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史研究

其他

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 | 杨光斌:历史政治学与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以“第二个结合”为例

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编者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
3月5日 下午 2:24
其他

杨胜群 | 再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摘要]毛泽东探索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国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将社会革命与现代化联系起来,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变革生产关系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纲领,并开启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突破几千年来形成的农本思想的藩篱,明确指出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工业化,变农业国为工业国,使中国现代化有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社会,既划清与国民党蒋介石“半法西斯半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界线和与欧美资本主义的界线,又不仿效苏联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做出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设计;清除民粹主义思想障碍,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利用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思想,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提出和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工业化为主导向社会主义过渡,为社会转型创造经济基础,并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程。[关键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现代化[作者简介]杨胜群,编审,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毛泽东探索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
2月28日 上午 11:39
其他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 柳建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根基和根本保障—对毛泽东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构想的再认识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建国目标、建国主体、建国方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要建立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参加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构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毛泽东关于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构想的伟大实践,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根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提供了根本保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关键词]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构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一作者
2023年12月26日
其他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 李捷、陈美芳: 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贡献

[摘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奠基、大力发展到新时代的成功推进和拓展这样大的历史脉络来考察,可以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的开创性历史贡献:一是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奠定了实践基础,二是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四是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奠定了制度基础,五是初步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显著特色。在此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关键词]毛泽东;中国式现代化;新中国;开创性贡献本文第一作者
2023年12月25日
其他

王爱云 | 新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知识创新刍议

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再次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论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2021
2023年11月7日
其他

左玉河 | 问题、史料与范式:建构国史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环节

加快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笔谈[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2022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顾训宝 | 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的接续奋斗。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理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产生,经历了概念演变、理论建构和实践推进的形成过程。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践中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这项战略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关键词]中共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朱佳木 | 正确认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 坚定新中国的历史自信

多年里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呢?事实说明,根源就在我国的“一五”计划及此后若干个五年计划和规划,一直都是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目标制定的,也都是按照这些计划和规划进行建设的。毛泽东于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周红 | 2018年以来国内学界关于中俄关系研究述评

[摘要]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的优先发展方向,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中俄关系的稳步提升、双边务实合作的不断深化,中俄关系研究始终保持较高热度并取得积极进展,主要表现为:研究成果在质与量上均有提升;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日趋多样;研究内容日渐丰富且研究深度有所加强,围绕中俄关系历史积累、内在逻辑、发展动力的研究更为系统,对双边经济关系及具体合作领域的研究有序推进,人文合作研究方兴未艾,涉及地方合作、北极开发等热点问题的创新性成果频现。与此同时,研究在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对国外相关研究进展跟踪亦有限。今后,学界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推动研究方法与成果不断创新。[关键词]中俄关系;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研究述评[作者简介]周红,历史学博士,助理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重要的一对大国关系。作为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俄关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中都占据优先地位。2019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王怀乐 | 《人民手册》:新中国史史料编纂的早期代表刍议

[摘要]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新中国史史料编纂与新中国历史同步展开。1950—1965年间出版的《人民手册》以其丰富、全面的资料成为新中国史史料系统编纂的早期代表。《人民手册》的出版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是编者个人志趣与工作经历、报社责任与时代发展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产物。按年度出版的《人民手册》收录了各年度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法律政策文件、党派团体情况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成就与统计资料,既是一套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参考工具书,又是一套具有很高史料价值的系统的新中国史史料集,为新中国史史料系统编纂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关键词]《人民手册》新中国史;史料编纂;史料价值[作者简介]王怀乐,法学博士,助理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
2023年8月31日
其他

苏泽龙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革命实践与社会主义乡村建设

[摘要]20世纪50年代,国家通过乡村组织建设为农业革命实践提供了制度保证,以广大群众参与为主体的农具革新成为农业革命实践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在生产领域开展的农具革新工作渗透到农村社会生活中,对于促进农村的组织建设、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群众思想觉悟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业革命实践对乡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因此,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农具革新为突破口的农业革命实践,从其功用的角度来讲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而从其达到的实际效果来看还起到了变革乡村社会的作用,为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提供了制度—技术—社会研究的新路径。[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制度;农业革命;生产工具;社会主义乡村[作者简介]苏泽龙,历史学博士,教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张静、熊秋良 | 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民船民主改革探析

[摘要]民船民主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内河民船运输领域开展的一项社会变革。在四川地区主要针对具有严重封建性质的袍哥会、船帮、水上保甲等组织和势力,力求变革旧有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在水上社会组织再造过程中,民主改革工作队和水上公安派出所推动水上政权建设,航运工会和船民协会为人民政权与水上民众的良性互动提供组织依托,木船联营社和航运站着力打造水上经济利益共同体。它们相互配合,逐步深入,以组织结构重建来实现社会秩序重塑,不断推进内河民船运输的良性运行和水上社会从无治到有治的有序变迁。[关键词]民船;民主改革;组织再造;秩序重塑;社会变迁[作者简介]张静,博士研究生,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熊秋良,法学博士,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年7月14日
其他

吴文珑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国际传播和国际评价研究(1978—1979年)

[摘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及闭幕之初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全会讨论的各项议题中,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的人事调整等备受国际社会瞩目,相关的报道、专稿和电文频现。国际社会除介绍、传播和评析全会的上述议题外,对全会可能产生的历史影响也从不同维度做出了预判。总体上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国际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一些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关键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国际传播;国际评价[作者简介]吴文珑,法学博士,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
2023年7月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陈锋 | 试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历史主动精神

[摘要]在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党和国家形成了一系列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认识和经验,主要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把握历史规律,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作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历史主动,站在历史正确和文明进步一边,为人类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这些认识和经验为我们以历史主动精神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精神密码。[关键词]历史主动;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传统文化[作者简介]陈锋,哲学博士,研究员,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历史主动是掌握和运用历史规律的自觉能动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们把握历史主动提供了思想武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取得新胜利,开辟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党和国家围绕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一系列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认识和经验。掌握科学理论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根本所在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错失历史发展的机遇,自近代以来曾多次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因此长期处于发展缓慢、停滞乃至倒退的境地。“中国落后,是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和社会政治的腐朽”,“而且,我国历史上虽然有着伟大而丰富的文明成果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但相对说来,全社会的科学精神不足也是一个缺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不简单套用,并在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从此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启了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1954
2023年6月29日
其他

秦世洪 | 初级社带动下的互助组第二次大发展(1953—1955年)——以贵州省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以后,在“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即可带动互助组大发展”方针的指导下,贵州省农业生产互助组迎来了第二次大发展。相比第一次大发展,第二次大发展从注重数量转向质量与数量并行发展,进行内部优化组合,增加社会主义因素,实质上是常年互助组的大发展。互助组第二次大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初级社的发展及其高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扎牢基础、厚积薄发的思路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关键词]贵州省;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第二次大发展[作者简介]秦世洪,硕士研究生,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加速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逐步改造过程中,农业生产互助组(以下简称互助组)作为最初过渡形式,包括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下简称初级社)的坚实基础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下简称高级社)的重要补充。一直以来,学界通常以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对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分期研究,时间界限分明,层次清晰。然而,对于交叉重叠部分,难免会忽略前一事物的继续发展,导致研究完整性略有欠缺,关于贵州省互助组的研究仅截至1953年底,1954—1955年互助组的发展状况却鲜有研究。1953年底,贵州省常年互助组农户占组织农户的比例是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章舜粤 | 1950年寒衣劝募运动研究

[摘要]1950年9月起至年底,为了解决皖北、苏北、河北、河南等地灾民过冬寒衣问题,党和政府发起了一场寒衣劝募运动。通过建立严密的寒衣劝募组织网,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进行多种多样的劝募活动,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共募集寒衣688.75万余套。寒衣劝募运动既帮助灾民度过了寒冬,又有利于党和政府推进对旧救济福利团体的团结改造工作;既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新生人民政权的政治认同,又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寒衣劝募运动中所展现的人民群众互助互济的感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是我们今天仍然要继承和发扬的。[关键词]1950年;水灾;寒衣;救济;动员[作者简介]章舜粤,法学博士,助理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1950年夏秋时节,淮河流域的皖北、苏北、河南和永定河、大清河流域的河北地区连降大雨并形成一场大范围水灾,洪水泛滥“延绵数百里”,造成耕地被淹、房屋倒塌,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对此,党和政府一方面领导人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另一方面为解决灾民普遍缺乏过冬寒衣的问题,开展了一场“历史上空前地全国人民互助互济”的寒衣劝募运动。1950
2023年3月27日
其他

李彪 | 卫生何以服务于工业生产——新中国成立后车间医师制引入、运作与效用

[摘要]卫生工作对工业生产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建设先进工业化国家的目标追求,保证广大工人的身体健康进而保障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无疑是国家卫生部门的重要工作。1954年开始在全国国营和公私合营厂矿大范围推广的车间医师制契合了这种需求。车间医师制要求厂矿医务工作者深入工人生产、生活一线,及时发现、调查各种致病原因,对患者进行系统防治,凸显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车间医师制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保障了工人身体健康、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效率,为实现“卫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发挥了重大作用。[关键词]车间医师制;工业卫生;预防为主;以厂为家[作者简介]李彪,博士研究生,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王可园、齐卫平 | 从体制转型到国家治理:海外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重心转换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外中国政治研究范式经历了极权主义、派系政治到威权主义的转换,这些研究范式本质上都是从制度价值或意识形态角度认识中国政治制度,认为中国政治体制应当也必将向西方的自由民主体制转型。21世纪以来,海外学者更加关注中国国家治理实践和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能力,认为“政党主导”“适应性治理”“政策试验”以及“战略规划”等是中国国家治理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中国国家治理经验有值得学习之处。上述变化表明,海外中国政治研究出现了从以体制转型为重心向以国家治理为重心的转换,这种转换原因多样,有其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关键词]体制转型;国家治理;海外学者;中国政治[作者简介]王可园,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齐卫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胡荣荣 | 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发展

[摘要]受历史原因影响和反中乱港势力误导,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长期缺失。《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制定实施,为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的推进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香港的教育、媒体等重点领域逐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反中乱港组织等被逐步清除,爱国主义制度规范等逐步建立,建立健全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迈出关键步伐。香港爱国主义教育成效逐步显现,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不断完善,实践载体不断丰富,教育氛围日益浓厚。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进展得益于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特区政府主体责任的落实,为筑牢香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社会政治基础、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基础。[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香港;“一国两制”;国安法;国家安全[作者简介]胡荣荣,法学博士,副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徐行 | 新中国行政监察体制的建立与初步运行(1949—1954年)

[摘要]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是高于部级的行政监察机构,它成立后一边积极开展行政监察工作,一边不断完善各级监察机构和政策法规。周恩来领导制定了监察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和若干具体政策,并提出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发动群众开展监察工作。1949—1954年,我国行政监察体制的建立和初步运行取得了显著成就,紧密配合当时党和国家的主要工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行政监察体系,其实践探索对深化当今我国监察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关键词]行政监察体制;人民监察委员会;周恩来[作者简介]徐行,历史学博士,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我国新的行政监察体制在党的领导下按照《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也正式建立起来。从1949年到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以下简称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在行使国家行政监察职权、配合开展“三反”运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学术界对我国监察体制问题的研究,探讨党内监察的成果多于行政监察。就行政监察体制而言,研究主线也多与党内监察相关。中共十八大以来,围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少学者着重探讨了从行政监察上升到国家监察所引起的变化。就已有的关于行政监察的专题性研究而言,有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的监察机关进行了考察;有学者研究了建党百年来监察体制演变的曲折发展过程。已出版的行政监察方面的专著着重于理论方面和对当前问题的论析,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监察体制的沿革只是做简单铺垫。总之,以往的研究虽有不少成果,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行政监察体制的构建、初步运行和调整、成效及影响的分析不足。笔者认为,1949—1954年,新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各方面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深入考察这段时间行政监察体制的建立和调整情况、研究其发挥的历史作用和深远影响,可以深化对当今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的认识,从而得出有益的启示。行政监察体制形成的历史背景在各国监察体制中,行政监察机构一般拥有独立行使行政监察的权力。新中国成立初期,行政监察体制的建立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当时我国行政机构的设置虽然借鉴了苏联的一些经验,但更主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建立的革命政权为新生人民政权的各种机构设置提供了实践基础。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行政监察体制起源于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监察机构。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根据地内的监察机构根据政治、军事等各种因素在党的领导下初步建立起来。虽然当时机构设置尚不完备、各种规章制度还不健全、许多工作没来得及深入展开,但这却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新型监察体制的雏形,对于巩固和发展红色政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就进行了建立全国性政权和行政监察体制的尝试,1931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朱佳木 | 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摘要]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几十年来,三线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系统研究这些成就和经验,对于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丰富、弘扬、传承党的精神谱系,深入总结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保护和利用三线工业遗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三线建设史研究者应在翔实的资料基础上,切实推进三线建设史研究,编写三线历史,讲好中国故事,继承和发扬“三线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三线建设;新中国史;意义与任务[作者简介]朱佳木,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成立时,我曾在贺词中说:分会的成立“标志三线建设史研究作为国史研究的分支学科,向学术殿堂迈出了重要一步”。7年来,分会在组织广大会员进行史料收集、课题研究、论文写作、舆论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还参与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三线》的摄制,创办了《三线春秋》杂志,召开了主题为“三线建设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学术研讨会。在电视片首映式、研讨会开幕式、杂志创刊号上,我都曾应邀致了辞、写了寄语、发了言。在今天的研讨会上,我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就如何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再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用三线建设史研究为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服务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加强战备和内地建设而做出的一项十分重大而英明的战略决策。它以沿海一些重要工业向西南、西北省份和中部及沿海地区腹地等内陆地区转移为目标,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及铁路与公路干线建设为重点,前后投入2000多亿元和上千万人力,构筑起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为改革开放前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提供了强大而巩固的后方基地,也为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物质基础,谱写出新中国史册上伟大而光辉的一页。三线建设于1964年开始酝酿,1965年中共中央做出决策,紧接着成立了西南、西北、中南三个建设委员会,以及中央直接领导的工作组、指挥部,开始着手实施。到1983年,主体建设结束,总共耗时18年。加上从1984年到2006年进行的后续调整改造时期,三线建设前后长达40年,横贯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囊括了云、贵、川、陕、甘、宁、青、湘、鄂、豫、晋、粤、桂13个省市自治区,涉及1/3的国土面积,其中的重点是川、黔、甘、陕等地。另外,各省市区还有自己的三线建设,俗称“小三线”。经过14年三线建设,到1978年,中西部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已经占全国的56%,超过了东部沿海地区;职工人数由325.65万增加到1129.5万;工业总产值增长3.92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一时期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建成的第一个军用核反应堆,成功试射的第一枚远程导弹,建成的第一艘核潜艇和第一台电子加速器,制造的第一批国产喷气歼击机,绝大部分研制、试验基地都在三线地区。三线地区还建成了攀枝花、酒泉等钢铁基地,金川、宝鸡等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四川合成氨、河南煤化工等化学工业基地,德阳东方、天水海林等机械制造工业基地,绵阳、都匀等电子工业基地,六盘水、渭北等煤炭工业基地,川、贵、陕等航空工业基地,葛洲坝、刘家峡、龙羊峡和焦作、秦岭等水电站、火电厂,成昆、襄渝、湘黔、枝柳、青藏(西宁至格尔木段)等铁路干线,以及西南合成、中南制药等轻纺医药企业;形成了攀枝花“钒钛之都”、绵阳“科学城”、六盘水“江南煤都”、德阳“重装城”、十堰“汽车城”、金昌“镍都”、梓潼“两弹城”、西昌“航天城”等6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所有这些,极大地增强了新中国的工业实力,完善了工业体系。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四川时,对三线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三线建设,使一大批当时属于顶尖的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来到西部,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的宝贵财富。然而,由于三线建设是以备战为中心的,整个建设处于保密状态,成千上万人都是悄悄地来,在深山僻野中隐姓埋名,一干就是几十年;加上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建设中也难免受到“左”的思潮影响,使后来宣传上颇多顾虑,以至于许多感人事迹、重要成就,直到现在仍然鲜为人知。唯其如此,更需要三线建设史研究者深入研究和大力宣传,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三线建设的辉煌成就及其在新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污蔑歪曲,让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从中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更加增强新中国的历史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加自觉地听党话、跟党走。2021
2022年6月13日
其他

曲青山 | 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两个确立”的确立过程及决定性意义

[摘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总结新时代的9年时得出了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和结论,这就是“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坚持拨乱反正,严明党的各项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积极总结经验,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守正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着力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相互衔接、系统完备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贯彻落实和督促检查。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成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顺势而成,坚强的核心、科学的思想、伟大的事业相互辉映,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关键词]“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中国共产党;新时代[作者简介]曲青山,研究员,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王龙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党史学习运动的历史考察

[摘要]195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在全国掀起了一次党史学习运动。上海积极响应,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个人自主学习或集体学习党史著作、重要报告与文件以及毛泽东著作,举办回忆晚会等方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化了对党的发展历程、重要理论思想的了解与认同。上海党史学习运动的开展,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认识党的革命历史、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增强对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认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党史学习;思想塑造;历史考察[作者简介]王龙,博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学习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内教育的重要内容。1951年3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明确提出党员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常识和中国共产党历史。5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办法的通知》下发,要求“由六月初旬起,各市县即可由市委县委发起组织筹备会,同时陆续在党的支部中和劳动群众中进行关于党的历史的宣传”。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各地积极开展学习运动。由此,党史学习成为这一时段全国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史学习属于党内教育的内容,现有研究聚焦于党史学习教育宏观内容的梳理,鲜有学者关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史学习这一议题背后的历史意涵。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史学习运动,为新政权的巩固与社会转型创造了重要条件。本文依据上海档案史料及其他相关材料,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党史学习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方式及成效进行考察,以期促进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史学习运动的研究。党史学习运动的缘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建设一个新中国。正如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的:“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伴随着这一工作重心的转移,党内教育的方针和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即统一思想,凝聚全党全国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干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当时“党内在学习问题上存在着忽略理论的经验主义的危险倾向”。为了改变党内理论教育工作薄弱的状况,提升干部理论水平,1951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指出:“现在国内战争已经基本上结束,党正面临着建设新中国的复杂任务,全党有系统地学习理论,比较过去任何时候都有更好的条件,也更加迫切需要”。当时,中共中央按照“理解能力的发展程度”,将党员的理论学习分为三级:“第一级,学习政治常识,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常识和中国共产党的常识”;“第二级,学习理论常识,即关于社会发展史的常识(包括历史唯物论和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毛泽东生平的事迹,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生平的常识”;“第三级,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著作和毛泽东的理论著作”。其中,中国共产党历史属于理论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共产党长期以农村为革命根据地,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难免对党的历史认识不足。因此,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有利于新政权的建设,也为民众了解党的历史提供了机会。195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在5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办法的通知》下发后,“全国多数党报、党的报告员、宣传员和其他党的宣传力量,都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为目前宣传的主要内容”。各级党的组织都认真地领导党员对党的历史做了初步的学习,在组织与领导党史学习时,也都认真地“帮助党员、干部和群众,了解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广大农民和其他民主力量,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的经验;研究党和毛泽东同志在各种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同各种机会主义思想进行斗争,同人民的敌人进行斗争的经验;熟习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斗争的规律;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远大前途的认识,增强对中国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信心”。此后,党史学习在各地陆续展开。1951年6月,中共中央华东局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做了学习党史的动员报告。会议指出:上海党员干部的党史学习,“是在‘七一’党的三十周年纪念前后一连串广泛的群众性庆祝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上海市党的三十周年纪念的庆祝活动,是以宣传党史,宣传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中心内容的”。中共上海市委直属机关党委会还进一步要求,上海开展党史学习不只限于党的30周年庆祝活动,而是在“纪念活动中开始对党史初步学习之继续”。党史学习的目的是让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史,认识到党的伟大、光荣与正确,以及毛泽东思想在党的各种复杂的历史环境中的作用。为推动党史学习的有序开展,1951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直属机关党委会发出《关于贯彻党史学习的通知》,要求党员干部通过党史学习要对以下几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一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的、最有组织的先锋队?为什么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二是要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和“学习毛泽东思想与作风的重要性”;三是要认识到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一部分,巩固与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目前的重要意义;四是“从党史学习中对党的建设与当前的中心工作更进一步学习”。中共上海各区区委依照上述指示开展党史学习工作。中共上海市高桥区委宣传部下发党史学习计划的通知,在阐释“党史学习的重要性”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教科书,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此外,中共上海市高桥区委还要求党员干部“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历史作一初步的了解,来认识我党的光荣伟大与正确及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各种复杂的历史环境中杰出的光辉的创造”。在确定党史学习的重要性和目的后,上海各区区委深入推进基层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对象逐渐由党员干部扩展到普通群众。1951年六七月间,上海市各机关、部队、工厂、学校等“以中国共产党的支部为中心,分别举行庆祝会、回忆晚会、广播会、党史展览会等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并展开了群众性的党史学习运动”。据《人民日报》报道:“自六月二十六日至七月二日,华东一级机关和上海市一级机关的一百零六个报告员,分头到工厂、学校中去向各单位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报告共产党的斗争历史。全市八千多个宣传员亦同时展开宣传活动。目前有的单位已确定七、八两月份以党史学习作为党的活动和党课的内容,并将举行测验。全市各书店关于党的建设的书刊,销路都比平时增加三倍至四倍。全市公、私营书店已组织了四十多个流动供应队,分头到各工厂、学校及集会地点售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上海党史学习运动涉及群体之广泛。党史学习运动的内容与方式为确保党史学习运动的顺利开展和提升党史学习的成效,中共上海市委规定了党史学习的读物及内容。随后,上海各地结合具体实践工作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党史学习活动。(一)党史学习运动的主要内容一是对党史著作的学习。当时,全国党史学习的基本读物以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为主。该书对30年来党的历史予以全面总结,并按照年代的顺序,说明党的成立、发展及其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过程。上海党史学习亦将此著作列为党员干部必读书目之一。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对上海市党史学习情形的记述:“当胡乔木同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出版后,党内外群众中都掀起了组织党史学习的热潮”。党员干部学习了这一著作,“深刻地理解到党的历史是光荣的、正确的、伟大的”。据人民出版社统计,截至1951年7月底,全国各地人民出版社已印行了12版,总印数达25.15万册。由于参加党史学习者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不同,中共上海市委特别指出,在选取党史学习著作与研读材料时,“对水平较高的党员干部,可以《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为主。而文化水平、理论水平较差的同志则以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和《中国共产党三十年连环画》为主”。其中“‘中国共产党三十年连环画’对农村不识字的党员进行党史教育是十分适宜的课本”。二是学习党的重要报告与文件。学习党的报告与文件历来是党内学习教育内容的一部分,1951年开展的党史学习亦沿袭这一传统。在上海党史学习运动中,无论市一级或区一级组织都将重要报告与文件学习作为党员干部党史学习的内容之一。市级层面,要求以中央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为学习材料;同时市委领导同志在党史学习会议上的发言报告亦是党史学习的材料,如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在市委会议作的发言报告等。至区一级,在统一学习中央文件的基础上,学习内容依据区报告员对文件的宣讲、报告与文件内容展开集体讨论。三是学习毛泽东的重要著作。学习毛泽东著作对于理解毛泽东思想如何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1951年7月,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发出通知,提出“学习党的历史的基本材料,应当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主要著作。”在党史学习运动中,各地积极纷纷开展学习与宣传毛泽东著作,如中共中央华东局于7月初指示“所属各级党委:毛泽东选集出版后,应认真组织干部进行学习及在报纸上发表宣传文章”;同时,“还组织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有计划有组织地领导这一工作”。中共上海市委“决定于毛泽东选集出版后再召开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具体讨论宣传与学习毛泽东选集的详细计划”。此外,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将领导全市干部学习毛泽东选集的准备工作列入本年度第四季计划中”。可见,学习毛泽东相关著作是党史学习的重要内容,具体学习篇目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等,同时在学习中亦可参读《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目前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和《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二)灵活多样的党史学习方式党史学习要运用正确的方式与方法。1951年2月,中共上海市委曾规定理论学习要重视对党史的学习,要求无论党员或非党员,在任何机构、部门、工厂、学校内都应学习党史。由于参加党史学习的人员文化水平与理论水平不同,因此,学习方式与方法须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具体而言,学习党史主要包括以下方式:一是自主学习。中共上海市委指出,党史学习须依据党员干部文化水平与政治水平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方法,文化理论水平较高者,以“自学为主,讨论为辅”,深入研读,争取阅读较多文件。同时,在自学时“可参考胡绳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史》”。具有普通文化理论水平的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同样以自学为主,讨论为辅,不过仍得要听报告,讨论的次数也可能增多。在自学中应该照学委会规定的学习提纲,阅读文件”,并结合自学内容必要时可向政治常识教员询问解答。此外,党员干部在聆听党史学习报告后,“要自学研究党史课程”,在“本单位的学习计划”之外,应“适当帮助支部同志的学习”。二是小组集体学习。在具体实践层面,对文化水平、理论水平较差的同志而言,为其讲解党史内容、解答党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尤为重要。因此,中共上海市委要求各区区委组织好党课,“机关职工业余学校可以组织普通党课,文化水平差的同志可参加”。以上海新市区为例,该区党史学习的主要方法是以小组集体学习、分段落轮流朗读文件为主。具体而言,在读文件时要求“读一段领会一段精神,把文件读过后提出问题由小组长归纳,选出主要几个中心题目来讨论”。而对于文化水平、理论水平一般的干部,学习方法则以集体自修讨论为主,并结合必要的讲解和解答。同时,对于一些“枝节或者常识的问题,支部可以主动收集解决”,以便节省时间。此外,上海有些里弄居民自发组织学习中共党史。如“宝兴里居民福利会装了扩音器,向全弄居民报告党的三十年奋斗史,东共和里请区里干部来报告党史。宝裕里青年并组织了小组,学习党史文件”。三是举办回忆晚会。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各地党的若干基层组织召开了回忆晚会,“在会上由党员、干部和群众,回忆在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革命斗争,回忆革命烈士英勇牺牲的事迹,回忆模范党员和党的组织光荣奋斗的经过”。“举行这样的回忆晚会的目的,是用党员和群众的切身经验,来教育党员和群众自己,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党是光荣的、伟大的、正确的”。例如,上海“在工厂、学校和居民中纷纷举行回忆晚会。在普陀区工厂中举行的回忆晚会上,老工人李瑞清等报告了关于革命先烈、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恽代英、刘华等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代领导工人英勇斗争的情形,生动地教育了广大工人”。此外,上海各地党员干部和群众还用党的奋斗历史、党领导下的工人斗争事迹激励自己。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欢欣鼓舞,但是对于为什么能取得这样伟大的胜利认识不足。此外,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党史不够了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于建党30周年前夕发起了党史学习运动,通过个人学习或集体学习等方式,不仅实现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目的,同时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并以此来塑造中国共产党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从而进一步确立党在全国各项事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党史学习运动的成效中共上海市委对党史学习运动极为重视,党史学习运动结束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各区区委、各机关单位都对党史学习情况进行了总结,一致认为党史学习运动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通过对全市党史学习情况的总结,认为通过此次党史学习使党员干部和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三十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胜利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经过党史的学习,多数党员干部更具体的体验了中国革命的曲折与经验,认识到今日胜利得来得不易,因而更加提高了阶级觉悟,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此外,“通过学习,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的阶级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逐步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以及“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和主要经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普遍启发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兴趣,树立了学习风气,体会到了学习理论的重要性”。中共上海各区区委也对党史学习情况做了详细总结。如中共上海市龙华区委认为,通过有组织地学习,扭转了广大党员干部以往重工作轻理论学习的倾向,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这一次党史学习使得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在政治觉悟上都有比较显著的提高”,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领导阶级”;在具体学习中,广大党员干部“认为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力量壮大,是中国革命胜利主要力量”,进一步明确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上海各机关单位也总结了党史学习运动取得的成效。如华东工会干部学校指出,通过学习党史,使干部学员“克服了对党性质认识的模糊思想,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共上海电力公司总支委员会认为,通过党史学习,使职工们认识到党的性质,同时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建立并巩固了正规的党史学习制度。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华东总支部也认为,通过党史学习运动使同盟成员认识到“中国革命及其胜利的必然性及正义性,使他们正确认识共产党的伟大”。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学习党史运动取得了实质性成效。首先,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认识了党的历史;其次,通过党史学习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再次,通过学习党史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为后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奠定了基础;最后,随着党史学习的常态化,其影响逐渐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党史学习成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重要方式,为新中国开展各项建设提供了思想支撑。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上海党史学习运动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更好地指导党员干部学习党史,针对党史学习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中共上海市委要求各地要进一步认识党史学习的重要性,党史宣传员对于党史的关键内容要仔细讲解,特别要“了解群众思想情况,及时纠正学习内容”。中共上海市委强调,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吸取此次党史学习的经验,进而推动“本市党内外干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重视理论学习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优良传统。而党史学习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的来讲,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党史学习运动的开展,对上海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思想上认识党的历史,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增强人们对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认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人民日报》指出的:“学习党史决不是为了单纯地学习历史知识,而是为了改造思想。”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2期,注释从略,引用请参考原文。点击封面
2022年5月6日
其他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2期目录

订购期刊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投稿方式:http://ddzgs.ajcass.org/扫码关注我们
2022年4月11日
其他

宋月红 | 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上的伟大创造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由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的最伟大的梦想。为此,中国人民曾在近代接续进行了各种复兴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直至
2021年10月19日
其他

【新刊速递】《当代中国史研究》2020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摘要]中共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人民紧紧围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2020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