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涟漪手记@肇庆 | 国际古迹遗址日,邀你云赏城脉众生相

肇庆返乡的 美丽乡愁 2021-10-11

涟漪手记 @ 广东省肇庆市


“涟漪手记”栏目正陆续推出涟漪行动《味道一方志》创作的优秀成果。青年作为家乡代言人,以独特视角展示乡土文化之丰富意蕴,发挥涟漪效应,传播家园文化。


今天是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以“共享文化、共享遗产、共享责任”为主题,引导我们共同关注文化或文化群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关注并保护遗产重要属性特性、意义和价值方面所起到的集体责任。遗产作为文化认同的一部分,具有全球的意义,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保护遗址,让遗址文化可以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同时也能永续地传承下去,是我们当代人应该深思的问题;而如何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遗产保护的事业中,激起“人”之涟漪、遗产保护之涟漪,则是“共享”的一大关键。也许,这也正是涟漪行动的意义所在。

 

肇庆一方志掠影

让我们一起走进栏目第六期,走进广东肇庆,跟着志愿者张雅静、邹司雅一起,赏一赏古城墙、骑楼街的历史变迁,看一看古迹保护的青年之思,走进肇庆大学生公益团队的家乡保护实践。

01


古城遗风


古城墙是肇庆最具标志性的历史遗风,是独特的城市记忆符号。古城墙位于肇庆市端州区城西旧城区,始建于北宋,历经沧桑,经过20多次修葺,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墙体上留存宋、元、明、清、明国历代的青砖,是各个时期历史建设的痕迹,因此肇庆古城墙堪称“砖的博物馆”。

古城墙与披云楼   摄影/张雅静

 前世之功 

御敌 :城墙宋代始建的主要目的是抵御广西少数民族的侵扰,明至清中,两广总督府设置在古城内,古城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


防洪:防洪可以说是古城历史上发挥作用最大、最重要的功能。据府志记载肇庆历史上发生的水灾从元朝至清末共70余次。古城外护城河、外濠,城门明渠、暗渠、水闸,内城内濠等均与抗洪功能相关。且在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均会进行古城墙修缮活动,可见古城在抵御洪涝灾害中发挥功能。特别是民国乙卯洪灾,墙的防洪作用使其在全国拆城修路的浪潮中得保留。


瞭望:端州古城地理位置优越,北靠北岭南邻西江,自古是迁客骚人登高瞭望的场所。康熙年间肇庆知府史树骏把“披云耸翠” 列入肇庆八景之一。此后,“宋城揽古”成为肇庆标志性景观。

城墙砖   摄影/张雅静

 今生之用 

古城墙原有的功能随着时代变迁而成为历史,如今的古城墙更多的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其文化价值不应限于“宋城文化”,更多的内涵有待挖掘与激发。同时古城墙也应是更加开放的、亲民的公共活动场所,城与民可以有时空共鸣。随着“府城复兴”计划的开启,古城墙得到保护与修缮,城墙周边的环境正在进行综合治理, “一城环绿”初具规模,府城的轮廓逐渐突显,古城墙保留古风遗韵的同时与现代城貌更加协调。

城墙“一城环绿”   摄影/张雅静

 青年之思 

古城墙作为古代留存的遗迹,不再发挥初建造时的御敌、防洪等对于一座古代城池必不可少的功用,但是也俨然成为了肇庆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今天的城市人居环境来说,古城墙起到了文化浸润的作用。它是古籍上描绘的古代城池在现实中的印证,现代人可以通过它与过去的历史搭建起精神上的联系,从中窥探出一二古代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反映到现实中则会影响人们对于自己生活家园的建设,从而完成文化的传承。

城墙与清真寺   摄影/张雅静

而对于城墙的保护,应保存城墙原真性,竭力减少一切不必要的修复和添砖加瓦,甚至于画蛇添足。宋城墙历经世代,期间有过不同时代的多次修复与维护。而近几年对于城墙的保护,却有些过犹不及,清空城墙周边有安全隐患且条件较差的民居,对城墙进行更好的维护这是好的举措。可是之后在城墙上的彩绘确实影响了城墙的原真性以及对原材料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放眼全世界,对于文物遗迹的保护一直有一个共识:尽量保留遗迹原来的面貌,减少人为干预,像巴特农神庙、古罗马斗兽场等。古罗马斗兽场历经多次维护,最终形成的大方向是:原真、完形、材料的差异。就是在保证文物的原样原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在最重要的节点对残缺的遗迹原样复原,但是要注意所使用的材料与原材料在形式上的差别,让游客可以一眼认出哪些是原来的,哪些是后来加上去的,但是不能把原来没有的加上去。城墙上的彩绘先不说是否美观、内容是否合适,而它却会随着年月的风雨侵蚀而剥落,那些彩色的斑驳本就不是城墙原有的东西,再加上受到侵蚀,必定会对城墙造成新的影响,不利于城墙的保护。


我们认为,如若现在没有合适的手段和技术,最好的办法是把所有东西都原模原样的保留下来,等到将来科技发展了再作进一步打算。就像考古挖掘一样,若非必要而没有把握能不破坏其中的结构和文物,那就全力保留,等到将来留给有能力的后人去发掘保护。


02


骑楼烟火


骑楼街  摄影/张雅静

骑楼街从城墙内绵延伸展,是肇庆的一条历史长廊,东至正东路的阅江楼,西至城中路的宋城酒店,绵延将近2000米,见证了近代肇庆城市发展的烟火。


儿时穿过骑楼廊下,拥挤感和热闹生气是旧城区特有的人间烟火。骑楼店铺的商品总是多得溢出店面,店忙时招徕生意的声音响彻街巷,还混着讨价还价的拉锯声,拉车的师傅也会来往各个商铺熟练地装卸货物,生意兴隆,熙熙攘攘。午后闲时,廊下店前往往摆几张板凳,一把蒲葵扇、一泡茶、一副棋牌解一日辛劳。“山水豆腐花……绿豆糖水……”糖水车还未到店门前,小孩子就激动了起来,探头望望,就跑了过去,端回一碗糖水,笑得可甜了。楼上的人家打开窗户,与对面廊下的人话起了家常。小猫小狗或是看着店门,或是窜来窜去地玩闹……最热闹的应是春节和开学季的新街和二马路,商品琳琅满目、价格实惠,许多街坊习惯在那里置办年货、采购文具教具,熙熙攘攘。

骑楼街的烟火味   摄影/张雅静

如今,骑楼街道和骑楼本身存在的问题已不再适合人居与经商。肇庆陆运交通发展迅速,水运相对衰落,曾带动整个骑楼商业发展的码头也随之消失,而且经济发展中心逐渐向新城区转移,但是骑楼街的商铺竞争力较弱,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方向和需求,几个新的商业中心取代了骑楼街的地位,居民和商户便纷纷选择迁移到新城区居住或经营,街坊心头上的老字号也成为虚名,逐渐被淡忘。骑楼街的商业气息、生活气息逐渐散去,烟火渐消。



骑楼街的变迁   摄影/张雅静

但是骑楼街给肇庆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肇庆的骑楼是岭南骑楼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岭南开放、自由的商业文化,也承载着那些烟火味道,是肇庆人不忍抛弃的记忆和情怀近年来,市民对骑楼街的保育呼声越来越大,2016年肇庆市城乡规划局通过了《肇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重视骑楼街的保护和开发,市政府也提出了“让肇庆骑楼在府城复兴中绽放异彩”的总体思路,并对骑楼的修复和保护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肇庆骑楼的修护是前提,要重新焕发则需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与特色,避免同质化,烟火重燃,更需新鲜活力的血液注入。

骑楼街的建筑   摄影/张雅静

03


情怀相依


家园给予人情滋生的沃土,人与人可以怀情相依。人情根系乡土,情怀的力量由此萌生,而又不止于此,也永不穷极。


肇庆回乡大学生公益团Max Our Effort(简称MAX)。最初是由来自肇庆的中山大学学生在2009年倡导创立的,团队的口号是MAX our effort,即:最大化我们学生的努力,来为家乡做贡献。

受访的MAX成员小翁说:


作为回乡大学生,我们有知识有热情有魄力,可以切实地做一些有利于市民身心健康的事情,也希望可以凭借团队的一分力量,来回馈和服务家乡,为家乡的精神文化建设助力,也给家乡人民展现家乡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MAX   图片由MAX提供

遇见MAX 

遇见家园的青年力量 

MAX是一个兼具凝聚力和辐射力的团体,她的存在不限于某一个地方,而是多股新鲜热血的暖流,从肇庆出发,汇百川,又回归于肇庆,流淌在肇庆市的火车站、图书馆、大街小巷等等各个地方,以及人们的心里。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现了肇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人情味在每一次活动中酝酿、传递和发散,并得到了升华。



 涟漪青年说 


邹司雅                               张雅静

时光虽渐渐流逝,但肇庆的脉络依然可寻。是历史和人情塑造了这座城市的魅力,由城市历史文脉与人情血脉共同构成城市的脉络,人类的智慧在这一砖一瓦上积淀,人与人、人与城的感情在不断酝酿,这座城市的味道便像是酒,味道醇厚,回味悠长。



赏完肇庆的城脉众生相,你有什么想分享的家乡古迹吗?欢迎留言哦!


END



创作者:张雅静  邹司雅

编辑:张雅静   美丽乡愁公益团队


涟漪行动第二季 · 家乡的味道

百名青年共创一方志

更多作品持续更新中

相关链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