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也就是出个门,用得着这么声势浩大吗?可他们说:必须的!

游山西 读历史


畅游三晋大地,品读华夏历史,坚定文化自信,体味精彩人生。大同日报社、大同市博物馆联合在大同新闻网公号推出【发现大同】栏目,第一季以“品鉴文物”盘点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密码的“大同宝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同市博物馆,把镜头与目光对准这些“历史密码”……


大家经常吐槽明星们在公共场所总是豪车出行、保安开道、保镖护身、粉丝围堵呼喊,前呼后拥,做足了排场。


其实这比起古人来可差太多了!只不过,只有一定级别的王公贵族才有这样的待遇。


那么在北魏时代,王公贵族的出行仪仗会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奔驰”“宝马”又长啥样?不妨与小编一起,在大同市博物馆里寻找答案……





09



北魏车辇


01

北魏贵族的出行


古代出行的车乘,既是交通工具,也是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皇帝有车舆卤簿制度,各级官吏出行时除自己乘坐的车辆外,还有导从车辆及护卫人员,亦称卤簿。车舆的种类与侍从的数量都不能僭越,严格限于礼教、法律、等级允许的范围内。


在大同市博物馆大厅,一幅《北魏贵胄出行图》,让大家对北魏时代的贵族出行规制、仪仗和场面一目了然。


这是中央美院的孙景波、王颖生二位教授,以大同沙岭村北魏壁画墓中的贵族出行和宴乐画面为参照创作的。是目前全国室内单体手绘壁画当中最大的一幅。壁画共绘有人物235位,骏马188匹,放大原画30倍。


从这幅图中可以一窥北魏贵族出行的各种规制:

出行标配:


鸡冠骑马俑居前、甲骑具装俑殿后、侍俑鞍马扈从,无顶轺车,鳖甲车,卷棚车,按照前导、传乘、副车、主车的顺序依次排列,组成了一支较为完整的车舆出行队伍。


02

宋绍祖墓出土的车辇



2000年4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大同城东原雁北师院扩建工地发掘了一批北魏墓葬,其中一座即著名的宋绍祖墓葬。而正是这个墓葬出土的陶车、仪仗俑,为我们揭开北魏时代声势浩大的贵族出行场景。


当时出土文物包括六辆陶车模型(无顶轺车2件,鳖甲车2件,卷棚车2件),让我们见识了古代的“奔驰”“宝马”。


宋绍祖墓成套陶车模型的发现,说明北魏早在太和元年之前就已出现了官员卤簿制度,车舆规格、式样都有一定的规章可循。


01

 前导车彩绘陶轺车

位于出行队伍前列。马长31厘米、通高21厘米,车长15.8厘米、高24厘米。


车前驾两匹红马,马身低矮,曲颈伫立,双目圆睁,嘴巴紧闭作静声状,马额右侧鬃毛残失,光背,四腿短粗。


轺车车厢呈长方形,遍涂红色,厢体后边两侧各有一短斜撑。车厢轻便且四面敞露,灵活、机动,便于远望观察情况,所以称为轺车。轺,取遥和远之意,轺车即四向远望之车。车轮遍施红色,轮有16幅,幅间饰黑彩。



02

副乘车  彩绘陶牛车

这种车辆位于传乘与主车之间,起到传递信息、护卫主车的作用。


牛长32.5厘米、高20.3厘米,车长30厘米、高27.2厘米。


牛曲颈伫立,瞪目闭嘴,双角弯曲,肩部上隆,躯体浑圆壮实,全身布满红色网状革带,四腿直立于长方形底座之上。


后边所套的牛车为乘坐之用,车厢呈长方体,两侧各开窗两个。车顶略呈卷棚式,前后高翘,中间低凹。车厢前底两侧有孔用以插辕,为双辕车,驾一牛。车轮遍施黑色,贯轴的车毂凸出,周围与车幅相接。


按《晋书·舆服志》记载:“位至公或四望、三望、夹望车。”“油幢车,驾牛,形制如皂轮,但不漆毂耳。王公大臣有勋德者特给之。”“通幰(xiǎn)车,驾牛,犹如今犊车制,但举其幰通覆车上也。诸王三公并乘之。”该车左右各开窗两扇,属于四望通幰牛车,与宋绍祖敦煌公、幽州刺史的身份相合,或者是墓主人乘坐的軿车。


03

主车 彩绘陶牛拉鳖甲车

这才是王公贵族本尊乘坐的车子啊!

位于整个队伍的中间。


是不是很熟悉的样子?

没错!大同市博物馆大厅的雕塑就是它!

它上镜率最高,是市博的一张名片!


牛长32厘米、高21厘米,车长24厘米、宽18厘米、高24厘米。


牛双目半睁,口微张,后腿弯曲做行走发力状,形象敦实健硕,四蹄分立于长方形底座之上。


后边所套的牛车为乘坐之用。陶车呈长方体,四隅立角柱,车盖呈椭圆形,顶部隆起似鳖甲。车厢后部开两扇门,两侧各开两扇窗。窗下分别有三个孔,应为插杆竖幔所用。车门及车轮施彩。


该车位于各车之后,出行队伍的中央,结构复杂,装饰华丽,形制规格高于前车,应为墓主人宋绍祖的驾乘之车。


03

牛车何以敢称“豪车”


那么问题来了,

牛车何以敢称“豪车”?


的确,秦汉之前,一般贵族不乘坐牛车,牛车通常只是一般贫穷百姓才乘坐的低级车,仅供载重代步而已。


那马车呢?马车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大部分路坑坑洼洼,车轮子都是木头的,车轮子和地面就是硬碰硬。马车跑得越快,颠簸得就越厉害,坐在上面的人就越受罪。而且扬起的尘土铺天盖地,哪能显出高人一等的享受呢?加之车身敝露,坐车人必须正襟危坐,一趟下来,累惨的节奏。这个“宝马”车真的是不好消受!


牛车慢,稳稳当当!聪明的古人又加了车厢,车厢周围装饰起来,于是一个轿厢式的交通工具诞生了。牛车迅速发展成为一种高级车型,成了官员、贵族乃至皇帝的代步工具。


在这个车厢里,既可以从小窗看街景,又不受尘土、风雨,真正是享乐派的“宝马车”。于是牛车在车舆礼制中也占有了重要地位。


北魏贵族备牛车鞍马,以乘坐牛车为显耀和时尚,出行时车骑随从,旗仗卤簿导引,伎乐百戏穿插其间,阵容庞大,威严显赫。


想想,1500年前的北魏平城,这座代表着一个王朝最为繁盛的大都会,热闹的街区上,经常上演的一定是这浩浩仪仗队,以及安坐牛车里享尽荣耀的王公贵族。



在北魏王公贵族的出行队伍里,除了车辇、护卫队、仪仗队之外,还有舞蹈、吹奏等演员,尤其是伎乐杂耍演员。他们高超的技艺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是登峰造极。


搬好小板凳,相约下周六,

我们一起说说 北魏伎乐杂耍俑 !

栏目题字:杜鹃

摄       影:景行大同   李航

文案编辑:贺英

资料提供:王雅玲 王利霞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责编:周建新

审核:邓 琳

监制:刘双英


大同日报社新媒体矩阵

所刊发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发

但是一定要注明出处呦~


● 在古代,小鲜肉别看脸,看腰间的这道风景~~

● 穿越1500年,你会说的最高级的情话是这些~~

● 成吉思汗孙女与高僧的别样馈赠,你可以有多种猜想……

● 1500年前那抹迷人的大同蓝来了

● 孝文帝让一个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带着一支“军队”下葬,不怕他“反了”吗?

● 撑起一个王朝的铁血与壮丽,它却萌到化~~

● 大同1500年前的石雕,已是霸气外露、王气满满⋯⋯

● 琅琊王家的漆屏之侧,藏着怎样的历史风云




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