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涟漪手记@成都 | 走,一起去看老成都!吃茶听戏逛庙会!

成都返乡青年 美丽乡愁 2021-10-11

涟漪手记 @四川省成都市


“涟漪手记”栏目正陆续推出涟漪行动《味道一方志》创作的优秀成果。青年作为家乡代言人,以独特视角展示乡土文化之丰富意蕴,发挥涟漪效应,传播家园文化。


栏目第七期将走进四川省成都市,一起看看老成都的成都记忆。成都其名——自古有之。这个名称,据《寰宇记》来讲颇有来历:“周太王迁于岐山,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成都都有独特的韵味:吃茶、听戏、逛庙会、访美食,盖碗一杯笑谈人间事、麻辣一锅领略市井风,老成都的生活诱人而惬意。让我们以涟漪志愿者原创诗歌《锦城颂》为伴,一起走进繁华天府——成都。

《锦城颂》


锦城颂 

 李巧玥 作词/朗诵


旭日东升,照神州。

神鸟展翅,鸣苍穹。

木莲朵朵,开天府。

西岭峨峨,望江流。


盖碗一杯,清明天地,

笑谈人间事。

麻辣一锅,混沌乾坤,

领略市井风。


酸不过,

酸爽可口酸菜面;

甜不过,

甜蜜怡人糖油果;

苦不过,

苦中作乐伤心粉;

辣不过,

麻辣鲜香兔子头。


锦江春色来,

绣织山河图。

繁花盛世现,

华天一成都。

01


吃茶


老成都的味道在于其人其物

尽管许多建筑在岁月版斑驳中

逐渐失去了原有光泽

或改建或重建

但是成都人的种种习性志趣总是

一脉相承

藏在街巷里弄的身影里

说吃茶——每当日色和煦、日光明媚之时,人民公园、浣花溪公园的茶馆里,你会看到三三两两的吃茶人围坐在一起,翘着二郎腿,肩背惬意地靠在竹藤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杯盖碗茶,谈天说地。三三两两的人,三三两两的言语,摆龙门阵(讲话的意思)不急不慢,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若是相对暂时无话,便眯眼小憩,享受日色闲情。

茶铺空间——老茶铺的存在现在是比以前少了许许,但是要去细寻,也能发现几家。例如北书院街就有这么一些竹藤椅子,麻将馆子杂置一块儿的老茶坊,5元一碗的三级茉莉花茶是众多茶客的消费品,(毕竟是比奶茶便宜多了)。茶铺这种公共空间,一向为市民聚集谈论乾坤提供了场所。这种非正式场合,也养成了成都潇洒自由的心性,吃茶,不过是存名,对老成都而言,听新闻、长见识才是真。茶铺里的服务生,叫做“堂倌”,若是你要看功夫茶,尚可以给你表演一段长嘴儿灌小碗儿的戏看,有时,茶馆也有掏耳的服务,客官就往那矮椅上一趟,舒舒服服打个盹儿,就有人来帮你清理耳朵,这样的精致生活也是与成都的休闲脾性相吻合了。


02


听戏


一斗烟   一壶茶

一篓鱼  一局对弈

一幅字画  一曲琴声

成都的戏园子也不少,川西为主。遇到庙会、会馆、公所,或是宽窄巷子这样的景区常常有演出。站在广场上露天看戏就叫做“坝坝戏”,为了看清楚听明白,就得用力站在戏台跟前,叫做“挤台口”

茶馆和戏院常常是合并在一起的,王府井旁边的悦来茶馆,就是看川剧顶好的老剧院。亦或是去鹤鸣茶馆,一斗烟、一壶茶、一篓鱼、一局对弈、一幅字画、一曲琴声,不被喧嚣的世俗所同化,不被吵闹的外界所惊扰。


03


逛庙会


大抵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庙会

然而大众的审美趣味

总是可以在这些民间活动中得以发现

说庙会—成都人二月赏花的习俗大概和花朝节有点类似。在老成都人眼里,青羊宫,这个坐落在西南城墙外围,清康熙年间重建又修缮过几次的青羊道馆庙宇,就是赏花必去的地方了。二月十五,说是老子诞辰,这一天青羊宫的香火旺盛,而且又是农具竹器、各种小玩意儿字画、玉器、蜀绣丝绸售卖的时节。早年的青羊宫庙会,四乡的人不远百里都会赶来。街头月市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在一年内参加12个月市场:灯市、花市、蚕市、锦市、香市、宝市、桂市、药市、酒市、梅市、桃符市,这些都是定期成都集市,只是现在的物资丰富之后时节不那么固定了。

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从1962年起成都恢复春节灯会,会期一个月,武侯祠和金沙博物馆在串接的时候有民间曲艺、杂技、杂耍表演;有各种地方风味小吃;还有铸糖人的担子,卖风车的草把子。


04


访美食


每一个来过成都的人

都有他对成都的专属印象说道寻味

李劼人曾说“中国人对于其他生活要素,大可模糊,有固然好,精粗美恶倒不十分计较,只要有理,并不一定品身心性命以求之。独于食,那便不同了”。成都人之好吃:“吃饭没有?”是老一辈常常挂在嘴边的问候语,就和我们当下的刷微博微信之表情包一样频繁,民以食为天,虽然吃不再是紧缺的难得的事儿,现在又演化出了选择吃的恐惧症。


关于吃的成都话也不少:说吃午饭写作“晌午”读作“少午”;入暮则问晚饭,谓之“宵夜”;待人接物、婚丧嫁娶、邻里往来,无不说吃,譬如郊区和村子里常常摆九碗、小孩子扮家家做饭名之曰“办姑姑宴儿”。

一份成都人菜谱呈上(主要是本团队喜欢的菜啦):


大菜

干煸兔儿

麻辣烫(你敢烫,我敢吃)

钵钵鸡(别问了,这菜就没有鸡肉)

火锅(酸甜苦辣麻,尽在其中)


小菜

水煮肉片(当然是水煮的啦)

宫保鸡丁(御菜之一)

菜脑壳汤(说道菜脑壳请看大屏幕“妈带儿&儿离开妈”)

高笋肉丝(我不是高家的,是菰家的)


点心

花生蘸(可不要贪吃哦)

宫廷桃酥(我要文殊坊的!)

千层酥(舔一舔,泡一泡,层层好味道)

莲子羹(成都版广味甜水!)



05


乡情如醇酒


有些人走过了那些时光

有些人追忆着那些时光

有些人创造着今天的历史

有些人正经历着今天的历史


涟漪行动成都小分队采访了“老成都”蓝道勋爷爷和帅葵先奶奶,他们作为老一辈的成都人,可谓经历了成都沧海桑田的变化,尽管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他们对于自己的年少时期家乡味道可谓记忆犹新:锅儿里的花生酥、街头的叫卖声、小时候的衣衫、江南馆的叫卖声······那些是你我的祖辈在时光留下的印记。


请随我们来,一同走进真正“老成都”的成都记忆《成都往事》,去听一听原汁原味的成都话,去看一看他们的青春印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r3071fpg2xf  

视频《成都往事》

作者:谢承睿 杨铭南

故乡的记忆是一粒种子,自出生时便被种下,再也无法被根除。不管身在何处到,故乡的记忆不会褪色。无论离开多久,故乡的记忆不会冲散。乡情如醇酒,愈久愈浓。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老成都的故事,可以看看这里:


《消失的古城》王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锦城旧事》车辐 四川文艺出版社

《李劼人说成都》曾智中 尤德彦 四川文艺出版社



成都的味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于人来人往和变化的时间空间中

这个城市增添了许多新的色彩

有一些是显而易见的

而有一些又是潜移默化的

今天的我们

探索曾经所氤氲

也正在被当下所创造的意味


 涟漪青年说 



杨铭南

喜编钢琴小曲儿,做定格动画,记录正在消失的生活足迹


我认为参加涟漪行动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深度地认识自己的家乡,乡土。20岁,虽然在自己的家乡已经住了20年,但是,一个两千多年的城市,仍然待我们掀开面纱,体味它多面化的况味。参与乡土记忆的收录和乡土文化建设是出于热爱这城市,也是因为这个城市的多元性值得我们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角度,让一群年轻人用新的视角去发掘它的美丽。



谢承睿

新媒体、视频剪辑玩家,也算半个影视爱好者


这次活动我选择了家乡味这个主题,重点去了解了离开家乡近六十年的祖父母对家乡成都的印象。出乎我意料的是,尽管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他们都依旧清晰记得自己年少时生活地方的模样,而且生活方式和爱好似乎也受到故乡的影响:爱唱歌、爱书画。也许这正如祖父所说的“乡情如醇酒”,越久越浓,是故乡在深深影响着他们,尽管他们的家乡话已有些不地道,但是心却已经和家乡连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了。



李巧玥

好声乐爱美食的、努力泛舟于文学海洋的中文系女青年


说来惭愧,生于成都长于成都,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我却很少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去捕捉这个城市的独特气息,也很少静下心来,去思考、去探索、去领略成都的无限魅力。而此次活动,给了我这个停下脚步,欣赏风景的机会。它让我去用心感受成都的独特风采,那些我从小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美丽,那些我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地点捕捉到却尘封于记忆的触动,那些我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就囫囵吞枣的风景。才发现,原来,这座城市是那么迷人。



李闻达

喜欢美食,足球,旅行,去了解历史,了解不同的文化


认识世界,得从了解家乡开始。人们常常对于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熟视无睹,对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了解不多。通过此次活动,加深对家乡的变化发展,了解家乡的过去,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



END


你的成都记忆是什么呢?看完了志愿者眼中的成都,你最想打卡成都的哪些景点或美食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创作者:

杨铭南、谢承睿、李巧玥、李闻达


涟漪行动第二季 · 家乡的味道

百名青年共创一方志

更多作品持续更新中

相关链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