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锦囊 | 如何将戏剧教育融入传统文化课堂?

外研社国际汉语 外研社国际汉语
2024-09-04


范式(Convention)也叫习式。在戏剧教育的活动中,它指的是组织戏剧教育活动常用的模式,可以帮助教师建构戏剧活动,有效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戏剧表演,探索文本及其内涵,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范式是戏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整理总结的课堂实践方法,至今为人们所接纳的约一百种,其中经常被使用的大概有二三十种。此处介绍其中的十种。





1. 故事棒(Whoosh)


或称为“故事圈”,即教师朗读一段故事,学生听到故事中的人物或事物时,就走到中间,即兴表演所听到的内容。当教师说“Whoosh(拟声词,描述物体飞速行进发出的声音)时,所有学生停止表演,回到原位。教师在朗读时可用“Whoosh”将故事分成几个片段,每个片段中的人物可由不同学生扮演。


 课堂实例 

年兽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神秘老人出现在村里。

(一名学生上场扮演神秘老人)


老人告诉村子里的人,年兽快要来了,他让大家赶紧逃走。老人说,年兽会毁坏房屋、田地,不仅会吃光牲畜,还会吃人。

(扮演老人的学生开始表演,几名扮演村民的学生也进入圈子中央并开始表演)


但没有人相信老人的话,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年兽,他们都以为老人疯了,老人很伤心,气愤地离开了。Whoosh!Whoosh!

(扮演老人的学生和扮演村民的学生退回)




2. 坐针毡(Hot-seating)


由一位学生或教师扮演戏剧中的角色,其他人以戏外人的身份对他进行提问,以此了解故事背景、心理活动、行动原因、人物关系等。被采访的学生或教师可以被称为“坐针毡者”。在范式开展过程中,坐针毡者会坐在教室中间的一把椅子上,以角色的身份来回答问题,其他人以圆形或半圆形围在他的周围,依次进行提问。


 课堂实例 

怪人郑板桥


在范县县衙外,一个乡绅故意撞倒了卖粥的老汉。但乡绅拒不承认,反倒说是地上的大青石绊倒了老汉。


由教师扮演乡绅,坐在教室中间的一把椅子上,以角色的身份来回答问题,同学们以圆形或半圆形围在教师的身边并依次进行提问。



3. 定格画面(Still-image)


或称为“定格”。学生运用身体构成一幅静止不动的画面,以表达一个时刻、一类人物、一种主题等。可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或一个小组共同完成。所完成的定格画面,可以是单独的一幅画面,也可以是两组之间产生对比的两幅画面,还可以是有逻辑关系的一连串画面。


 课堂实例 

哪吒闹海


将学生分为四至五人一组。小组用5分钟时间合作摆出第一个定格画面:虾兵蟹将正准备带走孩童时被哪吒制止。画面中四个角色:虾兵、蟹将、哪吒、孩童。完成后,各组创作第二个定格画面:哪吒将虾兵蟹将打败。



每组从第一个定格画面过渡到第二个定格画面。教师提示:“发生了什么?”每组选一个同学承担旁白,在小组成员做动作时负责讲解画面。


小组相互展示讨论。讨论内容:维护正义的行为只能使用武力吗?维护正义的过程什么时候结束?比如,是打败坏人后就立即结束了吗?



4. 专家的外衣

(Mantle of the Expert)


将学生变成在特定情形中具有某一领域专业知识技能的专家,他们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完成一项任务。在这个范式中,组织者的权力和责任转移到组员中,每个人因为拥有了专家的身份而感受到被尊重,同时也能体会到不同职业者所具有的专业素养和理解力。


 课堂实例 

管仲进谏


教师给学生分组,每组里都必须包括将军、文臣、商人、农民等角色,臣民们先具体商讨如果发动战争,要做哪些准备。在各组进行组内讨论时,教师要轮流去听他们的讨论,注意启发他们从各自角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给每组1开的白纸和马克笔。讨论的要点可写在纸上。讨论结束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扮演齐桓公的教师汇报讨论结果。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要发动战争,需要国家从各个层面进行准备,耗费人力、物力,且会影响不同领域的百姓的生活。自此,教师引出管仲的建议“怀远以德”:不采取武力征服,而是用比较温和、合于儒家“仁德”的手段,达到安抚并使之归顺的目的。



5. 良心巷(Conscience Alley)


一名学生扮演剧中正在面临着两难选择并且犹豫不定的人物。其他学生分成两列,面对面站立,形成一条“巷子”,中间的距离可以容纳一个人通过。这时剧中人站在巷子一头,缓慢从巷子通过。当他走过的时候,两侧的学生要对他说出他内心的想法、感受或对他该如何做给出建议。两列学生通常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以展现剧中人在两种选择间的犹豫。当剧中人走到巷子另一头,活动结束。


 课堂实例 

神笔马良


马良有一支神笔的消息传到了县令的耳朵里,县令以马良“使用歪门邪术迷惑百姓”为由将他抓了起来,逼迫马良为自己作画。



为使学生体会马良内心的挣扎,可以邀请一位同学扮演马良,请其他学生站成两排,形成一条中间只能通过一个人的“小巷”。站在左边一排的同学,持“帮县令作画”的观点;站在右边一排的同学,持“不帮县令作画”的观点。马良要从“小巷”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然后做出自己的决定。


教师告诉扮演“小巷”的同学:当马良快要经过你时,你就开始说话,陈述你的观点;当他走远时,说的话渐渐停止。


“良心巷”结束后,教师采访扮演马良的学生:如果你是马良,你会帮县令作画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会”或“不会”皆可,每个人想法都可能不一样,最重要的是鼓励扮演马良的学生勇敢地表达,并做出决定。)



6. 流言四起(Gossip Circle)


参与者围坐成一圈,依次传播有关某个人物的传闻,这些传闻都是对于这个人物公开或者私下的评价或偏见。在传播这些谣言时要不断夸大其词。最后一个人的谣言变成公众对于这个人物的共识。这个范式可以帮助学生识别戏剧张力、矛盾冲突,理解公开和私下的不同,以设计和解释他人的行为。


 课堂实例 

兰陵王入阵曲


情景讲述:邙山之战后,兰陵王高长恭的威望在将士、百姓之中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然而不要忘了,高长恭还有一个身份:他是一位皇子,一位生长在政治斗争漩涡中的皇子。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在邙山之战之后,别人如何看待他。


教师请学生们扮演正在准备上早朝的大臣们。先请学生确认自己的身份,如皇亲国戚、兵部侍郎、谏官等。假设现在是早朝开始前,大臣们在殿前等待觐见皇帝。大家得知了兰陵王在邙山大捷中立功的消息,于是开始议论。


大臣们边走动边闲谈,每个人至少要向他人传达出去一条自己对高长恭的看法,也至少要听到一个别人向自己传达的看法。大臣们的闲谈停止。教师扮演皇帝高纬,向大臣们询问兰陵王高长恭在邙山大捷中的表现,并与大臣们讨论应该如何论功行赏,请大臣们给出一些建议。


大臣们此时要把自己听到的“流言”说出来。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对故事情节可以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也会认识到:谣言有可能会变成公众对于某个人物或事件的共识。



7. 心底话(Alter-ego)


一名学生饰演角色,其他人饰演角色的思想,替角色说出自己的想法。饰演角色的人不说话,但可以根据其他人说出的话变换姿态或动作(类似于双簧),最后可以请饰演角色的人来表达角色想法。


 课堂实例 

荆轲刺秦王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太子丹派田光去找荆轲,荆轲并没有立即答应。是不是他有什么顾虑呢?让我们把时间在这一刻暂停。你认为在这一刻,太子丹、田光、荆轲各自的顾虑有可能是什么?


教师邀请三位学生分别扮演太子丹、老臣田光、刺客荆轲。三位站在圆圈中间,面对面。每个人拿到一句人物的台词。首先请这三位学生为大家朗读他们的台词:


太子丹:我所讲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


田光:我老了,为国效力已是力不从心,但我可以推荐一位叫荆轲的朋友。


荆轲:荆轲只是一个无名刺客,何以救国?还请田先生赐教。


朗读之后,其他同学开始代表他们的心底话。如果想好了替谁发声,就走到中间,拍着他的肩膀,说出他目前所忧虑的事情。当大家把心底话说完以后,请三个主人公根据其他同学刚才所说的“心底话”所带出的感情,再次朗读台词。



8. 教师入戏(Teacher-in-role)


教师作为角色和学生一起进入到故事情境之中,展开即兴互动,推动情节发展。教师入戏一般需要设计一个仪式化的行为作为入戏的标志,教师在入戏前告知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此标志的意义,比如:戴上围巾变成神秘老人,摘下围巾就是教师。


理想情况下,你将在一个没有桌椅的空间里教授戏剧,这样学生可以方便地移动和分组工作。如果你找不到特别合适的空间,那么像“教师入戏”这样的范式在课堂上就会非常有用。


 课堂实例 

陈师道焚诗


教师手持书卷时则代表此时自己是陈师道,放下书卷则还原为教师身份。



教师拿起书卷,向学生讲述苦恼:自己所尊敬的苏轼苏大人认为我的诗作逊于黄庭坚,我心情很是烦躁,不知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与黄庭坚交往。请学生给出建议——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应该怎么办?



9. 环形剧场(Circular Drama)


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都饰演戏剧中与主角有关的一组角色。之后所有小组围成圆圈,由教师或者一位学生饰演主角,依次进入每个小组访问,与他们展开一段即兴表演,然后离开。表演完或未表演的组则可以暂时作为观众观看。


 课堂实例 

花木兰从军


教师提示大家:《木兰诗》是南北朝人写的,当时的兵役制度属于“府兵制”,即各地军户平时务农,定期参加军事训练,战时一旦入了名册,就需要自行采购装备。



教师根据参加本节课的学生人数,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的小组。然后把活动空间划分成几个区域,如打铁铺、马具铺、马市等。每组在自己的区域扮演不同的商贩,组内成员要商量好说哪些话、做什么动作等。最后展示一段30秒的表演,要求从一个定格画面开始,展示后结束在另一个定格画面上。教师规定小组的展示顺序,一组展示完毕下一组直接开始,以此类推,最后集体鼓掌。



10. 墙上角色(Role-on-the-wall)


选择故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画出其人形轮廓并展示给大家,让学生根据自己从故事或戏剧活动中建立的对于该人物的理解,思考该人物有怎样的形象,并将他人描述该人物性格或行为的词汇或短语写到轮廓外。随着对剧情及人物的理解,对人物形象逐步进行丰富,比如思考人物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将人物形容自己的词汇或短语写在轮廓内。


 课堂实例 

吴越同舟


越国在战争中失败,越王勾践被擒,在吴国为奴三年。学生分组讨论并表演勾践在吴国的生活场景。然后,在大白纸上画出人物轮廓,让学生在轮廓内写出勾践的内心活动,在轮廓外写出各方对勾践的看法。此时的难点在于体会勾践忍辱负重的心情和不被理解的境遇。



以上内容摘编自

(外研社,2021)



推荐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教学》编委会

(外研社,2021)


教育部重点项目“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的研发成果。它以中小学教师为读者,向教师们展示如何以戏剧的方式生动地向青少年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让中国传统文化课堂活泼可亲。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适合教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下册内容则更加切合初高中年级的学生。每一章都包含了术语词条、使用说明、教案和剧本等板块,可以让教师轻松上手、直接使用。




今日互动



戏剧可以唤醒热情与好奇心,帮助学生提高社交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体验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戏剧教育理念相结合,可以让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饱含深意的智慧和经验,为孩子们所体验和理解,而不仅仅是背诵和记忆。


在你的课堂中,是否有过将上述戏剧教育范式融入教学的经历?学生们的反响和体验如何?除了以上10个范式外,你还会经常使用哪些其他的戏剧教育范式?欢迎留言分享~




往期精选

1

我在国际学校教中文 | 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的创造性活动5例

2

课堂活动设计宝典丨国际汉语教学活动50例

3

实用教学资源丨中小学课堂教学法宝7则

4

课程丨IB名师陈琦:如何打造读者剧场?

5

课程丨王巍:如何实现少儿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趣味性?

6

课程丨刘谦功:国际中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

7

课程丨吴伟克(Galal Walker)领衔,对谈体演文化教学法与国际中文教学

8

教学锦囊丨如何将电视剧和小说融入中文课堂?

9

日拱一卒丨学英文看Friends,学中文看什么?


编辑 | 王琳 吴晓静 

          美术编辑 | 李文雅  何纯洁(实习)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外研社国际汉语   

欢迎分享与转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教学资源网

教师发展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研社国际汉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