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穿越1500年,你会说的最高级的情话是这些~~

大同日报融媒中心 大同新闻网 2020-11-13




游山西 读历史


畅游三晋大地,品读华夏历史,坚定文化自信,体味精彩人生。大同日报社、大同市博物馆联合在大同新闻网公号推出【发现大同】栏目,第一季以“品鉴文物”盘点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密码的“大同宝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同市博物馆,把镜头与目光对准这些“历史密码”……



有谁说:首饰,是最高级的情话!

刚过去不久的七夕节,

妹纸们收到的礼物里

可能最多的是首饰珠宝吧?

古往今来,用一件首饰俘获芳心

亦是藏着美好的信念

和不负韶华、不负卿的表白!


但你知道1500年前的

北魏女孩、贵夫人,甚至皇后,

都钟情什么样的珠宝首饰?

那些从草原骑马而来的男子

有没有精巧而细腻的心思

把爱意藏在一件件

或华美、或朴实的首饰里?




07




北魏首饰



01

中国人的别样美学


人类最原始的首饰,大概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无论是动物牙齿、羽毛、贝壳,还是石珠,无不起着装扮自己、自我炫耀、吸引异性等作用。


随着发展、演化,首饰的内涵逐渐丰富。从自我的美化,到世间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宗教崇拜的符号、文化艺术的审美,已完全超越它本身的价值。无疑,首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也回应了人们对美的需求。


资料图《如懿传》


中国的首饰,

先遵循“礼”,然后再寻求“美”,

恪守着严格的尊卑和礼序。


中国人,也最懂得在细节中藏风雅、显寓意。

用一件精巧而不张扬的首饰,

别在头上、戴在项间、藏于腕下,

让人看懂她不一样的高雅、不一样的心思。

首饰,是一种见证

更是一种表达。


02

繁华盛世、民族融合的符号


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装饰品、兵器饰件和马饰具,到秦朝使用铸造、焊接、掐丝、嵌铸法、锉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再到汉王朝更加精致、豪华的制作,图案更加繁复和多元的艺术创意,北魏的首饰已极具艺术审美和先进的工艺技术。


北魏时期,首饰可细分为冠帽饰、头饰、耳饰、项饰、手饰、腕饰、带饰、缀饰等,以带饰和耳饰为主。冠帽饰为大贵族特权的代表与荣耀。


这个时期的金银器以素面较多,动物造型多为羊、马首、牛首、龙,出现了具有波斯风格的装饰艺术。采用模铸、焊接、金珠细工、镶嵌、锤錾、冲凿等工艺,尤其是金珠细工和镶嵌的结合,成为这一时期金银器工艺的一个显著特征。


繁盛的北魏时代,金银饰的制作工艺、审美,无不显示着多民族融合的烙印。



03

项饰





玻璃珠项链




2011年大同市恒安街北魏墓出土。


由4800余颗小玻璃珠间隔金珠、水晶、珍珠等宝石类饰品穿缀而成。单个小玻璃珠平均外径为0.15-0.30cm,内径为0.10-0.13cm,壁厚0.10-0.15cm。


此种小玻璃珠在北魏洛阳永宁寺西门遗址中大量出土,美国学者彼特·弗朗西斯根据这类珠子出土区域而命名为“印度洋——太平洋玻璃珠”







珍珠串饰




2001年大同市齐家坡北魏墓出土。





珍珠玻璃串饰




2010年大同市御昌佳园北魏墓出土。






玻璃珠饰




2010年大同市御昌佳园北魏墓出土。





铜项饰




1988年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


04

耳饰


鲜卑族耳饰数量较多,形式多样,大体上分圆形或椭圆形、螺纹花式和连坠式三种。


表面光素的圆形或椭圆形耳环是出土最多、形制最简单的一种,多由中间粗、两端细的金丝弯曲而成,断面呈圆形、方形、八边形等。





连坠式耳饰,是在耳环下悬挂一组连坠饰物,包括珠饰、小铃、金饰片和宝石等,装饰华丽繁缛,一般为鲜卑女性佩戴。


嵌宝石人面龙纹金耳饰




2011年出土于大同市恒安街北魏墓。

带链通长14.6—17厘米。


主体为一圆环,环身两侧斜上方焊接链饰,环身上部圆细,上部的中间有一内向的机括:下部锤揲成扁宽状,中间錾刻一人面,人面两侧各刻有一龙。人面鬈发、深目、高鼻,颈佩联珠纹饰,肩下刻以覆莲。


两侧的龙双角长弯,以金珠焊缀联珠纹,龙口皆向人面。环身下方以两小环扣接两坠。小环处还各焊接一水滴状装饰,内有金托,上嵌宝石,宝石大多脱落。装饰周边饰有联珠纹两周。



其下的坠饰有两个,其中之一栓有小金棒,小金棒之下依次穿有扁金饰、珍珠、绿松石珠、花草纹镂空金饰和玛瑙珠;另一坠饰为花草纹镂空金托,中嵌水滴状紫水晶。圆环的侧饰为三幅掐金丝而成的图案,内嵌各种宝石,多缺失,周边饰有联珠纹,三幅图案由上到下分别为花鸟、人面及凤鸟。



耳饰造型取材于北魏平城时期非常流行的“一人二龙”造型,是由中亚大夏地区“一人双兽”造型衍生而来,在铺首衔环、云冈石窟中也可发现其踪迹。其制作工艺,采用了锤揲、錾刻、焊缀工艺,足见北魏时期高超的手工业水平。


2020年5月13日至6月12日,大同市博物馆受邀参与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的“丝绸之路周”新浪微博丝路文物主题海报接力活动,“嵌宝石人面龙纹金耳饰”成为大同市博物馆选取的5件丝路文物之一,与其他博物馆的丝路文物一道,讲述丝路故事,传播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






嵌宝石金耳饰




2004年大同交通苑北魏墓群出土。

长约20厘米。


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为一圆环,环身一部分以联珠纹装饰;另一部分素面,还拴有一联珠纹金托,中嵌水滴状宝石。下半部分的主干为细金丝编成的圆柱,圆柱上挂着镂空金球、圆金片以及金制铃铛。在下半部分的底端,拴有流苏状的细金链,每根金链的底端还系有一个金质的尖形锤饰。这种耳饰造型别致,是研究古代细金工艺重要的实物资料。






金耳环





05

串饰





玛瑙串饰




1989年大同市南郊北魏墓群出土。

直径15厘米。






玉石串饰




2002年大同市齐家坡北魏墓出土。





梭形绿玛瑙珠饰




2004年大同市交通苑北魏墓群出土。





珍珠琥珀串饰




2001年大同市七里村北魏墓出土。


06


铜簪   1988年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


铜簪   1987年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


金头饰   2003年大同齐家坡北魏墓群出土。


骨簪   分别是2004年大同交通苑、2010年大同市御昌佳园北魏墓群出土。


07

手镯


铜手镯   2004年大同交通苑北魏墓群出土。


银手镯   1988年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出土。


银手镯   1970年大同轴承厂出土。


银手镯   2010年大同御昌佳园北魏墓群出土。


银手镯   2004年大同交通苑北魏墓群出土。


08

珠饰





09

胭脂  粉饼


胭脂   2004年大同交通苑北魏墓群出土。


粉饼   2004年大同交通苑北魏墓群出土。




是不是觉得生活在北魏的女子还是挺时尚的?其实何止女子,平城时代的男子同样享有北魏盛世的各种奢华与精致。


搬好小板凳,相约下周六,我们一起说说北魏人的配饰!

栏目题字:杜鹃

摄       影:景行大同   李航

文案编辑:贺英

资料提供:王雅玲 王利霞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责编:王宇

审核:邓琳

监制:刘双英

大同日报社新媒体矩阵

所刊发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发

但是一定要注明出处呦~


● 成吉思汗孙女与高僧的别样馈赠,你可以有多种猜想……

● 1500年前那抹迷人的大同蓝来了

● 孝文帝让一个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带着一支“军队”下葬,不怕他“反了”吗?

● 撑起一个王朝的铁血与壮丽,它却萌到化~~

● 大同1500年前的石雕,已是霸气外露、王气满满⋯⋯

● 琅琊王家的漆屏之侧,藏着怎样的历史风云


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