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个人都在练马甲线?健身房的生意还是不好做

2016-05-21 新一酱 新一线城市研究室

夏天来了,想要马甲线和人鱼线(是的请看上图)?

 

不用等马甲线和人鱼线成为刚需,健身已经成为了一件很潮的事了。根据大众点评的数据,过去一年,中国健身房最多的前10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的健身房数量增长率超过50%。



想要仔细看某个城市?请按住屏幕轻轻拖拽文章


健身房看起来发展得热火朝天,其实并不是一个好做的行业。

 

一家健身房的前期投资非常大,盈利周期却很长。以健身连锁品牌美格菲为例,2000年该品牌在上海淮海中路开出第一家大型健身会所,13年之后才开始实现盈利。

 

美格菲位于淮海中路的会所初期投资金额达到1200万元,当年的会籍费是一年6000元。之后几年,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会籍费用持续走低,直到2005年关店,最后一张卡的会籍费跌至一千元。上海美格菲健身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何树森认为,如此低廉的价格根本无法维持健身房的日常营运。

 

城市商业中心交通方便,人流量大,成为早期健身房选址的首选,但高额的租金和水电费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负担——怎么办?压力就转移到销售和教练身上,这也是为何健身房通常销售时间为一到五年不等的会员预付卡。

 

类似的也包括私教课程。以预付卡的形式卖掉一定数量的课程后,教练可以获得一定的销售提成。问题在于,健身房私教质量参差不齐,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教练管理体系。“管理教练是我最最头疼的问题。”何树森说。为了保证教练的教学质量,美格菲采取无销售提成的方式,教练每节课的收入与公司五五分成,但这样一来,教练的收入并不是很可观,结果就是,“美格菲很难留住好的教练。”

 

优质教练的流失是大型健身房的普遍现象。眼下的趋势是:优秀的教练离开连锁健身房品牌,创立自己的小型工作室,以专业化、小规模的一对一健身课程吸引顾客。

 

一定程度上,小型健身工作室的比例可以衡量一座城市健身产业的发达程度。不管是数量还是比例,上海和北京的小型健身房都远超其他城市,是中国健身行业最发达的地方。


2015年,曾在国家体育总局担任康复师的周琳在北京开了一家小型健身工作室,全部提供私教课程。私教课程按次收费,不再采取办长期卡的会员制,一次课程300500元。

 

按照周琳的说法,小型工作室必须通过优质的课程来吸引消费者,这符合国外更成熟健身产业的发展模式。“国外有优秀的教练不断编出新颖的课程来吸引人,你来了一次,就会来第二次、第三次。”

 

在上海,消费者的健身需求越来越多元,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精致的工作室——东南亚风格的瑜伽会馆或是墙上画满涂鸦的拳道馆。“上海的健身房非常分散”,森融健身CEO王浩说,“以后‘万能的健身房’会很难继续存在。”这家健身创业公司曾推出过一款O2O健身产品“燃健身”,目前的主要业务为为健身商户提供SaaS(软件即服务)管理系统。据王浩说,大多数客户是小型健身工作室。

 

不仅是北京和上海,包括南京、成都在内的新一线城市对小型健身房的需求也在增加。

 

李钢是一名南京的健身爱好者,他平时的健身地点选在小区中一家有简单器械的小健身房,会费一年700元。运动员出身的李钢储备了一些专业健身知识,两年前,他开始在线上提供一些付费的健身指导,为客户定制饮食和健身计划。这些健身计划不需要专业的器械和场地,客户的健身目标以减脂为主,每天在家锻炼三四十分钟即可。

 

但现实是,小型健身房在新一线城市还没有火起来。



北京和上海以外,小型健身房比例最高的城市是武汉,但这个比例也不到10%。一个原因是,相比北京和上海,新一线城市更难吸引经验丰富的教练。

 

目前新一线城市仍以综合性健身房为主。连锁健身房的品牌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如果一线城市的连锁品牌想要进入其他城市,当地的本土品牌是阻碍之一——尽管这些品牌发展得远不如一线城市品牌成熟。


想要仔细看某类品牌?请按住屏幕轻轻拖拽文章

 

美格菲已经在9个二线城市开设了会所,但目前的重点市场仍然是上海。2006年,美格菲在成都春熙路开出一家大型健身会所,7年之后却因为亏损关店。此外,公司早前在武汉、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商业中心开设的门店在2004年、2005年左右全部交给业主自行经营管理,只保留美格菲的品牌。


一线城市的品牌在二线城市的挑战也和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关。2000年前后,健身房集中在城市商业中心;2003年开始,部分大型商业健身房成为社区配套设施,帮助开发商吸引购房者。


想要仔细看某个品牌?请按住屏幕轻轻拖拽文章


这种模式下,健身房前期的投入全部由开发商承担,健身品牌公司只负责开业后的运营和管理。此外,租金也比城市中心地段低了很多。2004年,美格菲在上海金桥社区开设了一家占地12000平方米的大型健身会所,这家三层会所更像是一个体育场,包含器械房、操房、游泳池及网球场、足球场等各种球类场地,会籍费高达一万元一年。

 

这个价格在综合性健身房中处于顶端——类似的价格水平还包括瑜伽会所的收费,很多是一万元以上一年;如果按照每周去两次健身工作室的频率,一年的消费至少要三万元(一次300元)。

 

根据健身房从业者的观点,高端人群对健身消费的价格因素并不敏感,因此这类场所供不应求。但普通综合性连锁健身房的消费者却更看重“性价比”。一线城市普通连锁健身房的年卡费用一般在4000元左右(甚至更低),新一线城市的价格大多在2000元左右。

 

挖财的消费者记账数据显示,即使在一线城市,一年的健身类消费也只是两千元出头。看起来,大多数人在健身这件事上还是不愿投入太多。

 


互联网健身产品的兴起正好切中了这一点——“99元包月”的低价诱惑曾风靡一时,但这种模仿美国“ClassPass”的模式并没有在中国成熟起来:以燃健身为例,这款健身应用目前更多向线上社区发展。

 

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连锁健身房的抵制。

 

在何树森看来,目前的O2O健身只是在利用健身房的场地,无法给健身房带来收益和客户倒流。“整个健身行业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与互联网合作的水平”。何树森说。

 

他对于未来健身产业的设想是,大型连锁品牌开始向专业化发展,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与互联网相结合。“例如在写字楼周边有游泳馆、瑜伽馆、各种馆十几家,还有私人教练专业的场地。消费者在网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何树森说,“但这个想法必须建立在比较大的投资基础上。”或许这个愿景会在一线城市先得到实现,因为新一线城市目前的健身主力军恐怕还是一大波跑步机极客。

 

当然了,不管在哪个城市,健身房最大的存在感还是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的销售,和健身房里披着私教外衣的销售。

 

写到这里,新一酱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听到后台关于健身房的吐!槽!


数据说明:

1.由于历史数据中没有商户具体信息,图三中的健身房数量为“健身中心”类目下的所有商户数;图一和图三的健身房数量不包括此类目下包含“台球”、“桌球”、“棋牌”、“动漫城”名称的商户数。

2.大型连锁健身房指:一兆韦德、威尔士、美格菲、青鸟健身、浩沙健身、力美健、英派斯、金仕堡、舒适堡、中体倍力、中航健11个健身连锁品牌;小型工作室指名字中包含“工作室”和“studio”字样的商户;其余归类为中小型健身房。


文/傅颖聪  视觉/王方宏



点击关键词 看我们做过什么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成都 重庆 

苏州 南京 杭州 武汉 青岛 厦门 长沙 

沈阳 西安 乌镇 合肥 张家界 徐州 三亚

昆明 东莞 哈尔滨 南昌 长春 延边 玉林 贵阳

纽约 巴黎 香港 台北

涂鸦  戏剧 高楼 地铁 文创 诚品书店 

潮牌 滴滴 798 Airbnb 全家 摩天轮 春节

 酒店 国庆 高铁 摇滚 Nice 民宿 海淘 

二手房 酒吧 航班 咖啡馆 分享经济 

12306 音乐节 旅游 Kindle 琅琊榜 淘宝 

中超 便利店 合作办学 一个人·两座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