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语老师视角读《投资第1课》

张海露Eric 张海露Eric 2024-04-30
社群的一位小伙伴在清迈约我喝杯咖啡。我给她带了本我读过的书,她把手头在读的《投资第1课》回送给我:

对送书最大的尊重就是读它!下面是我的「交作业」
先说个声明:我不懂投资,这篇是想聊聊作为一位英语/个人成长类博主,我阅读时会注意哪些地方、有哪些感受,希望对你也有启发。
1. 
这本书主要讲财富观,理解投资为什么可以赚钱。我读时也会从写作和教学的角度看如何分享知识。
看着目录,我不禁想:如果让我写一本《英语学习第1课》我会怎么写呢?系统性地说清楚一件事情,给出具体的回答和案例,对作者的知识体系、同理心和实战经验是极大的考验,这也是我需要注意和提升的地方。
2.
读书一大乐趣是通过一本书,顺藤摸瓜读更多书,从这些书中窥见作者是如何学习、如何把信息知识转变成观点。
全书最后还贴心的附上了书单和译名对照表:‍‍‍‍‍‍‍‍‍‍‍‍‍‍‍‍‍‍‍‍‍‍‍‍‍‍‍‍‍‍‍
这里我从英语学习的角度指出一点:注意英文的一致性。
比如上面最后一本书的英文就不一致,书名 The Black Swan 写成了 Black swan,冒号后面也不规范地全用了小写。
后面还有类似的:‍‍‍‍‍‍‍‍‍‍‍‍‍‍‍‍
译名对照表的「机构」部分也有一些英文表述不一致的情况:‍‍
举几个例子。华特迪士尼公司的英文是完整的 The Walt Disney Company,按照这个结构,可口可乐公司应该是 The Coca-Cola Company;Facebook 后补充了(现名Meta),那美林公司 Merrill Lynch 是否应该补充说明现名 Merrill?
再严谨一些,我还会想:吉列剃须刀是产品,吉列(Gillette)是品牌名称,但这部分是机构名称的译名对照表,是不是不合适呀?‍
我对公司名称、排版、翻译规范都不了解,我也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指出这一点是因为读研时看过一些学术写作的注意事项,在此想借机提醒大家要注意写作中的一致性,在引用时要花些功夫查证。
3.
遇到概念类的名词,我一般都会查查英文说法,一来是中文翻译常有不同版本,二来能顺便学点英文。
书中有的概念直接附上了英文。比如「波动(volatility)」,「短视损失厌恶(myopicloss loss aversion)」——注意,这里的英文写错了,我想应该是排版疏忽多弄出个 loss。我也对照了 app 版本,发现细节上 app 版本的处理更仔细:
有的只有中文,比如:‍‍
没有标注,自己动手补充。「锚定效应」这个月讲 heuristics 时提到过它,英文是 anchoring effect;顺便查了「前景理论」的英文是 prospect theory
书中一开始提到巴菲特说自己中了「卵巢彩票(ovarian lottery):
ovarian lottery,为啥这么说呢?卵巢彩票是什么梗?
搜一搜补补课,读了相关文章还看了巴菲特的亲述,这下就记住了这个有意思的说法,以后还能找机会引用‍‍‍‍‍‍‍‍‍‍‍‍‍‍‍‍‍‍‍
书中还提到 Nike 创始人 Phil Knight 早期创业的故事,引用了他自传 Shoe Dog 中的一句话「我再次长舒一口气,之后的日子都要勒紧腰带过了」:
我第一反应是这里的「勒紧腰带」英文原文可能是 tighten the belt,然后出于好奇查了原文,并不是
原文 a tightening in the chest 可以理解为「一阵胸闷感」,并不是「勒紧腰带过」 这个翻译错误是中文译者的锅——并不意外,之前我还写过一篇「忍不住吐槽一下《鞋狗》的翻译」。
4. 
书中的一些内容让我想到语言学习的心态和方法。
无论是钱还是英语学习,都是一种投资,学好了成功了都是一种「认知的变现」。投资是「最好的修炼场」,放在语言学习上也適用,最终都是通过学习和践行「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读这本书的前两天,我刚好听了一期相关播客,也推荐给你:‍

无论是英语学习还是投资,我们要在不同阶段问自己它们是什么?我们对它们的认识发什么哪些变化?想和它们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这些思考是有意义的。有知有行,那些方法和方式的终点还是了解自己,看到现实,让「我」和那个更大的「我们」更幸福。
全书的内容也可以在「有知有行」app 中免费阅读——如果你都读到了这里,不妨自己也翻一翻,这种「遇到了就读一读」也是一种投资意识

猜你还想读:

· 把欣赏羡慕变成具体行动

· 忍不住吐槽一下《鞋狗》的翻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