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线休息”困局该怎么破?

冉苗俊 重庆瞭望 2024-03-12

近来,“离线休息权”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相关讨论更是首次进入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提交了一份《关于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的提案》,建议将离线休息权入法;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应尽快健全法律制度,完善工资、工时、休息、休假等相关规定,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

离线休息权是指劳动者在法定或约定工作时间之外,拒绝通过数字工具进行工作联络或处理工作事宜的权利。目前来看,它还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而是社会公众创设的一个俗成概念。其冲上热搜并引发热议,凸显当下职场加班文化泛滥,直指劳动者“隐形加班”隐痛。

破解“离线休息”困局,我们该怎么做?

▲身入“群”里难自拔。朱慧卿 作/新华社

磨好“法律之剑”,以法之名,破解劳动者“离线休息”之困。


当下,造成企业员工离线休息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当前我国用工制度以长期固定的劳动合同为主,计酬方式多以年薪、月薪为周期,对临时性的短期工作不敏感,也很难计酬。

其次,我国劳动法制定于1994年,最后一次修订于2018年,彼时非工作时间员工受打扰的频率和强度都相对较低,离线休息权缺乏保护意义,法律也没有专门条款进行明确。

再有,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复杂,仲裁、诉讼周期相对较长,使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离线休息权收益较低且成本较高。

换句话说,取证维权难,是维护劳动者离线休息权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

解决取证维权难题,关键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维权机制,加大监督和保护力度。

上海中联(重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执委会副主任刘超表示,要想真正实现劳动者离线休息的权利,需要在法律完善、行政监督、职工组织等多方面共同发挥推动作用,明确离线休息权利的正当性,提高侵权诉讼的效率,降低维权成本,对侵权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形成治理合力。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还劳动者一个宁静的休息空间。

我国现有的劳动立法,已经通过加班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劳动监察制度等全方位、多维度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保障做了强制性规定。接下来,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离线休息权的法律地位和保护措施,将其纳入法律保护范围,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机制。

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侵犯劳动者离线休息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企业隐形加班违法成本,进而形成有效震慑。要继续健全劳动者投诉举报机制,畅通维权渠道,确保劳动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反馈、投诉和举报。

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曹廷婷律师指出,关于离线休息权的讨论进入全国两会范围,这是一个积极信号,后续可能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完善相关的法律,从而加快将离线休息权纳入劳动层面立法的步伐。这对于劳动者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也让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法检等在处理该类纠纷时有法可依。

▲“被自愿”加班。/央视网
破解“离线休息”困局,要栽种“理念之树”,让畸形职场文化无处遁形。

当下,职场中加班文化的盛行以及隐形加班的常态化,让不少劳动者的“离线休息”成为一种奢望。

打开社交媒体,网友对隐形加班的吐槽五花八门:“父母住院,我在休护理假,因为没及时上企业微信回复,领导说我没有责任心”“我谈了一个观点,应该保证员工正常假日的休息时间,领导却说我三观不正”“晚上、周末安排开会,微信、钉钉各种轰炸,让人不胜其烦”……

在职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一些企业和单位形成了“延时工作、超时加班”的企业文化,领导常在非工作时间布置任务,员工8小时之后仍需“超长待机”。不少人为了展现自己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只能牺牲休息时间主动(被迫)选择加班,甚至还衍生出不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以及溜须拍马、跟风点赞的工作作风。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大武指出,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共同创造财富的共识基础上形成的合作关系,但劳动者具有天然的经济弱势,因此,劳动者同用人单位必然形成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导致劳动者无法自由地、毫无顾忌地行使对用人单位行使说“不”的权利。

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当前阶段仍然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类似“你不做有的是人做”的境况,成为劳动者维权的重大顾虑。现实中,一旦维权,必然会被用人单位视为不听安排、不好管理,可能因此受到不公正对待,甚至被变相辞退。因此,即便有法律撑腰,劳动者也不得不考虑维权后的隐性损失。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接受专访。/央广网

维护劳动者离线休息权,还需突破理念障碍。企业层面,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观念,在制度上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加班和不合理工作安排;同时,营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对劳动者给予更多人文关怀,鼓励员工在工作之余享受私人时间,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此前,“胖东来宣布员工将提前3小时下班”引发关注,其企业文化更是为人津津乐道。众多网友感慨“打工人得到共情与理解了”。

作为劳动者,应当有意识地争取离线休息权,做好日常证据的保留,如聊天记录、邮件等,这样才能提供有效证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离线休息”难既是职场之困,也是民生之痛。呼吁立法正当其时,破局亦刻不容缓。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劳动者在面对不合理加班时,能果断地说“不”,正常的“离线休息”也不再遥不可及。


责编丨杜铠兵
责校丨周宝琴 郑钰潇
审核丨刘海涛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庆实践

 致敬最美的重庆女性

 渝东新城如何“城”势而上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离线休息”困局该怎么破?

冉苗俊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