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浙”里!劳动绘出“一道靓丽风景线”

教育之江 2024-05-07


“老师,您辛苦了!”

“食堂阿姨,谢谢您精心准备每一餐。”

“保安叔叔,感谢您默默守护校园。”

……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

平阳县麻步镇中心小学的

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小红花

送给守护校园的

每一位可爱的劳动者



常山县实验小学的同学们

将亲手煮的茶叶蛋

送给保安、食堂阿姨

和护苗队家长们

并献上自己制作的劳动奖章



“劳动最光荣”

这不仅是一句口号

更是对每一位辛勤劳动者的赞美

校园里的劳动者身影

你熟悉吗



“浙”些身影

平凡却散发着美丽的光芒


迎着晨光,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的“美容设计师”金师傅便忙碌于校园每个角落,除草、修剪花木……为校园精心“打扮”。


擦拭着一次又一次被弄脏的洗手台、清理着沾满污渍的便池……绍兴市柯桥区管宁实验小学的保洁阿姨总是面带微笑,从未抱怨。


龙游县西门小学的同学们走进大街小巷,用镜头、画笔捕捉劳动者的身影,记录他们的艰辛。


一束光、一个背影……江山市第五中学的保安们在无数个黑夜守护着校园安全。


无论寒暑,缙云县兆岸小学食堂的工作人员总是一早便到校为师生准备食材,制作健康可口的饭菜。


“浙”里校园中

劳动教育融入了日常


之之

瞧!“浙”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每学期开展“自理自立代代传,勤美少年人人当”自我服务劳动活动,包括叠衣服、包书皮等,这是学校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传承至今的劳动教育特色活动。


杭州市胜利实验笕成小学的屋顶别有洞天,有着近2000平方米的屋顶农场、全自动浇水系统、屋顶气象站系统。学校将其中20块田承包给学生,以家庭为单位负责农田的运作。


杭州市临安区锦城第四初级中学将居家和实践结合,制定居家劳动清单及标准,学生挑选劳动内容进行居家劳动。


宁波市江北区洪塘中心小学携手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让木工课程真正走进校园。同学们在测量、切割、打磨中认识榫卯结构,提升劳动技能,体会工匠精神。


拉胚成型、晾干、绘刻、烧制……“西瓜”“饺子”出炉!平阳县鳌江镇实验小学指尖陶艺社团以瓯窑文化为主线,将陶艺与剪纸、绘画、音乐等多学科融合开展课程。


湖州市织里镇晟舍小学的同学们通过日常劳动技能比拼和团队协作任务,收获了芹菜、黄瓜、茄子等特别奖品。


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吉水小学的小志愿者在家长等候区售卖从校园种植园采摘的蔬菜,通过劳动实践参与公益活动,义卖所得善款均用于公益项目。


数学课上,老师设计“毛豆”数学题;科学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做好“自然笔记”……绍兴市上虞区重华小学以“自然为教材,空中为教室”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实施“1+N”劳动实践课程项目。


诸暨市特殊教育学校发起“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劳动计划,设计劳动清单和评价表,从“学会做、做好、坚持做”三个维度记录孩子劳动习惯和态度。


东阳市佐村中小学钩针编织设为特色课程,每周安排一节课,实现“劳动+教育”融合。


义乌市东洲小学结合“一次劳动”实践作业内容,举办劳动周活动,开展一至六年级劳动技能考核。


近年来,舟山市普陀区东港中学开设智慧大棚种植拓展课,以学校智慧大棚为教学平台,采用沙土栽培技术,将科技融入劳动教育。


自行车被搬进了课堂……舟山市定海区檀枫小学枫林“智造业”父子课堂开课了!


仙居县安洲小学以“小厨神孵化营”系列活动为依托,构建“小厨神”孵化体系,开展烹饪主题学习。


缙云县碧川小学引入社区工业,设立工业劳动基地,《奔跑吧,小车!》劳动课程应运而生,课堂上,学生们自主设计并制作小车。



高校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一课?跟阿江一起来看——

阿江


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们主动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在图书馆分类图书、在餐厅售卖早餐、参与机动车检查和校园巡逻……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举办劳动创意集市、劳动主题趣味运动会等多元化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在体验电焊、手工制作等技艺中感受劳动魅力,在竞技游戏中享受劳动乐趣。


非遗手工课堂、烹饪班、劳模工匠“传真经”……高校的劳动课火了。

 

浙江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邀请舟山海洋布艺传承人朱水红开设海岛布艺手工制作课堂。“没想到自己能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很有成就感!”同学们在指导下制作了布艺作品。学院还将舟山海洋布艺纳入劳动教育课程,每月一期。


湖州师范学院构建了以蚕丝绸文化为核心的劳动教学课程群,形成了“蚕丝绸文化+工作坊+社团”劳动教育体系。面向校内大学生成立特色春(秋)蚕工作坊劳动实践课程,运用数字新媒体记录分享。同时,开发蚕丝绸文创产品和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浙大城市学院开设《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概论》必修课程,并将校内耕读园、绿化养护责任包干区、免检寝室创建等劳动实践教育场景作为该课程的实践环节。同时,开发水泥浇筑、家庭护理等“一院一劳动教育场景”,组织“万名师生进工厂、进农场、进商场、进机关”,丰富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选项。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味爱而行”烹饪初级课依旧火爆。据了解,这门选修课共12课时,内容涵盖烹饪技巧、常见中餐菜肴烹饪、常见西餐制作等。该课程已纳入学校第二课堂,考核合格者,可申请获得劳动教育学分。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突出“专业课中有劳动”的理念,邀请劳模工匠“传真经”,成立多个劳模工匠工作室,劳模工匠担任专业实践导师,走进专业课堂。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真劳动”。


除了劳动课的设置,许多高校也建立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浙江树人学院开辟了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在与土壤打交道的过程中,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真正做到了“接地气”。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依托诸暨地方劳动文化,建立党建联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除课堂学习外,还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如“沐春巡茶,静守清廉”“青团忆清明,民俗送温暖”等。


一年一度的“劳动别样美”——油菜收获活动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农场劳动教育基地再次拉开序幕,学生们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油菜收割劳动。园艺技术专业与农学院学工办、团委共创“劳动别样美”工作室、“耕读社”劳动社团,以劳动文化为中心,结合生产性、志愿性、生活性、体验性、技能性劳动,形成“5+1”劳动教育体系。


今年3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的同学们栽种的芥菜迎来了丰收。师生一起采摘、洗切,烹制色香味俱全的芥菜饭。学院于2019年启动使用首个“田园农耕式”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校村共建,邀请农技员指导劳作,设立责任田,采取包干责任制,让师生沉浸参与劳作。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劳动科学与实践》。另外,还开展“劳模工匠大讲堂”“劳动文化节”等活动,提供非遗技艺和民间艺术实践、农耕花卉实践等自选实践环节,开放在线双语课程《指尖上的四季非遗》,进一步拓展同学们的线上学习空间。


“五一”国际劳动节让我们向所有的劳动者致敬


来源 | 浙江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

责任编辑 | 吴锦珑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青春奋进新征程!省教育厅开展“书香之江 青春悦读”五四主题团日活动


» 两项考试成绩发布在即,速览关注5月重要考事


» 今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重点补充这些岗位→


» 暴҈雨҈!大҈暴҈雨҈!浙江今晚大反转,五一假期天气提前看


» 教育部公布名单!“浙”些高校、学生入选


»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这个答案出乎意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