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军昌说|古代黄金,咱从北白鹅“猫爪”说起…

文博山西 2022-08-04

足形金饰  东周

山西垣曲北白鹅1号墓出土


黄金谓之璗,

其美者谓之鏐。

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

百炼不轻,从革不违。



从3000多年前起,

象征着富贵、权利、美丽的黄金,

深受人们崇拜。

从古朴拙雅到精雕细刻,

黄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凝聚了代代工匠精神。



在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中,

一组形似虎豹熊类猫科动物蹄足金器,

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021年6月10日,

山西考古博物馆考古云讲堂第二季第四场

邀请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杨军昌

举办了一场关于古代黄金的讲座:

为贵为尚——古代黄金制品材料与工艺



讲座中,

杨军昌老师从“猫爪”金饰开始,

探究古代黄金制品材料与工艺。

本期,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场讲座。





主讲人 



杨军昌,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材料科学与考古研究”学科方向带头人,西工大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兼任“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杨教授长期从事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实验室考古等方向的应用研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文物分析检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与文物保护专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考古学会文物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古代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


他曾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文物保护研究中心(ICCROM, UNESCO)研修,在意大利国家文物保护高等研究院、德国美茵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等文博机构开展相关文物及文物保护合作研究。


 讲座提要 


这次讲座是配合北白鹅遗址的展览而办,讲座内容是与黄金制品相关。那么,就先从北白鹅墓葬出土的“猫爪”入手(图1)。


现在这些金器已经成为“网红”,这几件金器正面经过抛光处理,但背面却还保持着原来铸造的形态。对于它的成分,除了做科学鉴定外,根据颜色来判断,应该不是纯金,可能含一部分银或铜。


图1 北白鹅足形金饰


说到黄金,其实在先商时期(公元前1800-前1600年)就已经出现,最早出现在甘肃火烧沟遗址的齐家文化墓葬。早期人们对它的使用,一个是好看,一个是好用。好看是因为颜色漂亮,大家喜欢,好用主要是因为好加工,因为它比较软。古代人在认识黄金时,跟我们的自然环境可能也有关系的,早晨初升的太阳、晚霞时的落日与黄金的颜色都比较接近,也算是古人发现并使用黄金的动机吧。


01

锤鍱工艺


目前已知考古出土最早的金制品为金环(图2、图3),这些金环使用的是锤鍱工艺制成,之前专家做过显微观察,在金环表面发现有锤打的痕迹。现在我们说是“锤打”制作的,但“锤鍱”是古代人的说法。


图2 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耳环

图3 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鼻环


由锤鍱派生出来两种工艺,一个是包金,一个是贴金,其器物在很多考古遗址都有出土。比如包金的铜泡(图4),包金的钱币(图5),包金的海贝(图6),还有包金的车马器(图7)等等。在商代遗址,就有贴金漆器出土,比如在河北藁城台西村M14就曾出土一件漆器等。


图4 河南安阳殷墟墓葬出土铜泡


图5 山西侯马上马村遗址出土包金钱币


图6 山西侯马上马村遗址出土包金海贝


图7 山西太原市南郊赵卿墓出土包金车马器


成都金沙遗址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四鸟绕日”金饰(图8),现在已经成了文化遗产的标志(图9),是用锤鍱工艺制作而成。


图8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四鸟绕日”金饰件


图9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从艺术角度来看,“四鸟绕日”金饰件就像太阳的光芒在转,实际上鸟也在沿着这个方向飞翔,当时做检测分析时感觉鸟是处于很舒展的滑翔状态。


不过这件金饰也有“缺陷”,古人是先把黄金锤打成金箔,然后裁成这个图案。但受当时工具所限,在裁的时候边缘留下很多锯齿样的形状。我们后来对它的材料与工艺也做了研究,包括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等也做了检测、分析(图10)。提取的工艺痕迹信息是在显微镜下、扫描电镜里观察时发现的。


另外,我们注意到,这一时期黄金用的不是大块的金而是砂金,所以工匠需要不断地把金的砂粒加热后再锤打,这样在黄金饰件表面就形成了叠压的痕迹,它的表面也会很粗,但经过抛光就会显得光亮。


图10 金沙遗址出土金面具及其二次电子图象


北白鹅“猫爪”或许也是如此,表面是光亮的,是经过了抛光处理,但内部铸造缩松还保留着。所以,通过这些痕迹来判定,它的工艺方法是铸造成形的(图11)。


图11 北白鹅足形金饰


02

铸造工艺


北白鹅墓地出土的“猫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们曾经做过显微观察,它有一些宏观缩松,这是铸造技术的特征,即液态金凝固后所产生的收缩特征,一个一个的不规则的凹坑,即宏观缩松。


陕西凤翔雍城遗址出土的金泡,正面看是抛了光的(图12),看背面,都是大量的宏观缩松痕迹(图13)。所以,这很明确使用的是铸造技术。我们就是通过这些工艺痕迹信息,来判断黄金制品的制作方法。


图12 陕西凤翔雍城遗址出土金泡(正面)


图13 陕西凤翔雍城遗址出土金泡(背面)


黄金的铸造工艺出现较晚,早期都是锤鍱工艺,直到商代晚期,才开始出现铸造成形的金饰件。


比如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1004号墓葬出土的两件金器,一件是金泡(图14),一件是金瓦形饰件(图15),它们都是铸造的,而且表面有大量的铸造缩孔。目前来看,这是中国最早的铸造成型的黄金饰件。


图14 殷墟遗址出土金泡


图15 殷墟遗址出土金瓦


03

珠化工艺


“珠化工艺”是后来叫的名称。最早的时候,人家都称其为“炸珠”,后来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金珠制品。珠化工艺,主要是针对珠子来说的,不管是金珠,或者铜珠,实际上还有银珠,都是在说“珠子”的成形或者制作方法的。


珠化工艺比较有意思,最早在中国出现应该是春秋时期。图16是张家川战国晚期墓地4号墓中出土的珠化工艺饰件,位于墓主人的腰部。整个装饰品非常漂亮,除了金饰件外,还有大量的琉璃珠,实物很小,就是铁剑的装饰件。



图16 甘肃张家川战国古墓群出土装饰品



在新疆巴里坤西沟遗址1号墓出土过一件金耳环(图17),整体由七部分连接而成,长4.6厘米,重3.4克,构造精细,采用焊接、镶嵌等工艺。该耳坠圆锥形上焊接有多颗金珠,直径约在0.5-0.6mm之间,这个耳环看上去很现代。


珠化工艺是一个外来工艺,早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埃及就有这一工艺,后来在希腊发扬光大,经过希腊往西传到了意大利,往东就传到了中国。如果从出土物来说,春秋时期新疆出土的珠化工艺制品在中国是最早的,到了唐代该工艺得以发扬光大。唐代珠化工艺制品的文物出土非常多,而且极为精致。


图17 新疆巴里坤西沟遗址出土金耳环


04

错金工艺

   

目前,国内发现比较早使用错金技艺的器物,是战国时期的一件错金银马首形铜辕饰,1951年出土于河南省辉县固围村,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图18)。


图18 错金银马首形铜辕饰

河南省辉县固围村出土


古人错金错银的工艺到底是什么?按照《说文解字》中记录的来讲,如果器物上需要有槽,有三种方法可以实现它。


第一,可以把金或者银锤打成丝,直接敲打进器物中去,所以在战国时期甚至汉代,能看到典型的这种工艺;第二,把金和银打成丝,在槽里添加汞,再加入金银丝,汞会把部分金和银熔化,从而把凹槽填满;第三,把金和银先用汞熔化后做成泥状,再填入凹槽中。


这也只是大家的一种判断,也有很多学者在研究这个错金的“错”,究竟是什么含义。当然,关于“错金”工艺,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观察,并结合出土文物开展相关检测分析,开展深入研究。


05

鎏金工艺


鎏金器物,本体大多是铜的,后面也有银的,不过在检测材质中也会发现有汞。比如汉代的、唐代的一些鎏金的银器或者铜器,有些并没有凹槽,就是一个平面。学者们也因此会好奇,古代工匠究竟是如此做成这些器物的。


对于一些出土器物来说,铜器表面既有绿色锈蚀,也有覆土,但清理过后,会发现器物本身是金色的。有时候通过仪器检测,铜离子是透过鎏金层“跑”出来。所以,这些器物就叫做鎏金铜器,或鎏金铜器(图19、图20)。


图19 双鱼图案鎏金银盘


图20 鸳鸯图案鎏金银盘


07

捻金线工艺


捻金,就是把黄金锤鍱成金箔,裁成金箔条,加上丝线捻成金线的一种工艺。1978年,法门寺地宫出土了紫红罗地蹙金绣袈裟(图21),这件唐代的袈裟表面就是用金线装饰的,金线的直径大概有200、300微米。捻金线反映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金线制作技艺。


图21 法门寺地宫出土紫红罗地蹙金绣袈裟


法门寺还出土有一件丝织品(图22),丝织品表面已琐碎,只剩下织绣的金线堆积,这是法门寺出土的丝织品中用金量最大的一件。


由捻金线派生出来的工艺主要有两种,一个叫织金锦,一个叫蹙金锦,把金线盘成图案,比如盘成一个凤,盘成一个鸟,固定在丝绸表面,就是盘金绣,或称为蹙金绣;如果金线作为纬线织进丝绸品里,其装饰工艺就是织金锦(图23)。


图22 法门寺地宫出土丝织品


图23 丝织衣物腰部双凤图案


关于古代黄金饰件的材料,到目前为止,我们检测分析了大约有上千件文物,没有发现一件是纯金制品,里面都含有一定量的银,也有铜。


对于工艺来说,除了上述提到的六种比较典型的工艺外,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技艺。对古代黄金工艺做了这么多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工艺的发展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创新也是需要时间的,也越发觉得工匠精神是很难得的,是一个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反复琢磨才形成的,是手艺人对某项技艺追求完美的坚持。


山西考古博物馆


BY|考古汇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霸国晋阳古城.中国庞贝|祆神楼

云冈石窟佛眼回归平陆商代方鼎往事 

徐显秀蓝宝金戒 . 赫拉克勒斯|大康通宝. 皇后悲剧

羊舌上的晋国|发现倗国 芮国虎妈韩国劲弩之哀

63号墓秘密三孔布和刺客高渐离虞国:昏君黄昏

 山西古代壁画|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山西珐华南涅水石刻.民间原力

 蝴蝶结与太山唐代金棺 | 清凉寺玉器:暴力时代

废黜皇帝.海昏侯黄昏|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刖人守囿:燕子奴隶寂静鸣条岗驯龙者宿命

唐晋|青藤|箭响马到陆浑戎凤凰陨落顾炎武

山西浑源彝器往事五台山金淳化元宝与大宋秘密

错金鸟篆铜戈.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粟特人.葡萄酒|锦囊 . 波斯银币 |大月氏人 . 造玻璃术

少林 . 资寿罗汉契丹秘藏 . 应县木塔|巨碑沉陷 . 武则天


山西青铜名剑之一:干将今安在,少虡何煌煌

山西青铜名剑之二: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

山西青铜名剑之三:季子挂剑处,王侯尽北望


最后的戎狄:崛起清水河的战国第八雄成失落王国

后的戎狄:太行铁血孤狼中山国的征服与被征服

最后的戎狄:一脚踏出的大墓宝库和中山国的灭亡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