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是之的字留地

其他

把他们视为英雄,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文丨张是之后天周五晚上七点继续跟老贾直播聊天读书,继续聊我的《经济学入门50讲》,基本再聊个三四期差不多就结束了,结束后会聊下一本书,初步计划是《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我这里有几本签名版的,需要的可以先下单准备着。昨天跟老贾聊天,他前段时间在看吴晓波的《浩荡二千年》,里边提到汉武帝刘彻时期的桑弘羊变法改革首创了的计划经济模式。而我的书上写的是,王莽改制可以看成我国计划经济的最早尝试,所以问我是不是有出入。我的简单回答是,时间线上,桑弘扬的确早于王莽,王莽很多政策也都借鉴了桑弘扬的手段。不过从影响力上来说,应该是王莽的影响力更大一些。比如我们会说王莽新政,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桑弘扬的存在感要差一些,而且桑弘扬没有触及土地问题。后来聊到汉武大帝的形象,应该说今天很多人的历史观,大多是被电视剧塑造的,而不是真实的历史。很多人奉汉武帝为英雄,大概率是受电视剧《汉武大帝》的影响。今天百度百科对《汉武大帝》的介绍是这样的:该剧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然而真实的历史上,汉武帝治下的老百姓,活得远没有此前文帝景帝时期那么自在舒服。政治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这里独尊的儒术,已经和儒家的本来面貌已经不一样了。为汉武帝所用的儒家,实际上是法家化了的儒家。外儒内法,儒家变成了儒教。军事上,汉武帝在位53年间,共发动战争达26次之多。其中很多次战争毫不慎重,没有必要。比如武帝后期在北方的军事行动,经常在敌情不明、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劳师远征。后期的战争,基本上就是无用之战。再比如“征南越”“征西南”,这些地区对帝国的安全其实并没有构成威胁,打过去的必要性十分值得怀疑。战争必然消耗财政,同时严重打击民间经济,此前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那点家底,基本上让汉武帝给霍霍光了。所以经济上,汉武帝采纳了酷吏张汤的意见,依靠政权的力量创造了两种新型的货币:皮币和白金。这两种货币的面值与真实价值严重不符,皇帝借助它们从民间抽取了大量的“铸币税”,本质就是掠夺民间财富。横征暴敛之下,许多善良的老百姓也被迫从事私铸。汉武帝时犯私铸罪判死刑的有几十万人,参加私铸的有几百万人。私铸货币,抓住就是死罪,抓不住还可以侥幸苟活。今天人们对汉武帝的评价,一般都少不了“雄才大略”这四个字。伴随他一生的,是“征匈奴”“征南越”“征西南”“开漕渠”等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事件。汉武的“雄才大略”倒是实现了,老百姓的日子却举步维艰。民间有怨言也不能正常表达,有官员对当时的白金币持有异议,结果遭到排挤甚至杀害,“腹诽之罪”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老百姓过得凄凄惨惨,始作俑者却名垂青史,为后人所敬仰,历史成了他们家族的光荣史。汉武帝晚年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才下了《轮台罪己诏》,承认自己滥用兵戈,让老百姓受苦。然而,对于那些已经遭受苦难的老百姓来说,“罪己诏”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多是皇帝自己的表演,寻求一丝内心的安慰,免得死后继续挨骂罢了。事实也的确如此,人们轻易就会原谅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这些霍霍老百姓的皇帝,都被今天很多人奉为英雄,可以说是我们教育的败笔。老贾还提到了吴晓波的另一本书《跌荡一百年》,今天也顺手翻了翻,总序里最后提到了几点,我觉得都不能苟同:顾准说的: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我们必须拒绝任何形式的先验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任何一段历史,都是那个时期的国民的共同抉择。首先,历史必然需要反对,没有反对就没有反思,没有反对也就谈不上什么以史为镜。其次,反对历史的依据,必然是今天人们的理论和认识,而这部分理论,对于经济学来说必然是先验的。简单来说,比如今天偷盗抢劫是侵权是错的,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反对偷盗、反对抢劫,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先验理论被接受。再比如,反对把秦始皇、汉武大帝、朱元璋这些人视为英雄,依据就是他们对普通老百姓产权的侵犯。而这背后理论依据便是,我们今天的共识,产权不容侵犯。这个理论是先验的,今天有效,对过去两千年的历史同样有效。第三,应该说,一段历史并不是所有人的共同选择,小人物没有选择权,顶多是影响一下舆论,大多数时候是被迫做出选择,或者准确说,是被迫接受大人物对自己命运的捉弄。之前看过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总体上很不错,文笔和史料都还不错,但总序里边的这几个看法还是差了一点,但是他那句话说的没错:所谓的“历史”,其实都是基于事实的“二次建构”,书写者在价值观的支配之下,对事实进行逻辑性的铺陈和编织。不仅“历史”是这样,就是今天的实证主义经济学也是这样。历史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经过理论筛选打扮后的小姑娘。甚至有时候对于“事实”,也是有选择性的挑选,因为需要符合经济学家的模型,经济学家也需要发表论文,晋升职称获得影响力。所以,这个时候就彰显出理论先验性的重要性,吴晓波应该是对先验理论不太熟悉,所以才会有此错判。2023年11月15日——————周五继续聊天,不见不散。题图:Nikolo
2023年11月15日
其他

多此一举、错杀良民和无能为力

文丨张是之前几天跟老贾直播,聊到反垄断的话题,他希望能举几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所以针对反垄断常见的几种情况,我简单举了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分别对应的是监管法规的实施结果上,有的多此一举,有的错杀良民,有的则是无能为力。这三种情况,实际上是薛兆丰在《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一书中总结的。他指出反垄断法带来的三种结果:对于被市场淘汰的勾结,反垄断法多此一举;对于被市场认可的勾结,反垄断法是错杀良民;而对于被官府保护的勾结,反垄断法则无能为力。
2023年11月14日
其他

知名经济学家的失误

文丨张是之大家好,今天晚上七点继续在直播间,和老贾一起聊聊天读读书。老贾虽然是一个经济学新人,但是禀赋不错、一点就通、一聊就懂,我俩聊天直播虽说也略有准备,但基本上就是平时的聊天状态。所以,如果你不太喜欢看文字,喜欢轻松加愉快的学习方式,来围观一下我们的聊天,对经济学知识的吸收消化也会有所帮助。这是今晚计划要聊的几个问题清单,欢迎点击下方链接预约直播。问题1:劳动分工是否源于自利?问题2:米塞斯是如何理解分工合作的?问题3:为什么说商场不是战场?问题4:如何理解价格决定成本?问题5:为什么说定价策略基本靠猜?问题6:罗斯巴德怎么看待垄断问题?问题7:奥地利学派怎么定义垄断?问题8:反垄断的几种典型后果另外最近翻了翻向松祚的《新经济学》,整体上文笔还不错,对经济学思想史比较熟悉,不过总体感觉受张五常影响比较大,而且没能跳出张五常的局限。主要问题是思考不够深入,很多问题只是从思想史角度知道,但没有深入细致地进行剖析。提出了“新经济学”的想法,想重塑一个新的经济学范式,但是在很多问题上,终究还是力度不够。这里的老朋友老读者估计都能看出来,所以给我的一个感觉是,很多人只要稍微下点功夫,不说超越他们吧,但肯定能看出那些问题所在,不会轻易上当受骗。这本书的作者介绍是这样的,可谓十分亮眼:向松祚: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中国农业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兼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等多所大学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济研究所高级顾问,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师从“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校友,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友世纪创始人之一。这本《新经济学》也是他数十年研究心血之作,一千多页,65万字。其中前面几章有关于奥地利学派的理解,我认为向老师可能完全没有读懂奥地利学派,比如这一段:奥地利学派开山大师门格尔是边际效用革命的主将,主观价值理论的首创者。然而,奥地利学派认为的经济学基本哲理或假设与新古典经济学有重大差别,核心分歧就是对信息或知识的看法。奥地利学派同样主张“理性经济人”假设,这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一致。米塞斯《人的行为》一书对此有明确阐述。其中,奥地利学派与新古典经济学的重大差别、核心分歧,很显然不是对信息或知识的看法,而是方法论上的区别。新古典经济学是实证主义经济学,奥地利学派是纯粹形式逻辑推理演绎的经济学,这个核心上的分歧,才导致了后面很多结论上的分歧。而他认为奥地利学派同样主张“理性人假设”,而且说这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一致,说米塞斯《人的行动》一书对此有明确阐述,这就很扯了。奥地利学派一直强调的是真实的人的行动,并未使用“理性人假设”,米塞斯的《人的行动》中虽然有对“理性”问题的论述,但并不涉及理性人假设,更没有明确阐述。再看他这一段:奥地利学派的主要内容依然是资源的最优配置,但因为他们对市场的看法与新古典经济学截然不同,所以奥地利学派也不可能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长期静态均衡方法。奥地利学派的分析方法比较接近马克思学派或德国历史学派,注重历史的、动态的、辩证的过程分析。这哪跟哪儿呢?这段话可以说明,作者完全没有理解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跟作者说的恰恰相反,米塞斯论战的主要对象,就是德国历史学派,以及Marx学派,作者竟然认为奥地利学派的分析方法和他们接近,这基本上属于对方法论分歧的彻底无知。奥派也注重历史、也关注动态、也有辩证,但很遗憾,不是作者说的这种。奥地利学派,尤其是米塞斯,对理论和历史做了明确区分,并写了专著《理论与历史》。可以说,没有读到或者没有读懂米塞斯,才会给出这样的论断。再看书上的这一段:我认为,划分经济学流派主要应该从内容或问题来划分,而不是从分析方法来划分。虽然内容或问题对方法具有决定性,但是方法往往具有通用性。借用佛教术语,方法是“共法”,研究任何问题皆可以采用。很显然,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问题出在作者对方法论研究的不够深入,才会得出“共法”,研究任何问题都可以用一个方法。实际上,正是研究方法的不同,决定了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的不同。从康德哲学来看,我们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的,镜片颜色不同,看到的颜色自然也就不同。正因为研究方法论的不同,才会对同一现象得出完全不同的解释。比如最低工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好事,有人认为这是坏事。再比如遗产税问题,有人认为这样可以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侵犯产权,会打击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同样是反对最低工资,新古典经济学会用很多复杂的统计数据来反驳,但是奥地利学派利用逻辑推理就可以反驳。同样是看待计划经济的问题,新古典经济学需要拿着统计数据来分析,所以萨缪尔森才会给苏联唱赞歌,又在苏联解体后悄悄删掉了书上的错误,连个注释都不好意思写明。而奥地利学派,可以完全不看任何苏联的经济数据,早在苏联解体几十年前,米塞斯、哈耶克都早已预言了苏联模式必然失败。米塞斯走的早,1973年去世,哈耶克于1992年去世,萨缪尔森2009年才去世,后两者都亲眼目睹了苏联解体,计划经济的失败。萨缪尔森在苏联解体后的20年里,有对他给苏联点赞做过反思吗?并没有。经济学家也是人,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会犯错,更何况是大名鼎鼎的诺奖得主,享誉全球的经济学家。可以理解。表面上,是萨缪尔森被苏联的经济数据所误导。而本质上,是他使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有问题,统计数据并不能证明经济学理论的正确性。向松祚老师也是因为对方法论了解的不够深入,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当然客观讲,这本书对于新古典经济学存在的问题说的还是比较对。作为经济学散文,读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适合用来简单阅读,不适合用来深度思考。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并未通读全书,也还没读过向老师的其他著作,从他已经出版的其他著作来看,向老师还是很勤奋的,这点需要向他学习。晚上八点,直播间见。题图:Nikolo
2023年11月10日
其他

概念区分:货币和货币替代品

按:我正在解读米塞斯的《货币与信用理论》,这是其中一讲的讲义,内容比较长,趣味性也一般,但是只有当你逐渐了解米塞斯整个思想体系,理解他对于货币理论的贡献时,才能理解他在说什么。文丨张是之当我们在阅读米塞斯的作品时,要注意到一点,米塞斯有非常强烈的边界意识。也就是给自己的分析框架划定一个边界,而这种边界意识最重要的就是在概念上的清晰。在这本《货币和信用理论》中,米塞斯同样对货币进行了清晰的定义和划分,而这正是第三章的主要内容。1.黄金白银作为货币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米塞斯写作这本《货币和信用理论》的写作背景,然后才能更好地理解米塞斯想要表达的思想。《货币和信用理论》第一版德文版出版于1912年,而后面四篇序言的写作事件横跨1924年到1952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此前一百多年,金本位一直是世界货币的主流,绝大部分国家都将黄金作为唯一的流通货币。而同时期的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货币,也是金属货币。当时的英镑、美元、德国马克等法币本质上是不同重量黄金的兑换券,人们可以拿着法币去银行兑换实物黄金。1913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Federal
2023年11月8日
其他

为什么数学并不是构建经济学的最好工具?

文丨张是之先插播两条小广告,一个认识周五晚上七点的直播,继续我们的聊天读书会。另外漫师的公号永封了,现在只有一个小号,粉丝只有一千多,他有点不想写了,但是我们不能这么轻易放过他,一个这么好的奥派写手,不能就此埋没,欢迎大家关注漫师的新号「漫天霹雳Plus」,催更催更。昨天写了经济学为什么总是充满争议,其中一个争议就是经济学的数学化问题,有朋友留言希望能谈一谈,那我们今天就来看下,为什么数学并不是构建经济学的最好工具。这个问题其实之前也写过,今天再重新梳理一下。一、人们对数学的崇拜众所周知,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与之相伴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在试图寻找突破这种不确定性的方法。这背后的原因,也许是人们对于自己无法掌控的东西,总是缺乏安全感。而无论做点什么,如果能够对未知的未来有更多的掌控感,也就有了更多的安全感。所以我们看到,在面对不确定性,人们总会想做点什么,而不是什么都不做。比如祈祷、祭拜,或者占卜一下算上一卦,有的发展成为宗教,有的发展成为迷信,而有的则形成了文化传统,被人们传承发扬。人类文明进入近代史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功,“数理化”也获得了巨大的飞跃式发展,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每个学科背后都是熠熠闪光的历史人物。通过数理化的进步,人们前所未有地发现,现在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自然科学的崇拜无以复加。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随着计算机半导体技术等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很多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更是进一步加速了人们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索速度,数学的作用不断被推向新的高度。如果你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你不掌握基本的数学工具,很可能无法正常发论文,没法和科学共同体的其他人进行交流。简单说,数学就是他们的交流工具,不会数学、不会建模就没有共同语言,就无法融入他们的科学共同体。这对于自然科学来说,当然无可厚非,因为数学作为工具,已经证明是成功的。同时,这股“妖风”也吹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吹到了经济学领域。才开始经济学并不是今天这个样子高度数学化,行文分析使用的都是自然语言,大部分都浅显易懂。新古典经济学开启了向物理学借鉴研究方法的大门,从此经济学开始慢慢转向寻求用数学语言表述经济逻辑。20世纪40年代之后,以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等为主要代表的数理经济学家,开始了经济学高度数学化的征程。时至今日,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主流经济学的“科学共同体”,想要在这一类经济学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没有数学模型几乎是不可能。他们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为经济学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范式,按照这个范式的分析才是“科学”的。大多数人并不会对此追求甚解,只是感觉数学中的数字,代表的就是精确,就是对未来确定性的一种把握。加上近现代自然科学的成功,人们把对自然科学的崇拜,带到了数学上,又把对数学的崇拜带到了经济学中,对那些看不懂的数学模型和公式“不明觉厉”,虽然不懂但感觉很厉害。虽然看不懂,但人家是大经济学家,花了那么多年读书读博,又有那么多的数学公式、理论模型,还有那么多的统计数据进行验证,那他们的结论肯定是对的。这就是很多人对经济学数学化的认知现状。二、人是一个不确定的动物这里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小悖论,我们探索科学的目的,是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在追求更大的确定性。但是,我们人自身,恰恰却是那个最大的不确定性。这一特性,被很多人忽略了。很多人以为经济学是研究“国富论”,是研究资源如何分配,是研究如何减小贫富差距。他们恰恰忘记了一点,经济学更本质的研究对象是人。没有了“人”,“国富论”、资源配置、贫富差距,都成为空中楼阁,经济学变成了脱离实际的黑板经济学。哲学家休谟有一个著名的小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主人养了一只鸡,他总是在喂鸡之前摇一下铃铛。时间一长,鸡自然而然就把“铃铛”和“开饭”联系起来,只要听到铃铛一响,就会冲过来准备就餐。但是直到有一天,主人来了一个朋友,他计划要杀鸡款待朋友,这个时候他又摇起了那个铃铛……这个故事是休谟对于经验主义的质疑,认为通过经验事实总结出来的规律是靠不住的。休谟的批评有道理,但我们这里却要看到这则故事的另外一个角度,人也是靠不住的。从人的角度,我们看到的是经验主义的缺陷;而从鸡的角度来看,很明显,这个主人“不讲武德”,以为过去是被投喂,结果成了投喂给别人。说的严肃一点,人是有自由意志的,鸡不知道主人摇铃铛的真实意图,它只能凭借经验来猜测,最后一次就猜错了。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其他人的内心想法,其他人的真实意图,其他人的自由意志,都是一个未知数。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可能用数学来描述一个人呢?很显然,数学的高度抽象,很容易就抽离了人的本质,也就让其描述的世界产生了失真。物理学也有这种抽象,比如在宇宙尺度下,把地球想象成一个质点。即使在常规尺度下,也可以把复杂物体进行抽象简化处理,帮助我们理解其本质。这种失真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经济学上的抽象和失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休谟的故事中,一个连续摇一百次铃铛的目的都一样,也不能证明他在第一百零一次摇铃铛时的目的是一样的。放在今天的日常经济生活中就是,一个人吃早餐,连续七天都在吃油条,你也不能得出结论他在第八天还会继续吃油条。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的自由意志,表现出来的便是价值的主观性,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可能完全不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判断也可能完全不同。甚至极端一点,你买一个东西,你可能买完就后悔,是不是?有没有这种情况?这种问题,经济学的数学化是无法处理的,是在底层逻辑上的无法处理,就是再高深的数学工具、再快速的芯片和计算能力,同样都无法处理。三、经济学的数学化是一条歧路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经济学的数学化很大程度上耽误了经济学思想和逻辑的普及,它只是让经济学披上了一层“看上去更科学”的外衣,却因此失去了经济学的灵魂和内核。经济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叫作“回归分析”,简单理解就是,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来确定两种或多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常见的有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通过数据拟合来确定函数的一个或者多个常数,以此达到解题的效果。随着计算机性能越来越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多的人对这种统计分析回归求解的方式深信不疑。这种统计回归的分析方法借鉴自物理学,但这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物理学中的“常数”是恒定的,比如常见的真空中光速
2023年11月7日
其他

经济学为什么总是充满争议?

奥派经济学临封半个月,本周五继续直播聊天读书,欢迎大家预约捧场,聊天问题整理出来过两天会提前发布。聊完这本书,会继续聊下一本书。文丨张是之科学的进步,总是在不断的争议中曲折前进。自然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共识越来越多,争议越来越少。相对而言,年轻的经济学则充满着更多的争议,很多地方还没有达成共识。这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有关系,了解一下这些争议,对正确理解经济学十分必要。一、对于方法论的争议在科学哲学界,关于科学的标准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一个理论必须具备“可证伪性”。简单来说就是,理论不可能绝对正确,必须具备出错的可能性,存在被事实检验并推翻的可能性。而当一个理论暂时没有被事实推翻,没有被证伪,那么我们就暂时接受这个理论,并认为它是正确的。可证伪性是卡尔·波普尔提出的,今天基本上已经成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共识,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但是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可证伪性,很多人表示怀疑。因为在证伪方面,很多经济学家的预测似乎总是在被打脸,以至于经济学家的形象也变得很糟糕。有的经济学家会做很多预测,今天预测房价会跌,明天预测股价会跌,一会儿预测经济有望快速增长,一会儿又预测也可能低迷不振,也不排除发生危机可能性。有的经济学家家就像股评人在说,明天股票可能会涨,可能会跌,也不排除横盘可能性。这种预测说了等于没说,说了还不如不说,说了经常被拿来打脸。以至于人们降低了对经济学的评价,认为只要懂得供给、需求、价格等几个常用名词,就能够分析经济学问题。甚至更进一步,有人认为经济学算不上科学,仅仅是一种概率上的统计分析。实际上,这其中充满了对经济学的误解。而关于经济学的方法论,有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一条是以芝加哥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为代表,向物理学借鉴,以理性人假设为基本出发点构建理论,并用统计归纳的方法加以检验,来保证理论的正确性。这条路径也被称为实证主义经济学,理论要求具备可证伪性。当统计数据推翻了理论的预测,那就是理论错了,需要对理论加以修正,或者彻底抛弃原有理论。而另一条路径,以奥地利学派为代表,以人的行动公理为出点,强调理论源自对真实行动的洞察,用环环相扣的推理演绎的方法来保证理论的正确性。这条路线也可以被称为纯粹形式逻辑经济学,它更像是数学,尤其是几何学。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并不要求具备可证伪性,而是强调统计数据无法构成对理论的检验,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一个理论。正如我们在几何学上,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定理的认识,源自对其严格的推理证明,而不是来自对某个或某些三角形角度的测量。从方法论开始,这两条路径不同的支持就产生了分歧和争论。实证主义经济学的支持者,指责奥地利学派不顾及现实世界,完全就是黑板经济学。而奥地利学派则反驳说,实证主义经济学逻辑上不够严谨,有很多漏洞,推导出的结论并不具备普遍必然性。总之,这个争论今天依然还在继续,谁将最终胜出,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尚未可知。当然,大多数人的认可并不意味着就更正确更科学,而只能说明有更大的影响力。但是双方在相互较量的过程中,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二、对于理性人假设的争议理性人假设,可以说是学习经济学最早接触的概念。这个假设是说,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无论一人出于什么动机或者处于什么位置,他都会去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这种最大化,在经济学的教学中,为了方便演示,往往会简单地解释为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人们有时候也会把理性人假设,与人是利己的、自私的相等同。人是理性的,是利己的,而且人能够通过计算,获得对自己最有利的知识,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经济学家就是从这个带有一定特殊性的假设出发,构建了整个理论大厦,然后再用这些理论去解释现实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计算和展示的需求,他们频繁用到数学。而建立数学模型需要一定的等式方程,所以他们又进一步假设了一个一般均衡状态,这样他们才能完成用数学来描述人们的经济活动。这就牵扯出两个问题,一个是经济学的数学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谈,后面专门讨论一席。另外一个则是经济学的根基性问题,也就是对于理性人假设的争论。很多人批评理性人假设,说这个假设本身存在巨大的漏洞,因为人并不总是理性的,很多人在做出决策的时候未必是从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计算和考虑的,有时候甚至会“舍生取义”,牺牲自己的生命,这难道也是一种“理性”、一种“自私”吗?所以他们否认这个假设,并进一步质疑与此有关的经济学推论,认为这些推论并不牢靠。对此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回答,有的认为假设是否真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论预测的准确性,有的认为理性人假设本身就是错的。比如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他主张,衡量理论是否正确,不能看其假设是否符合现实,而是要看其对现实的预测能力是不是更强。正如物理学会把物体想象成一个质点,或者我们在绘制地图的时候,会把球形的地球投射到一个平面上,这些假设都是工具性的,都在现实中无法真正实现,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我们实现目的。所以弗里德曼认为假设不重要,理论的预测性更重要。另一位经济学家阿尔钦,同样认为人到底是不是理性的,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如果不遵循一定的规律,他就会遭遇到“自然法则”的优胜劣汰。而经济学家的作用是,发现这些规律,找到人们能够存活下去的生存条件。阿尔钦举了三个例子,其中一个例子是一棵树,朝阳的那一面树叶更茂盛,而背光的那一面树叶比较稀松。那么树叶是不是因为具备理性和知识,才有意识地向着阳光生长?答案是不得而知。但是不管这棵树、树枝树叶有没有理性,我们只关心它树叶呈现出来的生长规律。经济学要关心的也是类似的经济规律问题,这跟人本身是不是理性的关系不大。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则直接指出,人并不总是理性的,据此推翻理性人的基础假设。他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原因是,“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他作为一名心理学家获得了一个经济学奖,这很罕见。而很多人都相信,他通过心理实验研究,证明了理性人假设的失败。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坚信人的理性,但并不使用理性人假设。奥地利学派所说的理性,既不是计算利益的最大化,也不是不会犯错,而是说人具备基本的分析因果关系的能力。奥地利学派的逻辑起点,是人的行动公理——“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从这个起点开始,经过严密的演绎推理构建起整个经济学框架。只不过奥地利学派十分小众,加上其特殊的方法论,需要非常艰苦的思考才能掌握其分析方法,所以一直未能成为主流。对于理性人的争议仍在继续,哪种理论更有说服力、更有解释力、更具生命力,能够在几百年后还被人们熟悉和传承,这恐怕需要交给历史来检验。三、引起争论的其他原因相比于自然科学,经济学显得还很年轻。经济学的思潮,每隔几十年就会有一次大的转向。经济学思想的大倒退,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在经济学界,几乎没有自然科学那样“螺旋上升”的大趋势,通过知识的层层积累不断进步。经济学知识的进步,似乎没有赶上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一个八百年前的古人,他的物理和化学知识比现代人差得很远;但他的经济学水平,很有可能比现在一个大学生还靠谱,即使那时候经济学还没有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出现。经济学之所以看起来充满争议,除了上述方法论和研究基础上的分歧之外,还有其他几个方面原因。首先,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以及由人组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研究物相对来说更简单,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排除干扰因素,从而得出规律性知识。研究人就不一样了,因为人不是物,人有自由意志。人的自由意志是一个黑匣子,并不是一个这边输入参数,那边就会按照方程进行改变的“假设人”。一个人的早餐连吃七天油条,你也无法保证他在第八天还会吃油条。人永远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由人组成的社会,变量因素就更多,很难判断哪一种因素在起主导性作用,更无法像物理学实验那样进行社会实验。可以说,绝大多数由经济学家设计的社会实验,用了很多的数学计量方法,只不过是让它看起来“很科学”。其次,人是有感情的,理性认识经常会受感情误导。人们很容易把政策的愿景和许诺当成一定会实现的事实,很容易相信好心一定就能办好事。甚至说,当一个政策已经明确失败的时候,人们还是会说“初衷是好的”,或者是“经是好经,只是让和尚念歪了。”但是,我们需要强调,经济学规律乃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为人的愿望为转移,更不以人的喜好而改变。经济学的一大任务,就是指出那些事与愿违的规律。当经济学家正确地指出那些糟糕的后果时,很多人就会指责经济学家不讲良心、不讲道德、太过冷血。一定程度上,人们从本能和情感上,就排斥经济学给出的残酷结论,所以他们宁愿掩耳盗铃或者把头埋进土里,选择不听不看不信。第三个原因,和经济学家自身也有一定关系。经济学家也是人,他们既有认知偏差,同时也会受利益诱惑。如果经济学家,说真话的代价很高,而收益很小,同时为政策背书,说些好听的假话,却可以名利双收,那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理性人”,就会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理性选择。这个时候,他给出的政策建议,对于他人而言,却未必是一个最优解了。我常说,科学尚未普及,无论是从方法论上,还是在研究基础上,以及对人性的考验上,经济学都完全与自然科学不同。这既是经济学的问题所在,也是她的迷人之处,希望你也能发现她的美,体会到她的魅力。题图:Nikolo
2023年11月6日
其他

垄断这个词正在被严重滥用

下周五(11月3日)晚七点,继续和老贾直播,继续聊经济学,欢迎点击预约。垄断这个词正在被严重滥用文丨张是之垄断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几乎每天都会看到有关垄断和反垄断的新闻和讨论。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个词正在被严重滥用,而且是不加区分的滥用。这种滥用体现在,很多人相信只要公司大到一定规模,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定比例,就是垄断。而这种垄断一定是有害的,然后会基于这个逻辑得出结论,需要对这些大公司加强监管和管控,必要时给予铁锤重击。这个思路和认知非常普遍,就是我这里的老读者可能都在所难免。我前天的文章,《这样的国家,经济能好吗?》,谈的其实并不是垄断问题,但有读者说我罔顾事实、装傻充愣,认识不到「垄断资本」的存在。还有读者说,李佳琦也存在垄断价格的行为,指责他的行为和抽成,实际上伤害了消费者和商家利益,唯独养肥了他自己。面对这种指责,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澄清一下基本常识。1.有罪推定对李佳琦垄断的指责,甚至上了热搜,可见人们对垄断一词的认识多么肤浅。我直接回复这位读者,很明显,任何和李佳琦合作的人,都有拒绝和他合作的权利。只要商家还有拒绝李佳琦的权利,李佳琦就不存在什么垄断,更不存在什么侵权和伤害。生产厂家不找李佳琦就没法卖了吗?就没得选了吗?显然不是,网红很多,远远不止李佳琦一个,小杨哥可不可以?李子柒行不行?罗永浩红不红?为什么非要跟李佳琦较劲呢?为什么李佳琦要价高一些,就给人家扣个垄断的帽子,就期待衙门反垄断的板子打下来?另外一位读者总结的很清晰,「只要没有强迫就没有任何问题」。强迫与否,这么明显的区分,但这位读者还是不死心。他说:「平台主播掌握巨大流量的时候,商家的议价能力就会被严重削弱,这里不存在平等,他拒绝就意味着损失,不拒绝还能赚点。」这一句话里其实有好几个槽点,属于典型的「有罪推定」,看别人不顺眼怎么都要挑出毛病来,我来给你剖析一下他这种论调的逻辑问题。2.李佳琦削弱别人的议价能力了吗?主播流量大,商家的议价能力被削弱。注意他的用词是「削弱」,但过程的真相是,李佳琦的议价能力是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从结果看,他的议价能力提高了,好像是「削弱」了商家的议价能力,但是真正削弱这个商家议价能力的,并不是李佳琦,而是其他商家。市场经济,价高者得,爱买买,不买有其他人买,就这么简单。李佳琦和商家是合作关系,不是竞争关系,真正的竞争者是合作商家之间的竞争。这个道理很难理解吗?其实不难,只不过他们不愿意把同样地逻辑带入到自己的场景中来理解罢了。比如这位指责李佳琦垄断的读者,他有一套房子,假如房价正好处于上行周期,他因此有了更强的议价能力。张三、李四、王五,都抢着要买他的房子,张三出价100万,李四出价110万,王五出价120万,那他肯定卖给最后的王五啊。整个过程中,他有没有削弱张三和李四的议价能力,看上去好像是有的。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当他知道王五愿意出价120万时,他拒绝张三和李四的底气是不是更足了,腰板是不是挺得更直了?但是我们说,这只是现象,而背后的真相是,他的议价能力提高是因为房价的上涨趋势,而真正削弱张三李四议价能力的,是那个出价更高的王五。3.你想要什么样的平等?这位读者说,「这里不存在平等」,这一点其实不用多说,核心问题在于,你想要什么样的平等?还是以房子为例,李佳琦面对100个上门谈合作的商家,你面对100个要买他房子的人,你想要什么样的公平?如何才能符合你的公平原则?对于李佳琦来说,如果产品类别接近,质量也接近,那么选择合作价格最高的,就很公平。而对于这位读者,把房子卖给出价最高的那个人,也很公平。这两者的逻辑是一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当然严格来说,李佳琦产权范围内,怎么选合作商都是公平的。而这位读者怎么卖房子,就是白送给别人,也是公平的。但是他如果真的卖给出价更低的人,估计就会有人出来指责他不公平了,他该如何应对呢?这并不是单纯的假设,而是真实现象。前几天有楼盘降价卖房子,结果老业主出来闹事阻挠,不允许低价卖,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这就是不公平,所以你看,什么是公平?如果脱离了产权原则,那就谁都可以站出来指责别人不公平,正如这位读者指责李佳琦不公平一样。实际上要我说,一个人没有任何李佳琦公司的股份,李佳琦也没有欠他的情分,他在这里指责人家、呼吁监管介入,这恐怕才是最大的不公平。4.没吃到嘴的肉是不是损失?这位读者还说,「他拒绝就意味着损失,不拒绝还能赚点。」这里「他」是指跟李佳琦谈合作的商家,这里他错在哪里?很明显,谁说被拒绝就意味着一定是损失?不拒绝还能赚点,被拒绝了,原本赚的这一点没有赚到就是损失?严谨一点,这只能说原来想和李佳琦合作,原来打算能通过和李佳琦的合作多赚一点,但是合作没有成功,所以没有赚到。没有赚到就一定是损失吗?显然不是,没有赚到的钱,原本就不是你的钱,这部分可能出现的利润,其产权从未真正归属过你,损失从何谈起?一个人喜欢章子怡,向她表白被拒绝了,这是他的损失吗?显然不是,他只是没成功而已。章子怡的拒绝,是对表白者的侵权吗?当然更不是了。那些参与房闹的老业主,存在同样的问题,开发商卖的是开发商的房子,即便是对老房子将来的售价有影响,但只要房子不卖,那也是浮亏,并没有真的亏钱。退一万步,就是将来真卖房子,价格上吃亏了,卖不上原来的高价了,这是开发商的错吗?是开发商的侵权吗?显然都不是,谁说买房子就必须只能赚钱?道理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过这些老业主也都知道,闹一闹政府就会出手,出手就会对他们有利。那么,到底谁是侵权的一方?谁在借助垄断的力量?拒绝合作,商家既谈不上损失,李佳琦更不存在侵权,也谈不上什么垄断。可以说,这位读者对李佳琦商业行为的判断,充满了恶意。5.什么叫垄断资本?另外一位读者指责我「这个人一直“存在即合理”、装傻充愣,认识不到垄断资本的存在,头部玩家背后或多或少站着垄断资本」。先暂且不说其观点问题,就这说话的口气,就有一种拉黑他的冲动。我的文章一向都还算平和,有不同意见也很正常,针对观点理性探讨大家彼此都有收获,一开口就想教别人做人,这种人说实话多少有些惹人讨厌。微信公号读者总体上属于最友好的,微博上更严重,动不动就给你扣帽子,然后有一股帽子扣下来你就不能反驳不能翻身的劲。说实话,这种完全不会理性探讨问题的人,拉黑是最经济的处理方式。说回正题,很多人都在说垄断资本,但他们从来不会,也无法准确定义什么是垄断资本。你比如他说的头部玩家背后有垄断资本,说的具体是什么?他们只会用给别人扣「垄断资本」的帽子,却说不出具体是什么。李佳琦、小杨哥都是头部,背后的垄断资本是什么?罗永浩、董宇辉背后也有资本投资,他们算不算垄断资本?他使用的手机、电脑,背后都是资本在投资,这些又算不算垄断资本?微软曾经因为垄断的指控差点被拆分,结果后来市场份额被别人打下来了。谷歌一直在遭受欧美政府的反垄断调查,阿里、美团、滴滴都因为垄断被处罚。对这些公司的指控,往往是因为市场份额比较大,同时又有些市场行为惹恼了监管者,所以会招致调查和处罚。但是垄断资本又是个什么鬼?难道同样以某个资本的市场占比来判断吗?那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有没有垄断?坦白讲,这种问题经不起追问的,他根本回答不上来。但是呢,面对真正的垄断,他们又未必有足够的判断力。明显一点的烟草等国企的垄断,他们大概还能看得出来,但是最近很多地方都爆雷的城投公司,他们算不算垄断资本?6.真正有害的垄断真正有害的垄断,只有一种,那就是行政垄断。市场上的企业,如果不是借助行政垄断的力量,而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足够多的市场份额,这个份额再大也不是垄断。把企业在市场份额上的优势,定义为垄断,这是一个经济学界一个巨大巨大超级巨大的失误。虽然有经济学家试图用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来加以区分,但是在「垄断」二字深入人心地成为负面词汇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这种区分已然徒劳,完全无法扭转「垄断」这个词给企业带来的伤害。我的建议是,对于所有的民营企业,都不应该使用「垄断」这个词,市场份额再大,也不必使用它来形容。我们聊天说一个企业的成功时,很多时候会说这个企业垄断了整个市场,占据了多少市场份额。这种说法如果在没有反垄断法之前,大概还是一个中性甚至是正面的词汇。但在今天,垄断这个词已经被严重滥用了,现在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企业,企业很可能就会担心会不会做得太成功而招致麻烦。这就是变化,企业不再担心市场份额不够大,而是会担心市场份额太大,担心树大招风,担心悬在头上的那把反垄断之剑。这是坏事还是好事?评论区里聊一聊。2023年10月27日——————题图:Nikolo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医疗市场化,如何降低患者费用?

明天(2023年08月20日)晚9点直播,精读《货币与信用理论》前面两讲,欢迎点击预约。文丨张是之按:前几天转载了漫师的一篇文章《把院长抓了,你照样看不起病》,阅读量很大,评论区讨论也很激烈,后来直接触发了审查机制,把评论区给关了。从评论区的讨论来看,很多人还是担心医疗市场化之后,穷人会看不起病等死的问题。这个问题,早在2016年我就写文章分析过,今天看基本逻辑仍然是对的,只是有的人一看就能明白,有的人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相信市场,即便是他每天都在用的手机等很多最常用的生活用品都是市场化的产物,他们依然觉得医疗是特殊的,不能简单类比。这篇旧文今天再次分享一下,欢迎继续交流。
2023年8月19日
其他

学会示弱,如今也是企业的一项生存技巧

文丨张是之前段时间理想汽车因为诉讼上了个热搜,因为他把山东临沂的一家从事汽车贴膜业务的公司告上了法庭。好巧不巧,这家公司叫「临沂新理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据这家公司老板称,今年六月收到理想汽车发来的长达690页的民事起诉状,要求他停止在店面、短视频平台上继续使用与“理想汽车”相同或近似的企业标识,并登报道歉、赔偿损失和调查取证费用共计120余万元。这位老板进一步表示,「理想」是他的小名,对于理想汽车的赔偿要求,他感到难以理解。很多网友据此推断,理想是在店大压人,是自己用了「理想」的商标,就不准备让别人用了。于是,在鸡蛋和石头之间,很多人果断站在了鸡蛋一方,指责理想的霸道。功夫财经也发了一篇评论文章,理想这事不好收场了。关于知识产权和商标权的问题和评论,写过不下十篇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但是很明显,理想不同于此前吃「商标饭」的商标流氓,并不是注册一个商标之后,通过索赔来盈利为生。理想如果这点操守都没有,那车就不用卖了。从理想汽车法务部官微的声明来看,他们并未因为普通的商标侵权而起诉对方,主要是该店冒充理想官方进行销售、团购等商业活动,并被当地车主举报。也就是,理想起诉的原因是这家公司造成消费者混淆的行为,并不完全仅仅是因为公司店铺名字中有理想。当然,双方各执一词,具体事实可能需要法院来审理认定。这里我不打算从经济学逻辑或者法理上来评论,简单从公关的角度说几句,也是我今天和理想营销人员聊天的主要内容。先说结论,我的个人感受是,从品牌维护角度看,发声明和律师函要比直接起诉更有利。因为起诉的具体原因,很少有人会去看诉状,更何况是690页的诉状。几张图一放,店铺门面上都带着「理想」的字样,自媒体说是因为商标权起诉,很多人就会以为这是商标权的官司,不会去看细节。大多数人都天然同情弱者,认为鸡蛋碰石头一定是石头的错。再加上现在人们普遍痛恨资本的大环境,遇事不顺都是资本的错。现在的理想汽车,一方面有名气就是强势的石头一方,另一方面代表的是就是资本,所以骂理想骂资本是最安全的,不必有丝毫的顾忌。事实一旦被媒体歪曲和放大,即使逻辑、事实和法律上全赢,舆论场上也很容易输。法律上的赢未必会让销量增加,而舆论场上的输却一定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直接影响销量。在直观感受上,发声明和律师函,是相对平等的处理方式。而直接起诉,就会给人以强势进攻的感觉。就好比腾讯去起诉一个小店,大部分人会觉得腾讯是「南山必胜客」。即便是赢了,也一定是因为腾讯是主场优势才稳赢,而不是因为事实和法律。我的个人建议是,这种事能不起诉就不起诉,通过声明或者其他媒体把事实说清楚,只要没有切实的直接的伤害,起诉很容易被解读为欺压。所以说,学会示弱,如今也是企业的一项生存技巧。另外,理想二季度的财报出来了,大致看了下,几个重点:1、总营收286.5亿元,同比增长228%;2、季度销量为86533辆,同比增长201.6%;3、二季度经营利润16.3亿元,净利润为23.1亿元;4、季度研发投入为24.3亿元,同比增长58.4%;5、二季度末,账面现金流储备有737.7亿元;6、整体毛利率将近22%,单车毛利率为21%。整体上利润超出预期,连续三季度实现盈利。除非出现极端事件,或者重大决策失误,理想基本上是稳了。各种补贴和产业政策力度逐渐开始减弱之后,谁能坚持到最后盈利和自我供血生存下来,这才是真正迎接市场考验的时候。理想从目前的表现来看,成绩还不错,作为车主希望它能够继续保持。毕竟车卖的越多,车主就越有保障。很多人说讨厌理想的营销方式,我总体感觉还可以,比较克制,没有过度营销也没有过度蹭热点。成绩背后其实重要的是产品力,产品力不行,营销再热闹,那也是白搭。我个人的使用感受还是很不错的,也经常给周围朋友推荐理想,已经成功「卖」出去两台。愿意推荐给朋友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真心认可,而不是那点积分返利。实际上,作为返利送的积分也都给朋友换了礼物给他们。最近暑期快一个月的时间,一直在陪孩子长途自驾。从山东到杭州,再从杭州到泉州,又从泉州到四川去成都,这一路理想L7出力不少。开高速很省心,打开辅助驾驶,保持注意力集中,基本上手脚都可以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腰和背也不像之前开车那么痛和累。总体上,很适合家庭出行,而且很能装,三个旅行箱,还带了一个大箱子装摄影装备,还有床垫什么的,都塞得下,还能把后视镜视野露出来,一点不会遮挡。因为有电可以吹空调,还在服务区睡了三个晚上,孩子们很兴奋。还有一点很多人可能在意,也可能不太在意,那就是比较省油省钱。纯油油耗百公里8L以下,纯电电耗一般20度电。长途高速正好开几个小时需要休息,非节假日服务区快充电桩并不紧张,服务区休息正好可以把电充满,一路上可以省下不少油费。整体上,理想对于「奶爸车」的定位很精准,李想本人好像已经是4个孩子,马上5个孩子了,妥妥的人生赢家。企业的价值观和李想本人对家庭的观念,也都和我比较契合,所以希望理想能够走得更远,能够伴随着我孩子的成长而成长,也希望能有机会带他们去工厂参观一下。感兴趣的话,也可以扫码预约试驾一下,国产车,国产的很多产品都值得尝试一下。大胆的说,只要别再抡大锤,还会有更多类似理想这样的优秀企业冒出来,经济增长那都可以是顺带的事。2023年08月09日——————2023年成都读者见面会一、【组织方】:一课经济学二、【活动时间】:2023年08月12日(周六)14:00-17:00三、【活动地点】:成都,具体地点会在活动群里通知,如果确定参加记得添加张是之老师微信:zhangshizhi666四、【到场分享嘉宾】:1.
2023年8月9日
其他

劝住了一位同学,没劝住另一位

文丨张是之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是时候见见面了,2023年杭州线下读者见面会

文丨张是之大家好,计划本周六在杭州举办一次读者见面,具体情况如下,欢迎大家线下面基交流。一、【组织方】:一课经济学&米塞斯编译社二、【活动时间】:2023年07月22日(周六)14:00-17:00三、【活动地点】:杭州,具体地点会在活动群里通知,如果下单参加记得添加张是之老师微信:zhangshizhi666四、【到场嘉宾】:1.朱海就,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著有《市场的本质》、《真正的市场》等书,翻译出版《奥地利学派:市场秩序与企业家创造性》等多本著作。2.可二,一课经济学讲师,米塞斯编译社王牌译者,无私翻译多本奥地利学派经典著作,有两本已经确定在商务印书馆出版。3.张是之,一课经济学创办人,财经作家,《经济学入门50讲》作者。五、【活动内容】:1.主题分享:科学哲学以及奥地利学派独有的方法论2.嘉宾点评发言3.嘉宾访谈聊天,回答现场读者提问4.嘉宾回答直播网友问题(总时长大约三小时,下午两点到五点)六、【活动收费】199元/人,主要是用于支付场地等费用。鼓励自带嘉宾出版的书籍,现场定制签名。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加入
2023年7月18日
社会

没有产权,就没有什么言论自由

元,一天一块钱,可以学习目前课程平台上的全部课程。除了前面的专栏课程,还可以学习后面的《人的行动》训练营和《小岛经济学》的解读,训练营的形式多了一些视频和直播。
2023年6月6日
其他

应对未来,也许你应该为自己准备一个“数字人”

元,一天一块钱,可以学习目前课程平台上的全部课程。除了前面的专栏课程,还可以学习后面的《人的行动》训练营和《小岛经济学》的解读,训练营的形式多了一些视频和直播。
2023年6月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网络评论十分廉价,所以不要太当真

元,一天一块钱,可以学习目前课程平台上的全部课程。除了前面的专栏课程,还可以学习后面的《人的行动》训练营和《小岛经济学》的解读,训练营的形式多了一些视频和直播。
2023年6月3日
其他

自带光环的马斯克,是特斯拉畅销的原因之一

元,一天一块钱,可以学习目前课程平台上的全部课程。除了前面的专栏课程,还可以学习后面的《人的行动》训练营和《小岛经济学》的解读,训练营的形式多了一些视频和直播。
2023年6月2日
其他

长城举报比亚迪,值得我们高兴吗?

Santoro(来源网络)上一篇:不太满意新书的封面设计,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2023年5月28日
其他

不太满意新书的封面设计,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文丨张是之上图是上海三联的编辑老师给到的新书封面设计,说实话,我个人是不太满意的。不太满意的点比较多,不过我不是学设计的,不太懂具体的设计细节,只能说一下自己感觉不太好的地方。出版大概要到8月份去了,还有点时间,所以在这里跟大家征求一下意见,怎么把封面设计的更漂亮、更有吸引力一些。我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如下:1.整体配色现在的色彩搭配过于复杂,绿色、浅绿色和蓝色、浅蓝色,给人感觉整体上不够稳重。毕竟这是一本学术性较强,有一定思考深度的书,在读者看到封面、打开书本学习内容之前,首先需要向读者传递一种非常沉稳的信任感,从封面就可以看出这本书是精心打磨的。现在这个配色无法传递出这种信任感,用其他读者的话说,这个色彩更像是一本“快餐读物”,跟内容调性不太相符。所以,色彩搭配上需要再偏向稳重一些。2.英文部分英文部分是米塞斯的德文名字全拼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未来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个数字人

Santoro上一篇:开发商拒付15万佣金,购房者的权利也应该被尊重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开发商拒付15万佣金,购房者的权利也应被尊重

Santoro上一篇:安全预防,分享几个我的日常工具
2023年5月21日
其他

安全预防,分享几个我的日常工具

Santoro上一篇:某些央企岗位“偏爱”北京户口,源于进京指标与京内生源捆绑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掏个鸟窝就判10年半,是人类文明之倒退

大象濒危,鸟儿濒危,每年盗猎依旧,呼吁依旧,表演也依旧。
2023年5月14日
其他

特斯拉终于低头认错,把选择权交还给用户

★文丨张是之5月12日,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特斯拉发起了大规模召回计划。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及国产Model
2023年5月13日
其他

惊险一瞬,别把辅助驾驶当自动驾驶

文丨张是之“五一”抽空去了趟青岛,两个小时的高速路,却经历了一次意外险情,差点造成交通事故。原来只在网上看到过的“倒霉”画面,没想到自己这次差点成了主角。当时我正在第二道行使,使用某品牌的NOA导航辅助驾驶,可以实现自主变道、超车等功能,能让驾驶过程稍微放松一点。不过我一直奉行“防御性驾驶”原则,简单说就是提前预判,随时做好突发情况应对。防御性驾驶的核心是“预防措施”。无论你在哪里驾驶,也无论你驾驶何种车辆,这些因素都将永远存在。当驾驶员掌握了如何有效、及时地观察、预测和行动,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理念时,就可以防止在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中发生交通事故。训练驾驶员“更加集中注意力,尽量早地识别并进行有意识地决策,准确而又迅速的动作”是防御性驾驶培训的目标。所以这个车的辅助驾驶,虽然功能看上去比较强大,但我一直没有放松警惕,手也一直没有离开方向盘。脚上略微放松了一下,不用频繁控制油门和刹车了,但心理上完全没有放松,右脚就放在刹车踏板正后方,随时准备采取紧急措施应对突发情况。结果还真给遇上了,我一直在120km/h的速度跟车行驶,跟前车车距大概在150米左右。后来跟行的前方车辆刹车灯突然亮起,注意到这个情况,我第一时间先把脚放在刹车上。然后发现前车刹车减速之后突然紧急转向变道,原来前面是个高速路出口,他前面的那辆车眼看就要错过出口了,所以来了个紧急刹车,准备从第二道变过去下高速。这是网上视频中经常出现的事故场景,就为了不错过下高速的出口,高速上突然减速,甚至停车。但凡后面的车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及时发现前车变化,或者发现了来不及处置,那就直接撞上去了。轻则追尾,重则车毁人亡。我当时开着辅助驾驶,如果当时不接管,大概率会降低到一个安全速度,但很可能不会紧急主动变道。这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处理方式,但会把我和车辆,还有车上的家人置于危险的境地。好在当时跟车距离比较远,留给我处置的时间比较充足。我先是踩了一脚刹车,这个时候车辆退出NOA,然后迅速瞄了一眼左边后视镜,确认后方近处没有危险车辆,最后打方向变道躲避。不说惊出一身冷汗吧,确实吓了一跳。幸亏当时没有把安全问题完全交给车辆,也没有分神做其他事情。前后也就几秒的时间,处理不好,不是我撞前面的车,就是后面的车撞我,都非常危险。所以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目前市面上所有的“自动驾驶”,都还只是辅助驾驶,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自动驾驶。虽然都知道是辅助驾驶,但很多人就拿它当自动驾驶来用。前几天有个微博小V晒出照片,把辅助驾驶当“自动驾驶”来用,手不握在方向盘上,而是玩手机聊天看风景去了。而且为了欺骗方向盘的检测,还专门在方向盘上安装了一个“辅助驾驶神器”,让系统误以为驾驶员的手还在方向盘上。结果嘚瑟了没几天就被打脸,高速路上撞到雪糕筒,把左侧车灯和翼子板都干坏了。这就是过度自信,过于相信辅助驾驶的后果。前几天还有一个某品牌汽车,在高架桥上很慢的车速情况下,准备绕开前方车辆,结果差点冲下高架桥,被驾驶员迅速接管避免了事故。客观讲,自动驾驶的落地应用,在技术、法律和伦理上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把自动驾驶从L0到L5
2023年5月11日
其他

漫长的季节,不靠谱的男人们

元,一天一块钱,可以学习目前课程平台上的全部课程。除了前面的专栏课程,还可以学习后面的《人的行动》训练营和《小岛经济学》的解读,训练营的形式多了一些视频和直播。
2023年5月10日
其他

临期食品销毁还是捐赠?这是个问题

元,一天一块钱,可以学习目前课程平台上的全部课程。除了前面的专栏课程,还可以学习后面的《人的行动》训练营和《小岛经济学》的解读,训练营的形式多了一些视频和直播。
2023年5月5日
其他

人多地少,新加坡是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

元,一天一块钱,可以学习目前课程平台上的全部课程。除了前面的专栏课程,还可以学习后面的《人的行动》训练营和《小岛经济学》的解读,训练营的形式多了一些视频和直播。
2023年5月4日
其他

都不种粮食,怎么保障粮食安全?

元,一天一块钱,可以学习目前课程平台上的全部课程。除了前面的专栏课程,还可以学习后面的《人的行动》训练营和《小岛经济学》的解读,训练营的形式多了一些视频和直播。
2023年5月3日
其他

粮食安全重要,但咱们能不能别总欺负农民?

元,一天一块钱,可以学习目前课程平台上的全部课程。除了前面的专栏课程,还可以学习后面的《人的行动》训练营和《小岛经济学》的解读,训练营的形式多了一些视频和直播。
2023年5月3日
其他

来吧,一份淄博人的淄博游玩攻略

Boedges上一篇:刘德华状告刘德华,商标侵权案背后的逻辑悖论延伸阅读:今日无税,这个小城繁荣的原因并不复杂欢迎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订阅【一课经济学丨年度大会员】,每年
2023年5月1日
其他

刘德华状告刘德华,商标侵权案背后的逻辑悖论

元,一天一块钱,可以学习目前课程平台上的全部课程。除了前面的专栏课程,还可以学习后面的《人的行动》训练营和《小岛经济学》的解读,训练营的形式多了一些视频和直播。
2023年4月30日
其他

淄博烧烤持续霸榜好评不断,当地政府做对了什么?

元,一天一块钱,可以学习目前课程平台上的全部课程。除了前面的专栏课程,还可以学习后面的《人的行动》训练营和《小岛经济学》的解读,训练营的形式多了一些视频和直播。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永远给孩子多一个选择

日是世界读书日,如今短视频几乎快一统天下的时代,读书变得越来越稀缺。不过以我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来看,文字依然是传递内容效率最高的方式。同样的内容,文字信息
2023年4月22日
其他

郑渊洁不冤,只是被困在了商标维权里

文丨张是之4月18日,郑渊洁在微博发布告别书,称其原创的知名文学角色被不法商家恶意注册了710个侵权商标,用于兜售各种商品。他表示自2002年开始对侵权商标维权,但21年来只维权成功了37个侵权商标,平均每个侵权商标维权成功需要6年时间。郑渊洁今后将告别商标维权,每天依然写作,但写出的作品包括已经写出的长篇小说等永远不再发表,因为他认为发表了将面对商标侵权而难以维权成功。其实早在2021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格局打开,广告的作用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

文丨张是之小时候,家里的电视还是黑白的,每天最期待的是看动画片和连续剧。而最烦的事情,就是还要看广告。那时候就一个台,没得选没得换,广告是不看不行的。有一则广告至今印象深刻,主角是一男一女,男的下班回家,想要干点什么,但被女的拒绝了,要求他先去刷牙。刷完牙,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转身走了。小时候懵懵懂懂,不晓得他们刷完牙之后的故事。现在懂事了,才发现广告原来无处不在,成为了我们生活和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广告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1.广告改善人们生活现在回头再想那些小时候反感的广告,其实它对电视台、老百姓和企业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非常有益。人们能够几乎不花钱就收看节目,不是因为电视台有魔法,而是广告主为之承担了成本和费用。老百姓不仅享受了电视节目带来的精神文化大餐,也通过广告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我有个儿时的小伙伴,他父亲是我们当地的木匠,做一些木工活,其中还需要一些雕花的装饰。原来一直都是手工雕花,后来小伙伴上大学了,看到报纸上一则广告,是推销电脑雕花的。一般人看到这种广告,要么与己无关无动于衷,要么会过分担心上当受骗,不敢去尝试和探索。而我这个小伙伴家里做木工活,对外界新鲜事物的态度比较开放。于是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按照广告上刊登的地址去看了下,感觉还挺满意,电脑雕出来的花能够替代手工作业。就这样,他们成为我们当地最早使用机器进行雕花的,效率和收入都大幅提高,先富了起来。2.广告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而更多的企业通过广告使自己广为人知,实现了大发展。很多人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产品质量好,就不怕货卖不出去。这就像一个职场上的“老实人”,认为只要把工作干好,其他的都不重要。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你首先要让别人知道你有这个产品,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了解产品质量到底怎么样,才有可能“打开销路”。八十年代电视刚刚流行,很多人还不明白打广告的“玩法”时,就有人敢花大价钱投放广告,这既需要实力也需要魄力。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在日后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比如成功打造“脑白金”的史玉柱,再如当时不理解的重复三遍的“恒源祥,羊羊羊”。公关之父伯内斯说过:“如果说宣传只有一件事情最重要的话,那就是重复。”脑白金和恒源祥以“简单的话说三遍”的方式成功让人们记住,今天依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多的则是令人温馨的广告,比如南方黑芝麻糊,再比如“大宝天天见”。
2023年4月19日
其他

“烤验”淄博,没必要让涨价带上负罪感

所以对于价格来说,政府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两难。归根结底说得直白一点,网友难伺候,既想吃得好住得好,还想图便宜不能涨价
2023年4月18日
其他

自动驾驶是未来还是骗局,王传福说的到底是对还是错?

MoMa,用来推动自动驾驶仿真训练的发展。可以确定的说,无论未来自动驾驶走到哪一步,都一定离不开英伟达的身影。而就在今年3月,比亚迪官宣扩大与英伟达合作,将在下一代多款车型中使用英伟达DRIVE
2023年4月16日
其他

生活观察,00后年轻人没有躺平

Boedges上一篇:经济学的轴心时代,人类的一段幸运蜜月期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经济学的轴心时代,人类的一段幸运蜜月期

Monet上一篇:黑市不黑,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伟大之处!
2023年4月9日
其他

黑市不黑,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伟大之处!

★文丨张是之“黑市不黑,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伟大之处!”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张五常《新卖桔者言》中的原文。他在
2023年4月7日
其他

​今日无税,这个小城繁荣的原因并不复杂

Monet上一篇:高薪挖人,到底是不是恶意?
2023年4月4日
其他

高薪挖人,到底是不是恶意?

★文丨张是之今年两会期间,董明珠在接受专访时表示,部分企业存在
2023年3月27日
其他

硅谷银行破产,美联储是祸根而不是“救世主”

Bank)重挫61.8%,创历史最差单日表现。西太平洋合众银行(PacWest
2023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