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的道家属性

2017-12-02 牛翁一安平泰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编者按

中医是怎么回事?现代人应该如何从中医获得健康的身心?在追寻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中医。

 

本文由作者“牛翁一安平泰”发布于天涯论坛,我们分享并希望能与大家在思考辩论中对传统经方中医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续《传统中医文化的兴衰

续《什么是真正的中医?(序言)


中医的道家属性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作为一门必须时时刻刻接受实践检验的“接地气学问”,是容不得纸上谈兵派中医的生存的(纸上派中医更多的是出现在现代社会中)。能流传下来的,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都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因为中医有赖以生存的土壤(今天科学时代没有把中医彻底埋葬也是基于这一点)。

 

在集合了民间大量验方,搜集了散落的各家学说流派之后,在参考实践了大量的医学典籍之后,仲景先师为我们编织起一个大的隐形的六经统病框架来。张仲景在正史里面找不到确凿的考古证据,这也恰恰符合一个道家人物的特点。道家人物是看透一切世间的名利的,除非是生临大乱他们才会出山拨乱反正。清平盛世又会纷纷隐居起来,张仲景在序言里面说的很清楚,他的动机是面对:“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末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可见当时流行时疫大行,生灵涂炭,这也算是生临中医这门学问的乱世了。仲景感时而做书,又最终不知其后,在历史上张仲景这个人物几乎在正史中找不到,甚至还有人怀疑张仲景的真伪。可是在老牛看来这恰恰真的符合“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道家人物专属性情,以及“为而不有”的道家品格。假如张仲景要是有子子孙孙在世,非要打官司收版税的话,大家给评评这几千年来伤寒论的累积价值有几何?但是张仲景就这样“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般的消失在那个时代了。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经典著述都是作者在困厄之中,心理生理承受了巨大的打击之下,愤而一蹴而就的。《史记》《报任安书》曰: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这种在现实中遭受严重持续的混合精神冲击之下,这一群圣人们,不会选择怨天尤人般的抱怨消沉,而是转而化悲愤为力量,这种力量往往是最强大的动力,真正的经典著述,一定产生在这种作者心理极端起伏冲突的状态之下。从仲景先师作的伤寒序言中,就有类似上述圣人的境遇,能感觉到先师的悲愤情绪和困厄的心态,以及那愤而为之的动力。这样我们后世子孙才得有机会通过《伤寒杂病论》这本亚圣之作,来继承中医学这门伟大的科学。才使得我们这些愚妄的不屑子孙,能在黑暗中抓住那根若隐若现的中医之根。

 

上文谈到六经统病的“隐性框架”,至于为何要用隐形这个词,其实很简单,《老子》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能解释。真理的道是不可言说的,真理的名称是不可命名的。就算是最严谨的圣人,也是在强而为之的极端谨慎的心态下,为事物传道命名的。世间万事万物都应该由道器、本末、体用、表里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表物体系,也是给万事万物命名的不二法则。利用这个体系我们就会发现,古人在阐述任何一个事物的时候,都力图把事物描述的圆满,要达到圆满的地步,就必须阴阳两性面面俱到,形而上学的概念和形而下学的概念缺一不可。形而下学、器世界的概念都是可以直观讲求的,但是形而上学、道世界的概念都是隐晦而不可言说的。但是中医学最看重的还就是形而上学的辩证思维哲学。这种层面的学问必然是隐形的,需要医生自己亲自去在实践行动中体悟。从病患个体的差异化和运用方药产生变化的现实例证中去体会,而不能完全依靠老师言传就掌握的。

 

这其实也跟儒家孔子主张的给事物命名的学问有关。甚至后世有专门的一家“名家”,司马迁认为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关于这门学问有多么深奥我们不去深究,我们随便拿一个中国的名词来看看是否如此,举与中医学有关的如:精神、针灸、推拿、经络、气色、医药、经典、著作等等,大家看看这些类似的词是不是可以套用这样一个模式来读:

 

精是精、神是神(肾藏精、心舍神),针是针、灸是灸(针是扎针、灸是艾灸),推是推、拿是拿(推是向下用力、拿是向上用力)……

 

以此类推,这些名词都是按照道器合一、形而上形而下合一的组词原则命名的。假如我们能这样来看这些名词是不是就能感觉到中国文字的魅力,是不是只有这样的严谨的命名系统才能够勉为其难的,以真正近科学的态度,来阐述事物的真实状态。“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就是中医这门学问自宋、元、明、清时期基本失传的根本原因所在,是后世对中医概念的片面曲解造成的,一群浑浑噩噩的井底之蛙,管窥之豹,从根上就离经叛道的中医后学们如何继承发展传统纯中医,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话正好用来针砭造成后世中医失传的痼疾所在。

 

中医的阴阳观

 

阴阳观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而不是什么迷信。真理和迷信之间是有一条鸿沟来划分的,任何的哲学理论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起到正方向的作用,适应于这个时代的特点,那就是真理(不同的时代就有最适合这个时代发展的真理,不同国家种族地域也有适合自己的真理,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真理观)。任何一种学说被不良之徒刻意的去夸张推崇无限扩大化了,超过一个度了,就会变成迷信。

 

阴阳观本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只不过人们还沉浸在文革对传统文化造成迫害的阵阵寒意之中,只不过国人如今都被西方科学价值观给“整齐划一”了,被洗了脑,控制了思维,只认同这一种西方科学价值观,主动放弃了真正适合中国这块土地的真理。西方的价值观虽说也有积极的方面,也是一群有志之士,站在西方大众的角度上,探讨摸索出来的哲学观,但是,正如上面老牛一贯的观念,太过分追求和崇拜了,太过分扩大化了,超过那个能为社会能带来正能量的度了,甚至开始起到制约和反制这个文明的进步了,就成为一种迷信了,因为西方科学价值观直接体现在对现代科技的盲目上面。

 

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带来的便利使人们完全忘记了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老牛认为,阴阳观是中国大地上的土著先民们,自然生长出来的本土哲学,这才是真正被历史检验了的,最适合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

 

当今社会从上到下,认为似乎只有现代科技的发展才是真正符合人类发展的真理。持这样的观念的朋友不在少数,这也是近百年来全面西化教育的结果,但是这种发展到哪里才算一站啊?在种族遭受欺凌,国贫家弱的时代,一致向西方看齐追赶,这是好事,符合时代的需要,能产生正能量。但是凡事据有的那个度早就过了,现在恰恰到了该矫枉过正、悬崖勒马的时候了。老牛撰写本文的最原始的出发点也是基于这一点,也有种男人本能的治世情怀作为动力。

 

现代科技并不代表是真理。什么是真理?建立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的真理是什么?老牛认为,那就是用阴阳观来看世界,充分尊重契合大自然阴阳消长的客观规律,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是保证人类繁衍生息的最基本也是最科学的要求。难道不是吗?这才是真正适合我们地球人类的“真理”。中医就是利用阴阳学说来阐述这种属于地球人类的真理。

 

阴阳学说和中医之间的关系不是兄弟关系而是父子关系,当然这是我们中国古人选定的一个名词罢了,只不过历来几千年大家都举手表决同意了,同意用“阴阳”这个词来描述这种演化的关系。“阴阳”二字其实本可以不提的,完全可以藏在内心里面,但是内心必须要有才行。“阴阳”这两个字是虚无的概念,没有特指任何一件具体的事物,完全可以用其他的名词来代替它,但是有必要这样做吗?

 

当今的时代,在官方层面一旦出现“阴阳”这两个字,就会有科学卫道士跳出来大骂一通,甚至都把民族的耻辱,被外族欺凌的原因都统统归罪于这两个字,这种迷信的大帽子的谁也负担不起啊。仅仅从这群卫道士们这种过分激烈的反应来看,老牛就可以负责任地对这些人说,你们真该清醒一下了,到底是谁在迷信?你们反对的其实是阴阳这个传统概念中,形而上学,道世界的概念。那么反对这个层面上的概念,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都是在空谈而已。

 

形而上学,道世界的概念根本就和人类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用“科学”的语言来说,自宇宙形成,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阴阳的这个概念就已经存在了,你反对或者不反对、接受或者不接受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在上个地球季恐龙也有雌雄,太阳和月亮照常按照其规律运动,地球依然有四季演化,有气候的冷暖交替。它们不会因为你是人类或者是恐龙就刻意的迎合你们。这些科学卫道士们其实是执迷于对现代科学的崇拜,崇拜到听不进去一丝质疑的声音,一旦听到就暴跳如雷,大呼小叫,这种心理状态其实就是一种百分百的“迷信”。当年布鲁诺被烧死就是面对的这样一群人啊,他们其实很像一群执迷妄作的邪教教徒。

 

阴阳观是一个纯中医必备的法宝,失去这个法宝就不可能参透事物(疾病)的发展规律。你只有确认阴阳观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对伤寒六经辨证体系做到一种深刻而接近悟道的认识。有很多人认为伤寒经方不全面,只是专门治疗“伤寒”病的,那就大错特错了,既然六经不能统百病,为何张仲景不搞一个七经八经十六经辨证,现如今西医都“几万经”辨证了,据说现代医学统计有疾病几万种之多了。要想读懂伤寒六经体系,还需要掌握一个工具,那就是人体阴阳消长的一气周流观。

 

中医的一气周流

 

中医的一气周流观是更高一个层次的的辨证体系,一气周流辨证就是更深一层的理解人体阴阳气机的运转规律,不管是何种病态都是一气运转不畅所致。阴阳相互转化就体现在这个一气运转的动态变化之中。世间最稳定的状态是靠运动来维持的,我们都有骑自行和玩陀螺的经验,这个运动状态越能保证其稳定的运行下去,这个人的寿命也越长,这种一气周流的和谐运转状态,正应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章《上古天真论》篇中的一句话:“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人体本身就是靠各个脏腑之间相互的可持续的运动来维持和谐的状态的,这种常态就是健康的体现,是阴阳转化无碍的常态。《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阴阳者,万物之胎始也”。这段经文高度概括了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阴阳之间是靠不断的转化来实现其功能的,是靠抽象的运动方式来实现其运动的轨迹。作为一个中医就是要有审视把握这种状态的能力,依靠我们中医常说的四诊,望、闻、问、切来收集病人的信息,并且做出判断来诊断疾病的病位。

 

但是这种一气运转的状态不光是靠物质来维持的,就像生命之火的点燃一样,人体生机是需要那先天之气的能量来发动的。就像梅赛德斯奔驰发动机没点火发动之前,依旧是一堆废铁,一旦点燃,有持续的能源供给(饮食精微的化生),就会释放出充沛的动能一样。生命在那诞生的一刻开始,父精母血的神秘组合(就不要去研究微观上到底怎么组合的啦,那不是我们人类应该操心的事情),一下子就能让一个生命个体持续的使用到天年。

 

生命最高层次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这就是中医最高境界的追求,那就是怎么样维持那人体一气周流的生生不息的状态。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篇第八篇》:“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这段经文指出人体真正健康与否的最终决定权还在“心”。心脏的跳动是所有动物的生命的最基本的条件,心脏为什么会一直跳动下去,为什么有的心脏只跳动了50年,有的心脏却跳动了100年?中医对这个“心阳”,怎么来震慑、监督、维持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看作是最高层次的治疗目标。如果我们能把这个问题的解决用来维持人体一气周流,能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放在现实诊治过程中去,随时关注它的重要性,始终把顾护心阳和维持人体一气周流作为治本之路,(老牛认为)这才是一个中医医德的最大体现。天之大德曰生,不管是从微观的个人,还是到宏观的社会都需要维持这种生生不息的最终价值,这需要有比较大的眼光,有这样的眼光来指导,“治未病”、“治病必求于本”就会自然而然地变成一种实际行动,而不是沦落成一句口号。

 

(待续)


阅读前文,请见:

传统中医文化的兴衰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序言)


来源:天涯论坛,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欢迎关注微信: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