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休闲农业如何“加速跑”?

农村自然环境优美,山村野趣浓厚,绿色食品多样,农事活动新奇,乡土文化丰富,有一种别具情趣的享受,成为人们外出休闲旅游的理想选择。

夏意渐浓,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依托集贤县农业资源优势,双鸭山华平绿香园打造了集绿色种植、无土栽培、精品果蔬、休闲观光、餐饮住宿、房车驿站为一体的融合产业园区;集贤县福利镇高丰村,现代农业展示区的稻田画层次分明、栩栩如生;距离高丰村不到三公里的集贤镇“垦丁小院”内游人如织、热闹非常:铁锅炖、坑烤、农家菜……

漫步集贤县,除了感受采摘乐趣外,还能参与体验原始条件下的农耕文化,参与手工粉条等传统地方特色美食的制作,品味美食,领略地域魅力。

集贤县可谓打造出了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的优秀样板!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自然景物、农业特色景观、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农业生产过程和传统农耕文化等资源,围绕人们的“ 休闲”需要而开发的具有观赏、采摘、体验、游览、度假、疗养等功能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或消费业态。

发展休闲农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具体行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环保、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增加,休闲农业的发展能够带给一个地区巨大的经济发展动力。

休闲农业规模效益增加,折射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步伐加快,但实际中也面临不少挑战。

就目前而言,我国休闲农业存在同质化严重、企业实力竞争不强、发展不均衡、市场集中度较低、缺少特色品牌等问题。

有些把采摘、餐饮、民宿作为标配,开发方式大同小异、经营管理比较粗放;有些停留在“农家乐”“美食节”等模式,产业融合和休闲功能挖掘不够;还有些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割裂开来。

目前,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相适应,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类型不够丰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亟需提档升级。

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布《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中提出:要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培育休闲旅游精品。

休闲农业能够带给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如何发挥好休闲农业的正面作用。

休闲农业必须有能持续吸引旅客、有支撑发展的收益点,有多元化经营模式才能生存下去。没有自己特色,只是盲目跟风而上的休闲农业不可持续,不赚钱的休闲农业无法生存。

对此,各地应结合资源禀赋、地理区位、文化习俗做好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打破传统景点简单串联的现状,细分与周边区域的资源差异性,构建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集聚区和标杆示范基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还应打造差异化、特色化产品体系,开展错位经营,在休闲农业“精品”内涵上下功夫,避免千篇一律和同质化开发。

如何谋划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做大产业发展格局呢?

(一)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以生态农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农耕文化为魂的休闲农业,可打造成为推进农业农村走向现代化的优秀样板。

休闲农业产业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品牌来支撑其发展。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示范品牌形象、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开展品牌推广等方式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要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如旅游局、文化局等,共同打造休闲农业品牌。

(二)丰富休闲农业业态

有特色才有市场,有创新才能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可以采用多种经营模式,如农家乐、采摘园、农庄民宿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经营模式,并不断创新和完善。同时,要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顾客满意度。

(三)加强人才培养

休闲农业产业需要有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来支撑其发展。可以通过招聘专业人才、开展培训课程等方式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同时,要注重员工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推动产业升级

休闲农业是乡村产业融合的典型模式,拥有科技农业示范园、田园综合体、休闲度假区等多种类型,也衍生出观光、体验、亲子、农业等多种形式。

要实现休闲农业纵深发展,应充分挖掘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在农业种养环节,应推进科技在休闲农企中的落地应用,通过引入绿色、智慧、生态农业等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农产品加工环节,可联合科研院所、骨干企业进行深加工和特色研发,充分利用“后备箱”消费等新潮流,开发有品位、有颜值的伴手礼,增加盈利空间。在农产品销售和服务环节,应着力培育休闲农业品牌,加强与短视频、直播平台合作,把产品口碑优势提升为品牌优势,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五)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休闲农业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和发展。同时,要加强监管和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除打造精品、延长产业链外,休闲农业还成为丰富旅游业态的新载体。各地应鼓励经营主体深入挖掘民俗文化、乡土风情,将农事活动与休闲旅游度假相结合,让游客参与到农耕生产中,实地感受劳作之乐。如在三峡原乡休闲农业景区,游客可体验扎染、纺织、打豆花等民俗项目。同时,也要明确发展主题,避免一哄而上,注重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打造集生产体验区、生态观光区、人文创意区、生活保障区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目的地,切实把风景变成产业。

相关部门可在政策、税收、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休闲农业,加强农业产业与科技、创意产业合作,带动休闲农业提质增效。

总之,谋划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思路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同时,还需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015年6月,农业部就发布《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休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必然选择。这既是国家从战略层面对休闲农业作出的重大部署,也为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明了方向。”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必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更多岸青水秀、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欣欣向荣的美丽村庄将出现在神州大地上,助力实现乡村大地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不断迈进。

▌来源:生态中国网,图文侵删。

往期推荐:




【风向】金融改革向“绿”而行 国家级创新试验区扩容


【风向】我国多举措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观察】连日酷暑“吹热”消夏经济


【实录】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研究】气候变暖将增加极端降水风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