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入职新华社|徐皓夫:仡仡为勇夫,秀笔纳万象,镜头绘山河

SAAS 上外东方语学院 2023-01-01


个人介绍

徐皓夫,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2018级本科生,中共党员,高中就读于上海市市西中学,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曾参加多项校内外实践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四通过新华社小语种应届毕业生招聘考试,毕业后将入职新华通讯社国际部






   



01

于“半懵半懂”中探寻自我

我高二那年第一次接触那抹“上外蓝”,是当考入上外的学长学姐们带着精致的蓝色书签返校招生宣讲,书签上印着“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一词像拥有磁铁般的魔力吸引着少不经事的我,我想在世界上多走走,多看看,感受世界的多元,于是毅然在高考零志愿表中填报了包括上外阿拉伯语在内的多个语种专业,最终误打误撞地进入了阿拉伯系。虽然当时我连中东在哪都不知道,但心中已有目标,希望在未来能以某种形式亲身探访那片神秘的土地。

在我大一时,东院网络部负责学院各种大型活动的前期预热和设备支持,我被专业感十足的网络部吸引,加入部门后,我主要负责编排“青云职上”、“东行论道”等职业发展系列栏目推送。在与我院许多优秀学长学姐的接触中,大致了解了大学四年的生活轨迹和职业发展方向,并将他们作为我所敬佩的榜样与追寻的目标。


大一在网络部

然而在这一时期,关于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我尚且还半懵半懂,但我珍惜并利用大一、大二的时光,参与了校内外各种丰富的活动,比如校内的社团徒步、篮球赛、迎新晚会、东方戏剧节等,还在大二暑假秉着好奇心,被一种“莫名”萌生的兴趣所驱使,参与了两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永恒之火”内蒙古支教实践义乌在华阿拉伯社群生活调研,没想到这两段“莫名”而充实的创新创业项目经历,却使这次暑假成为了我难以忘却的回忆。


大一在迎新晚会

大三在篮球队的合照

在“永恒之火内蒙古支教实践的旅程中,我们前往鄂尔多斯杭锦旗实验小学支教,在这段日子里,除了和那里可爱的“小天使们”日常踢踢球做游戏,我们还走访了各大高校,采访学生们的毕业愿景及去向。此外,我们也有幸接受了内蒙古当地电视台人员的采访,并和在电视台工作的两位哥哥驱行很远,来到他们在鄂尔多斯暂住的酒店拷贝视频素材。正是这次与电视台工作人员的接触与沟通中,我第一次近距离了解到了媒体记者工作的艰辛——那是一种和家庭聚少离多,“不断赶现场,不断转移床榻,永远在路上”的生活。


大二在内蒙古支教

而在同样夏日炙热的艳阳下,刚离开鄂尔多斯的我再次动身前往义乌,与正在当地开展田野调查的室友汇合。“老兄,义乌调研缺摄影,人少,事多,速来!”乘特快列车出发,行程距上海仅3小时的义乌又是另一般模样:义乌作为阿拉伯客商的聚集地,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户籍上便有了穆斯林的记载。在这里,我们采访了当地阿拉伯商会的会长、清真大寺的阿訇,用拼凑出的阿拉伯标准语与众多阿拉伯客商就他们在中国的饮食起居、婚姻教育等问题展开对话,这次经历既让我们收获颇丰,我们的项目也成功获得了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认证


大二在义乌调研

02

在“疫情时代”下寻找目标

疫情中断了我预想中的留学计划,但也为我提供充裕的时间参与实习。在大三寒假我看到青春上外公众号上的区校合作项目,获得松江团区委挂职锻炼的机会,全程参与长三角地区九所城市团区委联办的大型会议,在主任帮助下先后完成大会主持稿、致辞、媒体邀请函、疫情防范通知等公文;同时正值新春,党政机关慰问孤寡老人、留守青年的工作一项不少,我短暂体验了一把能调研撰稿下能基层寻访的“公务员”生活

徐皓夫的挂职实习的推送

在大三,我们开始学习韩忡老师的阿拉伯语报刊选读课和曹语庭老师的阿拉伯政治外交等课程,这些课程需要我们广泛阅读和收集不同信息来源的阿拉伯语实时新闻及评论,并在不受媒体干扰的情况下做出自己对中东事态独立、客观的认识,对这些课程的兴趣让我第一次萌生了迈入媒体行业的想法。因而当我关注的一家中东科普型自媒体账号对外招聘时,我加入了他们的编译工作,既亲身体会到了交稿时限、深夜改稿、读者纠错指摘的压力,也在每一次策划选题,每一次完成编译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对中东社会、历史、文化认知边界的突破,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推动自己一步步深入了解阿拉伯世界

从大一时对未来职业规划半懵半懂,到大三第一次找到了目标,我想正是在上外三年的成长,赋予了我寻找目标的坚定勇气,与此同时,更为我接下来的求职道路铺平了基础。


大三报考外交部

03

于“秋招大军”中毅然前行

在大四初,我认为自己没能够到保研的门槛,也无考研意向,只想尽快将阿语作为工具,前往对象国实践。于是在9月份,我便和同学们一起涌入了“金九银十”的秋招大军。回顾那段经历,在每日完成学业或实习后回到寝室,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分析招聘信息,彼此扶持又互相鼓励的时光,成为了我对抗由未来不确定带来的焦灼的最好良药。


大一新生舞会上与室友的合照

就这样,在2021年9月28日那天,我在新华社公众号上看到了新华社2022年应届生“绿色通道”招聘的通知。

在最初选择是否报考时,我有因不自信导致的心态起伏,因为我没有专业的理论学习,时间又紧迫,备考恐成徒劳。但是这份职业厚重的使命感——党和人民的喉舌,反应人民呼声,揭露世间丑恶与疾苦,记录人间真实与感动,不断策动着跃跃欲试的我;此外,我也特别感谢系主任陆怡玮老师在整个申请过程中对我的鼓励与支持,带给我勇气去战胜心底的怯懦,更加坚定地追求心中的目标。

新华社每年都会开展“绿色通道”校园招聘,公开招考总社和国内分社部分岗位工作人员。其中,新华社总社国际部和对外部会开展高度适配我校语言类专业学生的小语种岗位招聘计划。“绿色通道”相较于新华社后续的校园招聘和社招招聘流程更简洁,审核时间更短,一般从9月末报考至同年12月或次年1月便可知悉考录结果。在今年的招聘流程中,经过了新华社招聘系统(网址http://job.xinhua-news.cn)报名、简历初筛后,考生就可以自行预约新华社总社或其他分社考点于10月23日参加线下笔试及心理测试。我所在的新华社上海分社考点位于衡山路62号,由于各考场考试安排在清晨统一时间,上外离考点又远,建议同学们提前规划行程,避免延误考试

新华社阿语采编岗笔试除了有对中阿英三文精准互译的考核,更侧重考察同学们阿语撰文的功底及对新华社社史的了解。在经过笔试关卡后,需要同学们耐心等待结果。我当时于11月末接收到新华社专业面试的通知,在面试通过后不久,迎来了部门岗位实践环节。因疫情,此次为期一周的实践被安排在线上,新华社老师布置了偏重开放性思考及创造力的考察任务让我了解到新华社国际部的三大工作板块:采编、调研报告及视频剪辑。采编需要同学们分秒必争并高质量完成海外通稿的翻译工作,该项考察的也是同学们的阿语基本功;调研报告则需要同学围绕某一国际性问题大量阅读学习,开展研究,用充分的论据得出使人信服的结论。待通过线上部门岗位实践后,我们还需参与较简洁的人事局结构化面试和入职前体检。最终,待校方调档后在7月份便能正式入职。

一支劲笔,书写正义之诗。一组镜头,浓缩万象人间。我也希望在未来能用我的笔尖记录时代,用我的镜头记录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记者。

04

学长寄语

新华社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其总部设在北京,在境外设有180个分支机构,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8种文字向世界各类用户提供各种新闻和信息产品,对外传播中国声音,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外交大局。上外作为一所以语言见长的国际化高水平高校,长期与新华社保持密切合作,在社内也有不少杰出的上外校友。对于有志愿从事新闻工作加入新华社的同学,我建议可以在如下几个方向努力:

1.重视专业学习及日常积累。新闻撰稿是偏向实践的技能,同学们需要全面了解国内国际的主流媒体,广泛阅读多种类新闻素材,紧跟时事,多加留心热点词汇和常见书面化用语的阿语表述,并做好积累以便日后温习。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学习新闻学、传播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知识,并亲身参与校内外的媒体实践以加强对融媒概念的熟识。

2.强身健体,文武兼修。体育运动能锻炼人的意志与勇气,竞技运动更能培养体察同伴、团队协作的能力。新华社工作可能会前往境外分支机构执行驻外任务,这要求同学有强大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只有当我们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面对日常工作中撰稿和出访考察等的艰巨任务。

3.挖掘动力,坚守信念。同学们在求职时可以经常自我发问:我申请这份工作是个人兴趣驱使、人生理念驱使、工资驱使还是社会大环境驱使?如果没有足够动力支撑,恐怕做好哪一份工作都不容易!进入新闻单位工作仅是踏入了新闻事业的门槛,后续仍旧需要自我理想和信念的发热发光,对于什么是公平与正义等至高理念的发问则需要我们更长时间去思考。

最后,我想分享马克思《青年在职业选择上的考虑》中的一段话与战疫烽火下的同行人共勉:“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疫情可能会一时改变我们的境遇,却不会阻碍我们自我完善的过程,愿同学都能勇于尝试,找到心仪的工作。

青云“职”上   往期回顾

林静 | 梦圆高翻:星河灿烂是赠与勇敢水手的礼物

陈安澜 | 印地语保研经验分享:明确方向,砥砺前行

朱雅君|公务员考录经验分享:明确目标, 一举成“公”

汤国琛丨小语种跨专业读博: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王嘉譞 | 从波斯语学习者到大厂管培,斜杠学姐的未来不设限

寇桂志 | 铁血铸就青春,勤奋成就梦想

罗思颖|从上外斯语到北大国法:转出人生魔方的新一面

林静|梦圆高翻:星河灿烂是赠与勇敢水手的礼物

【青云“职”上】是东方语学院持续运行的职业发展类栏目,由职业发展部负责,邀请东方语学院毕业生分享择业经验,讲述求职就业、升学出国等多方面的个人经历与成长故事,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寓意,助力在校同学们早思考、早准备,全力以赴,青云“职”上。

策划 | 青年发展中心 职业发展部

鸣谢 | 徐皓夫

排版 | 雷童皓 赵萱

修订 | 刘振康

责编 | 田苗苗

审稿 | 黄科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