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声音 | 政协委员呼吁:人文社科期刊要多支持青年学者!

中青在线 语言服务 2021-03-17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通过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授权转载



青椒太难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曾参加一份核心期刊的学界座谈会。多位参会者不约而同地提到该刊发表的一篇论文,此文很优秀,但作者只是一位硕士生。大家纷纷感慨,这个级别的期刊居然发硕士生稿子,太难得了


刘宁回忆起自己念博士时,就在本学科最好的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等她做了博导,却从学生那里得知,很多期刊一看是博士生论文就直接拒绝了,或者让学生加上导师名字再投。


她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发表博士生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占总发稿量的比例大多在4%以下,硕士生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已基本绝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学者,发表论文也比较困难。


今年两会,刘宁带来了“人文社科期刊要多支持青年学者”的提案,提出“由于杂志的相关评价体系存在不合理之处,对青年学者发表论文存在明显歧视,亟须从改进期刊管理机制入手,树立关心青年学者的刊物导向,对青年学者独立的论文发表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距离毕业还剩一个多月,法学博士生阮清的工作还没有完全落定。阮清说,在找工作的简历上,论文发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有的大学在招聘时就说得很明白,要发几篇C刊;有的尽管不说,但如果论文没发够,在看简历时就会把你筛掉”


北京一所知名高校的青年教师程静感慨,从事自己这个专业方向的学者本身就少,所以引用率偏低。期刊编辑就不愿意发你的文章,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文慧教龄10年,她的专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针对性的核心期刊几乎没有,她只能投给相关的民俗、艺术等类别,“僧多粥少”。


文慧表示,“越是不那么顶尖的高校,就越想在科研方面往上冲,对青年学者的论文要求反而越高。我们学校一半的讲师都因为发不了论文而评不上副教授”。而像阮清所在的“双一流”大学,“可以发校内核心期刊,也可以用出国访问、联合培养等方式折抵”。


“大狗叫,小狗也要叫。”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一家传媒类期刊的副主编引用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言,倡导多采用中青年专家学者的文章。为了向年轻人提供机会,这家期刊连续举办了十几届学术论文竞赛,还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了面向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栏目


除了发表难,刘宁指出另一个问题:人文社科领域的论文,师生合作署名现象,近些年日益泛滥,“大量本应学生独立署名的文章,现在是以师生合署出现在期刊上的,占期刊全部发稿量的10%-30%”。



“导师指导学生写作论文,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其指导工作属于份内的职责。”刘宁说,“一些导师对学生不认真指导,甚至没有指导,但学生的论文都要与其合署,这更是对学生成果的侵占。”


文慧的同学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导师没时间写文章,就指派给自己的学生写,然后导师署“一作”,学生署“二作”;但有的学生并没有那个水平,只能“凑”“攒”,期刊看到导师的大名,居然也发了


然而,对导师而言,给学生文章署名有时也是无奈。


阮清的导师比较“传统”,指导学生写论文从不署名,这反而给学生带来困扰——导师不署名,论文发不出去。她的一位师姐,写的论文连导师都觉得好,但因为导师不署名,一直发不了,不得已又延期了一年才获得博士学位。


上述传媒类期刊的副主编认为,学术期刊向名家倾斜主要还是评价体系在起作用。一方面,名家的观点更加成熟,容易被更多人引用;另一方面,高校的评价体系也注重学术成果发表平台的层次,“一些同行为了保证影响力不得不这么做”。


“当然,那么多的期刊追逐为数不多的名家,让名家也有点尴尬和无奈。”这位学术期刊的管理者说。


某人文社科类C刊的编辑思南认为:“只要有好作品,就能发出来。联合署名是平衡的结果。看了博导的名字,多多少少会下载来看看,如果有新颖之处,就会引用;如果一个硕士生独立署名,不会有下载量,更不要说引用率了。”


程静注意到,有些高校已经修正了评价体系,一些期刊尽管不在核心名录范围内,但只要在这个学科里比较权威,学校就认同在这些期刊上发文满足对青年学者、博士生的考核标准



她建议,在对学者进行考核时增加对专著成果评价的比重,“但有的专著可以花钱出,这有赖于整个评价体系的完善”。


程静希望:“不是看这篇文章发表在什么等级的期刊,而是看这篇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同行评议来进行实质评价。”


刘宁建议,改进人文社科期刊评价,将青年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发稿量,作为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建议规定35岁以下的青年作者独立署名的论文,刊发数量不应低于刊物全年发稿总量的10%。”


刘宁说:“35岁以下的青年作者,包括在读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在站工作的博士后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他们是学术研究生力军,也是现代学术的未来与希望。”

(除刘宁外,其他采访对象为化名)


本文内容来源于2020年5月26日《中国青年报》第7版,原题为《怎样支持青年学者独立发表学术成果》。本文原作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通过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授权转载。


对于这个建议

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论文发表干货


干货 | 最新版CSSCI 来源期刊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方式汇总(语言学)

干货 | 语言学SSCI、A&HCI收录期刊最新目录(2019年版)

干货 | 北师大学报主编:期刊编辑怎样判断一篇论文写得好不好

干货 | 长江学者袁毓林:如何形成开拓性的论文选题

学苑 | 陈平:从现代语言学经典论著看语言学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学苑 | 毛浩然: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六问——基于外国语言文学案例

干货 | 论文的写作流程与写作技巧(内附论文写作大礼包)

干货 | 外语教学论文写作与发表(内附论文写作大礼包)

分享 | 论文写作中的语言及相关问题(附送论文写作干货)

干货 | 学术论文的六个关键方面,缺少一个都不是好论文!

干货丨论文标准结构及写法规范最全整理

干货 | 研究生第一篇学术论文普遍存在的九个问题

干货 | 研究生论文写作四步曲

干货丨写论文和做科研,我们有神器!

干货 | 这个神器可以获取海量资源,写论文做课题必备

干货 | 超实用的学术论文英语句式大全(附PDF格式下载)

干货 | 英语教学及论文写作必备的12个语法检测工具


声音


声音 | 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国内新闻发布会的外文翻译,你怎么看?

声音 | 政协委员提案:让国内用户免费使用中国知网!

两会声音 | 王灿龙、张博委员:建议将语言学设置为一级学科及独立学科门类

声音 | 众学者谈:语言学应该成为一级学科

声音 | 王立非:面对新冠疫情,应急语言服务不能缺位

声音 | 李宇明、王春辉:为抗疫救灾架起语言之桥

声音 | 刘丹青:“新冠肺炎”——一个呼之欲出的简称

声音 |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深化国际中文教育,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声音 | 李宇明:中文怎样才能成为世界通用第二语言

声音 | 郭熙:热词热语勾勒时代印迹

声音 | 孙玉文:古音研究走向科学——清代古音学研究

声音 | 胡壮麟:我所经历的新中国外语教育 & 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再出发

声音 | 杜永道:语言生活中的词语嬗变

声音 | 汪磊:全民阅读步入新时代

声音 | 王宁先生:中国语言文字学面临的抉择

声音 | 陆俭明:科学研究的第一要素是兴趣

声音 | 李朝:对英语专业办学和大学英语教师转型之管见

声音 | 语言奇才赵元任的原声方言模仿、歌曲演唱和诗词吟诵(内含珍贵影音资料)

声音 | 杨绛先生谈翻译的技巧:从失败的经验中摸索怎样可以更臻完善

后浪 | B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年轻人是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附演讲全文)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欢迎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聆听更多声音


大家都“在看”,就差你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