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文东医案】哮喘性支气管炎(1)

2018-04-08 上海龙华医院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编者按

医学以疗效说话,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我等学习中医的后生晚辈自然希望能让疗效说话。

 

欢迎大家评价医案,分享您的中医医案,中医六技、成功失败都可,以期在阅读体会中共同成长。

 

医案1

 

张X,男,32岁,贫下中农。

 

【辨治经过】

 

初诊(1965年10月28日)

 

咳嗽时发时愈,已十余年,近年来发作尤甚,每逢秋冬加剧。目前咳嗽气急,不能平卧,周身酸痛,纳食减少,口干。舌质红,脉小滑。肺燥受寒,气失清肃,发作已有月余,外邪未彻,燥痰留恋肺络。治以清肺散寒,治咳平喘之法。

 

炙麻黄一钱半,杏仁三钱,生甘草一钱半,前胡三钱,桑叶皮各三钱,炙紫苑五钱,蒸百部三钱,黄芩一钱半,陈皮一钱半,海蛤壳五钱(打)。三剂。

 

二诊(11月1日)

 

咳嗽已减,痰量亦少,周身酸痛。舌尖红,苔薄腻,脉小滑。肺气尚未清肃,卫阳不宣,再予前法。

 

原方加紫苏三钱。三剂。

 

三诊(11月4日)

 

咳嗽续减,痰少色白,周身酸痛亦轻,口不干。舌尖不红,苔薄白,脉小滑。再从前法出入。

 

前胡三钱,桑白皮三钱,炙紫苑四钱,炙白前三钱,蒸百部三钱,杏仁三钱,炙甘草一钱,陈皮二钱,瓜蒌皮三钱,海浮石五钱,鹅管石三钱。三剂。

 

四诊(11月7日)

 

咳嗽基本消失,咯痰已爽,饮食渐增。原方续服六剂。

 

12月1日随访。据述停药后,虽近来天气严寒,咳未复发。

 

【按】

 

患者平时耕作辛劳,时为风雨所侵。时届秋燥之令,感受外邪,引动宿疾复发。既有周身酸痛风寒外束的表证,又见咳嗽、口干、舌红肺有燥邪的热象,故处方以三抝汤合止嗽散加桑叶皮、黄芩,寒温并用,一则宣肺散寒,一则润肺清热。由于投药中病,使持续发作月余的哮喘性支气管炎,较快地得到控制。

 

医案2

 

陶XX,女,61岁,贫下中农。

 

【辨治经过】

 

初诊(1965年10月25日)

 

咳喘十余年,时发时愈。咳出白粘痰,多咳即喘,夜难平卧,容易汗出,纳少,神疲,腰背酸楚。舌质淡青,苔薄腻,脉细滑。痰饮恋肺,感邪即发,肺失肃降。治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味。

 

桂枝一钱半,生甘草一钱半,厚朴一钱,杏仁三钱,苏子三钱,炙紫苑五钱,陈皮二钱,前胡二钱,淮小麦五钱。三剂。

 

二诊(10月28日)

 

咳喘减轻,痰粘不易咯出,渐能平卧,汗亦渐止,腰酸足麻,纳食略减。舌质淡不青,脉细。仍用原方加减。前方去厚朴。三剂

 

11月15日随访,据述停药后咳喘已愈,半月来未见发作。

 

【按】

 

本例与前例均系哮喘性支气管炎,但辨证则各有所异。前者表实而肺有燥邪,后者表虚而阳气不足。故本例不用麻黄,恐汗出更多而愈虚其表,选用桂枝以宣通阳气,加厚朴、苏子、紫苑以顺气止咳。服药后咳喘渐平,汗出渐止;由于阳气舒展,故舌青亦退。

 

医案3

 

杜xx,女,51岁,贫下中农。

 

【辨治经过】

 

初诊(1965年10月22日)

 

咳喘二十余天,痰少,形寒,十余夜不能平卧,口干,纳少,大便不爽。舌质淡胖,苔薄腻,脉细带滑。外寒内热,肺气不宣。治宜宣肺清热,化痰平喘,用三抝汤加味。

 

炙麻黄二钱,杏仁三钱,生甘草一钱,桑白皮三钱,炙紫苑四钱,前胡三钱,黄芩一钱半,桂枝一钱,陈皮二钱。三剂。

 

二诊(10月25日)

 

咳喘形寒略减,晨起痰多白沫,头痛,夜寐略好,口干,神烦。脉细滑,舌质淡胖。痰湿未清,肺气不肃。再予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减。

 

桂枝一钱半,甘草一钱半,厚朴一钱,杏仁三钱,苏子三钱,炙紫苑五钱,陈皮二钱,前胡三钱。三剂。

 

三诊(10月28日)

 

咳喘续减,形寒较轻,左胁部作痛,吐痰白沫。

 

原方去厚朴,加制香附三钱。三剂。

 

四诊(11月3日)

 

咳喘已平,经净一年,昨日又来,色紫量多,今已渐止,腰酸神疲。舌淡,脉细。气不摄血,冲任不固。治宜益气合营止血之法。

 

炙黄芪三钱,旱莲草三钱,女贞子三钱,仙鹤草一两,川断肉三钱,炒杜仲三钱,炙甘草一钱半,广艾炭六分,红枣五枚。三剂。

 

以后随访,谓经治疗,体力已恢复,咳喘痊愈,并参加农业劳动。

 

【按】

 

本例咳喘形寒,口干,亦系外寒内热之证。故以宣肺清热,化痰平喘为主。前例表虚阳气不展者用桂枝,本例表实无汗恶寒者桂枝合麻黄同用,以加强辛温解表的作用。配伍不同,效亦各异。

 


|医家简介|

黄文东(1902-1981年),字蔚春。江苏省吴江人。幼承庭训,攻读古典经史,14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1921年以首届名列第一毕业于该校。毕业后,返回原籍震泽镇悬壶应世。1931年应丁济万(丁甘仁先生之长孙)院长的邀请,返母校(是年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学校)执教,并任教务长之职,当时年仅29岁。任职期间,还担任《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妇科学》、《名著选辑》等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前后凡17载,直至1948年该校停办。执教期间,同时开业于上海武定路寓所。

 

建国后不久,黄氏即主办上海市中医进修班、中医师资训练班。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科教研室主任、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授教授职称。

 

黄氏著作颇多。建国前执教时主编的教材,已见上述。建国后撰有《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继承整理李东垣学说的体会》等论文20余篇。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和《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一》。龙华医院整理出版了《黄文东医案》。

 

来源:摘自《黄文东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