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中国父母总是这么焦虑?

平常风景 WeLens 2022-06-17

跟当期主编一起  看平常风景

很多父母都清楚自己为孩子做得太多了,却不知道如何停下来。尤其是年轻父母,他们既不想重复父辈的育儿经验,又知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了,希望孩子有更多应对未来的能力。

思考和实践层层加码,生活的质量难免都受到了影响。

但樊登说,“如果管教孩子很焦虑,那一定是你错了!”在他看来,像所有生命体的成长一样,养育孩子本来应该是家庭生活里美好的风景。

疫情期间,他陪12岁的儿子嘟嘟,度过了一段平淡但也很珍贵的日子。

在这一期Lens与雷克萨斯共同策划的“平常风景”栏目里,作为当期主编,他分享了陪着嘟嘟一点点长大的心得。


当期主编:樊登

(下文根据樊登自述整理)


樊登的平常风景vlog



< 01 > “父母管得越多,孩子的自觉性就越差”
疫情在家期间,我发现很多好玩的事。有个朋友的女儿,比嘟嘟大两岁,在家里做凉皮,很成功,然后她妈第二天做就失败了;我们家也是,嘟嘟自己搜配方烤蛋糕,他奶奶一做也失败。原因是这帮孩子是严格按照菜谱一步一步来,加上现在的工具好用,就很容易成功。而大人们相对傲慢,经常忽略里边的步骤,最后状况百出。小孩子学习基本上就是模仿,而且学习力很强,很快。

嘟嘟自己搜索教程做蛋糕。


嘟嘟喜欢用手机听英语歌,有的歌词特别长、特别复杂,他为了能唱出来,慢慢就把那些句子、语法都搞明白了。但很多家长会说“听什么歌 ,赶快写作业”,觉得浪费时间。他们把学习当作负担、自己不爱学习,才导致说起学习时的口气,跟说起玩儿是不一样的。这种东西也会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看法,觉得学习是个糟心事。


在疫情这段时间停下来,大家放缓一点,其实挺好的。就别在家里再搞得鸡飞狗跳的,天天逼着孩子写作业什么的。他完成不了作业,就让他自己去面对老师,自己去解决。父母管得越多,孩子的自觉性就越差。



< 02 > “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的认知”

我们过去一直有一句话,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有道理,但要看你怎么理解起跑线。如果把起跑线理解成培训班、营养素、体育特长,那可能就错了。孩子的起跑线就是父母的认知水平。如果父母根本不懂得一个生命是怎么成长的,不懂这些规律,就一定会做错。


所有生命体的成长,都是一个“复杂体系”。复杂体系就是无法模块化拆分、没有清晰的因果关系。比如给你200个亿,也许你能建很多楼,但你做不出一个文艺复兴来。因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是生命体因缘际会到一定时候涌现出来的。但很多父母会把教育小孩当做组装一部车,语文、数学、英语这般放在一起衡量,这是用“简单体系”的方法,来做“复杂体系”的事情,方法越使劲,事情就错得越厉害。


电影《奇迹》,讲几个孩子的冒险之旅,他们心怀希望,便会自己摸索着长大。“想想要是每件事都得有意义,你会窒息的”。重要的是保有生命的热情。


最后,孩子可能成绩很好,但人本身会有缺失,因为他没有内在的灵魂。大量的孩子,就是长到高三,除了做题别的一概不管,考上大学就开始放弃学习。这其实是用他们一生的平庸和没有安全感,来向父母们证明——你们当年错了!就像我们自己 ,从小孩长到今天这样,你能说清楚是哪件事、哪个辅导班让你成为这样的人吗?有很多名人学生时代成绩那么差,后来都干得挺好。


所以,核心是让孩子长得像个人,而不是像个机器。是保护孩子让他的生命力别丢失,让他爱自己的生活,爱别人,让他有耐挫性,能够享受奋斗的过程,这才是一个生命应该具备的东西。你只要把这个东西教给他,至于什么时候写作业、哪门功课好一点差一点、上国际学校还是公立学校,根本不重要。只要他将来在心里边热爱他的人生,他怎么着都行。


疫情期间,樊登和嘟嘟在家各自看各自的书。


现在教育出现的问题就是把复杂系统的问题用简单系统的方法解决。我的方法是:不用管那么多,早早跟孩子建立感情、建立信任,有了这套东西以后,不用管他。



< 03 > “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人,但可能也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

有些家长之前读了那么多育儿书,但一看隔壁班那个同学进步那么快,一问原因是报了个班,就放弃了原来的理念。根本都不去考虑10年后, 这孩子可能是个学霸,但他不开心,不爱学习,不爱探索。


家长们更愿意学习和理解能够看到并且熟悉的东西:考试和竞争。你告诉家长要学习“复杂”体系,学会情感引导,学会发掘和面对自己的潜意识……大多数人会望而却步。很多人宁肯选择“反正我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了”,那么父母尽到了教育孩子的责任,还是尽到了伤害孩子的责任?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人,但同时也可能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唯一的破解之道,是父母成为终身学习者。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大脑负责。多读点书,多找点原理,让自己做事的时候,内心更踏实一点。


摄影师弗兰齐斯卡拍下孩子们探索“幽灵森林”的镜头,“他们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


我这两年特别重视科学、重视这些批判性思维的书。早期没有这么重视,早期选书,觉得有用就挺好。像《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正面管教》《不吼不叫》,选的都是这样的书,属于经验,确实有帮助。但知道原理会让你更安定。


有一次,《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来中国。我俩在一块演讲,说了同样一句话:“如果你在教孩子这件事上觉得痛苦,一定是因为你方法错了。”

你只要理解孩子,就不会觉得他们烦。孩子的学习力,从来没有减弱过。你就算把孩子扔到大街上,那些孤儿,也能够很快学会一身本领。


最可悲的反而是大人,才活到个二十来岁,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就停了,其实是丧失了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所以,父母要是不去改变自己,不去让自己变得更好,你怎么给人做起跑线?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学的是你行动的东西,而不是你嘴上说的东西。


小留学生身着防护服等待回国。他们对当下发生了什么,信息知道得很快。



< 04 > “未来的学校教育,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父母也能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别老觉得自己都对。孩子获取信息的方式,跟我们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就拿使用搜索引擎来说,我们都是打字搜,孩子是拿语音说,说完以后搜出来一堆,他就把相关的全给看了,于是一下子知道一大堆东西。而且,他们处理信息的速度比我们快多了。人就是这样迭代的。


有一天,我因为读了本《东京传》,随口问嘟嘟他妈,“你知道100年前日本皇族过节的时候,有个特别的装扮是什么样吗?”嘟嘟的妈妈是研究流行时尚的,都不知道。但嘟嘟在旁边就说,“把牙齿染黑”。他说自己就是在网上到处瞎看,然后就知道了这些奇奇怪怪的知识。


我觉得未来的学校教育会受到极大的挑战。现在的孩子已经普遍反映,觉得学校教的东西不够有新意。但学校跟老师还没有完全面对这个现实,还想继续维持自己的权威。我有个朋友的小孩,就发飙说老师上课慢,一篇文章讲三节课。这种教育对于早就学会的孩子是不公平的,他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然后还有个别人是根本就学不会的,也浪费很多时间。


我们传统的教育,就是这样灌输的,二百年没变过。但同期的这个世界,从交通、信息、娱乐,全都变掉了。但教室从来没变过,除了黑板变成了电子屏 。不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可怕的事吗?


越是注重孩子每一步的成功、为他们规避风险,越是会减损他们应对不确定的能力。(摄影 :Maia Flore )


今后我们的教育产品,一定会越来越丰富。教育不能再像统一的模子。比如学校的体育课,想要培养团队精神,完全可以让孩子通过在校外参加运动队来解决了。不在一个班也没关系,既有友谊交际,也有team work。可能过了十岁就允许考大学,考上就上,考不上就算,把上大学变成一个像打游戏的过程。我觉得在有生之年,应该就能看见这些变化。





 · · · 编者按 · · ·

这段日子里,樊登一家的时间表既随意又自律。

各自看各自的书,偶尔交流一下,白天出去打打球,晚上睡觉前,一起聊聊天……

今年以来,樊登已经看完了34本书。其中很多是以前不太有精力碰的大部头。又通过持续的刻意练习,把卡住多年的跑步速度提了上去,身体更瘦了。嘟嘟的乒乓球和篮球的水平也大幅提高……

 

“别太期待平常,这就是平常”,樊登说。

“很多人说的平常,是可以到处跑,那是一种期待。对于期待过度地执着,就会带来焦虑。焦虑是来自于对无常的抗拒。不过度期待那个平常,你就淡定多了,这不就是日子嘛。”

“好好地过现在的日子,照样是平常的日子。只不过是一段跟过去不一样、值得回忆的日子。”

 

这段时间,樊登也在持续关注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看到很多人和企业遇到了难关,但也在积极求变,“我觉得中国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灵活度很高,在不断地寻找解决办法。”

等疫情结束,他也将恢复以往每个月有十几天在外面到处飞的生活。他说自己会很怀念这段日子,有这样整块的时间陪着孩子和老人。

 

这也是很多“探享家”的常态,既要去奔波,去拥抱和应对生活的种种“不确定”,又想给家人提供充满爱和舒适的空间。

              

全新雷克萨斯RX 450hL加长版,就是要满足这种需求,适宜全家出游、商务出行等各种场合。



5米加长车身的人性化空间设计,通过原有线条巧妙加高、加长了车尾部分,保证了第三排乘客充足的乘坐空间,6座/7座多变格局,实现了灵巧、轻松的空间变换。全球首创的BladeScan™极速旋镜式远光灯自适应控制系统AHS,实现了精确到0.1度的照射精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实现了全速域可用,辅以新增的智能车道循迹系统LTA,帮助车辆保持在车道中央,守护驾乘者的安全。无论是大容量的装载空间,还是温馨的全家出行,都能轻松满足、周到呵护。


BladeScan™极速旋镜式远光灯自适应控制系统AHS

智能车道循迹系统LTA


说起来,好的车和有爱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兼融有道,平衡,珍惜。

这也是我们策划“平常风景”这个栏目的初衷:生活之道,如同匠人之艺,道理从不复杂,难的是在纷繁多变的世界里遵从内心,享受不断探索的乐趣;每一片平常的风景,都可以是照亮生活的微光,让你知道,无论生活怎么变幻,你的身边、你的心底,总有一个温暖的陪伴。

虽然这五期内容要暂告一个段落了,但未来我们仍要一起陪伴,一起“领未见,探非凡”……




关于亲子关系与相处,
你有什么想说的?
我们将从留言中选出 4 个读者

赠送樊登读书VIP卡


平常风景|往期回顾

No.01 春天还远吗?
No.02 买下整个花园,还是让月光进来?
No.03 班宇:在菜市场看风景的人

No.04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如何记录自己来表达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