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定胜糕里有何好彩头

湖轩 浙江宣传 2024-06-25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每逢高考季,许多人都期望讨个好彩头,祝福考生考出好成绩。比如有考生的母亲会穿上红色的旗袍,寓意“旗开得胜”;一些老师会送给学生粽子,谐音“一举高中”。在江南地区的很多地方,很多家长还会借定胜糕为孩子们送上考试“必定胜利”的祝愿。

一块热气腾腾、香甜松软的定胜糕,已在江南流传了千百年。这款“助考神器”,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一口定胜糕,寄托了什么?

定胜糕是“高考经济”的鲜活元素之一。图为近日杭州一家定胜糕店铺 图源:视觉中国




定胜糕两头大中间小,表面印有“定胜”二字。它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先将大米、糯米和红曲米精细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粉末蒸熟,确保糕点口感细腻。随后,这些熟粉被放入特制的模具之中,并加入豆沙、糖桂花等馅料,使得味道层次丰富。最后通过蒸制,色泽淡红、表皮“磨砂”的定胜糕就出炉了。

定胜糕原先被叫作“定榫糕”,书中有记:“定胜糕,曾名‘定榫糕’,因其状如‘榫’而得名。”对于“定榫糕”为何被改名为“定胜糕”,江南地区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头与一场胜仗相关:

相传南宋年间,金兵南犯江南,当时驻守太湖一带的名将韩世忠奋勇迎战。百姓为慰劳士兵送来定榫糕,韩将军取过一块一掰两半,糕中有纸条写道:“敌营像定榫,头大细腰身,当中一斩断,两头勿成形。”他悟出其中玄机,连夜部署兵力,如利剑出鞘,直插敌营核心,获得大胜。这一仗,“大功臣”是老百姓和他们送来的定榫糕。又因“榫”与“胜”的发音有些相似,韩将军为表感念,于是将其改名为“定胜糕”。

明朝时,在江浙一带,定胜糕就开始承载了考试“必定高中”的美好寓意。比如,在无锡,亲友们会赠送毛笔、定胜糕和米粽给参加考试的考生。冯梦龙《古今谭概》有相关记载:“锡邑呼中字如粽音,凡大试则亲友赠笔及定胜糕、米粽各一盒,祝曰笔定糕粽。”在《宛署杂记》所列官府设宴款待参与考试官员的食品清单中,还有“定胜插花五枝”这样一说。

到了抗战时期,定胜糕的寓意更是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内涵。在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家中招待客人时,夫人韩咏华总会捧上一盘定胜糕,笑吟吟地说:“请再尝尝‘定胜糕’,我们一定胜利。”她还与其他几位教授的夫人一起,每周制作定胜糕,并步行40多分钟送到冠生园寄卖。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教授夫人们一方面克服艰难环境,自力更生补贴家用,另一方面想借由定胜糕的寓意,祈求抗战早日胜利。小小定胜糕,承载着大希冀。

定胜糕 图源:“趣南浔”微信公众号




那么,这样一块糕点,何以传承千年?

特殊口感是“圈粉”法宝。定胜糕之所以能俘获众多食客的心,关键在于它甜甜腻腻、软软绵绵的口感。经过一段时间的蒸烤,热气腾腾的定胜糕便新鲜出炉,在掀开锅盖的一瞬间,糯米的香味便扑鼻而来。轻咬一口,糯米香混着馅料的甜蜜在口中荡漾开来,齿颊留香、久久不散,让人感叹“才下舌尖,却上心尖”。

手艺在代代传承中焕新。有人说,一口江南糕点,尽尝绵延数千年的文化珍馐。定胜糕的味道,在千百年时光中随制作技艺的精进而不断变化,口味在沉淀的同时也有创新比如,南浔古镇的老字号糕点店“野荸荠”,几代经营者都恪守古法选料制作工艺,在红玫瑰天然着色、拌合温度控制等方面不断改良,形成12道工序,以保证定胜糕的品质。随着南浔古镇迎来客流“狂飙”,该店的定胜糕常常供不应求。

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期许。在热门电视剧《繁花》里,小阿嫂搬家时手里拎着定胜糕,嘴里喊着“新房子,步步高”,此情节又为定胜糕这一“糕界顶流”增添了不少“流量”。中国人逢过年过节、人生大事,都讲求讨个好彩头。定胜糕的寓意与人们的心理相契合,“定胜”二字所承载着的美好祝福稳稳地戳中了大家的“心巴”。

如今,除了“考前食得定胜糕,伏笔轻取状元郎”的习俗,寿星庆生、新婚喜庆等也会用上定胜糕,寄托“喜庆吉祥”“胜出一筹”的愿望。

定胜糕 图源:视觉中国




作为传统糕点的定胜糕,在传承发展的道路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比如,随着食品多样化,人们对传统糕点的需求逐渐减少,也有人认为其口感甜腻、过于单一,难以适应现代人的口味需求,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定胜糕等传统点心的市场有所萎缩。

那么,应该如何让定胜糕等“舌尖上的手艺”焕发新的光彩?笔者认为,还需解答好三个问题。

口感如何新潮又“对味”?保留传统的制作工艺是传统糕点的精髓所在,同时也可以尝试将现代烘焙技术融入其中,让糕点在口感上更加细腻、层次更加多元;还可尝试根据不同地域的口味特点调整配料和甜度,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需求。

比如在湖州,不少商家加入糕点改良的队伍,定胜糕的口味从单一的豆沙味演变出了奶黄、芝麻、果味等其他味道,有的店家还主打健康绿色,推出新产品,还有的制作出各类造型的定胜糕,受到不少年轻人欢迎。

怎样讲好糕点背后的故事?传统糕点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浙江宣传”曾在《寻味江南糕点》中提到:“从参与礼俗到反映民风再到传承技艺,糕点承载了人们的集体记忆和生活点滴,将‘江南之风’蕴藏其中。”可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等活动,挖掘并讲述这些糕点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展现江南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传递江南精致儒雅的生活理念,让更多人爱上传统糕点。

能否打开“跨界出圈”新思路?想要让更多人从传统糕点中吃出新意,跨界联动不失为一种新方式。如,老字号“知味观”曾携手某国际快餐品牌,在高考季推出“肯定胜”定胜糕,以此祝福考生必定“糕”中。以此为灵感,相关店家还可以尝试与动漫IP等“梦幻联动”,在定胜糕的配色、口味、包装等方面进行创新,俘获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味蕾。

一块小小的定胜糕,承载的是人们对“定胜”的渴望、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份深厚情感。愿你也能在这一口充满江南韵味的糕点中,品出那一份独属于自己的滋味,心有所期,旗开马到。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