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买下整个花园,还是让月光进来

平常风景 WeLens 2022-06-17

跟当期主编一起  看平常风景

我们被困在家里一个多月了。
有人想方设法,想让隔离变得不那么无聊;也有人发朋友圈说:你在疫情期间怎样度过,你的一生就是怎样度过。
看风景的人,决定了看到的风景。
家,是最近与我们相处最多的风景。复工在即,当再次走出家门,人们可能更愿意主动回家,也愿意花多一点时间营造独处的空间,思考“我到底需要什么?”,从家到生活。看待空间与自己,珍重平常风景,是每个人的课题吧?









“家给了我一个避难所的体验。”


Lens : 成老师前段时间刚刚装修了房子,我看到你把它称作是一个避难所


成庆:它在生理上给我了一个避难所的体验。但我也感觉到很多人在这场疫情中,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场灾难。最切实的避难所,其实是家庭的空间,家人的关系。


Lens : 王老师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有什么特别的发现?


王洪浩:最近用户搜索的关键词,特别高的就是租房、别墅、复式,说明疫情期间老百姓对住房要求开始提高。关注点也变得越来越明确。大家开始想重新布置自己的家。好多装修订单是改日本的下沉玄关,进到家里面要把鞋放在下面那一层,确保脏东西不要带上来。


成庆:下沉式玄关很好用,(使用时)你的心理上就会产生内外的层次变化。


日本空间实用,但是带有美感。而中国家庭空间的模式,非常单调重复。


王洪浩:日式,不是一种风格,是一种思考方法。比较像禅宗,在乎内心的感受,而不是说要在这个屋子里面装特别复杂的东西。


成庆:其实,房子装修好之后,每次我进到床间打坐,会觉得安静而不孤独这件事情,中国人的体验还是太弱了。

▲ 晨起的书房光影  (摄影:成庆)

▲ “不合常理”的壁龛与香炉  (摄影:成庆)


成庆:我们去日本很多空间里面,大都有一种感觉,它会很静谧。但中国的空间,这几十年都是非常追逐热闹的。


所以在我的家里面,会强制性的使用一些隔断,告诉自己要沉下来。往内看的这样一个空间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我称之为“家居中的神圣空间”。在这个地方,平静下来,反观自己真实的需求跟生命的意义。



“东方人的生活方式,

究竟是什么?”


Lens : 我们一般家居设计很少考虑到这一点,经历疫情期间的觉察,会不会有变化?


成庆:中国正在回归到一种东方人的生活方式。但东方生活方式究竟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房间层高都不太高。当你的空间受限时,下降视线就变得很正常。所以这次家里的装修,我就是买日式矮的家具,感觉非常好,家里变得比较空旷。

▲ 书房俯拍  (摄影:成庆)

日本人意识到在狭窄的空间里,(需要)通过人的变化,器物的变化,来适应环境,(从而)让你的感受变化。而西方人是让环境来适合我。



“日式风格,是活生生摆在那里,

你住进去就知道是不是合理。”


Lens : 日本的美学受南宋影响很深,我们之前采访建筑师隈研吾,问他对宋代美学的理解,他说了两个词,是“简练”“放弃”,认为这个跟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很吻合。你们觉得呢?



成庆: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在做加法的。但往内观照,你会发觉自己需要的东西,其实是很少的。

中国人要占有一切的冲动,未来一定会转变。这种心理是很难得到长时间支撑的。它一定会变成对事物节制的使用。


为什么宋代美学这几年慢慢流行起来?我的一个看法是明清的美学,尤其是清代的美学太繁复,太表面化。宋代的就更加自然跟简练。

▲ 《果熟来禽图》局部  南宋 林椿 

《果熟来禽图》是南宋时期林椿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绘有林檎果一枝,枝上硕果累累。系挂着沉甸甸果实的枝丫,仿佛在轻轻地颤动。果叶正反面刻画细致,连虫蚀的痕迹都颇为清晰。果树上有一小鸟,它转颈回眸,振翅欲飞。画面虽不繁复,却充满生气盎然的意趣,表现出作者蕴藉空灵的审美追求。


王洪浩:我们有时候特别喜欢日本,本质就是在喜欢过去的自己,尤其是整个南宋的文化感觉。


最近像雷克萨斯,它做LM,做内饰,内部用木饰板装饰,灵感来源是日本画派叫狩野,他们把中国的水墨画跟日本的大和画融合在一起。它不是具象,而是让你进入一种感受。你进入到那种环境里面,比较容易快速地放空自己。


▲ LM银水墨饰板


Lens : 很多日本设计师都会强调,要营造一个安心处、居心地,感觉他们对于私密心理的拿捏非常看重。


王洪浩:日本人对于(人际)关系非常敏感。像在日本理发,洗头的时候,鼻孔对着上面,会有一些不雅的表现。服务人员就会拿一个湿毛巾敷在理发人的脸上,很简单的隔断就能够解决人跟人对视时候的尴尬感。


他们在关系的理解上走得很深,设计上也会去迎合这种体验。


像雷克萨斯LM,它的车里面有屏风,当后面乘坐者要说一些不太适合让其他人听到的话,或者是不适合让别人看到的画面,可以把屏风升起来,第一层是视线,第二层是声音,东方人对此会会心一笑,西方人的感觉就不像我们这么深。


▲ LM私密屏窗


成庆:我也想补充一点的,我们觉得现在我们跟历史的连接感比较弱。


你环绕自己家里一遍,你发觉我们缺乏古人。


我个人的体验,我们可以在家居里面,把艺术品、把有历史的东西重新放进去,让生活空间成为有不同感受维度的地方。


▲ 微光下的江户僧侣像  (摄影:成庆)

▼ 床间2 | 泽庵宗彭墨蹟

(摄影:成庆)



▲ 床间1 | 高丽青瓷、铃木大拙墨蹟   (摄影:成庆)

家居也好,开车也好,“觉察自己需要什么”的这个体验,一定要恢复出来。这一个多月,我觉得很多人已经开始慢慢有点复苏了,问题是疫情过后,有没有持续的自觉。

Lens : “恢复”这个词太好了,以前是有的,现在丢失了,身边平常的风景也忽略了,然后一直去追求外在的、模仿别人的东西。


成庆:中国要恢复那种传统的感受力,首先要把这些跟历史的感觉要通过各种方式联系起来。


我们不知道宋人的生活、明清人的生活具体什么样,都是通过博物馆一些粗糙的展示。我们没有生活过,不知道是不是适合自己。


日式风格,是活生生摆在那里,你住进去就知道是不是合理。



东方美学,把自然、风景

引入到日常生活中来。”


Lens : 既然大家都看到回归东方传统的需求,为什么现实里的中式装修、中式设计,并不是那么让人舒服,甚至离年轻人越来越远。


王洪浩: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老是找一些符号来代替。搞中式装修,搞一些太师椅、古典的桌子,那并不是我们中国的本质。


汽车设计也有过一段时间,在想什么能够代表中国,然后搞了一些灯笼、葵花,龙凤等等往汽车上装饰。但是东方美学的感受,不是一个具体的符号,(其实)还是一种氛围。


成庆:刚才谈到中式到底是什么,其实中国人还是不断地在追逐着一种所谓的官家文化,过去大户人家所拥有的那种生活方式。中国人在心理上是鄙视平民文化的。


用高档红木家具,用整片的大理石,空间特别大,都是追求那种拥有天下的官家文化心理。


为什么构建不出平民文化?就是对于“我是谁”,它不会给予一个认可。


Lens : 那要从哪些地方突破,才能在生活里营造更好的美学体验,让平常的风景就能带来能量?


成庆:其实中国传统里面,亲近自然这一面是可以继续发挥的。


这次装修我就发现,日本人习惯把自然光线引入到空间里面,这样你跟自然就时刻在发生关系。晚上也会有月色透进来。

▲ 上图 /  光影、落花和安放在玄关处的李朝白瓶融为一景

     下图 / 转角处的画,中田美郁作品(摄影:成庆)

中国人现在似乎觉得亲近自然,就是要买一个大的庭院,占有它,那它才是我的。我们就不能借助唾手可得的东西,把自然、风景引入到日常生活中来?


王洪浩:很多日本宅院,包括我们的古典园林,都强调身边风景也是房子的一部分。愿意花点时间在其中去沉思。

▲《小森林 夏秋篇》,日式建筑中的缘侧,

雷克萨斯UX也将这种理念融入汽车内室   

反映到汽车也是一样的。西方人会认为车应该有一个最完美的比例,最后一个个特别相似。东方人做汽车,尤其是雷克萨斯,它认为车子好不好看不只是车本身,而是车跟环境放在一起能否形成完美的感觉。就像说,不是断桥很美,而是“断桥残雪”很美。


像雷克萨斯的设计师需要针对它们日常所处的不同环境,去找到一种感觉来塑造产品。比如LS灵感来源于行灯的氛围灯,以柔和且亮度较低的照明效果,营造出温馨自然的内室光效,为驾乘者带来如归家般的暖心体验;比如LC灵感源于海上日出的晨曦蓝内饰,利用橙白蓝三色大胆对撞,创造出充满创新性与想象力的视觉冲击之美。


所以雷克萨斯的产品,你会发现它的灵魂深处都很像,但表现出来的样子有很大不同。


▲ LC灵感源于海上日出的晨曦蓝内饰

成庆:中式跟日式,并不是说这样就是中国,那样就是日本。


像中式装修喜欢用红木,漆上得很重,日本对木头的使用,尽量是用原色,甚至不用上漆,而是呈现出自然的感受。这并不是中日的差别,在中国的传统空间里面也曾经有过。

 

不管是哪一种文化,还是要多去生活、体验,之后才谈得上选择的问题。




如同成庆和王洪浩所言,东方文化注重向内观照,对物与境都十分敏感。枯树微花,冷月空山,所有身边的空间,所有平常的风景,都会经由体验,滋养人的灵性。


但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的这种感受力变得粗糙和迟钝。

这段暂停的生活,可能会让很多人意识到这种缺失,也会让很多人去思考:是不是要唤醒这种感受力?到底什么是自己需要的?


 玄关的花瓶(摄影:成庆)

 艺术家丛军以LM为灵感创作的作品


雷克萨斯在设计中也十分看重这种心理感受,陪伴每一位“探享家”,向内观看,与自然共存。


Lens之前采访设计师原研哉时,他就说,中国有过十分简洁、凝练、质朴的文化,化繁为简的美学思想早就存在于中国人的血液中了中国现在日新月异,但从根本上来讲,上述美学思想仍然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我想中国人对日本设计的共鸣就是来源于此吧。 ”


雷克萨斯的设计正是这种理念的佼佼者,追求的不仅仅是舒适的驾乘体验,更是对于每一位“探享家”感受力的呵护,令人的感觉变得敏锐,从而更丰富地体验这个世界。


这也正是雷克萨斯“探享家”的理念所在——它期待车主凭借本性去探索,享受充满匠心的设计,同时,也被它们的理念所触动。这是一种有品质的日常,也是一种有温度的豪华,是两者的良性循环。




它引领我们从身边的空间、从平常的风景里,觉察自己的心声,领悟生命的意义。


于常见中,领未见,于平凡中,探非凡。





成庆推荐


01《冈仓天心东方三书》


02《何谓民艺》




王洪浩推荐


01《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关于空间,
最近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我们将从留言中,

选出 4 位朋友分别赠送

《何谓民艺》+《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愿你发现空间里的平常风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