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通讯怎么写?“打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

刘曼 庖丁解news 2022-03-17


大家好,我是中新社湖南分社记者刘曼。一个喜欢做人物报道的初级“选手”。


▲刘曼在湘江欢乐城欢乐雪域采访


有前辈说过,记者不仅是思考的笔杆子,还要做社会活动家。既然要做社会活动家,那自然少不了与人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发掘故事做稿件,还可以累积素材交朋友(交朋友最重要哈)。


几年下来,我对人物通讯写作有以下几点感受,抛砖引玉,同大家探讨。


找好人物  做足准备


每个能成为稿件“主角”的人物,都是有新闻性和故事的对象。采访是写好人物通讯的基础,而要想做好采访,就需要我们提前做实功课。


做“新中国70年”的相关稿件时,生于1949年、多年前有过几面之缘的蒋盛武老人成了我的“目标”。蒋盛武是粮票收藏圈有名的人物,不仅仅因为他拥有“海量”的火花和粮票等老票证,其骨子里对收藏的热爱和执拗,更让人乐道。


▲蒋盛武老人向刘曼展示他收藏的粮票


虽说是老相识,但这是我第一次跟他面对面交流。我把网上所有能找到的相关资料都查了个底儿掉,还要了解一些基本问题,如粮票的种类、票面题材、票证经济等等,万一他不是很擅言谈,那这些或许能打开他的话匣子。个人将此理解为“暖场”,以让受访人尽可能多说话、多表达。


还有就是要对采访对象时刻充满好奇心,试着去探索他每个举动背后的动机或意义,这要体现在列采访提纲时和采访全程,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像挖宝藏一样,期待最终收获“金子”。


▲蒋盛武老人收藏的粮票


最后,做好技术性的准备工作,如备好笔记本、录音机,架起手机全程录像等等。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好,可以提高采访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场“挖”细节  多多益善


除按照采访提纲进行交谈外,在采访过程中还要注意采访对象的神态表情、衣着服饰、肢体动作等,甚至是受访人中途所接电话的内容语气,这些细节可能都会反映出受访人的工作状态、性格特征和心理特质,从而在不经意间为后期写稿提供“附赠”的素材。


▲肖光盛老人


在采访“爱心爷爷”肖光盛老人时,我们注意到他当天穿的那件衣服的第二粒扣子是缺失的,家里剃头的装备齐全,89岁高龄的他,只要一谈到捐资助学就异常兴奋,一时激动后仰,不小心头“嘭”的一声撞到墙壁都不自知。


这些小细节也让我感受到,他是由衷地把那些贫困孩子的求学梦放在心间,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勤俭节约于他,已是再正常不过。


▲刘曼在中车株机采访巴基斯坦籍员工拉菲克·汗


在采访之余,我们也可以通过直接参与受访者工作生活、采访被访者亲友同事等间接采访的形式收集到有关采访对象的素材。无论哪种形式,其共同目的,都是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有效信息,换句话说,“拼命”挖细节。


在做一辈子只为农民写戏的“中国好人”黄士元的先进事迹报道时,他妻子说的一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黄士元有很多农民朋友,每次老家朋友穿着带泥的鞋子进门,都不让脱鞋。他对那股子‘泥土味’十分珍惜”。这是对黄士元一辈子努力接地气,只为农民写戏的情怀印证。


▲刘曼采访台湾艺术家关兰


台湾艺术家关兰老师旅居“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的湖南醴陵,潜心绘瓷近十年,工作室里堆满了被砸掉的次品碎片,年过六旬的她开车技术很高,因为她要经常和老伴出门找创作灵感。


台商古胜潭先生年过七旬,在湖南一座深山耕耘茶园20余年,其中受过的挫折常人难以想象,但他仍笑对生活,言谈举止温文尔雅,透露出一股韧性。


打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


一般在采访过后,不要急于动笔,把所有内容在脑子里先过一遍,筛选出有效信息。“冷静”下来之后,再开始写。(为拖拉找借口~)


刘曼采访港华集团总裁张巧珍


我一直觉得,写人物通讯最重要的是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与受众最接近的点切入或许会更好,要用人物具体的动作、语言和心理去还原情境,多用细节塑造人物形象,散发人物魅力,多用一些短句。稿件写完后,自己先读一读,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


蒋盛武老人的稿件刊发后没过多久,蒋老告诉我,很多学校老师辗转找到他,说想带学生们去他的票证博物馆看看,并邀请他去学校讲座,还有人要去学习收藏经,他由衷感到高兴,连忙对我道谢,让我有时间也一定去博物馆看看。


▲刘曼与古胜潭先生合影


古胜潭先生的稿件发出后,很多同行接连找上门去,除了一个半小时的山路七弯八绕,需要一个好体魄才不会被绕吐之外,其他的没毛病,山上风光美,古先生的魅力也是没得说。他说,茶园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茶叶不愁销,才能带领更多乡亲脱贫致富。


我想,让读者通过稿件感受到人物的可爱之处,对记者而言,也是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吧。


作者:刘   曼

编辑:戴梦岚


推荐阅读:

“空少”转战“摄记”:有时采访比蹦极都刺激!

轻声说重话,对外传播如何“硬话软说”?

“老少边穷”≠新闻“贫矿”!一文解锁两大“掘金”秘笈!

漫画高手的新闻视角就是不一样!他挖的独家获亿级点击量

四招破五陷阱!突发灾难事件报道要避开这些“坑”!

嗦螺蛳粉长大的记者,稿子是“螺蛳粉味”?

“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要求”“会议强调”有什么区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