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人的“松弛感”从哪里来?

万德福 重庆瞭望 2024-05-27

“川渝人民不信神,因为他们自己就很‘神’。”

近段时间以来,川渝人民的松弛感在网上成为热议话题。在重庆,推着婴儿车、穿着蓬蓬裙跑马拉松,一出太阳草坪上就“长满”了重庆人……网友热议:“重庆人的精神状态遥遥领先”“松弛感不像是演的”。

这种松弛感,既不是消极的“躺平”,更不是对规则与秩序的破坏。它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面对挑战时不急不躁、从容应对的自信,也是城市向上生长的真实写照。

赛博朋克的8D魔幻之外,重庆人民的松弛感,以及它背后丰富多元的文化底蕴,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2024重庆马拉松现场,奶爸奶妈在赛场上享受运动的快乐。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没有开放包容、乐观向上的心态,就没有松弛感的底气。

学者余秋雨这样形容重庆:“它的朝天门码头,虎虎地朝向长江,遥指大海,通体活气便在这种指向中回荡。”

重庆虽然地处西南内陆,不沿边、不靠海,但穿涌而过的长江赋予重庆“活气”。这种“活”,既体现在重庆孕育出的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上,也浸润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拿移民文化来说,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要数“湖广填四川”。如今,得到妥善保护的湖广会馆建筑群,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参观。它是我国城市中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会馆建筑群之一,如同一座移民文化的丰碑,记录着重庆的开放包容。

新中国成立后,三线建设、改革开放、三峡移民等带来的人员流动,对于重庆城市性格的形成,更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重庆人不排外、包容性强,重庆城海纳百川、求同存异。没有那么多心理包袱,松弛感才会成为自然流露的自信。

再比如抗战文化。从1938年2月起,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周边城市进行了长达6年零10个月的大规模轰炸。但重庆人民没有被战火吓怕,残垣上书写的“愈炸愈强”四个大字,向世界传递出高昂的斗志和罕见的乐观。

当年在重庆南开中学求学,后来成为作家的齐邦媛,多年后还记得在校时唱的歌:“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战死不退让,宁战死不投降!”抗战的艰苦卓绝,锻造了重庆人坚韧顽强的个性,也让重庆人的松弛感多了一重深厚的底气。

精气神是松弛感的核心所在。往历史纵深处看,更能品味出今天重庆人身上松弛感的背后,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

▲江北区三洞桥,市民们在江边跳水、拍照、享受江风。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没有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松弛感的“滋味”也不会那么诱人。

重庆人似乎总能在传统与现代、忙碌与放松之间找到平衡点,总能感受到一种和谐共存的宁静。这样的松弛感,源自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双向奔赴。

当下,网红城市很多。从松弛感身上延伸出来的烟火气与人情味,成为重庆长红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也别忘了,留住这份松弛感,离不开城市管理“精描细绘”的托底。

烟火气让松弛感更接地气。在渝中区戴家巷,走一走崖壁步道,外地游客可以感受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重庆的历史文化;在九龙坡区,曾经年久失修、环境脏乱的民主村社区,摇身一变成为深受全年龄段追捧的打卡地……

这背后,是城市更新在发挥作用。它不但提升了城市功能,也让市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今年全市15件重点民生实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实施城市绿荫工程、建设城市公园等多个项目。松弛感有了承接的载体,自然会更加迷人。

人情味让松弛感的内涵更深刻。近来再次成为全网热点的“背篓专线”,无疑也是重庆人松弛感的体现。从“既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背篓”的轨道交通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城市管理的温度。

为了方便菜农,轨道工作人员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最近,“背篓专线”还上线了方言版语音播报。“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公共管理服务,自然能彰显它的价值和意义。人始终是核心因素,尊重个体,松弛感才会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松弛感不只是外在的“梳妆打扮”,而是整座城市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舒展的状态。要久久为功地提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城市更有质感。

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背篓专线”。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没有对松弛感的精准把握,就难以获得真正的松弛感。


对个人来说,松弛感是一种对生活状态和节奏的自我把控,不让“一地鸡毛”过度消耗自己的情绪。对城市而言,松弛感是它温情、暖心的底色,让每个生活其间的人都能从中汲取能量,安抚焦躁的内心。

过去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不妨在后面再加一句,一方人反哺一方水土。松弛感不是谁对谁单向的灌输,更应成为一种有机的双向互动。

别把松弛感与不文明、没素质画等号。诚然,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能够慢下来、不拧巴,无疑是一种幸福的表现。然而,一个需要正视的现实是,如今网络上披着“松弛感”外衣的不少内容,实质上却是不文明行为。

比如,在车站或车厢内躺卧、踩踏座席、乱扔垃圾,悬吊扶手把手,相互推挤、追逐打闹等,都是属于影响轨道交通公共场所容貌、环境卫生和运营秩序的行为。如果只是单纯地博眼球、博出位、博流量,并将这种哗众取宠的行为也视为“松弛感”,并不可取。

别把松弛感当成“躺平”“摆烂”的借口。有人认为,松弛感无非是为“躺平”“摆烂”找了一个美化的理由。实则不然,“躺平”“摆烂”意味着远离竞争,松弛感则是在强调,我们要正确面对价值追求,享受过程,豁达地面对结果。

3月19日,重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在已经征集到的数千条表述语中,“向上”成为一个高频词。诸如“恒于坚持,勇于进取,善于开放,勇于图强”“登高涉远,负重前行”等,都强调了重庆拔节生长的干劲。

这背后,离不开那恰到好处的松弛感。松弛感并不意味着缺乏紧迫感或者满足现状。相反,它强调了重庆人的自信,激发了重庆人不断追求卓越的动力。松弛感不仅是个人对生活状态的把握,更是一种城市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使得重庆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仍然保持着一份从容与淡定。

重庆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创新和变革。在这片热土上,每一个人都是城市故事的见证者和书写者。

应保持并传承这种松弛感,因为它提醒我们,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对人性关怀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应忘却它与城市精神的相辅相成。


责编丨杜铠兵
责校丨冉苗俊 周宝琴
审核丨王方杰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舆情不是洪水猛兽

 虐猫考生事件启示:品德是第一“准考证”

● 三个维度看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