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塞外金樽酒不空!这是和平的宴飨,也是群兽追逐、羽人渐化西王母的神仙世界

山西晚报 文博山西 2023-12-27



MUSEUM

 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




文物,

记录过去,映照当下。



山西是文物大省,

除大量不可移动文物,

各博物馆现存可移动文物达320余万件(套)。

每一件文物,

都讲述着三晋文明故事,

构建着共同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人们从静默的文物中,

看得见鲜活的历史细节,

触摸到过往生活的人间温度,

感知器物之美、探索之美、文明之美,

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

山西晚报、山西省博物馆协会承办,

启动了“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第一季。



从此刻起,

让我们感受山西文物的神奇……


往期回顾

第一期|陶埙:如此幽远浩漫,吹奏的人似乎被隐去了面庞

第二期|青铜鸮卣!小鸟如战神愤怒

第三期|鸟尊的暗喻:时时殷勤为探看

第四期|晋公盘往事:孟姬的陪嫁天团,跟随她从晋到楚

第五期|晋侯牛虎匜:潜藏着不可测的牛虎之力

第六期|看!104只仙鹤,围着一个老神仙!


山西晚报2022年11月22日报道版面






文物档案



主角:胡傅温酒樽和胡傅酒樽


体态:高24.5厘米,口径23.4厘米(胡傅温酒樽);高34.7厘米,口径65.5厘米(胡傅酒樽)


出生时间:西汉


出生地: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


藏宝地:山西博物院



胡傅温酒樽和酒樽:和平的宴飨



1962年9月16日,经过一场大雨的冲刷,晋北地区的右玉县大川村村南断崖下面,一批珍贵的铜器破土而出。


这个下午,空气十分凉爽,大川村的社员们来到村南庄窝坪拔黍子,一些孩子们也跟在后面捡拾黍穗。一个名叫张玉天的小孩忽然瞥见三四丈深的沟底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跑到跟前才发现,眼前散落着几件铜器。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刘来钱组织大家将这些铜器仔细取出运回,之后移交省文管会妥善保管。考古队多次对这批铜器的出土地及附近进行过勘察,却再没有任何发现。


这批铜器共有9件,其中5件有铭文。引人注目的是一对形若孪生的圆柱形酒樽,通体鎏金,饰纹华美,造型、工艺几无区别,重要的是盖子口沿上凿刻的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唯一的不同,是另一件的相同铭文后面加刻了一个“二”——这或许是表明功用上的差异。


胡傅温酒樽

胡傅温酒樽线图 


两件温酒樽的盖子中央设计有提环,提环周围是等距离的三个凤形钮,器底对应着三个熊形足。一条宽宽的条带衔接相对的两个提环,将器身的装饰区域分成均等的两部分。图案是汉代流行的博山式林野神兽逐戏场面,它们曾经出现在画像石上、陶器盖子上以及其他器物身上,布局灵动,栩栩如生。有学者甚至从中辨别出了传说中的九尾狐形象,并且解读出器身上下两层浮雕图案展示出的一个相对系统的、丰富的神仙世界,以及这个神仙世界中西王母的形象,依然保留着羽人的特征。


此外,还有一件刻有类似铭文的圆鼎形酒樽,其外围有三只辅首衔环,下面是三只虎形足。通体鎏金,施以彩绘,富丽堂皇,图案中出现了例如骆驼、狮子之类的域外动物形象。其铭文为“勮阳阴城胡傅铜酒樽,重百廿斤,河平三年造”。


胡傅酒樽

胡傅酒樽线图


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是西汉成帝的年号。铭文中的“中陵”“勮阳阴城”均为今天雁北地区的古地名,彼此相距不远。“中陵”在今右玉县威远镇西;“勮阳阴城”是指勮阳和阴城,勮阳位于今应县北,阴城位于今朔州东南,都是西汉雁门郡所辖县。


“廿四斤”依汉制是12千克。汉代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0克,“廿四斤”就是6千克;“百廿斤”即今天的30千克。学者认为,温酒樽是用于热酒的器具,可能需要附加一个装木炭的托盘来使用。器身两侧有辅首衔环,熊形足较短,无法直接接触加热层面,便用提环吊挂后加热。厚重的盖子则保证酒的温度不会早早冷却,并使香气更好地蕴藉。而酒樽则置于案上,宴飨时将贮藏在其它容器里的酒倒入其中,再用勺酌入耳杯奉客。


因为这三件酒樽的纹饰或多或少都有域外草原化风格倾向,不禁让人猜测,这些酒樽的主人“胡傅”究竟是何方神圣?


张畅耕先生考证认为,胡傅生前应当是雁门郡的都尉。他的理由是:第一,酒樽镌刻有勮阳、阴城两县名,勮阳为首。依《汉书·地理志》首县即治所的体例,勮阳就是胡傅的治所;第二,酒樽铭文证实胡傅有属地阴城,只有郡都尉方可以。铭文证实,东汉边郡都尉之“稍有分县,治民比郡”亦西汉旧制;第三,胡傅不葬于勮阳的官吏墓群,而葬于中陵之东南,墓地附近的村庄应是胡傅的故里。而阴城属于勮阳,两县理应接壤,而且规模不会很大。


胡傅温酒樽盖子


昭君出塞后,西汉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变得友好,作为抵御匈奴的极边地带,雁门郡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生机。河平元年正月,匈奴单于派遣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来朝奉献。二年,单于给汉成帝上书,表达了亲自要来朝拜天子的心愿。河平四年正月,单于如愿来到了长安,一直住到二月才恋恋不舍地返回草原。兵戈停歇,双方百姓的生活趋于正常,而作为守边经年的都尉胡傅,终于有了稳定安宁的时光。制作酒樽很可能是他多年的愿望,遗憾的是,马背上征杀,不可能也没有机会拿美器用来享乐。北地天寒,每年初秋到第二年春末,胡风吟啸,白雪漫天,想要以酒御寒,只能从怀中摸出革囊,冷冷地喝上一口。如今,正如“河平”这个年号的喻示,胡傅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了,所以,他不惜花费多年的积蓄,请来最好的工匠,采用当时最为高级的铸造和鎏金技术,为自己制作了这些酒樽。


可以想象,当工匠一尊一尊把这些精美的铜器摆放在胡傅面前,灿烂的金光让他沉醉。纹饰里的动物似乎奔跑起来,仿佛此刻他无比轻松自由的内心。


鎏金技术是一种把金与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令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而不脱落的工艺。东周和汉代以后颇为流行,先后称为黄金涂、金黄涂、金涂、涂金、镀金,宋代始称鎏金。


大鼎般的酒樽足足可以盛放两百多斤酒,必定会在胡傅和将士们的欢乐夜晚一次次倾空。于是,工匠如愿了,艺术的价值在于把梦境与现实一一呈现,通过酒这一媒介,让每个醉者浸入自我赢取的世界,深深不能自拔。


大川村位于右玉县南60公里处,群山环绕。由村南翻过南山岭不远有佛殿坪,便是酒樽们大醉两千年的地方。这是一块向南倾斜的盆地,附近有一条西东流向的小河,下雨的时候就会暴涨起来。


或许,胡傅的故乡就在这里。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的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至今已历103年。位于太原汾河西岸的新馆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文物库区1.2万平方米,2005年对外开放。山西博物院是全省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传承中华文明和山西历史文化的职责使命。2008年3月起免费向公众开放,同年5月入选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成为11个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

山西博物院现有藏品50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40282件(组),包括一级文物2129件(组),另有图书古籍11万余册。藏品主要来源于20世纪20年代以来考古出土和百年来的征集积累,尤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具特色。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作为三晋文化的传承者、垦拓者、引导者,山西博物院曾先后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等殊荣。



胡傅温酒樽,

器身上动物等浮雕图案丰富多样别具一格,

其中人身虎首豹尾形象,

前有三鸟为侍,

图像特征符合西王母的文献记载。

而且西王母还借用了羽人的要素,

有羽翼、玉兔以及驾鸟出游的动态等。

兼具文献记载和羽人外形的西王母图像,

极为少见,

反映了从羽人向西王母过渡的中间形态。

这或是边区的独特创造,

恰是这种创造,

为我们研究西王母图像的演变和汉代神仙世界

提供了难得的材料。



接下来推出的是,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讲师陈磊先生文章——


羽人到西王母:

胡傅温酒樽图像考论

文/陈磊


山西博物院基本陈列馆的“历史专题·民族熔炉”部分展陈有一对鎏金铜器(图1),两件外形相同,皆为有提环盖的圆筒型器物。该器物有三足支撑、中间两个吊环、盖上三个鸟形钮,通体减地浅浮雕各种动物。根据展陈介绍可知其为“胡傅温酒樽”,出土于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口沿刻有“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的文字,另一件多刻一“二”字,即这对鎏金铜器铸造于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在第二件上多刻一字以表示数量。展陈中还有另一件鎏金铜“胡傅酒樽”,亦为河平三年造,当出土于同一地点。



图1 胡傅温酒樽


学术史梳理与器盖图像


李晨《记右玉县出土的胡傅温酒樽》中,介绍胡傅温酒樽于1962年出土,高24.5厘米,口径23.4厘米,壁厚0.4厘米;并大致释读了盖上与器身的浮雕动物等内容,简单关联了相关古代文献;亦提到盖内残存有少量彩绘鸟兽纹;作者联系出土器物的地理位置,认为器物为中原风格,而浮雕图案具有北方草原文化风格,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此外,还提到了与此有关的汉代饮酒文化。薄松年先生主编的《中国美术史教程》中也对这件“西汉鎏金铜尊”作了腹壁两条动物纹装饰带的简单概括;此外,《文史月刊》曾在封底彩图加文字进行了介绍。其他还有图片、不同专业和角度的简短论述文字。


胡傅温酒樽器盖


对于胡傅温酒樽,我们所知道的信息就仅限于此。一方面没有考古报告、较少其他关联器物作为佐证,另一方面该器物的主人(或为胡傅)也难以进行文献学的查证,为研究平添了困难。或因此原因,对这件重要器物胡傅温酒樽的研究基本还未展开,尤其是对浮雕图像的释读和研究;这也是本文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好在山西博物院的展陈中,为方便观者通览整个浮雕图案,放置了顶盖线描图和器身的展开线描图。根据器物和线描图,基本可以对上面的浮雕图案内容作出细致而合理的阐释。


图2 胡傅温酒樽器盖及侧上部线描图


胡傅温酒樽器身呈直筒状,有三矮短熊形足均匀分布于器底;器身两侧有兽形铺首衔环,可作提挂之用。酒樽作为温酒之用,熊形足较短,应该无法直接加热、温酒;但是,因器身侧方有两提环,可吊挂之后加热。器盖(图2)顶部中心柿蒂图案,正中有一类似于器身侧方的提环;在柿蒂与边缘环带之间还有一环带将器盖划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是两虎两短尾兽(或为罴,熊的一种;无法看到器盖全部,仅凭线描图难以准确辨识)互相穿插组成二方连续图案;因虎的行走动态和短尾兽的回望姿态,具有较强的运动感;外层是三条龙,之间以三个高冠凤鸟型钮等距离分开。龙、虎、罴是三种具有强大威力的动物,将此浮雕于器盖上,或有镇邪之意。提环和钮应为把手之用,方便提挂;此外,三个凤鸟型钮还可作器盖的支撑放置之用,器盖亦可作为托盘盛放东西;有类似器盖的青铜器还有部分簋、豆、卣、盉等。


器身浮雕与早期西王母图像


若言器盖部分的浮雕图案尚嫌简单与零散,那么器身的上下两层浮雕图案(图3)则展示了一个相对系统的、丰富的神仙世界。在这个神仙世界中,有飞禽走兽,有龙腾虎跃,更为重要的是其中有早期的西王母图像(图4):从羽人到西王母的过渡阶段,其中还保留了羽人的特征。已经有较多前辈学者对羽人、西王母图像进行了解读、研究,如李凇先生《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中国道教美术史(第一卷)》等著作。本文对羽人和西王母图像的研究正是站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图3 胡傅温酒樽器身展开线描图


羽人的位置在器身浮雕图案的下层,在展开线描图中在右下角。此羽人头部似虎,略向前伸;肩部、背部皆有羽毛,向下有尾;双臂平举前伸,身体呈凭空坐姿。判断该形象为西王母,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


第一,文献记载西王母半人半兽,该处图像可与文献相对应;在虎首豹尾这一角度,是目前少有能够与文献对应的西王母图像。例如《山海经》中的描述:“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鹜,一名曰少鹜,一名曰青鸟”。文献记载中的西王母有豹尾、虎齿,前有三青鸟为之侍。东汉皇甫谧著《帝王世纪》直接点明西王母“人身虎齿(类虎头)豹尾”,可见在《山海经》中的西王母的形象即是虎首豹尾。


结合文献分析该器身局部的羽人图像,应该就是西王母。浮雕中羽人有尾,头部为虎形。而羽人前有三禽鸟,状似大雁,左右两只低首,中间一只抬首,似寻物;或正如文献中所言三禽鸟分别是大鹜、少鹜和青鸟,正在为西王母取食。对于三禽鸟的图像志资料,多有不同,如《史记》中引用司马相如《大人赋》中:“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总之,不论三青鸟、三足乌亦或其他什么种类的禽鸟,都是三只。


在现存的西王母的图像和图像志之间往往不能对应,胡傅温酒樽器身浮雕中西王母形象却符合文献记载,反映了早期西王母图像的制作,是西王母图像研究很重要的材料。至于符合文献的形象出现在该器物的器身浮雕上,其他地方却没有保存下来,当有几种原因:或是汉地早期西王母图像较少,保留下来的更少;或是相关材料的损毁,如青铜器物不符合形制被重新熔铸;最有可能的是大同右玉作为边区缺乏早期图像的积累,在创造西王母形象时参照原典与已有羽人形象进行组合,形成的独特风貌。


图4 胡傅温酒樽器身浮雕中的羽人(西王母)局部


第二,在羽人图像延续过程中、西王母图像出现之前,该图像是羽人和成熟西王母形象混合的过渡形象。现存如西安博物院藏西安玉丰村出土西汉铜羽人以及铜镜等其他器物上的羽人形象,多是人首兔耳,而无虎首;目前发现的西王母图像,基本都呈人形人首,亦非虎首;这种图像或是西王母的成熟状态,亦即汉文化的强盛对西王母形象进行改造的结果。汉文化对西王母的改造,与羽人去掉翅膀变为神仙的原因应是一致的:偏离人类特征的羽人逐渐与时代的审美发生了错位;如东晋葛洪《抱朴子》中所言:“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失人之本,更受异形,有似雀之为蛤,雉之为蜃,非人道也。”生有羽翼的仙人“失人之本,更受异形”,受到嘲讽;同理,掌管长生不老药的西王母亦难为情作虎形。


羽人与西王母之间是有关联的。作为过渡阶段的西王母图像,带有羽人特征。这件胡傅温酒樽的过渡形象图案是极为鲜见的。李凇先生在论述铜镜中羽人和西王母形象关系时指出:“羽人像是一个中介,在西汉前期已经开始出现,它所表现的升仙主题,最终导致仙境之主人西王母进入铜镜,羽人成为它的部队。” 应该来说,胡傅温酒樽羽人形象的西王母是一种过渡形态;反映了早期西王母形象作为神仙序列对具有神仙属性的羽人的借用。


这种借用是多方面的,如上文提到文献记载西王母由三鸟为之侍,而到该器身浮雕中三禽鸟既似为之取食,又似三鸟受西王母控制、拉车出游(图6):羽人状的西王母双臂前伸,似在绳控三禽鸟。这个应是对其他神祇与三鸟的图像关系的保留,如西汉末至新莽初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西王母博局镜羽人驾三鸟出游、羽人驾三鱼出游(图5),西王母则由玉兔捣药胁侍;此时西王母还没有与三鸟出游关联起来,但在该器身浮雕中则保留了下来,应是对羽人出游图像的借用。当然,这种保留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李凇先生所提到的:“带翼的西王母、东王公像主要流行于东汉中、后期的山东、四川等地。”即西王母图像借用羽人神仙特征的另一形式。


图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西王母博局镜

(截图自李凇著《中国道教美术史》)


第三,西王母作为浮雕图案的重心与其他动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神仙世界。作为圆筒形器物的环绕图案具有连续性,其展开图的裁切线对观者的理解有较大影响。山西博物院展陈中的展开线描图是以两个铺首衔环和三个熊型足居中的方式裁剪的,显得对称、均匀。虽然器身浮雕图案中并无明确的中心,并循形安排组成一个连续运动的队列,但若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发现其中唯一的具有神仙性质的羽人(西王母);羽人所占尺幅不大,但应该是这个视觉艺术的重心:线描图中的羽人部分,实际不是单独的个体,而应该与下面执芝果的奔跑的兔子和前面的三只类似大雁的鸟禽为一组;羽人双臂伸向前的动作,指向羽人与三只鸟禽一组;奔兔与羽人并行前进,禽鸟、羽人、奔图祖成了一个前行的三角构图;因为时代的久远,铜器的腐蚀,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的线刻已经无法判断;但如果我们联系上文提到的羽人驾车以及如此动作的西王母似是手执驾驭三鸟禽的细绳,那么若对胡傅温酒樽的此局部浮雕以类似的还原,也应该会有三条线。


胡傅温酒樽(局部)


至于执芝果的奔兔,根据我们读汉画的经验,多作为女娲、西王母的“侍臣”,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新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铜镜、河南偃师新村新莽墓 壁画中的西王母和玉兔形象。类似该浮雕中的奔兔执芝果仙草的形象 , 则仅见于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壁画中,被认为是“尚未形成固定模式的前期阶段”。这种奔跑的形象,也是玉兔出现在神仙体系中的早期阶段,如马王堆帛画中;其后则逐渐变为捣药的、不再呈奔跑状的玉兔。


该器身浮雕的其他的动物基本都是单独的个体。在整个画面中,不论是九尾狐还是其他虎兽,都是这个神仙世界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们的中心和所表达的重点,理所应当是羽人(西王母)的关联组合。


寻找另一个不影响浮雕动物完整性的地方裁切,展开图案中的神仙世界组合会是另一种场景(图6):羽人(西王母)由龙、虎、九尾狐开道,三禽鸟作拉车状,奔兔执芝果仙草紧随。或许,这应该是该图适合的裁切线。


图6 胡傅温酒樽器身展开线描图重新组合


通过以上的证据,可以判断该浮雕中的羽人就是早期的西王母。一方面与文献契合,另一方面又借鉴了羽人的羽翼、驾鸟出游、玉兔为侍等要素,成为既有羽人特征又有西王母特征的过渡形态。也或是出于这种原因,西王母的个体形象没有过分突显,羽人状的西王母不等同于后世的西王母,而只是神仙世界中的一部分,与其他动物一起构成较为和谐的画面。其实,这也是整个汉代图像的呈现方式。


结 语


胡傅温酒樽浮雕对于研究西王母图像尤其是早期西王母图像的传承和演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所保留的过渡形态的要素特征是目前遗存图像中较为少见的,基本为我们呈现出了羽人向西王母的中间过程。胡傅温酒樽浮雕图像的价值意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以服务于西王母图像及汉代神仙世界的研究。


胡傅温酒樽(局部)

主文|唐晋

论文|陈磊

原载于《西北美术》2020年02期,此处注释略

图|山西博物院 陈磊 贺朝善 网络

海报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王辰翔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霸国晋阳古城.中国庞贝|祆神楼

云冈石窟佛眼回归平陆商代方鼎往事 

徐显秀蓝宝金戒 . 赫拉克勒斯|大康通宝. 皇后悲剧

羊舌上的晋国|发现倗国 芮国虎妈韩国劲弩之哀

63号墓秘密三孔布和刺客高渐离虞国:昏君黄昏

 山西古代壁画|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山西珐华南涅水石刻.民间原力

 蝴蝶结与太山唐代金棺 | 清凉寺玉器:暴力时代

海昏侯的黄昏|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刖人守囿:燕子奴隶寂静鸣条岗驯龙者宿命

唐晋|青藤|箭响马到陆浑戎凤凰陨落顾炎武

山西浑源彝器往事五台山金淳化元宝与大宋秘密

错金鸟篆铜戈.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粟特人.葡萄酒|锦囊 . 波斯银币 |大月氏人 . 造玻璃术

少林 . 资寿罗汉契丹秘藏 . 应县木塔|巨碑沉陷 . 武则天


山西青铜名剑之一:干将今安在,少虡何煌煌

山西青铜名剑之二: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

山西青铜名剑之三:季子挂剑处,王侯尽北望


最后的戎狄:崛起清水河的战国第八雄成失落王国

后的戎狄:太行铁血孤狼中山国的征服与被征服

最后的戎狄:一脚踏出的大墓宝库和中山国的灭亡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