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重磅新书《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出版

CCG 全球化智库CCG 2024-03-31


编者按

“修昔底德陷阱”在中美关系研究领域中是经常被引用的概念之一。目前关于这一概念有许多不同看法和错误认知,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历史宿命论的一种,并由此认为中美之间不可避免要陷入战争。为了澄清这些误解、探讨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王辉耀博士编著了他与艾利森教授的一系列对话和研究的新书《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一书,该书英文版及中译本于2024年3月22日在CCG北京总部全球首发。回顾这本书的问世历程,可以说是一段充满智慧与合作的历程。当前,随着全球南方国家崛起和地缘政治变化,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不仅是中美两国有识之士的关切,也牵动着全球人民的心弦。通过总结与梳理这本新作的成书经历,不仅能使读者对该书的内容、作者以及背后的故事有更多了解,为也能为跨越陷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平等有序的多极化世界提供参考。



图书发布研讨会视频:


【新书发布会中文视频】



【新书发布会英文视频】





七年前,这部亚马逊评分4.6的作品引爆全球关注

2017年,一部名为《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的英文著作横空出世,书中详细阐述了“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并提出了避免落入陷阱的“12个方法”。一经出版,这本书便收获了海量关注,包括美国现任总统乔·拜登,美国对华政策主要构建者、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美国前国务卿亨利· 基辛格,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所长陆克文,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 施瓦布等众多知名人士在内的政界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重要人士都对此书赞誉有加。


2018年,《注定一战》一书再版,在国际亚马逊网站上其评分达到4.6分,评论超过2300条,在书籍销售排名中位列“中国历史”类第六位、“亚洲政治”类第10位、“历史与政治理论”类第47位。该书中译本2019年出版,在京东网站上评论超过2万条。2018年12月,书中的核心概念“修昔底德陷阱”一词更是被《金融时报》选为“年度关键词”。

而上述畅销书的作者,同时即“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的发掘和发展者,则是世界知名政治学家格雷厄姆·艾利森。

历史陷阱的识别者与破译者

艾利森在哈佛大学任教50余年,现为道格拉斯·狄龙政府学教授(Douglas Dillon Professor of Government)。他是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曾担任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主任。艾利森还在美国战略和国家安全思想领域颇具影响力,他的研究范围包括核武器、俄罗斯、中国,以及政策制定。他还曾在美国政府中担任多个高级职位,包括里根政府的国防部长特别顾问和克林顿政府的助理国防部长,并曾两次获得美国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

在其著作《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中,艾利森深入详细阐述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他的核心观点是:当一个崛起国家对守成国家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时,两国之间可能会发生战争。

事实上,“修昔底德陷阱”概念在《注定一战》出版前就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引起中美及世界各国领导人的注意。习近平主席曾多次表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在2013年会晤时,习主席与时任总统奥巴马详细讨论过这一概念,并就避免陷阱达成共识。在学术界,这一概念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王缉思、郑永年等中外学者都对其发表过评论。

时至目前,“修昔底德陷阱”一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随着全球南方国家崛起和地缘政治变化,中美关系因贸易争端、全球挑战、地区冲突、台湾问题等因素而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力争跨越陷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平等有序的多极化世界,已经成为全球关切。

在探寻“跨越陷阱”之道中相遇

艾利森时常强调,“识别陷阱的目的是避免落入陷阱”,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避免历史上多次发生的悲剧性结果。

然而,许多读者对修昔底德陷阱和艾利森关于中美关系的广泛研究仍不熟悉。其中一个常见的误解是,根据修昔底德陷阱声称的崛起大国和居于主导地位的守成大国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推断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误读或将导致人们对国际局势的担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并可能会阻碍国际合作的开展,使各国之间缺乏对话和互信,无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为进一步对“修昔底德陷阱”概念进行澄清阐释,在《注定一战》出版后,艾利森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寻求避免战争、“跨越陷阱”的方法,同时也力图让相关方法得以被更多人知晓。

作为中国领先的国际化智库,全球化智库(CCG)多年来全力推动中外交流与对话。实际上,早在2010—2011年,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彼时正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高级研究员,期间与艾利森相识。自那以后,两人多次在哈佛大学、慕尼黑安全会议(以下简称慕安会)、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各种场合见面。

2019年3月22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参加在CCG举办的论坛

2020年2月14日,艾利森出席“中美冷战?迷思与现实”主题晚宴


2020年11月19日,艾利森参加CCG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线上研讨会



十余年来,CCG与艾利森保持着良好的交流关系。2019年3月22日,CCG理事长王辉耀邀请艾利森参加CCG举办的圆桌论坛,他发表了《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演讲;2020年2月14日,CCG与慕安会联合举办主题晚宴“中美冷战?迷思与现实”,艾利森出席晚宴并参加了讨论;2020年11月19日,王辉耀邀请艾利森参加CCG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线上研讨会,时值美国政府换届,艾利森发表了他对“美国大选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的见解;

2021年4月6日,王辉耀与艾利森开展全球跨洋对话


2022年3月3日,王辉耀对话哈佛肯尼迪学院创始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


2021年4月6日,王辉耀与艾利森进行了全球连线对话,题为“再论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关系展望”。此次对话是CCG发起的《CCG对话全球》系列节目其中一期,该系列节目是CCG在疫情期间为继续促进中外交流而在线上发起的活动,旨在与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展开对话,相关工作得到艾利森及“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等人士的高度赞誉;2022年3月3日,王辉耀与艾利森进行了一场关于“大国关系的未来:中美将如何共存?”的讨论。此次对话也是《CCG对话全球》系列节目其中一期;

2023年2月18日,艾利森参加CCG慕安会官方边会


2023年7月31日,CCG理事长王辉耀与肯尼迪学院创始院长、哈佛大学知名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会面


2024年2月17日,艾利森参加CCG慕安会官方边会


2023年2月18日,CCG在慕安会上以“绿洲还是幻影:中美气候合作关系分析”为题举办官方边会,艾利森在会上进行了主旨发言;2023年7月31日,王辉耀赴美国时专程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拜访艾利森,二人就中美关系、大国竞争与全球化的未来等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2024年2月17日,CCG在慕安会上以“中国、欧洲和美国:大国政治时代的气候合作”为题举办官方边会,艾利森在会上进行了主旨发言。

在以上一系列交流中,来自中美两国的有识之士们一致认为,双方应该选择合作共存的道路,而非注定一战。他们深知,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中美两国不仅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也拥有巨大的机遇。通过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他们坚信通过合作与协商,中美可以实现共赢、互利共存的局面,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传承中美超越分歧、求同存异的智慧与勇气

在与王辉耀理事长的对话中,艾利森就中美关系和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国崛起、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全球地缘政治、核武器、朝鲜问题、新冠疫情及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全面、系统性地展示了他对“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经济、金融、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的看法;深入而透彻地分析了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以及影响战争的因素;解释了为何中美“注定要共存”的问题,坦诚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议。

鉴于CCG在推动中外交流方面的成就,艾利森表示愿与CCG合作出版书籍。由王辉耀和苗绿策划编辑、CCG翻译的约瑟夫·奈的著作《软实力与中美竞合》(Soft Power and Great-power Competition)已经出版,英文版与中译本同时发布,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格雷厄姆·艾利森主动向CCG邀约策划《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一书,并积极给予授权和配合书籍的编著。

该书根据王辉耀与艾利森自2010年至今十多年间的多次交流写就,引用了艾利森从2017年到2022年间发表的关于中美关系的观点和文章、报告、采访。书籍采用易于理解的问答形式呈现,由编著者王辉耀撰写引言和后记。

编著该书的首要目的是以易于理解的形式向更多读者介绍修昔底德陷阱的含义,并澄清一些对艾利森观点的误解。其次,是为了在艾利森自《注定一战》出版以来发表的文章、演讲和采访的基础上,更新其对修昔底德陷阱的论述和对中美关系的分析,和其总结的避免战争的方法。


2024年3月22日,CCG、中信出版集团和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在CCG北京总部共同举办“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发展稳定的大国关系”图书发布研讨会。此次活动上,艾利森教授特地跨越大洋莅临现场,围绕中美关系和中美地缘政治竞争、美国外交政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话题深入探讨交流。近百位各界人士和媒体代表出席本次会议。

会上,王辉耀理事长指出,现在人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和过去相比已经大不相同,各国一定要谨慎对待国家间的关系,避免古巴危机再度上演。当前的国际秩序未能通过共同目标或共同利益将各方连接在一起进行对话。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威胁,还有流行病、数字战争、AI等等,各国需要针对这些领域进行更好地合作。

对于中美关系,艾利森认为中美之间产生竞争是难以避免的,因为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然而,出于生存考虑,中美必须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这类跨国性挑战,“相互保证毁灭机制”也令中美之间出现“共存亡”的局势,战争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存亡,甚至关系到人类的未来。他认为,中美之间可以同时存在合作与竞争,双方应该给予合作同等重视,甚至更多重视。对中美两国来说,只有保持克制、理性的态度,规避战略误判,管控竞争,加强协调、对话与合作,才能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进而促进竞合关系。

有趣的是《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一书发布会的次日恰逢艾利森教授的生日,借此机会,王辉耀理事长在发布会现场向艾利森教授当面赠送了一件印有熊猫图案的礼物。熊猫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和平、友谊和团结。熊猫不分国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使者。这不仅是对艾利森教授生日的祝福,也表达了对于中美友好关系的珍视和致力于构建和平稳定世界的愿望。

五十余年前,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中美长期隔绝和敌对的状态,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当前,中美关系或许正在经历一段低谷期,但不可否认,它依然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最富活力、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双边关系之一。回顾《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一书的出版历程,在中美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王辉耀理事长和艾利森教授都敢于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直面双方的分歧与挑战,在继承中美超越分歧、求同存异的智慧与勇气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以更加开放和务实的态度探讨中美关系的未来,为广大读者了解到中美关系未来的多样性、进一步搭建起中美这两个伟大国家与人民之间沟通、对话的桥梁贡献了力量。



-相关链接-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Graham Allison:中美间的战争并非不可避免


中美关系中的迷思与现实:CCG在第56届慕安会举办中美边会


中美线上研讨:中美在双方关系上会更现实地考虑对方


拜登时期的中美是否能形成竞合关系?- CCG主任对话“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


王辉耀对话哈佛肯尼迪学院创始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今天我们依然无法在后视镜里看到中国


中美气候合作,“绿洲”还是“幻影”?聚焦第59届慕安会CCG边会


CCG与哈佛大学创始院长、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Graham Allison会面交流


实录 | 王辉耀对话约瑟夫·奈:软实力与中美竞合


实录 | 2024 CCG慕安会边会:“大国政治时代的中、美、欧气候合作”


《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王辉耀对话格雷厄姆·艾利森论中国与世界》全球首发式在CCG举办


从认识危险到走出历史宿命——揭秘王辉耀对话艾利森最新力作《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问世之路


CCG 图书



● 出版 |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大国智库2.0》对全球各国智库进行了系统与全面的介绍和分析。第一,结合国内外智库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对全球智库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度分析;第二,全面介绍了国外一流智库的最新情况,从最近几年表现活跃的美国、欧洲、亚洲等全球智库中精选了近五十家代表性智库进行了详尽剖析,对国际知名智库新的发展经验做了总结提炼;第三,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新情况、面临的新挑战等进行系统梳理,并针对新形势提出了推动智库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第四,增添了全球化智库近年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经验,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参考。




● 更多……

《大国智库2.0》图书发布会暨CCG15周年中国智库发展研讨会举办

视频 | 20余位中国智库领军人物出席CCG15周年新书发布会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从技术与人本等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具备的特征,然后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总结,用数据与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正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作者对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和文献做了梳理,回顾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书从第四章开始,两位作者对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国际、官产学各界有影响力重要人士的对话交流等,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




● 更多……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发布 中国与全球化发展的新视角

中国全球化三十人圆桌举办 30位重磅专家谈中国与全球化发展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我向世界说中国》是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和秘书长苗绿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叙事及话语权重塑”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据悉,该书讲述了全球化智库近年来立足芒克辩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论坛等知名国际舞台,与各国政商学界知名人士畅谈国际时局与未来趋势,回应各方对于中国的关切和质疑,诠释中国的发展模式,降低外界对中国的误解,通过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国际交流及传播,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生动故事。同时,本书立足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传播新格局,针对中国应当如何开展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如何创新外宣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 更多……

多位专家点评《我向世界说中国》: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不再失语





CCG 纵览



⊙ CCG2023年度回忆 | 在世界发出中国智库强音


⊙ CCG隆重举办系列活动欢庆龙年新春


⊙ CCG年度精彩回顾-论坛研讨篇:数场大型会议定格精彩一年


⊙ CCG年度精彩回顾-民间外交篇:6次出访行万里路,这里有一份亮眼成绩单


⊙ CCG年度精彩回顾-图书篇:国际智库界大咖在思考什么?


⊙ CCG年度精彩回顾-报告建言篇:汇聚智库群策资源 实践咨政建言使命


⊙ CCG年度精彩回顾-国际青年交往篇:2023我们与未来对话,与青春同行


⊙ CCG 2023出版书单 |透过全球视野 理解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


⊙ 中国疫情后最大线下全球智库论坛在京举办

⊙ CCG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如何加强中美欧与全球合作


⊙  第十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 CCG与联合国驻华系统成功举办“加快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研讨会


⊙ CCG新书《欧洲人眼中的中国:绵延八百年的文化与知识交流》中文版发布


⊙ CCG新书发布:“亚洲的缪斯”马凯硕谈中国和平崛起与亚洲复兴

⊙ 
“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最新力作《软实力与中美竞合》在CCG发布


⊙ 巴西农牧业部部长率团出席“中国—巴西可持续发展对话会”,中巴政商学人士在CCG热议两国合作


⊙ 展望国际人才发展的新时代机遇——2023全球人才培养和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 巴黎和平论坛总干事陪同马克龙访华在CCG演讲并对话


⊙ CCG与联合国妇女署联合举办国际妇女节特别研讨|性别平等应对科技创新挑战


⊙ CCG举办中国西部国际交流与合作论坛-西班牙国别专场


⊙ 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举办 国际知名智库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


⊙ “回访欧亚 聚意发声”:CCG二十大后再启二轨外交人文往来之旅


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举办 聚焦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三十天三大洲七十场活动 CCG环球二轨外交重启面对面人文交流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全球化三十人圆桌举办 30位重磅专家谈中国与全球化发展


⊙习近平主席回信寄语CCG发起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


⊙ 【CCG报告合集


⊙【CCG全球名家对话合集】 


⊙【CCG新书发布合集】


⊙【CCG品牌论坛合集】


⊙已正式申请!看看这家智库如何持续推动中国加入CPTPP


⊙CCG新年贺信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CCG名家对话视频年度精选(一)


⊙CCG名家对话视频年度精选(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