给观众的是会心一笑的停顿。后来曹操问小乔自己作诗比周瑜如何,小乔说那不好比,为什么呢?“因为周郎从不以周公,以及任何先贤自居”。曹操还要比眼前的势力,小乔委婉地表示:“我不比人品和模样,那会让你把心伤。我不比六艺与修养,见仁见智不好论短长。小乔本是民间女,羡的是并蒂莲花刎颈鸳鸯。我只说温柔体贴情专一,天底下谁比得过我的周郎。”这样的回话尽显她温婉的语感及内在的高贵,曹操心中恼怒着,讽刺周瑜只是一个脂粉儿郎,并嘲笑东吴无男儿,尽是些花儿鸟儿与鸳鸯。小乔此时连续发问了:“哪一个坚决不向你投降?哪一个据天险统雄兵与你对抗?哪一个不惜马革裹尸回家乡?说什么东吴无男儿,你睁眼看一看江对岸,呼啦啦‘周’字大旗迎风扬!”这是一番蕴含着深情和胆略的智慧的回话,定力巨大不需高声喧嚷的不能抵御的回话,具体展示了剧中所唱的:“红粉蹈白刃,三军欢呼声。丞相夸谋略,不及女儿心。”小乔与曹操的传奇在这样的暗礁惊浪的碰撞中得到了尽情的合理的展现。


排这样的戏心很累,但,很过瘾。这里充分呈示了二度要下的真功夫。


在心理交锋中输给小乔的曹操只能耍赖皮,拿出“不可天下人负我,宁可我负天下人”的那一套,不但要继续打,还要扣押小乔。东吴出奇兵火烧曹营,但此时曹操忽然犯了头痛病,面对立在面前的小乔,他没有回击的任何可能。这里进入了全剧的高潮,小乔几乎是在喃喃自语:“你这是头风发作气血不畅……”她手中用以自卫的小刀落地,似乎不假思索地本能地拿起了华佗留下的药箱,走到曹操面前,给他扎针治病。这里我的处理是,尽管背景上是火烧曹营、刀光血影,江那边千帆竞发,一场鏖战即将开始,而小乔却是屏声静气施行医道。于是,场上安静得只听见隐隐的火焰“哔啵”声,大停顿中,小乔一步一步走向曹操,翻开药箱,取出长针,接着我们设计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弹针”动作,在长时间的大停顿后,这个弹针的长音赫然在剧场中回响,稳稳地,再让小乔清唱出全剧的最后一句:“这一针扎在天元穴神清气爽。”在她心无旁骛地给曹操针灸时,人物的主题音乐渐渐奏响,然后弥漫着抒情感的交响充盈了整个舞台……


黄梅戏《小乔初嫁》剧照之八 


很感慨这个戏呈现了这样的现代感,因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体恤,是戏曲最能表达的善良与同情。在对战争的反思中,美才是无敌的。


根据历史传说和人们通常的理解来构想《小乔初嫁》的创作方向,根据《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来演绎这样的故事,使我们获得了在历史背景下创作历史人物的活力,最终完成一部有根基、有想象力、有独特视角的“历史剧”。从历史材料来看,小乔跟周瑜的感情很好,但关于小乔的记载并不太多,一定程度上,小乔是依附于周瑜而存在的。为此我很同意郭启宏先生提出的“传神史剧论”,我还将之称作为“人性美的戏剧”。我们创作历史剧,是接收到历史给我们传递过来的某些信号,然后合理展开,进行创造。这种信号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小乔,她的美貌,还有她跟周瑜的琴瑟和谐,都是大家公认的。如果我们写一个政治家的小乔,或者写她和周瑜两个人发生了感情矛盾,人家可能不会认同。但是我们在创造中合理运用这些历史信号,发挥艺术想象力,比如此次运用平民化视角,同样可以形成严肃地把握住历史神韵的创作。这与那种戏说历史的风气迥然不同,那些作品往往违背了历史或原著的精神,有乱搞噱头之嫌,并可能会传递一种搅乱审美、削弱思想的倾向,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回看黄梅戏《小乔初嫁》,我们自认为是严肃地依据了历史剧的创作原则的,是在传统民间传说的根基上找到了一个黄梅戏的舞台故事,可以说是三国戏旧传统和新编历史剧新观念的一个有机结合。


因为剧本的特色,我给这个戏的风格定位是“不动声色中听惊雷,不动声色中见玄机,不动声色中现波澜”。从演员表演分寸、音乐唱腔设计到舞美灯光设计等都要统一于这一风格。舞台上,配合人物内心表达的需要,外在的一切尽量做到简约纯净空灵。无论是舞美、灯光,还是演员的外在动作和程式化的运用,都做到不以多余的声响和动静遮蔽真实、透明的内心,看似悄无声息,实则惊涛拍岸、潜流暗涌。


黄梅戏《小乔初嫁》剧照之九 


这个戏的舞美设计是熟悉戏曲舞台的黄永碤老师,他的作品以简约唯美见长。他很认真很投入地几易其稿,逐渐删繁就简,最后形成现在看到的这样较为空灵、便于转换同时可以虚实并存的设计。东吴和曹营,江北与南岸,周府与民居,在斜平台上并置,可搬运的大道具,对峙的士兵群体,都能够随戏灵活物化,随调度使舞台处于丰盈或空阔的变化中。“送郎”的场景,在空旷的舞台上,小乔夫妇走来离去,叶儿夫妇走来离去,接踵而来的女人们与遥相对望的兵士们逐渐天各一方,形成一种整齐的送郎泣别的舞台处理,就此表达出命运相同人性相通的寓意。因为场景的变化很多(编剧的空间设置颇有影视的特点),且要求呈现富于三国历史特点的厚重感,我们却逐渐放弃了大的体量追求,而让舞台“空”了起来,丰盈体量的办法就是将演员作为背景,进行物化处理。记得在中戏学习时老师就讲过焦菊隐先生排《蔡文姬》时的列队空间,他也就是让人都站成了“空间场景”的。曹营东吴兵士衣饰不同,这边让曹营兵士退下,东吴兵士便移过来,整个空间就转换过来了。为此我还有意将剧本中有意区别的空间杂糅在一起,上场门是东吴将士,下场门是曹营寨帐,中间站一个曹操使者,连缀起对抗的意象,然后在使者被拖走斩首的停顿中,大胆地使曹操和周瑜对视,两个阵营放在一起亮相,强化对抗的意象。我们就这样进入了一种开阔的意象思维状态,这不单是戏曲可以接纳的,而且这种与表演阵营的调度紧密相关的空间处理,才真正是我们心目中天地万物取我所欲式的戏曲处理。


为了增设体量,我们还采取了投影配合的方式,如曹营的三呼万岁,小乔过江时的辽阔江面与小舟,火烧曹营的漫天大火,千帆竞发的东吴船队等等,都以此表现,这就让现代剧场的气势顿然宏大壮阔起来。而从导演角度来看,在空间处理上,我依然主要是通过戏曲的唱念做舞,通过演员的表演自由切换空间场景,景随人走,人走物移。我依然认为戏曲舞台的核心是人物,豪华的场景会弱化演员的表演。对于《小乔初嫁》这样民间视角的戏,舞台装置的运用应该是克制的,只有克制,才能形成清新、宁静之美。


“过江”一场,是心理空间的诗意情境的扩大,小乔和周瑜隔江倾诉,好像是走到了一起,两个人在琴瑟和鸣的想象中无限制地自由穿行。这时形体的设计是很费脑筋的一件事情,必须要想清楚,如何让人物“不要在一起更要在一起”。情深之处,要在他们隔空倾诉的对唱(类似旁唱)的高潮中,找到在琴瑟和鸣或比翼齐飞的舞蹈中两人“合一”的诗意,这段舞蹈正是需要斟酌的一种肢体语言的创造。开初我们想利用人物身上的披风扩大形体的表现力量,使古典民族舞的气韵舒放起来,但是我怎么看都觉得不太协调,演员的整个形态也不对。我们怎么才能表现出汉代一对贵族夫妇传达感情的合适状态?他们表达的方式会不会这样张扬?小乔那种内敛的性格能表现得这样吗?几个方案试行下来我都不太满意,后来我将这一段改成了相敬如宾的礼仪,仪式化的执手,虔诚的拜揖,如此在端整中别开生面地以静制动,贵气满满的一段琴瑟和鸣之舞就呈现出来了。及至在“江天寥廓,何处话悲凉”的叹息里,两人交错分别,江水涌动的悲情中,小乔离去……现在看来,“过江”的诗意气韵表现得较好,而且有的地方很具张力,比较贴切地抓住了剧本赋予的内在风神。笼罩在唯美倾诉状态中的离情别意在剧场中弥漫开来,令观众为之动情。


黄梅戏《小乔初嫁》剧照之十


徐志远是《小乔初嫁》作曲和唱腔设计的不二人选,这个领域也是他施展才情、自由挥洒最合适的所在,因为黄梅戏是他的本行啊。继黄梅戏《红楼梦》《秋千架》《风雨丽人行》之后,好像他就没有专门给安徽黄梅戏剧院写作过。此前我们有过多次非常顺畅的合作,所以我对此次的音乐创作充满信心。如同以往一样,我们先是“务虚”,分析剧本,剖析人物调性,理解段落唱词,考虑全剧的音乐走向。我们商量着让每个人物的器乐个性化,比如曹操的大阮,小乔的小提琴,黄梅的民间小的打击乐,结合全剧的交响西乐,等等。这些力量的分类及合力配合得宜,很快为排练找到了气质支点,行动就有了合流的力量。接着就是“务实”的音乐、唱腔对接,这与我的排练基本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成熟一段排一段,白天排练对接好的场次,晚上讨论后面场次的唱段。有意思的是,这个戏有三百八十多句唱,而且多半是男腔,黄梅戏写男腔比较困难,徐志远与编剧头一次见面,张嘴就要求删减一部分唱词,搞得自信力从来不可动摇的盛和煜尴尬了好一阵子。本来以我掌握文本的经验,觉得要删改文本不是什么难事,结果我和志远左右衡量,一句都删不下去,写得太密实了,我们是白费功夫。


即将要排高潮戏“过江”的时候,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12月3日,我亲爱的老母亲走了。失魂落魄的我一路飙泪,仓皇奔丧,人也恍惚了几天。待稍稍定神,我拨通了徐志远的电话,电话那头,他小心翼翼地告诉我,已经把“过江”部分的唱腔写出来了。我说那唱给我听听吧。他说,可以吗?我说,行,你唱吧。实际上,听到他那一句“可以吗”,我就流泪了。于是在电话里,我们敲定了所有的唱腔。现在,一听见那句“江天寥廓,何处话悲凉”,我心里的感触还是难以言喻的。


志远是我最坚定的合作者,他最早在基层院团司鼓,然后作曲,再然后上学,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在安徽艺术研究所从事黄梅戏音乐创作与研究。长期的实践经历,加上不可多得的天赋才情,他不仅擅长黄梅戏唱腔音乐,而且对中国戏曲音乐的多方面都有着独到的研究。他跟我的合作始于黄梅戏《妹娃要过河》,之后几乎参与了我所有的创作,在音乐上我非常信任和倚重他。他还是个极富个性的人,特别能掌握话题,俗称无所不知的“话痨专家”。我们的工作状态相当有意思,大声嚷嚷争吵也是经常发生的。有一次我生气地问他:为什么跟你说完话,我的嗓子就会哑?他坦然应对:你需要逆向思维。


 张曼君导演在排练现场示范


《小乔初嫁》后来能够进入艺术节,反映了戏曲界和观众对它的肯定,演出的时候,观众很热烈,一点小小交流都有反应。我敢说,这个戏是会留下来的。因为我自己明白,我是做了一个很对剧种气质的戏,一个非常接地气的戏,做了一个将历史故事与生活质感接通的不一样的三国戏,一个关于人性的、有人民性和世界性的戏,它代表了一种中华审美特色。当初窑工请求宋徽宗为汝窑瓷器色定名,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是的,“雨过天青云破处”,就是这个剧的感觉。


在赣州的研讨会暨作品展演上,《小乔初嫁》作为四台大戏的最后一出上演,观众反响空前热烈。我居然坐在过道的台阶上静静地看完了它,这很出乎自己的意料。好!真的很好!一段时间过去,舞台的咬合状态竟会发生如此的变化,演员们的每一处表达,都有一种从容不迫的魅力,这种魅力是可以拿捏一切的,如同淬过火的金属,为一种沉稳所笼罩,静静地闪着光,这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一个戏可以演到这种份儿上,一批人物形象可以这样穿越历史淡定地走到你面前,一个剧种特有的民间感可以如此这般不动声色地浸润你的情感,一番三国的历史较量可以如此这般进入黄梅的叙述,这是排练时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到底是先前认识不够,还是百场演出过后各部门已然进入了一种自觉状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此时此刻验证了一个舞台剧经受锻造的能力,也预示着它有希望获得永久的未来。主导这个戏创作的初心是有高度专业自觉的,在民间平民的视角上铺张了广远,在团队的合力中进入了“不动声色中听惊雷,不动声色中见玄机,不动声色中现波澜”的境界,这样一个讴歌美的戏剧经由我张曼君排出来,我感到欣慰,也感到自豪。美哉,黄梅!美哉,小乔!


摄影:符祥平、邢辛、周升慧



编校:颜之

排版:王志勇

审稿:郑雷、谢雍君


往期回顾●点击阅读 ↓↓↓


《中国戏曲剧种全集》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文化报》“艺海问道”第25期文化论坛综述

戏曲的生活化与古老湘剧的现代化——《月亮粑粑》纵横谈

恣意张扬的人性之美——评剧《红高粱》导演手记

在“张曼君与中国现代戏曲”学术研讨会暨张曼君作品展演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

“人学”平台上的“新奇绝”景观——《花儿声声》创作谈

我的艺术路径

“戏曲研究”微信公众号2017年、2018年文章目录汇总


欢迎投稿、联系邮箱:

xiquyanjiu@sina.com

戏曲研究丨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Research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