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油条

其他

性感神器,成了新时代“裹小脚”?

作者:小笼包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随着寒冬的降临,美丽又保暖的“光腿神器”又迎来了需求旺季。所谓“光腿神器”指的是类似打底裤的丝袜,与一般打底裤不同的是,光腿神器往往和皮肤颜色相近,且紧密贴合皮肤,远远看起来如同裸露双腿的样子,既保持一定的温度又彰显了细长美丽的腿部,故而被网友称为“光腿神器”。对许多消费者尤其是女性而言,在冬天穿光腿神器,一方面起到了保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紧绷感塑造又长又美的双腿,和毛呢短裤、裙子等搭配,尽显美丽,温度风度兼备。而随着光腿神器在冬季的热卖,如今网上也开始出现了男士使用的款式,并且包括光腿神器、取暖器、电热毯等在内的取暖用品也开始出海,2022年10月份,欧洲光腿神器的销售环比就增长了一倍多。以往,对许多消费者而言,购买光腿神器最大的顾虑在于尺寸和颜色问题,一方面,担心尺寸不合适,过小过紧穿不下还让人感到勒得慌,另一方面,作为光腿神器自然得要有看起来“没穿”的效果,越贴合肤色越好。针对自然裸感这一点,考虑到不同人群的肤色,商家也推出了自然肤、白皙肤、中肤色等款式。但由于光腿神器的利润十分可观、生产制造大多采用代加工模式,便也导致了市场上光腿神器的质量参差不齐,实际颜色与图片不符的情况,如此即使商家有不同肤色的光腿神器可供选择,也难以打消消费者的顾虑。而近期,随着光腿神器成为“美丽刑具”、穿着光腿神器不舒服甚至有人得了甲沟炎等新闻频现,光腿神器是否会造成健康问题也进入了消费者视野。一般来说,光腿神器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平脚、踩脚、连袜。平脚款式即普通的裤子款式,但往往容易随着走动上滑,露出脚踝;踩脚款式虽然可以通过踩住部分裤料防止上滑,但足弓处容易勒疼,走路十分不适。如此一来,具备袜子裤子一体化特征的连袜款式便更受消费者青睐。但近期,不少消费者反应,或许是选择的面料、尺寸不当,穿上光腿神器后腿部有过度紧绷的感觉以及压迫感,个别消费者的下肢则出现了水肿迈不开腿的问题;另外,由于过度上提丝袜塑造更细长的观感、使裤子更贴合皮肤,导致了脚趾头前端受到的压迫感更强,穿上像是被“裹了小脚”一般,走路勒得生疼,一些消费者更是被硬生生勒出了甲沟炎,大喊“避雷避雷”。事实上,人体的脚趾头是微微往下弯曲的,穿上比较紧的连袜时,脚趾头向下弯曲的程度就会加重,导致脚趾头及下方与鞋面摩擦,长时间穿的话甚至会出现灰指甲、甲沟炎、神经末梢失血性损伤进而肌肉萎缩等病变。再者,由于光腿神器紧身塑形的特点,其紧绷度较高,会让人承受较大的压力,一些市场产品的拉力更是远高于合理的拉力平均值。如此高的压力、紧绷感则会导致消费者小腿血液循环受阻,出现足踝部及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等问题。当然,以上仅仅是光腿神器潜在危害的一小部分,一些问题如光腿神器过于往上提以塑形而导致勒肚子、进食后消化不良,大多使用透气差的化纤材质可能导致皮肤瘙痒,材质不透气、流汗有异味增加妇科或肛周感染,保暖不够留下“老寒腿”隐患等都值得警惕。故而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光腿神器使用争议或潜在危害,不少医学人士建议患有下肢血管疾病、皮肤敏感、消化不良、关节肌肉疾病等问题的消费者谨慎购买光腿神器。即使是面对打着既可以美腿还可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广告的光腿神器或压力袜,消费者也应先咨询专业人士乃至前往医院专科就诊,毕竟可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医用弹力袜属于医疗器械,不同压力级别对应不同疾病人群,需按需购买,不要轻易和普通的光腿神器混淆在一起,不当的使用反而加剧健康问题。所以,这个冬天,除了考虑有没有色差、够不够保暖之外,愈发追求养生的年轻人也要注意光腿神器背后隐藏的健康问题了。莫要为了一时的爱美之心、高度紧绷带来的细长裸感而盲目购买光腿神器,适不适合穿、穿着舒不舒服更要慎重考虑。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光腿神器”从早穿到晚,女子下肢水肿迈不开腿,医生提醒https://m.gmw.cn/2023-12/14/content_1303600440.htm光腿神器成“美丽刑具”?不少人称穿着不舒服,有人甚至得了甲沟炎https://m.gmw.cn/2023-12/05/content_1303591160.htm光腿神器这五类人群慎穿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电信诈骗头目,润新加坡了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最近由于缅北突发冲突,该地的电信诈骗成了热点话题。其实东南亚各地遍布电信诈骗,可绝不局限于缅北一地。我们之前在《狗庄黑奴狗人事,中国人沦为行走的美金,海外诈骗有多黑?》里介绍了柬埔寨的电信诈骗,又在《菲律宾,要遣返四万中国人》里介绍了菲律宾的电信诈骗。真要说起东南亚的网络赌博这种电信诈骗种类,那还真是福建人从菲律宾起家做起来的。他们在菲律宾开设赌博网站,开发的系统据称比较公平,不会轻易坑蒙拐骗,而是很有耐心地将人的大额金钱骗取出来。这样的系统后来也就用到了缅甸、柬埔寨、迪拜等地的网络赌博中,可见诈骗分子之间也存在信息交流,进行技术迭代。东南亚各地、各种电信诈骗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比如去年被逮捕的佘智江,最初就是在菲律宾开设赌博网站起家,做大了才到缅甸建设了如今以“噶腰子”闻名的“KK园区”。后来这些在菲律宾起家的电信诈骗老板们,就去东南亚各地进一步将电信诈骗发扬光大,可谓聚是一团伙,散是满天腥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去了柬埔寨,那里吸引中国人投资,法律体系又不完善,很方便骗子们活动。赚了大钱后,他们又打算将自己的身份洗白。他们有的入了柬埔寨籍,有的找移民中介办了各种小国的签证。中国国内可能已经开始通缉他们了,他们不会回国,而是想方设法跑到了新加坡。比起柬埔寨,新加坡的生活要宁静许多,不过他们并不是完全上岸,还需要一年去个柬埔寨的的赌场一两次,处理大事。剩下的时间,就在新加坡潇洒,住豪宅,开豪车,品名酒,出入高端场所,一掷千金。维持这样奢华生活的钱自然来自诈骗,可这些钱带到新加坡还需要费一番脑筋。不过好在他们有的是钱,有钱能使磨推鬼,肯定就能收买一支会计师、律师组成的团队,帮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洗钱,要多少渠道就有多少渠道。成立公司,不在话下,他们甚至会找新加坡当地人的公司,以其名义来买房。购买各种奢侈品、黄金,也是成熟的洗钱套路,近些年的新兴洗钱套路则是投资数字货币。近年来新加坡还鼓励富豪们在新加坡开设家族办公室,主要针对的是华人群体里的新富者,比如通过创业或炒数字货币暴富的人群。电信诈骗头目门业盯上了这条渠道,通过家族办公室洗钱。这些带进新加坡的钱,足够让他们花天酒地。然而大规模洗钱不可能完全毫无痕迹,早在两年前他们就被新加坡警方发现了,在调查了两年后,今年8月新加坡警方开始对他们进行抓捕。8月15日,新加坡抓捕了10名犯罪嫌疑人,光是与此案相关的房产就有100多套,汽车六十多辆,就更别说大量存款、奢侈品、名酒、数字货币等财产了。这10名嫌疑人涉案款项高达28亿新币,大概相当于148亿元人民币。消息一出全岛震惊,这是新加坡历史上最大的洗钱案件。由于这些人持有各种小国的护照,案发后持有小国护照的华人就难以在新加坡开设银行账户和公司了。从最近的情况看,有的电信诈骗头目在缅北挨炸,有的电信诈骗头目头目在新加坡被抓,希望那些至今逍遥法外的电信诈骗头目能早日落网吧。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参考资料:涉案28亿新元,新加坡破获近年最大洗钱案!https://mp.weixin.qq.com/s/SK_Pfuml_W1zzYbBebxI4w豪宅152处,公司数十家,“奢侈品巨量”……谁在新加坡“洗”148亿元?https://mp.weixin.qq.com/s/IIfnBI3mEhf_e50DvewgaQ文章用图:图虫创意,壹图网本回完
2023年11月6日
其他

这个产业,从江苏转移到安徽

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谈起婚纱,你会想到美满的婚姻。但谈起婚纱产业,首先联想到的是丁集镇,它凝聚了婚纱全产业链的生产销售资源,是中国最大的婚纱礼服制造和销售中心之一。得益于苏州虎丘的婚纱产业转移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丁集镇的婚纱产业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但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缺少品牌建设、人才资源、土地规划等问题,需要加强和突破。​中国特色婚纱小镇——丁集镇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可以作为幸福的代名词,那么“一件美丽的婚纱”大概会列入前三。当你需要一件婚纱时,无论是从婚纱馆租借,还是从电商平台网购,你收到的婚纱大概率来自一座鲜为人知的小镇——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这座曾经籍籍无名的皖西小镇,如今聚集了400多家婚纱礼服生产经营企业、100多家婚纱辅料制造企业、600多家婚纱礼服电商销售店铺、超过1.5万名相关从业者,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婚纱礼服制造和销售中心之一。根据丁集镇的统计数据,2022年,近500万件婚纱从丁集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天有1.3万件婚纱。丁集镇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拥有涵盖婚纱设计、刺绣、缝纫和定制的全产业链。为了更好地发展婚纱产业,创建自己的品牌,丁集计划建设一个占地3.15平方公里的“婚纱小镇”,集婚纱生产和销售、婚纱摄影和婚纱展览于一体。目前,一期丁香园已经入驻了约220家门店;二期百合园也已经建成,预计可入驻约200家门店,并增添了休闲、生活等配套设施,让特色小镇的文旅功能更加完善。未来,丁集镇还计划建设三期项目,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同时,计划推出文化旅游线路,打造婚纱文化长廊和婚俗文化秀场,形成4A级工业旅游景区。预计项目全面建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大概在40多万人次。婚纱也不再三五年如一日的固定款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更加注重时尚元素。婚纱样式需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包括设计、材质、图案等细节,几乎每个月都有变化。例如,传统中国红色婚纱开始在国际市场上与西式白色婚纱并驾齐驱,带有中国传统元素的设计越来越受欢迎。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品质也必须有保障,丁集镇的婚纱制造商升级了针织技术,不断努力跟上最新的时尚潮流。目前,丁集村的大多数工厂都使用电脑绣花机来制作婚纱。每台电脑绣花机全长约15米,可以同时让48根针快速跳动。一些花卉图案需要8万多针,人工缝制既耗时又耗力。当使用电脑绣花机后,最多可以进行四珠六片的刺绣,效率大大提高。除了工艺和样式的更新,丁集小镇的婚纱产业也开始走向中高端市场。以前人们可能会租一套婚纱用来拍照,但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购买婚纱留作纪念。婚纱的穿着场景也越来越多,除了婚礼之外,结婚登记、旅拍摄影、周年纪念都可以穿,这让婚纱产业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从聚集婚纱产业链,建设婚纱小镇,到升级更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丁集镇正在以蓬勃的生机活力构建一份独特的幸福产业。​兴起于改革开放,得益于返乡创业丁集镇婚纱产业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对外出口贸易的春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丁集镇,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去江浙沪打工,以获取更高的收入。当时,苏州虎丘的婚纱产业刚刚兴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自然成为了丁集人的首选之地。那时,当地流传着一句话:丁集5万人,其中1万人在虎丘。这个时期为丁集人打下了制作婚纱的技术基础。先在婚纱厂打工,掌握了相应的技术,摸清了门道,等到积累足够的资金,就开始组织自己的生意。丁集镇商会会长许昌应的成功路径正是如此。1992年,许昌应一家来到苏州虎丘打工。1994年,许昌应投资约5万元成立了自己的工厂,当年全国城镇人口的人均年收入还只有3179元。2000年,婚纱市场开始活跃,苏州虎丘形成了“婚纱一条街”。这条街70%来自安徽,其中又有70%来自丁集镇。2010年,许昌应发现招工困难,工资上涨,月工资涨到了将近7000元,而丁集镇只要4000多元。2011年,许昌应决定回到丁集镇,开办了镇上第一家婚纱工厂。苏州的婚纱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密集的婚纱作坊里,服装布料成堆摆放,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2018年,苏州对“婚纱一条街”开展了严格的消防整治行动,只要不符合规定的作坊,必须马上搬离。很多工厂的房屋都是自建的,分布十分密集,在严查之下只能搬离。这一行动也促使了很多厂家选择搬回丁集镇。与此同时,丁集镇政府也积极出面,采用优惠政策吸引丁集人返乡创业。许多在虎丘打工的丁集人也因为孩子上学、父母养老,选择了回到家乡。如今,已经有约5600人从苏州回到了婚纱小镇园区。预计园区全面建成后,可以提供5万个工作岗位,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丁集婚纱产业的兴起,不仅让年轻人回到家乡,也给家乡的老人带来了改变。在这一产业兴起之前,当地的老人通常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现在他们更愿意在家里为婚礼服装做一些针线活。婚纱在丁集镇制作完成后,往往都会通过物流发到虎丘销售,各大快递公司也纷纷来到丁集设立网点。每天大约有2.5万件的快递从丁集镇发出。在家乡创业11年的许昌应已经拥有了一栋3层楼的婚纱厂,工厂的员工也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100多名。许昌应说:“由于疫情的影响,过去两年销售额大幅下降,但是我们仍然看好未来的增长。”相比于苏州虎丘的地理位置,丁集镇地处内陆,对外贸易受限。但当地大部分商户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电商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因此,地理区位不再是一个障碍。依托苏州虎丘的发展春风,丁集人积累了丰富的产业经验和技术人才,又在婚纱产业转移趋势和丁集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婚纱特色小镇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婚纱产业发展面临“三缺问题”丁集镇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实属不易,但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丁集镇的品牌意识不强,总体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婚纱礼服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婚纱产品的品质也随之提高,婚纱礼服行业的竞争变成品牌之间竞争。但丁集镇的婚纱商户们受到小作坊经营的长期影响,缺少市场经济的理念,跟不上时代步伐,意识不到品牌的重要性,只顾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数量。这导致了丁集镇政府在特色产业的品牌建设上不够重视,投入不多,没有什么相关的品牌宣传,也没有意识去完善品牌的建设。虽然丁集镇近年在婚纱产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其销售市场不强,销路固定,没有更大更广的销售渠道。其次,丁集镇严重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和高层次人才,人才资源匮乏。引进人才困难。尽管丁集镇提供了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但其平台有限,在软硬件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短板,导致成效甚微。如果想吸引人才,丁集镇就要对目前的人才引进计划和人才奖励政策补贴等进行进一步的更新和完善,给引进优秀人才提供发展环境,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留住人才困难。丁集镇的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用于医疗服务、儿童教育和公共卫生上的资源不足,这样容易流失人才。因此,丁集镇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升级发展、提高乡镇师资配置、保障返校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才能避免人口外流。此外,丁集镇在土地使用方面不够合理,难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婚纱企业入驻丁集镇,返乡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企业用地问题也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路上的一个阻碍。但由于丁集镇的土地指标不足,很多婚纱加工企业无法兴建或扩建厂房进行规模化生产。在丁集婚纱小镇未完全投入使用的情况下,婚纱企业又着急完成订单生产,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租用普通民房进行生产。但民房与生产厂房不同,婚纱又属于易燃品,所以民房生产还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土地规划的不合理不利于婚纱产业的生产,包括婚纱辅料等都应该进行合理规划,让其抱团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土地指标不足的情况还会干扰企业的后续发展,不利于丁集婚纱小镇后期的招商引资。总而言之,丁集镇在发展婚纱产业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缺少品牌建设、缺少人才资源、缺少土地规划的“三缺问题”。如果能在当前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相信丁集镇的婚纱产业将取得长足的进步。​农民工返乡就业推动乡村振兴丁集镇是以婚纱产业作为主导型产业发展起来的特色小镇,应当意识到当前的发展瓶颈,并积极做出应对。首先,针对特色产业的品牌建设问题,应当注重提高特色产业产品的品质档次。品牌是产品的一种特殊宣传,可以用来区别其他商品,从而减少同质化竞争,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和商户们应注重自家婚纱的品牌建设,及时确定自家婚纱品牌的定位,并加快品牌的注册与认证。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推进区域性品牌建设。虽然手工作坊式的婚纱生产企业产业层次不高,但是中国的婚纱生产基地并不多,想要提高丁集婚纱小镇的知名度正是好时机。其次,针对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问题,应当完善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多数农民工选择回乡创业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避免他们成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了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应该从老人最关心的医疗养老服务和孩子成长成才路上的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入手。医疗方面,对乡镇医疗人员任职水平定期做考核,提高医疗机构的就诊环境,及时更新医疗设备,鼓励购买医疗和养老保险。教育方面,要引进师资力量,设立师资人才奖励机制,完善乡镇学校教育设备,提高教育质量和落实教师考核质量。此外,针对特色小镇土地规划问题,应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支持返乡创业。在土地总体规划不改变的前提下,调整现有的土地资源,实施整合项目,为企业腾出更多的土地。有的企业生产量较大,可以让其有优先进行生产。还可以采用租赁土地的方式,既能让镇上的闲置土地得到充分利用,还可以为集体带来收益。另外,有关部门在办理用地手续时,应该简化审核手续,减少创业者的时间成本。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鼓励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工群体的回归,无疑是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增添助力。从丁集镇婚纱产业的发展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推力。一方面,农民工回到家乡创业,减少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让家中老人和孩子得到老有所依,幼有所教的情感保障。另一方面,农民工群体的回归,可以有效缓解农村空心化的现象,也能够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工实现增收,缓解城镇差异大的现象。此外,农民工在外务工多年,不论是眼界还是综合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他们还可以积极参与地方管理中,使得农村地区摆脱原有的落后现象,得到新的发展。农村地区发展的越来越好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回归和吸引更多人才入驻,形成正向循环,让农村地区得到一个大的飞跃和发展。类似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故事还有很多,如果想了解更多,请点击文末“在看”,我们有时间再说。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安徽丁集:婚纱小镇打造“甜蜜”产业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苹果润印度了,该怎么办?

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下周即将开始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近几年来,苹果将部分生产环节从我国转移出去并扩大在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市场的生产引发了不少的关注。而伴随着这些消息的传出,国内的“果链”企业们近几年也是经历了股价的跌跌涨涨、成长速度放缓,甚至有个别企业在被踢出果链后股价与营收经历了双重打击。以前车为鉴,并为了长远发展,不少企业开始转向华为或新能源汽车、光伏、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布局,一定程度上逐步减少对苹果的依赖。目前也有不少企业追随苹果出海,也能在当地扩大自身业务并发展,但海外发展也存在一定困难,不妨也将重心放在国内市场上,借助国内高质量发展时机抓住更多客户与机会,发展新的业务增长点。​苹果,在转移出去近期,iPhone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人口问题,就靠它了?

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今年9月,美国FDA召开会议,讨论是否批准全球首个人造子宫的人体临床试验。但人造子宫试用于人体仍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目前,人造子宫仅可能用于早产儿的健康问题。多数人支持人造子宫设想,认为这可以将女性从生育压力中解放出来,但部分学者也指出人造子宫可能引发阶级分化问题。解决好技术和伦理问题是人造子宫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人造子宫真的要来了?2023年9月19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召开了独立顾问会议,讨论是否应该批准全球首个“人造子宫”技术的人体临床试验。这次讨论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人造子宫”似已呼之欲出,机器代孕时代真的要来了吗?2022年底,曾有一部“世界首个人造子宫设施诞生”的8分钟短片,引发全世界的热议。这个工厂被称为“Ectolife”,由也门的分子生物学家兼电影制作人HashemAl-Ghaili发起,希望“帮助女性避免分娩之痛,解决生孩子的各种问题”。HashemAl-Ghaili声称,Ectolife基于“超过50年的开创性科学研究”。8分钟短片全面展示了它的强大功能:75个最先进的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拥有400个人造子宫,每年可以孵化30000名婴儿。虽然视频科技感拉满、蓝图惊世骇俗,但事实上这只是概念片。“超过50年的开创性科学研究”,也只是在动物身上的试验。美国费城儿童医院是“人造子宫”的先驱,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人造子宫系统EXTEND。从基本的外观看,EXTEND是一个装满无菌液体的袋子,可以包裹住胎儿,并通过管道提供氧气和营养。2017年,费城儿童医院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宣布完成了对在生理上相当于妊娠23/24周的人类胎儿的胎羊的情况监测。胎羊的产前肺部发育与人类非常相似,是此类活体试验的优选动物。胎羊从母体子宫转移到模拟产前充满液体环境的EXTEND内,成功发育了28天。有研究人员认为,EXTEND是目前最接近人体试验的方案。本次备受瞩目的FDA独立顾问会议讨论的主角,正是费城儿童医院的EXTEND。会议前,FDA儿科咨询委员会先行公开了一份简报文件,并提出了4项最为主要的议题。包括动物试验基础是否足够、目前临床数据是否能支持风险评估、知情同意和儿童保护问题、安全监测问题。并指出,人体试验最初将一次招募和治疗一名受试者。人造子宫试用于人体似乎已提上日程,但仍然存在生命风险。2021年,我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实施了国内首次人造子宫胎羊体外培育试验。此次试验的负责人赵高峰指出,长期维持人造子宫稳定性在世界范围内依然存在技术短板。人造子宫需要确保恒温、供氧、营养、排泄和避免感染。恒温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已不成问题。供氧是通过体外膜氧合(ECMO)方式输送。这套系统依靠血管插管将血液导出,在体外人工肺里进行氧合后,再输回胎儿体内。但由于插管本身的限制,ECMO运转过程中,胎儿会出现多种并发症。营养和排泄则需要通过循环系统实现。循环系统本身的维护和稳定性依然需要优化,并且这一过程很可能引发感染。例如,在更换人工羊水过程中如果不慎混入病菌,很容易引发感染而死亡。在过去的多次动物实验中,大部分动物胎儿就因为感染而死亡。也就是说,人造子宫仍然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并真正应用于人类世界。​人造子宫仅可能用于早产儿实际上,在未来一个阶段,人造子宫的首要目标是拯救早产婴儿,而非取代子宫。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早产定义为妊娠37周之前出生,而超早产儿指妊娠28周之前未足月出生的胎儿。早产可能自然发生,也可能因为特殊情况如感染、激素失衡、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导致子宫不适合胎儿生存而早产。研究显示,婴儿的死亡率与出生时的胎龄密切相关。通常,胎儿在子宫内安全停留的时间越长,长期存活和健康的几率就越高。22周或之前被认为是胎儿生存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期很少有胎儿能在子宫外存活。到28周时,大多数都可以存活,但通常需要大量的生命支持。《美国医学会杂志》202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孕28周早产儿出院存活率为94%,孕23周早产儿有大约一半能存活,而孕22周时仅有10%能存活。早产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长期健康问题仍然很常见。有研究表明,现有的治疗手段有可能增加医源性伤害,进一步损伤婴儿肺部发育甚至会导致心力衰竭。大多数的幸存者都会出现常见的并发症,约80%的早产婴儿会患有至少一种重大合并症,如肺部疾病、脑瘫以及听力和视力障碍。而人造子宫可以帮助早产婴儿度过肺部和大脑损伤风险最高的几天或几周,从而避免长期的健康问题。AlanFlake进一步指出,人造子宫并不能一直孕育一个人类的胎儿长达九个月的时间,目前仍然还没有任何技术手段可以替代掉最早的胎儿生长阶段。妊娠早期对于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其中的很多步骤一旦被人工手段替代掉的话,则很有可能会导致婴儿最终的发育异常。目前来看,上述的人造子宫更多的是一个孵化器,在孕育的最后阶段扮演一下子宫的功能,以救活早产儿。虽然人造子宫能复制部分功能,但距离完全复制子宫机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尚不能达到自然子宫的要求。另一方面,将人造子宫系统EXTEND外推于早产婴儿仍然存在争议。羔羊的妊娠期与人类不同,器官发育时间也不同。选择羔羊模型主要为了模仿人类在妊娠22~24周时的肺部发育,且相关发育阶段的胎羊适合操作。实际上,在这一阶段,胎羊比人类胎儿要大得多,而且它们的大脑发育处于不同的阶段。因此,EXTEND现有数据不能确定人体试验会像胎羊一样成功。关于人体试验首次应用于人体的FDA讨论,也未能按既定日程投票。FDA在简报中指出,人造子宫的研究很有前途,对于尚未解决的监管和伦理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关于人造子宫的百年争论人们往往倾向于高估人造子宫的应用前景。媒体统计数据显示,有80%的人选择支持人造子宫,且其中绝大多数人希望“用机器完全代替母体生子”。大部分观点认为,如果胎儿能在工业级别的人工子宫中发育,在生殖过程中男女之间的不公平分工可以被彻底打破。女性将不再单独承担生育的成本,不再背负社会竞争、薪酬晋升的不公,极大的扩大女性在社会分工中的价值,推动更广泛意义的社会性别平等。也有反对者认为,如果人造子宫大规模应用,将导致女性生育权被彻底剥夺,女性丧失生育功能后可能被边缘化。其实,关于人造子宫的争论早在一百年前就开始了。1923年,英国生物学家J.B.S.霍尔丹主持了第一次全面讨论人造子宫的讲座。他是最早提出卵子可以在子宫外受精的人之一。他在讲座上描绘了一幅未来场景,人类在21世纪到来时已不再以“从前的本能循环”的方式生育子女。一种更加理性开明的生殖过程取而代之,妊娠胎儿完全在体外进行,霍尔丹将其称之为“体外发育”。霍尔丹认为,将女性从孕育子女的需要中解放出来,性别与生殖便不再相互绑定,社会中现有的权力不平衡也会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体外发育的观点收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进步知识分子推崇,其中就包括多拉·罗素。她认为,人工妊娠的理念将允许女性设想一种不同的社会现实,她们不必生儿育女,因此也不需要再扮演母亲的角色,她们将不再卑躬屈膝,被束缚在家庭里。当然,也有部分学者表明了担忧。爱尔兰科学家约翰·贝尔纳相信“机器妊娠”是必然的趋势,但同时也害怕这种技术为压迫性的力量所利用,用它将人类划分成“受改造的”和“未受改造的”两个群体。关于体外发育和优生学的担忧,赫胥黎在他的小说《美丽新世界》中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胚胎在试管中受精后,通过化学方法分入不同的社会阶层。最高等级是阿尔法,在社会上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最低等级是艾普西隆,在大型火葬场工作的奴隶阶级。婴儿完全由试管培养,由实验室中倾倒出来。因为不需要生育,所以不须负责任的性爱成为人们麻痹自己的正当娱乐,无所谓家庭和责任。但历史的进程总是推着时代发展,人造子宫的出现为挽救早产婴儿的生命带来了希望和可能性。在霍尔丹举办讲座的百年之后,在全球科学家和医学专家对于制造人造子宫技术的不懈努力之下,将一部分妊娠过程外包给人工手段终于取得了些许进展。尽管英国激进分子们所想象的体外发育至今已有所不同,但是随着实验的推进,它们在每一个转折点上都会引发道德上的惊惧,甚至恐慌。不过,正如霍尔丹所言:“从用火到飞行,没有哪一种伟大发明不曾被贬斥为是对某位神明的侮辱。”​人造子宫的技术和伦理问题目前来看,人造子宫面临的两大难题,仍然是技术水平和伦理探讨。首先,人造子宫的技术水平尚不成熟。目前的人造子宫或许可以帮助孵化早产婴儿,但是,成熟的人造子宫必须与生物的自然子宫相同或类似,并且满足孕育胎儿的所有条件。人造子宫的羊水,必须与自然子宫的羊水有完全相同要素,如包含多种可以促进胎儿生长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除了羊水之外,人造子宫还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子宫内膜,二是在受精卵着床于子宫内膜后,能形成胎盘,以满足母胎之间的营养和氧气供给和交换。胎盘还会制造分泌多种激素、酶和细胞因子以此支持胎儿的发育成长。凡此种种,技术的突破或许能用时间来解决,但伦理探讨始终甚嚣尘上。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年轻人怎么沉迷求神拜佛了?

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今年以来,网络上掀起了年轻人求神拜佛的讨论。有媒体评论年轻人的行为“走偏了”,但更多的媒体理解年轻人为什么热衷于上香。在不确定性增加的当下,年轻人急于寻求情绪的出口,开始在寺庙中自我疗愈。寺庙也与时俱进,采用咖啡、手串等时尚元素吸引年轻人。现代社会,年轻人通过上香、city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河南的另一重负担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谁在喂养中国?之前我们在《河南惨在哪?》里写了黄淮地区在河南省内发展受到制约的一大原因是肩负着繁重的粮食生产任务。我们也答应了,要分析一下粮食产出地保证粮食出产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提起产粮地,你会想到哪里?是江南鱼米之乡还是“湖广熟,天下足”?如果把近20年的年粮食产量拿出来看的话,恐怕会大出很多人意料。1999年到2018年,粮食增产最多的是黑龙江,从3074.6万吨增长到7506.8万吨,翻了一番还多。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北大荒的资本化和机械化改革。而在历史上看,河南和山东才是传统上的产粮大省,河南从4253.3万吨增长到6648.9万吨,增长也超过了50%。山东从4269万吨增长到了5319.5万吨,增长了1050.5万吨。安徽和河北粮食产量稍逊,但是增长也不少,安徽从2771.2万吨增长到4007.3万吨,河北从2746.29增长到3700.86万吨,分别增长了1236.1万吨和954.6万吨。反倒是很多人认知中的南方产粮大省,最近二十年粮食产量增长不多,广东、浙江、四川的粮食产量甚至还减少了。可以说,最近二十年“南粮北移”趋势明显,粮食生产进一步向东北和华北集中,全国产粮三大省是黑龙江、河南和山东,而且其粮食产量还在不断增长。这些省份粮食增产背后,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不断扩大。国家统计局尚未有2018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但是在1999-2017年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扩大最大的省份是黑龙江,从809.9万公顷增长到了1415.4万公顷,扩大了605.5万公顷。河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扩大也很大,从903.2万公顷扩大到了1091.5万公顷,增长了188.2万公顷。山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809.9万公顷扩大到了845.5万公顷,扩大了35.6万公顷。安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593.4万公顷扩大到了732.1万公顷,扩大了138.6万公顷。河北则从665.8万公顷扩大到了723.6万公顷,增长了57.8万公顷。而传统上的鱼米之乡、天府之国,湖南、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都在减少。这些年全国粮食产量的增产,伴随着南方产粮大省的粮食产量增长较慢或减少、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缩小以及北方产粮大省粮食产量大幅增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长的局面。而在增产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扩大较为明显的几个北方省份里,黑龙江地广人少,工业基础好;山东临海适宜引进外资和发展进出口贸易,自然资源充足而且政治资源也相当好,也适宜发展工业;唯独河南,自然资源不大适合发展工业,深居内陆也限制了工业发展,人口众多,农村人口也很多,产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南的发展。南阳为什么这么惨?对于农业制约了河南的发展,河南的南阳和我们之前写过的黄淮地区都是相当典型的例子。上次我们在2019年写的《河南惨在哪?》里写了黄淮地区在河南省内发展相对不好,就有读者朋友说了:“我们南阳常住人口一千万,都还没高铁呢!”确实,南阳常住人口一千万,这一个地级市就占了河南人口超过百分之十。可是南阳的发展也并不尽如人意。南阳的人均GDP远远落后于省会郑州,也常年落后于河南人均GDP,和黄淮地区发展情况类似,在2018年低于信阳市。从城镇化率来看,2018年城镇化率,南阳为46.2%,比周口、商丘、驻马店好些,低于信阳,排名省内倒数第五,远落后于河南省整体51.71%的城镇化率。为什么南阳和黄淮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呢?在《河南惨在哪?》里,我们分析过,黄淮地区有着大量耕地,发展工业就比较困难。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南阳身上。黄淮地区和南阳的耕地面积加起来占了全河南省耕地面积的一半还多,其中南阳耕地占全省耕地的13.0%。黄淮地区和南阳是河南省耕地较为集中的区域,而它们也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缓慢的缩影。粮食生产任务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而省内有条件、有政治资源发展工业的地市发展相对较好。南阳的城镇化率为46.2%,考虑到其10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数,农村人口在540万左右。黄淮地区常住人口里有将近1600万人是农村人口,南阳和黄淮地区常住人口里农村人口加起来就超过2000万人。然而这些人在自己的家乡找到农业之外的工作并不容易。南阳的第一产业占经济总量14.7%,第二产业占41.4%,第三产业占43.9%,也就比黄淮地区四个地级市要好一点,还是远落后于河南平均水平,更别说和郑州比了。所以我们在《河南惨在哪?》里提到“既然是常住人口,那么他们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还是留在当地的,不可能跨市打工,这约1600万人会常年被束缚在土地上”,这个观点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黄淮地区四地市和南阳都不能提供大量非农业岗位,当地人也不傻,怎么会不出市打工呢?加上南阳,这五个地级市有两千多万农村常住人口,不可能全束缚在土地上的。毕竟常住人口数字统计起来并不精准,可能其中不少人已经出市乃至出省打工了。在去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南阳的年末全市总人口1198.07万人,常住人口1001.36万人,也就是将近200万人出市打工,实际数字大概率要比这个多。然而我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所以此处存疑。南阳位于中国古代地理上著名的板块交界地带南阳盆地,随处可见大片的平地。在农业社会,这是极好的条件,尤其在东汉年间,南阳可能迎来了其历史上的巅峰期(毕竟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出身于此)。但是现在,它大量的耕地和粮食生产任务使得它发展工业受到制约。当然,南阳的自然资源比起黄淮地区要优厚一些,但它同样离海比较远,在改革开放后大力引进外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点是相当大的劣势。而且按理说放在古代,南阳多少处在交通要道上,连接着襄阳和洛阳。但到如今,河南的中心东移到了郑州,湖北的中心东移到了武汉,京广线在河南境内经过郑州南下过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后就能进入湖北并在湖北境内联通武汉,不用经过南阳,所以南阳除非修专线或托其他线路的福,不然也就像现在这样,直到2019年都没有直通郑州的高铁。粮食安全也是公共服务为什么种粮食会越种越穷?除了农业产值根本比不上工业等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国家政策向工业、城市倾斜,导致农村承受了很多经济压力。比如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也保证种粮农民的利益,国家会制定最低粮食收购价。但是这一价格有时候是低于市场价格的,甚至在有些时候低于成本价,那就等于产量越大越亏本。而正如刚才我们提到的那样,有些省份的粮食产量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减少,有些则在扩大,这就意味着产粮任务愈发集中于像河南这样的省份。而近几年粮食不断增产,价格又被平抑(粮价飙升是会影响社会稳定的),此时粮食的主销区(输入粮食的地区)处于主动地位,而主产区(输出粮食的地区)则陷入被动。一方面,粮食价格相对较低,主产区赚不到多少钱,有的时候为了维护粮价稳定地方政府还可能给粮食生产提供补贴,但这笔补贴随着粮食以相对较低价格流出主产区,等于变相补贴了粮食主销区。另一方面,粮食主产区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或工业都受到了制约,逐渐增长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即可说明这一点。而主销区则可以放手批土地搞工业,或者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等于粮食主产区变相承受了工农业剪刀差。可以说,最近二十年粮食产量增长,河南这样的产粮大省做出了很大牺牲。而且河南粮食增产还有其他代价。众所周知,粮食增产要靠地里的氮磷钾。但是自然界里补充氮磷钾的机制不多,金坷垃也没法吸收两米下的氮磷钾,最终只有地表那一层的营养是可用的。农民只能靠人工不断补充才能保持土壤肥力,堆肥什么的周期太长,效率高还得是用化肥。所以在中国有了大规模生产化肥的能力之后,粮食产量才有了长足进步。很多小清新一提化肥都觉得是有害无益的东西,肯定是吃太饱了。然而化肥的作用也是有边际效应的。长期施用化肥对增产的边际效应递减,就会出现化肥施用量增长很快,粮食产量增加相对较慢的局面。2000-2017年,河南农用化肥施用量增长了68.0%,粮食产量则仅增产59.1%。化肥施用边经济效应递减,一方面形成了为了增产,就要施用更多化肥的情况,使得农民种粮成本进一步被推高;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化肥滥用,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多余的化肥流入地表或地下径流,在河流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滥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对于国家来说,由于稳定低价的粮食是必需的公共服务,产粮区的粮食生产任务自然是重要的利益诉求;对于产粮区地方政府来说,产粮区的粮食生产任务则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执行并不坚决,需要自上而下的压力;对于农民,由于成本收益比不划算,产粮区的粮食生产任务执行的积极性不高,而且还会有环境隐患。三方博弈,真的太难了。农村负担曾经很重除了产粮和其他农业产品,农村还做出过很多贡献和牺牲。比如2002年,
2023年10月4日
其他

车主,被割韭菜了?

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8月份,汽车价格战硝烟再起,特斯拉三天宣布两次降价,以牺牲毛利率的代价换取销量增长。为了完成年度销量目标,各大车企也纷纷加入战局。中国市场面临洗牌,头部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汽车经销商半数亏损,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提车不久就遭遇降价的老车主,面临维权无门的困境。​汽车价格战硝烟再起,特斯拉发挥“鲶鱼效应”7月6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了16家车企代表,签订了承诺不打“价格战”和“宣传战”的《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这16家车企包含了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上汽、一汽、广汽等市场头部企业。7月7日,特斯拉针对Model3和ModelY推出了引荐和复购奖励,变相优惠3000元。同日,上汽大众宣布旗下的ID.3推出限时惊爆价,降幅为3.7万;一汽大众针对旗下ID家族也推出了限时优惠活动,最高降幅8.7万。7月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声明称,承诺书中“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涉及“价格”表述,表意不当,有违《反垄断法》精神。从签署“不打价格战”的承诺书,第二天车企就变着花样降价,到中汽协紧急宣布删除价格相关表述。短短三天,足见各方的互相拉扯。而特斯拉的降价也拉开了今年新一轮汽车价格战的序幕。上汽大众降价6万、极氪降价3.7万、哪吒汽车降价4.9万、零跑降价2万、奇瑞降价1万、欧拉降价3万......相较此前权益叠加、保险补贴、置换补贴等综合优惠,越来越多的车企正在实打实地拉低购车成本。特斯拉通过三天宣布两次降价的方式,持续制造促销热度,同时也增加了同业的焦虑。8月14日,特斯拉宣布下订Model3现车即可享8000元限时保险补贴,同时ModelY长续航/高性能版降价1.4万元。8月16日,特斯拉再次宣布降价,ModelS/X全系现车可享5.4万-7万元不等的价格优惠。特斯拉此轮大力降价主要是为了守住自己的市场地位。2023下半年以来,国内新火起来的高端纯电车型几乎全是SUV——蔚来新ES6增长比ET5更多、小鹏G6上市定低价发力、极氪001降价等,都在撼动ModelY的地基。2023年7月份,特斯拉销售4.4万辆,同比增长179%,但环比下滑30%。特斯拉的环比下滑幅度在B级SUV销量排行前十中居首,其中的份额被蔚来、零跑等车企吃掉。为了避免增速继续下滑,特斯拉开启了价格战。特斯拉此轮降价的底气在于,它拥有很高的毛利率,且愿意牺牲毛利率换取销量增长。2023年第二季度,特斯拉总营收为249.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1亿),同比增长47%;毛利率为18.2%,是特斯拉近3年来的最低毛利率水平。而这“最低毛利润水平”,却是中国品牌目前普遍仍未达到的“高位”。2023年第一季度,蔚来汽车毛利率约为1.5%,车辆毛利率5.1%;小鹏汽车毛利率为1.7%,其汽车毛利率为-2.5%。唯一能和特斯拉比拼的是理想汽车,2023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21.8%。除了特斯拉的鲶鱼效应之外,上半年不少车企未完成半年度销量目标,这使得下半年的销售压力增大。例如,蔚来、小鹏、零跑、哪吒、深蓝5家新能源车企,上半年销量不到全年目标的30%。而8月份又是传统的销售淡季,车企想要完成今年的销量目标,只能加大促销力度,以价换量,并提前为“金九银十”预热。​汽车价格战避无可避,中国市场面临洗牌作为一条“价格鲶鱼”,特斯拉凭借优秀的成本控制多次降价,让众多车企不得不跟着降价,不断压缩利润空间。而没有降价的车企在进入7月下旬后发现其进店量和订单量都在快速下滑,所以不是想不想跟进,而是必须要跟进。其实,特斯拉也并非高枕无忧地稳坐市场第一。其7月份的进店量就被“蔚小理”超过了,极氪进店量也在快速接近。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独善其身。涨价保利润,还是降价抢份额?当需求减弱的时候,车企们似乎没有别的选择,降价不一定能换市场,但不降价一定会被抢占市场份额。从车企的角度看,降价对销量的促进作用立竿见影,已有部分品牌从7月份的降价中尝到了“甜头”。上汽大众的7月份数据显示,ID.3的最高日订单接近千辆,最高单日订单达950辆,环比增长689%,月销量直接过万。上汽通用新能源车也通过降价首次实现了单月交付量破万。一方面,新车定价采用了低价策略,为20万元左右;另一方面,其7月旗下纯电SUV锐歌较之前降低了6万元。蔚来汽车7月份全系列降价3万元,并完成了产品迭代更新,单月交付量首次超过2万辆。可以发现,降价是销售中最为有力的营销手段,但并非所有玩家可以从价格战中活下来。因此,“洗牌”成为了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大关键词。上半年的价格战主要是围绕国六B标准导致的燃油车清库存,由燃油车企业推向高潮。本轮价格战主要围绕新能源车市场展开,降价的本质是行业需要升级以及优胜劣汰。中国汽车市场连续13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国又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然而,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相比,中国汽车行业集中度过低,车企有超过一百多家。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市场不仅无法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和有竞争力的盈利能力,还会导致产能过剩,价格战此起彼伏。中国汽车产业要继续做大做强,就必然面临产业升级,而提高行业集中度是必经之路。头部企业必然会通过降价来提升市占率,通过规模效应来淘汰中小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前七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名的车企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同比提升了7.7个百分点。不过,在商业竞争当中,一味靠降价打败对手的逻辑并不成立,价格战也非长久之计。当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进入饱和竞争、秩序稳定的阶段,没有技术创新、没有战略布局,而仅仅依靠“以价换量”,注定无法走得更远。​汽车经销商半数亏损,下半年或迎来转机今年上半年的汽车价格战对汽车经销商的经营状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8月1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3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此次调查报告的调查对象以乘用车授权经销商为主,共覆盖40余家经销商集团及超百家单店经销商,回收有效问卷952份。调查报告显示,半数经销商亏损,且亏损面处于近年的高位。2023年上半年经销商的亏损的比例为50.3%,盈利的比例35.2%,持平的比例为14.5%。也就是说,在2023年上半年的汽车价格战中,接近三分之二的经销商赚不到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2023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仍处于恢复期,而厂家过高的年度销量目标,导致汽车市场供需失衡。完成半年度销量目标的经销商占比为24.9%,56.9%经销商完成了任务指标的8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从细分品牌来看,自主品牌经销商只有14%完成了销量目标,比例最低。在经销商的利润结构中,新车销售利润占总体收入的80%。但今年上半年大规模大幅度的新车降价,吞噬了经销商本已微薄的利润。此外,人员流失、运营成本及费用增加、客流量减少等因素,使经销商运营压力进一步增大。经销商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也使得其对厂商的不满情绪有所加剧。调查显示,上半年汽车经销商对汽车制造商的满意度下降至10年来最低点,从去年的74.4的满意度得分下滑至73.1。当然,不同经销商的处境也不尽相同。调研报告显示,豪华/进口品牌整体盈利情况较好。约三分之一的经销商亏损,近一半的经销商实现盈利,好过市场整体情况。这与豪华品牌的强势销量有很大关系。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7月,豪华车零售同比增长11%。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及自主品牌的亏损经销商占比分别为51.3%及48%。伴随市场的快速变化,经销商也在不断做出调整,选择更能赚钱的品牌。调查显示,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经销商更倾向于传统豪华品牌和丰田品牌,而对于自主品牌,投资意向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独立品牌。此外,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崛起,直营模式也开始受到更多关注。直营模式意味着厂家对于销售渠道的把控有更大的主动性,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消费需求。例如,蔚来汽车为一线销售开出了极具竞争力的工资待遇,并调整了销售制度,如增加单车销售提成,取消一线销售人员的“用户满意度考核”制度等。蔚来汽车推动渠道变革之后,一扫上半年的销售颓势。今年7月,蔚来交付新车20462辆,同比大增103.6%,环比也大增91.1%。尽管目前汽车行业面临艰难挑战,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政府、协会及企业都在努力推动市场回暖。汽车流通协会认为,伴随8月增换购需求增强、多地秋季车展开幕,叠加下半年持续开展的“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汽车市场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增量蛋糕变小,车企降价背刺老车主今年上半年,受到政策补贴切换、产品价格战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汽车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9.8%,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人开始憧憬7月份的车市表现。但遗憾的是,以SUV、MPV等家庭用车需求为主的乘用车市场表现疲软。2023年7月,乘用车销量为210万辆,同比下降3.4%,环比下降7.4%。同期,中国汽车市场也面临销量萎缩的情况。2023年7月,汽车销量为238.7万辆,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9%。这是汽车市场时隔5个月后汽车销量再现“双降”。其实,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增速已经放缓,增量蛋糕越来越小。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汽车销量累计达1562.6万辆,同比增长7.9%,累计产销增速较1~6月回落1.9个百分点。此外,车企和经销商的库存高企,面临去库存的压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均在荣枯线之上,处在不景气区间。其中,7月预警指数为57.8%,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8个百分点。为了拉动销量、去库存、抢占市场,各大主流车企开启多轮价格战。但多轮降价促销,影响了汽车正常的价格走势,还伤害了提前购车的老车主。车企的不断降价,是促进销量,但对于部分老车主来说,则面临“提车即贬值”“新车一周贬值几万”等情况。2023年上半年,汽车行业的投诉量和投诉问题呈现上升趋势,在5月份出现显著增长且达到峰值。具体分析,是因为5月份关于新能源市场的投诉量飙升,且主要集中在价格变动问题。消费者并非无法接受“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作为一个长销售周期的产品,消费者忍受不了的是“刚提车就降价”。为了追回损失,有些车主不得不建立维权群,与经销商协商,但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背刺老车主”不是第一次引发讨论,之前就有过“车企降价,老车主维权”的新闻。1月6日,特斯拉部分车型降价的第二天,特斯拉老车主就拉了横幅控诉“昨日提车,今日降价”。4月,特斯拉部分车型再次降价销售,又引发车主写联名信维权。然而,虽然老车主维权声势浩大,但要求车企降价后退还差价并没有现行法律法规支持。最终,相关维权最后往往不了了之,只是给降价车企冠上“割韭菜”的名号,仿佛消费者买的不是新能源车,是韭菜收割机。对于老车主被“背刺”一事,似乎总发生在新能源汽车的车主身上。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车企多采用直营模式,直营模式由车企统一定价销售,价格更透明。但也是因为价格透明,一旦价格变动就容易引发新老车主因价格不同而产生纠纷。最后,希望车企能合理维护老车主的权益,为老车主补上差价或者提供补偿,这样消费者才能安心购车,而不是面对汽车降价选择持币观望。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才过两天,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16家车企签署的声明,重要条款被删!发生了什么?https://mp.weixin.qq.com/s/FAIG-C-89D8Lg_Fa3Cs2Cg降价“连连看”,汽车价格战又“杀疯了”?https://mp.weixin.qq.com/s/2Ua9Y7Mjvghv1tQfL4kHgw突然宣布:降价!网友懵了:4天亏1万多https://mp.weixin.qq.com/s/MredZs0vyL7-q3_wzDQnRQ新能源车降价潮,又来了?https://mp.weixin.qq.com/s/I4CxK0FHcJp95MpAxGSFhw降价,洗牌: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夏季躁动https://mp.weixin.qq.com/s/nflog-1Pkjhbv2fVCazadw传统经销商半数亏损,蔚来销售月薪超10万?https://mp.weixin.qq.com/s/5BQcbs5dn0Z13npiGr_TJw专题|“硝烟”弥漫,汽车经销商何去何从?https://mp.weixin.qq.com/s/gWLn8H2hEcw_N0HxC4oeCw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仅25%完成销量目标,对汽车制造商满意度降至10年来最低点https://mp.weixin.qq.com/s/dUFSDE6ppqwWZSazff-6vw拱千舒.
2023年8月28日
其他

雷军的第二条曲线,能肝出来么?

手机厂商切入智能汽车赛道最近有消息称,小米已经获得造车资质。小米早就在一些场合,展现了其在造车领域一展身手的想法。小米2021年3月在深交所发布公告,官宣进入造车领域。而在近日,小米汽车工厂已开启工人招聘,开放了涂装操作工、电池车间操作工等多个岗位。另据透露,此次招聘的是小米汽车位于北京亦庄的工厂。小米汽车分两期建设整车工厂,工厂累计年产量预计为30万辆,一期和二期的产能均为15万辆。今年6月,该工厂第一期正式通过竣工验收。此外,2021年,小米还以7737万美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了深动科技作为其全资附属子公司。通过纳入这一汽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加上小米在智能驾驶、电池、芯片领域对爱泊车、禾赛科技、易兆微电子等公司的大力投资,小米在独立造车领域中又向前走稳了一步。通过全资并购、投资、发展产业上下游链条的方式,小米志在于2024年冲到自动驾驶行业的第一梯队。谈到小米为什么要跨界造车,其领军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小米造车并不是在赶风口,而是意识到电动智能汽车已经从“机械产业”转变成了“信息产业”。而作为能够获取广泛信息的智能手机,其与智能汽车的结合无疑顺应了产业的转变与发展趋势。抓住这个机遇,小米的发展无疑能够更上一层。当然,这样的机会,不可能只有小米才能意识。自2021年以来,除了小米之外,苹果、三星、华为、OPPO等手机厂商均陆续宣布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一时间,各种消息喧嚣尘上。在切入智能汽车赛道的过程中,不同企业选择了不同方式。像小米,一开始就明确了独立造车的定位,立志创造自己的品牌、工厂;苹果则是推出了车载系统,为汽车提供软件支持;即使华为宣称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但也通过帮助车企,如新能源电动汽车企业——赛力斯打造汽车AITO问界M5,参与了汽车领域。在国内智能汽车规模达万亿美元且尚未形成完整的市场格局之时,早进入该市场是个明智之举。而随着智能手机成为智能汽车的“指挥器”,为车载系统提供导航、音乐播放、APP使用等各种功能,此时具有先发优势的手机厂商进入该领域显然比其他行业企业更为容易。基于目前许多消费着已经对手机品牌产生客户粘性,借此推出企业自身的汽车品牌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与认可。车企也跨界杀入手机厂商腹地​那么,面对这些手机厂商的跨界造车或深耕新能源汽车技术支持领域的“进攻式”操作,各大车企自然也有举起“防守抵御”甚至“反攻”的大旗。波士顿咨询公司曾发布过一篇研究表示,在最可能的情况下,新出行技术带来的汽车行业利润份额将会从2017年的1%上升到2035年的40%,足以见新出行技术对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汽车重要的一部分,车机系统、软技术的更新发展已开始与智能手机产生紧密联系。消费者对消费场景的需求也将通过手机转移到车上,手机的发展能带来车机更好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智能汽车竞争力。所以,不管是为了防御手机厂商的进攻,还是更好地发展车企品牌、扩大市场、提高利润份额,车企也得尝试跨界探索手机生产制造领域。2022年7月,国产汽车龙头企业吉利旗下2021年9月才成立的、定位于高端手机领域的子公司,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收购了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79.09%的股权。提到魅族,这个手机品牌曾在市场上风靡一时,但2018年以后,其手机出货量就出现了下跌,至此之后,魅族再无出货量数据的公布。但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0年底至2021年初,魅族市场份额只剩0.1%了。对魅族被收购一事,魅族方自然有利可图,而对于吉利,虽然魅族以往的市场份额不再,但其背后的手机、其他智能产品的研发团队、系统发开能力、供应链网络仍能发挥重要作用。据了解,2022年6月,魅族已和吉利旗下的新时代高端汽车品牌领克进行了合作,共同开发Flyme
2023年8月24日
其他

中国孩子,正在失去在校活动自由

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课间10分钟,学生不能去操场玩耍,除上厕所、喝水外不能走出教室,在教室也不能嬉戏打闹……此类“课间圈养”行为早已出现在我国各中小学校中,近几年更为严重并受到不少家长和教育专家的反对,从各类文件规定来看,这种限制孩子言行自由的做法也是不合理的。“课间圈养”不仅不利于缓解学习压力,让学生难以持续高效学习,也会加重学生近视、肥胖等问题,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为让学校真正放心归还学生课间10分钟自由,还得厘清各方责任,避免学校在各方面管理到位的情况下,仍要承担无理的责任,如此,也需家长给予一定理解,才能让校方放心、学生玩得开心。为了安全,一些学生课间被“圈养”了起来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跳皮筋、丢沙包、打弹珠等课后活动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极为风靡,成为了众多70后乃至90后的美好回忆。关于这些童年趣事,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如今的中小学生或难再有深刻的体验,而随着“课间圈养”现象愈发普遍与严重,中小学生的课间娱乐活动及在校园的童趣回忆恐怕会越来越少。“课间圈养”,主要指学生在下课期间不能随意嬉戏玩闹,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都大大受限的现象。比较常见的“圈养”现象就包括课间或午休不能到操场玩耍、不能“窜班”、“窜楼层”,不准在室内大声说话或谈笑,更不能在楼层追逐打闹,一些学校甚至规定课间除上厕所、喝水外,学生不允许出教室。近几年,学校这样的“圈养”行为备受学生及家长热议,但早在2008年前后,这种“圈养”现象就已出现。2008年,曾有报道显示,上海一些学校学生课间的活动范围就已受限于“教室所在楼面”,“课间时老师只让学生在走廊玩”、“不让去操场”等。时隔近10年的时间,“课间圈养”现象并没有淡化,反而愈演愈烈。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近1900名中小学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3/4的受访家长表示身边中小学课间10分钟时间处于安静状态的现象普遍常见,其中以小学更为突出。半月谈记者调查则发现,“课间圈养”的情况并不局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学龄阶段,而是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地的中小学学校。面对这一现象,不少学校表示这是为了强调纪律,让调皮好动的学生安静下来,并“冠以”“文明休息”之名。为达到有效的课间约束效果,一些学校会让学生组建值日团队,将各班的“违规”行为记录下来,与每月的文明班级评选挂钩。一些学校甚至会让教师上完课后不能马上离开教室,同时下一节课的老师需提前几分钟到教室,以此让老师的管理时间延续覆盖课间。如此一来,在前一节课老师拖堂、下一节课老师提前到来的情况下,学生课间实际只预留了小几分钟去上厕所、打水喝水,更别说嬉戏玩闹了。对一些学生来说,或许其课间想趴在桌上休息一会,或想安静地看会课外读物,都是常见的。但这些都是自主的选择,而在强制的“课间圈养”操作下,更多想要走出教室、走向操场的想法却被扼杀,这却是不正常的。而面对学校的各种限制性操作,一方面的确有想要学生在课间也抓紧学习的心思,但更多的则是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避免责任。中小学时期恰是少年活力满满的时候,若不给予约束,长时间待在学校难免想要奔跑嬉戏打闹,人一多就有摔伤或其他事故发生的危险,现实中这样的事故更是时有发生。如此一来,不论是否是学校的问题,大多学校都会基于各方压力承担一定或全部责任。故基于“安全的考虑”,不少中小学便也有了各种各样的课间行为限制。“掩耳盗铃”之举引发反对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而约束其行为,看起来无可厚非。但不少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为却是难以让人认可。比如课间要保持安静、除了去厕所或者喝水就不能出教室等此类行为并不具备合理性。作为放松休息的时段,课间与同伴之间沟通交流、谈论问题或者走出教室看看风景,缓解疲劳极为正常。事实上,即使发生意外,从法律层面来说,学校之所以被法庭判决承担责任,也是由于其在监护上存在盲点。换句话来说,若学校管理落实到位,那么即使让孩子课间去操场玩耍,或者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即使发生事故,校方也不用承担或承担更少的责任。或许基于学校老师与其他管理者总人数与学生数量的对比,学校方面对学生的监管看护并不能覆盖到每时每刻,方方面面,由此还是想要对学生做出更多的约束,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但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课间行为限制,许多举措无异于“掩耳盗铃”,还是排除不了学校想要“逃避责任”的想法。就拿课间只能去上厕所或者喝水这一操作来说,不仅存在不合理性,也存在隐患。一旦前往厕所成为了课间10分钟唯一的活动,时间一长,难免不少学生会选择以要去上厕所为借口而在厕所里面嬉戏打闹,湿滑的地板反而大大增加了危险,又何谈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如此一来,为了更切确地保障学生的安全,是否还要禁止学生走出校门的各类集体性活动如春游,叫停锻炼程度高但有风险隐患的体育课程?而现实中,这些年也确有不少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叫停了许多户外活动。但实际上,从《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等来看,学生却是有自主活动的权利的。其中,《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八条就明确表示,“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如此,上述的限制性操作显然严重违反了这一规定。而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中则提到中小学生每天要有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不过,且不论上面的“圈养”行为,很多中小学校也没有做到这一点。面对目前不少中小学中愈发严重的“圈养”现象,虽然有部分家长能表示理解,但也有部分家长表示不能接受,更是对一些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为表示较大的异议。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磕磕碰碰很正常,只要学校正常的监管到位,孩子自然可以出去玩耍,否则就是扼杀孩子的活力;也有家长抱怨学校作为孩子学习成长期间的长待之地,一整天的时间都待在教室里,爱玩的天性就难以得到释放,更是有孩子一整天都被关在笼子里,“感觉像在坐牢”的错觉。不利于高效学习,也不利于身心健康谈到课间10分钟,其设置初衷便是为了与45分钟左右的上课时间相配合,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得以缓解学生的疲劳和压力,以便继续投入到下一节课程中。一些人认为,课间十分钟不出去玩耍,禁止去操场,一定程度上可防止下一节课上课后,孩子们还要花费近10分钟收心才继续投入到学习当中。反过来,课间10分钟将孩子限制在教室内,有助于学生能够时刻保持专心,保持学习的心态持续投入到下一节课当中。但这些人的想法却忽略了孩子压力的释放。通常情况下,一节课的新知识堆压下来,中小学学生往往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消化,对大部分孩子而言,也很难在2-3个小时内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正如课间10分钟设置的初衷一般,“劳逸结合”才有助于孩子以更轻松的心态接收下一堂课的知识。另外,随着时代发展,除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成年人婚恋难度及买房难度大大提高外,现在的中小学生也承担了更多的学习压力。发达城市的学生知识涵养越来越高,提升自我的渠道更是数不胜数,为追赶上时代及优秀者的步伐,亦或让自己不至于垫底或拖后腿,学生及老师的压力都在不断增大。算上白天上课时间及晚上晚自习时间,学生一天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就达到了7-8个小时,长时间的学习及繁忙的课业无疑会加重学生的焦虑,如今也有不少学生出现了失眠甚至心理问题。这么看来,一个课间10分钟或许微不足道,但每45分钟的学习后辅以10分钟的休息时间,也足以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放松方式,有效缓解学习压力。而这10分钟,若是被“圈养”、“安静”的10分钟,却是不能起到什么缓解作用。教育专家指出,要发挥这课间10分钟对课程学习的调节,还是得通过一定的活动、运动而非静坐来实现,课间10分钟若没有活动,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影响。由此可见,禁锢性的课间10分钟对学生的学习反而弊大于利。另外,除了不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甚至一些学校利用课间10分钟让学生继续学习而加大压力及焦虑外,“课间圈养”还会导致更多的身心健康问题。除了加重学生的压力,加剧焦虑与失眠外,较常见的健康问题就是愈发严重的近视与肥胖化。长时间的学习、难以到室外活动及休息,会使儿童或少年的视力长时间处于疲劳的状态,更容易近视。早在2020年,我国中小学的近视率就逼近60%;而在长时间的久坐下,学生的“肥胖率”也在不断加重,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出现在校园当中。而在学生的健康与体质改善方面,我国行政主管部门曾在校园足球、体育教师培养、体育课程等方面出台过文件及保障措施,但连“课间10分钟”的自由活动都难以保障,更别说每天1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了。划好责任界限,要安全也要自由事实上,谈到课间10分钟的好处,除能够让孩子可充分远眺而缓解眼睛疲劳,让孩子暂时休息而缓解学习压力外,也能够让孩子利用各种游戏或体育活动来充分活动自我,在释放压力的同时强健体魄,更能通过互动提高其在学校的适应能力。但面对如今不少学校的“课间圈养”行为,如何让其落实“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的规定,真切地做到还学生课间自由,让课间不再鸦雀无声,却并不容易。关于各种“圈养”行为,如课间不允许到操场去,虽然学校并没有明文规定,但校方或教师出于安全考虑,还是会传达课间学生尽量不要跑去操场的意思。抛开是否为了避免承担责任不说,校方关于安全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由于家长素质的参差不齐,一旦学生在校园发生意外,无论是否是校方责任,不少家长都会要求学校承担相应赔偿。故为了避免家长闹事,学校选择对学生各种课间活动加以限制也是可以理解。但一味地“一刀切”、“不合理”限制却是不可取的。正如上文所言,只要监管不到位,即使是在走廊、在厕所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过度地限制学生课间活动并不见得学生就一定会安全。正所谓安全并没有绝对,也不能“因噎废食”。面对这些“圈养”行为,相关教育部门、教育专家等也一度表示学校要还给学生课间自由,落实相关规定。但要校方或老师心甘情愿、安心地放学生出去活动,还是得要解决校园安全及事故一旦发生带来的问题。一方面,为防止意外发生,学校应营造安全可控的校园环境,提高管理水平,把该做的都做到位,如此一来,既履行了自身职责保障学生校内安全,也避免了事故发生时无据可依,“哑口无言”。另一方面,也要厘清权责,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不能一发生校园事故,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只拿校方或老师开刀。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湖北等地已出台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从法律层面上对校园事故各责任方进行了明确界定,一定程度上给校方管理松了绑。另外,早在2016年,上海首创了“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专项保障基金”,与一般校园意外险不同,即使事故不是校方责任,但只要发生意外运动伤害事故,基金都会予以赔付。如此一来,也不怕无理闹事下,学校为了息事宁人而给付金钱了。而关于课间活动,学校还可拓宽学生活动场所及游戏方式,如组织丢手绢、跳房子等趣味活动,如此也能激发学生课间活力,危险性也不算高。当然,作为学生重要的监护人,父母也应理解校方与老师,在校园管理规范、安全设施到位的情况下,对学校过失率要有一定的容忍度。如此,学校做到位了,家长理解了,校方也能真切归还孩子课间10分钟,家长和老师放心,学生也玩得开心了。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课间,让孩子到操场上撒欢http://www.yangjiang.gov.cn/zwgk/ywdt/yjyw/content/post_675043.html只许喝水上厕所,神兽归笼如坐牢:课间10分钟,“野”点又何妨-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4/12/c_1127320290.htm课间10分钟变得静悄悄,“课间圈养”凸显安全焦虑https://www.lifetimes.cn/article/43gMv39qViI让学生课间“野”点未尝不可
2023年8月7日
其他

这个高科技领域,贵州是大赢家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2023数博会”),于5月26日至2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本届数博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以“数实相融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大学学费飙涨,毕业却难就业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今年四川发改委发布公告称,计划从2023年秋季起,将文科类和理工类学费同步上调1100元,分别达到4800元/年和5200元/年;医学类则上调至5800元/年。无独有偶,吉林省发改委也发布通知,从今年秋季入学起,对该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实施结构性调整。人文科学上调至4600元/年,社科上调至4800元/年,理科、农学、体育上调至5000元/年,工科上调至5400元/年。另外,上海多所高校也上调学费。多地多所高校大幅上调学费,可能和地方政府财政有关。当然这个话题在这里不便讨论,毕竟我们之前讨论地方债话题的文章已经没有了,只能发在知识星球里存档。关于地方政府财政相关的其他讨论也在知识星球里发过,欢迎大家进来玩耍。上下滑动一张长图那我们就讨论点别的。之前我们在《未来,我们会看不起病吗?》里就提到过,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报考免费医学定向招生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只招收农村生源,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免费定向本科医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培养高校和定向就业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现在看来这真是个好政策,能让家庭条件很差又想读医学的学生有一个免费的学医机会,偏远地区医疗机构也会有人力补充,算是应对学费上涨和医疗系统缺人的双赢方案。但这个方案今年定向免费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共计6150人。其他家境不那么好的学生以后怎么办呢?假如中国以后是美国那种大学高学费的模式,恐怕很多人就得背上助学贷款。考虑到如今毕业生的失业率,恐怕读大学也不会是个好主意了。近日,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2023年版就业蓝皮书,其中近六成本科生起薪在6000元以下。前段时间那些讨论,什么“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一直都是严峻的现实——本科生毕业就业难,就业后的收入也不那么理想。以后如果大学学费进一步涨价,反倒可以淡化这个问题——觉得长衫难以脱下?那就把长衫的价格提得高高的,买都买不起,没有机会穿了,也就不用脱下来了。而且未来的形势可能会更加复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那些传统意义上“穿着长衫”的职业,在未来还有可能被取代,导致本科生的价值进一步缩水。李开复最近就说:“如果你还年轻,不要做白领,如果已经从事这类工作,得考虑换一份不那么容易被取代的工作。”这让我都感觉前途暗淡了。未来,高昂的大学学费,暗淡的就业前途,说不定就能让很多人劝退本科,更倾向于学一门手艺。但国内的职校建设现状大家都知道,实在是也让人不放心。扑面而来的未来,确实有太多不确定性了。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最新封面报道之二|争夺数据库_财新周刊频道_财新网https://weekly.caixin.com/2022-12-17/101978986.html?p0#page2慧博智能投研-数据库行业深度:商业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竞争格局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中信证券-中信证券计算机行业“构筑中国科技基石”系列报告23:数据库,关键三问深度解读信创系列专题(五):数据库:信创的关键环节__新浪财经_新浪网
2023年6月19日
其他

纺织服装出口,怎么垮了?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颓势早有迹象。从去年二季度开始,不少纺织服装厂都遇到了出口订单下降的问题。纺织服装订单减少有多方面原因,从长期趋势来看,这是海外订单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全球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中国外贸纺织服装处在供过于求的阶段。为了解决行业困境,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落地多项促外贸政策,企业也在积极自救。中国纺织出口下滑,全年出口压力大在中国货物出口结构中,纺织服装类别所占份额不容忽视。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3235.7亿美元,增长2.7%,占全国货物出口比重近10%。2023年1-2月,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82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6%,其中纺织品出口1324.1亿元,下降15.9%,服装出口1498.9亿元,下降7.5%。2023年3月,中国出口数据转好,纺织服装行业亦不例外。海关数据显示,3月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数据大幅反弹,合计出口1847.3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纺织品出口903.4亿元,增长9.5%;服装出口943.95亿元,增长32.3%。然而,3月的回暖也没无法力挽纺织服装出口一季度的颓势。2023年一季度,在“中国制造”的各类别商品中,纺织服装的下行压力最大:纺织服装累计出口672.3亿美元,同比下降6.8%,同期中国货物出口额为8218.31亿美元,同比增长0.5%。在纺织服装的大类别中,纺织品出口320.7亿美元,同比下降12.1%,服装出口351.6亿美元,下降1.3%,表现均不理想。纺织商会数据显示,当前美国、欧盟、东盟、日本是中国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在第一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服装69.3亿美元,同比下降16.2%。对欧盟出口49.7亿美元,同比下降23.7%。对日本出口31.6亿美元,同比下降8%。在出口金额同比下降的同时,中国在发达经济体和主要服装消费市场的份额呈现下滑趋势。在2023年前两个月,中国占美国、欧盟、日本、英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服装进口市场份额分别为20.5%、27.2%、48.7%、24.1%、30%、28.2%和60.4%,其中在美国、欧盟、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市场份额同比分别减少5.0、3.7、7.4、3.4、0.9、5.4和1.3个百分点。纺织品出口的情况与服装行业类似,中国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大幅下滑。在2023年前两个月,美国进口家纺产品24.4亿美元,同比下降21.3%,从中国进口下降31.9%,占美国市场份额的39.2%,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同期,美国从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进口分别下降12.9%、10.6%、23%和10.7%,降幅均低于中国。尽管4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同比继续保持增长,但5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再次出现下降。按美元计,当月出口同比下降13.1%,环比下降1.3%。1-5月累计同比下降5.3%。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颓势早有迹象。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不少纺织服装厂都遇到了出口订单减少的问题,尤其以中小企业为主。从数据来看,2022年6月棉纺织行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38.81%,环比下降5.93%,同比下降23%,其中新订单指数回落到30%以下。PMI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加权而成,新订单就是扩散指数之一,
2023年6月1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消费,究竟怎么了?

作者:豆腐乳编辑:大窝瓜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今年开年的消费表现是很不错的。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可见消费增长迅速。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可以看出,消费在拉动经济上的作用很大。消费对投资和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当消费者对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时,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和提高供给质量,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刺激消费增长和投资活动。其次,消费支出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当消费者增加消费支出时,他们会为商家提供更多的收入。这些收入可以用于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和设备以及扩大业务等。这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增长,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此外,消费支出的增加还可以促进就业。当企业增加生产和扩张计划时,他们需要招聘更多的员工来满足需求。这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消费需求对供给的促进更有效、更直接、更能反映社会生活和科技的进步。单纯靠投资,有可能出现资源浪费,消费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充分配置资源。以消费需求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容易发现有合理回报的投资方向,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并推动经济总量增长。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了今年消费增长了,可是商家的竞争却更激烈了。这是因为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有很多不同于以往的特点。麦肯锡的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里提到,中国消费者还在消费升级,但与此同时也在更为精明地选择消费渠道。中国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性能和参数研究比以往更为透彻,习惯在社交平台上货比三家。消费者还会在购买商品和选择渠道时,寻找价格更具竞争力的渠道来购买想要的品牌,更加积极地寻找折扣和促销。即使是国外名牌,如果产品品质不过硬,也不会盲目崇拜,而是选择更好的替代品。消费者还会想办法花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产品。又要好货,又要便宜,消费者会选择更能满足这两点的消费渠道。电商平台上产品的性能和价格一目了然,方便进行对比,就成了消费者购物的优先选择。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2.3%,增速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拼多多今年一季度财报里增长的营收和利润来看,它就受到了要求越来越高的消费者的青睐。财报显示,拼多多一季度实现营收376.4亿元,同比增长58.2%。营业利润为69.29亿元,同比增长222%。今年一季度拼多多还能保持高增长,肯定是做对了什么,让精明的消费者更加愿意在它这里购物。拼多多,放大招了拼多多能受到精明消费者的认同,还是因为其优惠太实在了。比如传统意义上618是电商购物节,会有优惠活动,但拼多多的618活动和平时也没太大区别。原因很简单,拼多多百亿补贴能做到天天低价,所以618这个购物节也没什么特殊的。也正因为天天优惠,拼多多就没有预售,下单即发货不用等待,购物体验对消费者友好。有消费者会感受到被套路了,又是“预付”又是要付“尾款”,拼多多这里就没这些设定,消费者不被折腾就能享受低价,感受就很友好了。而且拼多多的优惠范围真的很大,很多种类的商品都给出了很大的折扣。比如消费电子领域,很多人已经好久没有换机了,这个时候要是有最新款的iPhone,价格也比较优惠,会不会心动?看到iPhone
2023年6月8日
其他

房子,又卖不出去了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今年初,在防疫政策放宽之后,积压的购房需求得以集中释放,楼市迎来一波交易热潮。2月至3月,全国楼市成交量环比大增、房价企稳。一时人们惊呼楼市“小阳春”来了。然而“小阳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据统计局数据,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分别环比3月下降48.1%和47.8%。楼市“小阳春”,走得比真正的春天还早。到了五月份,房地产市场会回暖吗?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3年“五一”楼市的成交量与2020年至2022年三个“五一”假期的平均成交量相比下跌23%,与新冠疫情前2019年“五一”假期的楼市成交量相比下跌22%。可见五一假期,并没有带动房地产市场回暖。再看一直是全国房地产风向标的深圳,5月份以来,深圳二手房挂牌量快速增加,从1月底不到35000套一路升至5万套以上,创下了一年来的新高。市场上的房子卖不出去,而且新的房源还在释放,这就是深圳楼市的现状。一线城市尚且如此,其他城市就更不用说了。深圳旁边的惠州,5月份就已经有开发商以近乎腰斩的价格卖房还送车位。虽然这一促销行动以老业主的抵制而作废,但也可以看出惠州房价跌得有多惨烈。要知道惠州房价虽然是因为深圳需求溢出而涨起来的,但惠州本身也有不少上市公司,经济情况在全国范围内不算差了,即便如此房价都在下跌,全国其他城市房价如何可想而知。为什么房地产市场的“小阳春”这么快就结束了?去年房地产市场就很不景气,我们之前在《已经五百次了,还是支棱不起来》里就提过,即使房地产限制政策放开了很多,但去年房地产市场仍然火热不起来。今年初的房地产市场“小阳春”,更像是过去被压抑的购房需求的集中释放,而不是大家真的更多买房了。释放完了,后续交易就容易疲软。我们之前提到过一个现象,就是出来旅游的人增加了,但是人均旅游花费减少了。这还是旅游这种实际消费不算很高的消费类型出现的现象,旅游上都开始省钱了。买房则是需要花很多钱,恐怕会有更多的人花不起这个钱了。说白了,大家都没钱了,也不想折腾了。1-4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42.7%,说明最积极心态最好的股市散户都不想玩了。另外,很多房企走向违约,让很多新建楼盘处于交付风险中。5月“保交楼”项目已交付比例也就才34%,这就让很多原本持币观望的人更加迟疑——楼都交不了,谁还敢买呢?年初那一波消费回暖,顺带楼市回暖,给了很多人信心,什么“把失去的三年抢回来”都出来了。然而现实是新冠根本没消失,5月份又卷土重来,这也影响了消费和房地产市场。按照国外的规律,每过几个月新冠就会来一波大的,这对经济的影响,怕是年初那些自信的人没有想到的。所谓的“报复性买房”,也就是释放以前的积压需求罢了。一旦过去的需求释放完毕,后劲是很不足的。大家已经被折磨得精疲力尽了。前段时间甚至急得好多财经大V,这里就不点名了,表达出救楼市就是救经济的意思来了。我倒是觉得,也不必这么悲观,没必要急着把夜壶拿出来。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全国“保交楼”成效如何?河南等重点地区进展偏慢_财新网_财新网
2023年6月5日
其他

未来,我们会看不起病吗?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最近有一个好消息。教育部发了通知,今年将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具体来说,中央财政将支持高等医学院校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订单定向免费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共计6150人。中央财政支持的免费本科医学生订单定向招生计划在有关学校的本科层次招生来源计划中单列编制,计划性质为“国家免费医学生”。报考免费医学定向招生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只招收农村生源,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免费定向本科医学生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培养高校和定向就业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也就是说,农村户口的高考生可以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免学费读医学,毕业后定向去基层医疗机构。毕业后要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所处地可能偏远穷困,但一方面能让穷人家的孩子免费读医学,另一方面也补充了偏远穷困地区的医疗力量,是件好事。这也说明了,在有些地区,医疗力量已经比较薄弱。当然,现在还有办法补充。但未来会怎么样呢?看一下发达国家的例子,恐怕非常不乐观。比如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虽然经常有排队时间过长的抱怨,但等个几周还是能看病的,而且比起美国高昂的医疗价格,英国这套医疗体系在发达国家里都算是病患负担比较少的了。但即使如此,在2018年,英国广播公司就报道说,NHS短缺10万名工作人员。那个时候新冠还没爆发,NHS的运转就已经很捉襟见肘了。后来新冠爆发了,NHS的运转更是乏力。疫情下医护更加繁忙,很多人因此不堪重负选择辞职,仅仅在2021年7月至9月间,就有包括医疗顾问、全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等在内超27000名医务人员辞职,人数约占全英国医务人员数量的2%。NHS已经是发达国家里运转还不错、兼顾了普及性和廉价性的医疗系统了,而且缺人的时候还可以从英联邦的南亚和非洲国家吸收医护人员,就这样,也处在崩溃的边缘。目前国内还可以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的办法补充偏远地区的医疗力量,这个办法是很巧妙的。因为医学本来就很难学,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一般医学学费比较高,由国家兜底培养穷困的农村学子学医,学成回馈社会,是比较好的方案,不至于像美国那样读医学院需要花很多钱,最后培养出的医生还很少,医疗价格昂贵。可以后呢?《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则预测,到2030年中国失能老人总人口有可能达到1亿人,这也就是七年后的情况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医疗系统的负担肯定是越来越重的。当然,就在几个月之前和现在,很多人已经学会了生病不去医院,自己想办法吃点药硬扛。未来可能这也是一种解决方案,人人自己给自己看病,相应的风险和负担由个人承担。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教育部:2023年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将招收6150人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2023年6月2日
其他

老龄化、社会绝望、搞个大新闻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前段时间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遭到刺杀,24岁的今井龙二向岸田文雄扔了一个爆炸物,但并没有刺杀成功。很多人简单地将这次刺杀当做今井龙二模仿去年山上徹也刺杀安倍晋三的事情。然而这两件事之间除了刺杀大人物存在模仿的情况之外,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之前在《日本底层牛马,走上刺杀安倍的道路》里提到过,安倍晋三被刺杀和邪教关系很大,但今井龙二刺杀岸田文雄,则另有原因。今井龙二一开始并不是个犯罪分子,反而非常热衷日本公共生活,2022年一度有意竞选参议院议员。然而在日本当今的选举制度下,今井龙二是当选不了议员的,原因很简单,现行选举制度只允许30岁以上人士参选,而今井龙二才二十多岁。今井龙二认为这种制度是不合理的,也曾经走过合法途径去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并没有成功,只能铤而走险去搞个大新闻了。但是即使改变了选举制度,允许今井龙二这样二十多岁的人参选,恐怕今井龙二也很难当选。目前日本国会议员的平均年龄为50多岁,一个没啥背景的年轻人,是很难在竞选中比得过一群世世代代搞政治,势力盘根错节的中老年政客的。另外,由于日本老龄化严重,即使今井龙二能去参选,也得努力考虑为数众多的老年选民的想法。然而一般老年人思维僵化,不善于适应新鲜事物。他们很有可能更关心退休金多少钱,而不是更长远的问题,毕竟未来洪水滔天也看不到了。所以今井龙二最终绝望,选择掏出了炸弹。当老年人群占比提高后,社会整体会趋于保守、僵化、停滞,不容易出现和接纳创新——这是日本这些年经济停滞的原因之一,产业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甚至连紧跟潮流都做不到。社会倾向于保守,又会让大量资源聚集于老年人身上,年轻人获得的资源不足,这会激化代际矛盾。2016年,日本《朝日新闻》对全国3000名18—19岁青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59%的日本青年人认为与中老年人群收入差距过大,56%的人认为“即使努力也没有回报”,82%的人认为“很难自立”。一提到“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很多人想到的是养老负担。但是老年人保守,代际利益固化,让年轻人感受不到希望,整个社会死气沉沉,最终激化代际矛盾,这样的问题也在现实中存在着。最近又有消息说中国出生人口断崖式下降,是真是假暂且不论,这几年出生人口下降速度确实很快,可能十多年之后,我们也会面临一个年轻人比较少的局面了。到时候全社会的朝气和活力又在哪里呢?以日本为参照,恐怕前景不那么乐观。当然,日本老龄化现状对我们也有好的一方面,起码具有浓厚军国主义传统的日本,如今即使把招募自卫官的年龄上限从26岁提高到32岁,自卫队也招不满额了。岸田文雄即使没有被刺杀成功,其扩军企图也显得有些搞笑了。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最新封面报道之二|争夺数据库_财新周刊频道_财新网https://weekly.caixin.com/2022-12-17/101978986.html?p0#page2慧博智能投研-数据库行业深度:商业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竞争格局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中信证券-中信证券计算机行业“构筑中国科技基石”系列报告23:数据库,关键三问深度解读信创系列专题(五):数据库:信创的关键环节__新浪财经_新浪网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字越少,事儿越大

今年开年就不太平。房地产半死不活,旅游消费降级,企业降薪裁员,部分地区事业编铁饭碗裂了.......各项数据以及迹象都表明,经济复苏并没有如约而至。大环境不好,导致“买房啃老”、“结婚啃老”、“育儿啃老”渐渐成为常态。但随着啃老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国内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弱化,“逆反哺模式”逐渐凸显,即父辈对子代过度付出,但子代却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难以向父辈反馈更多的金钱、养老等支持。比如之前写文章有留言提到,父母从小到大为我付出了几十W的学业成本和生活成本,但自己目前4-5k的月工资,连养活自己都每天只吃两顿。这不是个例,而是代表了一部分人。若是在外打拼个几年没有起色,就会有人选择直接回老家发展,甚至直接住回家里。毕竟,在家啃老多添一双碗筷,出门啃老掏空六个钱包。“全职儿女”也成为前段时间被戏谑的流行词。不管是哪种生活方式,当代人生活,多多少少都依靠着父母的经济支撑。很多朋友在长时间的啃老下把现有的小资生活当做理所当然,一旦老一辈退休、家庭发生财务危机或其他重大意外时,之前所拥有的一切很可能轰然坍塌。之前以依赖父母生存的方式难以为继,后续如何维持生活也难以预料,甚至有可能产生社会悲剧。请你静下心来想一想,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也生病了,该怎么办?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前几年勤勤恳恳工作,掏空了6个钱包上车房子留在了一线。去年年前父亲突然确诊肺癌,需要做手术,一整套下来,保守估计都要数十万。他前几年买房上车积蓄已经所剩无几,每个月的薪水也需要还房贷车贷。父亲大病一场,直接让他们一家子陷入窘境。能怎么办?要是救,真的没那么多钱,自己可能就要卖车卖房,过去的努力一洗而空;不救吧,这可是自己的亲爸。他当时犹豫不决,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半夜打电话向我崩溃大哭。最后,他决定卖掉房车给家人治病,打算之后一家人回老家发展了。步入中年的我们,每天都如履薄冰。到了我们这个年龄,赡养父母也成了我们的一大责任。在上有小下有老的境地里面,除非腰缠万贯,否则一场病,救人很容易成为一大难题。但若是身份对调,我们的家长面对同样的问题,却不需要任何犹豫。曾经看过有个采访《如果有一天,你生了一场大病》,里面问到几位家长:如果你的孩子生病了,治疗费用超过多少你会放弃?父母们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分。父母永远不会放弃孩子的。可反之,如果是父母自己生病了呢?他们会给自己治病花钱多少?治疗费不够,有的父母甚至直言:“那我就不治了,反正早晚得走。”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大部分人的收入,根本无法承受一场大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不管是自己还是父母。拿最常见的癌症来说,治疗包括检查、住院、手术、化疗等多项加起来就高达几十万。虽然说现在国家一直在努力建立健全医疗体系,近年来医疗问题也得到了有力的改善,但中国体量大,人口众多,社会医疗资金平均到每个人头上显得非常有限。此外,你知道能拿来报销的药品有多少吗?拿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来说,2021年1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纳入医保的药物有2860种,仅占比所有药品的1.78%。而那些疗效好的、起着治疗关键作用的昂贵靶向药近80%都是进口的,现有医保资金是无力承担的。还记得33岁的复旦大学博士阎宏微吗?终于熬出头迎接美好人生时不幸被诊断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最凶险的那种。靶向药,几乎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她跑到香港买帕博西尼,一盒30000块,21粒,平均一粒1400块。命是活生生的温热,需要冰冷冷的钱保驾护航。如今医疗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越来越多新型抗癌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延长了患者寿命。除了一些不治之症,我们面对疾病的最大风险可能就是有没有足够的钱的问题,可以说:有时候钱就是命。这个问题其实也好解决,要么自己使劲挣钱;要么通过金融工具把风险转嫁出去,这个金融工具就是保险。说到保险,有些人嘴上可能会“呵呵”,心里甚至会“呵呵呵呵”,其实我们对于一些事物的“偏见”源于我们对其了解的不够全面。实际上,保险用经济学的原理解释就是,我们通过缴纳保费让未来财务状况变得确定一些。比如没有保险,你未来财富值可能是【-80万,300万】,负值可能是家庭变故、重大疾病遭受的财产损失;而有了保险,你未来的财富值可能是【120万,300万】。所以,买了保险比不买保险,未来财富的波动更小,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更强,确定性更强。一直以来,都劝大家尽早给自己配置好保险,也有不少朋友留言提到保险,但实在不敢乱讲。毕竟保险本身带有一定门槛,涉及金融、医学、法律三方面知识交叉,一点点误差,很有可能就白买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家年收入80万有房贷,他家年收入30万无房贷,两个家庭的保障需求就不可能一样。如果不了解这些就买保险,往往是钱花了不少,最后风险也没挡住。身边出事理赔才后悔的案例,我见过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了。为了避免大家再掉进保险的坑里,经过安全、理赔、服务和品牌各方面的排查之后,我最终选择了这家足以颠覆认知的水星专业保障规划平台。他们真的很不一样,没有一上来给我推销热门产品,更没有喋喋不休的骚扰。而是通过大量调研和数据分析,结合我自身的家庭状况,给我量身定制了长达十几页的规划书,对,你没看错是十几页。当时体验时直接把我惊到了,规划书详细的涵盖了家庭定位与诊断分析、保障缺口的量化,保障方案的定制,资产配置的合理建议等等,十分专业全面。两年来成功帮助一万多位读者,做了完善的保障规划,提升了自己规划人生的能力,收到了一致好评。每次福利放出很快都被抢光,为满足一些读者的紧急需求,又争取了200个名额,原价699元现在免费给到大家体验一次。除了给到福利之外,他们还提到由于政策监管严格,7天内好的产品都会下架调整,重新洗牌。这也意味着适合我们的很多高性价比产品或将不复存在,有需要的朋友抓紧,别错过这次机会啦。平时他们的咨询都是要收费的,多次推荐给大家也是因为真的值得信任。真心希望每个人都能去体验下这服务,有没有保险都可以。因为它关系到在那些性命攸关的时刻,你爱的人不被压垮;它关系到也许是生命最后的尊严,不慌不乱,对亲人的抚慰。世事无常,和我一起安顿好大后方,再去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名额很快就没有了,不要错过,非凡油条第15次送福利,限200个名额,手慢无!报名方式如下:非凡油条第15次送专属福利🎁扫一扫报名即可免费领价值699元家庭1V1专属定制方案3份+家庭资产增值服务▼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领非凡油条福利,前200名专享名额是好不容易争取过来的,有需要的不要再错过了。希望都能趁此机会给家庭财务风险做一次全面的体检。未雨绸缪,提早规划,才能拥有更加从容的人生。报名后都会有专业的规划师专门预留时间进行1V1咨询服务,10天内有效。另外,这次报名成功的小伙伴,还给大家额外争取到了2份专享福利!①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手机,开始卖不出去了

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连续五个季度下滑,而中国市场更糟,景气度达到十年最低。目前智能手机厂商陷入全球性内卷,不断提高手机配置。OPPO自研芯片,最终不堪重负原地解散。行情萧条下,供应商也不得不另谋出路,布局AR、VR、汽车等领域。手机厂商始终缺乏颠覆式创新,仍需寻找下一个春天。智能手机市场萎缩,复苏情况低于预期2023年即将过半,国内经济复苏已有数月的发酵,“五一”假期的火爆场面让大家沉浸式体验了经济活动的繁荣。然而,“报复性消费”的场景却没有在消费电子领域上演,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历长时间的下滑,头部手机品牌陷入疯狂内卷。从2023年一季度来看,手机行情惨不忍睹。Canalys日前发布调查报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历连续五个季度下滑,今年一季度同比下滑13%,跌至2.7亿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景气度却达到十年内最低。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同比下滑11%,跌至6760万台,是自2013年以来最低的第一季度。从手机品牌厂商看,行业集中度明显。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3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是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市场份额分别为22%、21%、11%、10%、8%,CR5达到72%。其实,智能手机的竞争格局早已趋于稳定,但整体的行情却大不如前。头部厂商仅有苹果的出货量实现了正增长,但仅有3%,而三星、小米、OPPO、vivo同比下降了18%、22%、8%、17%。三星和苹果凭借完善的全球化市场布局和在高端市场的产品影响力,稳坐行业TOP2。而小米、OPPO、vivo受到国内市场衰退、消费意愿不足的影响,在高端市场和手机配置上陷入内卷。一方面,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下沉市场已开发完善的现状,促使小米、OPPO、vivo国产三巨头开始冲击高端市场。2022年,小米、OPPO、vivo分别推出了小米13系列、OPPO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北京,封杀老头乐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下周即将开始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老头,真的爱开这种车。这种车感受独特,价格便宜,开上这种车,老人家能感受到年轻时候的快感,心情愉悦,风驰电掣之间,人间的所有束缚都被抛诸脑后,百无禁忌,再也没有世俗的法规能够让自己收敛。这种狂放不羁又无视法规的车,主要流行于老年人群体,它就是所谓的“老年代步车”。“老年代步车”绝大部分属于违规电动三轮、四轮车,它们未经工信部许可生产,未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车辆性能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使用电力驱动用于载客或载货的三轮、四轮机动车。这种三轮、四轮机动车,往往很便宜,但这也意味着原材料不注重质量,主要组成部件并不符合国家标准,比如车身强度低、防撞功能缺失、稳定性差、没有安全带等。而驾驶这种“老年代步车”的人不需要驾照,他们在马路上狂奔,往往逆行、闯红灯,横冲直撞下享受着背德的快感,没出事的话一般也没处罚,至于出了事的话——想像一下一个老人送个孩子上学驾驶这种“老头乐”是多么吓人的场景。最近像北京这样的地方已经开始有交警主动处罚违规驾驶“老头乐”的人了,可是这种人一般没有驾照,所谓处罚也就只能罚款,不能罚扣分。早在2021年,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违规电动三四轮车管理的通告》,其中规定,禁止生产、销售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违法生产、销售的,由市场监管部门没收非法生产、销售的车辆,并依法实施处罚。该通告发布前购买的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设置过渡期,过渡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过渡期后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不得上路行驶,不得在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停放。违规上路行驶或停放的,执法部门将依法查处。如今过渡期快要过去,北京就加大了执法力度,教育相关“老头乐”车主过渡期即将过去,明年就不能驾驶“老头乐”上路了。无独有偶,今年江苏省的《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修订草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生产、销售不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未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的机动车(含摩托车以及动力装置驱动的三轮车、四轮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从发达地区开始,国内将逐渐清退这种“老头乐”。过去的“老头乐”厂商,也在努力转型,我们之前在《县委书记被新能源车企实名举报,到底怎么了?》里提到的雷丁汽车,其前身就是“老头乐”厂家,后来通过收购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转型生产新能源汽车。但还是没有强竞争力,在新能源车内卷式竞争中败下阵来,最近已经申请破产。这可能也是“老头乐”末路的一个注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雷丁汽车申请破产_财经网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西安,复兴的起点?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下周即将开始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就在这两天,陕西西安召开中国—中亚峰会,中亚五国元首来华参会。这一高规格峰会放在西安,大有深意。古代,西安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这条繁荣之路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其影响之甚远,直到今天仍有回响——“一带一路”项目的名字就来源于丝绸之路。在西安召开中国—中亚峰会,能让人联想到盛唐时期,丝绸之路极尽繁华,来往客商摩肩接踵,各国使节朝见云集长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景。如果不考虑古代的情怀,只说现在,长安号西安—中亚专列在10年间累计开行超过1.6万列,西安在“一带一路”上也未掉队。这次西安召开的中国—中亚峰会,承载着古代盛世的回忆,也有如今的无限期望。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合作成果很多,以前我们在《乌克兰包农场,中亚种棉花,这个省在海外拼命种地》里就提到,很多农业企业在中亚国家包地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还有一些矿业企业在中亚国家开矿。粮食和矿产确实是中国需要的东西,在如今这个供应链十分脆弱的世界,就显得更重要了。像天然气等资源,中亚国家一直向中国出口。要知道中亚天然气管道是我国首条跨国输气管道,去年向我国输送天然气超400亿立方米,主要气源来自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2017年又开拓了哈萨克斯坦气源。这条管道应该不用担心会像北溪天然气管道那样被炸掉,但目前国际形势区域动荡,并不好说,所以中国还应该和中亚国家加强其他领域,比如安全领域的合作。中国也会和中亚国家建立更多联系,比如交通上的铁路联系更多一些。去年8月份,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简称中吉乌铁路)有了突破性进展,目前重点方案线路调查及沿线测绘已完成,地质勘探等其他各项工作正在按既定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如进展顺利,预计可于年底前完成外业勘察工作,全部可研工作按计划将于2023年6月底前完成。要说怎么就是去年8月中吉乌铁路就有了突破性进展呢?说起来俄罗斯一直把中亚当做自己的禁脔,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怀有相当戒心。去年这突然的进展,可能是因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战事不利,做出的妥协。俄罗斯再乌克兰陷入苦战后,其势力范围有望进一步缩水,芬兰都加入了北约,这中亚也得做出让步,就连海参崴都成了吉林内贸货跨境中转口岸。既然最大的那块绊脚石被搬走了,那么未来中亚和中国的合作会继续升温,比如说经济上不会像现在这样主要在资源和粮食领域,还会有更多合作。东盟和中国开了很多会了,现在已经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了。中亚的经济发展潜力虽然比不上东盟,但应该会在与中国的合作中走向繁荣。到时候西安,作为与中亚合作的桥头堡,也会迎来更多机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中吉乌铁路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中新网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一线城市,人口下降了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下周即将开始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去年,中国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在去年突然改变了。比如去年中国一般意义上的四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常住人口全部下降。其中北京2022年常住人口数量较2021年同期减少了4.3万,上海2022年常住人口数量较2021年同期减少了13.54万。2022年末广州常住人口比2021年末的少了7.65万人。2022年深圳全市常住人口较2021年末减少了1.98万人。虽然被统称为“一线城市”,这四座城市还有较大差异,其中北京和上海是严控城市规模的,人口下降并不算太意外。广州和深圳在外来人口流入方面则要宽松很多,往年每年都有几十万人的人口净增长。然而去年就连广州和深圳都出现人口下降了。其实一线城市人口下滑的趋势,我们去年也提到过。在《用脚投票了,你不抢有的是城市抢》里我们提到,2021年在一线城市里落户门槛最低、生活成本也低的广州,常住人口净增长只有7.03万人。☉数据来源:广州市常住人口数据出炉:一年增加7.03万人这可是一线城市里人口比较容易增长的广州,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就已经断崖式下跌了,考虑到疫情之下,2022年中国人口还出现了负增长,广州去年人口负增长也并不算意外了。当然,可以认为是疫情原因,导致很多人无法去一线城市打工,让一线城市人口下降了,是暂时的,以后一线城市人口还会恢复到增长轨道。但去年还有一个趋势值得注意。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本地农民工1.24亿人,同比增长2.4%;外出农民工1.72亿人,同比增长仅0.1%;同时,外出农民工以省内流动为主,跨省流动同比下降1.0%。也就是说,外来流动人口的流动范围也在逐渐缩小。跨省流动在下降,那么选择流入大城市的外来流动人口也会越来越少。外来人口流入大城市减少的趋势原因很简单,进入大城市的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我们之前在《吃掉一半收入,房子,租不起了》就提到过,一线城市大多数人就不要想买房了,但现在即使租房都很难受了,不仅租金高,而且最租金相对收入也高,北京、上海、深圳的房租甚至能吃掉平均收入的一半。什么你还在说收入?有收入就不错了,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其中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0.4%。至于灵活就业,看看越来越多的网约车吧家人们。另外外来务工人员选择省内流动更多,也是因为省内一体化进展较快,比如社保、医保,省内联动统筹更方便。怎么你问跨省?到时候可就是“臭外地的,来北京要饭了”?我们之前在《出口为什么感觉不行了?》里就提到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不如人意,导致很多制造业岗位流失,放在一线城市这里就是这些产业也会降低成本,迁出一线城市,带走一部分人。多年前的北京冬天就干过主动的事情。而去年广州某个处在风口浪尖上的纺织产业聚集地,也正在面临外迁的抉择。当然,如果从好处想,这些都是产业升级,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么转移到国外,要不转移到国内中小城市。这就看大家的视角了。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农民工回流、远离工厂,制造业全面“用工荒”迫近?_财新网_财新网
2023年5月18日
其他

吃掉一半收入,房子,租不起了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下周即将开始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最近,易居研究院出了一份30城房租排名,分析的是全国30座重点城市的房租情况,这30座重点城市是经济较为发达、工作机会较多、年轻人涌入较多的城市,其租房情况也因此受到关注。这30座重点城市中,2023年5月,房租费用平均为1483元/室/月。注意这里是每一室平均1483元每月,“室”指的是一个房间。想要条件好一点整租,不好意思,价格要贵更多。这还只是平均价格,如果分城市看,北京和上海分别以3846、3603元/套/月的租金断崖式领先,深圳以2958元/套/月的价格紧随其后,又甩开了其他城市1000元以上。当然,租金高低不仅要看绝对值,还要看相对当地工资水平如何。衡量租金相对当地收入情况,可以用房租收入比,即房租占收入的百分比。2023年5月,全国30个重点城市房租收入比为29%,也就是说在这些城市要花三成收入来租一个房间。而且这还只是平均值,具体到某个城市还有更离谱的。比如房租收入比超过或接近50%的有四个城市,分别为北京的55%、三亚的54%、上海的51%、深圳的49%。北京、上海和深圳自不必说,三个一线城市,租金本来就断崖式领先,收入又没那么高,也就吞噬了一半收入。三亚是座旅游城市,收入本就不算高,租金相对收入就高起来。相比之下,合肥、南昌、宁波、长沙和无锡的房租占收入的20%左右,可以说相对健康多了。租金本来就比较高了,支付租金还往往是一次交好几个月的。据调查,将近一半的青年群体采用的是季付租金的方式,还有十分之一的青年一次性提前支付半年的租金,另有将近十分之一的青年一次性提前支付一年的租金。这样一次交好几个月的租金,租金压力就更大了,也难怪有超过六成的青年群体认为租金负担较重。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大城市有七成的新市民和年轻人是靠租房来解决住的问题。这些人里,又有一半是租用私人住房,还有两成是租用长租公寓,也就是说七成是通过市场途径租房。对于他们来说,政府公租房申请不到,自己打工的企业还没资格申请,那就只能出去租房了。而且租房可不止有贵的问题。来大城市租房的多是外地人,本身就相对弱势,租房过程中有可能遭遇中介们花言巧语的忽悠,损失了很多不必要的服务费用。就更别说房东们经常变换收租标准,可遇到马桶坏了、水管漏水、暖气不热等问题,却又没影了。损失点钱不说,心情也搞得很糟糕。另外由于整租价格昂贵,很多年轻人选择和别人合租,可合租有可能会遇到与室友的矛盾,比如和室友的卫生习惯不一样、占用公共空间的矛盾、分摊水电费的矛盾等,这就更闹心了。于是有些年轻人宁愿多付点钱,去酒店长租。长租酒店不收水电费,还有人打扫卫生,没有与室友的矛盾,有手头宽裕的年轻人还是更愿意去酒店长租。至于没钱的,还是得和人合租,忍受狭小的生活空间,还要交比起收入来说并不低的房租——年轻人在大城市租房,真是太难了。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文章用图:图虫创意本回完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出口为什么感觉不行了?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下周即将开始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今年这几个月的出口形势真是跌宕起伏。首先是今年1-2月出口同比下降6.8%,考虑到有疫情和春节的因素,另外全球贸易都不大好,出口同比下降也算可以理解。结果3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4.8%,简直是一下子从ICU出来进了KTV。到了4月份,3月出口猛涨的势头没能延续,出口增速回落至8.5%。如果单看这个数字,中国4月份出口情况还行,毕竟还是正增长,考虑到现在全球外贸都不咋样,已经很难得了。越南4月出口额同比下降13%,韩国4月出口额同比减少14.2%,和这些依赖外贸的国家这么一对比,中国4月份出口额还在增长实属不易。中国出口还在增长,但很多从事外贸的人觉得日子不好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仔细分析出口结构,就能看出一些问题。从出口产品类型看,今年前4个月纺织品出口额下降了0.8%。这是下降的,也有表现好的,比如前4个月汽车出口增长高达120.3%。也就是说,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表现不佳,而产业升级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增长。另外很多工厂真觉得一个小时给14块钱就是正常工价了,如果农民工不想进厂而是去送外卖、送快递,他们宁可机器代人,这也让相关产业吸纳的就业减少。如果从主要国别来看,前4个月中国对东盟、欧盟进出口增长,对美国、日本等下降。很多之前习惯了做对美国外贸的企业,会不适应这种情况。对美国出口减少有美国加的高额关税的原因。不过有些企业也摸索出了其他办法,比如先将货物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再出口到美国,以规避关税。东南亚国家近年来出口有部分就是这种“洗澡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3月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增速高达35.4%,4月则回落到4.5%,这说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有所放缓。这里的一大原因就是美国借道东盟进口减少了,不仅让东南亚国家出口下滑,也让本来借道东南亚的中国出口增速放缓。这可就不是中美脱钩可以解释的了,而是美国本身的需求减少。目前海外采购商库存高企,连库存都还没清完,就更不用说下新的订单了。所以对美国出口不仅要考虑关税,还要想一下,美国什么时候清完库存,需求什么时候恢复。关税可以通过东南亚绕开,可需求没有就怎么也不好办。比较乐观的估计是下半年美国的需求就回来了。但是最近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又闹起来了。为了能让国会提高联邦债务上限,拜登都有可能只是在线上参加定于日本广岛召开的七国集团(G7)峰会了,因为他还要忙于在国内进行谈判。想要让国会提高联邦债务上限,拜登和民主党就得说服共和党,可共和党目前真有可能给民主党上眼药。穆迪分析公司警告称,如果美国不能妥善解决债务上限违规问题,将对该国就业造成灾难性影响。如果这件事上有什么闪失,美国经济可能衰退,到时也就别提什么美国需求恢复了,我们的出口肯定也会受到影响。按理说两党斗而不破,在这种事上不会撕破脸,但现在已经不能按理说了,还是得注意可能的风险。想要关注更多,可以加入我们知识星球。上周我们在知识星球里也提示了一些信息,大家可以多看看。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之前开设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释新闻|美国债务上限是什么?突破上限会造成什么后果?_全球速报_澎湃新闻-The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广州第一民企,大厦崩塌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下周即将开始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5月7日,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分局公告称,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广东圆方投资有限公司等已被立案查处。公安机关已对主要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注意这里的“广东圆方投资有限公司等”显然不只有“广东圆方投资有限公司”一家公司,而是雪松控股集团旗下的多家公司,而这位”张某”,对雪松控股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就是雪松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张劲。至于为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对雪松控股有所了解,就不得不提几年前的事了。2016年,恒大将注册地迁往深圳,这就意味着当时广州唯一一家跻身“世界500强”的民企离开了广州,广州再也没有一家跻身“世界500强”的民企了,似乎是广州继续衰落的一个信号。这个时候,雪松控股突然崛起,营收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2015年,雪松控股营业收入593亿元,2016年飙升至1570亿元,跃居广州民企第一。2017年,雪松控股的营收规模增长到了2210亿元。到了2018年,雪松控股成了“世界500强”,随后其排名也是火箭般蹿升到了2020年的“世界500强”第296位,营收规模增长到了2851亿元。这段时间里,广州的“世界500强”民企总算有雪松控股补位,某些广州本地自媒体对它进行一通吹捧。但我当时对这家公司并不熟悉,也对其飞速增长的规模感到奇怪。尽管我们之前写了很多恒大的文章,恒大资金链也出了问题,但不得不说,恒大的土地储备、房子和汽车工厂都是实实在在的资产,可我实在是不知道雪松控股到底是怎么迅速崛起,有什么过硬的资产,能支撑其飞速发展。当然,雪松控股也并非完全没有实力。其旗下公司是紫金矿业在华南最大的代理商,合作关系稳定,每年合作量在五六万吨。可是每年合作几万吨的量,实在是撑不起雪松控股近年号称的年度200万到350万吨销量、千亿元左右收入。与之类似的还有雪松控股收购的齐翔腾达,2022年5月13日,齐翔腾达在回应深交所问询时承认,在被收购后的几年中,其国内供应链业务超八成的营收都是通过“两端库内转移”实现的。也就是说,雪松旗下公司很多所谓的“供应链业务”,是靠空转实现的,这种空转中,货物甚至不需要出仓库,就已经进行了多轮买卖。在营收暴涨后,2018年,雪松控股从“明天系”手中收购中江信托71.35%的股权,并于2019年完成股权变更和章程备案,将其更名为雪松信托。广州市两家国企认购了雪松控股发行的80亿元永续债,帮助雪松控股完成了这一收购。但监管趋严下,雪松控股想要通过收购信托进一步融资变的困难。而之前雪松控股旗下还设立了诸多理财公司,发行过理财产品,底层资产就是雪松控股贸易的“应收账款”。显然,雪松控股空转的贸易不可能兑现得了这些理财产品,暴雷是迟早的事。自2021年4月起,雪松控股旗下的理财产品陆续出现逾期,但雪松控股还能按时支付利息,到了2022年1月,雪松承认已无力支付利息。去年5月,张劲就被带走了,等了一年时间是要还钱的,如今钱还不上,只能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了。至于广州市国企踩了雪松控股多少坑,目前正在排查。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雪松控股涉嫌非法吸存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美国,让步了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下周即将开始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终于,美国在对华问题上好不容易让了一次步。美国交通部在当地时间5月3日宣布,批准中国航空公司将每周赴美航班从8个增加到12个,与美国航司数量对等,即刻生效。这也是自2020年8月以来,美国交通部首次同意增加中方航班数量。在这次让步之前,以今年4月24日-4月30日这一周为例,中美之间共有33个航班在飞,其中中国飞美国18班,中国航司8班,美国航司10班;美国飞中国15班,中国航司8班,美国航司7班。美国交通部限制中国航司每周8个往返班,而美国航司可以飞12班,却没有飞满。疫情管控放开后,航班恢复仍然较为缓慢。而航班数量锐减,最初就是因为疫情爆发。2020年2月初,美国主要航空公司就与中国断航。此后美国交通部就禁止中国客运航司航班飞往美国,之后才慢慢恢复,一开始还是只允许每周2个中国航司航班往返美国,这个数量简直就是侮辱人。直到2020年8月,美国交通部才把限制放宽至每周8个往返航班。2023年3月起,中国民航局批准增加了每周两个航班,这使得美国航空公司每周可运营的中美航班数量达到12个。但是美国航空公司却飞不满这12个航班,这又是为什么?这有得说起去年爆发的俄乌冲突,这之后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就无法飞过俄罗斯领空。只要坐过中美之间航班的人就知道,中美之间最方便、成本最低的航线还是得飞过俄罗斯领空。此时中国航空公司可以飞过俄罗斯领空,美国航空公司则不能,成本大增,美方就认为这是不公平竞争,一直拖延到现在,才批准中国航空公司将每周赴美航班从8个增加到12个。不管怎么说,中美之间的航班数量可以增加一些了。可是,疫情前中美之间的航班数量比现在多得多,高达每周400班次。也就是说,现在中美之间的航班是大大缩水了。疫情管控期间,外国企业考虑在华投资问题时的一大担忧就是难以到中国实地考察。疫情管控结束后,很多国外企业高管就在第一时间前来中国实地考察。这也就意味着,积攒几年的商务旅行需求,显然不是现在这点航班班次可以满足的——还有很多外资企业高管非常想来中国。因此,国际航班数量恢复,成为之后吸引外资,乃至提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国际航班恢复仍然不足。从四月份的数据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航班恢复速度很快,中国至新加坡恢复率达41.3%,居于首位。中国至泰国航班量周航班量超过400班。东亚地区恢复也很快,中国至韩国、日本航班量仅次于泰国,分别居于第二、第三位。特别是日本航线,恢复率从3月底的8.5%,上升至23.9%。欧洲、澳洲恢复率仍然靠前。分别恢复至32.5%和34.9%,超过平均水平。虽然都还没恢复到半数以上,但已经算是比较快的了,看看和美国之间的航班恢复情况,就知道和其他国家的航班恢复力度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这次的让步,还是太小了。而国内,则要在这种外部环境下搞内外双循环,得有自己的底牌。之前我们在知识星球里提过今年的主线,欢迎大家进来交流。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下周开始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美国交通部批准中国航司每周运营12个中美航班
2023年5月9日
其他

旅游,消费降级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下周即将开始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是有史以来旅游最火的五一假期。线下,人山人海的各大景区,就是这个五一假期火爆的绝佳反映。除此之外,各项数据也印证了五一假期的火爆。据文旅部数据,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都已经比疫情前的2019年多了快两成,怪不得有点名气的景点都是人山人海,连圆明园那种大型室外景点都预约满了。这可能是疫情管控期间压抑了很久的旅游热情被释放,据携程数据,“五一”期间用户飞行平均距离为1638km,约等于上海飞往呼和浩特,出游半径较去年同期增长25%。这说明远距离旅游又多了起来。相应的,疫情管控期间火爆的露营,现在已经没了热度——能跑到远方去玩,又何必城郊露营?毕竟旅游就是从自己玩腻的地方去别人玩腻的地方玩,那当然还是越远越好。可是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五一假期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却只比2019年同期的多了一点点。这说明,尽管旅游的人多了很多,可每个人在旅游上的花费并不多。比较极限的玩法是各大视频平台上的“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大致就是大学生在短时间内玩遍一个城市,挑的多是免费或是低价景区,吃遍当地网红小吃,时间卡得准的话一天内往返甚至不需要留宿。这样的“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能火,主要还是大学生人多有闲又喜欢玩,之前封校也憋坏了,如今报复性旅游,经费又少,可体力很好,所以这种暴走式、打卡式、时间短、花钱少的旅行。当然,也不能小看大学生,虽然他们人均花钱少,但在互联网上声音大,很容易带火某个旅游区。比如最近爆火的淄博,最初就是大学生在短视频平台上带火的。即便淄博被带火了,其主打的物美价廉的旅游模式,仍然让淄博旅游人均花费较低。据去哪儿估算,山东淄博烧烤人均消费50元,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750元。同样是工业立市的三线城市,柳州的螺蛳粉人均20元都能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975元。就更不用说成都这种二线城市,旅游业发达,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门票50元就能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1450元。淄博旅游物美价廉,在今年爆火,也是正好顺应了旅游人多但人均花费降低的趋势。淄博并不是什么知名旅游城市,但拿得出两元一根的肉串。当出来玩的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意识到自己手头上那些钱根本买不起房,但能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随便玩还绰绰有余,那这部分人都会选择不怎么花钱的旅游。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消费降级,毕竟花费少了。但这也可以说是旅游回归本源——以比较少的花费,见到更大的世界。再说了,以前花在旅游上的钱,到底花哪里了?谁还不是个冤大头?为啥淄博烧烤便宜,还不是营业条件宽松,租金低廉?很多所谓的网红小吃,贵就贵在租金上,让消费者承受了很多不该承受的成本。淄博开了个好头,把这部分成本抛掉不少,能让人吃个实惠,以后可能有更多城市效仿。比如最近,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条例允许街道办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也就是说,看上去高大上的一线城市深圳,也可以摆路边摊了。连深圳都开这个头了,其他城市,还摆什么架子呢?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下周开始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参考资料:景点门票、火车票一抢而空,这个假期注定人潮汹涌|界面新闻
2023年5月8日
其他

五一调休,害惨了打工人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下周即将开始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今年“五一”假期通过调休,是连续五天的长假。这是疫情管控放开后的第一个“五一”假期,还是连续五天的长假,就注定了国内旅游市场的火爆。出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旅游人次有望达到2亿人次。国内热门城市机票提前预订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酒店提前预订量更是较2019年同期增长4倍。但是这样一个长假,打工人却未必高兴。这是因为,连续五天的“五一”假期,在此前一周的周日打工人还需要上班,最近一周的一个周六打工人还要上班,也就是说把两个周末的休息日拼凑上去才有的连续五天假期。而在此前的一周,打工人需要连续上六天班,让人十分疲惫。见到此情此景,甚至连专家都表达了同情,说长假或小长假前后出现连续工作超过5天的情况,对劳动者来说就会比较辛苦,所以大家可能会对此有意见。法定节假日作为一种立法,应具有稳定性,应该稳定节假日时间,不应该频繁调整,一年一变。这种不符合人性的调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就得从长假最开始出现讲起。1999年就开始通过调休来凑出每年两个长假,“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当时推出“五一”和“十一”黄金周的一大原因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尤其是旅游业消费。从结果来看,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2000年第一个“十一”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而且这样的长假,也让人养成了长假出去旅游的习惯。之后节假日调整也出现过几次改变,比如2008年起,“五一”长假被拆分,放假格局变成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以及缩短的“五一”和保持不变的“十一”黄金周。又比如2013年,中国假日办面向全国公布了三套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当然,这次征求以及那也被吐槽为“换汤不换药”,因为三套方案并没有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而且“调休”凑长假也没有消除。节假日长而且集中还有其他问题,比如全国民众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出门旅游,知名景点挤得人山人海,可能会超出景点的接待能力,也让游客体验很差——好不容易出趟门可不是出来数人头的。旅游越来越痛苦,有些旅游景点的食宿还会趁机加价,让游客玩得闹心,大家也就逐渐对长假疲劳了。想到为了凑长假还要牺牲之前的休息时间,就更加难受了。当时除了提出长假,也提出过带薪休假,可是以国内企业的条件,带薪休假对于打工人来说实在是太难实现了。所以现在仍然会有凑长假,大家集中出游,体验不佳的情况。随着经济发展,大家有了更多的心思和钱出去玩,旅游本应成为提振内需的有利手段,但是过去的办法,也就是凑长假,显然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了。民众需要更多更灵活的假期,需要更多带薪的假期,而不是硬凑出来的假期,这样这个假期过得不好,工作起来也很痛苦。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4不定时开设一些自学课程,比如下周开始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前沿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今年“五一”,旅游市场有哪些新特点-新华网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越南真的出口垮了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下周即将开始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注意看,这个国家今年一季度整体出口同比下降11.9%,其中电子产品出货量同比下降10.9%,纺织品和鞋类订单甚至下降了70%到80%。要知道这个国家去年大部分时间里经济表现出色,出口稳健,吸引大量外资涌入,甚至货币都保持了很长时间没有明显贬值,以至于被某些人吹嘘成很快就要变成发达国家。结果这些人都成了反向指标,把这个国家硬生生吹衰了,一季度GDP同比增长3.32%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我们搞了个GPT学习计划,带你一起学习,速来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不定时开设一些重要的自学课程,比如下周即将开始的AI办公工具学习课程。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最近,ChatGPT所属公司OpenAI在联合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提到80%的美国劳动力至少10%的工作任务将受到ChatGPT影响。八成劳动力受影响,这么吓人的吗?有人会说,这ChatGPT在国内都不能直接用,我根本就不用担心它会影响我的工作。这么想就错了。ChatGPT在内的多种AI工具已经通过很多种方式,影响到了我们的工作。举个例子,一些电商相关企业开始接入ChatGPT,目前使用ChatGPT的跨境电商业务包括人工智能选品、图文和视频广告素材制作/广告语智能输出、广告智能投放、智能客服回复等方面。可以预见的是,相关工作所需岗位肯定会因为节省成本而削减。已经有券商在按计算器,如果上述岗位年人均薪酬约5万元,则每优化200人的人力投入,年均节省利润超1000万元。在真金白银面前,企业会怎么选择,不言而喻。当然,情况也未必有那么悲观。OpenAI的报告中还提到了,对于现有GPT技术和应用,只有3%美国人超过一半以上的工作任务可以被GPT技术简化。然而AI相关工具还在不断进化,而即使是3%的岗位落在具体的人头上也是失业风险。我对此也很担忧,问了ChatGPT这个问题:“人类怎样才能避免被ChatGPT和其他先进的AI取代而丢掉工作?”它的回答是:“要避免被ChatGPT和其他先进的AI取代,人类可以:1.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造车这一波,还有蛋糕可分么?

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对于重大时间节点的提醒,以及投资上的必要分析,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面展开讨论。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近期,关于造车资质收紧、代工或买“壳”来获得资质的大门即将关闭等言论在网上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甚至市场的关注。在新能源汽车造车浪潮的此起彼伏下,主管部门曾出台过支持措施以鼓励发展,但也出现了产能过剩、项目烂尾等问题。虽然在之前造车资质发放收紧时不少企业通过代工或买“壳”来推进自身造车计划,但未来是否可行令人担忧。不过,相对于收紧的做法,一些专家建议应放开准入资质,以市场竞争来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造车浪潮此起彼伏下,造车资质管理呈收紧迹象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贯彻及“双碳”目标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节能环保相关产业发展愈发迅猛。除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高居全球榜首外,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也连续8年位居全球首位。按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所言,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估将突破30%,规模将近900万辆,如果按照80%的产能利用率来计算的话,那就是今年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约存在1120万辆的需求空间。考虑到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除传统车企、初创企业入局新能源赛道外,华为、小米、家电巨头创维甚至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瑶集团等企业也跨界加入新能源造车潮当中。对于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而言,在车机互联的造势下,打造属于自己的汽车与手机进行联通,依靠已有的智能化技术发展智能化汽车、新能源汽车也是长远的合理布局。而家电巨头创维、海尔等也从不同路径切入汽车行业,均瑶集团宣布跨界造车乃至五粮液也宣布造车成功,似乎要印证那句话“新能源车的门槛似乎只剩下了钱”。就说说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瑶集团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当然也不是只靠一己之力,毕竟借助在航空领域的优势发展到覆盖航空、陆地两大主要场景,它还是与云度汽车进行了合作。对成立于2015年的云度汽车而言,其虽作为国内较早造车新势力公司代表,但由于市场竞争、自身产品力不足等原因,近几年云度汽车的财务与经营发展陷入了困境,均瑶集团的出现刚好能给它发展机会,而反过来均瑶集团也能利用云度汽车已有经验更好地完成入局与发展。就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逐渐成熟的法规政策、供应链、人才、技术等情况看,一些人认为诸如均瑶集团在内的跨界企业现在入局还不算太晚。但近期,因看中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前景而入局的企业还是要谨慎了,因为一旦后续无法获得造车资质,即使有车也很难卖出去。2022年12月,火星石科技旗下NIUTRON汽车发布声明,称由于自游家NV汽车短期内无法交付,其将开启全额退款。为补偿支付了意向金的用户,其还将提供一台NV汽车车模及200元星巴克消费卡作为补偿。有人计算,就星巴克消费卡的补偿,就会产生487万元以上的支出,也难怪有网友调侃星巴克成了“躺平”式赢家。究其背后,或许是由于汽车生产资质的问题。由于火星石科技无法取得汽车生产资质,自游家NV车型由大乘汽车负责生产,但因债务因素而导致工厂停工的大乘汽车最后还是表示因自身原因NV在短期内无法交付。而在这家公司出现问题后,近期网上又传闻“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已经不允许销售,只能注销;蔚来成为最后采取一个代工厂路线的车企;以后将不会再有新造车公司”,不免引发议论。若真如传闻所言,或哪怕汽车生产资质的发放出现收紧现象,那想要闯入新能源赛道的公司后续道路可不轻松。“松绑”下产能利用率容易过低,政府也要“担责”关于汽车的生产销售,国内企业如果要申请汽车制造资质,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等有关部门的行政许可。但如上提到的,近几年国内相关部门一定程度上收紧汽车的生产制造资质审批导致了不少新企业暂时无法取得相关资质。事实上,为鼓励新能源汽车与造车新势力发展,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也曾颁布过不少支持措施。2015年,“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纯电动乘用车科研生产”,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在符合有关规定下,允许新建企业生产纯电动乘用车,并对其投资与准入管理作出了规定。据了解,虽然当时互联网造车企业较少涉及该领域,但当时约10来家以传统车企或零部件企业为背景的公司都获得了上述生产资质。2017年主管部门虽对该资质中止了审批,但2018年后,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汽车业五年开放时间表”,表示中国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施过渡期开放,利用2018年-2022年5年的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在这样的开放性规划下,2018年,国家发改委也颁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其中明确“汽车整车和其他投资项目均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实施备案管理。其中,汽车整车投资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备案”,准入方式从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放松了要求。但随着后续政策放开与政府的招商引资支持,新能源汽车项目“遍地开花”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其中,汽车产能利用率就发生了很大程度的下跌。比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19年近3成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20%。即使发展到2020年,一些地方的产能利用率还是很低,如江苏省2020年的汽车产能利用率仅近3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这背后,和当时新能源汽车的无序扩张、政府的胡乱投资脱不了干系。一些地方政府为推动当地产业发展,不仅大力提供各种优惠吸引相关汽车企业,还产生了违规为汽车投资项目提供税收、土地等支持政策的隐患。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府财政补贴的支持下,各种资本涌入赛道,但随着补贴比例的减少甚至取消,不少企业出现了资金问题,项目烂尾,在占用了大量市场资源的情况下也浪费了不少政府资源。另外,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04次,涉及车辆448.8万辆,截至2022年末,国内已累计召回汽车共9578.7万辆,背后反映的则是我国对汽车高质量的要求。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状况百出”的情况下,基于对汽车安全性、高质量的追求,收紧汽车生产资质也不难理解。代工和“买壳”也面临风险而近几年乃至现在,在汽车生产资质收紧、新企业或跨界企业难以自行造车的情况下,不少企业也“另辟蹊径”选择“代工”或“买壳”的方式打造自家汽车品牌。目前,市场上就有不少知名企业选择代工方式。2016年,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签署了《制造合作框架协议》,确认江淮代工一期产能5万台的计划。作为蔚来汽车的代工企业,江淮汽车帮蔚来汽车生产了几款量产车型。而2021年,随着江淮汽车和蔚来控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公司进军智能电动车整车制造领域也意味着双方合作更进一步。此外,作为汽车领域全球最大的供应商之一,麦格纳也为奔驰G级、新宝马5系等车型代工生产。2018年,为解决尚未获得监管机构的汽车装配许可证但却计划年底开始生产和销售第一款SUV车型的问题,奇点汽车急需代工厂帮助,亦与北汽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代工生产也得过官方认可与支持。2018年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中提到了“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2020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及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也表示“有序放开新能源汽车生产,推动自检自证,实行品牌授权试点”。但近期,网络流传的造车资质管理收紧消息中,却提到了“代工”、收购“壳公司”等“曲线造车”的大门存在关闭的可能。据悉,2021年11月推出首款电动微型车的轻橙时代原计划由一家重庆车企代工,但这一计划并未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其经营一度陷入困境最终被收购。另外,2022年初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也要求委托企业和受托企业都需通过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即双方都得具备相关资质。如此一来,不少行业内人士认为代工造车政策的“大门”基本关闭,想通过“代工”进汽车领域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而买“壳”进入汽车领域也存在风险。“买”壳往往指造车势力通过收购重组有资质的车企来让自身也获得造车资质。如威马汽车曾花费近12亿元收购大连黄海和中顺汽车,顺利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理想汽车也花费了6.5亿元收购了另一家汽车公司100%的股权获得生产资质,就连原本依赖海马汽车代工的小鹏汽车后来也收购了福迪汽车。这样通过收购重组获得造车资质的方式虽不被主管部门明令禁止,但收购方除了在收购时需要付出一大笔资金外,也可能面临债务承担风险。不少情况下,被收购方由于自身出了问题才将自己“卖出去”,如威拜腾汽车虽以1元价格收购了一汽华利汽车,但也承担了其近8.5亿元的债务。而由于前期大部分资金投向了资质收购与工厂建设项目,威马汽车目前的资金链、经营情况也存在风险。正如所言,一些“死”了的企业在被并购时还能凭借自身造车资质卖出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价格,是不应该发生的事。争论下,放开资质准入等操作是否可行?就目前来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下,想进入汽车领域或进一步拿到造车资质的企业并不在少数,故相关部门是收紧还是可能放松资质发放自然成为业内不少人士关注的重点。关于近期网络传播的“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已经不允许销售,只能注销;蔚来成为最后采取一个代工厂路线的车企;以后将不会再有新造车公司”的消息,一些人反而有不一样的看法或建议。为在新形势下把握住汽车产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推动汽车强国的建设,探索汽车产业现代化道路,在国内汽车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下,将于2023年3月31日至4月2日期间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将在北京召开。而在此之前的专家媒体交流会上,苗圩认为利用产能过剩控制汽车准入资格是一种“南辕北辙”的做法。其认为市场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能过剩会引发市场竞争,且目前国内局部投资过剩也并非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对过剩的问题,应遏制上面提到的政府为促进地方发展而冲动或过度投资汽车领域的行为。就目前汽车行业已从核准制转为备案制来看,他认为还可借鉴证监会的注册制改革手段,让汽车行业从审批逐步过渡到注册,避免让造车资质成为股市的“壳”,有利于更多汽车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在汽车准入资质的发放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也建议放开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准入,这样允许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有利于缩短行业的试错过程,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对关键标准的把控必不可少。面对过度投资带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能过剩等乱象、不少企业难以获得造车资质耽搁了造车进程甚至陷入经营危机的情况,上述的建议也有可取之处。但作为日常交通工具,相关部门还是得严控汽车安全性与质量以避免群众的生命受到威胁,尤其是在一些造车新势力和新车型刚发展不久的阶段。另外,既然提到了汽车行业,除资质获取问题,或许还应该关心一下芯片产业及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据了解,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大概就要1500颗芯片,为智能手机所需量的10倍左右,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占比超过60%、美国等国家对中国芯片产业的限制情况下,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也关系到取得造车资质后的车辆生产与成本控制问题。可以说,就汽车行业,需要关注的问题可不少。而关于造车资质是否收紧,传闻是否真实还未有官方定论,至于后续走势如何、专业人士的建议是否可行,或许可以先看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的专家将会如何说。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登录并点击“立即加入:100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100星钻”其实就是支付100元。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中国的绿色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23/03-17/9973554.shtml陆空联动?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瑶集团官宣跨界造车!新品火速上线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宝马奥迪们,绷不住了

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对于重大时间节点的提醒,以及投资上的必要分析,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面展开讨论。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2023年,自新能源车“国补”取消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度遇冷,为了抢占市场,从巨头特斯拉开始,电动车企们纷纷开始降价。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和“国六B”排放标准的实施日期的逼近,从东风点燃“第一把火”到“BBA”三巨头纷纷放下身段让利消费者,这场降价潮逐渐席卷燃油车市场,甚至传导至二手车市场。虽然短期降价带来了大量消费者和订单,但大幅降价对行业和企业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对于车企来说,要想走得更远,最重要的是靠技术创新去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国补”取消,市场遇冷新能源汽车纷纷降价抢占市场2023年伊始,持续13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以下简称“国补”)政策终止。随着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和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取消,叠加春节假期等淡季因素,2023年1月中国车市承压较大。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狭义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为129.31万辆,同比下跌37.9%。市场承压之下,中国车市开启新一轮价格战。特斯拉直接放出大招,率先在国内进行降价,部分产品给出入华以来最低价。随着特斯拉打响了新能源汽车降价的第一枪,自1月底以来,新能源汽车降价潮似乎来临,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跟进并推出购车优惠。从2月开始,蔚来汽车实施新的优惠政策,所有车型可享1.99%的低费率金融方案,另外,“866”SUV可享全系3年免息方案。事实上,1月底以来加入降价大潮的不止蔚来汽车,极氪、沃尔沃、比亚迪等都开启了“花式降价”模式,形式包括配置免费或优惠选装、保险补贴、交付激励、订金膨胀等。1月31日,极氪汽车推出了极氪001的开工限时福利,全系车型极境蓝外饰限时免费选装、空气悬架套装限时优惠,这两项加起来优惠金额达1.72万元。另外,YOU版车型购买极氪汽车合作的品牌保险,还可限时享受40000极分/辆的保险补贴,这相当于4000元优惠。无独有偶,五菱汽车也在1月31日宣布,旗下新能源小车宏光MINIEV推出限时优惠:2023年3月31日前,宏光MINIEV的起售价调整为2.98万元,相比优惠前降低了3000元,其余车型的价格则保持不变。传统豪华品牌沃尔沃也加入了新能源汽车的降价潮。2月1日,沃尔沃宣布,3月底之前,消费者在沃尔沃天猫旗舰店支付C40及XC40纯电版车型的5000元订金,即可在支付尾款时享受5000元抵扣25000元的订金膨胀礼,相当于降价2万元。2月中旬,比亚迪则发布秦PLUS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这2000万人的童年,都是残缺的

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对于重大时间节点的提醒,以及投资上的必要分析,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面展开讨论。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常年来,人们都把眼光聚焦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殊不知,"城市留守儿童"也是亟须正视并给予正确关爱的群体。和农村留守儿童相似,城市留守儿童也存在父母长期陪伴与关爱的缺失的问题,部分父母因各种原因将子女交给祖父母照顾,但是父母的角色不可替代。针对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孤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发力。留守的是儿童,失守的是幸福每5个城市孩子中,就有1个是城市留守儿童1994年,《瞭望》杂志首次提出“留守儿童”的概念,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导致一些被“留守”在农村的孩子只能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者是由其他亲属监护,“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应运而生,且数量呈现攀升的趋势。例如,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留守儿童从2290万人增加到7000万人。说到留守儿童,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到这样一幅画面:村头老树下,一个农村孩子满含期盼地给在外打工的爸妈打电话,“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呀?”但在农村留守儿童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孩子也是常年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却一直被主流舆论所忽视。他们就是城市留守儿童。虽然“留守儿童”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地区的留守儿童受关注度较小。城市留守儿童一般是指非农业户口且生活在城市的,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时间较长,或者虽然和父母每天生活在一起,但因父母对子女的关怀与照顾缺失,精神上留守时间较长的儿童。和农村地区相比,城市留守儿童生活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诱惑也更多,在父母长期性的监管和引导缺位的背景下,城市留守儿童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2015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0-17岁的城镇留守儿童已经超过了2800万,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在1.33亿中国城镇儿童里,城镇留守儿童的占比高达21.2%。在2020年的热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男孩忙碌完一天的学习与功课,回家还给自己做了饭、收拾了家务。直到临睡前,母亲才匆匆赶回家。看到儿子还没睡,母亲有些高兴,赶紧给儿子冲泡了一杯牛奶,并且送到儿子嘴边,似乎这样可以略尽一点家长的责任。只是这位母亲丝毫不知道:成绩出色的儿子因为缺少高质量的陪伴,变得内向,在学校里常受人欺负,但儿子却不愿和母亲过多交流。无独有偶,《第二次拥抱》里的小女孩潇潇也因为是城市留守儿童导致不善沟通、受了不少委屈。可见,关于城市留守儿童的孩子角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剧中。据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32个城市隔代抚育的调查显示,曾经拼尽全力让孩子们到城市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的父母们,不知不觉中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了城市留守儿童。如果说农村留守儿童是在和远方的城市“争夺”父母,那么对于城市留守儿童来说,虽然父母就在身边,实际上却要和工作、加班、社交、情绪……“争夺”父母的注意力,而这些均是中国三千万城镇留守儿童所面对的。这些孩子无论身处南方或北方、沿海或内地,都有着近乎相似的境况:较为优渥的物资条件、被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顾、父母长期缺位……看似幸福的物资条件不等于孩子内心也会获得幸福。城市留守儿童的教育转移:从父母到祖父母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城市留守儿童可以分为显性留守和隐性留守。显性留守即近一年内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以及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陪伴的儿童。隐性留守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界定:其一,陪伴时间不足;其二,虽然有足够的时间,但陪伴者并没有全心全意陪伴,如陪伴者在家较少关注子女,以及陪伴者在陪伴子女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其三,虽然陪伴者全心全意的陪伴了子女,但其陪伴方式不对,几乎不和孩子拥抱、谈心等。在父母没有时间或者精力给孩子提供足够陪伴的情况下,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部分甚至全部依赖家中的老人,这种由祖辈代替父母对孙辈的隔代抚养和教育被称为隔代教育。近几年,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攀升,隔代教育逐渐成为子女教育的主流方式之一,且其占比还在不断扩大。有关研究表明,城市规模越大,经济越繁荣,隔代教育的比例就越高;儿童年龄越小,隔代教育的参与时间就越长。隔代教育有利有弊,一方面,许多年轻的父母整天忙于打拼,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而祖辈赋闲在家,比年轻父母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而且祖辈照顾孩子能减轻年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需要关注隔代教育的不利影响。首先,部分祖辈只关注幼儿的身体成长,认为有吃有穿就能健康成长,而没有正确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社会交际等技能。其次,部分祖辈盲目自信,相信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能够完全满足抚养、教育幼儿的需要。有的祖辈习惯以老经验解决现代社会幼儿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这使很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容易使幼儿教育偏离正确轨道。最后,由于老年人的年龄特征,部分祖辈受到精力不足、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减弱等因素影响,在学习新的育儿知识时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幼儿教育的需求。中国文化中家庭融合明显,结构分界不清,祖辈是可以帮助照料孩子,但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情,隔代教育会出现家庭成员错位和父母角色缺失等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不论工作多么忙碌,社会责任多么重大,都应该重视与孩子的相处。对于亲生父母来说,抚育子女是责任,也是义务,抚育不只是保证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爱的倾注、心灵的抚慰、精神上的勉励和行为上的示范和督促。缺少父母的陪伴,问题随之而来“心理孤岛”现象的出现一个完整而幸福的人生,童年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的,“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和农村留守儿童相似,城市留守儿童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为显著的便是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心理孤岛”现象。心理孤岛,又称为孤岛心理,是基于心理学上的“孤岛效应”而衍生的词汇,是个体心理自我封闭的一种状态,不愿意融入群体,从而导致个体出现“喜悦无人分享、痛苦无人关注、利益无人在意”的状态。一般而言,有“孤岛心理”意识的孩子,有内向、沉默不语等外在表现,有焦虑、自卑等内在心理特征。有研究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心理疾病的检出率高达21%,也就是说:约21%的留守儿童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为焦虑、敏感、自卑等。另一项针对四千名儿童的调查显示,和非留守儿童相比,有3007名城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其中33.3%的孩子表现为内向、胆怯,不善与人交往;18.9%的孩子表现出任性、自我中心、自私等特点;4.6%的孩子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特点。由此可见,“心理孤岛”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而这种心理现象的外在表现,是留守儿童“不合群”、沉默寡言,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这种心理现象还会导致其在成长过程中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相比较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城市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更为优越,尤其是一些父母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留守儿童,多数父母会用经济的手段弥补爱的缺失,因此部分城市留守儿童拥有丰厚的物质条件。但这种丰厚的物质条件于留守儿童而言并非好事:部分城市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手机依赖、网络成瘾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家庭智能手机、电脑、平板、互联网的普及,为留守儿童玩手机游戏、网络游戏提供了硬件支撑;同时,留守儿童父母长期缺位,使得孩子拥有大把的时间“研究”各种手机和网络游戏,久而久之,手机依赖、沉迷网络的问题自然而生。其次,城市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长期缺失爱与陪伴,他们出现了多疑、敏感和孤独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会导致留守儿童在面对新环境时缺乏安全感,进而出现环境适应差的问题。最后,如果童年被忽视、缺乏关爱,城市留守儿童未来的成长路上会为此埋单。已有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忽视/缺乏关爱、严苛/控制和冲突/家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留守儿童占比日益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习惯问题,都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如何最大程度降低“留守”对儿童的伤害?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如上文所述,城市留守儿童因长期爱与陪伴的缺失而衍生出了“心理孤岛”现象,“心理孤岛”的存在又衍生出很多其他问题,如城市留守儿童手机依赖、网络成瘾、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甚至引发抑郁症等。针对以上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都应该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在家庭层面,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对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健全儿童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因为长期的亲子分离而导致的“情感饥渴”,因此父母应该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生活的时间分配,增加陪伴子女的有效时间,尤其是作为父亲的一方。即使由于工作原因外地务工,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子女沟通,加强亲子交流,父母要大胆表达对孩子的爱,多增加与子女拥抱等肢体上的互动。与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较,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家庭环境变化影响导致心理偏差,故为子女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深入解读城市留守儿童家庭,可以发现除了“工作”这一主要因素,“离婚”也是导致儿童“留守”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城市地区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因父母离婚而“留守”的儿童也逐年递增。但即便父母双方选择离婚,在其家庭“形散”的现实面前,父母更需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子女关怀,在道德教育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履行赡养子女的义务和责任,让其在有爱的环境中成长,消除“心理孤岛”问题。在学校层面,良好的家校协同对于矫正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是非常有帮助的。学校应当建立可持续的家校协同平台,完善家校协同教育的内容,健全家校协同活动的沟通反馈和评价制度,让家长获取子女更多的在校动态信息,家校双方合力帮助子女健康成长。同时,学校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以及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这部分子女的关爱和管理,一旦他们出现非善意或非正常的行为,要第一时间纠正和引导。在社会层面,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问题,也与政府的服务密切相关。政府可通过一些补贴政策和鼓励手段,来加强非政府组织在留守儿童社会教育方面的参与度,强化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针对城市留守儿童,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可以建立关爱、帮扶机制,完善城市留守儿童管理服务机制,建立城市留守儿童社区基地,如蒲公英之家,还可以创办假日学校、家长学校、亲子活动中心等,延伸和补充学校的教育,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长时间的亲子分离和情感上的疏远淡化了亲子关系和家庭观念,形成了城市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并可能对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要从根源上解决城市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需要父母、学校和社会三方通力配合。在强化父母责任的同时,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积极发挥学校的教育和政府的引导作用,给予城市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关丽萍.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孤岛”现象及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22(24):7-10.宋美喆,万媛丽,刘文霞.城市留守儿童的成因、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湖南省长沙市城区的调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1):79-82.吴茗.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你不干,有的是印度人干

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对于重大时间节点的提醒,以及投资上的必要分析,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面展开讨论。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在“印太战略”和疫情扰动下,印度的电子产业出现崛起的趋势。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的经济增速优于世界Top4经济体,印度市场是世界经济中不可多得的“蛋糕”。在莫迪政府的扶持下,国内产业链不断完善,且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对华的敌视意味浓。目前中印关系复杂但可控,宜对印化敌为友。印度电子产业崛起,内外需不断加强2023年3月初,网络上流传着一张刘扬伟与印度总理莫迪的握手照片。刘扬伟是著名企业富士康的董事长,这被外界解读为富士康新增印度投资的信号。尽管这一消息被富士康内部人士否认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最近几年印度的电子产业正在处于崛起的阶段。受到中美摩擦和疫情的影响,以苹果为代表的全球电子企业正在将部分产能从中国迁出。在苹果的强烈推动下,果链企业被迫将产能迁往印度和越南。其中越南工厂数量由2018年的14家增至23家,印度工厂数量由2018年的7家增至9家。从数量上看,似乎印度并不占重要地位,然而印度承担了更为核心的产品线。目前越南主要生产AirPods和少量iPad,而印度2017年生产iPhoneSE,2020生产iPhone13。从趋势上看,印度2020年生产的iPhone仅占全球产量的1.3%,到2021年上升到3.1%。2022年9月26日,苹果宣布开始在印度生产刚发布不久的iPhone14,这也是苹果首次在新款iPhone手机发布的第一年就在印度生产。根据Counterpoint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有钱人,润新加坡了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对于重大时间节点的提醒,以及投资上的必要分析,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面展开讨论。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之前在《这次真是要拼了!再不拼来不及了》里提到,为了吸引人才和投资,香港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香港这么急着抢人,人口减少是一大原因。截至2022年末,香港人口为733.32万人,与2021年的740.15万人相比减少了6.83万人。如果说去年香港人口减少有新冠疫情的原因的话,那么疫情没有横扫香港的2020年和2021年,香港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其中约三分之二属于高技术劳动力。新加坡2020-2021年人口也是连续下降,2021年总人口更是同比下跌4.1%。所以新加坡也有着急迫的抢人动力。在抢人上,新加坡快了香港一步。香港今年才提起将引入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还打算排除内地人,然而新加坡早在2004年就推出全球投资者计划并延续到最近。换句话说,投资新加坡就有机会成为新加坡公民,这对一些富人是很有吸引力的。新加坡星展私人银行2021年发布的《治理与传承: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这个铁饭碗要被打破了?

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对于重大时间节点的提醒,以及投资上的必要分析,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面展开讨论。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随着不少地方近年陆续出台“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相关政策,近期中小学老师将不能再“躺平”又引起了市场关注。一些人认为该机制会打击教师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但不少言论也认为有利于淘汰“不合格”教师,优化师资资源。一定程度上,该制度的确更易于调动教师并解决地区教育资源不平衡、教师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但关于“谁来考核、考核什么、怎么考核”还是得慎之又慎以保障公平性。从高校的“非升即走”到中小学老师的“末位退出机制”之前我们在《体制内待遇下降,年轻人还是挤破头考编》中提到了近年来国内考公考编的激烈情况,作为事业单位编制之一的教师岗位的竞争也同样激烈。当然,并不是被录用后就能安安稳稳地享受这个“铁饭碗”了。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末,外国就已经提出“非升即走”制度,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国高校前几年也广泛兴起了“非升即走”的现象,即要求青年教师在规定的聘期内达到约定的考核标准进而晋升,否则将面临被解聘、离职的境地。而近期,中小学教师的“退出制度”也备受关注,引发了不少争论,似乎从高校的“非升即走”到中小学老师的“退出制度”都在说明,如今的时代教师也不能随意“躺平”了,一不小心这个“铁饭碗”可能就破了。今年2月,《贵阳贵安教育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发布。其中在工作作风攻坚方面,该方案提到要实施教师综合考核,实行末位排名,建立“首次取消目标绩效,再次调离转岗、三次落聘退出”的机制,增强教师责任感。这也就意味着在这种“末位退出机制”下,以后如果经常在综合考核中“吊车尾”的老师将面临调岗甚至退出岗位的风险。而这自然也不是我国首个关于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相关方案。2022年11月,宁波市教育局就发布过一则关于《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该意见稿中提到,“对未能聘任上岗、考核不合格、违反师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胜任(坚持)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予以退出”。时间再往前回溯,2017年,黑龙江省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则是“按照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原则,推进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在此之前,宁夏、成都市教育局等也建立了教师退出机制以优化教师队伍,解决当时乃至目前尚存的一些教育问题。关于这些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各个省市的具体实操有所不同,也算是在定期注册制统一约束下的灵活“配套措施”。2013年,教育部就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文件,其中就提到了要对教师入职后从教资格进行定期核查。中小学教师资格实行的是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在定期注册方面不合格或者逾期不注册的人员,将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近期来引发大众热议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显然因各省情况差异而灵活得多,当然整体也是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虽可优化队伍,但也易加重考核压力与“唯分数”论等问题随着近年来就业竞争压力加剧,除公务员外,教师编制也受到不少人“青睐”,故近期诸如公务员降薪、中小学教师“铁饭碗”不保的消息也极易引发关注。但对于多地都在探索或推进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一事,其如同之前高校“非升即走”政策一般,也引发了不同的争论。在高校实施“非升即走”制度后,有人认为该制度是对青年教师的压榨,施加了过大的考核压力,也有人认为这有利于激励青年教师并在一定程度上灵活地节省人力经费。经时间证明,一些青年学者在压力下脱颖而出,也有不少高校对此进行了深化改革,以更易令人接受的方式来推动青年教师科研的积极性。而关于此次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事件,不少地方仍处于探索阶段,是否有成效或有何种成效还有待时间考验。目前,认可该退出机制的一方认为这有助于优化教师队伍,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并提高教育质量。不可否认,一些中小学校的个别教师存在着师德失范、教学质量差、业务能力低等问题,严重时不仅会危害学校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在一些乡镇小学中,一些青年教师并非热爱教育事业,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负责的行为。但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一些具有不良示范作用的老师难以调动,在工作积极性不高、领导管不动的情况下,总留下“烂摊子”让别人收拾。另外,目前国内新教师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某小学教师曾提到,以语文学科面试为例,在所有面试者统一讲述同一篇课文的情况下,由于目前已有尤为专业的相关培训及应试方法教学,难以真实评判应聘者的真实教学水平。故在不少地方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出来后,不少言论支持这一机制的探索与落地,以借此优化教师队伍。或更直接地,连大众一致认为的“铁饭碗”公务员都有退出机制了,那中小学出现教师退出机制也不足为奇。而相反,在这一机制下,一些人则认为这样的退出机制会影响到教师在教育上的积极性,并加重他们教学之外的考核压力,更易促使他们在学生身上践行“唯分数论”的观念以顺利通过考核。对一些优秀高校毕业生而言,如寻求公务员的安稳性一般,其进入中小学教师团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认为教师岗位“稳”,一年还有几个月假期,临老退休后的待遇也不错。但若全国普遍推行“教师退出机制”,一定程度上会消退这些青年的热情。且对一些在职的教师而言,也易产生“跳槽”的想法。而对于那些接受教育的学生而言,频繁的教师资源变动也不利于师生深入交流沟通,在适应力有限的情况下,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关于这些担忧,一些言论已作出回应。目前很多地区中,能成为教师的人已“过五关斩六将”,本身具备一定素质,而该退出机制只是淘汰“不合格”教师,并非“一刀切”。整体而言,退出机制的实施并不会在大方向上影响教师工作稳定性。利于解决两个“老大难”也是好事另外,实施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也有利于解决不少教育难题,如教师调动难、编制配置的结构性失衡现象。据了解,在人事调配权、财物支配权方面,自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这两方面的权利被上收至了教育局。故当学校面临个别教师对教育不负责、师德不正时,校长也难以调动公办教师配合工作。如此也出现了中小学教师内部两极分化现象。一些老师在学校承担着过重的教学压力,工作繁忙,而一些老师则可随意“躺平”,反正也“管不了”。不过,当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有了明确的政策规定后,那些教育态度不端正或教育能力差的“吊车尾”的“躺平”教师或许就会有“更合适”的去处。谈到调动问题,目前国内多地对中小学教师的退出机制也不是简单的辞退,而是包括退出所在的岗位即转岗、待岗、离岗退养等,还有更严重的解聘。从《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一文中,其明确了上述退出渠道。面临待岗的教师只是暂停教学工作并由学校安排进修培训、跟岗学习,转岗的教师则会从教学岗位转至非教学岗位,而离岗退养则是指退出工作岗位但依旧与学校保留人事聘用关系。相比之下,被解聘的教师面临的是解除聘用合同,不再保留人事聘用关系。故对一些教学态度不端正或能力不足的教师实施“待岗”、对一些精力不济或年纪偏大的教师实施“转岗”或对有重大疾病需修养而暂时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实施“离岗退养”都是较为合适的选择。至于解聘也是清除了队伍里不合格、严重违反师德或“吃空饷”的教师,也算得上是合理。而通过这种合理的调动,也有助于解决国内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不少中小学“教师天团”的现象,如深圳中学的教师队伍中毕业于清北的教师就超过100来人,为吸引顶级名校毕业生,内蒙古鄂尔多斯第一中学还开出过50万-60万的年薪来吸引清北毕业生。当然,这自然是当地具有了一定的财政实力及教学、生活环境相对优越。但与之相比,不少地方尤其是农村、乡镇的师资力量却极为缺乏。一些乡村的教师还会通过借调、考试的方式进城,却由于城区学校编制名额有限仍占据着乡村编制名额。此外,一些乡村由于编制老师不足,还出现了聘用代课教师承担教育工作的现象,但代课教师远低于编内教师的待遇自然会引发不满。而通过合适的调动如调岗或者其他方式,也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分布的问题,将更多教育资源向乡镇倾斜。以往,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制约着宁夏教育的发展。但2011年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以来,至2019年,符合条件、自愿申请退休的教师已超6000人,而多出来的编制名额则补充了不少的青年教师血液,也为当地增加了不少短板科目如音乐、美术的教师,增加了教育活力并扩大了教育范围。实施“教师退出机制”,考核手段尤为关键不过,随着多地逐步探索或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不少问题也浮出水面。除上述对退出机制的争议声音外,关于如何合理且适当地推行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成为了不少人关注的重点。在实施这个退出机制时,若没有对“谁来考核、考核什么、怎么考核”进行规范与严控,就容易出现滥用职权的现象。以“谁来考核”为例,由于考核的人拥有考核权而部分老师不想面临“末位淘汰”,故若考核过程得不到明确的规范与严控,难免会存在如利用权利进行“舞弊”等私下违法违纪的行为,客观上滋生了权利分配以及私利谋权的空间,破坏制度的公平性。在这一方面,由于同处于“一个圈子”较为熟悉的原因,一些人认为可以参照国外“终身教职”中用作聘任支撑之一的“教师同行评价制度”,即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不由行政机构进行而由教师委员会实施以避免行政因素的干扰。而关于“考核什么”、“怎么考核”,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以往中小学教师面临教师评职称时,总也会提及到论文成果,但对很多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的强项往往在于教学而并非写论文,对不少地方的教师尤其是乡镇教师而言,教学质量才应该是重点考核的标准。对那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且工作压力大的老师而言,在教育学生之外还要兼顾高质量水平的论文属实不易。一些教师也就此反馈认为其每天都要上课、备课、改作业并与家长保持交流,繁忙的工作节奏难以令他们有空闲且安心的时间写论文。也有人反馈在教师的职称评审中,一些区级、市级的评审专家并没有深入了解大多数参评教师,故只能以论文为硬性指标进行评审。但一般而言,大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更应看重的却是教师的德能勤绩以及常态的工作表现。关于这一点,2022年12月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则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指出“卫生、工程、艺术、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中不得简单设立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硬性要求”。这也算是在实施过程中的进一步优化了。所以,在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探索的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到考核时应该考虑何种因素及相应的权重占比。相应地,一些建议认为在对教师实施“退出”考核时,应纳入学生及其家长的满意度调查,毕竟他们才是“接受服务”的主体相关人员。总的来说,就目前来看,原本“双减”政策下,不少教师就表示工作负担有所加重,往后多地推行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话无疑也会加重负担。如此,各地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设置考核时便应考虑得多一些,在优化教师资源的同时也避免打击到教师积极性,时间久了,还或可进一步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你可以获得的:1重大财经新闻的分析,主要针对它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对A股大盘形势的影响。2免费提问,随时可以向我提出财经或是生活上的问题,在不涉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我尽量解答。一些公众号上不方便谈的话题,都会在知识星球里发布。3财经方面的资料分享,比如行业研报,相关论文,都会发在里面。“非凡油条”目前年费为100元,非常优惠,以后会逐渐提价。这个价钱很值,能让你避免几十倍、几百倍的损失。想要加入知识星球和我们一起玩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后,付费加入,也可以在知识星球App内搜索“非凡油条”,付费加入。加入后,下载知识星球App更方便和我们互动,所以最好下载知识星球App。我们在知识星球等你。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打破“铁饭碗”,如何理解多地试点教师退出机制?|界面新闻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9028798.html《成都市教育局关于教师退出教学岗位的实施办法》解读http://edu.chengdu.gov.cn/cdedu/c113048/2014-10/14/content_b281c11565e542beb728796657237e4e.shtml黑龙江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全球经济衰退会发生吗?未来一周很关键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重要通知一个好消息,我们在知识星球开辟了第二战场【非凡油条】,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东西、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见解(涉及经济、投资等)、一些财经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都会发在知识星球的非凡油条专栏上,供大家学习交流。此外,对于重大时间节点的提醒,以及投资上的必要分析,我们也会在知识星球【非凡油条】里面展开讨论。比如最近的A股大跌,我们之前就在知识星球里提醒过了。具体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详细的介绍在文末二维码,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闲话不多说,今天我们来看看,硅谷银行倒闭之后可能会出现的危机。如今硅谷银行恢复开门,能够取款了。这是因为美联储、美国财政部联合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宣布为硅谷银行“兜底”。硅谷银行储户们还是去排队取款,好歹钱还取得出来。可以松一口气了吗?这个时候,欧洲又突降惊雷。当地时间3月14日,瑞士信贷银行(以下简称瑞信)披露的年报中提到,2022年业绩净亏损近80亿美元,而且2022年和2021年财报程序存在“重大缺陷”,主要与风险评估流程等内部控制等的缺陷有关。而审计机构普华永道对瑞信内控的有效性出具了“否定意见”。近年来瑞信深陷各种危机传言,与其爆的雷有关系。2021年3月,供应链金融公司Greensill破产,导致瑞信关闭了其持有的供应链金融基金。随后瑞信又牵扯进了Archegos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日本,非常急切要分一杯羹

八家日企组队成立Rapidus发力2nm高端芯片,试图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恢复其过去在半导体行业的领先地位。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70年时间里,日本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盛极而衰和转型重振的过程,美日关系在其中影响重大。如今,半导体产业也已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发力点,我国必须加快建立自主可控的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芯片产业链,要迁去越南了

越南电子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正盛,一定程度上已对中国制造形成了出口替代,这得益于越南优越的地理位置、低廉的劳动力和友好的国际环境,更得益于中美贸易摩擦下的外资产能转移。然而,越南劳动力有限、供应链脆弱、过度依赖外资,发展天花板注定不高。从本质上来说,电子产业链迁移的“越南焦虑”是中美贸易摩擦下的外延表现。​越南电子产业蓬勃发展,对中国制造形成出口替代越南电子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电子产品出口量由2001年的第47位跃升到2020年的第10位,手机出口量目前位列全球第二。全球经济增速已经处于相对疲软的状态,在蛋糕无法进一步做大的情况下,越南出口的高速发展来源于切分他国的蛋糕。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从越南进口机电产品从2015年的123.6亿美元升至2021年的534.1亿美元,份额从1.06%升至3.86%。其中,美国从越南进口手机的增加量基本是从我国进口的减少量,蛋糕来源分外明显。我国电子产业被分蛋糕更多是国际贸易摩擦导致的结果。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对华贸易限制愈演愈烈。美国301关税法案连续四批的关税加征在各类产品中平均覆盖74%的出口产品,其中不乏电器设备、机械、纺织服装等中国重点出口类别产品。中美贸易摩擦下,中国制造面临高额关税,外国资本纷纷转移产线,而越南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廉价的劳动力,成为美欧日韩在产业链布局上施行“中国+1”的主要受益者之一。三星集团从2008年开始在越南建立智能手机、电视和家电生产线。其在越南的投资从6.7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77.4亿美元,分别在胡志明市、河内等地的6个工厂雇员超过16万人,是越南最大的外国投资者。苹果公司为规避贸易风险,要求供应商迁离中国。目前已有16家供应商在越南建厂,包括以英特尔为首的3家美国公司、4家中国大陆公司(歌尔、蓝思等)、2家韩国公司(三星、LG)、1家中国台湾公司(鸿海)。电子产业的供应链迁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重要的手机品牌为确保经济效益将产能迁移,其对应的手机配套供应商,如玻璃面板、显示面板、组装代工等也被迫迁移。越南在地理位置上毗邻中国,中越之间有9条国际运输通道,为厂商将生产线从中国迁出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此外,越南还具有海岸线和深水港等海运条件,从2018年开始启用的海防LachHuyen港口使得越南运往欧美的货物不再需要经新加坡或香港转运。由此可见,越南在地理位置上既可以迅速地承接中国大陆的产能,又可以将加工组装后的产品以较低的运输成本出口到美国等终端市场,是各大厂商迁移产能的最佳选择。越南受到外资青睐的核心优势在于廉价的劳动力。惠州是我国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这里一名普通工人的成本大约是每月4500元,而相同的工人在越南只需要每月1300元,成本不到惠州的三分之一。另外,越南拥有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20年越南的生育率位1.65%,65岁以上人口仅占7.87%。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越南的人口情况确保了未来长期输出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一定程度上来说,越南电子产业旺盛是电子产业自然转型升级的结果,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环节流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越南积极开展外交,对中美左右逢源除了客观因素之外,越南积极广泛的外交策略在发展外贸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越南已签署16个双边或多边的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国、中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主要经济体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其中,最近几年生效的三大外贸协议为越南的外贸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外部环境。2019年1月“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生效,规定越南与成员国互相削减货物关税。CPTPP生效两年后,2020年越南与美国的双边贸易为1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9%,越南与加拿大的双边贸易为9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20年8月“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EVFTA)”生效,双方99%的货物贸易关税削减直至全部取消,这为越南进一步打开了欧盟市场。2021年越南与欧盟的双边贸易为636亿美元,疫情下逆势增长14.8%。经历8年长跑、31轮谈判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0年11月签署,并在2022年初生效。RCEP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覆盖地区占全球GDP的30%,覆盖的市场规模约为CPTPP的4.5倍,而且成员国的地理距离更加接近,区域经济往来更密切,累计原产地规则也有助于越南供应链进一步完善。CPTPP、EVFTA、RCEP三大外贸协议为越南彻底打开了国际市场,构建了越南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为越南吸引外资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根据越南计划投资部发布的《2021年越南外商直接投资报告》,截至2021年底,外资占越南社会总投资的25%左右,占工业总产值的55%,外资企业出口额占总出口的73%以上。弹丸之地的越南在大国博弈中一直保持着左右逢源的姿态,谁也不得罪。越南既是中国“一带一路”的伙伴国,也是美国打造“印太战略”的辅助支点,因此越南与中美双方都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和友好的外交关系,这也是越南能迅速发展电子产业的重要原因。反观中国受到美国在贸易上的种种钳制,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加征了不少关税,甚至阻碍中国企业的发展,实体清单历历在目。我国的部分企业为了避开美国对华征收的高关税,以及规避美国对中国制造的敌视,将生产环节迁至越南,为终端产品披上“越南”这身迷彩服,再出口至美国、欧盟等消费市场。某种程度上来说,越南如今成为了我国“世界工厂”上的一节,替代了我国原有的低端加工环节,贸易格局由原来的“中国对欧美顺差”转变为“中国对越南顺差、越南对欧美顺差”的神奇局面。用通俗易懂的话总结一下就是,老大打压老二,老实巴交的小老弟和众多大哥都打好关系,刚好充当老大老二做生意的缓冲带。然而这种局面可以长久持续吗?​越南短板明显多于长板,发展天花板注定不高越南的第一块短板是劳动力和地理空间有限,只能承接部分产能。相对中国巨大的体量,越南本身的规模相当有限。由于人口基数小,面对迅猛的产能迁移趋势,越南很容易出现用工荒、招工难的问题。根据越南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部分地区用工缺口约12万人。又因为火热的经济增长,越南吸引了许多资本进入当地房地产。2022年1~6月期间,胡志明市房价涨幅超过20%,首都河内房价平均上涨20%~25%。人力资源供不应求,叠加房价上涨,很容易推动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最近三年越南的人力成本上涨了20%左右,预计在三到五年内将达到中国的水平。越南的电子产业发展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劳动力成本优势得以大力发展国内制造业,但经济发展越快,其成本优势也会削弱得越快。越南的第二块短板在于脆弱的供应链。越南不像中国地大物博,自身资源短缺,缺乏完善的工业体系,很多原材料和设备在当地很难买到,需要从中国进口。在高度分工的世界经济中,越南这样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受到钳制,很难向价值链上游发展。一方面,电子产业的核心技术被美国、韩国、日本等上游经济体垄断,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自主研发实现自我供给。另一方面,越南经济对出口依赖非常高,故而对下游客户如美国、中国、欧盟等缺少议价能力,仅赚取很少的附加值。与中国相比,越南缺乏广阔的本土市场来培养本土品牌和打破技术垄断。2020年越南的社会零售总额为2200亿美元,仅是中国的3.8%;人口总数9758.3万人,仅是中国的7%。越南既缺少本土市场,又被外资主导国际市场,因此难以培育本土企业,与技术研发无法形成正向循环。越南的现实情况决定了它只能是“工厂”,而非“市场”。越南的又一大短板在于过度依赖外贸经济而丧失政治决策的自主性。2021年越南GDP为3661亿美元,同年出口金额达到3363亿美元,占GDP总值92%。外资企业(主要是日韩)占越南电子产品出口总额的95%。可以说,越南的钱袋子就紧紧攥在外资企业的手中,在政策方面很难不受其影响。2021年下半年越南疫情大爆发,越南坚持“动态清零”,苹果、三星、耐克等跨国企业因严厉的封锁措施而无法正常开展生产活动,威胁越南当局如果情况难以得到缓解,它们将从越南撤资。越南政府难以承担外资撤离对本国经济的打击,不得不放弃“动态清零”政策,在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前放松管控。然而,由于担忧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外来工人在胡志明市解除封锁后大批逃离,供应链仍然难以得到有效恢复,部分外资企业因此继续威胁将撤离越南在别国设厂。这大概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除了以上问题之外,越南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较差、中高端人才极为短缺、研发投入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多种因素共同存在又相互作用,越南的发展天花板注定不高。​中越关系合大于竞,就业和出口替代仍需警惕中国和越南同为RCEP框架下的重要成员国,相互之间的贸易以及投资互惠互利。中国是越南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越南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疫情前的2019年,中越双边贸易总额1620亿美元,同比增长9.6%,越南连续4年成为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最大贸易伙伴。疫情后的2021年,中越双边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2302亿美元,贸易增速高达18.7%,中国连续17年成为越南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越南主要从中国内地进口机电类产品及零部件、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等,向中国内地出口机电类产品及零部件、纺织品、塑料、橡胶及其制品等。此外,越南正逐渐成为中国商品出口的中转站,缓解中国因贸易摩擦带来的出口问题。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越南自中国进口的中间品金额和占比不断上升。2021年,中国对越直接投资29.2亿美元,同比增长18.7%,排名第四,在越南外资新增项目中排名第三。在产业链分工上,中国与越南的关系合大于竞。电子产业耦合度较高,部分产业订单由中国转移到越南后,仍是中资企业在承接,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上紧密合作。目前越南处于电子产业低端、低附加值的组装阶段,主要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贸易。依靠成本优势,对中国进口的原材料和中间品进行加工,再将制成品出口,赚取加工费。然而,中国仍然需要对越南的发展保持警惕。如果中国的电子产业持续转移到越南,越南将对中国电子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一方面,中资企业更多是迫于形势将产能迁移至越南,而耗费大量劳动力的低端组装环节迁移,将会在中国本土造成相同数量的失业问题,加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越南近几年也在积极推动电子产业向价值链上游提升,致力于提高包括芯片在内的中高端产品的竞争力。而美国的《芯片法案》或可能促使芯片产能转向越南。2020年,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宣布在越南河内建立生产设施和研发中心,进行包括骁龙芯片等产品在内的生产和研发。三星在越南河内投资设立的研发中心将于2022年底或2023年初建成,将成为三星在东南亚研发的主要据点,专注于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领域。三星2022年加大对越投资,促进与越南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并希望2023年7月起由越南泰阮工厂大规模量产芯片零部件。美企和韩企在越南大举研发生产芯片的行为,说明其将从另一个更重要的方向钳制中国。从本质上来说,越南是美国用来制衡中国发展的,电子产业链迁移的“越南焦虑”是中美贸易摩擦下的外延表现。归根到底还是中美之间的竞争问题,而关于中美之间的竞争,欢迎扫下面的二维码进入知识星球了解更多。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越南进军全球电子产品行业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这次真是要拼了!再不拼来不及了

经济连续下滑,人口持续减少,暗示着香港似乎在走下坡路,但是任何一座伟大的城市都有可能衰落,也有机会被重建。从吸引顶尖人才到吸收全球资本再到减税降费,香港政府正在努力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人口数量下跌,经济负增长香港经济急需更充沛的发展活力过去的4年里,香港经济有3年录得负增长。自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到2020年第四季度,香港经济连续6个季度负增长。2019、2020年GDP增速分别下滑1.7%、6.5%,得益于2020年的低基数,2021年GDP同比增长6.4%,但是剔除低基数因素后同比也是负增长。2022年,香港地区同比下滑3.5%,其中,第一季度的经济同比下降3.9%;第二季度略有好转,降幅仅有1.2%;但第三季度的疫情变得更加严重,经济降幅扩大至4.6%;第四季度经济未能实现有效扭转,同比下降4.2%。对此,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随着香港与内地和国际间往来也迅速复常,本地经济活动动力恢复,香港整体经济气氛有所改善。考虑到上述各项因素,预测香港经济在2023年会明显反弹,全年实质增长介于3.5%至5.5%之间。虽然市场对今年香港经济反弹有所预期,但是今年1月香港惨淡的经济数据还是让市场倒吸了一口冷气。2月27日,香港统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香港商品进口货值下跌30.2%,出口同比下跌36.7%,而去年12月同比下降28.9%,降幅继续扩大,创1953年来近70年最大跌幅。其中,香港1月份对日本出口暴跌50%,对新加坡出口下滑45.2%,对中国台湾和越南出口均下跌40%以上,对中国内地出口萎缩近44%。其实,香港外贸恶化已经有一段时日了,从2022年5月份开始,香港的出口开始下滑,11月份降幅超过-20%,12月份逼近-30%,今年1月份逼近-40%,这对于对出口贸易依赖较高的香港经济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当然,香港贸易恶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全球需求回落。然而,即便贸易下滑是短期现象,那么香港人口三年持续下降,则可能是长期趋势了。2023年2月16日,香港政府统计处发布2022年底人口数字。截至2022年末,香港人口为733.32万人,与2021年的740.15万人相比减少了6.83万人,跌幅为0.9%。香港政府表示,2021至2022年的人口下跌由自然减少(即死亡多于出生)及香港居民净移出(即移入少于移出)组成。一方面,自然减少在2022年有所扩大,减少2.95万人。一个原因可能是疫情的影响导致死亡人数的攀升,第五波疫情之后,死亡人数在同期由4.9万人上升至6.21万人;另一个原因是香港出生率的持续降低,出生人数由2019年的5.29万人大幅下跌至2022年的3.25万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个典型“移民城市”的外来人口也在大幅减少,呈现出人口净流出的趋势。2022年净移出人数为3.88万人,其中2.12万人为单程证持有人的移入,6万人为其他香港居民的净移出。随着人口高龄化,出生率不断下降,加上一些人选择移居外地,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香港的劳动力势必面临巨大挑战。一系列数据,显示香港经济在不断走下坡路,人口数据也不容乐观,因此香港急需注入更充沛的发展活力。经济重振计划1:人才“抢”夺战上线“人才服务窗口”在线平台、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开办提供内地课程教育的学校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内地对接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特区政府必须更加积极进取“抢人才”,强化发展动能,保持发展活力。李家超在其任内的首个施政报告中提出多项“抢人才”措施,包括成立“人才服务窗口”,由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专责制订并统筹招揽内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向来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持;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优化现有多项输入人才计划、加强吸引力等。其中,“人才服务窗口”在线平台于去年底投入运作,初期由劳工及福利局营运,涵盖香港衣食住行资讯、入境申请渠道等,会提供各项人才入境计划详情,连结入境处系统,可以电子方式提交申请及签证等,亦设查询服务。该措施的实施目的是补充和丰富香港人才库,配合香港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期两年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已于2022年底开始接受申请。合资格人才包括三类:首先为高薪人士,即超过250万年薪,不论学历;其次,过去五年世界百强大学榜内的毕业生,三年工作经验;以上2类没有限额,最后一类为百强大学毕业生,工作经验不足三年,但限额一万。“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推出约两周后已接获逾5300份申请,平均每日有350份至400份,当中约九成已获批,各界反响热烈。特区政府还对“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等多项现有人才计划进行不同程度优化,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比如自今年1月1日起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年度配额,为期两年,并简化审批程序等。在科技创新领域,特区政府也优化了“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撤销科技公司在计划下输入外来人才时必须增聘本地雇员的规定,并将新兴科技行业扩展至14个,以加快输入人才的步伐。除了直接推出招揽人才的计划之外,特区政府还在教育领域为来港工作、投资的家庭提供便利。随着香港的内地家庭对内地课程学位需求增加,今年2月16日,香港教育局宣布,将在天水围一块全新土地上成立一所提供内地课程的非牟利私立学校。该学校预计最快于2026/2027学年开始营运,并由该学年起逐步提供约900个内地课程的中小学学额,覆盖12年中小学阶段,主要录取非本地学生。新增提供内地课程的私立学校,为那些因工作或投资来港居住的内地家庭提供了更多选择。孩子来港就读可以与内地的教学课程无缝连接,在港就读后亦可返回内地继续升学、参加高考。提供内地课程的学校的设立是对香港政府施政报告所阐述的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新兴产业,要被赶尽杀绝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之前我们在《美国,还是不打算放过它》里提到过,去年12月以来,美国亚拉巴马州、犹他州、田纳西州、俄克拉荷马州、得克萨斯州、马里兰州、南卡罗来纳州宣布在州政府设备或网络上禁用TikTok,理由大致是Tik
2023年3月11日
其他

为什么不补贴一孩?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之前介绍过一些地方补贴三孩的政策,在这些文章下面,有不少读者朋友在评论区提问“为什么不补贴一孩呢”?这是个好问题,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连一孩都不想生,二孩三孩更是无从谈起。假如能鼓励一部分人生一孩,或许也能增加一部分出生人口。正好最近杭州提出,要向同一对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出生子女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发放育儿补助,拟向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0000元。这在各地补贴生育的情况里算是给的比较多的,但即使如此,杭州也仍然没有给一孩的补贴。对此,杭州市卫健委发布了解答称,2017年以来,杭州一孩生育率总体平稳,但二孩出生率直线下降,适龄市民对于二孩及三孩生育意愿明显偏低。杭州将育儿补助对象确定为这部分家庭,采取一次性发放育儿补助来缓解孩子出生后购买妇幼、婴童用品和托育等方面的经济压力。这样说来,原因就很明确了:杭州一孩生育率还平稳着呢,在现阶段不需要加大力度补贴。而且要知道,杭州条件还很好。杭州之所以能在生育上给出比一些其他城市更高的补贴,其财政上能够支持有关系。搜狐城市统计了20多座万亿GDP城市财政收入情况,其中杭州完全可以算是去年的赢家。这其中大多数城市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其中天津、郑州、武汉、北京、重庆、南京六座城市2022年地方财力还未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而杭州,不仅去年公共预算收入实现了增长,还同比2019年增加了484.6亿元,三年里增长了将近四分之一。杭州的财力还是很雄厚的,这样财力雄厚的城市都只能或者说只愿意给二孩及三孩补贴,那么其他财力不及杭州雄厚的地方会怎么做?之前我们也说过了,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没有非常强力,也就说明对于出生率下降也并不被认为是很着急的。补贴都还没给到一孩呢。而且也不用说生育问题上了,就按人头发钱这件事,内地做得也并不多。别说国外了,就连香港都曾经直接按人头发过钱。内地也就是借着生二孩、三孩的由头,在部分地方发一些钱。正如之前我们在《撒币啦,赶紧出来花钱吧》里提到的那样,内地通用的做法是发消费券,可这消费券,不同地方也不一样,发布信息的渠道也不一样,有需要的人可能错过,而有可能形成《你的补贴,被黑手抢走了》里的情景,被人用不正当的方式抢走了。我们也是没啥办法,只能在知识星球里坚持更新一些消费券信息了,欢迎进来玩。内地在发钱上扭扭捏捏,更愿意发消费券,原因就是想刺激消费。正如我们之前在《想要保经济,还得靠买房?》里提到的那样,去年居民超额储蓄共有7.4万亿,发消费券是能花出去的,发了现金说不定就存银行增加超额储蓄了。可是大家对未来自己的工作稳定性有疑虑,就会超额储蓄,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大家不积极生孩子了。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現金發放計劃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台湾吃不上茶叶蛋了,那大陆呢

近期,欧美大流行的H5N1禽流感疫情开始向南美洲蔓延,全球肉鸡供应或受到进一步影响。目前全球肉鸡产业贸易格局稳固,禽流感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我国禽流感免疫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肉鸡贸易以补充少量供给缺口为主,但白羽肉鸡引种是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痛点,需不断加强自主育种能力。禽流感肆虐全球,H5N1形势令人担忧2022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遭遇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导致创纪录的家禽损失。这场禽流感的根源在于随着野鸟迁移进行广泛传播的H5N1病毒。近期,南美洲也出现了蔓延的迹象。2月中旬阿根廷一只野鸟被发现携带了H5N1,随后乌拉圭也报告了首例禽流感病例。而这场禽流感正在不断逼近巴西。目前巴西没有发现禽流感,但一旦出现感染,将对全球的鸡肉供应造成极大的影响。作为鸡肉的第二大生产国,巴西的鸡肉产量仅次于美国,但出口量居世界第一。2015年的禽流感导致美国出口减少,目前巴西的鸡肉供应对全球来说至关重要。H5N1的不断扩散将对世界粮食造成长期性的问题。目前全球流行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于2020年10月首次在欧洲发现,由欧洲蔓延至北美洲和亚洲,其中日本禽流感最早发现于2022年10月。到2023年2月,南美洲也开始出现感染迹象。受禽流感影响,美国2022年内共扑杀家禽5780万只,较2015年禽流感扑杀的5050万只,新增730万只。日本从去年10月下旬至今年1月初,累计报告禽流感疫情54起,创历史新高。我国的H5N1形成可能源于日本和韩国,最早于2021年11月在黑龙江鹅群中发现,随后在山东、河南、安徽、云南、广东和海南等地零星发现,但均未引起禽流感疫情。目前国内大面积爆发禽流感疫情的概率较小。一方面,我国家禽长期采取禽流感疫苗强制免疫政策,强化家禽的免疫力;另一方面,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活禽交易集中在祖代引种,根据相关规定,涉疫区三个月无新增禽流感病例才可能恢复引种,大大减弱了病毒引入风险。2022年的禽流感在2023年开春仍在延续,并且正如《台湾,缺蛋危机》里提到的,让台湾人连茶叶蛋都吃不起了。禽流感可能会在今年形成全球性问题。一方面,野生鸟类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H5N1,很难从根源上切断传播;另一方面,被感染的禽类只能被扑杀,从而导致终端的鸡肉鸡蛋供应收紧,推高日常食品价格,导致通货膨胀。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H5N1的传播力仍在增强,形势令人担忧。除了野生鸟类和家禽之外,在哺乳动物身上也出现了感染。2022年10月西班牙一处水貂养殖场爆发禽流感疫情,首次证明了H5N1毒株在哺乳动物中传播。水貂感染禽流感可能使得病毒获得突变的机会,使其更好在哺乳动物中传播,包括人类。H5N1对人类的危害已现雏形,但风险仍较低。2022年1月英国报告了1例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患者无症状。同年4月美国报告了1例人类感染H5亚型禽流感病毒,也是本次美国禽流感中首例人类感染。而在2023年2月,柬埔寨报告了1例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并死亡的病例,其父亲也确诊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是人传人还是被相同因素影响,尚未定论。自1997年以来,全球共有超880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通常是因为感染者与染疫鸟类直接接触。全球鸡产业贸易格局稳固,禽流感成不确定因素2022年国际禽流感大流行给肉鸡产业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肉鸡生产方面,2022年呈现总量上涨,增速下滑的特点。据USDA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肉鸡产量10108.6万吨,增长率由2021年1.26%下降至0.57%。四大主产地仍占主导地位,但生产增速明显下滑。2022年肉鸡四大生产地区为美国、巴西、中国和欧盟,产量分别为2100.5万吨、1430万吨、1425万吨和1092万吨。前四大肉鸡产地最近几年占全球比重大致稳定在60%。结合最近四年的趋势,四大肉鸡产地的增长率从2019年的5.9%、2020年的2.6%、2021年的1.1%进一步下降至不足0.1%。2022年增速明显疲软,主要是受到当年禽流感大流行、全球经济持续低迷、部分地区新冠疫情严峻等复杂局势的影响。肉鸡出口方面,2022年肉鸡出口量为1355.4万吨,较2021年增长2%。四大出口地仍占主导地位,且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22年肉鸡出口国主要集中在巴西、美国、欧盟和泰国,分别为444.5万吨、331.7万吨、178万吨和103.5万吨。其中,巴西同比增长5.21%,美国和欧盟较2021年下降1.16%和3.16%。一方面,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美国和欧洲地区的大爆发推高了鸡肉价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美国和欧盟的肉鸡出口;另一方面,欧盟市场放宽了准入条件,巴西肉鸡充分发挥价格优势,拉动了其出口增长。目前全球肉鸡贸易呈现出口集中度高的明显特征。巴西的肉鸡出口量占比接近33%,前四大出口地的出口量占比约80%,前十大出口地的出口量比重最近几年大致稳定在95%。肉鸡进口方面,集中度较低。2022年肉鸡进口总量达到1116.3万吨,同比增长3.04%。其中日本以110.5万吨的进口量仍然位列肉鸡第一进口国,占比约10%。墨西哥、英国和欧盟紧随其后,进口量分别为91.5万吨、90万吨和75万吨。受禽流感影响,国际鸡肉进口需求激增,预计2023年全球肉鸡贸易量将进一步上升。据USDA预测,2023年世界肉鸡出口量预计为1399.5吨,增长率3.25%;进口量为1139.8万吨,增长率为2.11%。受到禽流感疫情影响的还有蛋鸡产业。2022年美国蛋鸡存栏量同比下降约5.5%,直接导致鸡蛋产量下滑,鸡蛋价格大幅上涨。2022年12月美国A级鸡蛋批发均价为每打502.95美分,同比上升207.9%,创历史新高。欧盟、日本等地的鸡蛋价格也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鸡蛋产量不足直接导致蛋品的出口量下降,靠进口补充国内鸡蛋及蛋制品的供应。2022年11月美国的鸡蛋及蛋制品进口量达301.6万打,同比增长87.91%。2022年1-11月欧盟的鸡蛋及蛋制品进口总量为3.5万吨,同比增长94.4%。禽流感大流行对我国鸡产业的主要影响在于两个。一方面,我国的肉鸡引种主要来自于其他国家,国外禽流感疫情将影响鸡种供应;另一方面,国外鸡肉和鸡蛋供应短缺,将增加国内鸡肉和鸡蛋的出口,刺激国内鸡肉鸡蛋的价格上涨。我国白羽肉鸡存在引种依赖,需加强自主种源供应能力肉鸡产业方面,中国肉鸡产量和消费量同比均有所下滑。一方面,我国肉鸡饲养成本居高不下,叠加行业去产能,肉鸡产量下降;另一方面,国内生猪产能恢复,猪肉消费回暖,替代了部分肉鸡需求。肉鸡贸易方面,中国肉鸡的贸易逆差明显缩小。2022年我国肉鸡进口量下降至64.5万吨,降幅达到18.15%,肉鸡出口量为53万吨,同比增长15.97%。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没有大规模禽流感,而美国通胀导致价格上涨、禽流感导致产能缩减。尽管贸易情况有所改善,但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过度依赖国外白羽肉鸡引种。当大规模禽流感疫情肆虐,我国封关将使得引种减少,容易导致国内鸡肉供应问题。我国肉鸡产业结构中,白羽肉鸡占主导地位。2022年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小型白羽肉鸡的产量分别为1191万吨、471.1万吨、225.4万吨,其中白羽肉鸡占比达到63%。白羽肉鸡的祖代种源大部分依赖进口。2022年我国更新的白羽肉种鸡中,约70%来自国外进口,且大部分源于美国。美国在此次禽流感大流行中受到严重的影响,目前国内白羽鸡祖代引种更新量减少将导致未来鸡肉供需失衡。国内白羽肉种鸡的引进量主要受国外禽流感疫情的影响。以上一次禽流感大爆发为例,2015-2017年,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出现禽流感疫情,国内封关,种鸡引种量减少。在此期间,巴西作为肉鸡第一出口国,替代美国成为我国肉鸡主要进口来源国,2016-2019年,我国来自巴西鸡肉的进口量占比80%以上。2019年11月我国解除美国的进口禁令,期间非洲猪瘟发生,作为替代品的鸡肉需求出现上升,新增资本使得鸡肉产能扩大,解除禁令后白羽肉鸡引种量居高不下,均在100万套以上。2021年我国来自美国的鸡肉及相关产品进口量达到43.99万吨,进口量仅次于巴西。目前我国的禽肉自给率为98%左右,在终端鸡肉产品上主要以进口作为供应缺口的补充。但在白羽肉鸡种源上却过度依赖进口,种源国主要是美国。当美国出现禽流感大流行,我国的肉鸡远期供应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十分重视种源核心育种技术,追求自主创新的产业发展。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支持种鸡产业发展。2022年11月,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工作推进会强调把主要粮食与畜禽育种攻关摆在突出位置。2021年农业农村部通过审定“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三个快大型国产白羽肉鸡培育品种,长期制约我国白羽肉鸡产业的“卡脖子”关键问题有望破解。2022年“广明2号”父母代种鸡订单达20万套,预计到2025年可推广到500万套;同年6月,首批“圣泽901”父母代种鸡雏投放市场,并取得不俗成效,且圣农发展已经具备1750万套的供种能力,可有效保障国内市场需求。加快肉鸡产业转型,全面应对风险禽流感肆虐下,我国的鸡苗价格和鸡肉价格均出现较大增幅。根据农业农村部集贸市场监测数据,2022年综合鸡肉价格较2021年增长10%,2022年末综合鸡肉价格每千克25元。春节后益生股份的鸡苗报价由2元/羽升至4元以上,且持续较长时间。供应短缺下肉鸡产业链收益明显上涨,多家上市公司看好后续行情,预计价格上行周期仍将持续,开始扩产抢收。益生股份预计2023年商品代白羽肉鸡苗产量为5.8亿羽,同比有所增长。圣农发展预计2023年父母代鸡苗销量在1200万-1300万套,与2022年相比翻了六倍。随着2023年经济社会运行回归常态化,消费端景气度有望恢复性反弹,从而拉动肉鸡消费,预计2023年我国肉鸡产量约有6%的增幅,消费需求也会明显增长。除了规模上的恢复和扩张,我国肉鸡企业在出口和开发新品类方面需加强竞争力,加快转型。一方面,我国鸡肉出口企业品牌意识弱,国际化竞争力不足,导致产品出口利润率下降;另一方面,我国鸡肉深加工产品品类不多且比重不足30%,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感知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国肉鸡产业需要应对的风险主要来自禽流感疫情和自主育种能力不足。我国的肉鸡养殖呈现点状散布、涉及面广、养殖量大的特点,若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将对我国的肉鸡养殖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我国长期坚持强制免疫政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我国禽流感疫苗的免疫覆盖率和免疫合格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然而欧美许多国家未采取该类政策,这也是容易发生大面积暴发禽流感疫情的重要原因。2021年底,我国有关部门在充分评估国内流行的
2023年3月8日
其他

这不是卡脖子,这是想斩草除根

半导体产业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继去年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并发布“107新规”后,美国近期在半导体领域对华又实施了进一步的管制行动,使我国半导体产业再度承压。美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具有领先优势,但其制造环节相对较为薄弱,目前美国已在着手推动构建除中国大陆以外的半导体供应链。​美国芯片法案细则发布十年内不得在中国扩产2022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可谓历经风雨,不仅面临国内疫情反复和行业周期下行带来的考验,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管制也持续加强。而进入2023年,针对分别于去年8月签署的《2022芯片和科学法案》和10月7日发布的出口管制新规,美国方面又实施了进一步的明确和深化。先从最近新发布的芯片法案细则说起。2月28日,美国商务部在官网发布声明称,将开放《芯片和科学法案》补贴申请并公布10大优先事项。《芯片和科学法案》由美国总统拜登于去年8月9日正式签署,主要是为美国本土的半导体制造和其他相关前沿领域的科研活动,提供巨额财政拨款和税收抵免等产业优惠举措。其中,法案授权联邦政府提供527亿美元用于补贴美国半导体产业——390亿美元用于扩建和新建半导体工厂,132亿美元用于研发和劳工培养,5亿美元用于增强全球产业链。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芯片法案旨在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目标是确保生产最尖端芯片的公司设在美国本土。另外,雷蒙多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还表示,芯片法案扶植美国半导体制造,将让美国国防部确保取得获补助工厂生产的尖端半导体,也将确保美国业界能供应军方现代武器系统所需的先进芯片。不过,美国政府当然不会提供“免费午餐”,从细则的要求来看,芯片企业想拿到这些补贴,并不如去年预期得容易。除了项目本身需符合美国的“半导体愿景”、证明项目长期商业可行性、为员工提供“负担得起的高质量儿童保育服务”等要求,还有限制分红和回购、与美国政府分享“超额利润”等规定。也就是说,如果台积电的美国亚利桑那州晶圆厂拿了超过1.5亿美元的补助款,以后如果盈利情况超过预期,赚的钱就需要和美国政府分享。此外,英特尔的股息率一直不错,自2005年以来已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用于股票回购,并通过这种策略来吸引投资者。而如果芯片法案限制公司分红和回购,也可能令与英特尔采用相似策略的芯片公司承压。国内企业最关注的条款,当属《芯片和科学法案》中要求,获得补助款的企业在未来十年内,都将受到与“受关注国家”进行显著规模交易或扩大半导体制造能力的限制,当然也包括从事敏感技术的研发,或是技术授权等方面的限制。美国商务部强调,补贴将会按照建设和运营里程碑分批发放,如果申请人未能实现承诺,将视情况采取暂停拨款、终止补贴或要求返还所有资金等举措。而这里的“受关注国家”,想必不用多说,读者们自然心知肚明。​继“107新规”的单边管制后美国联合日荷围堵中国芯片再来说说去年10月的“107新规”。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BIS)宣布了一系列在《出口管理条例》(EAR)下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新规,进一步升级了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限制。简单来说,新规从“物”和“人”两方面都进行了限制。一方面,新规加大了美国先进计算芯片及包含此类芯片的产品、超级计算机以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将31家中国实体列入未经核实清单(UVL)。具体来看,“107新规”限制了位于中国大陆的晶圆制造厂商获取16/14nm及以下先进逻辑制程芯片、128层及以上NAND闪存芯片、18nm半间距或更小的DRAM内存芯片所需的制造设备的能力,除非获得美国商务部的许可。这其中也包括了三星、SK海力士等外资企业在中国大陆的晶圆厂。虽然在去年10月11日,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已获得了1年的豁免许可,但尚无法确定1年到期之后能否继续获得豁免。另一方面,新规还限制了“美国人”(包括自然人、法人、任何地理位置在美国的主体)在中国半导体制造厂开发或生产特定集成电路,或者为中国提供便利与服务。而相比于产品和技术的管控,对人才的限制,可能影响会更大。因为美国籍华人一直是支持国内半导体公司发展的重要力量。比如,国产半导体设备知名大厂中微公司,其内部包括董事长尹志尧在内的多名高管和核心技术人才均为美籍。目前,国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美籍员工已停止参与受新规限制的工艺节点的研发活动,以遵守美国商务部出口管制措施中对“美国人”的限制。可以说,这是自2020年4月28日以来,BIS对于EAR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订,指向性也非常明显——以先进计算芯片和超级计算机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特别是国内先进制程能力建立的限制。新规发出后,AMAT、KLA和LAM等美国知名半导体设备公司就暂停了在中国的受限制业务,并撤走了在长江存储等国内厂商的驻厂员工。此前,部分国产厂商曾表示,将试图通过采购日系或者欧系半导体设备来应对,以实现“去美化”。然而,更严格的管控又来了。今年1月底,美国与日本、荷兰官员在华盛顿达成协议,同意扩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措施。也就是说,今年开始,美国已经从以前的单边管制,演变升级为拉拢盟友一起实施多边管制,共同阻遏中国芯片技术的发展。虽然协议到底如何落地目前仍是未知数,但这一倾向性举措确实会给大陆晶圆厂产能扩建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因为荷兰的阿斯麦(ASML)、日本的尼康(Nikon)和东京电子(TEL)等公司都是中国半导体设备的关键供应商。台湾《自由时报》认为,美国与荷兰和日本达成的该协议相当于对大陆半导体产业进行“核弹级制裁”。据印度《第一邮报》报道,在与日、荷结盟后,美国又试图拉韩国入伙,意图加强利益联结和合作,将中国挤出全球科技供应链。欧盟内部市场执行委员布雷顿对此表示:“我们完全同意遏制中国最先进芯片的目标,我们不能让中国获得最先进的技术”,称在限制中国获得微芯片、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欧盟和美国有非常强烈的一致性。​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是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体系美国半导体公司在其中具有领先优势近年来,从中兴、晋华、华为事件到如今的芯片法案,美国对我国发起的科技战不断升级,已从贸易战的谈判筹码升级为了赤裸裸的战略遏制。要理解美国为什么能在半导体领域对我国进行管制,需先来了解一下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概况。现代半导体工业源于美国贝尔实验室在1947年发明的第一块晶体管。自1957年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诞生以来,半导体产业经历了数次重要的全球化转型。在发展初期,半导体企业以IDM模式为主,指的是一家企业完全覆盖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到测试等整个产业链的模式。后来,伴随产品复杂度的提升,IDM模式所需投入的成本不断增高,便逐渐分化为了“设计—制造—封测”(Fabless-Foundry-OSAT)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体系。目前,仅有英特尔、三星、德州仪器等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仍在采用IDM模式。而诸如台积电、中芯国际,以及高通、联发科等公司,则分别采用了Foundry和Fabless模式。伴随着半导体产业组织模式变革,全球半导体产业也经历了由美国向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几轮产业转移。每次转移基本都是将价值含量较高的环节留在了本国或本地区,将成本较高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了国外。美国是半导体芯片的发源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其半导体产业一直保持着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不过,到了八十年代,日本半导体产品因“质优价廉”形成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在世界市场的份额逐渐上升,后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在随后的九十年代,韩国在动态存储器领域赶超了日本,中国台湾也凭借创新的代工厂模式跻身全球领先地位。实际上,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衰落与美国的制裁打压有很大的关系。囿于篇幅,本文不在此详述,读者如果感兴趣我们以后有机会再来专门讲讲。目前中国大陆正处于新一代智能手机、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等行业快速崛起的进程中,是全球最重要的半导体应用和消费市场之一。业内观点普遍认为,中国大陆正在承接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第三次转移。现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呈现出了分散化的布局特点。简单来说,在设计环节,英美韩都在参与;制造环节主要由中国台湾企业完成,但需要荷日美企业的设备、日美企业的材料,封测环节主要是马来西亚、中国大陆参与。或者说,随着技术迭代的持续进行,芯片制造如果没有全球分工的支持,其复杂程度可以说几乎无法完成。且不说研发与技术极高的壁垒,光是原材料,目前就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自主覆盖。因为随着芯片性能不断提升,制造复杂度越来越高,生产过程中已经用到了77种元素,占到了元素周期表118种元素的62.25%。具体来看,美国的半导体设计能力始终全球领先,目前全球前三大设计公司高通、博通、英伟达皆为美国公司。作为芯片设计的基础,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也基本上被美国企业新思科技(Synopsys)和铿腾电子(Cadence)主导。在制造设备领域,美国同样具有优势。全球前五大半导体设备商中,有3家是美国企业:应用材料公司AMAT、泛林集团Lam和科磊公司KLA;其他2家分别是荷兰的ASML和日本的TEL。在材料领域,美国企业也占有可观的市场份额。比如,美国公司占据了40%的掩膜版市场份额,慧瞻材料(Versum
2023年3月7日
其他

农民干直播,赚的比你们多多了

近年来,随着数字乡村的普及,我国农村地区纷纷采用直播的方式进行农产品销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多农民主播通过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收入,也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农村直播实时画面感强、方便快捷,相比于明星网红,农民主播宣传成本低,也更接地气。但是也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健全、农产品质量不齐、缺乏品牌建设意识、带货主播素养不高等短板。这就要求农村地区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指标体系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体系,还要对农产品“直播带货”加强监管和加大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训力度。“直播带货”如何打造新时代乡村经济?农民变主播,手机成农具,直播为农活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原本是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里的一句歌词,如今用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农人”身上似乎也是合适的。近年来
2023年3月6日
其他

云南这个产业,全国第一

从第一棵咖啡树开始算起,云南咖啡种植已有百年历史。如今,全国九成以上的咖啡产自云南,云南咖啡香飘国内外,咖啡产业在云南形成的聚集效应,除了得益于当地先天的气候优势,还和其成功加入全球咖啡供应链密切相关。从低价贱卖到品质优良,云南咖啡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国内蓬勃发展的咖啡消费市场,电商也在其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然而,云南咖啡产业短板犹存,要想存活下去,就必须摆脱原料供应者的身份,建立自己的咖啡品牌,提高知名度。云南是块宝地,全国九成以上的咖啡均来自这里咖啡树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120年前才传入中国台湾。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又被相继引入海南、云南、广西、福建等地种植。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地处北纬15°与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地形以山地、坡地为主,且地势起伏较大。云南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干湿季分明,这些独特的自然环境都是种植咖啡的有利条件。20世纪50年代,云南咖啡种植业快速崛起。2018年,云南省提出了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概念,咖啡是“绿色食品牌”之一,也是当地众多特色农产品中一个独特的存在。经过多年发展,云南咖啡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中国唯─咖啡种质资源圃,选育出了一批咖啡新品种,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培育了一批生产经营企业,精深加工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加工设施设备和技术逐步完善,全产业链加工体系初步建成。近年来,云南省咖啡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面积下降叠加价格波动对咖农种植积极性的刺激以及天气等因素影响,产量和咖啡种植面积均呈减少趋势。2021年,全省咖啡产量10.87万吨,同比减少17%,在全国比重约99.69%;全省咖啡种植面积139.29万亩,同比减少6.7%,在全国比重约98.84%。即便规模有所下降,无论是从种植面积还是从产量看,云南都是我国咖啡产业的第一大省。云南的咖啡种植主要分布在普洱、保山、临沧、德宏这几个地方,其中普洱不仅以茶叶闻名于世,而且是云南最大的咖啡种植基地。目前,普洱咖啡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8万亩,年产量5.4万吨,综合产值39亿元,惠及咖农25万余人,咖农人均增收3836元,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和咖啡贸易集散地。保山的咖啡成名很早,是中国小粒咖啡种植和加工的先驱,首株咖啡苗是已故爱国华侨梁金山先生从东南亚引进的。保山潞江坝素有“天然温室”之称,潞江坝地处高黎贡山东麓,以山地、坡地为主,且起伏较大,昼夜温差大,具有云南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干热河谷气候,这样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保山成为全国产出高品质咖啡的最适宜区域。临沧咖啡的起步相对是最晚的,大规模的咖啡种植从2011年起步,全市77个乡镇中有57个乡镇种植咖啡,一些村庄逐渐变成为咖啡专业村。临沧咖啡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猛,如今种植面积已经超过55万亩,成为云南第二大咖啡主产区,产量已经跃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普洱市,可谓是云南咖啡的后起之秀。德宏是云南省咖啡种植最早的区域之一,也是云南省咖啡主产区之一。早在1963年,德国汉堡的国际博览会上,德宏小粒咖啡就被博览会评为“香气浓郁、微酸可口”的优质产品,获得可与蓝山咖啡相媲美的声誉。从历史到品质,再到产量、文化以及创新,云南咖啡既有厚重的历史传承,也有精品化率的不断创新和提升,四大主要产区分别以自己不同的特色诠释了云南咖啡的多样性,也通过“中国咖啡在云南,精品咖啡看云南”撑起了中国咖啡的内在和外在。巨头跨界,电商助力,云南咖啡的机会在国内长期以来咖啡的消费市场与产地是割裂的。咖啡树好暖喜湿,它往往生长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产区所属的国家多是发展中或欠发达国家,而咖啡的消费市场却是地处温带的欧美发达国家。这造成了整个咖啡价值链的长期割裂,上游产区因为远离消费市场而在交易中缺少议价权。从前云南咖啡初级产品出口后,在海外经过精深加工,再贴上别人的品牌出售,咖啡的价值已经翻了几十上百倍,利润大头都落入了别人的腰包。打破咖啡产业链价值分配失衡的关键在于消费市场与产区的无缝衔接,中国本土的消费红利为云南产区提供了这个突破瓶颈的机会。近些年咖啡消费在国内市场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消费者突破3亿人次。同时,国内咖啡市场预计将以27.2%的年增长率上升,预计2025年我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1万亿元,总体呈扩大趋势发展。迅速扩散开来的咖啡消费文化,为云南产区提供了广阔的腹地消费市场。伴随着咖啡消费不断日常化和刚需化,咖啡产业的创新趋势不断涌现,一些高性价比的连锁咖啡品牌和精品咖啡品牌正在逐渐抢占市场份额。例如,瑞幸咖啡是国内首个门店数量突破7000家的咖啡品牌,也是2022年新开门店数量最多的品牌。瑞幸之后,Tims中国成为国内咖啡市场的“第二股”。2022年9月,Tims中国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这个千亿级市场中,不仅有瑞幸、Seesaw、Manner等这些“职业选手”互相竞争,也有中国邮政、同仁堂、万达等圈外行业巨头跨界进入咖啡赛道。圈外巨头们布局咖啡赛道,和近两年咖啡赛道的蓬勃发展脱不了关系,咖啡潮流正成为都市文化的一道风景线。在咖啡商业在国内快速崛起期间,电商的持续渗透也为云南咖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电商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它是产地对接消费市场的桥梁,有利于云南成长出既具有种植能力又具有烘焙加工能力的本土企业。后者的发展,有助于当地形成产业带效应,并帮助云南分享到更多咖啡产业的价值,而不再只作为一个单一原材料供应地存在于整个咖啡供应体系之中。以保山市的咖啡产业为例,保山的众多咖啡品牌尽管会同时布局全渠道,但线下收购是少数,电商销售占比达九成。并且,电商大促极为频繁,既有日常按月促销,也有“6·18”“双11”集中大促,这些活动会让一家小企业的单量超过1万单。对于一家在云南销售成品咖啡的小企业,1万单的订单量意味着会大量地消化云南的优质咖啡。在当地已经将电商体系做到较为完善的中咖咖啡,一年可消化云南优质咖啡生豆超过1000吨。线上销售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企业的销售量、销售面。供需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业信息、市场信息快速流动起来,并逐渐开始建立一个良性的商业循环。巨头跨界,资本蠢蠢欲动,背后的推力是国内蓬勃发展的咖啡市场,在此基础上,电商的助力对于上游的云南咖啡产业来说如虎添翼,云南咖啡的机会仍然来自于国内,而这个机遇已经在国内出现。从低价贱卖到品质优良,云南咖啡香飘国外咖啡产业在云南形成的聚集效应,除了得益于当地先天的气候优势,还和其成功加入全球咖啡供应链密切相关。20
2023年3月4日
其他

去银行买理财,你亏了多少?

近期理财市场2022年报出炉,提供一系列2022年银行理财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理财产品经历了波折之后出现规模和收益双降的局面。破净潮之后投资者抢购大额存单,大额存单具有相对高的收益+相对低的风险+高流动性,深受投资者欢迎,因此“一单难求”。投资理财轮动折射的是居民财富配置结构走向“重金融资产”的新趋势。理财市场年报出炉,银行理财步入2%时代2023年2月17日,中国理财网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规模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278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47万只,同比下降4.41%,共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同比下降4.66%。收益方面,2022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09%。与之相比,2021年的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29%-3.97%,2020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4%。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和收益率双双下降的局面,主要原因是理财净值元年遭遇市场周期震荡。另一可能原因是理财市场格局的较大波动导致。截至2021年末,理财公司产品规模17.2万亿,市场份额占比达59%。而这一份额在2022年已经达到80%,规模达到22.24万亿元。理财产品过去主要由商业银行发行和主导,而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理财产品逐渐从商业银行中剥离,单独成立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和实施具体的投资,投资风格或有所差异。从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理财产品具有净值化、开放性和追求稳健的特色。净值化方面,截至2022年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6.40万亿元,占比为95.47%,同比增加2.52个百分点。开放性方面,截至2022年底,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2.8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82.71%,同比增加0.71个百分点。追求稳健方面,截至2022年底,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6.1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4.50%,同比增加2.16个百分点。其中,理财产品持有信用债13.68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5.66%。这几个特点也是理财产品在2022年遭遇破净潮和赎回潮的原因所在。进入2022年,理财产品正式净值化,理财产品的收益计算方法与基金产品的并无二致,而部分投资者尚有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的刻板印象。开放性给了投资者在破净潮中赎回离场的机会,同时加重了破净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追求稳健的投资风格,面临2022年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震荡调整阶段。地缘风险、美联储加息、疫情冲击的三重复杂局势,导致股债双杀。值得一提的是,持有理财产品的基本为个人投资者。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671万个,同比增长18.96%。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为9575.32万人,占比99.01%。个人投资者的理财风格更趋于保守,追求“稳稳的幸福”。相比2021年,2022年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二级(稳健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有所增加。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5.44%。解读2022年理财市场报告可以发现,理财产品因净值化和开放性特点,受到2022年市场震荡的影响,规模和收益承压,出现下滑趋势,个人投资者用脚投票,转向稳健收益的产品。大额存单供不应求,收益率一降再降受银行理财赎回的传导影响,保本保息的大额存单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抢购大额存单的投资者纷至沓来,却“一单难求”。大额存单是由银行向个人、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等发行的一种大额存款凭证。中国的大额存单业务从2015年6月15日正式施行。市场上占比最高的是3年期大额存单,如2022年4月新发的大额存单中3年期的达到41.50%。2022年3月,疫情冲击下经济出现明显波动,股市震荡,引发银行理财的第一轮破净潮,个人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开始投向收益更加确定的大额存单。商业银行为降低揽储成本,采取下调收益率和收紧发行额度的措施。2022年4月25日,以国有行为主的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下调的品种以大额存单为主,下调的幅度多为10bp左右,个别银行还表示大额存单额度紧张。其实大额存单的进入门槛较高,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门槛是20万,和银行理财相比已将很多人拒之门外,但还是因稳定的收益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相比,大额存单有更高的收益率,并且可以转让流通。大额存单多数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40%,而定期存款一般最高上浮在30%左右。在2022年货币宽松的宏观背景下,连续降息促使大额存单的利率一降再降。进入2022年11月,已有部分银行将3年期大额存单收益率下调至3%左右,且部分起存门槛已提高至30万元,但“一单难求”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当下环境大额存单具备的特点:相对高的收益+相对低的风险+高流动性,这让大额存单成为了替代“过去式”理财产品的最佳选择。大额存单的销售火热早有趋势。2017年大额存单的发行总量为6.2万亿,而2022年上半年发行总量就达到7.5万亿,可见大额存单近几年大受欢迎。降低收益率也供不应求的大额存单,是储户增加储蓄和投资者降低风险的集中式表现。大额存单一定程度上同时具备了存款和理财产品的特点,“一单难求”本质上体现的是银行业存款定期化和超额储蓄的现象。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同比多增了近8万亿元。经过2022年的波动,投资者对银行理财应重新建立认知,重视理财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根据自身风险配置资产,风险厌恶者或许需要考虑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风险更小的产品。随着2023年春天的到来,经济复苏态势明显,为稳定银行利差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的利率仍可能下调,但下调空间有限。理财产品乘着经济春风,或再有发展。再谈大额存单历史,从冷落到崛起大额存单并不是中国首创,而是来自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1962年,花旗银行在纽约市推出了首个十万美元且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的大额存单,还专门为其建立起了二级市场,确保流动性。作为提高银行竞争力的重要产品,大额存单的信用风险很小,又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本质上是存款的证券化。此外,大额存单拥有高于存款的收益率,可充分吸引客户,为银行的中长期贷款业务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大额存单对于美国的银行业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美国银行业的革命。从国际经验看,很多国家采用发行大额存单作为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手段,其中对于日本和美国利率市场化自由度的提升产生了很强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大额存单在美国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与高通胀有关,高通胀导致储户在银行的存款利率为负,存款资金大规模流入资本市场。因此,商业银行不得不发行大额存单重新吸引资金,如今欧美部分国家的商业银行仍然采用这种方式,大额存单所吸纳的资金所占比重高达6%-10%。随着大额存单的发行交易机制逐渐成熟,这项新兴业务开始向全球各地形成蔓延趋势。中国的首张大额存单发行于1986年,但之后的十年间,大额存单处于相对混乱的发展阶段,出现机制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1997年央行停止了大额存单业务。直到2015年《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大额存单才在中国正式推出。尽管大额存单在中国还算年轻,但作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手段,其地位却非常重要。推出伊始,大额存单发行量的增长相对缓慢,主要是由于大额存单当时的利率不是很高,与当时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在投资市场中备受冷落。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2018年,当年银行揽储大战硝烟四起,尽管市场利率持续下滑,银行存款利率却不降反升。从2018年4月开始,各大商业银行先后上调大额存单的浮动利率。利率上调使得大额存单的发行量大大提升。2018年发行规模迅速增长,2019年大额存单累计发行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30.01%。发行主体也大幅扩容,由最开始的9家上升到现在的一千多家。大额存单是推动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举措,丰富了银行的负债产品线,提高了银行的主动负债能力,对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产生一定的替代效果。近几年,随着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渐下降,大额存单3年期、5年期利率甚至超过部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深受保守型投资者的欢迎。投资理财轮动,背后折射出财富管理新趋势无论是投资银行理财还是抢购大额存单,都属于个人财富管理结构的变动,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风向折射的是财富管理新趋势。想象一下,当我们手中有闲钱,我们需要投资一个项目来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避免通货膨胀下带来的货币贬值,利用钱生钱来确保财富不缩水。这就是“财富管理”。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最近几年全民理财的意识逐渐增强,财富管理需求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过去,房价持续快速上涨,我国居民财富配置结构长期呈现出“重房产,轻金融”的格局,但随着房地产泡沫变大,金融属性过强,影响正常住房需求。为抑制房地产过度投机行为,2018年“房住不炒”政策出台,推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此后,房地产配置的吸引力下降,居民选择配置更多的金融资产。在发达国家居民财富结构中,金融资产通常占比较大,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更加成熟。2020年末,美国居民财富结构中金融资产配置占比超70.4%,房地产占比仅为24.8%。为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国家大力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投资渠道。2018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2020年创业板试点注册制,2021年北交所开市,2023年2月全面实行注册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财富管理行业扩大供给产品。理财产品净值化波动也将促进财富管理机构加快转型,不断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金融市场成熟化。从我国居民财富配置结构变化的历史来看,房地产尽管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呈现长期下降的趋势。将来金融资产占居民财富的比重将逐步上升,从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转移是大势所趋。参考国际经验,发达国家的财富管理行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趋于成熟,我国的财富管理行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近年来全球经济大幅波动成为常态,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不同市场和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增强。财富管理需求扩张叠加资本市场波动增强,使得更多人承受震荡调整的损失,同时也强化了人们对资本市场的关注。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下行将抬升个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而随着经济复苏,股票基金等权益资产将被赋予新的吸引力。此外,理财净值化有助于保守投资的客户接受多元化资产配置,让客户考虑不同期限流动性和不同风险特征。受此影响,居民财富配置结构中权益资产比重或有望增长。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拓宽投资渠道,投资者财富管理增加权益投资比重,最终形成正向循环。除了个人投资者之外,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入市,将增强权益投资的稳定性。比如2022年上半年共发行27只养老理财产品,认购超600亿元。相信经历了去年房价下跌、股市折戟、银行理财下跌的人群,会对理财有新的认识,而在市面上愈加丰富的理财手段,也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配置财富。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谢玮.净值化元年遇考验
2023年3月3日
其他

十几亿人的财富,养出一个首富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去年刚成为亚洲首富的高塔姆·阿达尼,今年一开年就摊上事了。这位印度富豪遭遇了千亿美元级别的做空,财富大幅缩水。今年1月24日,美国做空机构兴登堡研究公司公布的一份报告用耸人听闻的修辞,称阿达尼“正在实施企业史上最大的骗局”。具体说起来,就是阿达尼集团几十年来一直参与股票操纵、洗钱和财务造假。为此,阿达尼家族成员在塞浦路斯、毛里求斯和阿联酋等避税国家创建并管理着“一个庞大的离岸空壳公司迷宫”。按照这份做空报告的说法,阿达尼集团旗下七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估值被高估了85%。于是阿达尼旗下的上市公司股价大跌。阿达尼集团做出回击,称兴登堡研究公司的报告“一派胡言”,是对印度本身的“有预谋的攻击”。好家伙,还拉上印度给自己背书,攻击阿达尼就是攻击印度?这就得从阿达尼集团财富是如何膨胀开始说起。之前我们在《印度也做大国梦》里就提到过,2002年,现任印度总理莫迪刚上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纵容了当地死伤惨重的暴乱。莫迪因此被美国禁止入境,印度商业街也就很少有人与之来往。此时的阿达尼深谙烧冷灶的道理,支持起了莫迪,建立起了亲密的私人关系。阿达尼的儿子大婚,莫迪都参与了整个婚礼。阿达尼还帮助莫迪赢下了2014年大选,莫迪前往新德里就职坐的就是阿达尼的私人飞机。莫迪上台后,对阿达尼投桃报李。本来,莫迪上台后就要推行自由化、私有化改革,把一些国有企业给私人运营,阿达尼就成了这一过程的最大受益者。比如1994年印度机场管理法案中有机场出租给私营机构不得超过30年的限制,可印度政府却将6个机场的私有化合同交给了阿达尼集团,允许其管理机场50年,尽管阿达尼的公司根本没有运营机场的经验。在莫迪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阿达尼拿下了多项政府合同,进军煤炭贸易和采矿、电力、油气勘探以及基础设施等多个重资产领域。这就是莫迪的政策,减少广泛的与商业人物的接触,而是私相授受,亲近少数关系比较好的大商人,并扶持这些大企业。然而这样做隐患很大。对大企业的扶持,让中小企业生存愈发艰难。而扶持的大企业,如阿达尼,所在的领域多是基础设施运营领域,与其说是充分竞争的,不如说是垄断,并坐地收租。阿达尼的财富也就在不到十年间从70亿美元吹气球般膨胀到了1200亿美元,而且强化了执政党与大企业之间的裙带关系。这其中存在多少私相授受、腐败和不合理的高杠杆,恐怕也就是做空机构愿意关心的了。这个时候做空机构突然做空,阿达尼集团已经是印度最大的私营港口运营商、煤炭进口商、煤矿企业、私营电力生产商、城市燃气分销商和食用油进口商,可以说是大而不能倒,于是阿达尼集团也敢绑架整个印度,说出对印度本身的“有预谋的攻击”这种话了。可是这种靠裙带关系,私有化国企而迅速膨胀的大企业,欠下的债务有多大,有多少关联交易,以及其靠山有多坚挺,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也是其被国际资本狙击做空的原因。印度这种扶持大企业搞垄断的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中是否能挺得住,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政治和商业之间关系较为清白,才能培育企业竞争力,企业和国家经济才能走得坚实。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危机“满月”!印度阿达尼集团加紧国际公关,试图挽回市场信心
2023年3月2日
其他

生育减少,幼儿园都难招生了

作者:豆腐乳编辑:养乐多几天前,“#为了招生幼儿园们有多拼#”这个话题都上了微博热搜。这是因为最近有不少“幼儿园难招生”的报道。其中就有从业人员提到:“两年前,还是孩子们追着我们跑,现在,是我们追着孩子跑。”至于为什么这样,其实看看这几年的生育率数据就知道了。☉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正是在202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跌到了10‰以下。而在这之后数三年,2020年出生的孩子就入托了,三年前生育人数减少反映到三年后就是入托孩子人数减少。再看生育率,还在逐年走低,这就说明未来几年幼儿园的日子更不好过,更需要抢孩子。今后社会各界都会感受到孩子减少的冲击,幼儿园只是比较早地感受到了而已。去年3月份,《中国新闻周刊》就发了一篇题为《生育率下降,产科“卷起来了”》的文章,提到,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东坝院区的妇产科曾经很辉煌,年分娩量一度达到三五千,这个数据在2014~2016年期间掉到了1800左右,但在2021年跳水到不足150,缩水九成。到了今年,《中国新闻周刊》又发了一篇题为《首轮关停潮已来,幼儿园“一孩难求”》的文章,可见新生儿减少的危机,最早冲击的是产科,现在已经蔓延到了幼儿园。到二十来年后,这样的冲击会不会轮到大学?海峡对岸的中国台湾已经给出了答案,据台湾《联合报》报道,
2023年3月1日
其他

年轻人,没有存款

从小范围调查来看,大多大城市职场新生代目前存款并不多,大多10万元以下。但即使攒不下钱,近期专家有关“年轻人不应该拼存款而应该拼希望”的言论还是引发了网友的“讨伐”。对部分年轻人而言,在租房买房、生活及彩礼或婚姻的压力下,存款仍旧发挥很大的作用。而随着时代进步、年轻人消费与生活等方面观念的转变,成功自然不仅仅≠存款多,只能说要不要攒钱、能不能攒下钱、看不看重存款还是因人而异。​大多数大城市职场新生代攒钱不多与农村相比,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生活环境基本更为优越,获得的收入也更多。至于其真实的收入水平以及存款究竟有多少,不同城市、不同人群应有所不同。不过,在2022年DT财经和微博钱包联合发起的“国产青年攒钱小调研”结果来看,还是能看出一些年轻人钱包的真实状态。在这次参加调研的2093人中,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的人群占比超过了8成,从年龄来看,95后和00后则是超过了一半,再从工龄看,工作1-3年的约占据了4成的比例。故而从这份调研中,更能看到的是大城市职场新生代的收入与存款等情况。在不同工作年限人群的存钱水平板块中,从结果来看,1万-5万存款的人数比较多,占调研人数的23.5%,在这类存款档次人群中,又以工作1年以内、工作1-2年以内的人群居多,分别占该人群的36.7%、36.2%。也就是说,这部分参加调研的人当中,更多比例的人是1万-5万元的存款,其中大多数人工作了1年左右到2年存下了这么多钱。总的来看,存款不足10万块钱(含10万元)的人群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占据了调研人群的63.8%。而调查中存款越多的人群占比基本越少,从存款11万-15万的7.1%逐步减少到存款46万-50万的0.9%。不过,“欣慰”的是50万存款的人群在此次调研的比例中仍占据了8.7%,比存款6万-10万的人群比例还要高。☉数据来源:DT财经如此看来,调研的人群中,其钱包丰裕的群体还是相对比较少的,更多的可能是在城市中钱包快要“空空如也”的青年。另外,在该份调研结果中还可以发现,并非工龄越长,拥有的存款就会越多。工作工龄5年以上的人群中仍有13.2%的没有存款,近43.6%的人群存款在10万元及以下,但存款50万以上的又有20.1%,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从整体来看,无论是工作多少年,存款多少的参与者,其对目前的财务状况的平均满意度都不高,以10分为满分,无论是工作1年及以内、工作5年及以上还是其他工作年限的群体,其平均满意度都不超过6分,最高为工作2-3年群体的平均分5.2分,最低为暂未工作群体的均分4.4。在结果中,工作一年以内的年轻人给自己财务状况满意度打1分的就占据了12.9%。而在这样的存款水平中,除了目前还没遇到比较缺钱情况的人群外,这些大城市的职场青年大部分缺钱的时候,要么选择向父母、亲戚求助,要么就既不求助也不借钱而是省吃俭用地忍一忍。不过,比较突出的一点是,随着工龄的增长,手头紧张、比较缺钱的时候,选择信用卡、银行贷款的比例呈现出随工作年限增多而提高的现象。或许有一小部分人群在于工作久了,对自身未来偿付的能力更有信心。​专家“年轻人不应该拼存款”引发争议而关于存款这个话题,继大城市职场新生代人群大多没存什么钱引发关注后,近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教育专家储殷在访谈中的一段话又引发了网络热议,其中的观点之一就是认为年轻人不应该拼存款,应该拼希望。仅从网络上普遍流传的访谈视频中的27秒内容来看,该专家表示:“存款不是年轻人的强项,年轻人本来就不应该拼存款,年轻人本来拼的就是希望。你在北上广可能难立足一点,你到新一线去啊,你到成都、杭州,包括很多年轻人最后都是在四五线城市,在这个农村找到自己的出路。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不能丧失希望的。”从言语上看,该教育专家的评论的确是存在一些道理的。比如存款不是年轻人的强项一说,由于在租房买房、生活等方面支出较多而刚步入社会收入或存款较少,年轻人的存款一般而言积累还不多,尤其是那些在大城市靠自身打拼的年轻人。或者说“不能丧失希望”也不可谓不正确。但关于不应该拼存款而应该拼希望一说,网友便有了不同的意见。一些言论认为,存款就是底气,支撑的是“希望落空后的岁月”,或者说“存款对年轻人来说是保障,是在城市中调动物质的能力的表现”。还有个别言论也表示“存款是自己的,‘希望’是别人的”,“年轻人大多没有存款,希望并不能当饭吃”。或许这么一句话——“这个专家说的对,年轻人确实该拼希望。但是希望在哪里呢,专家没说”也容易引起网友共鸣。而至于回到四五线城市甚至农村去工作,的确也是一些选择,对那些在大城市中苦苦挣扎继而无力的人而言,或许算是一条退路。然而对不少网友而言,比如以前提过的“小镇做题家”而言,他们却是苦苦挣扎着想从小地方、小县城或者农村往外走,对他们而言,他们原本的希望就是走出去而不是再度返回。而前不久引发类似热议的还有3HFIT董事长发表的一番言论:“我们其实不需要那么地担心,如果你做一件事情给你10块钱,但是你特别喜欢,而另外一件事情你并不十分喜欢,他给你30块钱,最终如果你选择了去做一件30块钱的事情的话,那么其实你真正牺牲的,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就是青春的大好时光。”只单纯这么看,似乎也无可厚非。但网友争议的点在于后续的发言中,其认为年轻人在20-30岁的年纪中选择工作时第一时间不该考虑能赚多少钱,而是在于青春能够带来多少感知。然而对一些年轻人,即使在20-30岁身强体健的年纪中,他们能面临的选择以及退路却不多,甚至对不少人群而言,20-30岁正是能拼体力该赚钱攒钱的年纪,越往后能拼的却越少。诸如此类的状况并不少。事实上,一些专家的言论并非完全不正确,但应该说不同的人群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并非所有人都适用,只能说一些专家的话之所以是建议,也是因为它仅仅只能作为“建议”供参考。​但对很多年轻人而言,存款还是很重要那么,年轻人真的不应该“拼存款”吗,这其实也不然,因为在如今的社会中,“存款”能做的事实在太多了。在DT财经与微博钱包发起的调研中,无论工作年限多久的参与者最感到缺钱的时候都是在面临房租、房贷等住房问题时。而在让人感到“缺钱”的事情中排列第二的则有所不同,对那些工作1年以内或1-2年以内的人而言,他们更看重生活体验,如旅游、看演出等,但工作2年以上的人群更认为升级消费、突发意外事件时更“缺钱”。个别参与者还表示“工作不顺,想要辞职休息一段时间,但没啥存款,心里没底气”、“选择留在一线城市、第一次租房时:才知道除了要交三个月的房租,还要再拿出来一个月房租当做押金、拿出半个月/一个月房租给中介费……”所以说,对于年轻人而言,存款也是很重要的,需要用来租房、生活开销与支出、应对突发意外事件,或者作为后路,能够允许自己“辞职休息一段时间”。可以说,租房买房算是年轻人存款支出的大头了。没有一定的存款,有可能住的地方都得不到保障。而对一些年轻人而言,拼存款才有可能摆脱单身状态,不至于成为“光棍”。仅仅以男方为例,在即将面临相亲或者婚姻时,不少地方都要求有拿得出手的彩礼,有时还需要有房有车,虽然时代在进步,但这些要求还是根植在大众的印象当中。恰如一些人认为的,连彩礼都拿不出来或者房车都没有,未来生活如何得到保障。而对这些年轻人而言,彩礼、车房的资金便来自于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存款。甚至可以说,一些农村的大龄男青年的婚姻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便在于手头上没有存款,别说在城镇买不起房,在农村也建不起自建房,并不能提供很好的生活条件来得到女方的认可。但其中,也就是由于租房买房这样的大头花销,年轻人的存款便攒不下来。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其商品房住宅的成交均价基本在4万一平方米上下波动,最高时达到了10.5万一平方米,这样即使略有存款也买不起房。而就算是租房,押一付三的房租、给中介近半个月乃至一个月租金的中介费,在上海这么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租金都可能3000元的地方,能拿得出钱才可能有地方住。即使随机抽取个别城市如广东韶关,其商品房成交均价大多时候平均虽不足1万,但结合近几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一个家庭要购买近百平方米的房子也并不轻松。或许,对一些年轻人而言,他们的确拼不了存款,但也是因为支出过多存不下来,但不少人面临婚姻、买房等问题时,“拼存款”似乎还是比较重要的。故而在调研中,不少参与者也表示会选择将就升级消费、休闲娱乐、日常消费、生活体验、维持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省钱,除节省日常开支精打细算外,也会不断提升本职工作收入、强制存款并学习投资理财技巧来钱生钱。​当然,成功的定义不局限于存款自然,上述所言的是对不少年轻人而言,存款在彩礼、婚姻、租房买房等方面还是很重要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年轻人关于金钱与生活的观念发生变化,部分年轻人在自身花销上便也没那么看重存款。仍旧从DT财经与微博钱包发起的调研结果来看,除了26.7%的人通过“计划经济”有明确的目标且有计划地存钱,19.6%的人选择成为“攒攒攒卷王”、省钱搞钱两头抓与多赚钱少花钱外,仍有近52.3%的人对花钱和存款选择“顺其自然”,认为整体上理性,但并没有刻意计算,剩多少存多少。此外,2022年末与2023年交替之际,前程无忧进行了份关于职场的问卷调查,参与者超过1300人。在调查中,近8成的人愿意在2023年接受“钱少”的工作。近46%的人倾向选择“钱少、事少、不累”的工作,是选择“钱多、事多、累”人群的2倍。其中,选择“钱少、事少、不累”往往可以提高幸福感。可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金钱、存款的看重程度正在减轻。同样,近期,华中师范大学对《我:毕业5年,存款5000,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一视频的回复使得这个视频又冲上了热搜。而此次关于存款少这个话题,网友更多的言论并不在于批判,而是在于如她们的母校一般,对她们的选择表示尊重,对她们的心态表示钦佩。这则视频于2022年12月31日发布,讲述的是两个女生从同一高校院系毕业后“高开低走”的现状。2017届从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的女生5年存款仅5000元,另一个女生则继续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研,毕业2年,上一份工作则是在火锅店里打扫卫生。但视频中两者却以轻松自嘲的态度表明着一个观点:当个废物也没关系。两人在学校期间曾经也具有优异的表现,但过程中也频繁换地工作、无止境地加班透支身体、感情受挫、理想工作不顺等原因最后慢慢落入如今“一事无成”、“废物”的境地。但经过重重“失败”后,愈发容易接受自己的失败、愈发自由、愈发开心与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也让网友直呼“治愈了精神内耗”。对此,华中师范大学也在2023年2月16号于公众号发布了回应,用四连问表示了对她们选择与态度的认可以及鼓励。正如华中师范大学在文中所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成功的定义早已不是一成不变,更没有标准答案”,存款的多少并不能决定成功与否。所以,对年轻人而言,在房价与生活的压力下,在自身对生活的选择与追求下,攒不下钱并不奇怪,选择少存款开心生活自然也行。但对一些强制存款,努力用存款改变生活的年轻人而言,存款又是不一样的意义。至于一些专家们的有关言论,只能说因人而异,可以作为建议供参考罢了。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最新封面报道之二|争夺数据库_财新周刊频道_财新网https://weekly.caixin.com/2022-12-17/101978986.html?p0#page2慧博智能投研-数据库行业深度:商业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竞争格局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中信证券-中信证券计算机行业“构筑中国科技基石”系列报告23:数据库,关键三问深度解读信创系列专题(五):数据库:信创的关键环节__新浪财经_新浪网
2023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