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著推荐 | 中国科幻文学幻想文学史(上下卷)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九万学者关注了语言学通讯




通讯君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强强合作,共同推广优秀的学术著作。


《中国科学幻想文学史(上、下卷)》是日本学者武田雅哉和林久之合著的有关中国科学幻想文学(Science Fiction)的专著。上卷由武田雅哉撰写,回顾了中国数千年以来神话、传奇、小说、戏剧中的科学幻想萌芽,从《山海经》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真正意义上科幻作品的引进,着重爬梳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的译介和创作情况。下卷由林久之撰写,讲述了1949年以来“科学文艺”这一文学类型在中国大陆的确立,旁及了港台科幻小说的创作情况,更对日文原版中所未遑涉及的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的再次繁荣进行了跟踪,展望了中国科幻文学未来发展的前景。全书资料翔实,作者笔触风趣,既是一本严谨的学术力作,也可足休闲阅读之乐,可视作研究中国科幻文学史的必读之书。

《中国科学幻想文学史》(上下卷)

书号:9787313214676

作者:[日]武田雅哉、[日]林久之

译者:李重民

定价:88元

外文书店售价:67元

千年以来的中国科幻文学

(Science Fiction,以下简称SF)元素



人们把唐代以前的小说统称为“古小说”。属于古小说这个范畴的,还有六朝时期创作的很多“志怪小说”。“志”即“记载”,即,把不可思议的事件记录下来,每个故事都很简短。


也许可以说,志怪小说是微型 SF 的雏形。一般来说,志怪小说就是记录者将灵异事件当作事实记录下来。人们用笔墨将某些事情记录下来时,要进行一些类似于创作的构想,这是不言而喻的。志怪小说的世界,就是以鬼神加妖怪、拥有超能力的怪人、奇人为主,将未探明的奇异现象和神秘事物进行集中亮相。沿袭志怪小说风格的小说,直到唐代以后还继续在撰写,比如在清代创作的,就称为“清代志怪小说”。


中国将神话、传说以及这些古小说都称为“中国古代科学幻想故事”,有一种将之看作是中国 SF 鼻祖的倾向。在神话和传说里寻求 SF 起源的想法,也许是源自于寻根的冲动,认为被视作西洋产物的 SF 在中国古代早就已经存在。不管怎么说,在中国神话传说、古小说里,能用现代 SF 来处理的那种题材,肯定比比皆是。


在喜欢议论的科幻迷中,也许会有人在寻求严密意义上的“SF”定义。


我们使用“SF”这个词,是指近现代产生或者“发现”的一种文学类型。暂且可以这样来看待:“SF”小说是一种充满着假装是科学性或科学的“惊险感”而令人感到陶醉的故事类型。如果我们可以戴着“SF”这种快乐的有色眼镜来欣赏中国古代的作品,同时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不是很好吗?一口咬定说“这不能算 SF”,而忽略了难得的精彩故事,这是很可惜的。但是,坚持说“这也是 SF”而断定全人类的SF 起源就在中国的神话里,也是不可信的。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给古代浩如烟海的作品划分界线进行分类是不可能的,也是很无聊的。但请不要忘记,中国的文学作品,即使是现代作品,也不得不受中国传统小说的强烈影响。因此,即使是刚刚创作的“SF”中——晚清时期称作什么“科学小说”,现代称为“科学幻想小说”——有不少作品也是经常从古代的 SF 创意中获得灵感的。




中国古代含有SF元素的作品

战国:《列子·偃师造人》——机器人元素

汉:《神异经》——异族异兽元素

晋:《博物志》《抱朴子》《拾遗记》——飞行器、外星元素

南北朝:《幽明录》——意念元素

唐:《人虎传》——变异元素

宋:《太平广记·阴隐客》——时间旅行元素

明:李渔《夏宜楼》——高科技(相对当时)元素


《博物志》中的飞车



凡尔纳来临前的作品

《镜花缘》

运动机关,只见那些铜轮,横的竖的,莫不一齐乱动:有如磨盘的,有如辘轳的,好像风车一般,个个旋转起来。转眼间离地数尺,直朝上升,约有十余丈高,直向西方去了。


这就是在 19 世纪初叶的中国小说里看见的垂直起落机的描写,比儒勒·凡尔纳的飞翔小说《从地球到月球》早了大约 50 年。这就是那个凡尔纳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10 年前,一名中国人写的“飞翔”小说。

 

《荡寇志》


俞万春的《荡寇志》(1853),又名《结水浒传》,这部小说采用沿袭《水浒传》续篇的模式。


俞万春的《荡寇志》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在俞万春描绘的梁山泊里,他发明了各种高科技兵器,比如“奔雷车”。这是三层结构、呈怪兽形的无敌战车。同时,“沉螺舟”是能载千人以上兵员航行的超弩级潜水艇,储粮可以潜行长达数月。关于它的动力和空气问题,作者没有言及。除此之外,还出现了“落匣连珠铳”、“飞天神雷”、“陷地鬼户”等引入西洋技术的新兵器。


作者俞万春年轻时随父亲赴广东,接触到西洋文化。他还有参加镇压瑶族起义的战斗经历,而且还撰写《火器论》和《骑射论》等兵器史的著作,所以对兵器和战斗的描写十分用心。这一点也是值得首肯的。


《年大将军平西传》


这部小说的 SF 旨趣,除了在神怪小说中传统的魔幻色彩兵器之外,还出现了反映时代的新式科学兵器。这些兵器由一名叫“南国泰”的西洋人科学家所发明,书中把他设定为历史上有名的传教士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的儿子。


他随清军行进,制造各种高科技兵器。比如“升天球”是一种可载百人的飞翔机械,装备有各种火炮。比如,乘坐升天球升到天空,借助利用透镜原理制成的“借火镜”,将太阳光线收成光束,再照射到敌人阵营里的火药库,用高热使之爆炸。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从航空机上发射杀人光线炮的构思。


所谓的“地行船”,据说是形似穿山甲、前端尖削的地底战车,一台可乘坐百人,每个时辰可行走百里,所以可从地底攻入敌阵。还有“镪水”武器,是一种甚至能溶化金属的液体状兵器。武器的说明也是竭尽全力自圆其说,说这种“镪水”兵器为了不使自身被镪水融化,而用瓷筒制造而成。除此之外,善财童子这个人物拥有的兵器,据称是瑞典科学家发明的电气鞭。用电气鞭抽打,任何东西都会在瞬间消失。


《淞隐漫录》

从前的志怪和传奇的风格,后来得到了传承,在清代也创作出了很多作品。报刊编辑王韬(1828—1898)的短篇小说集《淞隐漫录》从 1884 年开始作为系列作品在当时的报纸《点石斋画报》上刊登,1886 年汇编成单行本。内容袭用传奇小说的风格,其中还能找到若干篇 SF 作品。


《海外美人》这个故事讲述一对想去海洋冒险的商人夫妇,设计了一艘功能超越西洋汽船的新船出海旅行。


除此之外,还能找到《仙人岛》、《海底奇景》、《海外壮游》等几部以海洋为舞台的幻想作品。在创作这部短篇小说集时,凡尔纳的中文版还没有翻译出版,不过王韬是有过漫游世界经历的报刊编辑,他这样的人也许已经知道凡尔纳等作家的西洋SF小说了。


先行的SF翻译者们

最早被带到中国来并将中国人卷入兴奋漩涡里的外国 SF 小说,可以说还是儒勒·凡尔纳的作品系列。


构成凡尔纳小说滥觞的,是 1900 年发行的《八十日环游记》。不用说,这个标题是根据日译本《八十日間世界一周》翻译的。译者是薛绍徽女士和她的丈夫、同乡陈寿彭。陈寿彭跟随当外交官的哥哥在日本和法国旅行时,收集了西洋书籍。这本书是由丈夫口述翻译、妻子用文言文整理的。他们将英译本当作蓝本,以“译述”为名的意译为主。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相当忠实于原著的翻译。


因《阿 Q 正传》和《藤野先生》以及《故乡》等在日本也家喻户晓的鲁迅,年轻时在日本将凡尔纳的两部作品翻译成中文,题为《月界旅行》(1903)和《地底旅行》(1906)。当时他还不是因“鲁迅”笔名而闻名的作家,不过是名叫周树人、刚过 20 岁的一名留学生。


先看一下《月界旅行》(1903,东京进化社)。这本书里没有任何署名具体注明译者是谁,只是印着“中国教育普及社译印”。鲁迅的翻译是打零工做的,当时的译本里有不少图书没有注明译者个人的名字,比如只印着“商务印书馆编译处”等。

《月界旅行》的蓝本是井上勤翻译、三木佐助发行的日译本《九十七時二十分間 月世界旅行》。井上勤以美国版本为蓝本,将凡尔纳当成了美国人。鲁迅承接井上勤的说法,介绍说“培伦(培伦,即凡尔纳,曾被译作“查理士·培伦”。)是美国大学者,名查理士”。


文体是文言文,与梁启超一样,袭用中国传统的通俗小说形式即“章回小说”的体裁。每回开头揭示的章节标题也按章回小说的风格,比如第一回就冠以“悲太平会员怀旧 破寥寂社长贻书”这样的章节标题。


据鲁迅回顾,1906 年他还出版了译著《北极探险记》,但详情不明。假如这是凡尔纳的作品,日本在 1881 年就由井上勤翻译出版了《北極一周》,1887 年由福田直彦翻译出版了《万里絶域 北極旅行》,鲁迅的译本或许就是从这些日译本翻译过来的。


亨利·莱特·哈葛德(Henry Rider Haggard)是一位创作了以《 所 罗 门 王 的 宝 藏 》和《 她 》为代表的很多幻想小说的作家。他的小说里出现的迷失世界、长生不老等主题,给以后的SF、幻想带来很大的影响。作者“Haggard”在中国被译成解佳、哈葛德、哈葛得、赫格尔德等,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由林纾和他的弟子译介的。





部分其他SF译作

以毁灭为主题的 SF《世界末日记》——梁启超

对康有为的宇宙观产生影响的《星球游行记》——戴赞

以生理学为主题的 SF《生生袋》——支明

在实验室里制造人类怪物的《造人术》——鲁迅

描写电力奇人的《电幻奇谈》——洪泽如





清末SF创作



1904 年,后来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1868—1940)创作了短篇《新年梦》。这是一部讲述作者梦中理想的未来中国的作品,即所谓的“未来记”。在他的新世界,人类已经没有同志之争,代之以建立“胜自然会——战胜自然会”为目标,将自然当作斗争的对象,就连气候也凭借科学的力量可以自由控制。而且,蔡元培还这样说:


“……更要排驭空气,到星球上去殖民,这才叫地球上人类竞争心的归宿呢。”

《新年梦》诞生于 1904 年,这一年中国人自己创作的 SF佳作频频登场。




部分佳作

不能去月球的月球世界 SF——荒江钓叟《月球殖民地小说》

女版 SF《水浒传》——海上独啸子《女娲石》

环游太阳系——徐念慈(东海觉我)《新法螺先生谭》

如空中城市的巨型“飞空艇”——萧然郁生《乌托邦游记》

贾宝玉的时空穿梭——吴趼人《新石头记》

人种战争——碧荷馆主人《新纪元》(作者存疑)

公元 2399 年的《后天》大灾难——李伯元《冰山雪海》(作者存疑)

正宗的 SF 作家——陆士谔《新三国》《新水浒》《新野叟曝言》《新中国》






民国时期乃至后来的动荡时代,中国的SF又将走出怎样的道路?

新时代中,举起科幻大旗的旗手们又有哪些人?

91年成都的世界科幻年会有什么背后的故事?

将刘慈欣带入世人视野的《科幻世界》经历过怎样的变迁?

……

有人说,《流浪地球》开启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元年”。而在这部电影背后,有那些将科幻世界展现在大荧幕上的导演、演员、后期等奉献者,有以刘慈欣为代表的广大中国科幻作家群体,更有漫长历史中为科幻文学付出努力的所有人。




上卷作者:武田雅哉,1958年生于日本北海道函馆,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文学部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艺术研究工作,专门研究中国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说,著作有《飞翔吧!大清帝国》《苍颉们的盛宴:汉字的神话与乌托邦》《桃源乡的机械学》《新千年图像晚会》《猪八戒大冒险:会说话的猪的怪物志》等。

下卷作者:林久之,1944 年生于日本岩手县,日本中国SF研究会会长,毕业于东洋大学大学院研究科,专攻中国哲学。以同人杂志为主,从事中国科幻小说的翻译和介绍,译著有《雪山飞狐》(金庸著)、《倚天屠龙记》(金庸著)等。

译者:李重民,1953年生于上海,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译著主要有森村诚一《高层的死角》、吉本芭娜娜《甘露》、高杉良《金融腐蚀列岛》,村上龙《伊维萨》和随笔集《所有的男人都是消耗品》,以及日本惊险推理小说选系列和日本获奖推理小说选系列等。









(向上滑动启阅)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中国 SF 前史 /1
第二章 清朝后期——SF 的萌动 /29
第三章 清朝末期的 SF 翻译 /54
第四章 清朝末期的 SF 创作 /86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 SF 翻译 /179
第六章 民国时期的 SF 创作 /201
上卷年表 /264
上卷参考资料 /277
上卷后记 /292
索引 /298
下卷
第一章 光明的理想国家的诞生 /1
第二章 1966—1976 /43
第三章 新的展开和探索 /81
第四章 再次超越苦难 /120
第五章 新时代的旗手们 /157
第六章 那时的台湾和香港 /195
第七章 科幻小说的现在,过去,未来 /224
第八章 与科幻小说相近的文学类型 /247
下卷年表 /271
下卷参考资料 /278
下卷后记 /291
中文版后记 /304
索引 /310








扫码即可购买

专著推荐 |  全球视野下的莫言

专著推荐 | 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奇异故事集

专著推荐 | 到底谁是“迷惘的一代”?杨早:《对决人生:解读海明威》

专著推荐 |  钱锁桥 《林语堂传》

扫码关注我们

语言学通讯

外联邮箱:dianzishu@126.com

致力于推广国内外最新学术资讯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