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确映多杰绘画〖 摩利支天 〗赏析

得无量福 2023-03-02


确映多杰绘画
《摩利支天》赏析
 

摩利支天光明佛母,第十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确映多杰(1604-1674)作品,作于17世纪西藏,绢上水墨颜料画,画幅为47.8×44.5厘米,Navin Kymar收藏,现存纽约。

西方喜马拉雅艺术专家Pal称,第十世噶玛巴的重新发现,是西藏艺术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故事之一。Pal指出,“强烈的个人主义使他(确映多杰)成为西藏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原始派大师。”

众所周知,西藏绘画具有很强的宗教性,尤其是壁画和唐卡,由于其绘制需严格遵循“三经一疏”①的量度规范,因此西藏绘画虽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却少有纷繁的流派演绎,画风相对稳定。西藏绘画史上著名的本土画派有齐乌冈巴画派、勉塘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孜画派等流派。其中,噶玛嘎孜画派以吸收汉地青绿山水技法而闻名。

而确映多杰的出现,有人认为他是新噶玛嘎孜画派的开启者,也有更极端一些的研究者干脆就说他一个人就是一个独特的画派,这体现于他在原噶玛嘎孜画派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对汉地水墨尤其是没骨笔法的运用,同时采纳了云南纳西族民间大胆鲜明的色彩运用,形成了非常强烈具有高辨识度的个人风格。

在这幅作品中,第十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对动物的痴迷在摩利支天身下熟睡的猪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猪的每一根鬃毛都被细心描绘,请注意母猪鼻子上的皱纹和下巴上的毛发。事实上,画作更多地着墨于母猪和小猪的家庭场景,这是我们看到的从小喜爱、关怀动物的确映多杰大悲心的体现,和其他画作相比也是极不寻常的。

在这里,对颜色的保留主要是摩利支天的身体光轮的红色,唤起了冉冉升起的太阳,有效地突出了她作为光明佛母的角色。在藏传佛教对摩利支天的描绘中,典型的塔的建筑框架结构渐渐隐没在背景中,这里只有她头顶上的塔尖顶部能说明这一点。

在这头母猪和她的小猪的绘制中,大量使用了原墨,表明这幅画完成时,确映多杰可能已经在汉藏边境流亡了。摩利支天裙子上描绘布料褶皱的充满活力的线条也让人想起了与确映多杰同时代的吴彬(活跃于1583-1625年)。吴彬是一位晚明的“画仙”,以在布料上使用同心波浪线条来塑造人物形象而闻名。

据记载,公元1648年,第十世噶玛巴确映多杰到达丽江白沙村后不久,就画了一幅摩利支天菩萨的画作:“许多弟子在白沙村的林里献祭,扎营。大宝法王在那里用他的手画了一幅女神摩利支天的画作。”然而,也很难说这是否就是他在白沙村绘制的那幅作品,因为摩利支天是噶举佛菩萨殿中的一位主尊,可能是众多画作的主题。1659年他再次被记录描绘了这位菩萨,但是我们可以排除这个例子,因为据史书记载,第二幅摩利支天的画作被题写了。

有记录表示确映多杰也做了一个摩利支天的雕塑:“他去了山南的扎囊(sNgags gra)……他给了嘉察(Gyaltsap)一幅他亲手绘制的Tumpo Trathokma的画像。他把摩利支天坐在一头他用白檀木亲手做的猪上的塑像送给了第六世嘉察仁波切的母亲。”②


注释:
①  三经一疏,是藏传佛教美术的造像量度经典,是指《佛说造像量度经》《造像量度经》《画相》和《佛说造像量度经疏》。 
②  本文大部分文字,译于《The Black Hat Eccentric》,作者Karl Debreczeny等。美国鲁宾艺术博物馆出品,意大利印刷。


大宝法王关于摩利支天修法的开示:

此法是属于事部当中三个出世间的如来部。如来部有分八部,它是八部当中的部母。而此法的源流,是当时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对比丘众讲说摩利支菩萨的陀罗尼。

在过去,印度很多大成就者写了非常多关于此法门之成就法,光是《大海成就法》这部著作当中,就有16个与其有关的成就法。此法的传承是依据了阿巴雅噶拉的《三鬘》当中的〈圆满瑜伽鬘〉,符合这样的一个教本当中,由第六世噶玛巴通瓦敦殿所传承下来。

在《文殊根本续》中提到,尤其在五浊恶世时,当修持其他本尊、其咒语都充满困难,这个时候,最有力量的修持就是摩利支菩萨之成就法。

摩利支菩萨在汉地也是非常有名,而且不只是在佛教中,道教也祭祀他。同样在日本,也有修持摩利支菩萨的法门。因此,不仅是对佛教徒,他可以说是普遍于民间的信仰中。包括中国的《西游记》当中,也记载到摩利支菩萨。由此可知,他真的是深入到民间的一位菩萨。总之,摩利支菩萨的力量非常大,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相关记载,也有许多人是以他为本尊来修持。



往期回顾

 狮子吼 |  生起一念殷切想出离的心

狮子吼 |  认出快乐,感觉一口呼吸的美好

【殊胜日吉日】 释迦牟尼佛 · 本生传画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