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补画心、刮脏口、全色接笔,书画修复过程大曝光!

2018-02-03 李筱楼 典藏


北京故宫收藏的大量明清书画,由于经过数代重新装裱,已很难看到原装形制的书画作品。《徐扬松竹梅贴落》于2007 年被发现于吉云楼,当时已残破不堪。


也正是因为此件文物没有被发现和修复,原有的装裱形式才被保留下来。本文对《徐扬松竹梅贴落》的装裱形式、材料及修复等方面进行介绍,从中分析研究乾隆时期内府书画的装裱特点。

 


  文 物 信 息  


《徐扬松竹梅贴落》文物号为资原状2011,此件文物为二色式立轴式装裱,正面由天头和惊燕、上隔水、画心和边、下隔水、地头组成。


文物总长265 厘米、总宽92 厘米,其中画心宽66 厘米、高154 厘米。天、地头采用湖色云凤纹花绫,天头高57 厘米,地头高25 厘米;隔水和裱边采用米色云凤纹花绫,上隔水高17 厘米,下隔水高12 厘米,边宽13 厘米;惊燕质地与隔水和边相同,为米色云凤纹花绫,宽4 厘米;天杆木料为金丝楠木、上有铜质绦圈四枚,是用宽度为1 厘米的铜条制作;绦绳为明黄色圆丝绳;地杆缺失。


文物背面由包首和背纸组成,包首质地为湖色云凤纹花绫,高22 厘米。封箍与包首材质、颜色相同,每边两个;文物画带缺失。(图1)

 

1/《徐扬松竹梅贴落》伤况示意图。摄影/ 李筱楼


2007 年,我院工作人员在整理、核对慈宁宫花园内吉云楼文物时,发现此件文物。从背后粘贴的黄签以及现存实物和清室善后委员会所撰《故宫物品点查报告》推断,此件文物应属于含清斋而不属吉云楼。


含清斋与吉云楼同位于慈宁宫花园内,吉云楼坐落在咸若馆西侧,含清斋则在咸若馆东南。含清斋于乾隆三年在原慈宁宫花园内天香亭位置上建造,是一处风格素雅、质朴,深受乾隆皇帝喜爱的暂居处所。

 

文物档案:《徐扬松竹梅贴落》


《徐扬松竹梅贴落》(图2),纸本设色,绘有松、竹、梅、石。画面左下角有作者署款楷书“臣徐扬恭写”,款下钤印两方:“臣徐扬”“笔沾春雨”。画面右上钤有“乾隆御览之宝”收藏印章一方。


2/《徐扬松竹梅贴落》修复后。摄影/ 李筱楼


本件作品为清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徐扬所绘。徐扬,号云亭, 苏州人,初为监生。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首次南巡抵达苏州时,徐扬恭进画册得到弘历赏识,命其北上入宫供职,是一位深得皇帝厚爱的文人出身的宫廷画家。徐扬擅长很多绘画种类,如花卉、界画、人物、山水画等,并在宫中受到贺清泰、艾启蒙等西洋画师的影响。



 

装 裱 特 点


此件文物的装裱为二色式正镶立轴。二色式,顾名思义,裱工有两种颜色,一般为湖色和米色。正镶则是将所有裱料镶压于画心的正面。

 

从工艺角度而言,素绢为平纹织法,而花绫则是斜纹带花工艺,价值远大于素绢。此件文物的圈档和包首装裱材料均采用花绫,可见规格之高,不同于其他。更为特别的是,普通装裱的包首应是在覆背纸时加覆在背面,而此件文物的包首与覆背同为一块材料,装潢工艺的复杂、困难程度不同于其他文物。(图3、4)


3/ 包首与天头同为一块裱料。摄影/ 李筱楼


 

4/ 包首与天头不同为一块裱料(左),包首与天头同为一块裱料(右)。李筱楼绘

 

通过此件文物,总结乾隆时期内府书画装裱特点如下:


1. 乾隆时期二色式正镶立轴装裱特点是画心普遍没有局条,圈档分为两边和上、下隔水,均镶于画心正面;然后镶天地头;覆背时贴惊燕和包首。


2. 天地头的材料通常为花绫。隔水的材料有素绢,也有花绫。惊燕的材质应与天地头相同。包首的材质一般为素绢,此件文物所用为花绫。花绫的花纹一般为云龙纹、云凤纹、云鹤纹、万字不到头纹饰和冰梅纹等。使用颜色一般为:天地头用湖色,圈档用米色。颜色的深浅一般依据画心的色调和内容单独染制。


3. 特殊的材料。乾隆时期还有一类御制书画,其包首材料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定织宋锦、云锦及缂丝。


4.天杆和地杆材料多采用金丝楠木。树直节少,不易腐坏和变形,多为大料所取。乾隆时期由于国力发达,采用金丝楠木作为装裱材料也是最多的。(图5)


5/ 天杆的材质为金丝楠。摄影/ 李筱楼


5. 清代的绦圈一般是由铜条弯制成的,铜条的宽度和厚度根据作品装潢的大小而定。铜条有的是平肚的,有的是鼓肚的;有的是原铜色绦圈,有的是鎏金绦圈。(图6、7、8、9、10)

 

6/ 绦圈、绦绳和封箍。摄影/ 李筱楼


7/ 绦圈的样子。李筱楼绘


8/ 将绦圈插入天杆然后窝成此形状。李筱楼绘


9/ 窝好的绦条的底面图和侧面图。李筱楼绘


10/ 铜条的剖面图。李筱楼绘

 

伤况描述


画面积灰深厚,通体酥脆酸化严重,颜色略显晦旧。因收藏时文物纵向卷起包裹,故画面多处可见横向折痕,并有多处折裂,由下至上逐渐缓解;虫蛀造成画面不均匀,分布着若干小洞;画幅右侧顶部和底部分别存在断裂痕迹、左侧中部存在一处残损痕迹。有些部位表面看似完好,实则只剩半层画心,画意有所缺失。原件的制作工艺为二色式立轴,圈档和包首的质地均为花绫。(图11)

 

11/ 原裱工酥脆、折损、虫蛀严重。摄影/ 李筱楼

 

修 复 画 作


修复以抢救性修复为主,尽量恢复其原始状态,并将原裱工裁下留档。


1. 清理灰尘


由于文物整体积灰严重,首先需要去除画心上的灰尘。先用羊毛排笔轻轻掸去画面上的尘土,酥脆容易掉渣部位则需略过,以避免损伤。再用面团除尘法进行第二次除尘,面团需醒发15 分钟左右,以不沾手、软硬适中为宜。除尘时,先将面团分成大小合适的块状,然后揉成短条在画面上滚动,以此粘走尘土和杂质。画心破损处需注意,应将面团捏成锥状,利用最小面积对画心进行点粘除尘。


2. 清洗画心


将画心正面朝上平铺于裱案上,用羊毛排笔蘸温水轻轻淋于画心上,等画心完全浸透进水,再用毛巾蘸干画心上的水分。如此进行数次,直到毛巾中挤出的水由污黄浑浊变得清澈透明为止,说明已基本将画心中的污渍和酸性物质清除干净。(图12)


12/ 清洗画心。摄影/ 李筱楼


3. 揭取背纸和命纸


先揭背纸,再揭命纸。背纸由两层纸组成,质地较厚,揭取相对容易。命纸是单张宣纸,旧时的命纸多以轻薄为佳,加之年代久,揭取时便更加困难,此幅作品也存在相似问题。揭取背纸过程顺利,但揭取命纸时,有些部位的宣纸纤维已经酥脆软烂,而浆子却非常结实,揭取不易。需先用手或镊子轻轻摩擦,将命纸与画心带起一个小口,再取下命纸。最后将画心晾干。(图13)

 

13/ 揭取画心、背纸。摄影/ 李筱楼

 

4. 托新命纸


在托命纸之前,先对命纸进行染色。命纸颜色需稍浅于画心纸颜色,如果颜色过深,会使画面整体感觉进一步加深,影响修复质量。

 

一般情况下命纸要大于画心纸,每边应宽出画心4 至5厘米,目的是在画心四周加镶隐局条。这样在画心挣平下墙时不会伤及画心,也起到加出局条的作用。


5. 画心隐补


画心托好命纸后,完好部位是两层纸,而缺失部位只有一层纸,这时需将缺失部位的命纸从背后进行隐补。此幅作品的画心有几处明显的缺失,需用大块宣纸进行隐补,隐补应在画心潮湿状态下进行,才会比较平整。但小洞处的隐补则需在干燥条件下进行,才不会影响画心平整度。(图14)


14/ 隐补。摄影/ 李筱楼


6. 贴折条


开裂破损是影响画心寿命的重要问题。已开裂的部位经过长时间多次的卷折摩擦后,开裂会继续加大。如果修复时不进行加固,会扩大开裂和折裂问题。贴折条是为了加固已开裂的画心。

 

将宣纸裁成2 至3 毫米的细条,然后刷上浆子,粘贴在开裂处、背面,最后用布纸按压使折条结实。


7. 刮脏口


这是由于画心缺失的部位通常是不规则的伤口,经过灰尘和潮湿的侵袭会形成比画心颜色深的脏口。如果不将这些脏口清除会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图15)


15/ 刮脏口。摄影/ 李筱楼


8. 上胶矾水


胶矾水的作用是使托的新命纸由生纸变为熟纸,为后面的全色工作做铺垫。胶矾水的使用方法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破损较少的情况下,用毛笔蘸取胶矾溶液只在破损的地方进行涂刷即可。另一种则是在破损面积较大并存在很多磨损的情况下,在画面整体涂刷胶矾水。

 

此幅作品便是第二种情况。由于长时间存放不当造成画面上有很多磨损,这种磨损很多时候表现在画面经过长时间摩擦,磨掉了一层纸的一部分,往往还会剩下薄薄的一层,但由于绘画时墨色会渗透到整层宣纸中,不揭去命纸往往看不到这种形式的伤况。这种伤况在修复时必须进行全色处理,如果不全色,修复后此处的颜色可能会浅于其他位置的颜色。

 

配制一定浓度的胶矾水,用排笔在画心背面进行涂刷,待胶矾水浸透画心,在画心上垫上水油纸,用棕刷顺序排刷,帮助胶矾水进一步浸透画心,最后将画心翻过来正面朝上晾干。需要说明的是,上胶矾水是为了起到托色的作用。新托的命纸是生宣纸,在全色的时候容易使颜色晕开,而经过矾制,纸张熟化则会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由于修复中的全色不需要大面积晕染,所以胶矾也不需要特别浓厚。可以上一层薄薄的胶矾水,如果不能起到托色的作用,可以晾干后再重复上一次胶矾水,或者在需要浓一些的地方用毛笔蘸取胶矾水再次涂刷。


9. 绷平画心


在全色前需要将画心上墙挣平。首先在画心上喷一些水并卷起,让画心均匀潮湿。取两张高丽纸方裁至稍小于画心。其中两张高丽纸的帘纹应交错,起到加大拉力的作用。然后将这两张高丽纸同画心一样分别潮湿卷起。

 

将闷湿的画心正面朝下平铺于案上,用棕刷刷平。将第一张高丽纸居中托在画心上,并且排实。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将第二张高丽纸也刷在画心上。最后在画心四周刷上浆子,并贴在板子上挣平。


10. 画心全色接笔


全色需在自然光下进行,一般要求用顺手光,即光线在左侧(右手持笔)。这样光线照射下没有阴影,便于看清颜色的变化。全底色,由于画心残损缺失部位的底色是新托命纸的颜色,需要将这些区域全成与画心一样的颜色。首先配制出颜色水并在画心的边角空白处进行试验,待颜色水色正确后以此为基础使用。

 

全色一般采用狼毫,因为狼毫的笔毛挺实,含水量好控制,适合全小洞和裂缝。如果有大面积的破损也可采用羊毫或排刷进行晕染。全色的顺序一般是从小至大,先将小的磨损、破损和裂缝处处理好,使整体效果出来,然后再慢慢处理大的破损。全色时笔中的含水量需要控制得当。需在宣纸上进行试验,不能出现水迹和笔痕。用笔时采用点或线的笔法按由外至内、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全色,笔与笔之间要连贯。一定要由浅至深多次全色,这样可以在每次全色时对颜色进行细微的调整,使颜色更加自然生动。(图16)

 

16/ 全色。摄影/ 李筱楼


接笔是将残缺的画意接补上,使画意顺畅连贯。文物修复中对画心的接笔有一定的要求,即只可接补明显的画意,而对缺失严重之处只全色不接笔。这么做是为了保护作者的思想不因后人的修补而被破坏。(图17)


17/ 全色接笔的前后对比。摄影/ 李筱楼


11. 托染花绫、托背纸


由于原文物的裱边特别酥脆和不完整,不适宜重新修复原用,所以采取更换裱边的做法,将原裱边留存。根据文物上留存的信息发现,原文物使用的是清代常见的云凤纹花绫。这种纹饰,我们按照清代传统的土丝花绫织造技艺仿制过。将花绫正面朝下平铺于案上,用水潮湿、绷平后用干净的毛巾将绫子上多余的水分吸走,然后均匀刷上厚浆子。经过光浆后,托纸晾干。将彻底晾干的花绫分别刷染成湖色和米色。最后上墙绷平。

 

背纸采用面料重单宣两层。背纸的薄厚关系到整幅书画文物的质量。背纸过薄,会造成文物整体不结实;背纸过厚,在卷收文物时会对画心产生挤压。所以过薄或过厚的背纸都不利于书画的保存。这件文物的画心尺寸是宽66 厘米、高154 厘米,属于6 尺以内画心,是正常的书画作品尺寸。但是由于画心纸质不佳,在背纸的选择上需考虑增加背纸结实程度,如果采用三张宣纸进行托背,又过厚,所以最后决定采用两层重单宣托制背纸。


12. 镶覆、砑装


最后按照二色式立轴的装裱形式对文物进行装裱,完成作品的修复。


 

总 结


《徐扬松竹梅贴落》的修复采用的是传统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难度在于画心多处虫洞、磨损,需要极为耐心地修补、全色,使文物重现华彩。


通过对《徐扬松竹梅贴落》的修复,发现了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乾隆内府书画装潢形式:绫圈档、绫包首、包首与天头同为一体。这些都是在其他文物上没有遇到过的。这一发现填补了清代书画装潢品式的一项空白。

 


文・图 ∣ 李筱楼,北京故宫文保科技部书画装裱科馆员

 

本文刊载于《典藏·古美术》中国版2018年1月号,原标题为:《<徐扬松竹梅贴落>修复——乾隆内府书画装裱形式新发现》。



精彩回顾:

“收藏”变成“遗产”?王季迁、赵无极、李可染遗产之殇

喝酒要吃肉,大商王后也爱吃火锅

跟着国宝去旅游,天朝可不止这九家博物馆,还有这些......

乾隆最爱的“三希"在清宫178 载,流落民间之后......





100 37788 100 37788 0 0 8112 0 0:00:04 0:00:04 --:--:-- 8112 100 37788 100 37788 0 0 8112 0 0:00:04 0:00:04 --:--:-- 9437 * Connection #0 to host 37.48.118.90 left intac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