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日常学英语教英语的一些习惯

张海露Eric 张海露Eric 2024-04-30
这一篇内容比较零散,我试图用这种方式总结我的英语学习、教学习惯,认真读应该会觉得这是「干货十足」。如果觉得太长,可以直接看最后几段
1.
买了瓶饮料(kombucha),配方上有一个 live starter cultutes,教学模式自动开启👨‍🏫
这里注意呀,根据语境看这里 culture 不是「文化」。我们之前讲过 culture 可以作动词表示培养(细菌/细胞),这里 culture 是名词培养菌。我也不知道啥是 starter culture,应该是类似 yeast 的东西,查一下会发现 starter culture 就是发酵剂,主要用于制作酸奶奶酪奶油纳豆。这下对 culture 的用法是不是又多了了解?更重要的是想和你说不认识很正常,就查呗,你问我我也是查😄
推荐阅读:随手学英语,原来这个词儿还能这样用 / 曼谷街头随手拍学英语 / 一位英语/生活博主的日常学习和思考
2. 
看到公众号史秀雄 Steve 的推送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张图来自哪里?是某本书某篇文章吗?有没有英文版本?
于是我用 Google 搜图片,立刻找到英文版本,还顺便学到了 tonkin's model of grief:
你可能会说「哎呀,你能用 Google,我没办法呀!」😮‍💨
我想和你分享的不是具体怎么做,是这种学习意识。
我特意试了试用百度搜索的 app,也找到了一些线索,多做几步同样可以找到信息的源头:
推荐阅读:“学长”怎么说?口语不流利怎么破?“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怎么翻译?英语老师视角读《投资第1课》
3.
看到张满胜老师的朋友圈(张老师的语法书我推荐过)👉今年高考中to put in those brush miles是什么意思?文章看了开头:
我就想既然是「英语水平极高」的英语老师,遇到一句话读不懂,自己搜一下应该就解决了,或者问问 ChatGPT,自己就能解决,这不比问别人更高效
往下看张老师说了自己的理解,也用了 ChatGPT 验证:
到这里,脑中冒出 3 个想法:
1)英语语法问题、一句话读不懂,问 ChatGPT 很靠谱。我现在有些句子不确定,不用像以前那样要查很多资料;
2)和他人学习最有价值的是看他会怎么做,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很多问题,你问我我也不会,但我有一些经验知道找答案的工具和方向是什么;
3)我为自己觉得「这完全可以自己解决呀」的想法感到脸红,只是因为我会这样做,不能去用它去要求、评判他人。还有很多英语老师因为很多原因,不方便使用更多网络工具,也可能因为自己的学习背景,不会那么依赖网络找答案。
我想到我的学生们。她们很多也是英语老师,我想我是不是对她们要求太高了?我有些急?我也在想我现在养成的一些学习习惯一些手到擒来,是我花了十年训练的结果,不可能速成一下子完全 get 到。
推荐阅读:推荐一本最新的语法书 / 每个字都懂,但是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在说什么 / 学英语可不只是语法和词汇
4.
和一个几年前的学生语音了一个小时。他的问题是:一直在外企工作,自己试过《新概念英语》,读过语法书,练过口语发音,依然很苦恼该如何提升英语?
我帮他诊断他的问题是练习中缺少有效反馈,所做的行动对目标帮助不大(借用 velocity 的概念,有速度也要方向正确才行),「学英语」和「用英语」的正向循环还没有建立。
我的建议是把重心「学英语」转移到利用工作需求去「用英语」。用的时候不要想自己用的好不好,用完后再去查、改正,争取下一次做的更好。用英语时也别要求自己「用得地道」,先练习用已用的常见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根据具体说话对象、场景不断调整。
具体工具上我建议他把 ChatGPT 用起来,无论是口语、写作、阅读, ChatGPT 都很强。我们要练习的重点是提升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使用工具。比如你不确定自己这句话是否正确,可以让 ChatGPT 帮你把关、润色、改写;你读不懂一句话,让 ChatGPT 帮你 paraphrase、分析语法、翻译。ChatGPT 的语言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素材,这样带着问题和目的主动使用,日常就能有主动用英语的有效练习。
另外我建议他每周可以找外教做一次口语练习(比如 Cambly 这类工具),但要注意别去闲聊,带着自己的问题去练习,主动向老师说明你期待的反馈方式。
推荐阅读:“懒人学习法”:用ChatGPT提升英语自学能力 / 我会这样日常用ChatGPT练英语 / 用ChatGPT学英语指南
5.
昨天有位读者留言说在 China Daily 上读到 take one's (own) life,另一位读者回复大概说(读者已经自己删掉):这个说法是非常中式思维的翻译,take 有选择的意思......China Daily 语言质量不行。

说一个我学英语的默认设定:

遇到自己不熟悉、不完全确定的表达,我会先给它 the benefit of the doubt,姑且信它,然后查资料找证据。而不是反过来先否定它,理由是学海无涯我们有自己的盲点,对方敢这样写然后发表出来,应该会有基本的校对。我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怀疑和姑且相信,偶尔有一些地方确实是对方写错了,但多数是我见识还太少。

试着把「先接受,再查询,然后理解、占为己有」设定为默认学习路径,用它去 overwrite 本能的「先评判,直接按自己的有限经验下定论」。

6.


在咖啡馆遇到这句:You are the 🧈 to my 🍞

我的第一反应是:知识点!bread and butter 很实用,比如 Teaching English is my bread and butter. 再拓展补充一个 bring home the bacon🥓 表示「养家糊口」。

参考词典立刻口头造句:What's your bread and butter? Who brings up the baby and who brings home the bacon? Who wears the pants? 一句话三个地道说法,学麻了

7. 


一位学生问我问题,另一位同学问这段话来自哪本书?


我遇到一个说法一般都会去查查「英文版本怎么说?」遇到一本书也是这样的。如果我对某句话某一段有兴趣,想找到它的出处,我会直接搜其中的一句话,95% 以上都可以成功找到。

比如上面这一段,我查到它是来自 The New Yorker


写到这,想到在读的一本中文书:李松蔚老师的《5%的改变》。



他在引言中说「所有的答案都藏在新的行动里」,心理咨询师能做的是「扰动惯性」



我想在英语学习上,我也一直在做「扰动惯性」实验。希望上面提到的一些学习思路和习惯对你有扰动作用——「行动即使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它仍然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新的行动启动了探索新经验的过程。」


对了,读到上面截图中的「你不能用导致问题产生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我也找到了爱因斯坦的原句(有多个版本,区别不大):


🎉我的 7 月课程广告👇
7月读书,和我一起提升自学能力

猜你还想读:

· 如何通过自学搞定英文?

· 初、中级学习者,试试读故事学英语

· 从一个电子书资源网站聊聊我的学习思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