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阴道上行

绍轩 浙江宣传 2024-06-25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在旅行者中有一句名言——“此生必驾318”,川藏线奇险的景色令游人痴迷。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追寻“诗和远方”是中国人永恒的浪漫。


在浙江绍兴,自绍兴古城偏门启程,有一条通向诸暨枫桥的山阴道,诠释了另一种“诗与远方”。这里一路上岩峦竞秀,溪流争鸣,从古至今引无数行者流连忘返。“山阴道上”四字,成为了山水之美的代名词,穿越岁月,流传至今。


那么,“山阴道上”究竟是怎样个秀丽如画呢?又蕴藏着怎样的今古人文?


绍兴山阴道口石碑 图源:“浙江新闻频道”微信公众号




山阴道自古便是浙东的热门旅游线路之一。


山阴道成路于何时已无相关记载,但是成名于东晋则是不争的事实。古时的山阴道,是一条青石板铺砌的驿道。蜿蜒绵长的道路两侧,古树参天,碧波环绕。行走其间,仿佛步入了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


“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提及山阴道山水交映的景致,王羲之曾发出如此感慨,可见山阴道在东晋时期就颇具人气。


一篇《兰亭集序》让山阴道享受到了“顶流”待遇。“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自唐朝起,仰慕二王的文人雅士至沓来,探寻兰亭雅集背后的魏晋风流。


宋代以后,随着江南经济的繁荣和文人文化的兴起,山阴道更成为了士大夫们寻求心灵归宿的理想之地。他们在这里建园筑亭,品茗吟诗,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赋予了山阴道更深的文化内涵。明代徐霞客也曾踏足此地,他在游记中对山阴道的沿途风光赞不绝口,进一步提升了这条古道的知名度。


时至近代,历经战乱与变迁,山阴道上的古迹多有损毁,但随着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许多历史遗迹重现光华。山阴道已经不仅仅是一条欣赏自然美景的道路,更成为了一个连接古与今、自然与人文的桥梁。


从东跨湖桥开始向南而行,远山近水环绕于山阴道,小桥凉亭、田园农舍相映成趣。虽然我们已经无法领略历史深处的车马喧闹,但是依然可以从斑驳痕迹中找到涤荡心灵的魅力。


山阴道,作为一条穿越时空的走廊,让每一位到访者不仅能感受到那份“如在镜中游”的美妙,还能在沿途的古村落、遗址中,寻觅到东晋遗风、唐宋诗韵,以及明清以来的文化印记。


山阴古道 图源:“萧山文旅”微信公众号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王献之当年走过山阴道,想必也为这“浮云出岫,绝壁天悬”之景倾倒,峻笔轻挥写下这句,给时人“种草”。


山阴道上,闻名天下的胜迹莫过于兰亭。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四十二位名士毕集于会稽山阴,他们襟带飘洒,他们席地宴然,他们高歌狂饮,他们幽诉戚戚。从放浪形骸,到感慨系之,文人的情愫被宴会主人王羲之以慧眼观之、以文心铭之,成就了永不磨灭的《兰亭集序》。


如今山阴道上,青石板路虽被宽阔的公路取代,映带左右的依旧是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旧时风景。在这古今交错的恍然中,我们与古人同享喜乐与忧欢,仿佛穿梭在历史光影里。


你会在某一个瞬间,倏然领悟到王羲之那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喟叹的真意。而后,逸诗心、抒豪情,信步走进这江南诗画山水间,成为那“应接不暇”的一部分……


可以说,山阴道的名声鹊起,离不开文化顶流的鼎力推介;山阴道的经久不衰,离不开名人效应。


不过,山阴道上有的不只是文人士大夫的快然自足,也有着一声声平头百姓的欢歌笑语。


陆游当年漫步山阴道时,见到一群村民在农忙之后相聚宴饮。热情的民众见了诗人二话不说便邀他入席,席前是鸡豚治羹、鱼鳖杂鲜,座上是野歌和唱、击鼓助兴。酒酣畅快的陆游把这件事写进了诗里,题为《道上见村民聚饮》,难忘当地的淳朴民风。


兰亭 图源:“绍兴发布”微信公众号




散文诗《好的故事》里,鲁迅深情回忆了山阴道上的美景。有人说,山阴道是鲁迅的精神“返乡”之地。


不禁好奇,一条古道何以让鲁迅如此看重和追寻?大概是因为这条古道上,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


山阴道是古时人们赏玩鉴湖的主要道路。一千八百多年前,会稽太守马臻持利民济世之志,冒得罪豪绅大族的风险,率领民众修筑了江南最早的系统性蓄水灌溉工程——鉴湖,使那时的山会平原九千余顷农田旱涝无虞,成为“膏腴之地,亩直一金”的鱼米之乡。自那之后,才有在山阴道上赏看浩渺鉴湖的乐趣。


行行重行行。沿着山阴道一路往南,徐渭墓园掩映在山阴道旁的青山之中,这样一个“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的绝艳才子长眠于此。


山阴道的终点在兰亭的花街,近旁群山环峙、水声潺潺,其中的鲜虾山风水极佳,是王阳明为自己亲择的归葬之地。这些历史上的璀璨群星,就这样不约而同地将这条山阴道视为安放肉体和灵魂的所在。


这是一条不足二十公里的古道,却也是一条遍布故事的古道。马臻、贺循治理过,王羲之、谢安踏足过,贺知章、陆游流连过……多少人文传说、历史遗迹,让它成为自由随性的文化品格的代表,成为立心守正的理想的象征。


一条山阴道,历经千年的重重叠压,早已形成厚重密实却又脉络清晰的文化层,构筑起历代文人诗客魂牵梦绕的精神原乡,成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诗和远方”。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