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一特辑:你的勤奋,不该只是表面的忙碌

小巴 理财巴士 2023-06-07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

小巴先祝拼搏奋斗的你,

节日快乐!

大家是外出散心,

还是待在家里,看直播人山人海呢?

 

如果你今天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仍然需要奋战不息,小巴向你致敬。

 

每天忙碌于工作的人其实很多,他们扑在自己的工作上,日复一日,从年少到白头。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说法,叫“一万小时定律”。大概意思是指,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在一个岗位上扎根了数年,甚至十多年,都还是一个普通的职员。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没能成为他所从事行业的专家。

 

难道说,这“一万小时”根本就是个伪条件,个人的天赋更重要?

 

小巴倒不这么认为,有天赋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后期的积累也很重要。

 

这里的问题在于,一万小时成为专家,时间只是其中一个要素,并不是说你简单地在某个领域,重复“耗“上一万个小时就可以了,始终处于一个浅层了解的状态。

 

关键是,在漫长的时间里,你“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研究,并且不断精进。

 

如果你方法得当,成长很快,可能甚至不用花上一万小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六神磊磊”的人。

 

很多人都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有不少人研究过金庸的作品,写过评论。但是,能够靠评论金庸作品为生,并且在这个领域出类拔萃的,寥寥无几。不过,六神磊磊做到了。

 

(六神磊磊)

 

他认为:

 

「对于知识,大部分人都停留在“有点印象”的程度,只有少部分人“背得下来”。这是两种差别巨大的境界。

 

这个世界总是“背得下来”的人碾压“有点印象”的人。」

 

事实上,六神磊磊自己就是属于“背得下来”的人,不只是挺感兴趣的看一看,止步于“有点印象”。他从中学时期开始读金庸的作品,而且是反复读。

 

他不仅熟悉小说的各处细节,还经常结合当下的时事和社会热点来点评,因此受到了许多金庸粉的追捧。

 

有人觉得,是他的悟性高,又刚好遇上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才一举成名。当然不排除这些因素,小巴也并不是推崇,对每一个领域,都要奉行全部知识“背下来”的做法。

 

但是,他那比普通人深得多的认真和专注,是他获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事实上,大部分平平无奇的人,都是通过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和长期的坚持不懈,才做到了真正的专家。

 

那种死磕到底的专注,就是“工匠精神”。

 

小巴想起之前看的《舌尖上的中国3》,里面播了一期有关食器制造的内容。

 

83岁的铁匠王立芳,已经打了60年铁锅了,他的手艺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后来的很多铁匠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舌尖3:章丘铁匠王立芳)

 

王立芳说,自己从不后悔从事这门手艺活,觉得干这个很好。在打铁这个事情上,他说的话是多么朴素但是有力:

 

「三万六千锤,少一锤不行,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

 

王立芳一心专注于这门手艺,经过了千锤百炼,才成为了章丘的顶级铁匠。

 

大到建高楼、搭桥梁,小到造食器、织锦缎,他们都守得住一份极其的专注,这就是咱们的大国工匠。

 

越是专注的人,

往往更容易把事情做成。

如果微观到每天的工作当中,

越是专注,我们工作的效率往往就越高。

 

正如心理学家齐克森米哈里提出的“心流理论”,这个“心流”指的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同时,会产生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这种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心流,是一种极美妙的体验。

 

其实我们每天工作的时候,都在接受大量的信息,我们也会不自觉的去关注。

 

远古时代,人类需要时刻保持对周边的环境的注意。每一处异动,每一种叫声,甚至每一种气味,都需要注意,否则就有可能陷入危险,性命不保。

 

可以说,时刻关注身边的信息,是人类流传下来的一种习惯,并延续至今。

 

当我们接收到某个信息的时候,大脑为了去理解这个东西,就会发动寻找相关背景知识的号令。

 

但是,如果大脑在进行这个操作时,又有另一个干扰信息进入会怎么样呢?

 

比方说,当小巴在写文章的时候,突然微信来了个信息,小巴因此点开了去查看。

 

这时,小巴的大脑要处理微信信息,就要清除之前已经调用出来的“写作”大脑背景知识,重新连接新的背景知识。等处理完微信信息,然后再重新梳理调用回“写作”的大脑背景。

 

一般来说,正常人很难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特别是信息完全不同的领域。一旦被打断,就要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

 

如果这个打断的过程反复出现,就会极大消耗小巴的精力。工作效率太低,为了完成任务,就是加班,工作时间甚至得翻倍。

 

所以,我们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最好避免被打断,不要让大脑不停地切换。而是集中处理一件事情,再接着处理下一个。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提高工作中的专注状态呢?

 

小巴给大家分享自己的两点经验。


1、营造“勿打扰”环境,设置专注的时间段

 

就如刚刚所说,每切换一次“大脑背景”,我们的专注力就会马上直线下降,然后耗费大量精力重新找回原来的状态。所以,我们得尽量减少自己工作时的干扰。

 

比如,时不时弹出的微信或者qq信息,手机来电,同事突然来访,甚至有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习惯看一下手机,刷朋友圈、微博、新闻等等,都是常见的干扰项。

 

为了减少这些干扰,我们最好在工作时间内把这些信息、来电的声音设置成静音,然后把大段的工作时间分割开,在每一块专注的时间段里,只专心做一件事。

 

比方说用类似番茄钟这样的时间管理法,将工作时间分成若干个部分,比如定一个25分钟的番茄钟,在这期间只做专心做一件事,其他出现的突发信息先不管。

 

事实上,绝大部分的信息、来电、来访,都不会因为我们短时间的忽略,而出现什么大问题。

 

时间到了,可以休息5分钟,处理之前的突发信息,如果处理不了的,就先记录下来,往后安排具体处理的时间,然后继续开始你的下一个番茄钟。

 

当然啦,这个专注时间和休息时间的长短,也是因人而异,或者说是可以灵活处理的,比如小巴灵感来了的时候,不可能非要卡在25分钟就停下,一口气写完再休息也是可以的。

 

2、保持运动的习惯

 

没错,这看起来似乎不相关,但运动不仅能让你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还能提升你头脑的活力。

 

脑神经科学家发现,运动可以增加脑容量,并且可以增加神经突触之间的连接。他们对那些爱运动的人和不爱运动的人,进行了长期记忆、推理、专注力等等方面的测试,发现那些保持运动的人,会比那些不爱运动的人,成绩都要优秀。

 

而且,定期坚持运动的人应该都可以感觉到,自己晚上的睡眠质量,会比那些不爱动的人高,他们在白天的精力和专注力,自然也就越好。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成功人士,精英大佬,都要抽时间健身运动的原因之一。

 

所以啊,小巴建议大家,特别是那些每天坐办公室的白领一族,不要把忙,当作自己不运动的借口。无论如何,每周至少可以抽一天出来,运动30分钟吧?

 

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身体和精神状态的不一样。

 

如果没有专注,

大多数人的勤奋,可能只是表面的忙碌,

即便那是996。

愿你每天保持专注和高效,

保持思考和精进,

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匠人”。

再次祝大家劳动节快乐,

咱们节后的周一见咯~




相关热文推荐给你

(点击以下图片直接查看)



加上星标


可以更快找到理财巴士喔~



理财巴士发布时间 20190501


本公号原创内容版权归理财巴士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理财巴士

微信公众号:LicaiBUS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