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影人次接近2019年,今年春节档回“暖”了 | 数据盘点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3-10-23


今年春节档已经告一段落,在相对紧凑的预售期内,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创下历史第二成绩;观影人次为1.29亿,同比增长13.16%,已经接近2019年春节档水平。

灯塔研究院发布的《厚积薄发,冲云破雾——2023年春节档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报告》指出,城市影院方面,上海以2.6亿票房占据城市票房榜榜首,北京和成都分列二三名,前10名的城市票房均破亿,破亿城市较去年增加3个;英嘉国际影城(金源CINITY店)则占据影城票房榜榜首,也是今年春节档唯一一个票房过400万的影城。

2023春节档虽然高一段落,但今年双强格局下战局尚未结束,《流浪地球2》近日宣布启动全国路演,后春节档的市场也随即开启。

数据来源:灯塔研究院


下游电影放映终端的复苏背后是观影习惯的回归。‍‍‍

猫眼研究院发布的春节档数据洞察显示,在影片丰富类型和票价让利的情况下,春节档人均观影数量实现止跌,平日观影较少的低频观众更多地走回影院,有良好观影习惯的高频观众占比也有所提升。

春节档对于观影习惯的“唤醒”作用尤为显著。


  

观影人次上涨,
进击的下沉市场

猫眼研究院数据显示,1.129亿,伴随着2023春节档收官,春节档观影总人次定格于此,最终环比增长13%。场均人次为48.5人,环比增加12人。

而具体从观影习惯和观众画像两个层面来看,2023春节档呈现出人次上涨,习惯重塑、及下沉市场持续进击两大特质。

一方面,2023春节档人均观影1.16部,与去年持平。自2018年以来,人均观影数从1.22部逐步下滑至2022年的1.16部,于2023年“止跌”。

在这些观影人群中,“只看一部”的观众占比为86.2%。其中有超过16%的观众上一次观影尚停留在三年前。

这一数据表明,观影频次较低的观众正在更多地重返影院。

2023春节档发挥出了“重要档期”对于低频观众的吸引力,档期电影“拉新率”维持在一定水准,起到了对于市场的“唤醒”作用。

相较而言,低频用户对于电影票价的敏感度更高。

2023春节档在票价上的回调也为此轮“增量人群”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数据显示,2023春节档平均票价52.3元,属近七年来首次环比下调。自2017年以来,除2020年断档之外,平均票价从37.8上涨至52.7。

数据来源:猫眼研究院

从2022年的经验来看,创历史新高的票价对于观影人次的影响较大。2022大年初一全国平均票价更是高达56元,导致档期次日下跌近三成。今年春节档的票价虽下调有限,但基本维持在观众能够接受的基准线上。

另一方面,深度观影群体,即高频观影用户占比也在上涨。此类具备良好观影习惯的用户需要通过长期培养,难以在短期迅速激活。

低、高频用户的双向提升,展示了疫后首个春节档对于市场的提振。

数据来源:猫眼研究院


灯塔专业版报告显示,2023年春节档单均购票张数2.02张,自2018年以来持续增长。

多人观影占比22%,连续五年提高,影院观影的社交属性持续提升。这也是电影区别于其他娱乐方式的特质之一。

从观众的具体构成层面来看,2023春节档整体购票人群的性别差异仍然存在,但并未持续放大。今年春节档女性观众占比55.3%,较2018年的60.1%有所回弹,与2022年的54.9%相差不大。

在年龄层上,2023春节档观影人群分布更为均匀。除20岁以下人群占比6.7%外,从20-24岁,到40岁以上人群,占比幅度在15.9%-21.6%之间。

未集中在某一年龄段,呈现相对均匀分散趋势。

基于地域来看,三、四线城市占比近5年以来持续呈现上涨态势,2023年分别升至21.1%及36%。一、二线城市环比收缩。

华东地区仍是绝对的“主力军”。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城市影院方面,上海以2.6亿票房占据城市票房榜榜首,北京和成都分列二三名,前10名的城市票房均破亿,破亿城市较去年增加3个。




 

双强驱动票房之下‍

《熊出没》最稳,《无名》复购率最高


今年春节档6部影片总共类型多样,覆盖悬疑、科幻、喜剧、动画等11种题材,大多数观众至少能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类型观看。

不同于以往春节档以喜剧为主的单一题材贡献六成以上票房,今年重回巅峰的喜剧题材相比起来较为均衡。

双强格局之下,《满江红》和《流浪地球》票房占超七成,前者将悬疑和喜剧融合,后者主打科幻和灾难,题材差异度明显,实现了并驾齐驱的双核驱动局面。

这也让腰部影片的上升空间更为局限。



其中,《满江红》随着后续宣发围绕阵容和题材优势的进行,类型片受众逐渐进入,实现了人群破圈并加强下沉市场优势;映后票房连日逆跌,连续6天票房破4亿,打平《长津湖》在国庆档创下的破4亿天数记录。

相比下沉表现突出的《满江红》,《流浪地球2》的科幻题材则微偏一二线,“制作”“剧作”成为观众主要的评论方向,再掀科幻讨论热潮。

猫眼研究院指出,从购票画像来看,虽然《流浪地球2》影片没有达到2019年第一部的出圈效果,向女性观众和下沉市场的推进有限,但是独享男性区间的《流浪地球2》仍有充足的挖掘空间,伴随着春节返岗,一二线的消费潜力将继续释放。

春节档系列中最稳的是位列票房榜第三的《熊出没》。这也是春节档历史上首次动画片进入前三。

从2017年至今,《熊出没》系列没有缺席任何一届春节档。今年《熊出没·伴我“熊芯”》情感浓度大幅增加,是近几年“熊出没”大电影里子供向特征最为明显的一部。影片连续6天票房破亿,延续了“熊出没”系列在春节档的稳定票房走势并持续增强。

一方面是系列十年运作的深厚受众基础,一方面创新多样的营销方式,《熊出没》再创系列最佳成绩不是偶然,10亿+的总票房预测也将创造新的系列记录。

截至1月28日0时,“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累计票房超过50亿。

位列第四、第五的《无名》《深海》分属不同的赛道发挥,主要垂直挖掘核心用户。

预期开启阶段,《无名》展现了强大的爆发力、强势领跑开局,但是上映当日购票占比较低。非线性叙事对于低频用户来说具有观影门槛,正是这种区分让影片的中高频次用户占比持续提升。

灯塔研究院数据指出,《无名》也是2023年春节档期间复购率最高的电影。而综合网售票占比较低的情况也可以印证,这与流量主演的粉丝购买力不无关联。

处于后排部队的《深海》面临着国产青少动画普遍拥有的问题:制作足够突出,但剧作有所欠缺,破圈进而被进一步限制。影片紧抓25岁以下的下沉年轻受众,票产稳定。




结语:观影意愿提升,春节档未到“终局时刻”


2023作为疫后首个放开的春节假期,促使更多返乡人群更早地走进家乡影院。加上此前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一度使得2023春节档电影陷入宣发紧促的局面。

但横向对比过去几年间的数据,2023春节档开画后续想看用户持续转化、累积转化率稳步提升。

这一方面得益于今年春节档影片的类型多样、质量口碑在线等客观原因,也同时彰显了在此前电影市场整体受挫,观影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观众观影热情的一次集中爆发。

对于当前多部春节档影片而言,后续尚有较大发展空间,最终票房收益远未到“终局时刻”。

从当前的走势来看,随之影片口碑逐步发酵,加上电影营销策略的适时调整,例如《流浪地球2》近期开启全国路演,都将影响受众此后的观影行为。

而从电影市场后续来看,此次春节档释放出“大量增量用户走回影院”这一利好信号,意味着伴随热门影片持续供应、观影体验得以保障的前提下,观众观影意愿的激发将不止于“春节档”等特殊档期。当前,包括《风再起时》《黑豹2》《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长空之王》《宇宙探索编播部》等十余部中外新片陆续定档。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