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中国大学教材越出越烂?

2016-11-02 专注报道出版创新 出版商务周报
商务君按

近十年来,高等学校教材出版增长迅速,但在繁荣之下,教材质量急剧下滑、低水平重复出版、内容拼凑抄袭等现象也日益突出。在本文作者看来,高等学校教材也是一种商品,是选择经典教材还是定制教材,不只是老师需要回答的问题,更需要考虑学生真正的需要。


范运年/科学出版社能源与动力分社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会感觉中国大学教材很烂?”这个问题一共得到了35个回答,引起143个人的关注。


其中有一个回答,我觉得可以部分回答题主的问题:“其实很多老师清楚自己的水平并没有达到编教材的高度,他们只是迫于无奈。因为校内各种评职称、各类申请科研基金的前提和硬性条件,都是需要编写过某些具有影响力的书。老师们为了自己的前途和生计着想,就有了这些‘很烂’的高校教材。”



 

自从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以来,高校的学生人数激增,给高等学校的教材出版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一时间,高等学校各类教材不断推陈出新,出版的教材品种量年年攀升。尤其是2006年后,我国各高校均放开对教材供应的管制,任课老师可以自主选择教材。这使得高校教材的竞争空前激烈起来,同一门课程有数不清的教材版本,各学校都有自编教材。


据统计,2005-2015年,高等学校教材的品种规模增长快速,2007年全国共出版高校教材33525种;而到了2010年秋季,全国大中专教材品种数量高达82027种,创下大中专教材品种数首度“破八”的纪录;到了2013年品种数量达到高峰——82105种;2014年开始品种数量有所下降;2015年秋季的品种数量为76997种。


繁荣的高等学校教材出版,既给出版社带来了丰厚的效益、给作者带来了学术声誉和经济收益,同时,也让教材质量呈现出急剧下滑的趋势,出现低水平重复出版、内容拼凑抄袭等现象,质量口碑呈断崖式下跌。


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上数字馆搜索2012-2014年间出版的《自动控制原理》一书,一共搜到精确同名的图书36本,不包括《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这些书名。而据我所知,这本书最经典的教材是胡寿松老师编著的《自动控制原理》,目前已经是第六版了。 

胡寿松编著的《自动控制原理》为经典版本,目前已经是第六版


其实,高等学校教材出版这种表面繁荣、内里空虚的现象,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提出质疑,并发表文章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


总结来说,对于高等学校教材泛滥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机制使然,二是利益驱使。


2007年11月,《中华读书报》发表文章《行业聚焦:低水平 42 35389 42 14941 0 0 4170 0 0:00:08 0:00:03 0:00:05 4169复的教材缘何没完没了?》,文章引用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安年教授的观点,指出高校教材低水平泛滥的根本原因是出在高校僵化、量化的学术考评机制上。


2010年7月,《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大学教材十年增数倍,“山寨本”泛滥亟待清理》,文章指出,教材在很多高校里都计入学术成果。部分教师为了提供职称评审材料编写教材,认为这是一种捷径。


对于重点院校而言,教师的职称评定主要看承担项目情况,发表的SCI(“科学引文索引”)文章数量以及撰写的学术专著等,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普通高校教师以及非重点学科教师而言,很难研究出醒目的科研成果,而出版教材是职称评定的重要砝码,于是就成了这些教师编写教材的动力。


刚过去半年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将“十二五规划教材”列入了科研成果,这就在无形中鼓励了某些老师在未来将其教材运作成为“十三五规划教材”。实际上,某些规划教材不过是剪刀加浆糊的作品,只是将以往的教材进行辗转腾挪,七拼八凑就进入了课堂。


同时,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某些高校的院系年招生数量达到上千不足为奇,一所高校或几所高校教师联合编写,教材自产自销,出版商和教师都可以借教材销售牟利。另外,老师们愿意用自己编写的教材,也是因为定制教材使用起来更加顺心顺手。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笔者对教育部公布的包含1102种图书在内的“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进行检索,发现同一书名在不同出版社或同一出版社重复申报获批的情况不少,第二批共有1688种图书,重复的图书也不在少数。


在笔者组稿的过程中,也曾遇到有老师提出,撰写学术专著难度太大,不仅要有项目支撑,还要有原创性的创新。但编写教材不需要有创新,只需要继承性发挥,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层次开发适用的教材,对已有的内容进行适应性的增删裁改就可以了。


不过,对于教材真正的使用者——学生而言,却不一定有这样的使用感受:看似选择更多了,但大部分不过是低水平的复制品,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始的知乎一问。


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的周光礼指出,教材是核心的教育载体,国外的高校教材,只有学力深厚的学者才敢编写。在国内高校,老一辈学者对编写教材也非常谨慎,不轻易动笔。而近些年来,教材却似乎成了人人都可试水的领域,部分编写者没有保持应有的敬畏之心。


 

周光礼教授


那么,将所有高校教材统一管理,统一指定教材行吗?答案是不可行。


有学者认为,与其高等学校教材被垄断,被强制纳入统一管理,还不如现在这样。他认为,如果一个学科仅仅只有几种好像是很“权威”的教材在使用,反而这个学科失去了创新能力和生命力。


不能否认,与2000年以前相比,现在的高等学校类别更多,在校学生数量更是较之前增长了数十倍。某些经典教材就算一直在修订更新,也不一定适合所有层次的学生,所以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教材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没理由让最好大学的学生与一般大学的学生都使用同样的教材,这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对这两类学生而言都是不合适的。


世间熙熙,皆为利来,对于高等学校教材出版,每个授课老师都出手定制教材,显然是不对的;而万马齐喑究可哀,行政干预规定所有高校统一使用某些教材,也是不符合因材施教的科学规律。


其实,在笔者看来,高等学校教材也是一种商品。既然整个出版行业都已经市场化,出版学术专著、撰写学术论文都是老师自主的行为,那么高等学校教材也没有必要国家统一规划,作为商品的高等学校教材也完全可以市场化,让学生有权力与老师一起选择教材,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自然能够将一大批定制教材淘汰掉,并从中过滤出各种层次的精品,使之成为新的经典。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学术成果层出不穷,科技发展也日新月异,高等学校的教材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只是需要改变目前这种无序的恶性竞争状态,建立科学有序的教材竞争出版机制,比如建立更科学规范的教材出版监管制度,更严格规范教材的策划、编写、审阅乃至出版的各个流程,建立劣质教材问责和退出制度等。


相比较于已经发展数百年的国外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还很年轻,高校教材建设放开的时间更短,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选择经典教材还是定制教材,不只是老师需要回答的问题,更需要考虑学生真正的需要。 


点击下列蓝色的字查看精选内容


渠道中小型民营书店钟书阁|旭阳图书|牡丹江书城|独立书店| 方所|24小时书店|编辑实务花式催稿编辑有无专业编辑是干嘛的编辑改稿子标点符号用法|防骗指南|选题策划人物李国庆张秋林|黄立新吕敬人|俞晓群|刘九如罗小卫|谭跃 | 沈昌文张立宪|于殿利颜小鹂|胡守文|侯小强|任超|张文翊|三川玲观点上海世纪“变天”书太便宜民营书业资本化罗辑思维|半年报编辑可耻



出版商务周报

有灵魂、有立场、有看点的

出版传媒产经媒体




互助爸妈

有态度、有温度的

父母知识分享社区

商务君投稿邮箱:tougao@cptoday.cn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2017年《出版商务周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