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0年,只有一个金庸

李淳风 南风窗 2024-03-17


作者 | 李淳风



武侠小说,百舸争流。


排在前端的,就有金古梁温。其它三教九流,更是不一而足。


秦以后的历史,但凡国家不能一统,分裂为两个以上的王朝,在史家笔下,就会有一个谁是正统的问题。


因为现任天子,永远只有一个。


武侠小说家中,金庸与古龙,并驾绝尘。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古龙的潇洒狂放,诗性语言,甚至更令我偏爱。


然而要推正朔,无疑只有一个金庸。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今天是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岁月翩跹,侠义永存。谨以此篇,致敬先生。


2018年,南风窗曾发纪念文章《你走了,留给我们一个碧血江湖》,亦供读者参考。



侠亦有道

武侠世界是这样一个世界:人人都是武林高手,个个全部藐视法律,一言不合,抽刀见血。


里面没有凡人,没有我们熟悉的社会规则,也甚少涉及人们的经济来源。


为了一日三餐起早贪黑的真实的凡人,要么没有名字,要么一出场就“啊”的一声死去。舞台的所有角落,都留给从来不曾存在过的“超人”。


所以这是一个虚妄世界,人与人的关系只有一种——江湖仇杀。


1997年版《天龙八部》剧照


在这样一种基础上,无论怎么编排故事,都会显得穷极无聊。而这,就是那些不读武侠小说并且强烈反对武侠小说的人对武侠小说的印象。


稗草丛生中,也难怪有人如此刻板。当然,再烂的武侠小说也不至于如刻板印象中那样弱智。里面会有是非、对错,好人与坏人,正义与邪恶。


多数的武侠小说,也就仅此而已了。


高手不一样。内力深厚的高手,在青石板上也能踩出个把脚印。金庸和古龙便是此中高手,他们亲手把武侠小说从不入流的地摊故事,送进了文学的殿堂。


尤其是金庸,更是其中的圣贤。


金庸12部作品录


他是怎样做到的呢?简单说来就是一句话:侠亦有道。


“盗亦有道”才有反差,“侠亦有道”不是自然而然么?


如果道只是指正邪对立,那毫无疑问。但“道”字的含义从来不会如此简单。


金庸是以一个深厚渊博的学者的角色,把离奇的故事,安放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土壤上。他把儒家的舍生取义,道家的自由自在,佛家的美学意境,法家的规则无情,还有墨家的任侠精神,冶于一炉,塑造出一个五脏俱全、亦真亦幻的平行时空。这是一个自足的世界,它可以用它自身的规则,来对一切做出合理解释。


就像刘易斯创作《纳尼亚》,托尔金创造《指环王》,因为它们是自足的,成体系的,所以尽管荒诞离奇,但人们一旦进入其中,就不再对真实性发生困惑。


在我看来,金庸的成就远远大于刘易斯或托尔金。因为对于庞大的华人世界,金庸还承担了一种文化使命:他把在现代化进程中支离破碎的中国文化,一块块捡起来,再用引人入胜的故事粘合在一起,让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通过他这一桥梁而互相理解。


《鹿鼎记1之皇城争霸》剧照


“侠亦有道”,这个道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除了金庸,没有任何一个武侠小说家有能力或者有意图去承担这样一种严肃的使命。


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满足于自己的作品在地摊上和色情文学摆在一起销售。


这就是英雄与凡俗的距离。



中国性

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中国传统里的主流思想,儒道释墨法,各有体现。


精神由人去承载,各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想,都被安置在某个人物的灵魂中,成为他的信念。而主人公,则往往冶于一炉,并行不悖。


个体、家国,在其中对立统一。因而,爱成痴,恨成魔,慈悲,自然,法度,在一个浩荡的背景下,都具有了意义。每一个读者都会感觉到,主人公所做的,就是代表自己去行事。


2003年版《天龙八部》剧照


这个浩荡的背景,叫做江湖。


所有武侠小说、黑社会影视作品都把舞台称为江湖。然而,金庸的江湖,不是玄幻无靠的仙山名水,也不是“古惑仔”明晃晃的西瓜刀,而是众家之道;它的偶像不是神仙,也不是关公,而是古今中国人的灵魂。


他的江湖不存在于现实,但绝不脱离心灵;他的江湖不是一种实在,但从来不被质疑。


从这个意义上说,江湖,其实是金庸的造物。尽管我很喜欢古龙的名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江湖正朔,也在金庸。


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剧照


就我所知,中国有三个江湖。


一个是庄子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那是宽广壮阔的去处,可容纳巨鲲大鹏,是一种理想意义上的自由适性之所。


一个是儒家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江湖就是民间,就是百姓。


最后一个就是金庸的。而这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它一旦呈现,就是金风浩荡。宋、辽、西夏、女真、蒙古、西藏、大理……旌旗猎猎,神采飞扬。


正因为他创造的江湖,所以他具有了“标准制定权”——何谓大侠?不仅是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不仅是歃血为盟,同生共死,义薄云天,也不仅是见义勇为,路见不平一声吼。


1995年版《神雕侠侣》剧照


他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这就在侠的本源——墨家精神的基础上,加入了儒家理想,让侠具有了更高远的价值观。


这样的大侠,目前为止只存在于金庸的江湖。


如果有人问,当代中国文学中,谁最具有中国性?其必曰:金庸。



-END-



编辑 | 陆茗

值班编辑|张来

排版 | 文月 菲菲



南风窗原创访谈节目

 《致敬实干家》 

人生如远征,致敬实干家。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seakykyyy


2024年南风窗杂志全年订阅
点击图片即可直接订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