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蚂蚁集团被锤了,保险公司会远吗?

陆拾肆 T博士教你买保险 2022-12-15

◎本文作者 | 陆拾肆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T博士教你买保险(ID:DrTbaoxian

转载联系  微信ID:DrTbaoxian02


你好,我是陆拾肆。

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被蚂蚁集团暂缓上市的新闻刷屏了。
 
昨天晚上9点钟左右,上交所突然宣布暂缓蚂蚁集团上市,理由是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蚂蚁集团不符合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不久之后,港交所也传来同样的消息。
 
10月25日,马云参加了大佬云集的外滩金融峰会,并在会议上痛批了当下的金融系统。
 
他认为目前的金融监管框架太过陈旧,限制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中国的金融是当铺思想,应当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让创新走在监管前面。
 
结果没过多久,马云就被监管教做人了。
 
先是被银保监会、证监会等4大高层约谈,紧接着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直接把蚂蚁集团捶成了“马已今服”。
 
众所周知,花呗等小额贷款是蚂蚁最主要的业务之一,以前监管对小贷公司比较松,所以蚂蚁集团敢激流勇进,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得非常壮大,与此同时,风险也很高。
 
根据公开的财报显示,蚂蚁放贷的余额一共是2.1万亿。然而,其中98%的资金来源于和它合作的机构以及资产证券化,只有2%是它自己的资金。
 
高杠杆和高负债一起,直接触碰了金融的底线。
 
为此监管设立了3条防线。
 
第一条,在联合单笔贷款中,小贷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什么意思呢?比如借给小明1万元,原来蚂蚁只需要出2百元就好,剩余的钱别的企业来给,现在蚂蚁要出3千元才行。
 
第二条,从银行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来的资金,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倍。这个应该很好理解,我就不再赘述。
 
第三条,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标准化债券融资形式融来的资金,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倍。

资产证券化是蚂蚁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把消费者的债务打包成债券来获取资金。比如放10亿的贷款出去,然后再从资本市场融回90亿,又把这90亿放贷出去,假如这样反复40次,就能回笼3600亿的资金,简直就是“四两拨千斤”啊,但这条禁令下来,能发放的贷款金额将大幅缩水。
 
如今被捶了几下后,蚂蚁经营的风险将大大降低,当然了,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它的盈利能力。
 
很多人就问了,那国内保险公司的风险系统如何?

其实是非常稳健的。保险作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的助推器,面临的监管比蚂蚁集团严多了。
 

保险公司成立不容易
 
保险公司成立的门槛特别高。除了要符合一定的法律要求外,还要满足最低注册资本是2个亿的财务要求,而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除此之外,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的股东和经营者的把控也非常严格。根据《保险法》第68条,主要股东应当具备良好的经营能力,3年内没有重大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经营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保险法》还规定,保险公司的成立必须经过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准,否则工商管理机关不能发放相关牌照。
 
所以保险公司成立非常不容易,比银行难多了。截至到今天,国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4000多家,而保险公司却只有区区的200多家。
 
你问我保险公司倒闭了怎么办,我想问问你存钱的银行倒闭了怎么办,你了解过吗?
 

保险公司成立后,被盯得紧紧的
 
一旦保险公司成立,监管爸爸像家长管自家小孩一样,紧紧关注保险公司的一举一动。
 
比如保险公司需要按时向监管报送有关的财务报告、精算报告等资料。
 
再比如聘请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啦,也要向国务院报告,解聘他们了还要说明理由。
 
还比如改名字啦、变更经营场所啦、更改注册资本等等,也要经过批准。
 
国家还会对费率的厘定实施监管,一方面防止保险公司以降价为主要促销手段而行成恶性竞争,另一方面避免保险公司赔不起。
 
为了有效应对风险,保险公司还要提前准备好各种资金。
 
首先需要按照注册资本的总额提取20%的钱充当保证金,存入国务院制定的银行里,用于清算时清偿债务。
 
针对每一份保单,保险公司都要从保费中提取一部分作为准备责任金,保证赔偿的兑现。
 
除此之外,保险公司还要按时、足额的缴纳保险保障基金,直到保险保障基金帐户里的余额达到公司总资产的1%或6%。
 
一旦有保险公司的经营存在重大风险,有可能威胁到金融的稳定,就会使用到保险保障基金。
 
前几年安邦保险被发现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是保险保障基金注入了600多亿,才挽救它于水深火热中,现在安邦改名为大家,但原来老客户的保单保障并没有出现任何损失。
 
就连保险公司做什么投资,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一)银行存款;
(二)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投资不动产;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保险公司的“堡垒”
 
监管对保险公司设计的最有力防线,就是偿付能力。一家保险公司赔不赔得起,就是看偿付能力。
 
偿付能力的指标包括:
 
(一)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即核心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值,衡量保险公司高质量资本的充足状况;
(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即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值,衡量保险公司资本的总体充足状况;
(三)风险综合评级,即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综合风险的评价,衡量保险公司总体偿付能力风险的大小。
 
其中核心资本,是指保险公司在持续经营和破产清算状态下均可以吸收损失的资本。
 
实际资本,是指保险公司在持续经营或破产清算状态下可以吸收损失的财务资源。
 
最低资本,是指基于审慎监管目的,为使保险公司具有适当的财务资源应对各类可量化为资本要求的风险对偿付能力的不利影响,所要求保险公司应当具有的资本数额。
 
只有符合以下3个指标,保险公司的经营才算达标:
 
(一)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
(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
(三)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一旦出现偿付能力不足,国务院就会要求:
 
(一)责令增加资本金、办理再保险;
(二)限制业务范围;
(三)限制向股东分红;
(四)限制固定资产购置或者经营费用规模;
(五)限制资金运用的形式、比例;
(六)限制增设分支机构;
(七)责令拍卖不良资产、转让保险业务;
(八)限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
(九)限制商业性广告;
(十)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
 

保险公司背后还有保险公司
 
为了分散风险,监管同时会要求保险公司将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责任,分摊给再保险公司。
 
《保险法》第103条: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百分之十;超过的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
 
办理再保险的方式主要有2种。
 
一种是再比例保险。也就是说,保险公司规定好承保的比例,比如A承保了一张100万保额的保单,保费10万元。假设A规定自己承担40%的责任,那就只收取4万保费,再保险公司收取6万保费,要是被保人出险了,A赔偿40万,再保险公司赔偿60万。
 
另一种是非比例再保险。保险公司之间先约定好要赔多少固定的金额,超出的部分无论金额是多少,都由再保险公司兜底。
 
内地目前有12家再保险公司,每一家都是行业中的翘楚,比如慕尼黑再保险、瑞士再保险……
 
另一方面,内地目前有上百家人身险公司,但是只有12家再保险公司,说明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说,保险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也是一个风险分散与集中的共同体。
 
我们有位读者秉着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的原则,分别买了x安和大x会的产品,但是背后的再保险公司可能是同一家。

所以,再次提醒大家,保险业有他特殊的运行原理,抱着行业外的观点看他很容易出错。
 

要是保险公司破产了……
 
要是保险公司不幸破产了,也有《保险法》和保险保障基金保障我们的权益。
 
因为监管规定了,要是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倒闭了,必须转让给其他保险公司,如果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接受,国务院会制定一家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保险法》第92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由此看我们如何挑选保险公司
 
保险和我们日常接触的消费品、房产投资等,是截然不同的:
 
从社会角度看,保险是整个社会的压舱石和经济的稳定器;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我们分摊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
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份合同,是一份契约。
 
综上,作为消费者,考虑保险的时候,保险公司的品牌和咱没啥关系。
 
咱不是买包、买车,品牌还有点社交功能,谁都不会拿本保险合同去显摆。
 
所以,投保时,是要挑保险公司,挑的不是品牌,而是保险公司的服务、核保规则(健康核保、财务核保)。
 
了解到这些,你还愿意为某些公司的品牌溢价买单吗?



为了更好的服务粉丝,原本价值79元的【保险规划定制服务】,现在0元回馈给大家,仅限前500名

保障规划包括健康保障,身价保障,底层资产保障,资产传承与保全保障。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协助您投保和理赔,为您在多家保险公司中争取最佳的核保结果和理赔权益。

扫码添加好友,24小时内即可领取量身定制的保险方案。





影响14亿人的重疾新规本周发布!本周四晚八点我将给大家直播讲解利弊,欢迎扫码了解如何借用政策变化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关阅读,点击标题可直接跳转到原文:


中国平安日净赚4亿!有靠拒赔赚钱吗?

这一次拒赔,我站保险公司

四家保险公司被接管,小保险公司还靠谱吗?

醒醒,便宜50%的重疾险没剩几款了

重疾险新规即将出台,幸亏保险买得早,新规后少赔75万

这款少儿重疾险在孩子22岁后可以保额翻倍

来来来 ,带你读懂重疾险条款

买了寿险,2年后身故却不赔?原因竟然是很多人常犯的……

武汉大学教授患癌众筹30万:毁灭一个人的尊严,一场疾病就够了

科普 | 看了国外的保险公司后,我才知道中国的小保险公司有多牛




T博士:中山大学博士,连续多年达成全球寿险行业顶尖荣誉MDRT、COT、TOT标准,专注于为新中产之家量身定制保障方案。团队秉持中立、客观、诚信,追求专业精进。我们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我们只忠诚于客户利益和职业操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