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嗦螺蛳粉长大的记者,稿子是“螺蛳粉味”?

朱柳融 庖丁解news 2022-03-17


编者按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名景点”“名小吃”,是记者们可以N顾茅庐的宝库。然而有可能采写多了,新鲜感也消失了,千篇一律毫无增益。如何“可持续”地报道地方特色,还报出风格,道出风采?希望从这篇推送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本文作者朱柳融在工作中 


嗨,我是嗦螺蛳粉长大的“柳州妹”中新社广西分社记者朱柳融,长期蹲守在“家门口”。


写的稿子可能没有嗦的粉多,但干新闻带来的快乐比嗦粉足。而自打螺蛳粉火了后,我还实现了一边采访搞事业,一边嗦粉喊“爽神”,简直就是到了“快乐星球”。

 

很多人可能无法体会我的快乐,螺蛳粉那股独特“攻势”,他们愿意穷尽毕生所学来形容它,也不想冒险张开嘴尝试一口。

 

但吃货界从来不缺乏勇气,那些被螺蛳粉“击中”的人,前赴后继地发出“真香警告”:嗦螺蛳粉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螺蛳粉是“天选之子”吗?


去年2月淘宝发布“吃货宅家都在吃什么”销量TOP20,拿下TOP1的螺蛳粉被称为“天选之子”。在拥有着20多种米粉的广西,螺蛳粉真的是“天选之子”吗?


 

相较于有着千年历史的桂林米粉,诞生不过40余年的螺蛳粉连其零头都不到,更别提名气了。就连南宁老友粉的历史都有70多年,如果论资排辈,也轮不到螺蛳粉。

 

但早在10年前,“三十而立”的螺蛳粉决定外出闯荡,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将目光瞄准一线城市——北京。那一年,柳州市政府实施“螺蛳粉进京”项目,期望能够撬动更多人的味蕾。但昂贵的租金、人工成本,加上那股酸爽“水土不服”,螺蛳粉的第一次突围未能成功。

 

“打道回府”的螺蛳粉继续修炼“内功”,直到2014年出现了袋装螺蛳粉。在网购浪潮下,螺蛳粉生产标准出炉,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及网络不间断地推介,螺蛳粉一下站在了风口之上,造就了一个“小米粉大产业”的传奇。


▲袋装柳州螺蛳粉生产线

 

要说柳州是“螺蛳粉味”,其实也不夸张。几乎每条街每条巷,都有螺蛳粉店,各家各味在空气中杂糅,给你的鼻尖带来不同的刺激。

 

虽然袋装螺蛳粉如此火爆,但在柳州人心中也存在着“鄙视链”:堂食比袋装更有仪式感,我喜欢的店比你喜欢的好吃。

 

即使是最热的”三伏“天,柳州人依旧愿意顶着高温,钻进巷子里没有空调的逼仄老店,嗦上一碗辣得眼泪、鼻涕直流,汗如雨下,还一边说“好爽”的螺蛳粉。

 

要说哪家最好吃——我认为好吃的那家。


嗦粉长大写稿子是“螺蛳粉味”吗?


持续刷新的销售数据,比当红明星还多的热搜,无数媒体的镁光灯,大厂不断投来的跨界“橄榄枝”……

 

柳州人依旧淡定地在街头嗦上自己最爱的那碗粉,看着它日渐忙碌的身影说:不必追。

 

但作为基层一线新闻人,练就一身“脚力”就是要追新闻、追热点。


▲朱柳融在直播采访中


酸、辣、鲜、爽、烫是螺蛳粉的独特风味。嗦粉长大的,追新闻、写稿子总会带点“螺蛳粉味”。

 

一个地方小吃发展的新闻,如何能够吸引全国乃至海外读者的关注,也要做到辣、鲜、爽。

 

碰撞中激发“辣味”。“闻一下丧胆,嗦一口腿软”,抓住外地人体验螺蛳粉的直观感受,与本地人习以为常,对比碰撞中激发辣味;路边摊小吃也能走红世界,这本身就如辣椒红一样引人注目。

 

找到这些点,就有了《为什么这种食物那么“臭”,还那么多人上瘾?看完你可能也想来一碗……》《螺蛳粉从路边摊到“闯”欧美 广西小食品演绎变革“传奇”》《从路边摊到“粉”圈顶流 小小螺蛳粉撬动百亿元大产业》。


▲中新视频《从路边摊到“粉”圈顶流 小小螺蛳粉撬动百亿元大产业》


蹲守在柳州,写螺蛳粉自然占尽了“近水楼台”之势,也容易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螺蛳粉的事天天有,哪些才是外界关注的新鲜事?

 

就像嗦粉那样,到店里距离烟火气最近,然后把配菜吃完,把汤喝掉。采访也是如此,只有到一线,紧跟从上游到下游,从外界反应到内部发展,才能发掘其中的“鲜味”。

 

《螺蛳粉成食客舌尖“新宠” 发源地广西柳州江河湖田养螺蛳》《中国网红小吃引发“舌尖旅游”热》《螺蛳粉包进粽子里 中国传统节日美食不断跨界出新》,记录了从上游原材料保证,到螺蛳粉产业链的延伸。


▲中新视频《重口味!螺蛳粉臭豆腐粽子来了》


让报道和嗦粉一样爽。螺蛳粉的独特风味,绝不是其中任何一样配菜“单打独斗”就能带来的,而是在螺蛳粉汤头的激发下,形成一股合力朝你的味蕾释放一股驳杂的势能,激发了爽的体验。

 

如今文字、图片、视频,已不能满足读者对新闻阅读体验,人们看新闻也希望获得沉浸式体验,360°体验新闻,增加参与感。因此,直播丰富了新闻的表现手段。

 

在外界讨论螺蛳粉香与臭,好奇它的前世今生,或者在疫情期间的全网催货,我们带领读者到嗦粉和生产螺蛳粉的一线,进产业园,逛博物馆,看生产线。


2020年2月直播螺蛳粉复工复产

 

“老铁们”不仅可以双击“666”随时提问,还可以参与抽奖拿螺蛳粉,看新闻直播犹如边刷剧边吃饭一般爽。

 

而我,也是这时可以一边采访搞事业,一边嗦粉喊“喊爽神”。


万物皆可螺蛳粉,写稿也是?


出圈的螺蛳粉,人们已经不满足让它只是安安静静地作螺蛳粉本身。螺蛳粉月饼、螺蛳粉薯片、螺蛳粉面包、螺蛳粉粽子……似乎,万物皆可螺蛳粉。


▲众人“围拍”螺蛳粉月

 

柳州不止螺蛳粉,受外界关注的也不止螺蛳粉。万物皆可螺蛳粉未可知,但做新闻可以“辣、鲜、爽、烫”。

 

一水抱城流的柳州,是国家级防洪城市之一。但河水年年涨,即使超过警戒线,见惯了“大场面”的柳州人,洪水中垂钓、洗车、打麻将……让洪水变成“背景”。

 

这时,我和同事也开启“泡水”模式,挽起裤腿,水深及小腿、及腰……不能再往前了。

 

▲朱柳融拍摄洪水来时交警拖离沿岸被水淹车辆。


住在江边的柳州人,洪水来一次,搬一次家,最多一年搬了5次,耐心和洪水周旋。

 

江边的水上派出所,真的出现在了水上,而民警也一直忙碌在水上。

 

还没有“滴滴”打车时,柳州早已有了“滴滴”打船。楼上一吼,船停楼梯口,有人免费干了几十年……

 

采访、拍图、录视频、直播,收集素材,宛若准备螺蛳粉的每一样配菜,最后写稿就宛若淋上热辣的螺蛳汤头。

 

于是就有了《国家重点防洪城市一年遭遇五次洪水》《广西柳州半月三次遭遇超警戒水位洪水沿岸商铺频频搬家》《广西柳州今年首现超警戒水位七旬老人划船免费接送民众》等报道,从河边到稿子出炉,湿了的裤子还没干透。


▲中新视频《广西柳江河超警戒水位小区居民“嘀嘀打船”出行》

 

“辣、鲜、爽、烫”,无非就是抓热点,重时效,稿子养眼,有深度、有温度。

 

做新闻其实真的和嗦粉挺像的,记者用不用心,读者一品就知道。就像每天都去吃那家最爱的螺蛳粉,汤头里水加多了还是料放少了,一入嘴立马明白。

 

如今,螺蛳粉已不是柳州人的“专属美食”。为了适应更多人的口味,商家还开发了番茄味、火锅味、麻辣味、小龙虾味等许多新口味。

 

但无论新口味如何增加,其本身还是螺蛳粉,还是要固守螺蛳粉的味道和生产标准,就像无论要把新闻做成辣、鲜还是爽,都要坚守客观、真实、公正。


▲螺蛳粉加各样卤菜,螺蛳粉的快乐加倍。采访也要记得合理加码哦!


作者:朱柳融

策划/编辑:苏碧滢


推荐阅读:

“老少边穷”≠新闻“贫矿”!一文解锁两大“掘金”秘笈!

警惕舆情爆雷,切勿重视频轻文字!

漫画高手的新闻视角就是不一样!他挖的独家获亿级点击量

四招破五陷阱!突发灾难事件报道要避开这些“坑”!

“东京大冒险”,我们如何生产奥运新闻?

没有“文化”的“酒桌文化”,终将会消失吗?

将爆款话题“吃干挖净”!看#苏炳添vs刘长春#如何出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