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丨李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关键支撑作用

刘慧 中国经济时报 2024-03-17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李燕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背后有何深意?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李燕。
  

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有基础和关键支撑作用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012年的22.5%提高到2021年的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此次会议提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背后有何深意?

  李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要围绕高质量发展,抓好九项重点工作任务,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其中提到“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它体现出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和关键支撑作用,也释放了以提升产业链为重点,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信号。产业链安全可控的能力强,创新力和附加值高,那么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国家安全的底座就会更稳,就有了进一步做优做强的重要基础。

  自2019年以来,中央对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多次作出部署。相关部门和地方、行业企业围绕制造业的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组织开展了一些攻关工作,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成效。

  此次正式提出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要在重点产业链的安全性和韧性、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和提高,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也体现了政策的一贯性和渐进性。
  

针对性施策解决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制造企业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李燕:
当前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首先,企业生产运营的综合成本仍然较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是85.02元,同比增加了0.24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是8.33元,同比增加了0.29元。整体上看,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费用是93.35元,还是比较高的,也压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其次,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存在能力不足、投入不够的问题。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只有1.39%,不到1.4%,中小企业在研发投入强度上就更低。制造业普遍的盈利能力和薪酬水平都不太高,所以对高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也存在不足。此外,中小企业由于研发能力不足,也很难识别真正的技术研发需求。

  由于制造企业面临的这些问题,加上近几年受疫情和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影响,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的总体市场需求疲软,导致部分企业新增投资信心不足,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有针对性施策,通过深化能源、电力、金融体制改革和落实中央对制造业结构性减税的一系列政策,持续降低制造业成本。二是为制造业企业全面赋能,提高其创新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如实施更大力度、普惠性的创新激励政策,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改造支持政策,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对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指导和服务等。三是持续做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文章,引导制造企业聚焦居民消费向高端化、绿色化、个性化、多样化升级,在产品种类创新、品质提升、品牌创建、管理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帮助其对接研发设计、科技、信息、品牌等现代生产性服务资源,推动制造企业由原来的低水平同质化成本竞争,转向质量和效益导向的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把提升产业链核心技术能力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中国经济时报:您对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有哪些具体建议?

  李燕: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要重点关注和把握几个方面。首先,把提升产业链的核心技术能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重点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如先进的制造工艺、核心的设备和材料等,我们应该具备安全可控的能力,在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基础上,尽量提高本土产业链的配套水平。吸引来自全球各国的企业,围绕超大规模的中国市场来形成本地化的高水平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其次,强化产业链的效率优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效率和组织协调能力,比如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生产方式,促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等。

  产业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产业链竞争力的一部分,也需要关注。要提升产业链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价值创造、增值和分配的能力。最终要落到加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能力建设上。核心企业包括对产业链生态具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也包括制造业的单项冠军,还有“专精特新”企业等。

  当前,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面临着新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这里面正催生出一系列新兴颠覆性技术和产业,为我国制造业加快升级、重塑竞争优势、实现赶超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健全完善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吸引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才资源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那么我们制造业由大变强,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动力也会更加强劲。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解读③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关注丨提高投资精准性须有效结合需求和资源配置

●时报时评丨城市更新牵动民生幸福

●解读丨推动游戏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总  监  制丨王辉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