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落探访VOL.10 | 印尼群岛上的「船形住居」

HUFUJII Lab. 胡藤井研究室 2023-08-30


2021年是东京大学开启『世界聚落研究50年』,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同名系列文章。『世界聚落数据资料库』也将同步公开,带您穿越时空,探访聚落经典。谨以此纪念这项跨越半个世纪的宏大事业,向所有曾经参与聚落调查与研究并作出杰出贡献的研究者致敬。




柏拉图学院:不懂几何学的禁止入内


聚落中“事物”的布局方式,反映了空间设计者借助几何学的力量所赋予空间以秩序的设计意图。聚落内使用的几何学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表示“事物”位置关系以及秩序状况,一种是表示“事物”物理类型的概念。位于印度尼西亚的萨丹•托拉加族聚落,托巴•巴塔库族聚落和卡罗•巴塔库族聚落都是根据“事物”位置关系或者顺序建立起的聚落。



探访地点:印度尼西亚

探访时间:1990—1993年

探访者:原广司、佐藤洁人、藤井明、芦川智、山下昌彦


01

象征性的屋顶

萨丹·托拉加族的船形住居

Symbolic roofThe Sadan Toraga's Boat Dwellings


托拉加族人居住在印度尼西亚的斯拉维西岛中央部的山岳地带。托拉加族大致可以分为东、西、南3个部族。居住在沿南萨丹河盆地里的萨丹·托拉加族聚落,位于小山丘顶部的平坦的地带,住居整齐地布置在聚落的南部,米仓则排列在北部。对于地处赤道以南附近的萨丹·托拉加族来说,太阳活动的北方和东方是神圣的方向。在聚落的周边是壮观的梯田,站在周围的群山之颠俯瞰聚落,船形住居犹如停泊在绿色海洋之中的小舟。


漂浮在绿色海洋里的住居

^ Dwellings floating in the sea of green

^ Nanggala的住居

^ Dwellings in Nanggala

^  呈放射状布置的米仓

^ The radial-shape rice barn 

船形住居的构造分地板部、核心部、屋顶部等3层。地板部包括矮柱和横木的格栅(曾经是水牛的围栏,由于卫生方面的原因现在已经被禁止使用),前面是阳台。沿靠东侧墙壁的楼梯可以进入室内。住居内部前后划分为3层,从北依次是客人用的卧室,起居室和家人的卧室,靠起居室东侧墙边有一个炉灶放在木箱里,炉灶上面吊挂着一个2格段的架子。每一面墙壁上分别开着两个小窗,但室内却很昏暗。与屋顶相比,居室部分显得异常狭小。屋顶部分由束成捆的檩木来支撑,在山墙部分进一步向斜上方再挂2段檀木,形成屋顶的形状。屋顶材料是竹子,首先用竹签把竹子连成一块块的单位部件,然后将这些部件顺着梁的方向分几层重合叠加。聚落首领将水牛的角挂在住居的柱子上,因为在那里水牛角象征着地位和财富。


^  建设中的住居

^ Dwellings under construction

住居的二层平面图

^ Floor plan of the dwelling

^ 住居的内部

^ The interior view of dwellings

^  用竹子编的用在屋顶上的单位部件

^  A unit of woven bamboo used for roofing

该部落盛大的葬礼仪式在民俗学上也有所记载,为葬礼准备的临时房屋的造型也是与住居同样的船形。


^ 葬礼用的临时房屋^ A temporary house for the funeral

02

相对而立的船形住居

托巴湖上的托巴·巴塔库族

Independent Boat Dwellings

The Toba Batacu on Lake Toba


位于北斯玛托拉岛上的托巴湖海拔900m,是东南亚境内最大的湖泊,面积约是位于日本滋贺县琶琶湖的2倍。相传漂浮在这个湖上的萨摩西鲁(Samosir)岛是巴塔库族的发祥地,这里也因此成为了他们的圣地。


萨摩西鲁岛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水田水光波动碧水粼粼,在这样的自然田园风景当中,住居群犹如一个个小岛一样点缀在其间,透过竹林可以隐约看到像船头一样的尖屋顶。岛上住民托巴·巴塔库族以氏族为单位建造被称为胡塔(huta)的聚落。人们在聚落的周围修筑土垒或挖壕沟用以防御,同时用竹丛来遮挡视线。在聚落的一个角落耸立着象征着宇宙的参天榕树(孟加拉菩提树)。在住居群的内部有一个矩形的小广场,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广场都是沿方位轴布置的。广场两边的住栋和仓库的屋顶尖角相向而对,如同对峙一般。


^ 聚落的总平面图

^ The plan of the settlement

^ 住栋群

^ Dwellings in group

^ 位于建筑后的巨大榕树

^ The huge banyan tree behind the building


所有的建筑物都是高台式。地板是矮柱和横木组成的格子状格栅,并且兼作牲畜的围栏。在这层地板的下面喂养着水牛和猪。从靠广场一侧地板下面的楼梯进入室内,就好像从地板下面钻入室内一样,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御。建筑通常只有一个房间,起居室兼作卧室。入口的两侧是孩子的卧室或仓库。炉灶原本是放在室内的最深处,但现在厨房作为附属建筑放在住栋的后面,结构上与住栋分开,成为一个单独的建筑物。住居的承重部分模仿船的构造,用厚木板做成箱子状。为了防止支撑屋顶的斜山墙倒向外侧,在内部用力牵引着它。檐板使用竹子,可以形成有张力的柔韧曲线。以前屋顶的材料使用的是砂糖椰子树干里的黑纤维伊久库(ijuk),但现在逐渐被白铁皮所替代。巨大屋顶里部的空间象征着天上世界,地板上部的空间象征着人间世界,地板下部则象征着地下世界,住居本身呈现出了宇宙论的3层构造


^ 住居的平面图

^ The plan of the dwelling

^ 卧室

^ the bedroom

^ 厨房

^ The kitchen

^ 竹子的屋顶部分

^ The bamboo-made roof


在住居面向广场一侧的山墙瓦和山墙上,刻有以托巴湖水藻为题材的彩色绚丽而精细的雕刻,侧壁横梁的端部是一个狮子面。平时人们把广场作为室外工作的场所,但在庆典或特殊的日子里,广场就变成了举行仪式的舞台。在住居面向广场一侧的山墙上建有露台,每当举行仪式时,乐师们就坐在这里吹笛或是演奏太鼓。


^ 山墙上的装饰

^ The decoration on the gable

^ 侧梁上的狮子面

^ The lion-face decoration on the side of the beam

拥有曲线屋顶的住栋和粮仓整齐地排列在广场两侧,犹如停靠在湖泊上栈桥两侧的小船群,出身于海的部族中的人们对于海的依恋则通过屋顶而被形象化


^ 住栋和米仓相对而立^ The dwellings stand opposite to the rice barn

如果使不同性质的两个要素相对而居,那么空间就会被划分为两个部分,而它们二者之间也会产生出媒介空间。对于这种配置方式,媒介空间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它不仅仅只是起连接两个领城的作用,同时还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了一个成为公共舞台的场。例如托巴·巴塔库族的住居,靠广场一侧山墙上的装饰和色彩都非常强烈,所有这些在举行仪式时都将成为表演的背景。而且住居的尖屋顶向广场一侧突出,增添了广场作为舞台的紧迫感。由于这个媒介空间的存在,才使表与里这对概念得以产生。通过强调空间的表与里,才能加强空间的情景性,才能更加加强舞台的象征性。


03

并列着的歇山屋顶群

卡罗·巴塔库族的住居共同体

Parallel Roofs

The Karo Bataku's Dwelling Community


位于斯玛托拉岛西北部的卡罗高原,海拔平均1200m。在这里,卡罗族聚落的住居沿着一个方向排列。由于附近河流经过因此住居以河流的上游/下游为主轴进行布置。


^ Dokan聚落的全貌^ The overview of settlement Dokan

在卡罗族聚落的内部存在有多种不同性质的元素。比如安置聚落内有功之臣及聚落里权威者头骨的纳骨堂、粮仓、磨房等。它们分别散于聚落当中。与船形住居形似的粮仓还兼作未婚男子以及旅行者的卧房,底层有露台的粮仓是男人们的聚集场所。有的建筑物在屋顶上还放一个小型的屋子,这个小屋是神灵居住的地方。


^ 最前面的是粮仓兼会所Foremost is the granary and clubhouse

拥有巨大歇山屋顶的底层架空式住居的地板大约有2m高。入口开在两侧山墙的中央部分,入口前面是一个平台,有竹梯通上来。圆木的通天柱直接放在基石的上面,柱子上部是横梁,下部在地板下由横木固定。也有的住居的地板部分是床架式的。横梁上的壁板稍微向外倾斜,使人联想到船橼。连接这个壁板的绳子被编织成象征着壁虎的锯齿形。这是因为壁虎吃蚊子,所以被视为有益的小动物。巨大的屋顶突出山墙,山墙的封顶檐板上装饰着用色彩鲜艳的竹子编织的几何纹样。住栋的两端挂着用以避邪的水牛头骨。


^ 拥有巨大屋顶的住居群^ Dwellings with huge roofs

^ 底层架空式住居Overhead dwellings on the ground floor

^ 入口处的竹子的平台Bamboo terrace at the entrance

^ 地板部分的细部Details of the floor section

^ 连接山墙上壁板的绳子被编织成壁虎的纹样^ The ropes connecting the siding on the gable are woven in a gecko pattern.

住居的内部是矩形的,在中央设有通路。炉灶左右对称地摆放在通路的两侧。炉灶是由5块石块组成,两侧都能够使用,因此,一个炉灶供两个家庭共同使用。在住栋内没有分割房间的隔墙,只是在靠外墙一侧用矮墙隔出睡觉的地方。在炉灶上方从梁上吊下来一个两层的架子,用来晾晒谷物或是劈柴。屋顶内的一部分也被用来储藏物品。


^ 住居平面图^ The plan of the dwelling

^ 炉灶和吊在它上方的架子
^ The stove and the shelf that hangs over it.

根据炉灶的位置,室内被分割成偶数个领域范围,然后决定各个家庭理应占据的位置。在卡罗·巴塔库族的社会里,根据婚姻关系决定亲属之间的顺序。户主家属的位置占据主要入口的左前侧,这里是最上位。其次是左侧深处的位置,是户主亲家的位置,充当户主的代理。其他的领域也相应地根据血缘关系决定各位亲戚应该占据的位置,并决定他们应承担的责任。


很多时候,炉灶在住居室内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通过炉灶的位置,居住在那里的家庭关系便被非常直接地表现出来。炉灶常常是女性生活的范围,以它为中心形成女性的区域。当炉灶是复数的时候,说明生活在一起的是一个扩大了的家庭,当炉灶只有一个的时候,说明是一个标准家庭。卡罗·巴塔库族独特的炉灶的位置关系,表现出的是由标准家庭的组合而形成的复合家庭,应该说表现出的是住居共同体的家庭构成。


各个部族都拥有他们各自独立的空间概念,因此对于配置状况的解释或评价也各不相同。他们反映的是宇宙观、宗教观、生死观等近乎哲学范畴的问题,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各个部族力图确立独立解释学的强烈愿望。



END


往期回顾


「建筑文化」

未来已来|建筑学将何去何从?

成都之光建筑实录|在现实「裂隙」中快意人生,于理想「浩渺」前鼓翼前行

轻安课程·回顾︱愿每个人都有能力重新建构自己心中的庭园


「聚落探访」

聚落探访VOL.9|西非「一夫多妻制度的复合型住居」

聚落探访VOL.8|喜马拉雅山上的「小宇宙」

聚落探访VOL.7|两河流域的「线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6|沙漠边缘「风之聚落」

聚落探访VOL.5|丝绸之路上的「沙漠绿洲」

聚落探访VOL.4|撒哈拉北部的「璀璨之珠」

聚落探访VOL.3|地中海西岸的「精灵之塔」

聚落探访VOL.2|1972年·阿尔贝罗贝洛

聚落探访VOL.1 |1972年·圣托里尼岛


「建筑家」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下)|让建筑有趣些吧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中)|文学是灵感的缪斯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上)|聚落是创作的源泉

建筑家 小嶋一浩 Kazuhiro Kojima|未能赴约的探访

建筑家 山本理显 Riken Yamamoto|遥望聚落的彼岸


喜欢我们的分享?点个“在看”吧~


東京 / Tokyo

日本東京都目黒区駒場4-6-1

東京大学生産技術研究所Be209-210  

〒153-8505

Be209-210,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Komaba4-6-1, Meguro-Ku, Tokyo 153-8505, JAPAN


成都 / Chengdu

中国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

保利中心C座320-321,610041

320-321, Tower C of Poly Center

Jinxiu Road 1, Wuhou District, Chengdu

610041, 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