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牌往事| 这里有我们民族的一次伟大胜利

张传林 细雨中的呼喊2 2022-01-02

    

这个假期回故乡要经过湖北宜昌,所以有了这次石牌之行。

 

01

我童年生活在一个叫涴市的长江边上的码头小镇,属于湖北松滋县,它离宜昌大约150公里,距沙市不到30公里,是个沿着长江上可达重庆下可达上海的好地方。


夏天大人们在乘凉的时候,少不了会给我们“讲古”,邻居绪政伯伯年轻时是赶马帮的,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不止一次讲到他年轻时候看打仗的情景:有一年初夏宜昌上头打仗,长江里先是好多小日本的汽船和小炮艇从下游沙市、武汉那头神气活现往宜昌方向进发,天上的飞机像鹞子,飞来飞去阵势好大。但没过几天就看见长江里漂下很多很多的泡得胀鼓鼓、圆滚滚的日本兵和东洋马的尸体,开回来的汽船也变得七零八落、垂头丧气残破不堪......



可惜当时我才六七岁实在太小,都没有多问几个为什么?一直搞不懂那是一场什么样的战斗,参战的是什么样的部队,怎么还能让凶残的日本人吃那么大亏?而且这么牛逼的事迹为什么从来没有在书上看见? 


中国的孩子就这么命苦,直到30多年后,我才搞清楚,儿时大人们“讲古”的那场一直让我感到困惑的长江里的抗战就是1943年的鄂西会战的一部分,再具体一点的说,那就是鄂西会战里的石牌保卫战。                                                                 胡琏率军祭天誓言与石牌共存亡                                                       

石牌保卫战,是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战斗,也是一场几乎挽救了中华民族命运和中华民国国运的战斗,它本该被所有的华夏子孙所铭记,但历史有时就是那么吊诡,被史家称为"中国抗战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石牌保卫战几乎湮没在我们过去70年的岁月里,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它好像就不曾发生过......

 

 02

石牌,是长江西陵峡右岸(现宜昌市夷陵区境内)的一个小村庄,因峡江南象鼻山中一大块形状酷似令牌的巨石而得名。巨石高40米宽12米厚4米,估重达5000余吨。它挡在长江这个急弯的尖上,距西陵峡的东口大约有二十多公里,所有的船都要在石牌的脚下转弯。正因为这个江弯和两岸兀立的石壁,自古以来,它就是据守长江的天险。 


上图峡江右岸的弧尖处即为石牌要塞,背后为石牌古村 

 这是石牌的侧面和正面,高40米、厚4米、宽12米,巨石独立于山体。非常奇特。   


1943年,抗日战争到了最艰难的时刻,大部分国土沦丧,日寇的铁蹄已肆意蹂躏着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继续指挥着广大军民作殊死的抵抗,于是,日寇计划攻占抗战最后精神堡垒和指挥中枢--重庆。


当时的交通条件极差,入川没有公路。攻打重庆必须溯长江而上,作为拱卫陪都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就是石牌。小小的长江石牌要塞一时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全国抗战生死存亡的险要之地。

 

1943年5月,日军终于攻陷宜昌,兵锋直指重庆,鄂西会战爆发。

日军在石牌的周边地区集结了两个师团、一个旅团,还有被称为“钢铁猛兽”的横山勇的第十一军,一共10万兵力扑向石牌

 

中国方面集结了15万人迎击日军。

 

03

1943年5月28日佛晓,日军步骑炮兵约两千余人,在飞机与火炮掩护下,首先向国军十一师第三十一团八斗方、南亭坡、闵家冲阵地进攻,国军依托工事,并配合重迫击炮向敌射击,日军死伤累累。


一场极具战略意义的中日长江大决战就此拉开帷幕。

 

小小石牌,一方志在必得,一方拼命死守,不足百户的村落瞬间便毫无选择地成了血肉磨坊。

 

在石牌应战日军的是国军王牌第十八军的十一师,师长胡琏上校,黄埔四期,时年三十六岁。

 

这场血战是在石牌及周边地区全线几乎同时展开的,过程极其惨烈,日军在9架飞机和若干火炮的配合下猛攻石牌要塞,石牌的守军面对敌众我寡,火力悬殊,甚至外围友军失利,日军发起围攻的态势。

胡琏毫无惧色,从容指挥各部坚守事先以纵深配置的阵地,以逸待劳、发挥战术上的“持久战”来消耗日军的猛烈攻势。

 

各处阵地几易其手、杀声震天,尤以石牌要塞阵地为甚,战斗打到白热化时,第六战区司令陈诚上将给前线指挥所打来电话,问守住石牌要塞有无把握?震耳欲聋的炮声中,胡琏斩钉截铁只大声回答了一句堪称惊天地、泣鬼神的话:“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的确,胜利没有把握,但胡琏们都有与阵地共存亡的死志!

 

幸得石牌地势复杂,运输困难,气候多变,也不利空袭。水面日军炮艇在友军岸炮打击下或沉或伤,很快,日军被十一师以灵活战术牵制,失去空投和空中支援后,火炮弹药消耗殆尽,最终失去炮火的绝对优势。

十一师就此抓住敌方失去炮火支持的战机,果断逆袭,与正面强攻的日军硬碰硬较量。

 


中日王牌部队就此短兵相接,石牌战场,两军数以千计的军人以刺刀、手榴弹相搏杀,爆发了现代战争史以来,最惨烈和最大规模的刺刀战。

 

劈刺,那是日军历来的强项啊!但在石牌,这些远道而来、爬山爬得疲惫不堪、饥渴交加的骄狂的日军,遭到十一师国军将士的迎头痛殴。日军以1000人在三角岩、四方湾攻击国军阵地,双方展开激烈肉搏。国军居高临下凭借有利地形,将这股日军全数杀死。 


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再次调动4000多人围攻国军阵地八方斗,两军近万人在弹丸之地多次冲杀。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据说整整3个小时,几乎没有听到枪声,双方士兵完全纠缠在一起,无法开枪全是刺刀拼杀的声响,八方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绞肉机。


八方斗之战,日军死亡2000余人,中国方面阵亡1500人,日军完败。 

 

6月2日,中国方面进入全线反攻,日军溃不成军,节节败退。石牌保卫战取得了彻底胜利。


 


以石牌为中心的整个鄂西会战,日军伤亡25830人,中国方面伤亡1万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尤其是在石牌保卫战中,3000优势日军阵亡都无法攻下石牌区区弹丸之地。

 

但石牌保卫战的胜利,非一日之功,从5月28日佛晓接敌,到6月3日完全恢复战前敌我态势,前后持续了将近7天,并不是像很多书籍或文章里面所说的,是靠胡琏所部3小时拼刺刀决定胜负的。 


国军的海陆空军都有参与,海军当时舰只虽然几乎全损,但其江防部队布水雷相当厉害、空军的飞虎队也对石牌保卫战有空中支援,外围广大地区陆军友军的牵制,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石牌保卫战,堪称抗战史上以少胜多的绝佳战役。第十八军在抗战紧要关头显示了砥柱本色,挫败日军攻势,保卫了抗日大后方的安全,日寇从此再也没有溯江攻打到重庆的勇气。

石牌,至此就像一枚硕大的钢钉死死地钉在了拱卫陪都的门户上。 

 

石牌和胡琏从此一战成名。

 

04

胡琏后来成为国军一级上将。其人作战非常智慧,刘元帅说他“狡如狐,猛如虎”。淮海战役他2次空降铁桶一般的包围圈,战败后居然还从百万军中从容逃走,1950年更是在金门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1943年的胡琏还仅仅是个国军上校。


当时胡琏深知整个石牌保卫战的重要性,更深知他所镇守的石牌要塞是核心中的核心,面对即将到来的凶多吉少的血战,他已下定“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并于匆匆间给老父及妻子留下两封堪称千古绝唱的诀别书:


“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并无他途, 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于役国事已几十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敬叩金安!”

 

“瑜: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战争胜利后,留赣抑回陕自择之。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念及之。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即使在78年后的今天,我读到这两封诀别书仍忍不住浑身颤抖、泪流满面。悲愤铸成金石声,那个积贫积弱时代的军人,既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万丈豪气,也有对家国民族甘洒热血的赤胆忠心,还有对父母妻儿的铁汉柔情......如果没有战争他们都会是建设这个国家的中坚力量啊!中国没有亡国,正是因为有这些甘愿为了保家卫国舍身成仁的中流砥柱。


透过这些文字,我们是不是也能够看见辛弃疾、文天祥的影子?抗战期间的中国将领,并无多少身外之物,遗书提及的最贵重物品,不过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念兹在兹的,居然是子孙仍要当兵为父报仇为国尽忠。


05

  石牌要塞远景,目前正在扩建修缮


我找了一个当地老人做向导,三角岩、四方湾、八方斗......他将当年发生激战的地方一一指给我看,看到到当年白刃战的山头,也看到传说中的浴血池。

传说当年战斗结束后,幸存的官兵和当地百姓用石块在山上简单砌了一个长方形的池子,并从长江中挑来一担担江水,为阵亡的烈士们做最后一次清洗,帮他们穿上洗净后布满破洞的军装,最后将他们在山上就地掩埋。由于每具遗体都血迹斑斑,尚未全部洗清,池内的水已经全部成了浓重的红色,故称“浴血池”。

 


石牌要塞目前被围蔽,要营建一个新的石牌抗战博物馆。

我在要塞前面的趸船上拧开带去的白酒,对着石牌要塞洒酒、祭拜,突然有大哭一场的冲动......


无论是巍巍矗立的石牌、还是脚下滚滚东去的江水都记住了这些为中华民族带来了自1840年以来抵御外敌从未有过的胜利的英雄们。只是我们这些活着的后嗣子孙因为无知把他们几乎遗忘了......这是怎样的悲剧啊!


金秋时节,石牌地区漫山遍野都是橘园,因为身处5A景区的里面,石牌人家现在都比较富裕。我一路遇到不少在橘树下、在庭院前晒太阳的老人,悠闲地抽着长长的竹烟杆、竹椅边还有一罐当地的特产绿茶......岁月静好的样子。

 

十多年前有一期《中国国家地理》介绍石牌保卫战的时候曾这样描写那些战死的少年士兵:“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小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这样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步枪上阵拼命。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会在自家的橘园里吸着小口的香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死掉了。”

 


是的,到1943年,抗战已经到了第六年,经过六年战争的巨大消耗,国土已经大部分沦陷、人力物力都已经日渐枯竭,在牺牲了无数成年男丁后,母亲们只能含泪目送她们最小的儿子上战场,部队里因此充满14-18岁的少年士兵。


记录下这段文字,脑补那些少年士兵与日寇惊心动魄的搏杀或日暮乡关中他们倒在战场的画面,我又忍不住热泪盈眶......

 

 06

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石牌往事。

石牌,它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却又是那样的遥远。


在距石牌咫尺之遥的宜昌城区,我随机问了三个年轻人,仅有一个大致知道一点点石牌的往事。


而我的故乡离它仅仅300里地,但我直到30多岁以后才听说石牌这个地名以及它的故事,年过半百的时候,才第一次来到石牌凭吊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魂。

 

那些曾经为我们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年轻人啊!他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他们长眠于此常驻于此,年轻的他们永远拱卫着这片秀美如画的峡江山水。

 

来石牌前我曾经收集了很久的资料,就为了把它的故事更清楚地告诉你们,好几个晚上夜不能寐,思考我们这个民族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苦难,在最惨烈的战争之后,我们还要面临这种惨痛的、羞耻的、无奈的遗忘。


朋友,如果你去宜昌,请你一定去石牌看看,带一壶酒、一束花或一束香......他们的牺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知道怎样对抗“靖国神社”吗?那就是永远铭记我们自己民族的英烈!

 

 

-- THE  END---- 


 推荐阅读:

在呼格吉勒图的墓地前......

在《前夫》们的窑洞前,寻找那些花儿的踪影

腾冲,抗战忠魂尚未飘散的边城

薄酒一杯祭“青椒” 丨愿天堂里他们都有一张安静的书桌

博士数量世界第一 与 诺奖数量世界倒数 

泪洒南岳祭忠魂 

 

欢迎关注,防备失联  只有这两个号活着。其它的删了吧!

推荐好物:

1.湿疹、皮炎!抹它,3秒止痒,3天去湿疹

2.男人私藏的沐浴露,用完老婆都怕怕!

3.饭后嚼个它,口臭没了,胃里超舒服!

4.千年养肺古方,利咽润肺,止咳化痰!

5.拯救静脉曲张,用它抹一抹,彻底告别!

6.插上它,除螨、防蚊,比太阳暴晒强万倍

7.修复牙齿的牙膏,烂牙变新牙!牙医也在偷用


三观一致的加微信:  ZCL-677197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