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知道预期收益率?你out了

小巴 理财巴士 2023-06-07



一般来说,大家在各种平台看产品的时候,都会先看产品的收益率。


各大平台也会将产品收益,放在显眼的位置,让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到。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收益数字下面的收益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


比如微信上的:



描述可谓是多种多样,“近一年收益”、“上月年化结算”、 “业绩比较基准”、“上日年化”、“预期收益率”、“近一年净值增长”……


这些描述,到底是啥意思呢?


1、“上”、“近”字眼,反映的是过去


像“上月年化结算”、“上日年化”、“近一年收益”、“近7日年化”等等这些描述,都是以过往业绩为基准,对产品未来收益的估算。


比如我们很熟悉的货币基金,它的收益描述就是7日年化收益率。


这是用近7天的平均收益,进行年化后得出的数据,代表了这只基金过往7天的平均收益水平。



同理,像“上日年化、上月年化”这些描述,都是以相应时间段,推算出一年的收益率。


当然,如果是“近一年收益”,反映的就是过去一年真实的年收益了。


不过因为这些都是过去的数据,就意味着,反映的也是过去的、历史的情况,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这里略微有点不同的是,“近一年净值增长”。



这种表述方式,一般出现在净值型的养老保障产品当中。


而在去年正式发布“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净值型产品,这也是一个趋势。


这种净值型产品,是开放式、非保本浮动收益的,也就是没有预期收益,没有投资期限。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只与产品的净值有关。


举个栗子:


产品刚成立时,通常都是从净值1开始计数的。假如一款产品已经成立270天,最新的净值是1.05,那么:


年化收益率=(当前净值-初始净值)÷初始净值÷已成立天数×365

=(1.05-1)÷1÷270×365=6.759%


当然,“近一年净值增长”,反映的依然是过去一年的情况,也只能当做一个参考,不能完全确信。


2、预期收益率,未来可期


预期收益率,指的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预测未来可实现的收益率。


大白话就是,预计未来能有这个收益率……


当然,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发生的话,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相差不会很大。


比如银行理财产品,按照银行的历史收益数据,一般情况下,如果产品等级在2级(R2)或者2级以下,这个收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并不能说,最后得到的收益就一定是预期收益。



不论是活期理财产品还是定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都只为我们提供参考,不能准确得出最后的实际收益。


预期收益的计算是这样的:


预期收益=投资总金额×预期年化收益率÷365×投资天数


当理财产品到期后,我们也能够反推出实际收益率是多少,只要把原来的公式变换一下位置就可以了:


实际年化收益率=实际收益÷投资天数×365÷投资总金额


3、业绩比较基准,是设定的参考目标


业绩比较基准,我们在投资基金的时候常常会听到。


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某指数基金,跟踪的业绩比较基准是某指数”这一类的话了,也就是通过比较基金收益率,和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率,可以对基金的表现加以衡量。


而现在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描述,也从“预期收益率”换成了“业绩比较基准”,就是应资管新规“去刚兑”要求来改的。


因为如果说预期收益率,也还是让人感觉有承诺保收益的意思。虽然大多数时候,是可以达到这个预期收益率的。


用业绩比较基准来描述,表示这个理财产品收益是不确定的,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而能否达成业绩比较基准,则要看管理资金的机构怎么去运营。



业绩比较基准,实际上就是设定的一个参考目标。


打个比方,银行发行了一期银行理财,这一期产品最终获得4%的年化收益。


等到发行第二期产品时,银行就会提示客户说,这款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是4%,这个意思就是说,产品的历史收益率曾经达到过4%。


至于这一期产品最终收益率,是高于业绩比较基准,还是低于业绩比较基准,银行是不能确定的。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能够达到业绩比较基准的多一些,但是因为银行在书面上、口头上都不能做出收益承诺,所以有了业绩比较基准这样的概念。


总之,收益率表现的方式各种各样,但都是对过去的反映,或者是给的一个预期目标,大家都是仅作参考就好了。除了要看到收益,还要看到产品的风险哦~


好了

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

不妨留言告诉小巴吧~




相关热文推荐给你

(点击以下图片直接查看)



加上星标


可以更快找到理财巴士喔~



理财巴士发布时间 20190701


本公号原创内容版权归理财巴士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理财巴士

微信公众号:LicaiBUS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