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川研究所

其他

吃多了降价这一招,中国人对特斯拉已经有耐药性了

3最低价出现过22.99万元,差距并不大。可咱们再来看看对销量的影响,硅基君盘点了近几年相同时间特斯拉降价后的销量数据。先叠个甲,2023年11月左右,特斯拉也进行了一次降价,但此时恰逢Model
4月23日 下午 9:09
其他

疯狂的碳化硅:特斯拉低估中国速度

去年的特斯拉投资者日,马斯克宣布特斯拉每辆车都将减少75%的碳化硅芯片使用量,直接把一家名叫Wolfspeed的公司送进了ICU。Wolfspeed以LED照明业务起家,在追求“发光”的路上意外挖掘了碳化硅这个电动车必不可少的材料。借着新能源车市场爆发,Wolfspeed果断转换赛道,在群狼环伺的新能源市场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鼎盛时期,Wolfspeed手握全球六成碳化硅衬底产能,英飞凌、意法这样的汽车芯片大厂,都得求Wolfspeed匀点产能。然而,伴随特斯拉投资者日的结束,所有的喧嚣和狂热仿佛一瞬间被打回了原形,随后的电动车价格战,又给碳化硅价格补了致命一刀。2023年下半年,Wolfspeed累计净亏损达到5.4亿元,同比扩大361.49%,股价相比最高点只剩下了1/4。马斯克一句话带崩一个产业并不罕见,但制造Wolfspeed惨案的幕后主使,恐怕另有其人。马斯克的话不能全信2016年3月,特斯拉发布了第四款车型Model
4月15日 下午 9:38
其他

招聘 |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夏天

1914年6月,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茨威格正在比利时拜访自己的朋友维尔哈伦。报纸上不断传来的坏消息让这位维也纳有产阶级忧心忡忡,为了读到最新的消息,茨威格每天乘坐电车去比利时西北部小城奥斯坦德,在那里,他和画家詹姆斯·恩索尔谈论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茨威格自诩“欧洲人”而非“奥地利人”,他认为在电灯、铁路和资本主义描绘的进步年代里,欧洲必将走向联合与统一。他也相信在古老的世界,条约是神圣不可动摇的。所以他告诉詹姆斯·恩索尔,比利时是中立国,就算德国和法国打得只剩一个人,比利时人也没什么好担心的[1]:“如果德军向比利时进军,你们就把我吊死在这根灯柱上。”7月28日,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宣战的当天,茨威格坐上奥斯坦德驶往德国的最后一班列车。黄昏时分,列车在边境线停了下来,阴沉的光线反射出另一条铁轨上驶往比利时的列车,盖在车厢上的帆布勾勒出火炮的形状。列车上,年轻的新兵告诉母亲自己会在圣诞节前回家,然后兴高采烈的奔赴葬身之地。历史的迷人之处在于,满载士兵的列车在远方轰鸣,而我们尚未意识到自己身在现场。列车剧烈快速的碾过旧欧洲的王朝和王冠、秩序与权威,古老的条约连同古老的帝国被撕成粉碎,茨威格经过铁道旁散落一地的光辉,小心翼翼的捡起一些残渣,把它们收进那本《昨日的世界》。《昨日的世界》里,茨威格经过战争开始前的德国巴登,一位种葡萄的农民告诉他,1914年的夏天阳光饱满日照充足,葡萄收成比以往很多年都要好,所以[1]:“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夏天。”时代的齿轮转动时,恰恰是时代本身模糊了我们对它的认识。种葡萄的农民憧憬今年的收成,士兵生怕错过激动人心的冒险,战争的发动者未曾想到,这个美好的夏天,他们亲手埋葬了头顶的王冠、脚下的王国、欧洲的荣光和850万年轻的生命[2]。历史的转向发端于被熟视无睹的细节,它存在于1914年的夏天,也存在于今天的高楼广厦和街头巷尾。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当那辆列车飞速驶来,我们想看清它的轮廓。我们正在创作什么?终结牛仔和亡命徒的不是戴着警徽的治安官,而是石油与铁路。1958年杰克·基尔比在德州仪器的实验室演示历史上第一块集成电路,无数人的命运就此改写——包括他的同事张忠谋。今天,人工智能乐章的第一个音符,其实在2012年就奏响了: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我们希望用商业和财经的视角,记录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人们正在讨论的话题。比如农历新年后,量化圈史无前例的悲剧是如何酿成的?我们也想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解释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为什么有一些产业,总是中日韩三国在打来打去:昂贵的复仇,存储的新战争?同样是瓶装水,为什么有的品牌卖两块就能赚钱,有的品牌要卖三块钱:液体印钞机:瓶装水的新王和旧王。K线永不停歇地往下一个交易日走去,我们看到的不止是定价的尔虞我诈,还有人生的起落浮沉:空头之死:马斯克如何血洗华尔街;一代版本一代神:公募一哥的浮沉往事。我们寻找当下的每一个横截面,让它们可以一点一点拼出这个时代的面貌:1983,抢救民营企业家信心;西溪的码农,滨江的网红,消逝的大平层。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用我们的作品刻画这个时代。这份工作适合什么人?1.热爱创作,并从中获得正反馈。创作有时是比较枯燥、乏味甚至折磨的,有时成果会与自己的预期大相径庭。我们对创作的理解和进步常常也不是线性的,因而,我们要在这个过程里不断汲取收获感,对抗那些沉闷的部分。引用茨威格的朋友维尔哈伦的话说:生活就是斗争,就是热情地克服危险和障碍。2.对某种事物有天然的探索欲望。2000年,斯坦福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生伊恩·巴克(Ian
3月24日 下午 8:58
科技

围攻TikTok:重新上演的“李文和事件”

Gerth。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上级单位——能源部长比尔·理查森一鸣惊人,成功跳槽到了新墨西哥州州长。最大赢家当属共和党众议员克里斯托弗·考克斯(Christopher
3月22日 下午 9:31
其他

“美国拼多多”大败局:不是便宜就可以

Standards”计划,从产品质量、客户评论、退款率等多个维度,对商户进行评估以进行流量分配。Wish的策略是清晰的:上线邀请制,堵住了低质卖家的继续涌入;而“Wish
3月17日 下午 9:03
其他

钟薛高,一家明星公司的非意外死亡

向来是热搜体质的钟薛高,最近又上热搜了。一则“钟薛高售价从60元降到2.5元”的消息喜提热一,舆论哗然。此前的种种负面消息也被一一拎出来审视:拖欠工资和供应商贷款、官司缠身、账号停更、各地经销商含泪清仓。仅在一年多以前,钟薛高还是新消费品牌中的翘楚,战绩赫赫:成立仅16个月就营收破亿,2021年营收破10亿,连续3年都是天猫618冰品类目销售冠军。但如今,尽管已经做出种种努力,比如推出独立冰柜,开卖3.5元的平价雪糕,钟薛高还是走上了稳定的下坡路。据一位知情人士对《食品内参》表示,它在去年业绩只剩7亿元[1]。广告人出身的创始人林盛,也从一开始热衷于和热搜高度捆绑,声称“网红是通向品牌的必经之路[2]”,到如今一反往日的高调,鲜少再露面。经销商则早已在大起大落的销量面前筋疲力竭,2023年订货会上,一个经销商拉着工作人员反复追问:能否确保不出现舆论危机?[1]在2024年的经销商大会上,钟薛高默默地把大会主题定成了“至暗时刻,向光而行”,林盛宣布“今年只做3个亿的生意[1]”,它的经销商数量会从580多降到100多个。作为曾经的新消费明星公司,钟薛高遭遇如今的至暗时刻,这并不是一场意外。出道即顶流2017年,一向属于天猫冷门派系的冰淇淋类目突然有了热度,一个名为中街1946的中式雪糕品牌年销破亿,618期间,上线4分钟,狂卖10万支。背后的操盘手林盛接受采访时,淡淡表示:“中街1946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3]。”第二年,林盛自己下场造了个品牌,名字取的也简单,直接从中式雪糕里剔除一个式——钟薛高,均价比中街1946贵上3-5块钱。彼时,手握大笔热钱的投资人们正在期待着下一个喜茶,恰逢钟薛高横空出世。先是真格基金、经纬创投、峰瑞资本争先投了天使轮,之后天图投资、头头是道基金也来了。成立仅9个月的钟薛高,身后已经站满了新消费投资天团。图源:企查查初出茅庐的钟薛高备受追捧,原因无非两个:首先,才百亿规模的现制茶饮赛道都出了喜茶、奈雪的茶了,冰淇淋赛道规模高达1110亿,下一个新贵指日可待;其次,林盛有马迭尔、中街1946的成功经验在前,做成的概率自然可能超级加倍。头头是道基金合伙人姚臻就说过:投资钟薛高,“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创始人林盛[4]。”此前,电商是一块冰淇淋品牌们不敢涉足的极寒之地。其主要原因是冷链成本太高了。例如新京报曾做过一项调查,浙沪商家往包邮区发价值150元的冰淇淋,光是买干冰+运费就得40元,如果是发往北京,实际运输成本至少要60元[5]。但在彼时的钟薛高看来,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很简单——既然冷链那么贵,那我就卖的更贵点。2018年双十一,一支66元的厄尔多瓜粉钻雪糕一炮而红。它号称用了20年才结一次果的柠檬柚、全国只有3吨的天然粉可可,噱头十足,15小时就卖光了2万片。此后,钟薛高的发展速度犹如坐上火箭。2019年,销售额破亿;2020年,又赶超哈根达斯,开始横扫各大销量榜。钟薛高能有这个成绩,不仅是因为它抓住了冰淇淋线上化的发展窗口期,更重要的是,在对的时间用了对的玩法。新消费领域里,有这么一个流传甚广的爆款公式:贴牌做产品——5000篇小红书种草——2000个知乎问答——进直播间经李佳琦OMG一卖,就是标准的新消费品牌。似乎只要套用这个公式,不管卖啥都能化身国货之光、Z世代最爱,进而卖成品类第一。例如拉面说在2018年的销售还只有8000万,但在一个月多达1854场直播的狂轰滥炸下,它的销售额在2019年飙升至2.5亿[6]。钟薛高也是这么做的,它先是推出自带话题度的“66元的厄尔多瓜粉钻”,再一周狂投5000篇小红书种草,包括让投资人化身兼职kol拍分享照;在薇娅直播间,它的一些口味堪称奇葩:未成年雪糕、断片雪糕、清煮箬叶雪糕等等,但仍然都能在一分钟内能卖出一万份。眼看势头一片大好,林盛也信心爆棚,频频发出“为什么有人觉得花20-30元喝一杯奶茶很正常,但是花十几元吃雪糕就不合适呢?”、“它就那个价格,你爱要不要”等惊人言论。在隔三岔五上热搜的流量助长下,2021年,钟薛高营收来到了史上最高——10亿元,还顺手拿了个2亿的A轮融资。这一年,被称为新消费投融资最狂热的一年,成立几个月、销售额不到千万的小公司,TS都能接到手软;投资PS倍数也从正常的1-3倍翻到7-10倍,整个2021年,赛道里共有1064起融资,交易金额1608亿[7]。不过,钟薛高的高光时刻也就此定格,就和其它的新消费品牌一样。命运转折点2022年夏天,钟薛高迎来了命运转折点。起因是有人发现钟薛高的雪糕用火烧都很难化掉,一时间,网友震怒。而林盛一如既往将锅甩了出去,暗示是对手买热搜抹黑。但这次,钟薛高的销量一落千丈。拿抖音渠道来说,2022年618期间,钟薛高还是冰淇淋类目品牌自播榜的冠军,到2023年第二季度,已经被伊利、可爱多大幅赶超,市场占比只有2.99%,走上了稳定的下坡路[8]。究其根本,钟薛高还是那个钟薛高,但环境已经彻底变了。钟薛高刚出道那会儿,左手代工、右手营销,只要想好品牌名和包装,一个标准的新消费品牌就能迅速起量。一方面,彼时国内供应链水平相当成熟,想做什么类型的产品都能找到合适的工厂。另一方面,当时的小红书、抖音等新渠道涌现,有大量便宜的流量可以薅。比如钟薛高,不管是卖66元的雪糕,还是旗下价格带在10块钱左右的子品牌李大橘,通通认准了米开朗食品、江苏美伦食品等几家代工厂。自己只要买些原材料,派员工去监督生产。而同样都是代工,在原材料上做升级,就成了很多新消费品牌卖贵的最佳理由。比如元气森林一开始找的是统一、银鹭等企业代工,但用上比阿斯巴甜贵三四十倍的“赤藓糖醇”,定价也比同类产品贵出好几块钱。钟薛高深谙此道,轻牛乳雪糕,号称不加一滴水;酿红提雪糕号称用的是吐鲁番特级红提;一通投放之后,顺利横扫各大榜单。但到了钟薛高跌倒的2022年,流量变贵了,买雪糕的人也变少了,新消费品牌们携手迈进了Hard模式。首先,是渠道流量成本的水涨船高。比如阿里系电商的获客成本,四年间涨了3.3倍[9],小红书美妆类目互动成本也高了50%[10]。具体来说,2017年,完美日记投资100元能赚到500元,但到了2022年只能赚150元了。其次,消费者不买单了。新消费品牌的花活儿,来来回回无非是原料升级、颜值升级和联名,品质千篇一律,价格却要贵上好几倍。在钱包捂紧的时候,谁还真的需要一支在棍上刻“有滴到身上吗”的雪糕?在钟薛高这件事上,消费者还发现,所谓的“原料升级”都要打个问号。钟薛高口中的吐鲁番特级红提,其实是散装葡萄干儿;号称不加一滴水,结果惨遭监管部门打脸,加了水;宣传“只选用日本薮北茶”,实则还加了龙井、鸠坑。直到2022年夏天的“雪糕烧不化”门,这些日积月累的愤怒彻底爆发了。据深圳中为智研咨询的研究员拆解,一支14元的轻牛乳雪糕全部成本也就4元左右[11]。还有网友意外发现,钟薛高18元的“丝绒可可”,和代工厂卖5元的“思浓生巧”味道几乎一样。低成本、高溢价,消费者也纷纷用脚投票。伴随着资本大幅撤退,新消费品牌集体狂奔的时代彻底落幕,王小卤、莫小仙、永璞等一批品牌率先冲向线下,但钟薛高还有更大的烦恼。陨落的必然和其他新消费品牌比起来,钟薛高选择做雪糕,这是一条注定艰难的路。一方面,由于行业平均冷链成本高达32%[12],雪糕一度是区域性产品。例如上海光明、广州五羊、河南天冰、沈阳德式和中街。另一方面,雪糕消费即时性强,严重依赖线下,如毛细血管般遍布街头的夫妻老婆店、便利店才是主战场。即使经过了一波品牌的集体向线上迁徙,2021年,线下依然占了80%[13]。在残酷的线下战场里,钟薛高要面对的是全国性大品牌诸如伊利、蒙牛、和路雪,以及更多地方性品牌的双重绞杀。例如联合利华在1992年引入“和路雪”,打算在中国布局冰淇淋业务时,大胆推行了“冰柜战略”,免费给店家提供带有和路雪logo的冰柜,还附赠一把红白相间的大阳伞。作为“免费”的代价,这些店家冰柜里只能放和路雪的产品,而随着数万台冰柜投入市场,京沪两地就这样插满了和路雪的大阳伞。两年后,和路雪就抢占了18%的市场份额,到了1999年,其占有率更是高达36%[14]。不甘其后的乳业大王伊利在1993年开始进军冷饮市场,靠着拳头产品“伊利苦咖啡”带动销、CCTV频频露脸,甚至赞助奥运会等大手笔的营销策略,伊利冷饮业务飞速发展,在1997年就入账了7亿元。据欧睿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冰淇淋市场份额超过2%的单一品牌只有7个,伊利以27.7%的份额位居榜首,联合利华(和路雪)、蒙牛紧随其后,分别为11.6%、11.1%。面对这样一个头部品牌拥有绝对优势、余下市场高度分散的竞争格局,在中国做一个新的冰淇淋品牌,就意味着要从巨头降下的铁幕里生生撕开一条裂缝:从2020到2022年,钟薛高在上海、杭州、深圳等200多个城市挤进了40万个终端冰柜。而为了回应“混迹平价雪糕冰柜里当刺客”的吐槽,钟薛高更是花了大力气去推了十几万台专有冰柜。但线下的冰柜战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它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这些都是“小品牌”钟薛高耗不起的。拿和路雪来说,当它铺完6万台进口冰柜,就累计花了3.6亿元[15];面对和路雪的“独占冰柜”条款,伊利则靠着更大力度的优惠、更下沉的渠道,以及自由支配冰柜的许诺,实现了后来居上。起初钟薛高能够打进线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利润空间足够大,于店家而言,卖一根钟薛高的利润,顶得上卖一百多根小布丁[16]。靠着超过1200人的销售队伍,超800家经销商,钟薛高的线下渠道占比一度从20%提升到了如今的60-70%[17]。好不容易挤进冰柜只是第一步,当小老板们进了大量钟薛高,但发现它占着位置却卖不动时,这才是更大的麻烦。2023年,雪糕行业整体面临卖不动,叠加价格下滑的困境,6元以上雪糕数量比2022少了近一半[18],就连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的销量也下滑了6%。线上线下双双失利,此时的钟薛高极为尴尬。最重要的是,手里没钱了,就连位于杨浦渔人码头国际中心的办公楼,也退掉了其中一层[19]。当初意气风发的林盛,如今难掩焦虑:“我见了80家投资公司,听了八十声No[20]”。钟薛高此时的目标也变成了先活下来。在林盛最初的那套网红品牌方法论里,品牌是可以后期补课的——“你可以先网红,然后再活得很长,好好地活下去,慢慢地你就把自己活成了品牌[21]”。有过马迭尔和中街1946的成功在前,林盛对自己的操盘经验颇为自信。但他似乎忘记了,通过网络放大效应,将一个品牌从10做到100,和从0到1创建一个全新的品牌,这完全是两码事。钟薛高的危机,可能更早的时候就埋下了。作者:黄茜琳编辑:胡晓琪制图:黄茜琳设计:黄茜琳责任编辑:胡晓琪参考资料[1]
3月10日 下午 9:02
其他

TEMU的上限在哪里?

2023年,TEMU的独立访客数为4.67亿,只有亚马逊的17%[1];TEMU该年的GMV约为140亿美元[2],只有亚马逊的2%;TEMU母公司拼多多的市值为1908亿美元,只有亚马逊的12%。动辄十倍的差距,让人们惊叹拼多多全球化速度的同时,总是忍不住补上一句“跟亚马逊还是没法比”。然而过去几个月,久经沙场的老牌列强却在疯狂抄TEMU的作业,从“百亿补贴”、“产业带扶持计划”到“物流全托管”[3],拼多多的看家本领几乎被亚马逊拿试了个遍,但仍没能遏制TEMU的极速扩张。身经百战的全球电商巨头,正被卷入一场由后来者制定的游戏规则。亚马逊在害怕什么?TEMU在北美横空出世的2022年,恰好是亚马逊史上经营最惨淡的一年:亚马逊收入增速多年保持在20%以上,在2022年下跌至9%,创下上市以来的最低值。经营利润也比上一年大幅减少51%。财报发布当天,亚马逊就跌没了半个拼多多[4]。惨淡财报的背景是持续走高的全球膨胀,美国本土物价接连上涨,可选消费品备受打击;同时,原材料和物流价格攀升,商家抬价卖不动货,降价又吃不饱饭,最终导致了供需端两头躺平。恰恰是这个时候,TEMU以无情的低价机器的角色正式亮相北美电商市场。但亚马逊显然没太当回事,不仅多次公开表示“拒绝参与低价竞争”,还在黑五期间,大大方方地在站内首页挂上了TEMU投放的广告。事实证明,TEMU的出场精准地打中了亚马逊的七寸:首先,TEMU模式的核心砍掉中间环节换取低价,而亚马逊模式的主体恰恰是中间商。亚马逊在美国电商市占率近40%,有近70%的商品和第三方卖家来自中国[5]。这些卖家多以熟谙互联网营销和电商运营的贸易商为主,只有少数头部卖家会在壮大后自建工厂,大部分仍以“代工厂-运营商-亚马逊平台-海外消费者”的模式运作,中间环节的毛利率最高能达到80%[6]。TEMU的游戏规则是保送工厂上C位,通过直连供需两端的“全托管模式”,自己揽下了集散质检、跨境物流、海外营销获客、售后服务等繁复的中间环节,不仅增强了品控,还极大地降低了中间成本。其次,TEMU在中间成本降低的同时,增强了供给端的确定性。消费端的需求往往千变万化,但工厂更在意的是稳定的大规模的生产,很难灵活调整生产节奏。也就是说,工厂刚性的“生产计划”与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天然存在矛盾。TEMU承袭自拼多多的算法,在供给端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通过归集需求,增强供给端确定性,让工厂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依靠规模进一步摊薄成本。黄峥曾将此总结为“用需求流通侧的半计划经济,推动供给侧的半市场经济”,这种确定性是供给侧降价的重要前提。最后,TEMU模式的崛起对亚马逊经典的飞轮理论产生了威胁。贝索斯在2000年提出“飞轮理论”,即用低价吸引消费者、提升用户体验,进而累积足够多的流量,倒逼卖家给出更低的价格。低价是这套理论的核心,为此,亚马逊专门开发了一套多平台比价体系,一旦发现其他电商平台同款商品的价格远低于自身,便会通过惩罚或下架的方式要求卖家调价。2023年6月,亚马逊将TEMU从自己的比价系统中移除,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来路存疑,可能是假冒产品”。但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TEMU的商品价格远低于亚马逊,会导致比价系统中的大量卖家受罚[7]。另外,亚马逊增长飞轮的失速在流量端更为明显。上线一年多,TEMU在美国的访问量翻了10倍,月活用户数超过7000万[8],分析公司Comscore估计,这些访问量多来自亚马逊。2023年的黑五更能说明问题,与TEMU流量、单量双双爆棚相比,超四成亚马逊卖家反馈平台流量惨淡、销量不及预期。当一切竞争回归到商业本质,亚马逊和TEMU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错位竞争。杀死美国拼多多最先感受到TEMU冲击的不是亚马逊,而是美国拼多多Dollar
1月22日 下午 9:05
其他

生鲜电商的痛,朴朴超市懂

在生鲜电商行业,朴朴超市是个扫地僧一般的存在。成立八年的朴朴超市,是名副其实的“家里蹲”。前置仓、社区团购全国扩张时,唯它扎根华南不动,确切的说是福州、厦门、成都三地,至今业务范围也只有7座城市。这样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在福州大本营力压老前辈永辉超市;盒马、叮咚买菜等同行来势汹汹,却都难逃在朴朴超市手下吃败仗、退出当地市场的结局。过去几年,生鲜电商从烈火烹油到无人问津,大起大落间无数明星项目折戟沉沙,小城出身的朴朴超市却出奇稳定,活成福州、厦门等地人民的日常,是前置仓赛道上沉默的第二名。前后分别是艰难上市、扭亏为盈的叮咚买菜,和大厂出身的美团买菜(小象超市)[1]。细究其生存法则,其实非常简单:听劝,认命,别贪心。老乡挺老乡用一句话总结朴朴超市的发家路,就是卖菜要从老乡抓起。朴朴超市诞生在2016年的福州。福州虽然在舆论场声量不高,但有万亿GDP的底子在,还把“新零售之都”写进过政府工作报告。这里既诞生过永辉超市这样的庞然大物,还吸引了中产收割机山姆会员店的注意,早在2001年就在福州开出首店。创业前三年,朴朴超市都在想方设法地扎根本地,做福州和厦门老乡的生意。大仓模式是朴朴超市最显著的标签。同样做前置仓的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单仓面积都在300平上下,朴朴超市的仓储面积达到800平米,好处是能引入日用百货等更多高毛利标品,代价则是建仓成本高。在选品上,背靠大仓模式的朴朴超市提供远高于同行的SKU(6000-8000个),还会上架颇具地方民俗特色的产品,比如祭灶会用的甘蔗、乔迁必备的红米桶,甚至把祖宗的日常需求也考虑在内:服务也是急老乡所需。骑手30分钟送货上门,还会顺手帮客户扔垃圾;沿海人民对生鲜的新鲜程度敏感,坊间便有个段子,说朴朴超市员工分拣活虾过程中,但凡有哪只虾反抗得不够用力,都一律按冰鲜处理。配合高强度的地推与“1分购”等拉新补贴,朴朴超市很快将福州的用户渗透率做到70%,资历更老、根基更深的永辉超市渗透率仅为50%[2]。相似的胜利在临近的厦门上演,等盒马、叮咚买菜从长三角南下福州、厦门两地时,不约而同掉进了朴朴超市的护城河。单论商业模式,大家都是“生鲜+日用品+即时配送”。除了仓库大点,朴朴超市并无特别之处,充其量交了一份标准答案。但很快,它与友商的差异就开始显现。2021年,疫情推着生鲜电商渗透率一路走高,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一个7年烧光了140亿,一个3年烧光115亿,巅峰时期曾分别将业务覆盖范围扩大至20座与37座城市。朴朴超市嘴上说着“逐步开启全国城市扩张”,一整年下来却只开出武汉、成都与佛山三座新城市,已经是其创立以来扩张速度最快的一年。这一年,朴朴超市营收超过100亿,同期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的全年营收分别为201.2亿与69.65亿人民币[3]。朴朴超市最特别的地方也在于此——留守华南,服务老乡,别说全国市场,长江都懒得跨。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为了“生鲜电商第一股”打得头破血流,同为赛道明星项目、拿过五轮融资的朴朴超市,至今都只进入了7座城市。这种偏安一隅,恰恰是朴朴超市的成功密码。规模化难题2019年底,侯毅坚定证伪前置仓,称其“模式不成立、是做个VC看的”;没过多久盒马求锤得锤,在福州被前置仓揍到离场。截至2020年5月退出福州市场,盒马的单店线上日订单量约为1900-2200单;同样以此地为大本营的永辉超市,平时全渠道日均5-6万单;而朴朴超市在福州的日订单量峰值是20万单[4]。盒马给出的理由是当地门店离供应链节点太远、商品缺乏优势;末了还乐观表示,下次再来[4]。据《北京商报》报道,由于供应商零散等原因,盒马需要从广州等地跨区域采购,早年落地福州时还疑似遭遇过“二选一”[5]。盒马遭遇的其实是一个困扰整个生鲜电商行业的问题——供应链管理难度极高,且不以规模扩张为转移。这与生鲜品类的两大地狱级成本难题有关:一是生鲜的高损耗。生鲜品类集高损耗、低毛利、非标等众多短板于一体,不仅产地分散、保质期短、难以长距离运输,管理起来也异常复杂,不仅水果之间会互相催熟,海鲜同缸还有命案发生。二是即时配送的高成本。为了保证配送效率,配送运力必须按照峰值标准配备。社区团购能跑通,就是因为把即时配送改成了每天定时集中配送。这两大成本项又很难被规模摊薄:运力不必多说,每座城市都得新招棋手;生鲜也不像标品能一盘货供全国,加上地域饮食差异,更加难以复制。早年某生鲜电商平台在北京能月销3000只冰鲜鸡,到华南地区却只卖出百来只,因为广东人信仰鸡有鸡味,对食材也“一定要见活的”[6]。结果就是区域性的胜利常有,而赢家通吃的局面几乎不存在。生鲜电商的头部玩家也已经用血泪证明,全国化扩张是一道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命题。发明了前置仓的每日优鲜,被巨额亏损拖得股价贴地,员工在朝阳法院排队仲裁,被戏称为公司第一次团建;叮咚买菜上市时,在37个城市建起1375座前置仓,短短一年便因“降本增效”而撤离10城,目前主营预制菜,除了名字里带个“菜”字,业务和生鲜已经没多大关系了。套用VC评价生鲜电商的一句老话,用复兴号拉煤难,用复兴号全国巡回拉煤,更是难上加难。朴朴超市的应对方法极其简单: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朴朴超市的2000多家供应商几乎全部来自福建本地[7],供应链半径足够短,大幅度降低了储运成本;选品上只用考虑当地需求,又降低了供应链管理难度。配送环节上,如果订单量难以摊薄配送成本,就宁愿不要开通即时配送服务。目前,朴朴超市只有福州、厦门和成都提供全城配送,其余地区都只是小范围试点。朴朴超市用事实证明,只要放下一统全国市场的野心,先守好一亩三分地,种种难题都能迎刃而解,生鲜电商也从“撅着屁股捡钢镚”的脏活,慢慢变成一门财务稳定、现金流健康、护城河宽阔的好生意。这个让朴朴超市们吸烟刻肺的朴素道理,却偏偏有人不信邪,并一再地为此贡献出高昂的学费。大厂不信邪2020年的疫情教会了中国人民线上买菜,社区团购骤然成了热得发烫的风口。一夜之间,有头有脸的互联网公司都屈尊卖起了9毛9的土鸡蛋、1分钱的大白菜。阿里内部同时有4个相关项目,盒马与侯毅也未缺席;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争相下沉;刘强东久违露面亲自带队京喜拼拼,就连滴滴也盯上了卖菜这门生意,推出橙心优选,一度喊出“投入不设上限”的口号。巨头竞争的底色不变:烧钱内卷,规模先行,宁可亏穿裤兜,也要熬死对手。力争第一的橙心优选,巅峰时期曾以每天1.5亿的规格做投入,一边让网约车兼职做地推,一边砸钱补贴用户和团长,重赏之下,湖南开城十天就做到了190万单[9]。2020年四季度,美团优选覆盖了90%市县,代价是新业务及其他业务的亏损同比扩大了5倍;自诩对社区团购投入“中规中矩”的拼多多,也将多多买菜式视为“战略优先方向之一”[10],上线八个月即打进300多座城市[11],与美团优选并列双雄。前置仓的巨额亏损与惨淡教训犹在,大厂们却依旧大干快上地做起生鲜电商,一方面源于社区团购的模式优化终于让行业见着了回头钱,疫情期间初步实现盈利的兴盛优选就是一个例子。相较于前置仓与仓店一体等模式,社区团购是一个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把即时配送变成集中配送降低成本;精简生鲜SKU降低供应链成本;靠预制菜和日用品提高利润率。但这也是一个充满妥协的方案,它最终将生鲜电商都变成了除了生鲜什么都卖的电商。只是,社区团购依旧没有逃脱生鲜电商的“规模不经济”定律。一轮疯狂扩张过后,橙心优选、京喜拼拼接连沉寂;呆萝卜、同程生活等明星项目难逃破产;发家于湖南的兴盛优选,一度将业务范围扩展到18个省份,最终退守湖南、湖北、江西3省[12];家底丰厚如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也经历了一轮业务收缩。若非“九不得”与顶格罚单叫停了社区团购的低价倾销,互联网公司恐怕还能为1分钱的鸡蛋再烧上几百个亿。不是大厂不信邪,而是大厂的出发点就不是做生意,而是用新兴市场的规模与增长,换取资本市场更高的估值。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曾用一句话概括生鲜电商的价值:这是电商的最后一座堡垒。对主营业务增速放缓、四处寻找新增长点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再没有比这更动人的故事。毕竟光凭卖菜的这点毛利和现金流,能养活几个P8?可谁也没想到,短短一年半,社区团购就在政策关怀等众多因素作用下迅速降温,眼见战线越拉越长、赢家通吃遥遥无期,投资人早早move
1月4日 下午 9:03
其他

人形机器人为什么这么火?

人型机器人上一次这么火,还是2016年波士顿动力的Atlas。Atlas的名场面是被波士顿动力员工一棍子撂倒,整个过程栩栩如生,引发了“停止霸凌机器人”的后现代哲学思考。波士顿动力员工霸凌机器人,2016年后来,改进版的Atlas完成了后空翻等一连串高难度动作,在公司内部的地位提升肉眼可见。但波士顿动力的走向却和舆论热度成反比:2013年被谷歌收购,2017年被甩卖给软银,2020年又卖给了韩国现代,逐渐泯然众人。Atlas表演后空翻,2017年带起当下人形机器人节奏的,是个既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名字:特斯拉。从2021年到现在,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以每年一次的频率,稳定的刷着存在感:·2021年AI
1月2日 下午 9:07
其他

保时捷为什么也不香了?

惨烈的价格战下,汽车圈没有赢家,连保时捷也不例外。上半年,保时捷在华销量还同比增长了8%,但三季度却突遇极寒,在华销量仅为1.69万辆,同比暴跌40%,这也使得保时捷前三季度同比下滑了12%,令市场一片哗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猜到保时捷销量会降,但没想到降这么多”,在今年以前,保时捷在国内都是高端社交场合的“硬通货”,保值率超高,而且是加价的代名词,堪称汽车圈”茅台“般的存在。但当曾经的保值神话雷克萨斯也开始促销,和Macan同平台的奥迪Q5的价格降至30万出头,BBA的电动车需要打骨折才有人要时,保时捷也很难独善其身,最终在三季度出现史无前例的滑铁卢。在燃油车时代,没有国内车企敢和保时捷叫板,但在“马力平权”、“智能过剩”、“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保时捷却经常出现在国产品牌发布会的“背景板”里,沦为被“吊打”的对象。保时捷真的不香了吗?奢侈品的面子,大工业的里子谈保时捷为什么卖不好之前,需要了解保时捷为什么之前卖得很好。在一众超跑、超豪品牌中,保时捷是除法拉利之外最成功的,它既没有像柯尼塞格那样,一度要向许家印找钱;也没有像宾利、劳斯莱斯那样需要委身大众、宝马。尽管和大众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保时捷独立运行并在2022年上市,如今市值350亿欧元,比大众的一半还多。在一系列超跑品牌只能小而美(并持续亏损)之时,保时捷一年卖出数十万辆单车均价超过70万元的豪车。保时捷的小兄弟奥迪,在中国的新车成交均价是30万出头[1]。中国已经成为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8年之久,也助推保时捷成为利润率最高的汽车品牌之一。保时捷之所以在中国市场取得重大成功,离不开它“豪华以上,奢华以下”的定位,也离不开它的两幅面孔。在千禧年后,公众视野里的保时捷其实就变成了两个保时捷:一个是继承了七十年赛车基因,在达喀尔拉力赛屡获冠军、在纽北狂刷圈速,用极致运动性能塑造品牌调性的保时捷——对应918、911以及带Turbo
2023年12月26日
其他

游戏公司们的转型阵痛

新的《网络游戏管理办法(意见稿)》对游戏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实早在它出台前,游戏公司们已踟蹰许久。过去数年间,在《原神》等异军突起的产品刺激下,游戏行业已经历过一次走向大型工业化,押注精品自研的路线转换。从百万年薪的抢人大战到豪掷千金的工作室收编,在流量见顶、买量失灵的时刻,押中下一个原神成为多少大小厂商午夜梦回的渴望。然而数年过去,面对投资额和风险敞口同步变大的巨型项目们,个中曲折只有自己知道。今年11月,一度是游戏军备竞赛内卷旗手的字节跳动放弃游戏业务,成为路线转换试验的一个里程碑。字节的舆论基础足够强,吸引了足够的注意力,以至于让人很容易忽视早就悄悄撤退的B站和心动等在精品自研上走得磕磕绊绊的中小开发商。从去年底一波波及甚广的收缩开始,游戏公司的自研狂热悄悄褪去了光环。精品自研这股风,到底给游戏厂商们带来了什么?旧制度解体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游戏的主要竞争模式,可以简单总结为营销费用的竞争。2015年《热血传奇》上线,屠龙宝刀点击就送的洗脑素材催发下,单日最高流水达到4600万元,月流水一度突破7亿元。这套体系下,游戏发行商的核心诉求是“筛选用户”。通过一波又一波的投放拉新,不断筛出付费玩家,最终维持稳定的运营。新用户的获取主要靠两种手段,一种是和渠道合作,一种是买量。渠道合作就是进驻综合商场,比如App
2023年12月25日
其他

为什么人类无法抗拒霸总、赘婿和战神?

当代卡耐基、人性密码大师、新媒体教母咪蒙,最近在竖屏短剧上重回舒适区。单集2分钟、全长上百集的短剧世界里,人类的刻板印象被解码到了极致。红男绿女的贪嗔痴恨化作最大公约数,男有赘婿翻身和保安逆袭,女有霸道总裁和豪门虐恋。咪蒙公司最新力作《黑莲花上位手册》,集《如懿传》和《延禧攻略》的宫斗和复仇元素之大成,竖屏观众从此有了自己的《黑暗荣耀》。万事万物都被浓缩加速。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全长1179分钟,但放在短剧,伏地魔活不过俩小时。哈利本人要在开篇10秒内知晓巫师身份,三分钟打脸马尔福,十分钟大战食死徒;魔法特效也得用在刀刃上——每逢付费点,画面务必精美,情节务必离奇。你问逻辑是什么?“爽”就是最大的逻辑。《黑莲花上位手册》咪蒙深谙此道,可惜时代的弄潮儿出走半生,归来仍在被整顿的一线。上线不到24小时,《黑莲花上位手册》充值金额突破2000万,随后被火速下架。这只是冰山一角。按照光大证券的测算,以小程序短剧为主的付费短剧年充值流水达180多亿元,差不多是4个《流浪地球》的票房。2023年,光是短剧在流量平台的投放消耗就有可能超过200亿——短剧票房与投放规模直接挂钩,这就意味着,短剧的市场规模至少达到2022年国内电影票房的三分之二[13]。
2023年12月5日
其他

新硅招聘了,热爱科技报道的同学速来

这是一篇招聘稿,但在这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账号。在学术界,2012年的谷歌猫和2017年Transformer的面世是AI产业的里程碑;在产业界,2016年AlphaGo大战李世石成为了全球科技巨头决心重注AI的导火索。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和整个社会而言,今年初GPT-4的公开才真正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元年,也意味着AI开始正式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将会诞生无数新鲜事物或是光怪陆离的逸事,而我们的使命正是作为一个观察者,见证这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我们是新硅NewGeek,正如这个名字,我们想深入参与这个全新的硅基时代,跟踪并报道这个由人工智能所改变的全新社会。我们同时也是一群Geek,对一切新生的尖端技术和世界风潮永远保持好奇,立志将出现的所有新产品都弄到手搞搞并与所有人分享我们的体验。这个赛道上其实并不缺乏参与者,但我坚信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研究型写作”存在其独特的价值,我们不断探索把专业的内容写出有趣,把热点的话题写出深度,这必将让我们在创作领域占据一分田地。这是一项伟大且长期的事业,如果你认同我们的目标,不妨看看下面的招聘信息:科技行业作者-硬件向你需要做的事:1、长期跟踪研究科技硬件,如半导体、消费电子等;2、深入研究公司和产业动向并发掘选题;3、参与新硅公众号图文及视频内容创作。你需要具备的能力:1、热爱写作,具备一定文字功底2、热爱科技,愿意使用体验最新科技产品3、热爱探索,具备产业研究分析能力4、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背景优先5、熟练的英文阅读能力,有阅读海外主流媒体的习惯科技行业作者-软件向你需要做的事:1、长期跟踪研究软件,如大模型,AI生态等;2、深入研究公司和产业动向并发掘选题;3、实际测评最新应用并记录过程;4、参与新硅公众号图文及视频内容创作。你需要具备的能力:1、热爱写作,具备一定文字功底2、热爱科技,愿意使用体验最新科技产品3、热爱探索,具备产业研究分析能力4、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背景优先5、熟练的英文阅读能力,有阅读海外主流媒体的习惯视频编导你需要做的事:1、关注科技行业热点,策划并产出中/短视频脚本2、负责协同搭建账号运营调性3、全程组织视频的拍摄与制作你需要具备的能力:1、中视频平台重度用户,了解各平台内容调性2、有视频账号创作经验优先3、有从0-1冷启动账号经验优先4、具备模版化思维,能够将趋势性的媒体内容进行模板化拆解和产品化包装5、对科技产品具备足够的敏感度。内容运营你需要做的事:1、关注科技行业热点,并据此输出短篇内容,发布于微博、B站等内容平台,作为日常内容输出;2、为创作团队提供内容平台热点趋势,协同创作爆款内容;3、分析各平台的数据,如观看次数、用户参与度、转发量等,以优化内容策略和增加受众参与;4、理解并把握社交媒体趋势,适时调整内容策略以吸引目标受众。你需要具备的能力:1、熟悉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B站、抖音等)的运作方式和特性;2、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3、具备网感,熟悉互联网传播方式;4、热爱科技,对科技产品具备好奇心。市场策划你需要做的事:1、制定并策划线上、线下各类活动,参与我司品牌市场策略的制定,负责品牌宣发策略的全面工作;2、负责在命名、广告语、活动策划等具体工作项目上提出核心创意,能够创造性地提出大创意,为全案设计呈现指明创意方向;3、能独立完成策划方案撰写项目策划案并组织实施;4、与客户建立良好的联系,理解及挖掘客户需求,及时跟进及反馈项目进展情况。你需要具备的能力:1、广告学、市场营销、新闻学、传播、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有限;2、3-5年广告市场类策划工作经验,能独立负责项目,科技行业经验优先;3、具有一定的品牌推广知识和广告创意能力;4、文字功底深厚,思路清晰并富有创意,擅长广告语、slogan、活动创意策划案、软文、话术等各类文案的撰写;5、具备较强的策略分析能力、学习能力、逻辑能力、抗压能力、适应高强度工作。6、有广告公司、营销策略公司经验,独立带项目、有丰富的营销策略、创意、提报经验,适应高强度工作。商务经理你需要做的事:1、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求,完成商务拓展目标;2、负责维护客户和渠道关系。3、能独立完成商务谈判工作4、分析客户需求,具备根据不同商务需求,修改商务策划案的能力。5、了解客户状况及行业状况,进行反馈并提出优化策略。你需要具备的能力:1、具备较强沟通能力和亲和力;2、拥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自我行动力,接受结果为导向;3、有新媒体从业经验者优先考虑;4、由上市公司资源或视频销售经验优先以上岗位同样招募实习生,在这你可以收获:1、接触科技行业独角兽;2、行业一线的分析、写作团队教导;3、有机会与团队一同外出调研采访参观,与行业大佬沟通。以上岗位工作地点均在上海。简历投递邮箱:hr@stream-capital.com;请在邮件标题备注“姓名-投递岗位”。如有个人作品,请一并发送。
2023年11月1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AI应用的最大赢家,为什么是Adobe?

生成文字效果、重新上色等功能,之后又添加了生成式填充、文字生成视频和海报等功能。Firefly的生成质量相比同类产品其实并不算强,在社交媒体上的热度也远不如Midjourney、Stable
2023年11月14日
其他

Temu的无尽扩张

站在2022年的节点上,没有人会预想到Temu竟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增速。2022年9月,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Temu在北美上线,并为自己设下一个周年目标:在2023年9月前,至少有一天的北美单日GMV超过SHEIN。这一目标曾被认为颇为激进,彼时SHEIN估值一度冲破千亿美金,是全球最火的快时尚服装网站,美国用户数超过快时尚祖师爷H&M和Zara。但事实证明,Temu显然低估了自己的能量——根据彭博的一项分析,美国人今年5月在Temu的消费支出,已经高出了SHEIN近20%[1]。SHEIN从上线到今天,耕耘北美十年造就的销售额护城河,被Temu在数月间荡然抹平。同样低估了Temu的还有一众华尔街分析师。8月底,拼多多披露了二季度财报,包括Temu收入在内的佣金收入录得143.5亿元,几乎比市场预期高出了三成[2]。拼多多这部分营收大超预期的重要原因,是Temu在全球范围的惊人扩张。过去一年,Temu长期稳定在美国苹果和谷歌应用的下载榜第一名,截至9月,全球范围内有1.2亿人使用Temu[3]。这背后是Temu马不停蹄的扩张脚步,眼下,Temu已经上线了全球47个国家。今年4月,Temu先后登陆英法德等发达国家;7月,Temu进军亚洲,首战日本、随后布局韩国;到了8月,Temu开设了菲律宾站点,9月开设马来西亚站点。而这也宣告Temu正式登录东南亚市场。在Shopee、Lazada、TikTok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Cathie Wood:我为何抛弃了英伟达

언니)、遵圣灵之嘱创立公司的人……龙妈因为称号太多而被拒绝入住的客栈,她也很难下榻。龙妈在《权力的游戏》里喜欢骑在黑龙上喷火,木头姐在华尔街也喜欢坐在科技股上点火。2014年创立了方舟资本(Ark
2023年10月12日
其他

台积电美国工厂:400亿美元的形象工程

2022年12月,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的台积电晶圆厂装机庆典,全球顶级芯片公司一把手齐聚一堂,91岁的张忠谋也前来捧场。按照规划,亚利桑那晶圆厂将在2024年正式运营,生产N4制程的芯片——也就是A16和H100采用的制程。装机仪式上,台积电还高调宣布在当地建第二座晶圆厂,于2026年生产更先进的3nm芯片,总投资额超过400亿美元。拜登激动地当场宣告:“各位,美国制造业回来了。”然而没过多久,亚利桑那州晶圆厂就宣布推迟投产。今年2月,台积电向《纽约时报》大倒苦水,直指美国工人爷爷难伺候。赴美的台积电工程师说:“美国人在分配到多项任务时,可能会拒绝接受新任务,而不是努力完成所有任务[1]。”美国工人则向《Business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河南人有自己的“Costco”

山姆和盒马的零售大战打得轰轰烈烈时,一个看似不相关的名字却被反复提及。诞生在河南许昌的胖东来,用20多年时间从一家烟酒店长成一家覆盖连锁超市、百货等业态的零售企业,十多家门店遍布许昌、新乡两地。这个安居三线小城的中国本土商超,在追逐新鲜的中文互联网上盛名不衰,甚至在这一轮的“山盒大战”中被网友钦点为假想赢家:如果胖东来开遍中国,也就没盒马和山姆的事了。胖东来的出圈,离不开它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超前:从没走出过河南,旗下商超的商品丰富度却比肩一线;当丹尼斯、世纪联华先后歇业转让,胖东来却在当地屹立不倒;每年人均30天带薪年假,给员工设置5000元“委屈奖”,任意一条管理细节摘出来,都有可能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段子。消费者旅游打卡,同行来观摩学习,这个雷军口中的“中国零售业神一般的存在”,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据胖东来一位前高管透露,2020年,其超市的平均毛利率约为3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甚至旗下超市的坪效超过了国内一线高端超市[1]。那么问题来了:河南小城出身的胖东来,凭什么成为中国超市界的“耶路撒冷”?三四线教北上广做人许昌地方不大,城东到城西不过一小时车程。当地人说,整个许昌只有周二不堵车,因为那天胖东来不营业[2]。胖东来在许昌扎根近三十年,最初是1996年时仅有40平米、卖糖烟酒的“望月楼胖子店”,三年后被一把火烧成灰烬,所幸在乡邻的帮助下重新开业;2002年,胖东来开出了许昌当时最大的大型综合超市:胖东来生活广场。此后的胖东来,先是赶上传统大卖场的黄金十年,顶着外资超市的扩张潮把新店开到临市新乡;而后又遭遇电商崛起,迎来新零售下沉的冲击——2017年,京东超市打响“百城行”价格战,第一站就选在胖东来的大本营许昌[3]。期间的许昌,经过丹尼斯、世纪联华歇业转让,沃尔玛却步六年,但草根胖东来始终屹立不倒。截至2021年,胖东来在许昌、新乡两地共有12家门店,仅凭30亿年销售额,就活成了河南人乃至全国网友心中的都市传说。胖东来留住河南人民的方式说来也简单:在三四线的市场,做出堪比一线的消费体验。首先是一线商超相当的商品供给。传统商超强调“大而全”,永辉、沃尔玛SKU超过2万,走精简路线的Costco、山姆SKU不足4000个,胖东来SKU约为1万-1.5万[4],但在选品上较传统商超有两大不同:(1)品类高度细分,以猪肉为例,传统卖场的猪肉约有10个细分单品,农贸市场不超过100个,但胖东来有300多个[4]。(2)增加“引领性商品”,这类商品占比约两成,通常是小众、高档、超出主流客户预算水平的产品[17],比如,售价269元的洗脸巾和699元的浴巾。引领商品通常是亏钱的,胖东来坚持进货的理由,是让员工和消费者能了解“世界顶级产品”和“高品质生活”,通俗地说,就是用产品引导消费升级。胖东来定位中高端超市,单看价格并不占优,但消费者另有买单的理由,那便是号称“商超界海底捞”的服务体验。有消费者戏称,售后才是胖东来的统治区。以缺货为例,胖东来设立了“急购热线”和“缺货登记表”,如果消费者有需要,赔钱空运也要单独采购。一个早年广为流传的故事是,胖东来在24小时内为一个顾客买到了母亲配药用的四两荞麦面,送货上门,还不收钱[5]。更多细节在社交媒体流传放大:水产称重前沥水、买西瓜配网兜勺子都属于基操,不好吃全额退款,遇上商品降价还会追着顾客退差价;购物车和货架上配备放大镜,停车棚有打气筒,宠物在寄存区吹风扇,广场上的洗手池和饮水区的供水冬暖夏热。就连外卖骑手也在服务范围内,胖东来不仅设有取货区和货号,对超重订单还会给骑手额外补贴。图片来源:抖音
2023年10月7日
被微信屏蔽
科技新闻

谁来帮助长江存储?

Insights在报告里说:“如果以过往为参照,长江存储将在2030年之前无可争议地成为全球NAND闪存技术领导者[2]。”长江存储的领先,来自其自研架构“Xtacking”。在传统3D
2023年9月11日
其他

快递没有“最后一战”

中国快递行业一直有个未解之谜:“最后一战”到底什么时候来?五年前,一场巨头围猎中小快递的价格战打响时,市场大多相信,快递的终局将诞生在四通一达+顺丰的“6进3”之间。但五年过去,价格战打了一轮又一轮,参赛选手换了一茬又一茬,景象越发热闹起来。上半年先是顺丰宣布出售丰网、又一次宣告进攻电商件无果;后有极兔一边接盘丰网,一边为上市融资做准备;没过多久,做了多年物流服务商的菜鸟突然宣布成立“菜鸟速递”,正式下场送快递。整个行业似乎被永远地定格在出清前夜,快递公司也始终难逃以价换量的命运。在最近出炉的快递公司半年报里,虽然靠着降本增效实现了利润增长,但三通一达的票均收入普遍下滑,同比减少了3%-8%不等。时至今日,快递公司不得不开始正视一个稍显残酷的事实:所谓“终局”也许并不存在。因为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由隔壁电商平台主导的平衡游戏。永无宁日像快递这样高度同质化、规模效应强的行业,在海外的发展过程可以用“先苦后甜”来概括:先用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清退中小玩家、提升行业集中度;待寡头格局成型后,再用规模优势降本提价。以美国市场为例,经过上世纪80-90年代的两轮价格战,USPS、UPS和FedEx三大巨头的垄断格局基本成型,CR3超过90%[1];美国陆运快递单票收入也自2002年开始稳步上调[2]。在同走一套流程的日本市场,由雅玛多、佐川急便和日本邮政组成的御三家市占率高达94.8%。排名第一的雅玛多,旗下快递品牌“黑猫宅急便”独占近五成市场份额[3]。但论规模全球第一的中国快递市场,战况却远比美日两地焦灼——不仅价格战打个不停,而且总是不缺新玩家。2018年的价格战曾被认为是国内快递“最后一战”的前哨。彼时的行业与玩家都前后脚步入成熟期,一边是行业高增长时代的落幕,就在前一年,国内快递行业的业务收入和业务量年均增速双双腰斩;而在另一边,头部公司也大多跨过“2000万日单量”的生死线,规模优势愈显。按理来说,在行业增长日趋稳定,后来者进场成本高企的前提下,寡头垄断几乎是唯一结局。这场价格战也的确演变成四通一达+顺丰对中小快递的一场收割;一年下来,六大寡头合占超过80%的市场份额。一场“6进3”的寡头大战随之而来,不到两年,亏本经营的百世汇通率先倒下。开创无底线价格战的百世,经过常年的烧钱换规模,亏出了近150亿的大窟窿,拖累了同行,也卷死了自己,最终在2021年卖身离场。然而,百世的出局非但没有改善行业格局,反倒让竞争走向更惨烈的维度——就在前一年,快递行业忽然迎来新玩家,而且一来就是三个。2020年,隶属京东的众邮、顺丰旗下的丰网和背靠OV&拼多多的极兔先后起网,直击通达系的大本营:中低端市场。顺丰和京东对通达系纯属降维打击,核心是通过资本投入来提高配送效率。前者做重资产、高利润的时效件起家,通达系还在用货车送快递,顺丰直接用上了飞机;后者则有自家商流和物流基础设施支撑。相较于前两位技巧派,极兔则是个不折不扣的野蛮人,走的还是低价换市场的路线,打法也和百世如出一辙:亏本送快递。打价格战,有东南亚老家和外部融资输血的极兔并不缺钱,缺的是网点和运力。轰然倒下的百世恰好成了送上门的优质资产。极兔一举吞并百世,才得以迅速拉平与通达系之间的运力差距,在中国市场的单量一年暴涨4倍[4]。于是在百世出局后,快递最后一战的赛制忽然就从四通一达+顺丰的“6进3”,演变成更为激烈的“8进3”,不仅竞争者增加,竞争内容也更复杂——既要跟着极兔卷低价,又要跟着顺丰&京东卷效率。没过多久,诡异的场面再次上演。2023年,行业格局再迎变化。5月,不堪亏损的顺丰宣布将丰网打包出售,接盘者还是那个财大气粗的极兔;更早之前,众邮除了第一年双11前捣鼓过一次“1.5元发全国”,便再无动静。寡头大战重回“6进3”,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但通达系们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变量再次出现——6月,菜鸟宣布推出自营快递业务“菜鸟速递”,从通达系身后的服务商摇身变成竞争对手。至此,快递行业的“最后一战”已经连打五年,换过两轮玩家,仿佛越打就越是望不到头。每当有人倒地离场,余下的正以为要熬出头时,立刻就有新玩家带资空降,将整个行业一次次拖回激烈竞争的主旋律。眼看行业屡屡出清无望,苦熬多年的通达系们却无能为力。因为打与不打,决定权从来不掌握在快递公司手中,而在于上游的衣食父母——电商平台。幕后推手在中国,快递和电商的关系可以如此概括:物流是商流的附庸。虽然两者发展相互依存,但电商有能力决定快递能不能上桌吃饭。这微妙的从属关系,是由快递行业本身的特性造成的:一方面,快递是一门极重规模的生意,尤其是做薄利多销的电商件,单量越大均摊成本就越低,日均500万单与2000万单的体量作用在成本端,就是近一倍的单票成本差距——这也是日均2000万单被行业视为生死线的原因[5]。另一方面,作为仅有的增量市场,只有电商件能满足快递对稳定规模和持续增长的需求。光是拼多多一家,就在2017-2019年间为快递行业贡献出三分之二的新增单量;2021年,非电商件单量的国内市场占比已不足10%[6]。正因如此,以时效件为主战场的顺丰才会对电商件念念不忘、屡败屡战。相比之下,美国快递市场的电商件占比也在60%以上,但最终出现三家坐大的稳定格局,归根结底,还是上游的电商市场没那么集中。美国电商市场的流量相对分散,2019年,前五大电商网站的市占率加起来还没阿里一家在中国的市占率高,而且独立站生态活跃,平台电商尤以亚马逊一家独大。行业话语权也因此高度分散,唯一的巨头亚马逊,不仅不需要压低快递价格来和同行竞争,还游刃有余地把自营物流做成额外的付费项目。不过,最近的亚马逊恐怕也笑不出来了——争当美利坚通缩神器的TEMU和Shein打得不可开交,眼看就要卷到家门口,亚马逊美国站已在今年6月针对10美元以下的商品进行配送费减免。反观以平台电商为主的中国市场,淘系虽仍坐拥半壁江山,但身后尽是穷追不舍的京东、拼多多和抖音快手。电商平台屡屡介入快递大战的根源也在于此:一方面,电商的繁荣离不开廉价的快递,平台天然希望物流成本越低越好;另一方面,平台自身也深陷电商大战,急于转嫁成本,考虑到快递对电商件的依赖,履约环节便成了首选。一定程度上,无休止的“快递最后一站”,是电商平台乐于见到的场面:既已形成一定的寡头格局,具备规模换成本的优势;但又远不到垄断终局,头部公司没有议价权,为了不被淘汰,只能拼命内卷。于是,拼多多用自身的庞大商流喂养出一个极兔,后者打起价格战来不分敌我,起手就把义乌的快递价格打到成本线以下,如今已站在上市融资的关口。早年的阿里也是这套扶持代理人的策略,逐一投资控股了四通一达。期间百世英勇化身价格屠夫,多少也离不开阿里的六轮投资输血。但阿里的介入远不止于此,菜鸟就是其对快递行业深度介入的体现。2013年成立之初,菜鸟就开始在全国到处拿地,尽管当时“拿了之后怎么办都没想明白”[7]。后来菜鸟将自身定位为平台服务商,通过承包数据、仓储等中间环节来提高物流运转效率,推动快递成为一项平价可得的公共基础设施——尽管这也让通达系也失去了差异化竞争的可能,只能在价格和速度上做文章。完成阶段性历史使命后,菜鸟没有就此退场,而是赶在顺丰退场的微妙节点裁判变球员,似乎要延续新一轮的快递大战。上游电商的意图不难理解,但问题在于,快递公司为什么不能就此握手言和,反而还要顶着压力继续较劲?最后一战埋头狂奔的这些年,快递行业的每一个环节,日子都不算好过。身处庞大生态的末梢,但快递员是个必不可缺、但供不应求的职业,每年流失率超过70%,有两成选择转行送外卖[8]——送餐至少有高峰期,快递不仅全天无休,偶尔还得兼职救火。加盟网点的苦,是曾经加钱走关系才能拿到加盟资格,如今闲鱼上遍地的转让贴却无人问津。8毛一件的派费里,只有1毛钱是留给网点老板的,更糟糕的是,“派费一降再降,考核罚款还在一直涨[9]。”这一切都是源头的快递公司层层传导的结果。在无休止的内战里,快递单票价格一路走低,今年一季度,顺丰、圆通、韵达和申通的快递价格同比下降了2%-4%不等[10]。所幸在政策凝视下,价格战总归有个底线。快递是为数不多的被国家主动叫停恶性竞争的行业,以义乌为例,自前几年火速叫停极兔的低价倾销后,地方部门至今仍在对价格战严防死守,最近还专门出台了行业合规指引,严禁为了竞争亏本送快递[11]。但随着上游电商的新一轮竞赛开始,快递行业迎来了一个要求更加严苛的版本环境。同在一季度财报收获个位数营收增长,阿里和京东分别喊出“回归淘宝”和“低价战略”的口号,矛头直指拼多多的大盘——低价市场与白牌供应链。这也是菜鸟下场做快递业务的一个大背景。于菜鸟自身,转型送快递是在集团“1+6+N”拆分后,另谋出路与自证价值的必然结果;但于头部快递公司,却意味着本就拥挤的牌桌上,又来了一位实力雄厚的新玩家。菜鸟速递介于通达系与顺丰之间的定位,隐含了电商件市场对快递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更低价格,又要有优质服务。对此,快递行业几乎没有拒绝的可能,因为在漫长的混战里,快递公司已经付出了巨大的沉没成本。一方面,快递的利润空间已经随着单票价格的降低被压缩到了堪称极致的低位。但在行业终局到来以前,快递公司都不敢率先涨价,只能在博弈中继续低价走量。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规模效应,快递公司的资产规模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使通达系和极兔通过加盟制来减轻铺设网点的压力,但仓库、分拨中心、干线物流等环节依旧是不可避免的重投入。收支两端的重压迫使快递行业硬着头皮也要走下去,电商也会不遗余力地增加这场淘汰赛的压力。如今,菜鸟已经开始给抖音送快递,拼多多也正向通达系打开闸门。今年6月的菜鸟速递发布会上,刚刚履新菜鸟集团董事长的蔡崇信曾表示:如果把物流和电子商务看作是一支球队的最强双人组,那么他们在过去的20年里联手呈现了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的精彩赛事[12]。如今,只要电商平台还在神仙打架,快递行业就得陪着一起奋斗,所谓“最后一战”也就不会落幕。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快递行业是一个诞生在人口规模与密度之上的商业奇迹。快递公司买飞机、建机场、建干线物流与终端网点,用不计成本的投入与龙争虎斗的竞争缔造了一套领先全球的物流基础设施。在此之上,才有了繁荣的电商,便利的生活,以及无数普通人的生计。但在另一方面,无休止的竞争也在一点点地消磨着行业本该有的利润空间。受影响的不仅仅是财报上的数据,还有更多鲜活的个体,是送50件快递酬劳只够买一碗15元米粉的快递员[13],是二手平台上无人问津的快递网点老板。一个入行十多年、辗转过多个快递品牌的老加盟商,曾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说出无数快递人的心声:“也想看看这个行业的太阳[9]。”太阳也许永远不会来,也许明天来。参考资料[1]
2023年9月10日
其他

2012,改变人类命运的180天

Krizhevsky,他出生在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在以色列长大,来加拿大读书。更不用说如今还活跃在美国高科技公司的众多华人面孔。3.创新的难度在于,如何面对不确定性。除了“人工智能之父”Marvin
2023年9月7日
其他

运动品牌的NBA战争:谁来成为下一个Jordan?

1984年10月26日晚,公牛对阵华盛顿子弹队,在芝加哥体育场的13913名观众的注视下,乔丹完成了他在NBA的首个扣篮。与他日后的辉煌生涯相比,这一晚的赛场表现难言精彩,他的投篮表现不佳,16投5中,仅得到16分[1]。但NBA的开局不顺,丝毫没有动摇Nike对乔丹的预判:一个天生的篮球明星,他脚上穿的一定也会是Nike鞋。《Air》剧照为了开拓篮球领域,“小公司”Nike费尽心思说服了乔丹和他的家人,坚持以250万美元的天价合同签下乔丹,而此时乔丹在篮球霸主Converse的眼里只值10万美元。Nike的这场豪赌成就了两个神话:一个是篮球之神乔丹,一个是市值千亿的Nike。1985年4月,Air
2023年9月4日
科技新闻

谁卡了英伟达的脖子?

英伟达最新季度财报公布后,不仅AMD沉默英特尔流泪,做过长时间心理建设的分析师也没想到真实情况如此超预期。更可怕的是,英伟达同比暴涨854%的收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只能卖这么多”,而不是“卖出去了这么多”。一大堆“初创公司拿H100抵押贷款”的小作文背后,反应的是H100
2023年8月29日
其他

久违的创新,保险行业走出“泰康模式”

1982年,一位美国商人以每年数百万美元的费用,聘请基辛格担任他的国际参谋。这位前国务卿最广为人知的事件,便是秘密访华,促成了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打破中美外交坚冰,而这位美国商人所谓的国际参谋,正是需要基辛格为其在中国的生意牵线搭桥。这位商人名叫格林伯格,AIG的掌门人,1980年便联手当时中国唯一的保险公司,人保,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保险公司——“中美保险公司”。而成立后格林伯格第一次来中国参加董事会,行程中访谈的对象就包括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规格之高,在那个“怕跟资产阶级打交道”的年代令人称奇。可这家合资公司的背后,是双方完全相悖的初衷——人保期望借力走向美国,但AIG想靠着人保开拓中国市场。酒席上的谈笑迅速化为牌桌下的唇枪舌剑,双方各自引经据典,互相指责出工不出力,从北京一路吵到纽约。政策的力量不容置疑,合作从成立之初就已埋下失败的伏笔。中美保险合资模式最终在人保“我方不宜主动提出拆伙的前提下”,一直拖到1994年才散伙。而这时,格林伯格早已志不在此,毕竟AIG的全资子公司,友邦,已经在1992年正式拿到牌照,在上海南京西路1376号的上海商城五楼开业。至今,友邦这块外商独资寿险牌照仍是目前唯一一张,更重要的是,友邦带来了一项彻底改变中国寿险行业的模式——代理人机制,并培养出上海滩第一批以“扫楼”为生的寿险营销员。在今天听起来,这种模式似乎早已司空见惯,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地推铁军”其实也是代理人模式的一种,但在当时,这种舶来品彻底引爆了整个寿险市场,极低的保险覆盖率带来的巨大红利,为代理人们创造了丰厚的收入,一时间大批人才涌入保险市场,到2004年,全国寿险代理人大军达到150万人。可这一模式如今已走向尽头。事实上,保险经纪人在过去几年的数量其实是下降的。数据显示,整个保险行业的转折点从2018年就开始出现。行业从业者从巅峰时期的912万人,迅速减少至2022年的571万人。从业者的高速流失的主因,是收入的降低。以平安年报公布的代理人收入为例,2020年代理人寿险月均收入4729元,低于全国社会平均工资(同年城镇私营单位社平4811元/月)。收入的降低代表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寿险不好卖了。笨拙的寿险保单1975年,一位名叫詹姆斯·安德森的精算师发表了一段主题为“食人族人寿”的讲话,他认为,当时市场上的绝大多数寿险产品完全脱离了人们的真实需求,尤其是人们意识到保险公司靠着他们的保费赚的盆满钵满,但他们却拿着一份完全跑不赢通胀的收益的时候[5]。通胀都高达10%了,这寿险年化利率才三五个点?用户亏钱,凭什么保险公司还有的赚?看来通胀焦虑,是个全球性问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正处于经济过热带来的恶性通胀中,1974年福特总统上台时,甚至在白宫请了一位牧师带领全国祷告,以祈求通胀早日结束——当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创纪录的12%。恶性通胀的背景是受益于二战结束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由于本土未遭受战火,加上战后婴儿潮的爆发,为美国创造了一个巨大的保险市场,1945到1965年间,美国人的保险支出增长了50%,寿险合同数量翻了三倍。激增的保费和繁荣的资本市场为保险公司带来巨大利润,以至于巴菲特都在1967年,带着当时还是一家棉花厂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去收购了两家保险公司,从而为股神的投资之路写下第一个传奇:保费投资两年赚1000万美元[6]。当经济快速增长时,人们尚不会在意保单利率与保险公司利润之间的巨大差异,但当恶性通胀来临时,在购买时便定死的保单利率就显得不合时宜。在这种矛盾之下,人们开始放弃保险转而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而当保险行业意识到保费正在净流出的时候,也就有了安德森的这段演讲,而他演讲的下半段则推出了一种全新的,彻底颠覆了寿险行业的产品:万能寿险。在演讲中,安德森设想了这样一个场景[5]:如果有一种保险,它同时拥有一份弹性年金保险账户和一个投资账户,并且每个月投保人都可以更改两个账户的投保额,那么这种保险不就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通胀率和不同的经济环境了吗?这一设想很快便成为了现实,演讲后的第四年,加州人寿推出了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万能寿险,而到了1983年,几乎所有美国保险公司都推出了至少一种万能寿险保单,1985年,以当年保费计算,万能寿险达到整个市场年保费收入的38%,并成为国际三大寿险新险种之一。而另外两大寿险新险种诞生环境与万能寿险及其类似,分别是同一时期在美国发扬光大的“分红保险”和20世纪50年代由英国发明的“投资连结保险”。这三种新险种的诞生,本质上都是在全球经济高速增长时,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共享经济增长红利,且互相分担风险而诞生的妥协产物。但这并没有改变寿险的本质:降低人身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最大的人身风险是死亡,一切寿险的基础,都是保险公司依据不同人群的死亡概率和一套复杂的数学模型,所计算出投保人所需要支付的金额和最终的赔付额。这套数学模型的基础,被称为“生命表”。17世纪中旬,随着欧洲冒险家们不断完成对整个地球的探索,全球式的海上贸易逐渐盛行。由贸易带来的庞大财富和与之相伴的风险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但此时的保险更像是一个“口头约定”,几乎都是“如果我在xx日之前没有回来,那就给我的家人赔一笔钱”的形式[3]。欧洲鼠疫的爆发提供了一个契机,英国要求各个教区每周公布死亡人数。一位名叫爱德华·哈雷的英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哈雷彗星就是他发现的)拿着这些数据,编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份生命表,并由此诞生了年金的数学基础。而在死亡之外,在完成世界上首例对人心脏移植手术后,南非医生Marius
2023年8月22日
其他

第一批AIGC独角兽已经在吃散伙饭了

今年3月,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受邀参加了一场产业大会。活动主基调本是“提振信心”,朱啸虎却当场泼了盆冷水[1]:“之前我说,企服的春天还需要等5-10年;但ChatGPT出来后,寒冬可能漫漫无期,未来两三年内请放弃融资幻想。”为了佐证这番观点,朱啸虎提到了一家名叫Jasper
2023年8月7日
其他

拼多多和SHEIN争做美国穷人乐

中国公司的出海大战有多少种方式?头部玩家SHEIN和Temu给出的新玩法是,在北美请律师互泼脏水,争先把对方送上大洋彼岸的被告席。近日,拼多多旗下的跨境平台Temu在马萨诸塞州提起诉讼,控诉SHEIN违反美国反垄断法。起诉书指出,SHEIN已要求平台上约8338家制造商签署独家经销协议,用罚款与Temu合作的供应商、以及强迫供应商签署“忠诚宣誓”等手段搞“二选一”。SHEIN同样不甘示弱,早在去年12月,就在芝加哥法院起诉,指Temu付钱拉拢网红,鼓励他们抹黑SHEIN,呼吁“SHEIN
2023年7月31日
其他

制造《芭比》:美泰的翻盘游戏

Handler观察到,她的女儿并不喜欢玩市面上流行的儿童娃娃,反而对具有成人特征且穿着时尚的“莉莉”娃娃更感兴趣。1959年,Ruth推出了一个具有成人特征的娃娃并用女儿的名字命名——芭比。Ruth
2023年7月30日
其他

戍边500天:蒋凡做了什么?

7月21日晚,阿里巴巴发布最新财报。久未露面的蒋凡高调地出现在合伙人的名单。这意味着,在经历了个人风波、被“流放”到阿里国际数字商业之后,39岁的蒋凡重新回到了阿里的权力中心。早在数月前的组织变动中,蒋凡作为往日淘宝成功走向移动化的关键功臣,就获得了阿里核心层的认可。他不仅是拆分后六个子集团中最年轻的董事,也是唯一进入三个业务集团董事会的非合伙人。如今,这个“非”字可以去掉了。蒋凡此次回归,还带着一份亮眼的阿里国际业务成绩。在阿里的2023财年(截至2023年3月),国际数字商业营收同比增长了13%,并且大幅收窄了亏损,同比减亏26%。在财年的第4季度,更是录得了同比29%的增长,领跑阿里各个业务板块。其中,速卖通在韩国的订单增长超过30%,Trendyol订单同比增长约47%,以当地货币计算的GMV同比增长超过110%。在中国板块业务四处迎敌,增长陷入停滞的当下,阿里集团充分肯定了海外业务的成绩,在财报中指出:随着消费者服务能力与供应链能力齐头并进,海外业务已经逐渐成长为驱动阿里稳健增长的新引擎之一。在为阿里“戍边”海外的这500天里,蒋凡究竟做了些什么?两个失意者的相遇2021年双十一,阿里悄然撤下了那块显示淘天成交额的电子大屏,从双十一创始至今延续了11年的成交额实时公布传统首次被废弃。此后不久,时任阿里董事局主席的张勇宣布了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决定:一是阿里主业务重组,划归成中国数字商业、海外数字商业两个新板块;二是领导者重组,管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的变成了戴珊,此前负责淘天的蒋凡,则被派往海外数字商业板块。这时距离蒋凡与知名网红的负面新闻刚过不久,铺天盖地的舆论下,他受到了一系列严厉的处罚。这次获得整个海外板块的掌帅权限,表面看来起码是体面的水平移动。但考虑到两个板块业务的实力悬殊,许多媒体倾向于把这次调动理解为“发配边疆”——在阿里的业绩报表里,中国数字板块业务始终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交到蒋凡手上的海外业务,则像家族里那个不受关注的小儿子,问题频出,成绩尴尬。“海外数字商业”板块主要分为B端和C端两大块,前者指的是批发业务阿里国际站,后者则包括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和本地化运营的电商平台,如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土耳其电商平台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苹果还没造车,但富士康已经准备好了

今年7月,富士康突然宣布退出与印度财团韦丹塔(Vedanta)的合资企业,这家晶圆厂曾是印度半导体雄心的关键一步棋,也是富士康造芯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时间拨回到2021年12月,印度政府宣布为申请财政支持的芯片制造企业提供100亿美元的资金,“印度制造”的勃勃雄心指向了半导体领域。45天申请期内,有三家企业前来报名,一家是专注于半导体投资的新加坡风投公司IGSS;一家是由芯片制造商高塔半导体技术入股的ISMC;还有一家就是韦丹塔-富士康。从投资规模上来看,韦丹塔-富士康诚意十足。相比ISMC和IGSS各30亿美元的计划投资额,韦丹塔-富士康准备了足足195亿美元。为了获得印度政府的补贴,韦丹塔-富士康还需要拥有28nm芯片的“生产级许可技术”,为此,他们还准备拉意法半导体入伙,以获得后者的技术授权。在谈崩之前,韦丹塔-富士康已经为这个芯片项目筹备了快两年时间。不过,在印度的折戟并没有打乱富士康造芯的整体布局。近年来,富士康通过合资和收购等方式陆续切入芯片设计、制造和封测环节,大举进攻芯片行业。富士康并不是唯一打算造芯的OEM企业,它的老同行歌尔股份、立讯精密、纬创等,都在芯片制造领域有所布局,而且大家都齐刷刷的瞄准了同一个方向:汽车芯片。原因不难理解:对位于产业链底部的OEM企业来说,传统优势项目手机和PC常年需求不振,AR/VR难以打开销路。还在增长的新能源车,就成了全村的希望。停滞的增长神话代工厂转型造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老本行消费电子的常年萎靡不振。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1.9亿部,跌倒了2014年的水平,最抗跌的苹果也只能勉强维持3%的增长。甲方日子不好过,乙方只会过的更苦,尤其是话语权最低的OEM企业。全球智能机出货量在2017年见顶后就持续下滑,在2021年稍微上扬后再次掉头向下,OEM企业的毛利水平也持续下滑。最典型的就是立讯精密,毛利率从20%一路跌倒了12%。在这个过程中,终端品牌会不断将经营风险转嫁给上游OEM企业,比如建设厂房,购买设备这类重资产苦活。最典型的是苹果,一般来说,苹果会与OEM企业共同承担资本开支,这也是没有工厂的苹果却拥有上百亿美元资本开支的原因。但2019年后,苹果改变了策略,表示苦一苦郭台铭,骂名我来担,对OEM的投入越来越吝啬。反映到财务数字上,2018-2022年间,苹果的固定资产投入不断下滑。而这些建厂与设备购买的成本,自然就被富士康、歌尔、立讯这些OEM企业承担了。放在往年,厂房、设备的巨额开支还可以被越来越高的订单量摊薄。但行业整体下滑,甲方频频砍单,富士康和立讯还能靠订单规模勉强维持,行业老三纬创一算账,干脆不玩了。目前转型造芯的代工厂里,纬创也是决心最坚定的。在这之前,纬创把利润过低的印度工厂卖给了当地财团;在中国大陆的泰州、昆山工厂,也陆续转手给同行,几乎彻底退出了苹果产业链。面对终端不再增长,代工厂唯一的办法就是另谋出路,大家不约而同的瞄准了汽车芯片。2020年,全球陷入芯片荒,小到PS5大到新能源车集体出货困难。两年过去,消费级芯片的供给早已恢复,反倒是不需要先进制程的汽车芯片,依然持续短缺。汽车芯片的制程集中在14-40nm之间,一些产品甚至还在用老旧的110nm产线。但是相较于CPU、GPU等在5nm以下的先进制程领域神仙打架,汽车芯片的门槛并不高,国产化也成果喜人。2021年,兆易创新的MCU收入暴涨225%,第一条40nm车规级MCU提上日程[9];斯达半导则在IGBT模块收入增加75%[10],很重要的推动力就是供给不足。而在车用MCU高度紧缺的日子里,本土厂商一度成为全村的希望。专做仪表盘、雨刷、照明等领域MCU的芯旺微,2021年车规级MCU收入暴涨70倍[4],四维图新(杰发科技母公司)2021年车规级MCU出货量同比实现十倍以上增幅[5]。大家搞不好都在一个工业园区,你说隔壁做手机的组装厂不眼馋,那是不可能的。供不应求的阳谋汽车芯片的短缺,有一个短期因素和一个长期因素。疫情之前,汽车生产商大多奉行零库存理念,即所有零部件只预留一个“安全库存”,以提高整体周转效率。疫情爆发后,车企因为销量下滑减少了芯片订单,晶圆厂就把产线安排给了消费级芯片。但疫情缓解叠加新能源车市场爆发,消失的订单又回来了。然而,车规芯片大多动辄一年的的认证周期,就算有产能也不能立刻排上;而长期缺货又让车企对零库存产生怀疑,开始疯狂备货,造成了产能的挤兑。这就是供需错配造成的短期因素。2022年5月25日,小鹏汽车的老板何小鹏发布了一条微博,视频里的可达鸭一手举着“急求”,另一手举着“芯片”,向大众解释了为什么两年过去了,汽车芯片依然紧缺。长期因素则是新能源车本身芯片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按何小鹏所说,一台智能汽车所需的芯片数量超过5000颗,但这些芯片又分散在包括主芯片、驱动芯片、传感器芯片在内的11个大类里,大约有1600个型号[3]。也就是说,汽车芯片的需求总数很大,但是具体到细分领域,部分尤其是专用芯片的需求量又相对较小,且参差不齐。这就导致汽车芯片公司很难控制产量:生产多了增加库存,生产少了供给不足。这种特点,也恰恰是头部厂商绞杀小玩家的核心武器。以车芯荒主角MCU为例,MCU俗称单片机,负责指挥实现各种设备的功能。一直以来,瑞萨、恩智浦、英飞凌、德州仪器、微芯科技及意法半导体六大巨头(原本是七大,但赛普拉斯被英飞凌收购了),在全球汽车MCU市场中长期占据九成份额[4]。新能源车对MCU的需求是传统燃油车的两倍,因此当产能紧张叠加新能源车需求井喷时,MCU火速成为重灾区。由于汽车零部件繁多,头部厂商往往会依靠市场份额带来的成本优势,无限扩充自己的产品门类,并与MCU进行捆绑销售以稳定客户群体。而其他能做出同样MCU产品的厂商,却可能因为不能提供某个专用芯片,错失整个订单[11]。另一方面,越是全行业缺货的时候,头部公司越是有意控制产量,人为加剧供应紧张[7]。2021年缺芯严重时期,瑞萨位于茨城县的核心产线那珂工厂发生了一场火灾,被迫停工。同一时期,美国西南部遭遇寒潮,恩智浦和英飞凌顺势宣布停工躺平,进一步加剧缺芯。因而,前六大厂商长期垄断着市场,多年来格局稳定。作为汽车芯片带头大哥,瑞萨电子在2012年后的复苏就得益于依靠频繁收购扩充产品线,从这个角度看,瑞萨能买,富士康当然也能买。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也免不了OEM企业动了造芯的心思。2021年5月,富士康与国巨成立合资企业国瀚半导体,专注于研发功率和模拟芯片;8月,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收购旺宏电子6英寸碳化硅晶圆代工厂;11月,富士康首座晶圆级封测厂于青岛投产。2022年,鸿海集团又在马来西亚合资兴建主攻28nm和40nm制程芯片的12英寸晶圆厂。伴随着大手笔的资本运作,富士康的造芯计划似乎已经箭在弦上。上桌没那么容易虽说以MCU为代表的汽车芯片技术门槛不高,那也只是相对于CPU这类消费级芯片。实际上,不同功能的MCU,规格结构也不同。车规级MCU以8位,16位和32位为主,一般来说位数越高、性能越强,研发难度和单价也随之提升。对于风扇、雨刷、天窗、座椅控制等基础功能来说,8位MCU就可以满足。而对于智能座舱、车身控制、辅助驾驶等高端功能来说,就需要32位MCU出马。目前国内的车用MCU企业,也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由于MCU的核心不在于算力,而是需要平衡安全性、稳定性、能耗等多种因素,其设计与生产非常依赖工程师的经验和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壁垒的建立短则3-5年,长则10年以上。到了2022年,低端MCU供应已经恢复,部分厂商甚至出现了供给过剩,高端MCU则成为2022年后缺芯潮核心中的核心[6]。这就导致了高端MCU依然吃紧,但本土芯片厂商的车用MCU价格已经从天堂掉进地狱。2022年,瑞萨销售额同比增长51%,净利润同增长至2.1倍,突破历史新高。同年其他芯片厂,已经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另外,代工厂杀进车用芯片,还需要过一个车规级认证的关隘。不同于消费级芯片可以马上投入市场,由于安全性要求高,车规级芯片通常需要2-3年时间完成车规认证,才能进入终端品牌供应链。而且一款车型所用芯片的寿命通常在10年以上,一旦选定,不会轻易更换。因此,尽管这两年汽车需求井喷,但考虑到从研发、制造、封测、认证再到供货赚钱的长周期,代工厂现在的投资,本质上是押注的是10年以后的汽车市场。从这个角度看,OEM企业为数不多的优势,可能就是有一批一起合作十多年的甲方爸爸。小米造车计划离量产只差临门一脚,显然没有理由不拉上游的兄弟们一把。富士康在2021年连发三款电动汽车,与其说是发布会,不如说是给苹果办的大型验收汇报展示。2014年,苹果启动雄心勃勃的造车计划,却在随后的9年内先后换了4名研发负责人,研发目标从“全自动驾驶”降级到“追求性价比”,发布日期又从2025年延迟至2026年,市场传言中的Apple
2023年7月23日
其他

谁造成了Tiktok的商业化困局?

TikTok在全球获得的难以想象的成功,让人忽略了它正在面对商业化困境。从用户体量来说,TikTok是中国互联网出海最成功的产品。就算放到全球范围内,TikTok也是迄今为止最快达到10亿月活的社交媒体产品——达到这个数字,Instagram花了7年,YouTube用了8年,而Facebook则用了9年。考虑到TikTok诞生时市场的激烈程度,能达到如此的成绩,TikTok势必是一款“几乎做对了所有事情”的互联网产品。但考虑到它今时今日的体量,它却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在用户规模上,TikTok复制了抖音的势如破竹,商业化变现上却相形见绌:如今TikTok坐拥近15亿用户,几乎是抖音的两倍,商业化收入却在2022年仅有100亿美元,只占字节跳动收入的八分之一。“单列、上下滑”的短视频产品,一度被认为是内容类产品中最具商业化效率的模式。抖音正是借此一举破除了内容类产品难赚钱的迷思,超越了微博、豆瓣等一众元老,也力压小红书、快手等诸多新锐,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广告平台[7]。但问题是:这条铁律为什么作用到TikTok身上却失效了?01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以色列,一个芯片强国如何拔地而起

《三星帝国》中描述,促使李秉喆投资电子产业的契机是70年代的石油危机,由于中东战争引起的巨大原油缺口,李秉喆意识到身处资源匮乏的韩国,对资源依赖低,附加值更高的电子产业,也许才是三星的未来。相比韩国,以色列的情况有过之无不及,不仅缺油少矿,连水资源都成问题,还要面对从三个不同方向虎视眈眈的阿拉伯国家。从某种角度看,以色列的发展路径和韩国相当类似,甚至在一些层面远远超过了韩国人。正如《创业的国度》序言所写:我们唯一能够自由支配的资本就是人。但这片不毛之地不会折服于金融发展,只会折服于索求甚少、勇于开拓的人们。这块人口不足千万,整个国家都在响尾飞毛腿之内的弹丸之地,诞生了世界前十大晶圆厂之一的Tower
2023年7月4日
其他

西溪的码农,滨江的网红,消逝的大平层

2020年6月11日上午,6万名杭州中产在等一个摇号结果。摇号的主角叫“远洋西溪公馆”。它是杭州远近闻名的网红盘——也因烂尾十年,屡屡爽约而被称作“鸽子馆”。这块地最早由浙江国恒地产在2009年以26亿元的天价拍下,规划极尽奢侈。但拿地第二年就遭遇了房地产寒潮,此后一波三折,十年后西溪公馆才终于重回市场,但当初打造的高端“房设”早已荡然无存:不仅充斥着59.4平的“预定群租房”,连产权都只剩下60年。然而购房者们却展现出空前的疯狂:婚介所摩肩擦踵,售楼处人头攒动,连北高峰的财神庙都人流飙升,最终这959套房子迎来了59637个购房者,冻结资金400亿,中签率只有1.61%——比浙江人考上浙大的概率还低。预售时,西溪公馆登记系统直接崩溃,开发商不得不搬到四公里外的网吧。这次“六万人摇”,是杭州有史以来摇号人数最多的一次,甚至直接登上央视,炒上热搜,一时舆论哗然。之后限购政策的出台,给疯狂画上了句号,杭州楼市再也没出现过“万人摇”。红盘千千万,凭什么是烂尾十年的西溪公馆一战封神?原因就藏在同处文一西路的阿里总部。杭州楼市有两大财富密码,一是网红,二是阿里。前者带火了钱江两岸的商业大平层,后者带动了未来科技城长达六年的房价长虹。文一西路贯穿的未来科技城,距离杭州市中心20公里,最早曾是一片稻香蛙叫的农田,后来随着杭州城建“西进”的快车,快速发展,但房价一直不温不火,甚至一度是杭州楼市的库存高地,直到2013年阿里把总部搬迁到了这里。之后未科的房价一路飙升,均价2015年破万,2017年破两万,2019年破四万,2021年核心区三个楼盘——东原印未来、阳光城未来悦和中南樾府(未科三兄弟),一夜之间单价冲上了8万,大户型售价千万,震惊楼市。但仅在两年之后,“三兄弟”之一的阳光城未来悦就另一种方式再次出圈:在近期一张广为流传的小红书截图里,阳光城未来悦一套89方的房子以320万的价格成交,单价跌落到3.5万。从落到起,从起到落,楼盘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是三公里外大厂的命运。西溪的码农2014年9月19日,以文一西路969号为圆心,一股财富漩涡席卷了所有人。阿里纽交所上市的钟声,创造了史上最大的IPO记录,一夜之间为杭州制造28个亿万富翁,上万名千万、百万富豪。九月杭州各大餐馆饭桌上的唯一话题是:怎样赚到阿里人的钱?本地风投迅速入驻未科,逻辑是“有多少个富豪,就有多少个LP”;宝马销售堵在园区门口,询问骑自行车的程序员是否想要“涂着阿里橙色标志的宝马”[3];做暴发户生意的家具厂老板也在思考:码农喜不喜欢在红木桌上敲代码?阿里西溪园区其中最迫切的莫过于地产开发商。09年温州炒房团在杭州按栋买楼震惊全国,次年杭州房价比肩北上,超越深圳。正当本地开发商摩拳擦掌、纷纷拍地,规划大量豪宅时,杭州楼市迅速进入“失落的五年”,下跌势头深不见底。阿里上市这一年,杭州房价比起五年前的高点几乎腰斩,二手市场滴水成冰,寒意甚至扩散浙江全省。不管是十强房企,还是本地小开发商,现金流都如履薄冰。这才有了宋卫平为了挽救绿城,与孙宏斌闪婚闪离的故事。在阿里员工还没算清究竟能拿多少钱时,开发商就早已为他们细细算过钱的去处:当时杭州千万豪宅只有1143套,总面积39.17万平方米,单价1500万以上的豪宅只有523套[4]。也就是说,科技富豪太多,豪宅都不够用了。在那些年,美股IPO成为一条粗壮的管道,把大洋彼岸的绿钞持续不断地注入到北京海淀、深圳南山和杭州西溪。大厂的高薪程序员,成为深受丈母娘青睐的最新版“经济适用男”。《欢乐颂》里,貌美的资深HR樊胜美蹉跎多年,都没能找到愿意给在房产证上加名的钻石王老五;隔壁刚毕业的小蚯蚓,刚交的一脸淳朴的程序员男友,却早早在上海买上了房。甚至连杀猪盘也熟练掌握了精准营销,比如苏享茂案里的翟欣欣,包装自己的时候精准地绕开了流行的甜辣纯欲风、韩式千金风、浑身Dior的都市名媛风,选择了与目标受众审美相符的清纯好嫁风——这叫不选最贵的,只选最对的。2014年上市以来,阿里营收从762亿元扩大十倍,员工数量从2万多人扩大到23万,商业版图从电商拓展至新零售、本地服务、云计算等。一大批高管靠着股票实现财务自由。当然,这些滚烫的热钱在过去六年内,相当一部分涌进了未来科技城的楼市。对于刚入职的低P来说,省吃俭用,上车闲林桃源小镇是成功的第一步;中P首选公司几百米开外的晓月澄庐,这个千万起步的绿城叠墅中签率只有2%;而动辄五百方起步的大华西溪风情、郡西别墅、溪上玫瑰园,才是高P们的目标。在过去很多年里,大厂员工将青春作为燃料,投喂给一座座咆哮着的互联网发动机。当时代的齿轮飞速旋转后,曾经质疑、漠视、轻蔑的面孔都被浮动的财富光晕晃花了眼,前赴后继跳入这场旋转盛宴中。最终疯狂席卷整座城。当“未科三兄弟”单价冲上8万时,最失落的莫过于杭州购房群体里的那些“西湖中心论”者。据说如何判断一个杭州人的土著纯度,就看他对于“杭州”的限定范畴:对于一般杭州人来说,绕城外就不算杭州;对地道杭州人来说,过江便不算杭州;而对100%原教旨主义杭州人来说:出了武林门,还算什么杭州呢?因此在他们眼里,距离武林广场20公里以上的未来科技城应该是泥塘摸龙虾、村口吃羊肉的地方,类似浦西人看浦东。但同样地,未来科技城用长达六年的牛市教“西湖中心派”重新做人。大家都笃信,再夸张的泡沫都会被更夸张的发展速度烫平。当2020年传来蚂蚁金服冲击上市的消息时,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一个更大的造富运动。在这个期间,蚂蚁Z空间里欢声笑语,周围星级酒店每天客满,保时捷销售则忙的连饭都吃不上。在那个夏天,你不得不相信,杭州的房价天花板,取决于码农996的程度。滨江的网红当未来科技城笼罩在财富幻境里,最酸的不是“西湖中心派”,而是“滨江中心派”。杭州过去十年,房价涨的最多的是滨江和未来科技城,两者各自粉丝无数,前者称呼后者为“仓托”——未来科技城以前叫“仓前”;后者称前者为“萧托”,讽刺滨江跟萧山一样偏远。最懂你的人一定是你的敌人,当未来科技城的业主兴致勃勃地展示宇宙中心的宏大叙事时,滨江唱多者则会在本地的“口水楼市”论坛上提醒:别忘了,前几年你家特产还是仓前羊肉呢。“萧托”的盛气凌人,既是来源于先富起来的矜持,也是因为聚集在杭州滨江的New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英伟达帝国的一道裂缝

Google也分秒必争,2016年以后TPU在五年内更新了3代,2017年推出了TPUv2、2018年推出了TPUv3、2021年推出了TPUv4,并把数据怼到英伟达的脸上[4]:TPU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摆摊月入过万有多难?

3月19日,CCTV13新闻频道午夜档播报了一则题为“为美好生活打拼的‘忙夜人’”采访。面对镜头,在义乌夜市卖狼牙土豆和铁板豆腐的范女士毫不怯场,轻描淡写得表示:“刚开始一年也就赚个十几万。”“周末收入会高一点,大概(日流水)9000块左右。”日入万元的摆摊生意顿时引爆整个互联网,苦于求职考公的年轻人们瞬间发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财富密码。在杭州摆摊的一家人,依靠着煎饼果子,月收入超过6万,赶超阿里P7[4];南京摆摊卖花的大福,凭借着“别人卖菜,我卖花,可以饿死,浪漫不死”这一吸引眼球的标语,一天的流水稳定在1500-2000元[5];在咸阳摆摊烧烤的岳磊一天能卖3000串,两个月赚7万[6]...还有两周赚1万5,毅然辞职卖水果的护士[7];从互联网大厂的裸辞,依靠快餐自助,月收入4万的年轻人[8]等等等等。回头看央视报道的那位卖狼牙土豆的夫妻,网友早已发出了质疑:一份狼牙土豆加一份铁板豆腐总共16元,那一晚上就得卖562.5份铁板豆腐加狼牙土豆套餐,差不多一分钟就得卖一份,这边做边卖三头六臂都不够用。摆摊屡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毕竟作为一个门槛极低的生意,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辞职后的首选,甚至是辞职的理由。那么我们不妨测算一下,想要实现月入过万,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意?又需要每天卖多少份?先说明一下我们的测算原则:1、不考虑摊位费、营销费用等灵活开支;2、设备成本选取二手或拼多多售价中最低值;3、售价取常见价格中位数;4、预设首月毛利润10000元,反向推导营业额。煎饼果子:10个/小时煎饼果子有两个特点,扛饿不撑,好吃不贵,还能够根据各地饮食习惯酌情调整添加小料。这种灵活调配的特点使得煎饼果子得以风靡全国,成为打工人的早饭首选,或是下午茶宵夜也同样实用。因此最佳出摊时间是早上4小时,下午或者晚上再来4小时。根据测算,在不考虑摊位成本的前提下,出摊煎饼果子,只需要客流10人/小时就轻松能实现月入过万,相对刚性的需求和丰富的口味使其本身极具竞争力,找到一个交通要道出摊就基本无需担心客流的问题。唯一的难点在于手艺,尽管原材料好买,但煎饼果子这东西皮厚了影响味道,皮薄了容易坏,火大了容易烤焦,火小了成不了形,纵使B站上早有成套教学视频,但新手们往往还是脑子会了手不会。若是顺利度过新手期,煎饼果子确实是摆摊不二之选,甚至还可以和早餐店、烟酒杂货铺共享一个店面以节约成本。淀粉肠:28根/小时与其他生意相比,如果想要依靠淀粉肠实现月入过万,难度较高。首先,淀粉肠通常是以解馋为主,不具备“刚需”属性且口味单一,因此购买客群比较随机;其次论好吃比不上烧烤,论扛饿比不上煎饼果子,地位比较尴尬,因此成交的转化率较低。测算下来,由于单价和毛利率较低,即使不考虑摊位费的情况下,就算一天经营八小时,仍需要每小时卖上28根才能月入过万,想来除了迪士尼这种景区基本不现实。要么付出更高的摊位费,把烤肠机摆到景区、热门商圈等拥有巨大流量地带,但如此一来利润极低。要么和其它产品搭配着卖,用于增厚利润。如果真要说个好处,那就是创业成本足够低,不到200元便能轻松创业,而且完全不需要手艺,烤肠机按个开关就行。水果糖葫芦:10串/天水果糖葫芦,虽然与淀粉肠同是解馋小吃,但实现月入过万的目标要更容易。成本端,主要源于新鲜的水果以及熬糖所需的白糖或冰糖,根据测算每串的成本大约为1.95元。收入方面,通常售价在5-8元之间,如果按照平均售价6.5元测算,只需要客流达到9-10人/小时,便能轻松实现月入过万。同时,由于本身原料的复杂属性和一定的艺术性,售价上存在更高的溢价空间。但同时水果和糖水的保质期长短与存放的细节关系较大,卖不出去只能报废。耳饰:一天一个耳饰等首饰摊有两大明显优势,近乎无限高的毛利,低损耗。成本端,从1688上进货,品质一般的进货成本不到1元,品质较好的也只需要5元,而售价却可以无限拔高,整个个人设计师的名头就能卖大几百一对。若是平价测算,以成本2.48元/对,售价11.5/对的保守估计,毛利率也接近80%,一小时卖四五个便能轻松实现月入过万。低损耗体现为,相比于食材不到一周的保质期,耳饰如果保存得当,没有生锈和变形的情况,基本不存在放坏的概念。在不考虑摊位费的情况下,按照上面的成本和售价估计,只需要4-5人/小时的客流便能轻松实现月入过万。但由于审美的个人属性较强,选品是耳饰这门生意的关键所在,整体来说上限极高,同时也需要更强的运营能力。卤味熟食:2~3份/小时卤味熟食有两大优势,高客单价以及中上水平的毛利率。客单价方面,据券商统计卤味熟食的客单价在20-30元左右,就算是取中间值25元计算,淀粉肠需要卖8根,煎饼果子需要卖4个。毛利率方面,根据绝味熟食2022年的年报披露,其毛利率水平在56%左右,由于摆摊不涉及卤制过程中的人工工资和机械设备折旧,个人摆摊毛利率保守估计为60%。由于以上两个特点,实现月收入过万,客流量只需要2-3人/每小时就能实现,几乎是所有摆摊商品对客流量要求最低的。但作为一个新手,想正式入门卤味熟食,还是需要找一个当地的师傅学习一下,做出符合当地人口味的卤味美食。不然容易孤芳自赏,卖不出去。创意气球:5个/小时创意气球是毛利最高,门槛最低的摆摊生意。创意气球毛利率高达90%比肩茅台,售价通常在10元/个左右,成本只要一块钱。除去人工之外,创意气球最主要的成本是长条气球,而在1688上购买100个气球售价最多只要10块钱,即便加上握棒成本以及吹爆的损耗,平均每个至多1元钱。摆摊门槛同样低,不需要设备、不需要手艺,一个打气筒就能开工,就这在买气球的时候商家也会免费送。而高毛利+中等水平的售价,创意气球要实现月入过万的目标,也相对比较轻松,只需要4-5个/小时的客流量就能够满足。如果运气够好,在幼儿园、小学的门口蹲点,也许放学的半个多小时,就能完成一天的销售目标。甚至如果不想自己做创意,组合各种形状,也可以直接在1688上买现成的牛马蛙等卡通形象的气球直接卖,多对比几家,成本也大概也就多了几毛钱一个。鲜花:20支/小时鲜花,最大的特点是有明显的淡旺季。比如一周之中,往往周末的销量会比周中的销量要好,全年之中,节日的销量会比普通日子的销量要好很多,特别是情人节,女神节等节日。考虑到阴雨天,并不适宜摆摊卖花,假设节假日带来的销量爆发,刚好可以弥补不出摊带来的损失,则可以按照每日正常出摊且没有淡旺季计算。成本端,主要的来源为鲜花,通过拼多多查询比较,鲜花的平均每支成本大约在1-2元之间,取平均值1.5元/支;收入端,平常日子鲜花售价大约在3-4元每支,可取平均值3.5元/支。按照以上数据计算,如果假设,每人只买一支鲜花,要实现每月收入过万,客流量大约需要20-21人/小时,如果一次一束11支,每小时卖两束就够了。但对于这种具有明显淡旺季的产品,并不适合全职摆摊,也许节假日的时候捞一笔也许比全年赚的还多。毕竟鲜花保质期较短,万一坏了没准还要赔钱。三明治和包子三明治和包子的消费场景与煎饼果子几乎一样,都具备填饱肚子的属性,因此一天中最佳的出摊时间也是早上四小时和下午四小时。除了最外面的两层吐司之外,中间通常都有两层蔬菜和一层,可谓是“十分有料”,因此单个的成本也相对较高,根据小红书上博主披露的数据,折算成本大约为3.53元/个。售价通常在8-12元之间,取平均值为10元/个。相比于三明治,包子所需材料较少,只有馅和面皮。根据测算,肉馅包子的原料成本较高,通常在0.4元/个左右,菜馅的包子原材料成本较低,通常在0.32元左右,可取平均值0.36元/个。但两者在售价上并没有明显区别,通常价格为2元/个。假设一个三明治和三个包子能够填饱肚子,按照上午四小时和下午四小时出摊,要实现月入过万,三明治只需要6-7人/小时,包子则为8-9人/小时。难度并不高。尽管两者对于现场的客流要求不高,但都存在相同的问题,成品需要提前制作且制作所需时间较长,光是凌晨三四点就需要起床准备就足以劝退新手摆摊人。以三明治为例,食材的购买后,蔬菜需要清洗和剪切,肉类需要煮熟,然后包装,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包子更是繁琐,面皮需要和面,醒面,擀面皮;馅料需要剪切,搭配,搅拌;最后还要一个个包起来。如果将售卖和制作流程时间相加,工作强度与996相比也不在话下。而且这种需要预制作的食品,保质期并不长,没卖完就又是一笔额外损耗。关东煮:18串/小时相比前两者,关东煮显然是更好的生意。准备环节,关东煮的这种串串都能够直接从1688或者是拼多多上直接购买,免去了繁杂的制作过程,成本大约在1元/串。在售卖环节,只需要将各种原材料放在热水里煮熟即可,并且可以根据客流量进行调节,并不需要提前准备太大量。通常荤素搭配,每串售价在3.5元左右,毛利率在70%以上,还没有选品的概念,可谓是新手首选。假设每人购买量为3串,如要要实现月入过万,关东煮对客流量只需要5-6人/小时便能实现,仅次于卤味熟食。综合而言,关东煮生意模型相对较好,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全家,罗森的收银台的旁边,基本都有一台关东煮的机器在运作。蜜雪冰城和瑞幸咖啡除去以上的地摊模式,还有一种模式可以选择,那就是加盟。当下最为火热的加盟里,当属奶茶和咖啡这两个赛道,而在两个赛道之中,又属蜜雪冰城和瑞幸咖啡两者的热度最高。地摊与加盟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创业初始成本。相对而言,地摊所需的初始成本极低,在以上十种的地摊创业中,煎饼果子由于需要购置逆变器和扒炉铁板一体机两台设备,因此初期投入成本最高,但也仅需要1000元左右,而创意气球,设备要求仅需要一个打气筒还能在购买时赠送,几乎接近0成本。而加盟的所需的初始成本较高,以蜜雪冰城为例,根据国金证券测算,即便加盟费公认业界最低的蜜雪冰城仅需1.58万,除此之外,前期的装修和设备投入还需要16万,前期总投入大概能买500多辆推车。尽管瑞幸不需要加盟费,但咖啡制作的设备更贵,据平安证券测算,加盟瑞幸要实现开业,购买设备和装修费用大约需要40万。由于前期投入极高,因此回本周期(现金回本)是每个加盟商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据官方测算,蜜雪冰城每天卖625杯,正常经营218天回本,瑞幸每天卖350杯,100天就能收回前期成本。以上都是纸上谈兵。真要摆个摊,摊位到底设在哪首先就是个大学问。每个城市、每条街道、每个路口、甚至每个时间段对于地摊的管理口径都大不相同,甚至有可能今天能摆,明天就不行了,这种政策研究至少是个博士论文级别的难题。当然,如果选择与城管打游击战,那又是另一套市井文化了。为了避免这种难题,大多数初入此道的摊主会选择各种“夜市街”“集市街”之类的,拥有合法营运单位经营的点位摆上属于自己的小摊,而这就会产生摊位费。靠近出入口的黄金点位价格自然更高,店铺生意好也可能被要求缴纳更高费用,名目繁杂的管理费、清洁费、消防费等等费用更是层出不穷...就连高启强那赚不了几个钱的鱼摊,都得面对唐小龙各种名目的盘剥,这其中又少不了一整套的人情往来。其次,治安是每一个个体户永远绕不过的槛。味道不好、吃坏了肚子、售价过高、或者是单纯的找茬,虽说如今居民整体素质都有显著提高,但近的有长沙炸串店太贵骂上热搜,远一点有唐山打人案,无论哪一种,刚从象牙塔走出的学生或是大厂出来的白领们都无力应对。最后算下来,大概率摆摊收入,也就和上班领工资差不了多少。更何况工资每个月公司还帮你缴好税、纳上社保直接打卡里,摆一天摊,面对的可就是成百上千个需求完全不同的“甲方爸爸”。所以摆摊真的是条好出路吗?欢迎各位读者提供建议。[1]蜜雪冰城招股书梳理:供应链为基,品牌为翼,国金证券[2]瑞幸咖啡核心十五问,平安证券[3]放弃大厂、事业编,这些人为啥跑去摆摊,虎嗅[4]一家3口摆地摊月入6万,揭秘路边摊的赚钱秘诀,网易新闻[5]年轻人复兴地摊经济:摆摊第二个月,我如何做到月收入6万,新浪新闻[6]厉害了!咸阳90后小伙摆地摊两月赚7万,陕视新闻[7]护士兼职摆摊两周赚1万5后全职开店,多点选择就会多点精彩,海报新闻[8]95后大厂裸辞卖盒饭月挣4万
2023年5月11日
其他

大模型炼丹指南:信则灵,不信则妄

每一个大模型都是一台昂贵的“碎钞机”,这已经成为各路AI观察家们津津乐道的常识。大模型训练成本有一个简单的比例:训练费用跟参数量的平方成正比。比如OpenAI训练1750亿参数的GPT-3费用大概是1200万美元,训练5000亿参数(业界预估)的GPT-4成本就飙升至1亿美元。成本大都来自GPU使用时长。Meta训练650亿个参数的LLaMA模型耗费100万个GPU小时;HuggingFace(号称机器学习届的Github)训练Bloom模型耗费了超过两个半月的时间,使用的算力相当于一台装有500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直播电商,老外为什么学不会?

说:西方的消费者,是落后于直播的曲线,还是根本不感兴趣,这一点尚未确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做直播带货太累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加班。据媒体报道,TikTok伦敦电商团队的成员因为每天工作超过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中产这点小钱,奢侈品看不上

战争、疫情与熊市交替的2022年,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没能躲过寒意。这一年,世界上少了28位亿万富翁,全球最富裕的500人一共失去了1.4万亿美元财富。马斯克匆匆体验了一把世界首富光环,就因特斯拉股价暴跌而身价腰斩至千亿。富豪们被寒风吹得东倒西歪,LVMH集团的掌舵人Bernard
2023年4月19日
其他

昂贵的复仇:存储的新战争

前些日子,日本存储企业铠侠(Kioxia)又开始和西部数据眉来眼去,如果收购成行,金额可能超过200亿美元。铠侠的前身是东芝的存储器部门,后者在1987年发明了闪存(NAND
2023年4月18日
其他

“俄罗斯谷歌”在2022:制裁、抉择与远去

俄乌战争改写的,不仅是两国近两亿人的命运,还有俄罗斯最大互联网公司Yandex的未来。这家公司总部设在莫斯科,历史可以追溯到1993年。起家时Yandex只是一个搜索引擎,现如今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超级巨头:几乎可以被视为百度、淘宝、滴滴、网易云音乐等一系列中国公司的集合体。战争爆发前十天,Yandex的领导层还在财报中陶醉于公司去年的亮眼成绩,志得意满地将自己与全球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作对比,并定下了下一年全力扩张的宏伟蓝图。谁知西方的经济制裁随着炮火接踵而至:Yandex与西方国家的各项商业合作被宣布中止,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暴跌后遭到停牌,高管被拉进了欧盟的制裁名单,我们耳熟能详的芯片断供也没能幸免。尽管Yandex在俄罗斯根基深厚,但大洋彼岸的威慑对创始人阿卡迪·沃洛日的规划,却是致命的:退出日常运营数年的他,早已把重心放到了自动驾驶、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业务。而它们又极度依赖于西方的服务器和芯片。于是战争爆发数月后,在俄语土地上生活了近60年的阿卡迪·沃洛日无奈决定:与祖国俄罗斯进行切割。阿卡迪·沃洛日选择出售了所有在俄罗斯业务,仅保留了4项新业务的国际部门。为了顺利完成剥离,他还以5%股权为酬劳[1],请来了前俄罗斯财政部长同时也是普京密友的库德林,协助重组以及后续公司业务发展。在2022年12月30日,早前已经卸任CEO的阿卡迪·沃洛日,向Yandex员工发布了告别信。伴随着这封迟到的告别信,一同消逝的还有他耗费30年光阴而未竟的抱负:优秀的世界级技术一样也能诞生在俄罗斯,而不仅仅是西方。红旗帜
2023年4月7日
其他

1983,抢救民营企业家信心

一场风暴终于在1982年到来。1月和4月,国务院两次下发紧急文件,要求打击经济犯罪,严惩投机倒把。在这次经济整肃运动中,浙江的重点是温州,温州的重点是乐清,乐清的重点是柳市,柳市的重点自然是大王们。
2023年4月1日
其他

FILA不是安踏唯一的烦恼

整个2022年,运动品牌们都过得不太好,Nike、adidas深受供应链影响,叠加消费意愿不足,库存高达100多亿美元。相比之下,安踏却交出了一份还算漂亮的财报:营收首次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8.8%,完成了去年喊出的目标——超越Nike中国。然而,就在一片超越Nike的欢呼声中,曾经的王牌印钞机FILA,却成了安踏的隐忧:2022年,FILA的营收和利润首次出现下滑,毛利率更是下降了4.1%,直接拖累集团毛利率下降了1.4%。FILA曾帮助安踏开辟了高端市场,也是安踏集团走向巅峰的最大推动力。2020年,FILA为安踏集团贡献了50%的营收,它的利润率能达到70%。如果只看单店营收能力,一家FILA门店等于4.6家ANTA。但在2021年突破两百亿之后,FILA几乎已经宣告到达天花板,此后营收连年下跌。对此,安踏也只能委婉地总结“FILA迈向高质量增长”,将原因甩给了疫情影响。2022全年,FILA闭店率最高达到30%。FILA的乏力,却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择时高手2009年,安踏花了3.3亿从百丽手上买下FILA中国业务时,FILA在中国的门店只有50家,亏损3218万。到2021年,FILA已然成为安踏的半壁江山,贡献超过200亿营收。在中国,只有Nike、Adidas、李宁能做到FILA这个级别[1]。回溯FILA的上位史会发现,安踏让它起死回生,关键是做对了两件事:其一是确定了“运动时尚”的定位;其二是改批发为直营。2009年,北京奥运会点燃的运动热情尚未退却,运动品牌在全民运动的乐观预判中开始大跃进:到2010年,六大国产品牌的店面数都突破了5000家,相当于中国每个县城有20多家运动品牌店[2]。此时,耐克和阿迪牢牢把控着高端市场,而另一边的大众市场又是国产品牌厮杀的红海。刚收购来的FILA想创造增量,又得避免和阿迪耐克短兵相接,安踏的方式是重新找到FILA的定位——运动时尚。为了贴合相对高端的定位,安踏一改当时运动品牌通用的批发模式,花了三年,把门店从经销商手上一家家回收过来,改为直营。这次直营模式的改革,也为FILA躲过库存危机埋下伏笔。通常来说,批发模式是品牌把货卖给经销商,就算销售完成。但事实上,从经销商订货和产品上市时间前后差了8-9个月,再加上中间环节众多,下游需求的变化很难被上游感知。一旦需求疲软,滞货的风险就很高。而直营模式是品牌直接开店卖货给消费者,销售数据都掌握在品牌自己手中,恰好可以规避这个问题。由于奥运会之后品牌们激进扩张,导致运动鞋服供过于求,到2012年,运动品牌爆发了一场库存危机,行业里盛传的说法是“382亿存货,国人3年穿不完”。同样定位运动时尚,采用批发模式的Kappa就没能幸免。Kappa比FILA更早进入中国,2008年营收就超过李宁、安踏,是高盛口中增长前景最好品牌,连经销商都说“想赚钱,卖Kappa”[3]。但势头最猛的Kappa,被危机反噬也更严重——经销商锐减四分之三,Kappa的库存金额就猛增了5-6倍[4],大量产品砸在经销商手上,而所剩无几经销商一心只想回本,纷纷卖起假货。十年过去,Kappa依旧没缓过神来。相较之下,FILA就幸运得多。直营模式通过ERP系统能够根据销售情况及时调控产品,相比Kappa的后知后觉,FILA第二年就把库存基本消化完了,第三年,FILA扭亏为盈。FILA的另一个史诗级利好,是运动休闲风(Athleisure)在2015年之后流行。在dress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美团没有新故事

美团2022年财报没有任何意外。在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核心指标四季度环比下滑的背景里,美团的四季度营收依然维持着同比21.4%的高速增长,达到601.3亿元,经调整后实现盈利8.29亿元,两项指标均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互联网公司的惊涛骇浪中,美团稳定增长的业绩似乎显得波澜不惊。同时,伴随着以外卖为代表的本地生活市场竞争者的增加,资本市场便又开始带着苛刻眼光审视美团的一举一动。但本地生活这个市场,或许远比人们想象中的稳定。01增长从何而来去年,扮演美团核心增长来源的是“即时零售”。去年四季度,美团核心的配送服务依然在稳定增长,其收入由2021年的149.9亿元增长至197.7亿元,同比增长31.9%。美团闪购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增量,随着其正式并入第一大业务板块,也意味着美团闪购成为美团在外卖、到店两大业务之外的第三项“核心本地商务”业务。财报显示,美团闪购的年度交易用戶及年度活跃商家均同比增长近30%,12月单日订单量峰值突破1100万,药品单日订单量峰值在四季度高达580万单。保持稳定的外卖业务,加上美团闪购带来的新增量,明显的带动了美团的用户粘性——财报显示,美团每位用户平均每年交易订单数达到40.8笔,同比增长14.1%,活跃商家则达到930万家,同比增长5.1%。而在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新业务上,美团体现出了一种“聚焦核心”的经营思路。一方面,美团优选(社区团购)将业务和品牌全面升级为明日达超市,在绝大多数提供服务的城市提供“次日达”服务,最核心的升级便是通过仓储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另一方面,美团买菜依然保持着谨慎投入,但在叮咚买菜首次盈利的背景中,一度被质疑永远不能盈利的生鲜电商终于迎来一缕曙光。包含美团优选和美团买菜在内的新业务,在2022年的亏损大幅度收窄,亏损率由2021年的84.5%收窄至2022年的47.9%。不过,在成本大幅度缩减的情况下,美团各项新业务全年收入依旧同比增长39.3%。02协同效应在3月24日的财报电话会上,美团CEO王兴在被投资者问及生活服务市场的竞争时回答说:“相比于其他平台,美团有差异化价值。2023年美团的重点是外卖和到店业务的协同效应,并巩固现有优势。”2010年,美团刚诞生的时候,每天只上线一单团购。十多年后,它已经变成了拥有外卖、生鲜、休闲娱乐、酒店住宿、旅游等多种场景的超级服务平台。但在这些琳琅满目的业务中,背后都是“零售+科技”战略的实践。相对于其它平台,美团最核心的竞争壁垒来自其连接的数以亿计消费者和九百多万商户,美团则在其中通过庞大的骑手队伍和普通消费者感知并不强的餐饮供应链服务,连接起了这庞大又复杂的供需两端。对于消费者来说,服务和商品共同构成的零售体系,加上万物到家的履约体验,共同创造的是一个本地生活服务的刚需平台,这也是美团一直保持着较高用户粘性的核心。另一方面,线下的餐饮、服务、便利店等实体门店也由此打破了空间的限制,通过上线美团获得了更大的营收空间。这种供需有着非常强的“双边规模效应”,即消费者和商户都会选择供给/需求大的平台继而产生粘性,其中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配送服务构成的履约能力,一方面是贯穿于餐饮供应链的数字化服务。以和美团联系最紧密的餐饮为例,中国的餐饮行业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品类本身就多,供应链环节更多,质量难以把关;第二是连锁化率、工业化程度低,大部分餐饮服务还是以个体经营者为主,极其非标准化;第三是产业规模大,长年稳定增长,但单店、单个品牌瓶颈明显。美团的竞争力来自规模,但构筑起规模是十年如一日的投入与积累,事关数百万骑手的管理与保障体系带来的履约能力、数字化经营工具与服务带来的商户信任,以及对用户消费需求的长期洞察与跟踪。03本地的意义美团的底色,其实是它的本地性。而这种本地性决定了美团不是只一个送外卖的公司,而是连接着消费这个数万亿庞大市场中,供需之间最复杂的一个环节。本地服务的特点在于。绝大多数扎根于街巷的中小型商户无力、也无需服务到全国,他们更关心的就是自己所处的城市,甚至只要服务好附近的几个街区就足够。而对平台来说,这类商户最大的特点是极度的分散。一方面,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消费习惯和生活特点,另一方面,即便是一个地区,不同业态需要的服务也千差万别。培育这样的市场,既需要前期巨大的人力资源投入,又需要本地市场的逐渐成熟。这种本地性的视角往往会被一家动辄拥有数万员工、服务数十亿人的超大型公司所忽视。而美团的思路,却至始而终都服务于这种需求而存在。另一方面,这类服务由于高度的非标准化,导致利润率非常微薄。美团的大多数业务,都是薄利甚至微利的状态。然而,一个又一个“本地”组合起来,构成了整个中国经济活力最基础的环节。2022年,美团平台上即时零售相关的便利店、小超市近30万家,数量是2019年的2倍多,商户的销量较2019年增长超400%,商品种类是2019年的3倍。这些连锁便利店、街边小超市和个体工商户,组成了一个无比复杂又无比重要的本地生活市场,为他们提供一个数字化的“底座”,其实是美团最核心的价值。到店业务方面,美团专门推出了商户流量扶持及联合营销计划等举措,如针对“老字号”商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工具,助其扩大获客渠道。2022年,美团到店年度活跃商户保持健康增长,其中小店商户较2021年增加近50万家。另外,围绕跨年、元旦、春节等关键消费节点,美团还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属性,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以长沙为例,在2022年11月18日至11月30日间,美团联合上万家餐饮商户上线促消费专题活动以及夜宵专场,甄选出超两万份冬季特惠优质套餐,激发了“夜经济”消费活力。数据显示,11月份平台上提供夜间餐饮服务的门店数同比增长20%。对于业务纯粹停留在线上的平台来说,这块骨头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啃。而在无数城市中穿梭的小哥之外,美团的技术能力也开始逐步落地。截至2022年底,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和上海实现应用,航线覆盖18个社区和写字楼,可为近2万户居民服务。在配送效率方面,2022年期间,无人机的平均配送时长约为12分钟,相较传统模式近30分钟的平均配送时间,效率提升近150%,为用户节省了近3万小时的等待时间。用户、商家、平台,三方偶尔有利益的矛盾,但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休戚与共的一体。在一个极度分散的市场,不厌其烦的提供颗粒度很细的服务,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做到这一点。美团从来就没有新故事,有的只是践行“零售+科技”战略的长期耐心。编辑:李墨天视觉设计:远川设计部责任编辑:张泽一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公考狂潮,没有赢家

2021年席卷教培行业的巨大风暴里,中公教育本来是一个幸运的局外人。作为职教培训赛道的龙头,中公教育恰好避开了“双减”政策的扫射范围。逐年升高的考公人数,更是验证了其冉冉上升的商业潜力:2020年,国考报名人数尚且不到140万,到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260万。照理来说,中公教育的业绩本该扶摇直上,日子也应越发滋润。但就在新东方深陷“双减”风暴的2021年,中公教育的命运同样也急转直下:财务上由盈转亏,学员退款难风波不断。到2022年三季度末,中公教育账上只留下4.57亿元的资金,甚至还不够流动负债的零头。风雨飘扬之际,中公教育最大股东,同时也是创始人李永新母亲的鲁忠芳,通过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等方式,连续减持11次,持股比例一路从此前的41%,骤降到了5%以下,累计套现了近百亿元。曾经市值一度接近3000亿的A股大白马,到底陷入了怎样的风暴之中?盈亏同源中公教育能够稳坐考公一哥的秘诀,与如今身陷困境的罪魁祸首,都可以归咎到它的“协议班模式”上。所谓“协议班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学员考不过,机构无理由退钱。学员前期虽然要缴纳高达数万元的学费,但如果没有顺利考取公务员,中公教育就能退返70%以上的学费。平台几乎是在低价甚至免费提供服务。2007年,李永新开始大举推行协议班模式,在这个极度分散的赛道上,顺利卷死了市场上的其他小玩家。当中公教育免费给学员白嫖,那就算其他培训机构说的再天花乱坠,也很难再卖出收费课程。这套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别人的打法,可谓战无不胜。2009年,中公教育营收井喷。到了2015年,中公教育业绩成功反超曾经的“考公一哥”华图教育;到2019年,中公教育的市占率已然是华图的两倍[3],此时协议班的收入占比达到了76%。由于报名、考试再到出录取结果历时长达数月,因此中公教育在给学员退费前,可以留存一笔相当可观的现金。这笔钱,也让会过日子的中公教育拿去做了投资。从2018到2021年9月,中公累计购买了将近889亿元理财。在2019年,中公教育光是靠着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就赚了2.6亿元。中公教育打造的商业模式,似乎非常完美:考生得了实惠,中公成了龙头,甚至理财公司也有了大客户。各方看上去都有美好的未来。但这套模式实际运行起来,却跟走钢丝没什么区别。原因很简单。中公教育从学生手中拿到的预收款,并不是真正的收入。在财报中,这一项收入被计为合同负债。但和普通企业的预收款,最终都会转化成营收不同,中公教育的合同负债,在协议班模式下,很大一部分是需要退还给学员的。因此,退费率就成为了决定中公教育能否盈利的关键数据。如果退费率低,那么中公教育就可以在最后留存足够多的收入,来覆盖师资、差旅、营销等众多支出,从而实现盈利;但是当退费率一旦走高,那么中公教育很有可能会入不敷出。就在2021年,中公教育的退费率,从上一年的46.54%大幅提升到了68.64%。岌岌可危按照中公教育事后自己的分析,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上一年省考面试的延后,最终导致部分退费延迟到了2021年。更多原因出在公司自身的竞争策略上。双减政策出台后,受影响较小的公考赛道马上涌进了大量的竞争对手;出于路径依赖,中公教育再次祭出了自己的杀招——协议班模式,想把对手再卷死一次。问题是,每年考试人数激增,但公务员招录的人数却没有增加。中公大幅增加协议班高退费班的班次占比,自然导致了退费率的迅速上涨。中公教育为了吸引学员,还增加了学员贷的使用。在学员贷模式下,学生连预付的学费都可以通过贷款来完成。如果考不上,中公负责偿还本息,顺利录取才需要偿还费用。白嫖的学生,在学习上自然比不过花大钱的学生用心,通过率远不如付费学生。在2021年,学员贷模式的退费率高达82.94%;而为了给这些学员支付贷款,中公教育却花了1.83亿,属实是吃力不讨好。2021年,突然飙升的退费率,拖累公司由盈转亏,全年一口气亏掉了23.7亿。不凑巧的是,前几年埋伏的另外一个地雷,也随之引爆。原本只能短期留存的学员预付款,中公教育却都统统提前花了出去。2018年和2019年,中公教育各分红14.2亿元和14.8亿元。面对当时外界掏空家底也要分红的质疑,中公教育美其名曰:与中小股东共享利益。但中小股东只喝了点汤,真吃到肉的还是自己人。翻看持股情况,当时中公教育创始人李永新与母亲合计持股将近60%,扭头间就将十几亿现金收入囊中。按理说,只要没有其他的大额支出,创始人享受一下人生也无可厚非。但中公教育同期,还在不断投资一些高额项目。2018年之后,中公教育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培训基地:在辽宁并购资产花了1.73亿,在济南买地花了2.28亿;在湖南的区域总部,光是土地整理款就砸了2亿元。2020年底,中公教育还在北京昌平购置土地,一口气支出了30亿。在中公教育看来,自建培训基地好处多多:不仅可以改善学习环境,而且相比租赁场地的成本也更低——租酒店人均开班费约150-180元/天,而自建基地只要50元/天[1]。问题是,中公教育花的是流动性极强的短期现金流,投资的房地产却是流动性极差的长期项目。手握着大笔现金的中公教育,似乎是忘记了这钱是要还的,没能学会延迟满足。如果中公教育业绩一路向好,那现金流尚能支撑,最终消化掉这些高额支出。但是当2021年萎缩的业绩以及暴涨的退费率一并袭来时,那就会导向一个结果:给学员的退费发不出来了。过去中公教育的退费周期为30个~45个工作日,但如今中公教育退款拖欠已经成为了常态。截至2023年3月中旬,中公教育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已经超过了9万件,其中9成都和退费问题相关。到2022年3季度,公司包括学员预付款在内的流动负债已经高达65.3亿元,而中公教育账上的现金已经不到5亿元。中公教育推出了退费的分期还款,而这已经是公司能够做到的极限:再多一步便是万丈深渊。黄粱一梦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2021年,李永新向母校北大捐出了10亿,创下了建校来的最高个人单笔捐款记录。出席捐款仪式的时候,李永新高调喊出:“未来再捐100亿”[2]。李永新在北大致辞就在2022年底股票开始解禁的当口,李永新家族确实开始连续套现了近百亿现金。但捐款仍然遥遥无期,李永新家族为公司提供了20亿的无息贷款,主要解决的就是退费问题。另一方面,中公教育的自救工作也已开始。自2022年起,中公教育就下架了所有不过全退的产品,并且大比例提升了实收班课程占比。公司也从过去主要考察收入,全面转向考察每一个班次的实收和利润。中公教育也开始重拾扩张期间被遗忘的效率。2023年1月,中公声称将会在组织架构层面进行全面调整,使学习中心设置、师资安排、薪酬和激励机制等,都达到更有效率的状态。但中公教育眼下最重要的,依然是挽回声誉。高退费协议班的退场,本就会影响学员的报班热情,至今没能完成欠款清退,更是会打击后来学员的信心。回过头看,协议班为中公教育带来的,似乎只是黄粱一梦。协议班一度被认为是“天才的发明”,它将原先的公考培训市场扩大了数倍,但最终却逃不开一个致命的痛点,那就是:考公越来越难的当下,协议班的退费率很难下降。这场由中公教育挑起的协议班大战中,最后几乎没有胜者。新东方投资的导氮教育跑路,格然直接关门,粉笔教育被迫裁员,就连中公教育自己也一度经历了九死一生。中公教育所擅长的,其实是偏重的线下培训服务。但即便靠着协议班卷死了其他对手,一时间也很难像互联网公司那样无成本扩张,最后独霸整个市场。眼下,中公教育也在想办法寻找业绩的第二曲线,开始积极进入财会类考试、考研及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中国时尚40年:走进巴黎秀场,走回巷尾街头

1979年春天,著名的法国设计师皮尔·卡丹,受到邀请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一场时装观摩秀。这场特殊时期后举办的第一场中国时装秀,被以十分严肃的态度对待,入场券被严格控制,只允许外贸与服装界的人员进入。皮尔·卡丹带来了8个法国模特和4个日本模特,在民族文化宫内一个临时搭起的T台上走猫步。兴之所至,一位金发女模特在T台中间停下,撩起长裙的两襟,露出三角裤。台下,那些穿着蓝灰制服、屏住呼吸观看的中国人,被吓得目瞪口呆。“像在躲避着一种近在咫尺的冲击波”,一位在场的记者这样描述[1]。但时尚的种子却因此埋下了。几年后,中国本土艺术院校走出了一批年轻人,他们向往着自己设计的服装能够穿在中国人身上。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院染织专业的吴海燕就是其中之一。1993年,吴海燕迎来了她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机会。“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表演厅里座无虚席,昏暗的舞台上灯光渐闪,吴海燕的8位模特手持流苏低垂的竹编灯笼、身着手绘的丝绸衣服,翩翩而至,如同敦煌壁画里的飞天。93年“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目睹这一幕的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给震住了,他们从未想过原来中国传统文化还能有如此生动的表达。吴海燕一举斩获金奖。吴海燕也成功吸引了海外的注意。日本三菱集团找到吴海燕,想把她的作品推到海外去。对方诚意十足,连具体的策划方案也想好了,就在双方摩拳擦掌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三菱集团递来了一纸合同,让吴海燕傻眼了:这不是卖身契吗?[2]三菱曾承诺将吴海燕打造成中国的“森英惠”,这并不是夸夸其谈。当时,欧美时尚界已为日本设计如痴如狂了数十年。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先后来到聚光灯下,全球刮起“日式美学”风暴,迟迟不肯退场。然而,四十年后,中国和日本在时尚界交换了位置——作为原宿潮流的代表品牌,BAPE在2011年黯然卖身给香港的I.T集团;在伦敦、纽约和巴黎,Uma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从石油到代码:中东的世纪转型

millennials)[4]”这样的评价,但又说他“聪明、有野心、且乐于接受新的观念(Intelligent,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火热的一体化压铸,其实只有“七分熟”

3月初,在万众期待的特斯拉投资者日上,马斯克对一体化压铸技术只字未提。这让外界多少有些意外,因为不久前,特斯拉还特意放出一张海报,背景是一面由密密麻麻的侧车身构成的背景墙。这张预热图一度让特粉以为,特斯拉要把最新的一体化压铸技术用在新一代车型上。投资者日结束后,预期的落空带着A股本不乐观的一体化压铸指数继续下跌,跌幅已达8.5%。在港股上市的特斯拉压铸机供应商力劲科技更是首当其冲,当天跌了10%,3月至今股价已下跌15%。从特斯拉公布一体化压铸时资本山呼海啸的支持,到如今二级市场人人持币观望,一体化压铸的处境为何会变得如此微妙?01生产革命:冲压焊接合二为一时间回到2020年9月,马斯克首次宣布,将一体化压铸技术用于生产Model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分野时刻:中国外贸机遇期还有多久?

进入2023年,“外贸崩盘说”一时甚嚣尘上。在社交媒体上,大量空置集装箱在各个港口堆积如山的图片迅速传播,配文也骇人听闻:“集装箱堆了足足6层楼”。“2023年春季外贸订单下降40%”、“长三角外贸企业停止招聘”的传言,也在外贸圈刷屏。然而流言之外,两组统计数据反映的情况却大相径庭。据国新办在3月的介绍,中国在1~2月的出口额达到了34936亿元,甚至还在去年的高基数上增长了0.9%。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数字化外贸则已经率先回暖,1月至今,阿里国际站的海外订单需求同比增长达到30%,进入2、3月甚至更高。外贸的实际情况,早已牵动社会各界的关注。社会声音对外贸有着如此的高关注度,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外贸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和其他在二战之后迅速崛起的东亚国家相似,中国靠着外贸将自己的人口基数,转化成为了经济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正是长三角、珠三角再到内陆一间间工厂的昼夜兼程,无数工人三班倒的辛劳付出,让中国的工业化得以步入快车道,外贸也真正和投资、消费一起,成为了中国经济向前奔腾的“三驾马车”之一。从1978年中国首班集装箱货轮,带着162个空箱第一次从上海港抵达澳大利亚之后[7],不到1代人的时间,中国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和吞吐国,在2022年已经有近3亿个集装箱在中国的港口完成了流转。无数带有“made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民航业的苦日子怎么还没到头?

南航又开始卖随心飞了。3月21日,南航的随心飞产品“畅游中国”正式发售,起步价3488元,随时随地飞全国,但有效期只有三个月。随心飞曾是航司们在疫情重压下刺激需求、回血止损的无奈之举。2020年,各大航司争相推出随心飞,随后互联网上遍地攻略,买票的和不买票的都觉得自己赢麻了。只有卖票的航司在自救这件事上屡战屡败——过去三年,民航业累计净亏损近3000亿人民币[5]。好在去年底的防疫政策优化让航司们看到了希望。以今年春运为开端,出行需求暴涨,航司热情涨价,出行高峰甚至延续至节后,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为850元,比同期广州飞普吉岛的还贵[2]。但票价的疯涨没能持续太久。到了2月底,“白菜价机票”又成了旅游出行的宣传噱头,本该退出历史舞台的随心飞也开始限定返场。整个民航业都忍不住要问一句:怎么苦日子还没到头?一亏亏三年在疫情三年留给民航业的大窟窿面前,再多的随心飞也无济于事——过去三年,国内航司按照平均每三天就亏掉一台C919大飞机的速度,一连亏了3000亿。这是什么概念?民航业曾连续11年保持盈利,但在最辉煌的2009-2019年,航司利润总额也不过2955.1亿。换句话说,航司把十多年来辛苦攒下的家底全给亏光了。民航原本就是一个脆弱的行业,集重资产、高负债、长资金回收周期于一体。就拿买飞机来说,一架窄体机目录价格约为1亿美元,宽体机要近3亿美元,换成1000块一张的机票都得卖70万张,这还不包括长年的保养维护、人工等等成本。这也造成民航业的利润水平极低。2019年,全球航空公司的平均净利率只有4%[6],也就和富士康一个水平。所以当疫情来临、需求暴跌,民航业不可避免地迎来亏损。然而各大航司的悲喜并不相通——家大业大的三大航集体扑街,以东航为例,在2021年亏损122.14亿元;廉航出身的春秋航空,同一年反而能净赚3911万。这背后是两种盈利模式带来的差异:三大航的营收主要源于垄断核心航线资源,而春秋航空的航线多点开花,面对疫情反而有着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疫情前,由国际航线和国内热门航线(北上广深互飞)的核心资源,为三大航贡献了超过六成营收。其稀缺性和商务属性一度给了航司逆势涨价的底气。在国内平均票价一路走低的背景下,东航的京沪线票价却从2019年的1480元涨到2022年末的2150元[8]。但受到疫情和熔断政策重创,国际航线的旅客周转量近乎清零,九成航班量被砍[7],营收占比跌至个位数。国内的情况也反复不定,总部在上海的东航,在去年经历了3个月的困难时期,2022年上半年亏下创纪录的187.36亿,同比扩大近2.6倍。在2022年的业绩预告中,三大航含泪包揽A股亏损榜前三甲[9]。相比之下,春秋航空的境遇要好得多,而这多亏了多点开花的航线和地方政府的补贴。由于挤不进一线城市的热门航线,春秋近年来都在积极培育二、三线基地。比如在石家庄机场,春秋的客座率高达90%以上,贡献了机场近1/3的年运旅客人次。地方政府眼见能带来客流,自然愿意给航司发补贴。2021年,在拿到10.4亿航线补贴与2.9亿财政补贴后,春秋航空最终赚了3911万元,成为唯一一家实际盈利的上市航司[10]。只是疫情到了第三年,就连最会赚钱的春秋也坚持不下去了——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由盈转亏,累计亏损17.37亿。不过航司的日子一年比一年苦,并不全是疫情的过错——抛去这只黑天鹅,还有周期在暗中作祟。要命的周期2022年2月,一度被取消的燃油附加费重出江湖后,连续五次涨价,半年内翻了十倍。一些冷门航线甚至出现燃油费比机票本身还贵的奇景[11]。原因无他,随着油价居高不下,航司只得转嫁成本。汇率、油价、供给、需求是影响航司盈利的四大周期性因素。其中,油价是航司最大的支出项,成本占比高达三成。油价波动直接影响航司的利润空间。以2019年数据为例,油价每上涨10%,三大航的成本就要增加40亿。而在2021年,三大航的燃油成本涨幅最高达48.79%[12]。为抵抗原油周期,航司不惜亲自下场炒期货。这就很考验各家的运气和预判——08年金融危机前后,原油价格先涨后跌,有廉航鼻祖之称的美国西南航空凭借航油套保业务扭亏为盈,但同期的东航、国行却因为在油价最高点买入,合计亏损130亿[13]。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内航司都远离期货保平安,直到2020年疫情来袭,东航、南航等航司才陆续重启原油套保。同样影响航司盈利能力的还有汇率波动。由于采购飞机、原油大多通过美元结算,人民币越值钱,航司的兑汇成本就越低。可就在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贬值直接导致航司大出血,三大航合计兑汇损失达到57.02亿元[12]。但最要命的还是民航自身无法随着周期波动而缩减的成本。毕竟航班可以缩减,机组可以裁员,但飞机却不能变卖。疫情爆发之初,国内航司取消率一度超过50%,单日取消航班过万架次,这在接下来的三年逐渐成为常态。随之而来的便是航司挥刀砍空勤,取消招聘计划、裁减外籍飞机员,鼓励员工休假的同时,提出降薪甚至无薪方案。整个2020年,全球航空业有1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6]。整个2020年,全球有66%商业航空机队停飞。而在去年上半年,中国民航业有近15%的飞机都在机场停机待业,还在营业的飞机也是半开工状态——平均执飞时间大打折扣,从疫情前的9.3小时下降到了4.4小时[14]。这些飞机成了航司行走的负担,不仅不能挣钱,还得往里倒贴。航司既要给机场交停机费,又要向维修公司支付封存、维修和定期检查的费用。以南航为例,在2022年财报中,由于航班数量减少,南航的起降费等多项成本相应减少,但维修费用不降反升,高达102亿。所幸民航终于等来期待已久的转机:自去年下半年起,原油价格一路走低;11月,人民币汇率兑美元汇率波动上升,更重要的是,国内的疫情防控彻底转向放开。股民们迫不及待地宣布形势一片大好,截至去年年底,国内航司的股价已经接近甚至超过2019年的水平。苦了三年的民航业是否就此迎来逆袭?答案是可以,但没那么快。奇迹难重演民航业上一次如此大起大落,还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受到燃油费用高企(以及原油套保失利)、市场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三大航在2008年累计亏损279亿。此后在四万亿救市计划和世博会的刺激作用下,需求快速反弹。熟悉的剧情随即上演:先是业内传闻四起,称各大航司将在政策指导下涨价;民航局随后出面辟谣;就在其辟谣的同时,机票涨价如期而至[15]。从跌至谷底到重回高峰,民航业只用了两年。2010年,三大航交出一份合计净利润234亿元的年报,这一记录至今都未被超越。奇迹即将重演,航司们对此信心满满。春秋的现任当家王煜曾乐观预计,中国民航会在2022年达到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16]。然而这一次,民航业面临的复苏难题远比2008年更多、更复杂。毕竟这次,从飞机到空姐都得重新配。首先,民航的特殊性决定其对需求的反应永远是滞后的,供给一时半会儿很难跟上。开年至今,航司忙着招聘空乘人员、增加航班班次,释放因疫情压缩的运力。但这一方面需要时间,另一方面,时刻资源、机队数量和航班座位等因素也共同决定了航司现阶段的供给上限。像春运这样的运输高峰,火车可以卖站票,但飞机不行,这可能是春秋董事长王正华的人生一大憾事。为了能跟上复苏后的需求,三大航未雨绸缪地下单了新飞机。去年7月至9月,刚刚亏出新纪录的三大航先后筹措2800亿人民币买了332架飞机。这是2020年以来,国内民航航司第一次大批量采购飞机。同一时间,全球的航空公司也都在忙着买飞机。2022年,空客和波音的飞机订单和交付量相比2021年分别增长了53%和20%,订单数量达到了近三年的最高[17]。但造飞机没那么快,原本飞机的制造和交付周期就长达两年,在波音和空客订单爆棚的情况下,还得排队等着。据投行Jefferies预计,全球有12720架飞机的订单积压[18]。飞机制造公司在过去两年受供应链危机的影响,交付能力并不稳定。去年,空客预计交付720架飞机,但实际只交付了661架。最受欢迎的A320订单一直排到了2029年[19]。也就是说,可能要到三至五年后,三大航才能陆续收到新飞机。其次,航空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已不同往日——村里通高铁了。这也许是最令民航业头大的新变量。2009年底,全国高铁里程仅有0.9万公里,这个数字如今变成4.2万公里,覆盖全国93%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在超过800公里的远距离运输上,飞机依然具有快速高效的优势。但到了中短途出行区间,就是高铁的舒适区,只有春秋航空这样死咬价格底线的廉航才能稍稍抗衡。航司们的涨价空间恐怕不多。一方面是因为面临高铁这种不靠卖票挣钱的对手,另一方面,直到今天的中国,乘坐飞机仍是少数人的“特权”。航空出行渗透率不足30%,因为机票还是太贵了。按2019年平均数据估算,一次航空出行的往返花费,约等于全国月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20]。在千方百计涨价之前,民航业不如先想一想,怎么让剩下的10亿中国人先坐上飞机。参考材料[1]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蕉下“轻量化户外”,治好了我的装备焦虑

你有没有注意到,户外运动,已经悄然成为中国消费复苏的新支点。近几年,户外运动全面开花,从露营、飞盘,到滑板、溯溪,户外运动不再是一个有门槛的小众活动,而是说走就走、所有人都能快速入坑的新生活方式。2022年与“户外”相关的用户搜索同比增长375%,不仅如此,小红书上“露营”相关笔记达近400万篇,“飞盘”话题播放次数更是超16.2亿次。以往闷在大楼里的年轻人们,如今似乎更爱拥抱大自然了。其实,户外运动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90年代,户外运动作为欧美的舶来品,在国内极为小众,主要以登山、攀岩等硬核运动为主,品类单一、危险系数高。之后,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社会基础建设的完善,更多人群开始加入到户外运动的队伍中,运动品类也趋于丰富,大家的心态也从最初的征服自然,变为享受自然。根据蕉下与艾瑞联合发布的《轻量化户外行业白皮书》,中国户外运动发展进程经历了“欧美舶来期”、“小众文化圈层期”、已经来到“大众文化推广期”,将迎来“全民轻型运动浪潮期”,这种新的趋势正是蕉下提出的“轻量化户外”。那么户外运动是如何从“小众”走向“全民”的?蕉下的轻量化户外又该如何理解?观看更多视频内容欢迎在B站和微信视频号关注我们~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长城混动,不甘再当“孤勇者”

在中国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热潮中,长城汽车显然有点歉收。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狂飙至26%,销量逼近700万辆时,长城新能源渗透率仅为其一半,新能源车型销量相比上年不增反降,从13.9万辆回落至13.2万辆。更坏的消息是,存量市场中新能源车与燃油车销量此起彼伏,长城的燃油车业务正被侵蚀,去年销量下滑14%,今年前两月更同比下滑30%。然而与销量不成正比的是,长城又有着非常丰富的新能源技术布局,
2023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