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巨头出事: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全被罚!

金投研 2024-01-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财经锐眼 Author 锐眼哥

作者 | 锐眼哥

来源 | 财经锐眼


最近股市总是围绕2900点进行上下争夺战,与此同时,监管对有些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也开始重拳出击,近一周已经有多家公司被立案调查。


200亿产业互联网巨头被立案调查


该来的总是要来。


昨日(12月2)晚间,A股产业互联网巨头、被称为“工业界拼多多”的国联股份(603613.sh)突发公告,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国联股份公告截图)


与此同时,国联股份公告,公司、刘泉、钱晓钧、田涛被北京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公告显示,2023年4月28日、5月16日两次发布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将部分交易调整为按照净额法确认收入,对2020年年报,2021年年报,2022年前三季度报告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更正,导致多期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准确。根据相关规定,对公司董事长刘泉、总经理钱晓钧、财务总监田涛实施警示函处罚。


(国联股份公司截图)


受被立案调查及被出具警示函的影响,国联股份股价今天开盘一字跌停,市值直接从昨天的206.08亿跌至今天的185.5亿,单日蒸发20.58亿市值!


(国联股份12月27日分时走势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跌没的这20多亿,相比年内国联股份跌去的市值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去年年底的时候,国联股份的市值曾一度达到642.17亿,目前市值较高位已经跌去了456.67亿。


(国联股份股价走势截图)


可以看到,从2019年下半年到去年年底,国联股份的股价上涨超10倍,但一只十倍牛股的股价是怎么突然变得跌跌不休,短短一年就暴跌超70%、市值蒸发超450亿?


两度会计差错更正,终究洗不清造假嫌疑


一切的一切都还得从去年底的一场“财务造假”风波说起。


去年11月24日,新浪证券发布了一篇直指国联股份造假的文章,该文章指出,国联股份通过“隐性”融资性贸易网持续做大自身业务规模的模式,是一场“惊天谎言”。



该文发布之后,2022年11月25日、11月28日国联股份的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也即开启了其股价持续跌跌不休的“新征程”,自那时以来国联股份过去一年内曾11次跌停或盘中触及跌停。


面对造假质疑,国联股份当时也曾积极的出来应对。


在互动平台上,国联股份表示,媒体所质疑的事项均不符合事实,公司正在积极回复问询函。在对问询函的回复中,国联股份也坚称,“媒体报道所述融资性贸易、人均创收异常、募集资金使用等事项不属实,前期相关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公司与亿兆华盛、东岳飞达不存在融资性贸易情形,公司其他业务不存在融资 性贸易情形”。


(国联股份互动平台截图)

(国联股份问询函回复截图)

(国联股份问询函回复截图)


虽然国联股份态度坚决、信心满满,但是终究还是无法挽救自己的股价,这个回复函是在2022年12月2日发布的,但自那时以来股价跌幅也超66%!


不仅如此,后来,正如北京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显示的,国联股份分别在2023年4月28日、5月16日两次发布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这显然打了之前公司表示“前期相关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脸。


根据国联股份发布的相关会计差错公告显示,更正后,2020年营收调降23.39亿、营业成本调降23.39亿,2021年营收调降97.39亿、营业成本调降97.39亿。调整的原因是,公司将部分收入自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


(国联股份公告截图)

(国联股份公告截图)


然后,从目前已经发生的一些相关事情来看,国联股份财务造假的嫌疑似乎越来越大,也意味着公司实施财务造假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当然,目前国联股份只是因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到底有没有财务造假还要看最终的调查结果。


另一方面,年内国联股份的股价走势已经说明了大部分问题,股价的持续下跌其实就是市场对国联股份“涉嫌财务造假”相关事件的反应。


虽然,自去年11月24日被质疑“造假”之后,国联股份在去年12月21日就发布了回购方案,从去年12月底至今年12月的一年时间内,公司始终都在不断的回购股份,至今年12月16日已经累计耗资2亿回购。但是,从结果看,回购似乎并不能挽救股价。


(国联股份公告截图)


实际上,不仅国联股份公司在回购,公司相关高管也在不停的增持。


(数据来源:通达信)


结果显然还是于事无补。


存贷双高,券商机构早已套现


为了维护股价的稳定,除了公司回购、高管增持外,外部的券商机构也在发力,但是对于目前的国联股份来说,券商机构发力也只不过是一种呐喊式的挣扎罢了。


自被质疑造假之后,到现在有包括西南证券、国元证券、财通证券、华泰证券等9家券商给予国联股份“买入”或“增持”评级,在被立案调查之前最后一个给予国联股份“买入”评级的是西南证券,该券商还给出了47.4元的目标价。然而,仅一个多月后实际股价已经被打至25.68元。


(数据来源:通达信)


在这些的背后股价继续持续下跌,市场可能在担忧一个更明显、更通常的“造假”信号,那就是存贷双高。


在那篇质疑国联股份造假的文章中也对公司不断巨额融资提出了质疑。国联股份2019年7月30日上市,IPO募资5.33亿,之后2020年又通过增发募资24.66亿,结果就是公司账上持有了巨额的现金,2020年底公司的现金总额高达44.96亿,包括29.93亿的货币资金和15.03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到2022年总现金已经达到58.56亿。


与此同时,国联股份的短期借款从2020年底的3.97亿暴涨到了2022年的13.4亿。


(数据来源:同花顺网站)

(数据来源:同花顺网站)


不太能理解,国联股份为什么要在保有近60亿现金的同时还要向银行进行超13亿的短期借款?如果用现金还掉13.4亿的短期借款,不仅能够节约利息费用,而且对公司日常周转用现金应该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公司还持有十几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当然,如果说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做大公司规模、维持高股价,这些行为似乎又都能说得通了!


只不过,在这背后,需要注意到得是,国联股份上市不过4年时间,但截至到2021年3季度公司股东的累计套现额已经超过十几亿。根据同花顺i问财数据显示,国联股份上市以来股东累计减持套现超16.28亿,减持股东只有东证周德(上海)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江苏有限合伙)两位,东证周德套现超6.53亿、中小发展基金套现超9.74亿。


大家发现没有,这里又有东证周德的身影,就是那个出现在浙江国祥股东列表中的东方证券旗下的子公司。东证周德在国联股份上市时持有公司5.49%股份,到2021年4月12日已清仓。


(国联股份招股书截图)

(国联股份公告截图)


然后,在东证周德清仓一年多后,国联股份“造假”风波爆发。2021年7月21日,另一个减持套现德股东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也清仓了,也是清仓一年多之后“造假”风波爆发。


总之,目前国联股份这个事情只能先等待调查结果,然后再看是不是真的财务造假,在此之前投资者最好还是对其敬而远之的好。从结果来看,上市3年造就的一个10倍大牛股,好像就成全了东证周德和中小企业发展这两只基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又一巨头出事: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全被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