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彦宏真说对了,程序员末日,硅谷已抽刀

贺一 南风窗 2024-03-25


作者 | 贺一




3月9日,百度CEO李彦宏在一档电视访谈中表示:“基本上说以后其实不会存在程序员这种职业了,因为只要会说话,人人都会具备程序员的能力。”


在他看来,程序员会消失,是因为AI技术将大大降低编程门槛,一些现在需要由程序要实现的操作,未来普通人靠着“说明书”也能实现。 


这不是预言,是已经到来的现实,在大模型更卷的大洋彼岸,为了发展AI,硅谷大厂开启了新一轮的裁员潮,程序员们正在上演裁员大逃杀。


2023年,谷歌裁减了1.2万名员工,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6%。这还不够。刚进入2024年,这家公司又马不停蹄地开展新一轮裁员,不到一个月,就有近2000人因此失业。


这只是2024年的一个开始。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已经向员工发出警告,预计今年还会有更多的裁员行动。


桑达尔·皮查伊


与此同时,微软、亚马逊、Meta等,也在今年继续开启疯狂裁员行动,有媒体甚至用“大逃亡”来形容硅谷打工人的处境。


科技公司对裁员理由含糊其辞,但一个始终绕不开的巨大阴影,便是AI。这不光是岗位被AI取代这么简单。作为对AI浪潮最敏感的地方,硅谷的领导者们,自然早早开始布局未来AI主导下的劳动力结构。AI横扫千军,自然不可能放过编程领域,得益于其代码生成的潜力,科技公司对程序员的需求,未来将持续降低。


疫情以来赚得盆满钵满的硅谷大厂,眼看着ChatGPT和Sora起飞,似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比起每个季度招人做着不知道风口在哪的创新项目,集中力量向AI投入几十亿美元去博一个万亿级的未来,似乎更有吸引力。于是,短短一两年,疫情期间的劳动力扩张,就被快速纠正了,裁员,再裁员,从底层到中层,一再精简,一切只为AI让道。


对于那些未能领先OpenAI的巨头来说,这种决心和动力,就变得更强烈,而与之对应的,裁员似乎也更惨烈。


各大科技公司的股价对比


其中的谷歌,曾在风头正盛时成为硅谷的代名词,但在如今的荣誉榜上,它的名字不再闪亮。


在生成式AI面前,过去的辉煌只显得陈旧。在硅谷,科技的生命力也来自它的残酷性。



虚无主义蔓延

经历了2023年一整年的动荡不安,好不容易苟活下来的科技从业者,还是在新年初始就收到了被裁的通知。


有仍处于待业身份的谷歌前员工向南风窗记者表示,收到裁员邮件的那一刻,反而长舒了一口气。


作为裁员“领头羊”的谷歌,在今年1月宣布了新一轮裁员行动,影响了公司内多个团队,这是继2023年1月宣布裁掉大约12000名员工后,谷歌又一轮大规模裁员的起点。


先是包括Pixel、Nest、Fitbit在内的硬件团队,以及核心工程和谷歌助理等团队受到波及,被裁总数超过1000人。不到一周后,谷歌发言人克里斯·帕帕斯向相关媒体证实,谷歌又削减了广告销售团队的工作岗位,大概有数百人被影响。此外,作为重组的一部分,谷歌在年初还解雇了100名YouTube员工。


YouTube的员工们被解雇后在大门外示威游行


事实上,裁员比人们想象中要突然且随机。工程师Diane Hirsh Theriault发文表示,自己带领的团队被裁了四分之三,大量员工是随机被裁的。


由于裁员是滚动式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人人陷入自危。Theriault说,如今虚无主义情绪正在蔓延,人们抱着“好吧,我会继续做这份工作,直到公司解雇我”的心态,继续着自己的工作。


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工人工会在社交平台发文批评了这次裁员行动:“我们的成员和团队每天都在努力为用户打造伟大的产品,公司不能在每个季度都赚数十亿美元的情况下继续解雇我们。”


事实上,谷歌裁员,并非因为日子难过。去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上涨了55%。1月31日,Alphabet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谷歌当季创造了863亿美元总营收,同比增长13%,净利润同比大涨50%,达到206.87亿美元。即便如此,谷歌领导者的裁员决心,还是没有动摇。


Alphabet的股价现况截图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硅谷巨头们的日子,似乎比过去过得更好,销售额和利润在大涨,股价在飙升,但裁员还在继续。去年解雇近三分之一的员工后,Meta今年开年就开始着手精简中层管理。同时,今年微软开年便裁了1900人。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们比谷歌更好看的财报。2月2日,Meta发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23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第四季度营收401.1亿美元,同比大增25%,净利润14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两倍多。


微软同样表现颇佳,同期公布的财报中,微软营收620.20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610亿美元,并创下微软的季度营收最高纪录。


如此反差的局势,原因只有一个:纠正新冠疫情时期的劳动力扩张,集中力量办大事——AI。



为AI开路 

虽然Meta不承认,但其落后于OpenAI的事实,还是外界无可争议的,尤其是大量AI研究人员流失,可谓是其心中隐痛。


放弃元宇宙之梦的马克·扎克伯格,如今也已醒悟,果断拥抱了AI。今年1月,扎克伯格在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Meta必须裁员并控制成本,“这样我们才能投资于这些围绕人工智能的长期、雄心勃勃的愿景”。


同样难兄难弟一般的,还有谷歌。OpenAI推出ChatGPT时,关于谷歌搜索引擎将被颠覆的观点,也蔓延开来。Bard、PaLM2、Gemini多模态模型等一系列产品发布,都是谷歌为了弥补与OpenAI的差距作出的努力,但没有一个是进展顺利的。


第四季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皮查伊将2024年称为Alphabet的“Gemini时代”。在皮查伊眼中,这大概率又是一个Chatgpt“杀手”,特别是Gemini的背后集合了谷歌“两个世界级的研究团队”——谷歌大脑与DeepMind。


Gemini /图源:Gemini官网


现实是,Gemini确实在业界激起了不小的水花,但远不如社交媒体的翻车热搜来得热闹。


当用户要求生成美国开国元勋等历史人物图片时,Gemini生成的图片,显示出一个多元文化的群体,包括头戴白色假发,身着陆军制服的黑人版乔治·华盛顿。


而当要求Gemini生成白人图片时,它会直接表示拒绝,理由是这可能会加强基于种族的有害刻板印象。


谷歌随后宣布暂停Gemini的图像生成工具,并表示正在解决这一问题。


赫利俄斯资本(Helios Capital)创始人阿罗拉还发布了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称皮查伊可能会因Gemini重大舆情事件而被解雇或辞职。当然,这一传闻并未得到证实,但足够显示资本市场的失望。


阿罗拉


目前来看,Google Search作为全球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排行的老大,短期内仍难以撼动,它将继续为谷歌带来丰厚的广告收入。但这并不意味着谷歌真的能靠着它“躺平”。


根据美国晨间咨询公司(Morning Consult)调查,Google Search在年轻一代中的流行度正在下降。特别是在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中,他们更倾向于使用TikTok和Instagram来了解新闻和信息。


在硅谷,没人可以一直吃老本。


在1月17日桑达尔·皮查伊发给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中,他表示,因为谷歌有着“远大的目标”,需要集中资源投资在“重大优先事项”上。


人们心知肚明,所谓重大优先事项,便是“All in AI”,为了给AI开路,谷歌正在想尽办法裁撤那些不相干的业务和员工,努力削减开支,以支付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增长的投资。


谷歌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湾景园区


今年,谷歌制定的年度目标中,第一项是AI,第七项是“提高公司的速度、效率和生产力,并实现持久的成本节约”——最好的途径,便是裁员。


“裁员还将继续”,皮查伊表达了遗憾。



野心家的跑马场

“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写给员工的信中,他这样强调道。


虽然在围绕人工智能的这场“军备竞赛”中,关于伦理问题和道德困境的辩论一直很激烈,但这从未拽慢野心者前行的脚步。这也是为什么当微软决定全力推进生成式AI,而谷歌高层却因为顾虑AI应用带来的科技伦理问题而迟迟不敢行动,被视为一种“反面案例”。


如何平衡这一点,在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领域显得尤为复杂。


九年前,马斯克的生日派对上,他与谷歌当时的CEO拉里·佩奇在人工智能安全性的问题上产生争端。佩奇描述着数字乌托邦的愿景:人类最终将与人工智能机器融合,未来多种智能争夺资源,只有强者才能生存。


马斯克


马斯克反驳道:“那我们就完蛋了!”他担心人工智能可能毁灭人类。


有趣的是,在几周后,马斯克与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共进晚餐,这最终促成了OpenAI的成立。两人达成的一致意见是,要谨慎对待人工智能的发展,确保它最终对人类有利。


在创建之初,OpenAI的成立协议上明确写着,作为一家非营利性人工智能研究公司,它要“以最有可能造福全人类的方式推进数字智能”。


“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人类”,是一句很好听的口号,但不管是OpenAI在马斯克离开后拿到微软的投资,还是更多的野心家挤进了这场游戏,都在事实上扭曲了平衡点,尤其是当发展人工智能变得如此有利可图。


萨姆·奥特曼


正如美国媒体指出的那样,“这场竞争的核心是一个让人费解的悖论。那些声称最担心人工智能的人,却是最坚决要创造它并享受它所带来的财富的人。他们以一个坚定的信念来为自己的野心正名——只有他们自己才能避免人工智能对地球造成危险。”


在这个科技巨头们纷纷入局研发AI大模型的时代,他们眼中的“危险”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人们需要警惕危险性,但并不应该沉湎于悲观情绪。就像在DeepMind的联合创始人穆斯塔法·苏莱曼(Mustafa Suleyman)看来,在科技精英眼中,人工智能可能会发展出“自主性”这种危险性,往往一挥手就能消除。他将这种习惯称为“悲观主义回避”。


同样,很多科技精英眼中的“人类”,也是抽象意义上的人类。近几年,许多研究和报告都预测了不同程度的工作被AI取代的可能性。苏莱曼还曾警告过Google董事会,这项技术的快速发展肯定会取代无数的工作,公众会指责Google剥夺了他们的生计,但在董事会眼中,这只是一种私人观点,就像拉里·佩奇就认为人工智能创造的就业机会将多于它夺走的就业机会。


科技巨头们赚得盆满钵满,打工人却面临着一波接着一波的裁员潮,硅谷眼下发生的一切,让那些人工智能到底对谁有益的终极辩论,有了清晰的答案,至少,它不是普通人的福祉。


穆斯塔法·苏莱曼


和速度一样,未来在这里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谈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裁员一样,都会提振华尔街对科技行业的信心。当科技巨头忙着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战战兢兢的打工人要面对什么样的未来,并不在他们设想的美好图景之中。


只有一件事是清晰的,这场裁员大逃杀,远不到结束的时候。



-END-



编辑 | 阿树

排版 | 诺言



南风窗原创访谈节目

 《致敬实干家》 

人生如远征,致敬实干家。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seakykyyy


2024年南风窗杂志全年订阅
点击图片即可直接订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