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奋力书写法治蝶变的“襄阳答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襄十随神”城市群的“领头羊”,近年来,襄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和重要支撑,以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抓手和目标,大胆探索、率先突破,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奋力书写了亮点纷呈、精彩蝶变的“硬核”答卷。


构筑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襄阳市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着力做好“加减乘除”。

在激发活力上做“加法”。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2条措施和“新30条”措施,法治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形成优化营商环境“1+N”政策体系。推动“千名干部进千企”常态化,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持续增强,2020年全市市场主体突破53万户,企业市场主体达11万户。

在权力运行上做“减法”。市县两级政府取消证明事项569项。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市本级51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持续开展政务服务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四减”行动,最大限度为市场主体和群众减负。

在优化服务上做“乘法”统筹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全市“一张网”注册用户140.93万人,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9.1%,推行企业登记注册“秒批秒办”。在全省首创稳岗返还“无申享”服务,疫情期间,仅用9天时间,为全市符合条件的4726家参保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751.28万元,稳定就业岗位超12万个。探索建立襄阳片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高质量建设公共法律服务港,立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研发56项法律服务产品,为企业需求“量体裁衣”。

在制度藩篱上做“除法”。对涉及市场主体权利义务的,与民法典精神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不相符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证明事项,一律废止和取消。开展“清文件”专项行动,对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制发的1827件文件集中清理,坚决清除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制度“藩篱”。



展现执法为民新面貌

襄阳市将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列为市领导领衔推进的市委重大改革项目,大力推行行政执法全领域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全视角法制审核。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组织18名政府法律顾问和执法专家随机抽选全市58件涉企执法案卷开展评查,优化涉企执法环境。

在统筹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方面,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 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5个领域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套清单管权责、一个中心管指挥”。

在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方面,围绕城市管理开展“拆违风暴”行动3000多次,依法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00余万平方米。出台《襄阳市工程建设领域推行第三方担保代替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存暂行办法》,为8800余名农民工追讨工资1.35亿元。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41个“顽瘴痼疾”重拳出击,逐一整改销号“清零”。

此外,襄阳市还探索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将市场监管领域原有50项轻微违法行为扩展到68项,对电竞酒店、私人影院等新业态给予办证容缺期,出台《襄阳市文化旅游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容错清单》,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凸显市域社会治理新气象

襄阳市采取统一受理、统一审查、统一决定、统一执行的“四统一”运行机制。5年来,市本级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196件,审结1021件,综合纠错率17.6%。

“1+N+X”法律顾问和法律帮扶试点工作有序探索,律师“周四有约”品牌不断优化;“一社区一民 警一律师、一村一辅警一法律顾问”制度全面落实,“三方共治”老旧小区治理经验被央视多次报道……襄阳市还着力构建非诉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群众安全感指数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市域逐渐成为社会矛盾纠纷“终点站”。

此外,襄阳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执法、服务过程变成普法过程,引导群众办事由“找关系”向“讲法治”转变。2020年9月,襄阳市多部门联合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累计95万人次参与网络角逐,创下全市历年来竞赛参赛人数之最,为“七五”普法圆满收官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襄阳市委依法治市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始终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如今,法治不断成为全市600万干部群众的社会共识和全民信仰。


优秀!襄阳市律师协会获省级表彰!

讲法说理丨民法典之合同解除

剑指黑恶势力,这部法律5月1日起实施!

讲法说理丨民法典担保制度重点法条解读


来源:湖北省司法厅

审核:襄阳市律师协会  胡青松

主办:襄阳市律师协会

承办:襄阳广播电视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