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档案馆校史馆

其他

直击!智慧校史馆一期工程成效显著

“回母校的第一份温暖是‘小石’给的!”不久前,2010级校友刘智在机器人“小石”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对这一次特殊的、充满科技感的参观他印象深刻。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致力于场馆的智慧化升级,从2022年10月VR校史馆隆重上线,到智慧导览系统、机器人及VR设备启用,智慧校史馆一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国高校校史馆居于领先水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推广应用,智能科技崛起、智能时代来临,智能社会革新成为发展必然,智慧校园建设也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程度的标志。智慧校史馆建设是学校“十四五”规划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和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校史馆影响力、打造国内一流校史馆的重要路径和必要手段。为了更广泛生动地传播、展示学校光辉历史和办学成就,有力传承和弘扬石大精神文化,校史馆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手段,推出了集预约、讲解、导览、视频及VR沉浸式体验等为一体的微信小程序,打造个性化、交互性、沉浸式校史育人平台,既可提高校史馆的管理运维效率,又可提升来宾的参观体验,强化校史文化育人成效。智慧导览
2月27日 上午 11:38
其他

喜报!“赋能红色校史资源”入选全国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案例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公布第五届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案例名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报送的案例——《赋能红色校史资源
其他

背影 | 沉痛悼念著名石油教育家、重质油加工专家林世雄先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校史馆我国著名石油教育家、重质油加工专家、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原炼制系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原石油化工学部教授林世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22年1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林世雄教授,1932年出生于上海,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1958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研究生班。1953年起任教于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先后担任华东石油学院炼制系炼油教研室主任、炼制系副主任和石油大学(华东)炼制系主任等职务。1987年6月晋升为教授,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国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首都劳动奖章等称号,1998年7月光荣退休。林世雄教授是重质油加工学科领域奠基者之一。他一生立德树人、潜心学术,在教育和科研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为国家重质油技术进步、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立于三尺讲台数十载,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材编撰,他担任主编的《石油炼制工程》获得“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为石油炼制专业建立起完整的教学体系起到重要作用,极大促进了石油加工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指导并影响了改革开放后几代石油化工技术人才的学习与成长。他胸怀科研报国之志,潜心学术、勇克难题,参与科研项目多项,推动了炼化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方法创新,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引领了我国重质油加工技术进步。他积极投身重质油加工学科的建设,为推动重质油加工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推动石油化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特色和优势,使中国石油大学在该领域跻身全国前列。
其他

红色校史宣讲|奔赴油田 投身会战 为国奉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学百年党史、知红色校史。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档案和校史工作的思政育人功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精心策划,聚焦学校历史上的红色故事,以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为文化育人场所,推出“红色校史宣讲”活动,引导师生校友“学党史、知校史、守初心、担使命”。本期推出石大师生参加石油会战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加大了石油勘探开发步伐石油工业部组织了石油勘探开发和发展炼油新技术的一系列战略会战北京石油学院师生胸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光荣使命义不容辞地积极参加了这些石油会战和技术攻关克拉玛依石油会战
其他

红色校史宣讲|曹本熹院士的家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学百年党史、知红色校史。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档案和校史工作的思政育人功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精心策划,聚焦学校历史上的红色故事,以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为文化育人场所,推出“红色校史宣讲”活动,引导师生校友“学党史、知校史、守初心、担使命”。本期推出中国石油大学曹本熹院士家书的故事。★尺素真情志千里家书万钧映初心薄薄三张泛黄的家书看似普通寻常实则重如千钧这是珍藏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的一封家书是曹本熹先生写给爱妻魏娱之的信笺虽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蕴含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拳拳赤子之心曹本熹是北京石油学院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中国氢弹与原子弹研究的重大贡献者他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一生为祖国、为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对事业不懈的追求、炽热的深情和为实现事业勇敢拼搏的精神是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青年时期的曹本熹曹本熹1915年出生于上海普通职员之家从小勤学苦读、立志报国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194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化工系攻读博士学位在英国学习期间曹本熹时刻关注国内抗战时局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沉浸在知识海洋中获取祖国所需的知识这封家书写于1945年9月14日正值其在英国读博期间曹先生的家书纸短情长既倾述对家人的无尽思念传递脉脉温情让我们感受到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又“立意高远”满载赤子之心和报国之志“世界大战告一段落战胜的国家大都可以盼望着更优裕的物质生活而我们的伤员问题恢复弊制的信用问题建设问题以及种种其他问题千头万绪不但需要时光去解决而且实在需要真正的干去……”“上次告你一些简陋的原子炸弹的原理有一大错误关于U235原子的东西仍是中子重水是吸收一部分中子的能量……美国所用第二个原子弹或用U238该原子如为一种有一定量能量之中子……”等等1963年曹本熹全家在北海公园曹先生的家书是家书却又不同于寻常家书他的家书涵盖了“家事、国事、天下事”既有对家人的真挚情感又有关于原子弹研究的专业探究对祖国未来发展前景的独到见解和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曹先生精湛的学术造诣爱国奉献的赤子丹心和远见卓识从中可见一斑1946年曹本熹取得博士学位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选择回祖国报效曹本熹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证书1952年曹本熹创立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1953年任北京石油学院建校筹备处副主任1954年和1956年先后任北京石油学院教务长、副院长为北京石油学院的创建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从1953年到1963年曹本熹在北京石油学院工作的十年也是北京石油学院创业、立业的十年1961年9月13日,北京石油学院校领导贾皞(左)、曹本熹(中)、李风(右)共同研究教学工作在此期间曹本熹创立和倡导的坚持思想引领、尊重专业人才、重视苏联专家、率先垂范工作法等教育教学思想为中国石油高等教育奠基铺路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石油科技人才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曹本熹、张怀祖、沈复、戴衡等研讨学院工作1963年曹本熹调任核工业部核燃料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领导并参与氢弹、原子弹的相关研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病逝于北京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曹本熹的一生是“天下为公、公而忘私”的一生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一生是“德泽后世、精神永驻”的一生曹本熹一生为祖国、为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正如清华人为曹本熹撰写的挽联以厚德载清华,两弹元勋,石油人师表用科教兴中国,奋斗一生,为后世楷模图片:档案馆文字:张爱新视频:祝大睿、屈一帆讲解:王炯红排版:谢铠伊编辑:秦莹莹
其他

红色校史宣讲|北京石油学院首届毕业生的决心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学百年党史、知红色校史。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档案和校史工作的思政育人功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精心策划,聚焦学校历史上的红色故事,以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为文化育人场所,推出“红色校史宣讲”活动,引导师生校友“学党史、知校史、守初心、担使命”。本期推出北京石油学院首届毕业生决心书的故事。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决心书展墙在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里有一面展墙展示了学校珍藏的“决心书”展现我校首届毕业生在火红的年代里的青春、理想与信念激励着石大学子为祖国的石油事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青春“决心书”是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首届毕业生于1954年7月18日离校前写给“亲爱的党”以表达自己的誓言和决心“决心书”的封面由首届毕业生一针一线亲手绣制他们在离校前夕对党和祖国庄严宣誓祖国的需要就是我唯一的志愿祖国需要我到哪里就到哪里他们急新中国建设之需把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工业并穷尽一生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信念他们不仅是石大学子无私奉献的标杆更是热血青年一心向党的楷模“作为祖国第一所石油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作为祖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现者我们感到光荣也感到责任之重大我们要勇敢地当一名尖兵作为开路先锋为母校争光为未来的战友们树立榜样。”——炼制系四年级毕业班全体同学首届毕业生“决心书”满腔热血勤耕耘洒去犹能化碧涛建校69年来石大师生和校友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大型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所有大型石油化工厂的建设和运行培养了一大批战略企业家杰出科学家和全国英模从广大校友中涌现出大批杰出人才走出了王德民、韩大匡、时铭显等30位两院院士以及王启民、秦文贵等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石大人秉承“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的石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党建统领、改革先行优化布局、合作发展”发展战略向着“能源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奋力迈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图片:档案馆文字:秦莹莹、张爱新、吴颖昊视频:李浩然讲解:张蓝月排版:谢铠伊编辑:秦莹莹
其他

红色校史宣讲|朱德给北京石油学院毕业生的回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学百年党史、知红色校史。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档案和校史工作的思政育人功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精心策划,聚焦学校历史上的红色故事,以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为文化育人场所,推出“红色校史宣讲”活动,引导师生校友“学党史、知校史、守初心、担使命”。本期推出朱德副主席给北京石油学院毕业生回信的故事。在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里有一封朱德副主席给北京石油学院毕业生的回信这封信的发信日期是1957年12月27日由朱德副主席用毛笔亲笔签名他在信中说:“不久以后,你们将走上工作岗位你们所从事的工作对祖国的工业化事业有重大的意义。”“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期待着你们以高度的热情和毅力把祖国的石油资源开发出来。”朱德副主席的信最后说:“希望你们以艰苦奋斗和不怕任何困难的精神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任务。”1957年冬天北京石油学院钻井专业54级的学生即将要毕业了他们给敬爱的朱德副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在毕业前得到他老人家的一些教导和期望过了不久北京石油学院钻井专业的学生收到了朱德副主席的回信朱德同志来信的喜讯像插上了翅膀飞向北京石油学院的各个角落极大地鼓舞着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大家激动地说朱德副主席是这样理解我们青年人的心情我们一定要遵从他老人家的教导决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到祖国最困难的地方去到克拉玛依、到青海、到甘肃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像朱老总所要求的“以艰苦奋斗和不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在祖国的油田上用自己的双手竖起森林般的井架钻穿那深厚的地壳让工业的血液——石油源源不断地流出以滋润祖国的各行各业全文如下石油学院钻探系钻井专业四年级三班全体青年同志:你们的来信收到了。因我最近工作比较忙,不能来看望你们,请原谅。不久以后,你们将走上工作岗位,你们所从事的工作,对祖国的工业化事业有重大的意义。石油是我国目前最感缺乏的物资,也是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十分需要的物资。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期待着你们以高度的热情和毅力,把祖国的石油资源开发出来。把贫穷和落后的过渡时期的中国变为富强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国,这是个伟大的事业,但也是一个困难的事业。希望你们以艰苦奋斗和不怕任何困难的精神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任务。祝你们好!朱德
其他

红色校史宣讲|缅怀!周恩来总理与中国石油大学的故事

编者按:学百年党史、知红色校史。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档案和校史工作的思政育人功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精心策划,聚焦学校历史上的红色故事,以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为文化育人场所,推出“红色校史宣讲”活动,引导师生校友“学党史、知校史、守初心、担使命”。在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46周年之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特别推出周恩来总理与中国石油大学的故事。周恩来等与北京石油学院学生在一起
其他

红色校史宣讲 | 余世诚与第一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编者按:学百年党史、知红色校史。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档案和校史工作的思政育人功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精心策划,聚焦学校历史上的红色故事,以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为文化育人场所,推出“红色校史宣讲”活动,引导师生校友“学党史、知校史、守初心、担使命”。本期推出中国石油大学余世诚教授与第一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在东营市广饶县博物馆里珍藏着国家一级文物我国首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由农村党组织传播、使用和保存的珍贵革命文献它的发现与中国石油大学余世诚教授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收藏在广饶博物馆的这本《共产党宣言》向我们展示了首版书的原貌:平装本,长18厘米,宽12厘米比现在的32开本略小书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半身像上端从右至左印着“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上署“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全文用5号铅字竖排,计56页封底印有“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出版”中共“第一经”1920年,为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陈独秀约请留学归来的陈望道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同年8月即印出了中文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余世诚把此书形象地称为中共“第一经”毛泽东主席曾回忆说他就是读了这本书而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1975年,周恩来总理说“这是马列老祖宗在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找不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块心病啊!”石破天惊大发现余世诚(背对画面者)和中央编译局工作人员一起采访当事人1986年华东石油学院副教授余世诚等到广饶县考察从刘集村征集的一本《共党产宣言》(封面标题误印)吸引了他的注意由于当时正处特殊时期书几乎散架纸张变得焦脆封面颜色也褪了余世诚代表东营市政协文史委向山东省委和中共中央编译局作了报告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昌安作出批示加强研究和保护中共中央编译局也迅速派专家协助鉴定和考察由华东石油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东营市政协广饶县等专家学者组成的考察组对其进行考察和科学鉴定接下来的一年里余世诚等围绕着该书的版本、传播、保存和征集等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考证工作并得出结论此书即中国最早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余世诚教授1987年余世诚在《瞭望》上发表文章《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传奇》1998年余世诚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向全国观众介绍了这本《共产党宣言》的传奇经历同年,他参与了大型文献电视片《共产党宣言》的拍摄工作《科学社会主义特刊》详尽收录了调研成果并作为教材在中共中央党校使用藏本背后血与火的故事这本“国宝级”的党史文献是刘集村党支部几位老党员几易其手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正如余世诚所言这本《共产党宣言》“不是静静躺了60年的一本书,而是在血与火的历史中走来的一本革命文献。”余世诚和考察组的考证从首页盖有“葆臣”的印章展开“葆臣”即张葆臣是济南地区的一名早期党员他在党内的工作是负责发行党刊和马克思主义书籍成为此书的最早收藏者1925年在大革命热潮中刘雨辉与张葆臣结识如获至宝地获得了这本《共产党宣言》1925年春刘子久回乡期间发展刘良才入党并成立了刘集党支部1926年春节刘子久、刘雨辉回故乡刘集时带来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的书其中就有这本《共产党宣言》在大革命热潮中刘集党支部的党员们晚上经常聚集在刘良才家在煤油灯下学习《共产党宣言》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逐步控制了山东广饶的形势日趋严峻1931年2月组织调刘良才离开险境临行前刘良才把这本《共产党宣言》郑重转交给刘集党支部委员刘考文面对严峻的形势刘考文把这本书时而藏在粮囤底下时而封进灶头里时而又转移到屋顶脊瓦下面始终没有暴露后将这本《共产等宣言》转交给不太被敌人注意的党员刘世厚保存捐献《共产党宣言》文物的刘世厚老人抗日战争时期地处广饶、益都、寿光和临淄“四边”地区的刘集日伪极力要拔除它但刘世厚保存的这本《共产党宣言》却一次次度过了浩劫传世经典放光辉解放战争时期刘集一带虽然已成解放区但形势仍然很不安定刘世厚还是不得不到处藏匿这本书直至新中国成立年逾六旬的刘世厚穿针引线把这本快散架的书又装订起来在首页的左上角盖上了一方自己的印章与最早的“葆臣”印痕相映1975年刘世厚把保存了40多年的《共产党宣言》献出来一时在全村引起轰动如今,刘集村党支部旧址已建为纪念馆定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瞻仰余世诚教授曾感慨广饶藏本《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就是一曲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信仰传承的赞歌!图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文字:刘积舜排版:谢铠伊编辑:秦莹莹
其他

红色校史宣讲 | 一堂培养出院士、外交官、副省长的党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编者按学百年党史、知红色校史。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档案和校史工作的思政育人功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精心策划,聚焦学校历史上的红色故事,以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为文化育人场所,推出“红色校史宣讲”活动,引导师生校友“学党史、知校史、守初心、担使命”。本期讲述的是一堂培养出院士、外交官、副省长的党课的故事。在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里陈列着许多有故事的老照片其中一张照片记录的是39年前的一次党课场景1982年9月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华东石油学院机械系副教授时铭显先生作为代表参会回校后时铭显给炼制系80级的9名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传达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情况和大会精神画面中一共有10个人其中可辨识的9个人分别是时铭显、周海成、季冬夏雷春海、郭绪强、杜穆魏飞、李国梁、刘显法他们中后来有1位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外交官1位副省长3位博士生导师……时铭显1933年出生于江苏常熟1956年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是党的十二大代表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先进科研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获得6项国家及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为我国炼油工业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时铭显和他的学生在一起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石油大学建校68年来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为己任秉持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的石大精神为国家培养了几十万名优秀人才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战略企业家和全国英模新时代中国石油大学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建设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国家能源战略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图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排版:谢铠伊编辑:秦莹莹
其他

红色校史宣讲|石大校史馆两张毛主席照片背后的故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编者按:学百年党史、知红色校史。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档案和校史工作的思政育人功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精心策划,聚焦学校历史上的红色故事,以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为文化育人场所,推出“红色校史宣讲”活动,引导师生校友“学党史、知校史、守初心、担使命”。本期推出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两张毛主席照片背后的故事。毛主席等与北京石油学院学生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