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何以“繁花”

郑钰潇 重庆瞭望 2024-01-12

开播10分钟,央视八套收视率破2,20余万人在豆瓣网打出8.4的高分……近日,2024开年大剧《繁花》正式收官。


宝总摆脱了破产的风险,汪小姐逆风翻盘,李李黯然出家……剧中人物命运牵动人心,剧外《繁花》带来的文化、商业等多重价值,仍在源源不断地释放。


一部剧点燃一座城。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创新、生动的文学IP,正在为文旅新业态发展锦上添花。


前不久,重庆召开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扎实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枝独秀不是春,新征程上,重庆何以“繁花”似锦?


▲《繁花》的成功得益于其优秀的制作团队和演员阵容。/剧集《繁花》官方微博

“无用之用”的文学,写出了城市独一无二的精气神


一座城市要想勇立潮头、勇攀高峰,靠的不仅是一组组屡创新高的数据。在高质量、高水平的城市发展中,人文关怀不能缺席。


文学作品标记着城市精神的高度,反映出城市软实力的高低。有学者认为,文学是一切文艺形式间的“硬通货”,为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供应了不竭的原动力。更深邃浑厚的文学内涵,更具引领性的领军人物,更创新多元的表现形式,理应为城市发展赋能。


建设文化强市,作家与城市要相互成就。拿《繁花》原著小说来说,它的成功并非个例。


从鲁迅、瞿秋白,到张爱玲、钱钟书,再到王安忆、金宇澄,近现代以来,一大批优秀作家扎根上海,书写出夺目的海上“繁花”。正如老舍之于北京,西安之于贾平凹,武汉之于池莉……城市的精气神在作家笔下呈现出别样魅力。


古往今来,文学书写了人们对于一座城市的共同记忆。在繁花似锦的中国文学史上,重庆不曾缺席。


历史长河里,激荡着黄钟大吕的音量。从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到陆游“浪花高飞暑路雪,滩石怒转晴天雷”……千百年来,这些优美诗句跨越时空,与位于三峡库区腹心的“诗城”奉节交相辉映。

风云岁月中,回响着文化救国的力量。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不少文化名流寓居重庆,以笔为戈,广泛开展抗战文化活动。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寒夜》、张恨水的《八十一梦》、郭沫若的《屈原》……一大批在重庆创作、发表的文学精品,既为时代立言,也对当下的文学创作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以来,重庆文学的音量不曾减弱。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几十年来长盛不衰,早已深深融进城市的血脉之中;黄济人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以国民党高级战犯改造为题材,在长篇报告文学的主题开掘、人物塑造等领域,开时代之生面;在《饥饿的女儿》《月光武士》等书中,虹影用她深情的笔触向世界介绍重庆……可以说,重庆既是文学“富矿”,更应勇攀文学“高峰”。


文章为时而著,笔墨当随时代。更长远地看,文学作品要始终与人民、城市乃至时代同频共振、同步共达——这是文学之于城市的核心要义。


▲沙坪坝区歌乐山,孩子们在冰心寓所前了解冰心的生平。记者 崔力 通讯员 赵国淦 摄/视觉重庆

严肃文学影视化,找准“出圈”逻辑,更要把准时代脉搏


近年来,关于国产影视剧“悬浮感重”“不接地气”的批评声不绝于耳。


一方面,追求流量凌驾于尊重文艺创作规律之上,部分影视作品变得假大空;另一方面,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Z世代”新兴观影群体,难以与冗长拖沓的说教式影视剧产生共情,转而追求节奏快、注水少的网剧。


把目光聚焦到重庆身上。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就有超过200个剧组来渝取景拍摄。《少年的你》《风犬少年的天空》《坚如磐石》等优秀影视剧接连涌现。


但平心而论,当前大部分影视剧仍侧重于展示重庆“8D魔幻”“赛博朋克”的城市风貌。真正立足重庆本土历史、发掘文化内核、展示城市精神,能够“破层出圈”并引发全年龄段广泛关注的精品影视剧,还相对较少。


从当前爆火的《繁花》身上,重庆学什么?


有品质才能有价值,优质内容是不变的“花蕊”。《繁花》是知名导演王家卫首次涉足电视剧领域的作品,从上映之初到大结局,书粉与剧粉之间的口水仗始终不曾停歇。透过争议,不变的是《繁花》这个大IP本身所具备的文学价值。


正如《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所言:“《繁花》建立了一个文学的博物馆,多少年以后你要回过头来看上海,到小说里找就行了。”


要扎实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须培育精品意识,让优质内容始终成为文艺繁花的“花蕊”。


尊重受众是基本前提,要使“花托”更牢、更稳。《繁花》历时6年筹备、3年制作,电影质感般的画面、高精度还原90年代初期上海的美学设计、精细打磨的台词……难怪央视网称其“可能会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孤品”。


有网友评价,作为观众,自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在粗制滥造影视剧充斥市场的当下,《繁花》靠着诚意满满的细节赢得人心。要全方位讲好中国故事、新重庆故事,尊重创作初心、尊重受众需求很重要。


深挖人文特质,让锦上添花的“花瓣”更夺目。《繁花》几近完美地将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与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有机串联在一起。全剧看似写人,实则更是在写上海,写“一部上海市民的心灵史”。


从文学到影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复制与再造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城市形象的广阔空间。当前,重庆着力塑造以红岩精神为核心的城市精神,大力涵养山水都市城市气质,如何借力影视,让“花瓣”更密、更美,值得进一步深思。


▲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3D激光秀搭配烟花表演,吸引众多游客。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多维发力,文学要善于打破“次元壁”,深度链接文化产业发展

作为一部成功的严肃文学改编剧,围绕《繁花》的讨论,也从剧集本身,一路延展到剧集以外的方方面面。


不妨来看一组数据: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近期,“繁花”搜索量周环比增幅达400%;剧中地点成为热门打卡地,最近1周,苔圣园(剧中至真园酒店的原型)黄河路门店团购订单量增加近240%;携程数据显示,近日,上海私家团、跟团游产品预订单量分别环比增长75%和30%……一部《繁花》,俨然成为文旅行业的开年“销冠”。


要实现文学作品更为理想的长尾效应,接得住文旅融合带来的“泼天富贵”,自然要有坐得住“冷板凳”的毅力,也要有进行流量转换、持续变现的方法论。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深厚。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应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聚人,多做“文学+”的功夫,让文学走出“象牙塔”。


孤芳不自赏,于创作者而言,要有“登高峰”的毅力和恒心


从2014年《红高粱》、2015年《平凡的世界》,到2017年《白鹿原》、2020年《装台》,再到前年的《人世间》、今年的《繁花》,不难发现,近10年来流量与口碑双丰收的主流大剧,有很多都改编自严肃文学,其中不少还获得过重量级文学奖。


近年来,重庆作家先后斩获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但在侧重评选优秀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茅盾文学奖上,还未实现零的突破。当然,冲奖可以被视作前行的动力,但不应成为唯一目的。回归本真,创作者要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把艺术和时代更好结合起来,让艺术更具感染力。


老树开新花,于文化相关企业而言,要充分发挥数字文化引领撬动作用


《繁花》中大量华美的镜头,是通过XR(混合现实)和VP(虚拟制作与虚拟引擎)技术实现的。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技术变革,正在推动优质影视内容供给向好发展。


去年5月建成投用的永川科技片场,拥有亚洲最大的LED虚拟拍摄屏。负责运营该虚拟拍摄屏的达瓦未来(重庆)影像科技有限公司,近年先后攻克了数字人快速生成、特效高速实时渲染等多项“卡脖子”核心技术,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相关企业要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构筑文化强市新优势。


百花齐放才是春,于城市而言,要倾力打造“渝字号”精品力作


《繁花》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上海致力于“抓大作品、出大制作、创大IP,形成大的影响力”。作为上影集团精品内容战略的重要项目,以《繁花》《爱情神话》等为代表的现象级海派影视作品,正在构筑起丰盛的“海派盛宴”。


于重庆而言,要孵化出更多具有时代感的标志性成果,就要扎实推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突破,创新文化领域政策供给、制度供给,着力打造大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串珠成链打造文旅融合精品。


▲永川区,工作人员在数字科技影棚内展示虚拟拍摄技术。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从小切口写出大时代,以平凡人书写新征程,这是《繁花》带给我们的启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重庆“繁花”遍地,成为文化强市,这也是我们在肩的使命、奋进的方向。



责编丨周宝琴
责校丨杜铠兵 伏一晨
主播|伏一晨
审核丨饶思锐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发展游戏产业,有戏!

● “先立后破”,如何立,怎么破?

● 网络民意背后的信心与期待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何以“繁花”

郑钰潇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