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耐飞栗坤:平台新规、提质减量,如何持续打造高回报分账剧? | 「分账剧系列」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3-10-23


2016年推出网剧分账模式以来,随着视频平台更加D2C,“分账剧”作为服务目标圈层的重要品类,迎来了快速发展期。而随着行业进入降本增效周期,分账剧更成为平台在2022年重点加码的品类。

作为分账剧市场较早的入局者之一,耐飞前瞻洞察到了内容2C的发展趋势,于2017年上线其首部分账剧《等到烟暖雨收》,该作品最终成为2018年爱奇艺的分账冠军。

近年来,耐飞在分账剧领域持续活跃,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表现。其中《亲爱的柠檬精先生》以超过5000万的分账收入成为2021年票房最高的分账剧;今年的《我叫赵甲第》总票房7075万元,则刷新了优酷现代题材分账剧的票房记录。

作为一家定位在互联网影视赛道的影视公司,耐飞近年来业务范围覆盖剧集、分账剧、网络电影等多品类。从项目构成来看,分账剧目前在耐飞的项目体量中占据多数。

今年9月,耐飞迎来了6周年。在这一节点,耐飞董事长兼CEO栗坤在接受了东西文娱访谈,谈及了分账剧市场的布局和后续规划。

耐飞董事长兼CEO 栗坤

栗坤表示,通过近年来作品的累积,耐飞也洞察了一些TO C的逻辑,用户是愿意为好内容买单的,对用户来讲能够带来共鸣、激发共情的内容才是真正的好内容。而耐飞在最开始对好内容的定义上,就是能够和用户产生共情和共鸣的内容。

在栗坤看来,耐飞团队的核心成员大多数都来自于互联网视频平台,更擅长透过数据观察用户的喜好,这让耐飞在垂直领域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团队的基因就决定了可能我们选择的题材类型,以及我们开发的视角方法可能都更加适合互联网用户的观看和使用习惯”。

在分账剧赛道的方法论上,栗坤认为,并无特别花哨的技巧,回归内容付费的本质逻辑,回归内容创作的底层逻辑,才是根本。

在耐飞看来,做好分账剧,首先是建立基于用户洞察的内容创作体系,其次是基于分账剧相对低成本的特点,注重项目管理的体系化。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耐飞数据思维贯穿始末,并将营销前置,打造“制宣发”一体化模式。


      

看好内容2C趋势,
互联网基因入局分账剧

去年以来,提质减量、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共识,主要的视频平台纷纷加码对于分账剧的扶持力度。

早在去年6月,腾讯视频提出了“取消有效观影人次,以用户累计观看时长作为计费基础;提高分账比例,优质独家内容或可享受100%分账;保底金额前置支付”这一新规。

优酷方面则在今年1月份在原有分账模式基础上新增全新的“播后定级”模式,放弃人工定价,让用户的观看量决定片方收益。

爱奇艺先是在8月明确提出自制剧、定制剧及版权剧将逐步退出甜宠赛道,将其交给分账剧行业。随后宣布10月1日起,将在原会员观看时长分账基础上,增加会员拉新分账。同时,取消平台对内容的预测定级,并将手机、电视、车联网、虚拟现实(VR)等跨端数据与片方共享。

平台政策更新也是影视娱乐行业这几年变迁的结果,栗坤认为,从互联网影视高速发展的2015、2016年,到现在进入到降本增效时期,整个市场变化非常的快,越发趋于理性和冷静。同时,互联网行业对于好内容的追求是始终不变的,这让行业能够多花心思去精细化生产和制作。

“这样的环境对耐飞这样的公司是比较有利的。比如制宣发一体化,我们5年前就已经提出并推行了。现在看来,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栗坤表示。

成立6年来,耐飞基于互联网影视公司的定位,旗下拥有耐飞影视、兔子洞文化两大内容厂牌。在剧集板块,耐飞在版权剧、定制剧等领域均有涉及,其中分账剧目前在耐飞的项目体量中占据多数。在近年来众多排名靠前的分账剧中,也常常出现耐飞主控的作品。

作为分账剧市场较早入局的公司,耐飞影视2017年底在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下关注到了分账剧赛道。结果首战告捷,由耐飞出品的第一部分账剧《等到烟暖雨收》后来成了2018年爱奇艺的分账冠军。

近年来,耐看娱乐始终保持着分账剧市场的投入占比。栗坤认为,耐飞团队的基因也是好内容产生的优势所在。“有别于传统的影视公司,我们团队的核心成员大多数都来自于互联网平台,其实是更懂用户的一拨人在生产内容。”

通过数据观察用户的喜好,这让耐飞在选题方式和生产方式上有了更多优势。《亲爱的柠檬精先生》《扑通扑通喜欢你》《我叫赵甲第》《东北插班生》等项目都对应典型的互联网标签和用户群体。



 


耐飞的分账剧方法论:
基于分众用户的内容创作体系、项目管理的体系化

从《等到烟暖雨收》到《我是赵甲弟》,耐飞持续输出了多部爆款分账网剧。谈及分账剧的方法论,栗坤认为内容创作体系是基本。耐飞认为无论是分账剧、还是版权剧、自制剧,用户对于好内容的追求不会改变,公司在项目落地过程中也始终以好故事为核心。

在分账剧创作过程中,耐飞认为,当下Z世代年轻用户的内容消费是沉浸化的、个性化的,愿意为“爱”买单,粘性很高、付费意愿很强,因此有针对性的内容定制和输出,就能够更好和他们产生持续的链接,从而拉动更高的内容消费。

基于分账剧市场的垂直化、细分化、类型化趋势,在分账剧项目立项之初耐飞就对产品更加精准地进行垂直受众的定位。

比如《赵甲第》改编自烽火戏诸侯的小说《老子是癞蛤蟆》,第一波核心受众全都是书粉,然后是喜欢男频系的用户,其次扩宽女性受众。

虽然剧集市场70%由女性用户主导,耐飞也担心过纯男频剧无人收看。“但市场还剩下30%的男性用户,70%的女性用户里同样也有喜欢男性向内容的。综合来看,目标群体仍然很大。”因此,原汁原味地还原烽火的特点,吃透对应用户群体,也就形成了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除此之外,耐飞在题材类型上遵循“领先半步”的理念,瞄准并填补市场空白是发力的突破点和创新点。比如《亲爱的柠檬精先生》在类型题材上开拓创新,将爱情、悬疑、复仇、轻喜剧、萌娃等多种类型元素融为一体,主打都市爽剧;《我是赵甲第》则在市场的蓝海中找寻到男频缺口,讲述热血的都市传奇。接下来耐飞继续开发着“情感悬疑类、沙雕喜剧类、男性向”等等新类型。


其次,基于分账剧相对低成本的特点,注重项目管理的体系化,把钱花在刀刃上。合理的控制成本,对于一个分账剧项目获得一个更好的收益有很大帮助。

栗坤表示,在生产制度端,通过众多项目的经验积累,耐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标准化程序,可以尽量做到更加合理和优化地分配预算。

“比如说置景,2000平米和5000平米的影棚实际出来的效果差距很大,但我们就能根据剧情需要,在不牺牲拍摄质量的情况下,用更低预算拍出更好的效果来。”栗坤举例说道,合理分配预算考验制作团队的项目管理能力,这和票房收益直接挂钩。

此外,贯穿全程的制宣发一体化为分账剧赋能。营销前置已经成为常态,在剧本创作端,营销部门就已介入,并从后期营销物料的角度,对剧本的情节桥段设计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来预埋营销点,增加内容亮点。

如何触达用户和营销策略紧密关联,精准投放能让营销费用的价值最大化。栗坤表示,“我们做过精准测算,不同类型题材在不同渠道的有效转化率,针对不同的项目来打组合牌。”



保持优势赛道
更市场化的规则促进行业良性循环

在分账内容的另一板块网络电影领域,耐飞近年来在提质减量趋势中较早转向去尝试题材创新,比如历史战争题材《奇袭·地道战》、儿童教育题材《树上有个好地方》、民俗题材《兴安岭猎人传说》、警匪动作题材《恶到必除》等。

谈及网络电影市场的变化,栗坤认为,会员首播以“会员分账有效时长”要求制片方更精益求精地打磨整个片子的质量。“这意味着我们不能把所有成本都all in在前6分钟,而是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不能掉链子。”

而随着会员观看时长分账基础上,增加会员拉新分账,栗坤认为对于强调制宣发一体化的耐飞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因为我们从站外拉了一个新用户进来付费观看我的内容,这让营销变得更有价值了。”

耐飞目前也正在进行云影院模式电影的储备,栗坤认可,如果去布局云影院窗口,需要提升的是综合性能力。“首先在题材类型的选择上,偏向商业性更强的题材,然后整个演员的卡斯量级肯定比现在还要高,同时制作精度更高,宣发也是个很重要的考验。”

随着分账赛道政策更新,行业也迎来更多的入局者。

栗坤认为,“更加市场化了,内容2C商业逻辑上说得清楚。它促使每一家朝着更优质的方向出发,进一步打开分账收益天花板,促进内容品质和商业表现的良性循环。”

展望分账内容市场后续的趋势,栗坤认为,“肯定内容质量是在不断提升的,内容本身的质量和生产制作的质量都会提升的,它会助推追求好内容的公司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其次,整个市场上的产量还是会下降的,降本增效是一直不变的,从目前来看,网络电影端明年能上线的项目比今年少了一半还不止。”

接下来,耐飞在影视产品的布局上储备了多题材,不同体量的项目,打法较为明晰,保持原来擅长的赛道不变,持续耕耘不同的品类。



在剧集板块,由耐飞主控出品的热血冒险向IP《镇魂街之热血再燃》日前正式开机,此外还包括主打古装青春热血的《长风少年词》、改编自天下霸唱同名原著的民国悬疑探案类IP《火神》、都市谈判题材类的《危机谈判现场》等。其中《危机谈判现场》是丁晟导演的12集短剧集。


其中在分账剧方面,耐飞则有情感悬疑类的《细嗅危糖》、都市爱情轻喜类的《我的老板为何那样》、校园青春励志类的《当我飞奔向你》。


网络电影赛道上除了日前国庆档上线的入选北京广电重点网络影视项目的《生死排爆》,还包括《兴安岭猎人传说2》《美术老师的放羊班》《灵偶》《火神之天启之子》等。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点击图片,了解上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